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增值税转型将消除我国过去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在维持现行税率不变的前提下,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
一、增值税转型概述
增值税,就是针对商品的增加价值部分课征的税,增值税具有“道道征税,税不重征”的特点,这一特点使纳税人税负相对公平,有利于促进商品的生产流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因此,被世界上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纳。转型之前实行的增值税是生产型增值税,转型后采用的是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的区别在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而消费型增值税则允许纳税人将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从当期销项税额中全部抵扣。 增值税转型后,由于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因此将降低纳税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下简称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同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和折扣额均降低, 并引起纳税人当期税前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的增加。此次转型改革直接降低了固定资产的购买成本,同时对固定资产投资也有重大影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纳税人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
二、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下面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多个方面分析下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一)对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影响
此次增值税转型采取直接抵扣法,企业当年新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 可以直接抵扣其应缴纳的增值税,抵扣不完的结转以后年度抵扣。 企业若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前提下,当年或以后年度抵扣总体金额是相同的,但是在结合货币时间价值分析后,当年抵扣与以后年度抵扣给企业带来的效用明显不同。 企业应该做好预算工作,评估本年最有可能达到的销售额,并在其相应的增值税销项范围内合理考虑投资的固定资产成本,争取在购买设备的当年一次性把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利用起来。
(二)对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是反映企业投入与产出关系的主要指标, 反映了企业基本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 说明企业固定资产的运用效率越高, 也意味着企业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的影响, 是指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变动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的影响。假设企业非固定资产投资为C。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投资总成本仅包含资产买价,不包括固定资产增值税,为F+C;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企业投资总额中包括了固定资产增值税,其投资总成本为F(1+17%)+C。假设企业在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的营业利润为E0,在消费型增值税条件下的营业利润为E1。增值税转型后由于固定资产折旧额的降低,使得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导致营业利润增加F×17%n,因此消费型增值税下的营业利润E1=E0+F×17%n。由此可知,生产型增值税下的投资报酬率为ROI0=E0F+17%F+C,消费型增值税下的投资报酬率为ROI1=E0+17%FnF+C。比较两者大小,可以用E0F+C为参照式,可以看出ROI1>E0F+C、E0F+C>ROI0,综合前两者可知ROI2>ROI1,说明转型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得到提升。
(三)对固定资产投资能力的影响
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能力与企业的利润总额、净利润、现金流量等指标有关。当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企业这些相关指标数额时,说明该项投资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在不同增值税政策下,固定资产购进成本和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不同,而这些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所得税、利润总额、净利润、现金流量等科目金额,例如增值税转型引起的税负降低将导致固定资产购进当年纳税人现金流出降低。 由于增值税转型会刺激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固定资产的原始投资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因此,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投资能力将产生影响。
(四)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的影响
任何一种生意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是如此,可能亏钱也可能盈利,因此它也具有风险性。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盈利是和投资风险成正比的,如果盈利多的投资肯定风险也比较高。相反,如果盈利比较少的投资风险也就比较低。在增值税转型以来,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也直接受到了影响,因为两种不一样的增值税模式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和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不相同。两种不同模式的增值税产生的投资收益差额不相同, 自然企业投资的风险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投资当年由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增加通常大于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所带来的现金流量的减少,此时若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现金流短缺,发生财务风险。经过理论研究证明,消费型增值税的政策对企业的投资带来的风险比较小。
三、增值税转型前提下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与建议
(一)鼓励固定资产投资,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有助于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提高投资的净现值和投资收益率,无疑会对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起到很大作用。增值税转型有利于鼓励投资,特别是可以拉动民间资本投资,鼓励创业,刺激经济增长。从长远、宏观的角度看,经营成本的降低将使得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上的产品价格下降,使消费者成为最终的受益者,从而有助于拉动内需,使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同时,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将使企业固定资产账面金额减少,从而使企业产品成本降低,出售产品的价格降低,增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加强调查分析工作,理性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活动
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将很大程度地改变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习惯,面对增值税转型的种种优惠,企业首先应详细分析本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判断固定资产更新的必要性。不应盲目关注增值税转型的优惠而不顾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其次,企业应对各种待投资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识别可抵扣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分清主次以使企业享受最大的优惠。将包含增值税的固定资产与不包含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与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区分开来, 分别建立评估体系,保证固定资产投资评估活动的正确性与前后一致性;最后,企业应综合考虑更新、追加固定资产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利用净现值等财务决策工具,结合城建税、所得税的综合现金流变化,全面考虑企业资产的更新问题。
(三)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发展
出口贸易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入 WTO后,我国更是广泛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出口产品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在生产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项进入商品成本中,即使在出口环节实行零税率也不能做到彻底退税,提高了出口产品成本。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保证了出口产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出口企业利润,对出口贸易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很多积极影响.增值税转型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降低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加强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能力,有利于调动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强技术更新改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但是,增值税转型给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间接影响还有很多,企业应强化科学投资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讲究投资效果,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时,一要合理确定投资时间,最大限度享受政策优惠;二要注意选择投资方向,避免重复、盲目投资;三要注重投资效率,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四要加强政策研究,避免因政策变化造成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红.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11).
[2] 续冬梅.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影响[J]. 财会研究,2014(10).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区域经济差距;泰尔指数
一、引言
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受西方国家区域经济理论影响,对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侧重于不平衡增长理论,以需求侧改革为主,加大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投资的不平衡性也使得我国地区经济差距逐渐增大。其中,福建省投资和经济增长的75%都分布在闽东南地区,区域经济差异逐渐增大。福建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我国学者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刘金全、于惠春(2002)认为实际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0.868),且在不同的经济周期的阶段,实际GDP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互影响关系有所不同。龚曙明(2007)认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动态的相互依存关系。孙静娟(2009)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的经济水平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毛中根、洪涛(2009)从政府角度研究,认为投资能够长期促进经济增长。然而郭国峰、刘孟晖(2006)认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具有区域差异性,但并未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
二、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经济增差异的影响性分析
将福建省各地区按照地理区域分工原则将其分为闽东(福州、宁德、莆田)、闽南(厦门、泉州、漳州)和闽西北(南平、宁德、龙岩)三个地区。本文选用福建省2000年-2015年相关数据。数据均来自于历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各地区统计年鉴。将各城市的GDP根据GDP指数换算为以2000年价格计算的实际GDP;由于福建省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公布不全,因此各地区全部采用省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换算为以2000年价格计算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运用泰尔指数将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进行分解为三大区域内差距、三大区域间差距和总经济差距。对于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其整体波动幅度较大,从2000年的0.0607波动下降到2015年的0.0104;整体投资差距不断下降,金融危机过后,投资差距急速下降。组内差距与总差距总体波动一致,且组内差异是引起总差距的主要原因,组间差距比重自2010后一直波动上升,近几年,组间差距逐渐取代组内差距成为地区投资差距的主要原因。从组内差距构成看,2009年以前,闽南投资差距构成组内差距的主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厦门和泉州地区,使得闽南地区投资差距过大,金融危机过后,闽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骤减。闽东投资差距是构成组内投资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投资规模要远高于莆田和宁德,09年后,闽东投资差距代替闽南投资差距成为组内投资差距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总差距来说,其波动下降,从2000年的0.0497波动下降到2015年的0.0113,表明福建省各区域经济差距不断缩小。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与总差距总体波动一致,且组内差异是引起总差距的主要原因,2010年后,由于组内差距大幅度下降,组间差距也成为引起总差距的重要原因。从组内差距构成看,2009年以前,闽南地区的经济差距是造成组内差距的主要原因,厦门和泉州的经济发展较快,漳州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使得闽南地区经济差距过大,金融危机过后,闽南地区经济差距大幅度下降。闽东地区的经济差距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闽东地区福州作为福建省省会,经济发展较为快速,而莆田和宁德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拉动闽东地区组内差距,2010年及以后,闽东和闽南地区成为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而闽西北地区经济差距一直较小。对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差距进行最小二乘法(OLS),变量及模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残差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则t检验和F检验均失效,所以采用广义距估计(GMM)。在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的情况下,采用异方差自相关稳健标准误的GMM估计是最稳健和最优的,一阶滞后项固定资产投资差距与区域经济差距作为工具变量。从下表1可知,GMM估计中变量及模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2R为0.9472,表明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差距能够很好的解释区域经济差距。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差距能够显著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即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差距,区域经济差距将增加0.3359个单位。对工具变量进行过度识别检验,其检验对应的值为0.1854大于0.05,即认为一阶滞后项的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和经济差距外生,与扰动项不相关。对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的相关性检验,2R为0.6481,F统计量对应的值为0.0000,表明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不相关,因此工具变量是有效的。
三、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三大产业 就业水平
一、研究背景
芜湖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濒临长江,交通便利,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称,是安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芜湖市近年来发展迅速,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尤为突出,就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芜湖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1967年以前所有固定资产都被称作“基本建设”,之后从国家计划、统计上将它进行再次划分。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家购买和生产建设固定资产的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也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整个就业环境的格局。固定资产投资它能够扩大就业人数,提高就业率,对于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本文以芜湖市为例子,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分析就业的整体趋势以及三大产业各类产业的就业比率。
二、芜湖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就业水平状况
根据从芜湖市统计年鉴中获得的数据,从中选取1995年~201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三大产业就业人数等数据,整理如表1所示。
表1 固定资产投资额及三大产业就业人数等数据
■
数据来源:芜湖市统计年鉴。
由表1的统计数据可知:芜湖市固定资产投资近20年来连年成倍增加,总就业人数除在“十五”期间有所下滑之外,其它阶段均在不断增长。1995年,第一产业(农业)就业人数远远地超过第二产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体就业水平的46.7%,而第二产业就业率为27.79%,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25.52%;“九五”期间,第一产业就业比率减少至38.21%但依旧占三大产业的主要位置,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并且第三产业就业人悼始超过第二产业;“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开始占领三大产业的主导地位――41.59%;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成为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少的产业,即农业就业人数从1995年的减少逐渐降至最低,低至总就业人数的21.1%;2010年后,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依旧维持着服务业高速发展的状态并且一直居于三大产业就业人数首位的状态,占总就业水平的50%,工业平稳发展,农业占比最低,但自2011年开始,农业就业人数有了一个极速的上升,而后趋于平稳发展。从就业吸收能力的角度来看,制造业和服务行业是吸收纳入就业人数的主要途径,特别是第三产业。由此可得出固定资产投资于三大产业的比重的不断调整,对于三大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也辐射着整个芜湖市。
三、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三大产业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五年计划的协同效应
五年计划,就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它是属于较长时期的规划,在国家发展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芜湖市政府亦是坚定得以它为导向。五年计划主要是为国家的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中重要比例关系等一系列项目作出时期性的规划,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前景制定合适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不同的五年计划时期,国家锁定的目标与方向有所不同,这就会导致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不断改变。“九五”计划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它是中国的五年计划中一个跨越了两个世纪的重要发展计划,为21世纪的社会经济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它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且使之达到了小康水平,继而“十五”计划在这个基础上决定了优化产业结构,促使推进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以及升级,从而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发生变化,众多农村生产力转到了服务行业,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也由于整个投资比重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整体就业水平有了一个短暂的降低时期,而后平稳恢复增长。“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趋于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能力也在稳速增强,总就业水平也在提升,然而,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对第一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冲击。通过再次地审时度势,政府果断地再次调整政策,利用“十二五”的契机,强力地扭转了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的局面,拉动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发展进步,同时同步发展第二、三产业。因此,近年来,即使固定资产投资在连年增加,芜湖市三大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也依旧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例为24%左右,第二产业即制造业占比28%,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体的48%。这表明,五年计划对于芜湖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有着明显的协同效应。
(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城镇化)的进程加速,这也大大增加了芜湖市的人口数量,政府大力推行各种促进城市化建设发展的政策,从而更加引起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不断上升,又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众多农村劳动力,导致在1995年~2010年期间,农村的劳动生产力不断向制造产业和服务行业转移,因此在总的就业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在农村的劳动力以及从事农业的生产力却连年递减,其就业人数在1995年与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总和大体相当,到2010年,却只占两产业就业人数总和的26.75%。
(三)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
由于1995年~2010年期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的急剧下滑,使得政府不得不重视起第一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必要手段,但是显然这十五年的政策落实虽然改变了产业结构,却略偏离了“优化升级”的轨道。第二、三产业固然能够更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同时它们的发展也需要第一产业的支持与辅助。因此,2010年,为了努力拉回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中央对有关惠农政策的文件加强了关注,提出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将改变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目标加入到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中,强调把加大农村人民的需要和索求作为带动内需的关键性措施,并且要把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作为扭转我国经济发展进步方式的重大任务。这使得第一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分配再次加大了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比重,为了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投资;加强对农村人民教育的建设,让更多的农村人民受到较高水平的教育,芜湖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一准则的提出,为农民提供了很多方便优惠的渠道;为农民购置先进的农业设备,邀请专业人士给农民科普农业科技,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现代的农村金融体制,为农村引进各种社会上私人以及集体的投资资金和信用贷款资金。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的人数比率开始回归正常,并且一直持续稳定地发展。
四、对于芜湖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对于芜湖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它能够带动就业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与信贷资金,从而促使着芜湖市的进步。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分配也应该予以重视,不是一味地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打乱了整个经济与就业环境的步伐,而要兼顾多方,全面协调地统筹规划分配。
(一)三大产业调和分配固定资产投资额
类似于资产投资组合中各类理财产品的不同组合,组合不同,所带来的收入益处与风险迥异,不同投资组合适合不同风险的偏好者(偏好者、无感者、厌恶者),因为不同的人对于收入益处的可能性要求不一样,芜湖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是相同的情况,要按照芜湖市的发展轨迹,寻找适合芜湖市发展的投资组合。芜湖市如今发展迅猛,强大的制造业能力拉动着第二产业就业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应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从而引进更多的社会投资进而推动着服务业的发展,而第一产业是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应予以农业充分的投资资金,巩固第二、三产业的不断更新和进步,让芜湖市的就业环境得以稳定持续有效地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就业机制和环境
以政府为主体,以提高就业为导向,建立健全就业机制,在平衡三大产业投资时提高发展质量,固定资产投资提高企业发展能力,进而带动更多劳动力就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为农业带去先进的农业设备与硬件,又进一步稳定和平衡第一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一产业就业率的匀速发展,从而完善着整个就业大环境。
五、小结
芜湖市固定资产投资是该市就业水平进步的动力,在总体就业水平持续稳定的发展的同时,要与时俱进,根据芜湖市发展的需要平衡固定资产在三大产业间投资额比重,从而促进整体就业水平的不嗵嵘,推动芜湖市经济健康并且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鄂尔多斯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2,5.
[2]刘文超.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J].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
[3]马敬贵,徐飞.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三大产业就业影响的变动分析[J].长江大学经济学院,2010.
[4]张广宁.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
[关键词]系统化方法;项目管理;固定资产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B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齐轨道装备公司)是中国铁路货车研发、制造的骨干企业,“十二五”期间,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巩固提升既有技术优势,改变基础设施和装备保障能力落后难以支撑重载快捷技术发展、难以提升研发中试需求的现状,公司突出战略引领,抓住中国北车上市机遇,实施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及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项目是公司适应铁路货运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社会对铁路运输更高要求的现实需要。当前,世界铁路货运已经进入重载、快捷时代,对中国铁路货运而言,比肩美国的重载运输和欧洲的快捷运输,我国在产品研发制造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发展趋势要求货车制造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研发手段及制造保证能力,为中国铁路货车的技术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就现状而言,当前公司固定资产设施厂房陈旧老化,本部90%以上的厂房为50、60年代的建筑,很多厂房的结构强度、跨度已不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有些属于超期服役,已不能满足大型工装设备安装,难以支撑企业生产制造、品质提升、流程理顺、降低运营成本的需要,需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系统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企业。
公司按照“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制造技术、提高企业规模效应、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实现领跑货车目标”的战略定位,目标是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铁路货车研发试验、整车组装制造及关键部件制造基地,适应铁路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企业核心业务拓展创造更为有利条件。
(二)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是中国北车上市融资的重点募投项目。项目获得中国北车立项批复,获得环保、安全等专项批复和省、市发改委备案,是黑龙江省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黑龙江省“双百工程”。项目是齐轨道装备公司“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体打包项目,下含起重机新厂房、仓储物流中心库等21个子工程项目,规划投资20亿元,其中工程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项目起始日期为2010年3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结合生产实际原则,每年完成若干子项目,总体建设周期5年。
项目的投资额度、建设规模、时间跨度在整个铁路货车制造行业内前所未有,厂房结构形式、大型设备基础施工以及大批量设备安装调试的复杂难度在区域内尚无经验可借鉴,项目具有较强的行业特性和属性,不同于一般的地产项目管理。项目建设内容复杂、子项目较多且分散、新建与旧有改造同步进行,涉及的专业技术面广,对技术、质量及项目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实现每个子项目的设计纲领及建设目标,管理幅度大,管理难度高,需要系统谋划,稳步推进。
二、公司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过于职能化
公司既有组织架构属于典型的直线职能制,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过多,带来的业务流程过长,计划、协调、指挥、控制难度较大,各部门各管一段、各管一块,不能形成制度合力、流程合力,同时管理职能存在着重叠或缺位的矛盾,经营层次低,管理粗放,特别是在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运行机制以及人、财、物的调配上束缚较多,缺乏自主性,这种组织结构不利于形成最佳协同氛围和工作机制,不利于项目实施。
(二)项目资源要素管理过于分散
公司工艺、规划、设计、工程组织等专业及人员配置较为齐全,归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各方相对独立,工作方式各不相同。虽然各参与方都为同一个项目服务,但各方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存在行政化的管理割裂,使各类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起来,同时也增加了内部信息沟成本。以致工程管理中的质量、进度、成本目标责任主体完全分离,加之部门分立,价值工程观念意识淡薄,其结果是标准难以落实,建设工期、建设成本难以控制。
(三)项目管理方式落后
公司工程管理还没有与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接轨,未建立起项目管理的整体化流程,一些项目实施上虽然也成立领导机构或推进组,但往往分工不明确,任务不具体,时间不细化,监督控制过程不连续,问题处理方式方法不系统,尚未形成体系式或支撑性的管理流程。工程的管理上还未引入第三方监管,完全依赖于自身管理。在工期管理上,仍侧重于合同工期约束,未制定严格的工期控制标准。成本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成本估算、核算、结算还未综合运用弹性或强制纠偏手段进行精细管理。既有条块式的质量管理运营体系对项目的支撑作用十分有限,也很难实施有效的管控,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缺乏制度约束,不适应规模项目管理。
三、基于系统化方法应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主要对策措施
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将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的行业特性、项目资源及项目管理目标和管理范围相结合,才能实现项目管理的价值创造。
(一)进行管理资源整合,建立项目流程、机制,形成项目工作合力
1.建立项目法人领导下的项目管理实施团队
按照D BB模式进行矩阵制组织设计,变职能式管理为项目法人领导下的项目团队负责制。成立跨职能部门的项目组织团队,强化各部门矩阵式管理和协同,减少管理层次,在企业法人与项目团队之间建立项目主导、矩阵管理、目标导向、团队配合、过程管控的工作联系。用系统思维,在工期、成本、质量、风险、合同、对外报建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为实现既定规划目标,使各项管理要素环环相接、实时受控,有效发挥项目管理职能,项目管理围绕对内、对外“两条工作主线”同步推进落实开展21个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工作。一条主线是对外做好工程报批、报建、招投标、政策争取、档案归档及产权办理等工作,为项目早开工、及早投入使用争取时间上的主动。另一条主线是对内做好项目的组织推进,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的管控,以及成本造价管理、项目验收等工作。
2.明确职责及任务分工
在统一项目目标的指导下,组织项目团队成员参与工作分解(WBS)过程,可以使项目团队成员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了解整个项目内容,实施任务矩阵管理。项目部按照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原则对21个子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管理、资金控制、设备安装调试、政策争取等进行管控,负责项目总计划、专项计划、资金计划编制以及项目变更审批,制定工程招标、施工计划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计划等并组织实施,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程信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项目报建、工程量清单编制、装备采购、工程招标、施工图设计组织、施工方案审查、施工预算、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图像资料档案等管理,保证项目的技术、经济、环保指标的先进性。
3.确立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及标准
以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制定了《工程管理办法》、《公司技改项目招标管理办法》,取消了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流转的技术联系单,统一为技术通知单,并围绕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工艺变更、施工方案审批、图纸会审、现场经济签证等工作内容,进行了重新明确和流程固化。以流程图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工程管理中的计划任务书流转、合同、变更签证、付款管理等工作事项。建立项目责任矩阵,明晰任务流程。项目管理流程按照“项目一任务一事件”的方式,自上而下地进行工作部署和资源分配。项目实施中所有涉及的信息按照“事件一任务一项目”的方式,自下而上地进行汇总和数据化传递。严格履行招标程序标准。所有21个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选用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为保证工程既定管理目标,严格实施总包负责制。
(二)以目标为导向,坚守项目管理原则,形成项目目标支撑体系
1.建立项目目标管理体系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投资、进度、质量控制以及合同、安全、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三控三管一协调”任务,形成项目目标管理体系。
工期进度:强化里程碑计划目标管理,实施与计划关键节点偏差15天为优秀,偏差25天为良好。
工程质量:设计交付质量合格率100%,设计错误导致的变更低于5%痪施精品工程战略,确保项目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品率达95%以上,杜绝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工程造价按照“预算保概算,结算保预算”的原则,项目造价与设计概算偏差率-10%为优秀,-5%为良好。
HSE(Health、Safety、Environm ent)管理体系及组织机构健全,杜绝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杜绝重大火灾、设备、环境污染、交通事故,杜绝重大及以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生产安全事件,“三违”行为处理率100%;
2.坚持的管理原则
标准体系覆盖原则: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建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同时将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覆盖到工程过程管控之中。
持续改进原则对于每个子工程项目的里程碑节点,都要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和教训借鉴。
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原则:目标管理按照目标设定、分解、落实、执行、评价和修正的思路进行逻辑推演,同时对目标过程控制执行PDCA循环。
集权加分权原则:集权式与分权式组织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在分权模式中,行动、解决问题的速度较快。公司层面对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资金筹用、项目后评价组织等进行集权决策,而对项目的招投标、工期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等分权给项目团队负责。
全过程成本管理原则:综合考虑与分析影响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索,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发生的费用通过一系列的决策、计划、核算、控制等达到降成本、提高项目管理效益的目的。
(三)强化计划牵动,突出系统化工具方法应用,确保项目工期目标
1.总分目标结合的工期控制
实施工期目标导向,分级目标管理的五级网络工期控制计划。一级网络计划为公司级的里程碑进度计划,是公司项目的总体安排。二级网络计划为项目团队控制性计划,是里程碑计划的分解和保证性计划。三级网络计划为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的工程详细施工总进度计划,须经项目团队与监理单位批准。四级网络计划为施工单位的执行性月滚动作业计划,是对三级计划的进一步分解,并作为施工单位内部施工和监理工程师评价进度的依据。五级网络计划为土建、钢构、公用工程等专业分包的专项实施计划,执行周滚动作业,由监理工程师监督落实。
2.做好计划跟踪控制
实施周例会制度,总结上周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计划落实情况,安排下周计划,对其实施周检查、月考核、总目标控制的办法,保证合同工期的实现。项目实施中,如果实际进度与目标计划有差异时,由项目部决定是否纠偏,并提出未来项目总体控制要求。同时,利用经济手段,顺延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并进行经济处罚。
3.系统化工具方法在项目工期管理的优化应用
通过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网络图和关键路径(PDM)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平衡优化资源,合理安排各项任务的先后顺序,突出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保证工期目标。按照关键路径法、关键链计划和缓冲区管理,平衡相关任务逻辑关系和资源约束关系,最后根据其实际工程量对比施工单位资源调度计划,对关键工序的起止时间及持续时间进行合理压缩,缩短关键线路,减少总工期安排。在总进度计划的审核上,还要看工序的平行、搭接、立体交叉作业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误工、怠工现象。此外,部分工序可从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缩短工期安排。
(四)强化标准落实,严格过程控制,确保项目质量目标
1.健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为明确工程质量责任,保证21个子工程的工程质量,依据《质量管理体系》、《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尝试建立了符合制造企业工程要求的质量标准文件和控制程序,使参建各方明确质量责任与目标,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监督参建各方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改进措施,同时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公司按照体系进行工程质量管理,明确施工各部门、人员职责,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职责不明确造成的推诿现象,提高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强化施工质量规划审批。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总承包企业要针对项目的特定条件编写项目施工质量规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及公司项目部审批,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
2.严格贯彻质量控制标准
认真贯彻落实《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建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3系列以及双方合同、协议和有关文件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要求,强化勘察、设计、建设项目负责人以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贯彻落实。建立评审标准,严格执行设计质量内审制、专业之间会审会签制,改变设计审核、图纸会审走过场,专业间相互撞车以及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强化设计现场服务制度,实行设计质量事故经济赔偿责任制,并在合同中进行明确。开工前各施工单位必须有经项目部审查批准的分段或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否则施工方不能开工执行下步工序。落实监督检查标准,坚持样板引路,采取封样、样板墙、样板构件等方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关,通过施工自检、互检、交接检、监理平行检、建设抽检、省市质量监督站强检,确保工程质量受控。
3.强化实施过程管控
分析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从施工角度出发,事前强化人、材料、方法、设备、环境五大因素的管控,降低或避免施工质量风险。过程中的基坑施工、砌体、装饰工程等关键工序管理严格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所有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项目部现场代表检查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抓好工序和物料检查,做好质量通病的预防控制,控制方法主要是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厂房钢结构的制作过程中,项目部、监理单位要赴厂家进行监造封样把关,钢结构入场时执行入场二次检验,监督施工单位履行工序验收手续,对出现的质量隐患或事故者将予以停工整改并进行经济考核。
(五)对立项目管理以成本管控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强化项目成本费用控制
1.强化费用计划与费用支出平衡
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都贯穿着投资控制和管理。公司21个子工程项目资金来源为中国北车上市融资及公司部分配套资金,公司设立财务专用账户,对项目建设资金实施专款专用。项目部对整体项目的费用计划、资金筹措、工程款支付、降本增效等进行总体控制。每季度项目部要进行项目财务分析,提出资金投入数量,分析投向、投入时间的合理性。在项目资金的支付上,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需项目参与方严格按合同相关条款,提出付款计划,并由监理单位和项目部结合项目实际进度进行审核。
2.严格控制工程量变更
在建设项目整个周期内,将工程变更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是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关键。尽量避免频繁的工程变更带来的投资失控,杜绝低价中标后可能存在的高额工程变更、索赔现象发生。一是控制设计深度不够引起的工程变更,这就要求设计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二是有效控制项目范围。通过工艺设计、规划设计、设计院、项目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系统评审、综合决策把关进行工程变更控制,避免因设计更改导致的工程费用增加。三是提高施工的符图性,施工单位不得随意更改工程施工图,降低项目部在工程费用控制方面的风险。
3.强化降本增效方法手段应用
摘 要 国有集团企业投资面临诸多影响因素制约,为国有企业集团制定合理的投资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进而有利于国有企业集团提高投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本文选取A股市场国有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充分考虑国有企业集团的政治和经济特性,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投资 实证 分析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国有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价值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国有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合理控制和战略思考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国有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为国有企业集团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提供理论与现实支持,完善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进而有利于集团企业能够提高投资效率。
一、研究假设及变量定义
从会计学角度看,企业价值定义为资产负债表的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价值,即账面价值。从财务角度来讲,公司的价值不仅体现为每股净资产、企业利润的增长以及盈利能力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同样也反映了公司价值的提高。本文研究企业价值按照财务与会计学角度计量企业价值,选取市场价值、市账比、股东价值、盈利能力等四方面综合考虑企业价值。
本文提出假设H1: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代表样本企业价值的市场价值没有显著关系。本文提出假设H2: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代表样本企业价值的市账比没有显著关系。本文提出假设H3: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代表样本企业股东价值的每股净资产正相关。本文提出假设H4: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代表样本企业获利能力的每股收益正相关。
(一)被解释变量定义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企业价值。我们设计了如下指标:
Y1 =Ln (股价*总股数);Y2 =股价/每股账面价值;Y3 =股东权益/股本总数;Y4 =税后利润/股本总数。其中:Y1 为加总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证券的市场价值;Y2 为股价相对每股账面值的比率;Y3 为每股净资产;Y4 为每股收益。以上指标体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不同财务目标,并且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剔除了公司规模的影响。表1是对被解释变量的定义。
表1 被解释变量定义表
被解释变量名称 符号 研究变量 计算公式
市场价值 Y1 市场价值 Ln (股价*总股数)
市账比 Y2 市账比 股价/每股账面价值
股东价值 Y3 每股净资产 股东权益/股本总数
获利能力 Y4 每股收益 税后利润/股本总数
(二)表2是对解释变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定义
考虑到国有企业集团的规模大小不同、行业特点不同,特采用解变量固定资产头额的自然对数为代替变量。
表2解释变量定义表
解释变量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 X1 Ln(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 X2 Ln(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 X3 Ln(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三)控制变量定义
企业价值不仅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影响,还与公司的规模存在重要联系,因此本文选取这些作为控制变量。一般认为小型国有企业集团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具有不同优势。小型国有企业集团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主要具有灵活性优势 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主要拥有资源优势,因此规模因素应加以控制。本文,选用企业集团资产对数作为企业规模的变量,设定为X4 。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文以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提供的国有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价值数据为基础,主要以深沪两市2008年-2011年的A股国有集团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样本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选取2007年12月31日前在我国深沪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为了保持样本数据的平衡性;第二,剔除了ST、PT类企业,企业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首要前提是企业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ST、PT类企业自身盈利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将其剔除;第三,剔除数据信息不全的上市企业。根据上述原则,最后选取了79家上市公司4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三、实证分析
(一)建立回归模型
本文选取样本企业企业价值Yi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样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i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Yi=β0+β1X1+β2X2+β3X3++β4X4+ε
其中,Yi――样本企业企业价值(被解释变量);X1、2、3――样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解释变量);X4 ――样本企业规模(控制变量);β0――模型的截距;
βi(i=1,2,3……,k) ――解释变量系数;εi――随机误差。
(二)回归分析
1.本研究在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中选取进入法、逐步法或删除法。被解释变量“市场价值”(Y1)和“市账比”(Y2)由于“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和“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三个变量F值的概率都大于0.1,没有通过T检验,故剔除无效变量。被解释变量“每股净资产”(Y3)和“每股收益”(Y4)的三个变量F值的概率都小于0.1,通过了T检验。
被解释变量“市场价值”(Y1)、“市账比”(Y2) 、“每股净资产”(Y3)和“每股收益”(Y4)由于控制变量企业集团规模(X4 )变量F值的概率都大于0.1,没有通过T检验,故剔除无效变量。
2.“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三个变量的“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的调整R2分别为0.662、0.521,拟合优度较好,代表被解释变量“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的变化中有多少是由“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三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Durbin-Watson检验的结果分别为1.965、1.870,非常接近2,说明被解释变量“每股净资产”(Y3)和“每股收益”(Y4)的取值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
注:预测变量: (常量) X1,X2,X3 。
3.“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均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说明“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具有理论与实证意义。
4.“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的容差均大于0.1,说明“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根据线性回归原则,“市场价值”(Y1)和“市账比”(Y2)模型的变量没有通过T检验,故剔除无效变量,因此“市场价值”(Y1)和“市账比”(Y2)模型无效;“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中的有效变量为“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
5.“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的样本量为79、78,残差平均值为0,标准化残差平均值为0,说明“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的残差分布均满足均值为零的假设。
6.通过观察散点图和残差检测不存在异方差性,变量整体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得到回归方程为:
式中,Y3――每股净资产;Y4――每股收益; X1――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
X2――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3――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
四、结果讨论
通过回归模型的实证,根据样本企业市场的具体环境对其实证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结果一:代表样本企业价值的市场价值与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额相关性不@著,假设H1成立。市场价值等于股权市值与净债务价值之和,近几年,企业的净债务价值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受到更多相互制约的因素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企业价值,故市场价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没有显著关系。
结果二:代表样本企业价值的市账比与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额相关性不显著,假设H2成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平均市账比为1.587,充分说明样本企业的企业价值被严重高估,没有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导致代表企业价值的市账比与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额没有显著关系。
结果三:代表样本企业股东价值的每股净资产与企业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正相关,说明样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每股净资产的影响比较显著,假设H3成立。从财务角度来讲,样本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所创造的企业价值不仅体现为企业利润的增长,更能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使其能够持续发展;代表样本企业获利能力的每股净资产与企业200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呈显著负相关,2008年开始,全球的经济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企业没有及时抵抗风险,致使企业的获利能力下降。
结果四:代表样本企业获利能力的每股收益与企业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正相关,说明样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每股收益的影响比较显著,假设H4成立。代表样本企业股东价值的每股收益与企业200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呈显著负相关,其原因可能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有关,股东价值受到重创,降低了代表股东价值的每股收益数值,致使对上市公司的股东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