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进人机制和管理机制改革的深入,临时工在我区政治、经济、环保、教育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都发生着演变,日益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如何切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临时工的特点管理好这部分人群,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其更好地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好务,是我区目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基本情况
经调查统计,截至2009年2月28日,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共计224名,其中男性121名,女性103名;机关使用临时工共计86名,事业单位使用临时工共计138名;其中月工资在560元以下的占28%,月工资在560元至999元的占60%,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占12%。用人单位与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约55%,签订协议约5%,未签订任何合同或协议的占40%。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共计107名;参加医疗保险32名,参加失业保险12名,参加工伤保险12名,未参加任何保险117人,其中退休返聘人员17名。以上数据显示,我区未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人数近半,这部分人员大多在厨工、绿化工、保洁等流动性大的岗位。
二、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主要特征,以及临时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主要特征:
1.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市
除了少数在行政岗位上的临聘人员及返聘人员,我区聘用的大多数临时工文化程度都在初中及以下。他们大多安置在门卫、保洁、环卫、厨师等工作条件脏、苦、累的岗位,工作时间较长,但通常能吃苦耐劳,服从工作分配。
2.思想动机单一
临聘人员大多单纯地为工资工作,很少能获得工资以外的收获,很少能参加工会等组织的活动,不参加年终考核,没有晋升、评先、选优的机会。因此,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不关心单位的安全、发展、荣誉等。
3.流动性相对较大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所聘用的临时工相对于社会企业的临时工,比较稳定。但由于工资普遍偏低,大多数都仅维持或略高于我区最低保障工资560元,因此,一些略有技术、年富力强的临时工遇到了工资待遇更好的工作,就会离开岗位,流向效益更好的单位,致使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流动性相对较大。
4.临时工管理难度大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大多与各职能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用人单位对他们的管理存在着一些不便。同时,我区机关事业单位鲜有制定针对临时工的管理制度,导致临时工的管理难度很大。
(二)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招聘渠道,临时工缺乏培训。
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招聘是通过计划配置而非市场配置方式。由于招聘临时工的种种便利,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对后勤岗位没有经过整体性的需求预测,没有充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致使一些临时工工作随意性大、工作量不饱和。
培训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临时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使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没有针对他们进行培训,临时工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就招之即用。大多数的临时工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职责职能、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行业规范还未来得及熟悉就匆匆上岗,只能在工作中学习、磨合,在失误、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而这时往往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可能已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形象和利益。
2.临时工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低。
虽然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临时用工和正式工应同工同酬,但实际中,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和临时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相同岗位上的临时工与正式工工资差距大,而且因不能得到奖金、培训、晋升等机会,被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也没有出台相应的临时工绩效考核政策,也无法充分调动临时工的工作热情。
3.与临时工之间劳动关系不规范,容易引发劳动纠纷。
我区还有很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与临时工之间未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劳动关系很不规范,一旦变更或解除劳动关系,就将引发劳动纠纷,用人单位苦不堪言,临时工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4.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堪忧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近50%,一旦他们在工作时间内发生疾病、工伤等情况,势必给单位带来很大的负担。这类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引发劳动争议、上访,甚至激发社会矛盾,这样既破坏社会和谐,又影响政府形象。
三、对加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方案一:试行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劳务派遣制度。
(一)劳务派遣,亦称人力资源派遣。用工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和发展需要,通过正规劳务派遣公司,派遣所需要的各类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临聘人员应仅限于从事除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等管理工作外的工勤类和辅工作。
(二)劳务派遣的作用及优点
为了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要求“用人单位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并按规定享受各项遇”。如果机关事业单位在短时间内将临时工都做到规范用工,工作量极大,所以,委托劳务派遣公司为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劳务派遣,并与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则是捷径。
1.采取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临时工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保证了劳资双方在遵守劳动法的前提下实现了用工受法律保护,临时工的权益也有了保障。临时工由于有劳动合同的保护和约束将更努力为用工单位工作。
2.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根据国家规定为派遣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用工单位和派遣员工按规定的比例定期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因为用工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工龄得到延续,失业、医疗、工伤和退休后生活有了保障。
3.因劳动关系在劳务派遣公司,故人事档案的管理也劳务派遣公司,减少了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负担。
4.合理规避劳动纠纷,一旦出现劳动纠纷,一般由与派遣员工建立劳动关系的派遣机构处理,用工单位只需要予以协助,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用工单位处理劳动纠纷的麻烦。用工单位与派遣员工之间没有劳动合同关系,被派遣人员的劳动关系隶属于劳务派遣组织。这样,机关事业单位作为用工单位就避免了与临时工之间劳动纠纷的发生,从而节省管理精力。
(三)机关事业单位采取由劳务派遣的方式聘用临时工的弊端
1.采取劳务派遣方式聘用临时工,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开支的项目有:派遣员工工资、各项社会保险费、员工加班费、员工福利费、工会会费、劳务派遣业务服务费。与原来的临时工聘用管理方式相比,增加了劳务派遣业务服务费,按现行劳务派遣业务服务费均价每人每月40-50元计,每月将会增加我区财政负担约壹万余元。
2.大多数派遣员工会受到职业稳定性差、缺乏归属感、身份被歧视等现实问题的困扰。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如果打破现行聘用方式,改用劳务派遣方式聘用临时工,势必导致部分临时工缺乏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受挫、甚至不服从或不完全服从用工单位管理。
3.机关事业单位一旦使用劳务派遣的方式聘用临时工,较之从前,由于临时工的劳动关系是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的,临时工流动性将会更大。比如,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的驾驶员共计45名,几乎每个机关事业单位都聘请了临时驾驶员,他们中有的已经在单位工作了近十年,对单位的很多信息都很了解,而且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较之其它岗位更容易接触到单位的机密。如果施行劳务派遣,用工性质发生改变,受派遣人员与用工单位劳务关系结束后,受派遣人员又在不同的单位间流动,就不可避免把机密泄露给其他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就将面临内部机密被泄露的危险。
4.如果我区机关事业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方式聘用临时工,根据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同工同酬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相同岗位不同待遇容易制造就业歧视和社会不公,造成社会不和谐。一旦临时工投诉或上访,将会对政府造成不利影响。
方案二:仿效高校后勤集团,组建一个专门管理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机构(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进行人事劳动管理。
(一)组建后勤集团的作用及优点
1.相比临时工劳务派遣方式,组建专门的临时工管理机构能更好地建立完善的临时工招聘系统。
在招聘前,可建立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需求预测系统,对临时工聘用从严控制。做到按规定报批,公开聘用。该机构可以根据各用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其预测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核实。这样,在实现人岗匹配、有效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再来招聘临时工,有利于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后勤临时聘用岗位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
2.建立临时工培训机制,更好地对临时工进行培训。
后勤集团可根据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不同工种分别组织培训。一方面加强劳动安全教育、防患意识教育,业务能力培训。对从事驾驶工作的,要进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培训;对从事食品工作的,要加强食品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的教育等。另一方面通过各项培训帮助临时工树立信心,培养临时工的工作责任感,鼓励他们安心工作,让他们在明白自己岗位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采用后勤集团进行管理的不足之处
1.我区区情特殊,区域幅员面积仅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四万余人,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仅1700余人,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也只有200多人,如要组建后勤集团,无疑将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
2.
我区区小,信息流通快,如组建后勤集团,将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管理工作集中在一个部门,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工单位的工作负担,但实际上更容易将劳动矛盾和纠纷集中化、扩大化。
3.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临时工情况复杂,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年限、工资收入各不相同。如果组建后勤集团,对临时工进行统一管理,在临时工的岗位安排、薪酬标准上单纯地从公平或效率角度出发,将会顾此失彼,引发波动。这种问题绝非是简单的一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就能有效解决的。
方案三:沿用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聘用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规范和完善。
(一)沿用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聘用管理模式的优势。
1.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临时工绝对数量只有200多名,相对于我市其他区县而言,数量甚少。但相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约为1.3:10,相对数量较大。故沿用现行的临时工聘用管理方式有利于减少波动,稳定临时工情绪。
2.相对于劳务派遣方式和后勤集团管理方式,沿用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和管理模式可减少财政支出、节省管理精力;避免因劳务派遣和后勤集团管理带来的人员集中化管理带来的劳务矛盾集中化、扩大化。
(二)针对我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在使用临时用工中存在的管理不规范、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建议如下:
1.
对临时工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建立临时工聘用申报制度。建议由区相关部门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目前所使用的临时用工进行登记、清理,对不符合规定使用的临时工应一律予以清退。今后,临时工聘用实行年初申报制度,对确因工作实际需要使用临时工的单位,由用工单位在用工一个月以前向区相关部门进行申报、办理相关手续。
2.签订劳动合同,各机关事业单位经区相关部门同意使用的临时工,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用工登记、进行劳动合同登记和鉴证。
3.经区相关部门同意使用的临时工,其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我区最低工资标准。根据《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某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7]275号)的要求,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为56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5.7元/小时。今后若遇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4.经区相关部门同意使用的临时工,由用人单位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后,应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应将此类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
(三)按照临时工岗位职责的不同,制定和完善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办法和工作职责,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执行。
(四)制定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绩效考核体系。
一、机关事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1.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创新管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重要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是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部门。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沿用机关人事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虽然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我国工商企业管理中广为借鉴和应用,但在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和事业单位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造成了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导致某些事业单位发生了人力资源流失的现象。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以“脱钩、放权、分类、搞活”为原则的事业单位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新型事业单位组织制度。
2.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依法举办的营利性经营组织,必须实行独立核算,依照国家有关公司、企业等经营组织的法律、法规登记管理。同时,由于当今时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时代,人才作为一种资源的生产要素地位空前提高,人力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知识成为人类实现一切预期目标的前提和经济社会生活的中心。同时“知识资本”也成为单位创造效益的推动力。许多研究成果表明:事业单位能否保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持续增长,主要靠的是职员的知识,职员所掌握知识能力的发挥,靠的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二、创新机关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实现历史性跨越
1.科学决策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选择。指出: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以及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情况明了和正确决策之间的关系,即情况不明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1)要摆明问题。摆明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一切决策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摆明问题,弄清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以及它的价值等。为此,首先要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广泛搜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尽可能详细、全面的掌握问题。问题确定的准,就为合理确定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2)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必须具体明确,既不能含糊不清,也不能抽象空洞,否则方案的拟定和选择就会无所适从。确定目标,要根据需要的可能,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即要留有余地,又要使责任者有紧迫感,切忌凭主观愿望,订出不符合实际的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3)拟定方案。要做的工作是研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办法,即拟定方案。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存在着多种可能途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因此,拟定方案时应拟定多个方案,从中选优。
(4)科学决策。避免个体决策,注重群体决策。群体决策可以收集多个人的意见,利用每个群体成员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资源,统合多人掌握的信息。同时也会增加人们对决策认同的可能性,接收并支持决策,促成决策的执行。而且,如果决策的执行人同时也是决策的参与者,可以增加他们的满足感;增加决策的合法性:群体决策符合民主社会的理念,同事、下级甚至上级都愿意接受群体决策。他们感觉由于这类决策建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之上,不带有个人偏见,因此,更具有合理性。
2.强化管理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所在
(1)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和增强团队精神。人格会影响人在工作中对事物的理解:有的人看待事物总是乐天达观,总以温暖的色调看待生活、社会和工作;而另一些人则倾向于悲观,以灰色的眼光看待世界。有的人看待事物比较独立,有自己的主见,有的人则容易受到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的暗示。人格会影响人处理事物的方法:有的人处事谨慎,凡事谨小慎微;有的人则不拘小节,放荡不羁,敢于冒险;有的人做事只顾眼前,或只管局部;有的人做事则运筹帷幄,把握整体和长远利益。人格会影响人在工作中与他人相互沟通的方式:有的人善解人意,能体察对方心情;有的人则麻木不仁,反应迟钝。有的善于为对方着想,有的人则固执己见。人格会影响人独特的表现方式:有的人情绪稳定,心气平和,有的人多愁感;有的人脾气怪异,喜怒无常。有的人做事我行我素,独来独往;有的人则善于察言观色,或随群附众。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在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
(2)采取有效的激励方法。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全体人员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也即是说,激励全体人员工作动机就是要设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需要与组织目标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处于一种驱动状态,他们在这种状态的驱策下所付出的努力不仅满足其个人需要,同时也通过达成一定的工作绩效而实现组织目标。激励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励以满足需要为目的。一是满足成就感的需要;二是满足权力欲的需要;三是满足认知度的需要。
(3)注重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意义是通过对管理者工作行为、表现及其工作结果进行考核而言的。绩效就是任务在数理、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对全体人员个人来说,则是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状态的评价。通过对其全体人员工作绩效的考评,获得反馈信息,便可据此制定相应的人事决策与措施,实现既定规划,达到推动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目标。
自2011年8月起,威海市认真组织开展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试点工作。各区(市)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考核试行办法”,由卫生部门负责组织考核,编办全程监督指导,考核方案和结果报事考办。在考核结果运用上,主要采取了四个结合:与干部提拔任用相结合,与单位评先创优相结合,与职工工资奖金发放相结合,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相结合。威海经济区率先在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一体化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月小考、季调度、年总评”的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同功能定位,从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群众满意度等几个方面,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与兑现各项财政补助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被考单位突击应付的现象,强化了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全面监管。去年底,中央、省市编办先后转发了他们的经验。威海高新区在2012年度依据考评结果发放各级政策性补助,对6家先进单位和16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乳山市在16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试点,考核主要包括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事业单位法人开展业务活动、事业单位法人公众满意度三方面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法定代表人优先提拔使用。荣成市指导有关部门与各基层医疗机构签订了《基层医疗机构综合目标责任书》,对考核不足80分或有否定指标情形之一者,视为年度考核不合格,单位和院长不能参加评先选优,并对考核排名最后2名医院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文登市在考核中既看满意度,又查投诉率,结果与法定代表人目标责任制 挂钩。环翠区对绩效考核优秀的单位,工作人员优秀的比例由15%提高至20%,对考核不合格的镇级医院、村卫生室,按照补助标准的70%拨付,扣减的部分用于奖励优秀单位。通过绩效考核,调动了主管部门及被考核单位参与的积极性,事业单位自身管理与建设水平得到加强,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积极开展事业绩效考核工作,各级编办初步履行了监管职能,探索了新的事业单位监管方式,掌握了部分事业单位运营真实情况,积累了加强事业单位常态化管理的经验。2013年7月,按照省里要求,全市加快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进度。召开了推行工作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决定在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扩大范围,确定第二批试点单位240家,其中,市直在教育和医疗卫生系统确定试点单位28家,各市区也结合实际,在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水等系统确定试点单位212家。
二、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原因
一是基层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存有认识误区。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在社会上是铁板一块,长期左右着人们的惯性思维,反正都是国家的“钢窗户”、“铁门板”,潜意识里觉得考与不考一个样。有部分人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年年有目标绩效考核,开展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多此一举;也有的觉得,绩效考核与过去主管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区别不大,换汤不换药,产生的实质效果也不会明显。因此,对于开展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基层部分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仍然存有模糊认识,心里“不买账”,对新形势下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缺乏正确认识。
二是部分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迟疑不决。在扩大考核试点单位调研过程中,基层一些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代表认为,事业单位行业众多,量大面广,特点各异。开展绩效考核有好处,现有的考核方式、方法和标准也比较全面,共性的指标大家都一样,个性的指标在同类事业单位适用,相对于其他类别的事业单位就不一定适用。即使是同类事业单位,不同规格、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也不一定适用。如果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不灵活,考核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不足,一把尺子量到底,就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一些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状况。尤其是目前情况下,也不可能由上至下组织专家进一步明细各类考核标准。这样一来,推行绩效考核,扩大试点范围意义不大。由此带来了行动上的不自觉,执行过程中的迟疑不决。
三是公众满意度调查不能全面反映调查效果。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的同时,两级编办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调查。有的部门、单位反映,事业单位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各不相同,对于一些社会服务面较窄、业务单纯,甚至只对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服务的事业单位,在确定调查对象时难度较大,而较少的调查对象选择范围将直接影响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合理性、真实性。还有的提出,对于一些社会服务面较宽,又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矛盾焦点比较集中的事业单位,仅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电话访问,形式比较单一,特别是被访问对象层次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不能全面反映调查效果,有失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办法探讨
一要环环紧扣抓共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各级编办独立设置后直面的全新课题。下一步要积极开展四项工作,巩固试点成果,创新工作局面。一是进一步取得各级党委、政府认可。采取上下联动做工作的办法,邀请上级领导、有关专家到地方办班讲课,进行专题指导,充当工作推手。编办组织专门力量,认真进行专题研究和培训,向大家说明实施考核的理由。二是进一步取得相关部门认同。明确考核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绩效考核相关配套文件和分类实施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使文件起草和征求意见的=过程,成为考核信息公开、形成工作共识的过程。三是将考核结果纳入其主管部门年度目标考核总成绩,调动主管部门参与积极性。会同举办单位确定试点,审查上报行业考核标准,召开新闻会,通告绩效考核信息,设立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众进行日常监督。四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原则,实事求是公开考核信息,严格执行考核规定,切实兑现奖惩结果,进一步打牢扩展工作基础。
二要稳稳当当搞试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扩大试点工作,各个环节要稳稳当当,步步为营。威海的实践证明,进度宁可慢一点,步子宁可小一点,但实施工作一定要积极稳妥,保证试点一批,成功一批。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组织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考核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做到与党委、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在时间内容、组织实施等方面紧密衔接,同频共振,填补夯实“大考核”体系空白,形成较为完整的公共监管机制。二是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坚持党委、政府的要求是什么、事业单位的职责是什么、编办就考核什么的思路,突出公益职能,共性指标由市事考办负责实施,个性指标由行业、部门制定并报考核委员会审定,事考办全程监督指导实施。三是规范操作流程。考核主要分为自评申报、考核预告、现场检查、社会评价、专业评审、确定等次和公示备案等七个步骤进行。四是强化监督管理结果运用。坚持与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现场核查和个别抽查相结合,严格共性指标考核结果,依据事业单位考核等次,实行分类和动态管理。五是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选择公益性强、服务范围较广的教育、卫生和农林水系统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为全面铺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积累丰富经验。
一、落实为先,推进机构编制工作规范发展
一是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近年来,中央、省、市编办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法规,对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检查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为机构编制部门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2013年,县编办将继续推动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进党校课堂,在全县各级干部中普及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知识,增强遵守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自觉性。认真贯彻落实厅字〔2011〕22号文件要求,坚持“四个不得”“四个严禁”,严格机构编制审批程序,严把机构编制关口,严控机构编制总量。二是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机构编制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县级编办作为承担机构编制工作任务的最终端,更要不遗余力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2013年,县编办将在前期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基础上,选择试点单位进行模拟分类,研究符合宁阳实际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和目录,科学划分全县事业单位类别,细化具体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正确处理好政事、事企关系,妥善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力争在201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改企。三是深入推进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保障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贯彻落实的重要措施,只有把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抓出实效,机构编制工作才能健康、规范开展。2013年,县编办将以机构编制实名制综合管理系统为依托,进一步健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分领域、分系统、分层次开展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清查,推进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查处相互衔接。充分发挥“12310”监督电话作用,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注重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全程监管。
二、创新为纲,推进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探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途径。根据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继续巩固县乡机构改革成果。2013年,县编办将针对大部门制改革后出现的部门间事权划分不明晰、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主动探索破解渠道,提出解决措施,着力破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优化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体制机制,完善重点区域开发、重点领域改革、重点项目推进的体制机制,优化涉及经济结构调整领域的工作运行机制,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二是探索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新方式。当前,机构编制实名制综合管理系统已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精细化进程又前进了一步。县编办将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原则及机构编制资源向经济发展一线、民生事业倾斜的要求,探索建立编制双轨动态调整机制和机构编制督查评估制度,根据科学核定和督查评估结果对单位编制进行动态调整,坚决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发挥编制使用效益,实现控总量与增效益的共赢局面。并根据当前县乡混编、借调现象比较突出的实际,以《宁阳县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人员管理办法》为依据,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人员的规范管理,探索机关工勤、后勤社会化服务新路子。三是探索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新措施。去年,省政府制定下发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意见,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绩效考核、监督管理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隶属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承担着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能,落实好省政府27号文件也成为机构编制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2013年,县编办将认真落实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协调配合,做好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工作。研究事业单位绩效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事业单位考核机制,加快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网络手段和电子政务平台,积极探索对事业单位的登记情况和社会行为进行网上监督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监管水平。
不平凡的一年。全区人才人事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年对我区人才人事工作来讲。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主动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扩大开放,服务城乡统筹,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公共服务、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人才人事工作在年全市考核中获二等奖,40个区县中综合排列第8名。尤其是人才人事工作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取得了探索性、创新性的突破性进展,得到原市人事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了公务员动态管理机制。一是公务员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完成了1077名公务员、参公人员的招录、转正、登记备案工作。完成了31个参公单位467名参公人员的登记备案和“撤市设区”后重新确定干部职级待遇工作。更新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
初步建立了以实施人事为手段,二是人事工作管理不断规范。认真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借用、混岗人员清理清退、编不在岗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的规范管理工作。指标控制、公开招考、合同派遣、建立保险、考核续聘为主要内容的非在编人员聘用管理机制。
编制岗位说明书,三是人事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研究制订了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按要求开展竞聘上岗、签订聘用合同等工作。出台了区公务员考核试行办法》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试行办法》全市率先探索试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量化考核办法。
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6名。四是人才引进取得明显突破。择优引进了硕士研究生54名。
吸引86名大学生来合实习。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力度,五是人才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建立了13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全年举办大型人才招聘活动5次,现场签约达2000余人。
二、认清形势。切实做好年人才人事工作
也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负面的但对人才工作的影响却是正面的特别是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国内外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年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关键之年。新的形势既对人才人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才洼地”效应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人才人事工作在加快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区人事系统广大干部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建设
大力吸引和激励外地人才来合建功立业;要建立各大专院校及重点项目联系制度,一是大力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引进互通平台,大力引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工作,为单位选好人才搭建平台,让大中专毕业生尽早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用人要求。二是大力实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要以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策划人才培养项目,努力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要充分发挥区委党校、职教中心、农业广播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和区内各高等院校等培训载体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我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大力实施人才激励计划。要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激励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选用、流动、激励和保障机制,开展各类人才评先争优活动,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为人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今年我就业压力相当大。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就而言就是引导更多的学生到非公、企业去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搭建舆论宣传平台、就业服务平台和就业推荐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认清形势,理性选单位、择岗位、看薪资,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服务工作,着力从机制上统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村基层后继乏人的实际问题。要以设立高校毕业生服务站为窗口,加快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切实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高效、优质的人事公共服务。要大力创新毕业生面向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科研项目就业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三)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巩固公务员法实施成果。全面加强和规范公务员职务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制度。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公务员分级分类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完善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深入贯彻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依法开展公务员纪律惩戒工作。要认真落实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公务员工作,深化公务员“四类”培训和离岗培训,探索建立按岗按人、分类分级分层培训的新格局。深入开展服务发展最佳、最差公务员评选活动,加强公务员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
四)深入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认真研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完善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管理办法和特设岗位管理办法,认真做好新制度入轨运行,争取上半年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配套政策,出台我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实施意见,并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研究制订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整体入轨方案,稳步推进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市深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的若干意见,积极探索开展职称制度分类改革试点。清理规范职业资格,推行地方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
五)积极稳妥做好机构改革工作
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今年2月16日。对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市级层面机构改革工作现已全面完成,区县机构改革也将在下半年启动实施。人事部门一定要顺应形势,服从大局,为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环境。区级相关部门领导要带头搞好机构改革,带头认真执行改革方案,带头严明工作纪律,认真做好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本部门划转的有关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三、围绕全局。全面提升人事系统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定要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是贯彻落实区委“3421工作思路的开局之年。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建设富强美丽的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意识
从单纯管人管事向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转变,各级人事干部要主动适应现代政府职能转变和人才工作新格局的要求。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观念,自觉把人才人事工作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把握。当前,全区上下正在全力推进“双十工程”加快百个重点工作项目建设。各级人事部门要紧紧围绕区委“3421工作思路,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做好招商引资引智工作;围绕和谐社会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人才资源开发,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务实、高效的服务。
二)切实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认真研究制订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措施,要充分利用中央在政策方面赋予的先行试点。探索建立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人才评价、人才选用、人才流动、人才激励机制。要努力营造尊重、重用、爱护、包容人才的社会氛围,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优质化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人才居住、医疗、购物、娱乐、社交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妥善解决其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舒适、宽松的外部环境。
三)努力构建和谐人事关系
区人事制度改革总体平稳,近年来。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得到妥善解决。当前,公务员法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改革、安置制度改革等正向纵深推进,改革发展过程中还将面临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人才人事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产生不协调、不和谐因素,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为此,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及市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主动应对,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大环境。
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提升人事系统公共服务能力。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轮训、人才人事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以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将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员干部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式、从政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深入开展机关“作风转变年”活动,规范政务管理,严格工作纪律,提高服务效能。公务员法实施、企业人才服务、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等公共服务中,要追求服务效率和质量,能先则先,能快则快,能优则优。要创新创优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方式,着力打造“人诚事公”人才人事服务品牌。
四、关于培训班的几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