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追求幸福;创造幸福;创造生活
全国特级教师李镇西在《做一个富有智慧的班主任》一文中说:“‘优秀’教师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和机遇甚至人际关系有关;但幸福的教师有千千万万,并且就在我们身边,或者就是我们自己。山村教师周玉树、蒙兰凤、庞占奎、王生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强守护着一方土地,虽然清贫,但我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来自内心的幸福的笑容。”
教育就是追寻幸福、创造幸福的过程。
快乐之花的盛开,需要智慧的汗水去浇灌:快乐需要预设。在备一堂课前,我都要问一下自己,你都要和学生共同体验什么,我们会共同体会到哪些幸福,我们不只在知识上有收获,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心灵上会有交流。课前,我给学生留下大约十分钟的演讲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共同体会《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黄土高原的坚强执著的奋斗耕耘;认识了一个在《花田半亩》里跟病魔斗争的叫田维的勇敢、美丽的女孩;还有我们共同倾听了当今中学生对文化爱国的真诚呼唤,还有令我们感动的索尼相机的广告……这是我们共同期待的幸福,这是我们师生之间共有的幸福,我们预想这五分钟会有哪位同学带领我们去向何方,体会着拥有期待的幸福。
课堂上,每每看到学生苦苦思索后顿悟的表情、每每听到学生有见地的激情的争论,这种幸福的瞬间成为教书育人最本质的感悟与体验。课下,我会为学生一次认真的作业而感动,为学生的轻声问候而感动。教育生活中,有很多故事,只要注意去发掘,你一定会发现和拥有许多快乐。真正的教育需求的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有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过自己追求的生活,诗意工作才是真正的幸福。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更要诗意地工作。教师这个职业虽然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不多,但是却承受着社会巨大的压力。来自家长殷切的期待、过高的要求,也源自辛勤的工作却赚来的不是很丰厚的收入,这两点使得一部分人受不了压力、受不了清贫,没有选择教师的职业,或者在选择了之后又转向其他行业。我想,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一项美丽的职业。
“乡村的夜晚安宁而恬静,你窗口的灯光温暖而舒适;乡村的教室简朴而单调,你育人的话语隽永而充满哲理;乡村的天空高远而辽阔,你宽广的情怀包容而无悔;孩子的眼神纯净而善良,你无私的灵魂阳光而伟岸。”这是安徽蚌埠怀远县邹庙小学孙本召同学写给他的老师的一段话,我们为这温馨的文字动容,自此,教育的高尚犹如一方晴朗的天空,清澈、明净,滋润、荡涤学生的心灵。是的,教育应该像诗一样轻灵,能够穿透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拥幸福之心,执著工作。
我们的生活会面临很多诱惑,但是我们要坚守我们所选择的!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每天夜半跪地拜天,长此不辍,其虔诚终天感动了天帝,一日天帝现身眼前,问他所求,这人便说:只求今生不愁吃,不愁穿,无病无恙,最好再有几个闲钱游山玩水。眼睛总是盯住别人的幸福,心里常常垂涎别人的生活。幸福不是瞪着眼睛垂涎于别人的拥有,而是珍惜坚守自己当下的,那么又为何在自在的日子里自寻烦恼呢?
当粉笔只剩下最后一根,你猛然回首发现,自己已是满头白发。在真实的教育环境面前,一颗颗本来充满激情、饱怀理想憧憬的年轻的心,随着时光的消磨慢慢地变得懈怠,教育激情也日渐丧失,我们困惑,于是放弃当初所选,还是在岁月的执著打磨中,捧出一颗颗美丽的雨花石?关于这个问题,乡村教师告诉了我们答案。乡村教师群体中,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像一棵棵安静的不为人瞩目的路边花草,长期坚守在困难的教育环境里,而无丝毫抱怨。你问过自己,你后悔吗?你幸福吗?他们笑着回答,很幸福,不会后悔!这种对大山的执著,源于内心深处的梦想;对大山里孩子的爱,唤醒教师心灵深处浓浓的幸福之情。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 职业幸福感
“教师要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改革发展中、融入学生和家长中,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有学生幸福地学!”青海省西宁市教育局局长薛建华在今年开学工作会议上如此表示。针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西宁市教育局确定2010年为“教师职业幸福服务年”。那么,信息技术教师的幸福感是什么?增强职业幸福感到底有哪些路要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思考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 在夹缝中求生存:信息技术教师的尴尬。偶然在西宁信息技术教育交流群里看到老师们在大倒苦水――
有人说:其他老师可以全力教好自己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却是犁了他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经常为他人做课件,辛苦是自己的,荣誉却是他人的。
有人说:领导总觉得你很闲,只要是和电脑沾点边的事都会安排到你头上。学校的各类报表、计算机维修、网络布线及维护,都是你的事。你在教学上很难出成绩,没有什么成就感。想在业务上有所提高,又基本没有静下心来研究的时间。
有人说:“在职评、评优等方面,我们被边缘化了,先进、优秀之类的荣誉,基本没有自己的份儿。”
以上的抱怨,似乎可以概括为四大方面:工作任务繁,工作定位难,工作报酬低,工作奔头儿少。看来,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不满意,职业幸福感太少,愤懑的多,诉苦的多,经常是劳而无功。“繁难低少”,在夹缝中求生存,似乎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普遍心态。
2 专业成长和心灵生长:摆脱尴尬的路径。要唤起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摆脱目前的尴尬与窘境,必须首先端正我们对职业价值的认识,追求一种“为己”而不是“为人”的专业成长和心灵成长。这是一个不懈求索的漫漫旅程,所谓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2.1 关注工作细节,感受职业幸福。教育须重细节,许多令人幸福的成功正是从细节开始的,
某教师带领学生开博客,在博客中与学生分享信任、互动与成长的快乐。从学生的留言中可见:“今天,老师教会了我开通博客,网络上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太开心了……”“老师,我开始写小说了,记得宋我博客看看哦。”“自从老师把我带进了博客,我喜欢上了这里。”“我要感谢老师,感谢她为我开启了网络世界的大门。”
还有一位老师努力做学生的“伯乐”,每当发现学生独特的视角或创意时,就欣喜若狂又不乏夸张地向全体学生推荐,并命名为“xx(学生姓名)x号”。结果,使教学拥有了极为丰富的创意资源库,不管是参加各级网页设计比赛,还是各类电脑作品制作的比赛,都能因为作品富于创意脱颖而出,取得骄人的成绩。
有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以上的两位教师都是通过在细节上努力,获得了成功与幸福。切记老子的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要培植信息技术教学的参天大树,必须注重“毫末”,关注细节的精彩,这样才能逐步走向成功,产生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2.2 关注专业成长,感受职业幸福。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有关教学的实践经验累积不够。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年轻,缺乏教学经验,要获得职业幸福感,就要关注专业成长;要构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九层之台”,必须“起于垒土”――从强化基础性知识和能力开始。
从知识结构看,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通识知识、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学习。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人文背景也愈加浓厚,横跨众多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几大领域。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文字编辑、图形处理、动画制作、网站建设、多媒体素材集成、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培养等,无不体现教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计算机基础、Windows操作、Office应用、数据结构、微机原理、程序设计、多媒体课件开发与辅助教学、网站建设与开发、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等,始终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信息技术教师假如不加强通识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就只能等待专业意义上的自然“下岗”,何谈职业幸福?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它孕育着国家的希望,身系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是国家的第一生产力。从事教育这项崇高的职业,自然值得每一个教师为之自豪与骄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自古以来,人类社会都未曾吝惜过对为师者的赞誉。然而谁也不得不承认,如今这些耀眼的光环正在逐渐褪色,身在其中的教师们更是越来越找不到自己从教的信心与快乐。那么,教师到底是个怎样的群体?是什么将原本与“天地君亲”处于同等地位的教师推到了一个难以言说的复杂境地,以致让很多教育工作者失去了工作的最大动力――职业幸福感?
一、职业压力大――经常处于忙碌又焦虑的状态
现在的教师,早已不能像古代的私塾先生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单纯地研究教学、教育学生了。他们要搞好班级的日常管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注重平行班级之间的较量,要应对上级的各项检查,更要追求升学率。另外,还要处理好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组织收费……诸如此类难以计数的繁杂琐碎的工作,令承重能力有限的教师经常承受着无限的挑战。教师也不过是普通的血肉之躯,压力太大了就难言幸福。
单说考试这一项,虽然很多省市名义上制定了取消各级各类学校分数排名、公布成绩等减负措施,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也已经实施了好多年,可是实际效果并不令人乐观。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仍然是以分取人,许多学校我行我素,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依旧分数至上。为了追求体制内的一些待遇,教师们不得不配合教育主管部门,拼命追逐高分。题海战术,车轮大战,“摧残”学生的同时也折磨着自己。而稍微清醒的那部分有职业良知的教师,更是在向现实无奈地妥协后,备受心灵上的煎熬,进而陷入不断的迷惘与困惑中,不知道自己所倾力付出的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所应做的。
教师的工作量之大,亦是许多只看到他们双休日和寒暑假的人群所不清楚的。现在很多地方学校的师资力量与生源分配都严重失衡。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当地的教育品牌,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就为孩子择重点入学,有理想有抱负的教师也都纷纷择名校而栖,导致部分重点学校的班级人数达到了八十以上,而个别学校才三四十至四五十不等。可想而知,那些被盛名所累的教师们,拿着同样的工资,却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学生人数众多带来的工作难度除了要占用更多精力组织教学、更多时间批改作业之外,还要着眼于每一个孩子各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其提供有效帮助和针对性的教育,保障其安全,这些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艰巨责任。另外,学校要前进,教师要成长,教师的业务学习与研究工作同样要频繁进行。一个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总是有无限可能多的事情,要他不得不终日行色匆匆,埋头苦干。有些班主任或语文教师(批作文)甚至经常把工作带回家加班干,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应有的休闲娱乐无法保障,你又怎能奢望一个身心俱疲的教师充满幸福感地去工作呢?
二、信任与尊重危机――教师面临社会的质疑
2008年的中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四川大地震这一历史性事件折射出很多职业人群在灾难面前人格的高尚与灵魂的低劣。除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和可爱可敬的部队官兵们,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舍弃生命为孩子撑起“安全之伞”的教师们。可不幸的是,他们当中也出了一个“范跑跑”。就在网络等媒体还在对此口诛笔伐、余怒未消之时,又出现了“杨不管”事件。一时间,教师这个群体以前所未有的频率站到了公众的天平上,经受着一轮轮职业道德的拷问。其实,有关个别教师的负面报道之前也是屡见不鲜,为什么现在社会反响如此强烈?冰冻三尺,自然非一日之寒。部分教师的确素质低下,师德不高,教育学生简单粗暴,不讲究方法,更不会与家长及时沟通,解决问题,与之关联的人群难免会对此产生失望或对立情绪,这也需要引起其他教师的深刻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每天孜孜不倦、为学生倾心付出的教师,每天默默无闻、为教育奉献所有的教师,毕竟占了我们教育战线的大部分呀!惩恶扬善、弘扬正义永远都是天下大道,由“点”及“面”看待问题本身就有失科学,“窥一斑而见全豹”更是缺乏公正。
另外,现代社会的部分家长们其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要比部分教师丰富,甚至在有些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教师。这让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迷信与崇拜教师的力量,不再对教师的建议言听计从了。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的严峻挑战。试想,老是处于质疑增多,信任与尊重减少的困境中,教师还有什么精神力量支撑,去履行这艰难的育人重任呢?幸福,于他们的职业而言,将遥不可及。
三、教师待遇――总是期待阳光普照的那一天
在我们中国,历朝历代的教师都是一个清贫的职业。“家有一斗粮,不做教书匠”恐怕真的是好多人的肺腑之言。只说历次涨工资,先是报纸造势,舆论宣传,全社会基本都知道教师要提原先工资的百分比了,教师们也是望穿秋水,可到最后都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数地区的教师们腰包只被吹鼓了一阵,风过后依然干瘪如初。这也真是没办法,谁让教师人数比干部多,地方财政这锅粥又太少呢?有则短信是这样恶搞教师的:一位教师下夜班,路遇劫匪。教师哭诉自己职业的穷困,谁想劫匪亦泣不成声,说:“不用怕,快走吧。前面也是自己人。”
这虽是个夸张的笑话,可总透着那么一股现实的悲哀。这两年物价明显上涨,教师的工资待遇增长幅度却相对滞后,生活质量无疑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由它决定的上层建筑――工作积极性,又能高到哪里去呢?不过是教师的一己良知,一身重任,于道德力量的感召下,无奈而吃力地推动自己前行罢了。
四、行动与心态――亟待全方位调整的教师自身
教学相长是教育的规律,也是教育真理。笔者理解,这里的“学”,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学习。一个停止学习、停止读书的教师,一个任凭教育改革如何轰轰烈烈仍然“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教师,难以想象在教学方面会有什么长进,在学生当中能树立什么令人信服的威望。已逝教育学者商友敬老先生曾说过:“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中。”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教材和教辅材料之外,其他的书基本不读,这是反常的现象”。读书方能立己,方能成就一个追求精神独立的思考者、探索者、创新者;读书方能在别人的思想之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并可能尝试着用思想点燃智慧的课堂。也唯有如此,教师要变枯燥乏味的职业现状为活色生香、多姿多彩的职业生涯,才有可能。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何去何从并无绝对,重要的是心态。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为生命奠基》一文中这样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获得更加美好生活的事业。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是的,没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现实中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最满意的是高升学率,于是我们不得不在很多功利的限制和牵引下艰难寻求那条“中庸之道”。这不是教师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教育问题。所以,教师既不必过分自责,也不必总是怨天尤人,消极处世。
周敏老师有段话可以引起许多同行的共鸣:“在当老师的日子里,我们常常不够快乐和幸福。快乐和幸福需要的是一种心灵的力量,它让你专注于你的兴趣或者信仰,从而可以不受羁绊地迈向坚实而开阔的生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就算不把教育看作一种信仰、一种兴趣,也不必把从事教育看作是无穷尽的失落与折磨。”是啊,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去告别教育,却还要不时地自我暗示对职业的倦怠来跟自己过不去,那你的职业生涯可算是苦海无边了。直接痛快的解决之道我想很难找到,惟一能做的,就是真诚皈依自己的职业,心无旁骛地致力于自己的事业,把自我从无尽的愤懑、满腹的牢骚中解脱出来,努力寻求心灵力量的支撑,然后尝试着以从容之心面对一切教育对象和现象,心平气和、脚踏实地地在自己的教育征途上徐徐前行,发现并收藏工作中所有快乐的火花,让它累积的光明照亮我们的教育探索之路,进而点燃我们的职业幸福感。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7―0022―02
幸福是个体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幸福这一主观体验的产生,只有建立在创造性劳动基础之上。一旦劳动具有了创造的性质,个体就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使自身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以说,创造性劳动是个体幸福感真正的来源。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幸福的职业,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快乐和幸福。幸福包含享受和创造两个层面,通常来说,创造是享受的前提,享受是创造的结果。享受并不是幸福的全部内容,创造则是幸福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幸福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创造过程。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人完全依靠他人创造的丰厚成果来获得幸福享受。但教师职业具有巨大的创造性价值,这些价值要通过劳动得到体现。只有取得实在的劳动成效,才能实现精神性幸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是教师职业幸福感产生的具有动力源性质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不仅具有统御作用,而且是教师对自我生命的肯定、把握;既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也是教师工作成功的标志与创造美好教育人生的根本保证。
对于那些在学校环境中找不到成长的支点,感觉职业生活就是上课教书,无法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生活意义的教师而言,只有赋予其工作以创造的成分,才能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灵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面、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这也是灵感的源泉。如果教师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这些年复一年地重复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他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失掉兴趣。”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源泉,只有劳动具有了研究的成分,教师才可能真正地完善自身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实现教师主体本质力量的发展和生命境界的提升,真正形成深入主体生命内核的催人奋进的幸福感。
二、追寻职业幸福感的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师要想走上幸福之路,就必须不断地研究和学习,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改进,通过终身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
1. “教师成为研究者”理念的发展历程。“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是提倡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以研究的姿态,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发展个人的行动理论,增强自身的实践理性。1926年,布科海姆在他的《教师的研究》一书中阐释了这样的观点:“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他们抓住这种机会,不仅能有力迅速地发展教学技术,而且将赋予教师的个人工作以生命和尊严。”此后,“教师成为研究者”便成为一种理念。明确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主张的是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教师成为研究者”理念的深入人心与他在20世纪70年代倡导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息息相关。由他倡导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把教师研究的重要性推到了醒目的位置上。他认为,所有课程研究和设计,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教师团体,无论是学校自发研究项目还是国家资助的项目,所有的工作都应建立在课堂研究的基础之上,都依赖于教师的工作。教师是其教学情境中的研究者,也是其实践的最后、最佳的裁决者。他认为教育的理想是: “每个教室都是一个实验室,每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他第一次将“问题的解决者”、“课程的开发者”、“变革的成员”、“社会科学家”融入教师的角色之中,鼓励教师成为批判、系统地考查自己实践的研究者,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和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实践(或称研究型实践),与教师的日常习惯性实践是有区别的。在研究型的实践中,教师是以探究的方式反思自身的实践,而这个探究过程是有意识、有系统并持续不断的。也许个别教师在日常习惯性实践中也有好的创意,但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则会思考:好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是好的?能不能使它持久并且更好?不仅如此,研究型实践比日常习惯性实践具有更严格的程序,通常它要经过计划―实施行动―观察―反思这样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而把教育实践行为调整到理想的状态,使教师的行为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改进教师的工作,推动教育的发展。
总之,斯腾豪斯的“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把教师置于了研究者的位置上,改变了以往教师等待研究者提供新成果或纯粹依赖习惯和经验的状况,使教师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这不仅培养了教师研究的责任,而且有助于教师掌握研究的技能,形成自身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理论。同时,教师通过研究自身的教育情境和教育实践,发展了自我意识及自我教育、职业实践的能力。
2.教师成为研究者能够使教师回归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日常的、知觉的和不断生成的真实世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它直接启发、拓展个体全面的生活视野和价值视野,并引导、尊重个体独特的生活价值取向和追求生活价值的方式,尊重并关怀个体日常生活的价值。由于现代社会理性与科技文化的过度张扬,现代学校教育也随着全方位的科学化忽视了教师个体日常生活的价值诉求,现代学校教育被简化为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教师工作完全没有创造成分,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课教书,生活在一成不变的规范之中,每天都重复着“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的工作程序,其生活世界变成了现代知识和技能传递的“流水线”。
教师成为研究者,能够使其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回归生活世界,回归于一个具有思想、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当一位具有研究意识的教师走进教室,尽管他将要教授的知识是他早已熟知的,但是他的工作却充满着研究和创造的性质。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回归生活世界,让自身工作具有研究和创造的性质,感受到自我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愉悦感,降低甚至消除外部世界名与利所带来的负面心理阻抗。
3.教师成为研究者能够使教师走向自我实现。在我国传统的教师文化中,教师职业往往被视为一种极为崇高的职业,教师常被喻为蜡烛、春蚕、园丁等。虽然这种形象认知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但这种提高却是以教师个体人生价值的牺牲为代价的。高尚强化了教师的牺牲意识,这种社会文化心理认知迫使教师极不情愿地维护着世人设定的幸福标准――清高、节制、不染尘世,甚至压抑自己内心的意愿和要求,他们一直过着“无味”的生活,一直充当着“工具”的角色。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小组辅导;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9-0011-03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是使人幸福的事业,应该让人充满幸福感。教师是幸福的职业,但在教育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教育幸福的教师还为数不多,主动去追求教育幸福、创造教育幸福的教师则更少。
在近十几年,国内外开始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但还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国内专门研究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成果较少,且多采用逻辑思辨的方式,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精神面貌;一些相关的国内研究侧重于现状的描述,大都归结于外在的因素,较少考虑教师个人心理因素以及深层次的制度与文化因素;目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虽已起步,但有关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干预研究基本上还没有开展。
就以上研究涉及的空白以及教师职业幸福感对于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可以看出教师幸福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幸福感的培养进行实践探索,以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高。
二、研究历程
(一)调查研究阶段
2005年6~9月,我们对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所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的285位教师进行了职业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程度的调查与分析。职业幸福感的测评采用问卷调查,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采用国外的人脸量表,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总体感受;后一部分采用开放式问卷,了解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对社会支持的测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用以评价个人的社会支持程度,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通过调查,对我区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影响因素有了一定了解。结果如下:
1.我区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现状良好,超过一半的教师能体验到幸福感,超过四分之一的教师处于混合的情感中,近四分之一的教师“体验不到幸福感”。不同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的教师幸福感无显著差异。
2.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工作和工资的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自己的能力得到体现,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自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使教师职业幸福感失落的主要原因为:工作的繁琐机械;薪酬和自己的付出不相配;学校不能正确评价自身所付出的努力;自己很少获得成就感,教育学生的难度越来越大。
3.职业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能够显著预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特别是在主观上能否体验感受到这些支持,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起着重要影响。
(二)课题组成员自身幸福成长阶段
在调查结果出来后,我们一开始并不清楚应该怎样着手去开展研究。申报课题时有三所实验学校,但我们发现,我们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层面去做。作为一个区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除了与试点学校合作,在学校的管理层面上作一些改变外,有更多可为空间的是教师主观心态的改变。因此,“良好的社会支持特别是在主观上能否体验感受到这些支持,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起着重要影响”这一调查结果,对我们后期的行动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要更多地考虑在区级层面上怎样来构建教师的心理保健支持系统,从而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那么,这样一个支持系统,又应该有怎样的团队来支撑它呢?在不断的讨论和反思中,我们慢慢明晰了思路,开始着手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教师心理保健支持系统中建设支持团队。
在这一阶段,我们行动的主要目的有三个:其一,使课题组成员自身获得幸福成长。如果说我们研究者自己都没有使自己幸福起来的能力,自己都体验不到幸福的感觉,我们就无法帮助他人获得幸福。其二,提高课题组成员设计和主持活动的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我们开展了5次活动,分别由不同的人主持和设计。除了一名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和一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外,其他三位都是2005年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我们希望能使一个团队获得发展,而不仅仅是少数人。其三,初步形成教师幸福成长辅导活动方案,为后一阶段研究提供思路和活动资料。
2006年9月~2007年9月,10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作为首批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和探讨成员,开始了寻找教师职业幸福感之路。一年中,我们开展了五次以工作坊形式的小组活动,有很多次的小聚会,还有最后一次对自己一年来的心理历程的成长性反思的分享活动。《寻找幸福,我们开始行动》《生命,幸福的起点》《工作,幸福的源泉》《幸福,来自于人际支持》《幸福,在于放下》《幸福,在于传递》《幸福,在于分享》七篇行动实录,以不同的视角呈现了我们这个阶段走过的探索之路。在活动中,我们有很多开心活动、开心的笑容,也有面对伤痛时的相互陪伴,还有静静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刻。
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们一起探寻幸福之路。就在这样一次次的活动中,我们的团队开始向幸福迈进。然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的教师体验和感受到幸福,如何向全区的教师传递幸福的力量。经过课题组反复思考和讨论,2007年9月,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开始筹建区教师幸福成长工作室。
(三)教师幸福成长工作室创建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幸福成长工作室的创建,为有幸福成长需求的教师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教师的主观支持来提升职业幸福感。在实践中主要从三方面创建平台,提供支持。其一,在全区范围内组建“教师职业幸福成长小组”,帮助组内教师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让更多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同时,课题组除面向全区教师提供活动外,也会有计划地向有需要的学校提供活动。其二,由教师幸福成长工作室对有需要的教师提供个别辅导,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其三,建立教师幸福成长信箱,服务全区教师。
工作室主要采用小组辅导的方式。每学期1期,每期20人左右,共六次。与前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活动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区教师职业幸福成长工作室)和固定的主持人。活动主要由两名有经验的课题组成员主持,每期由课题组的一名青年教师做助手。活动以课题组成员在自身幸福成长阶段所设计的活动方案为蓝本,重新整合,更系统、更连贯。
小组辅导活动主要帮助教师通过调整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与自己、与家人、与工作的关系来统整自己的人际支持系统,帮助自己幸福成长,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至今,我们已经进行了三期教师幸福成长工作室的活动,其中首期和第三期是面向全区教师的,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第二期是应某学校需求在学校内部开展的。每期的活动设计大致相同,根据成员的变化有一定的调整。通过实践的探索,我们最终形成了爱生活、爱自己、爱家庭、爱工作和人际支持系统五大主题活动。见下表:
在五次主题活动结束后一个月,我们安排了一个温馨的告别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一是分享参加幸福成长小组的成长和体验;二是在结束前重新感受团队的力量,获得支持与信心;三是在温馨场景中告别团队,走向幸福生活。
三、行动研究的成效
(一)打造了一支正在迈向幸福的团队,成为在区级层面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支持力量
在课题组成员自身幸福成长阶段,组员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在幸福成长路上迈开了可贵的第一步,在追寻幸福的路上,我们相互陪伴、相互扶持,一起前行。在教师幸福成长工作室的创建阶段,团队通过不断实践,传递幸福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从课题组成员的一些感悟中,我们能感受到幸福团队的成长:
在团队中,我们努力地以他人为镜,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并学习好好地爱自己;在团队中,我们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家人、与朋友、与同事进行沟通,如何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团队中,我们彼此依靠,探讨专业的发展、在学校中的作为以及寻找工作的价值和成就;在团队中,我们学习如何更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在团队中,我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鼓励,感受到支持,感受到幸福。(小京)
(二)参加教师职业幸福成长小组的教师们,正在经历着改变和成长
通过一个学期的系列辅导活动,通过团队的建设和支持,教师们对生活的态度,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与工作的关系都在发生着改变,能更好地接纳自己、接纳他人,更强地感受工作中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并通过人际支持系统的整合,来帮助自己幸福成长,提高了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 从教师们的只言片语中,我们能感受到这种改变和成长:
在忙碌中我们没有时间去审视自己的内心,爱自己吗?也许我们都太亏待自己,总在忙碌着照顾身边的人,而独独忘了自己。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没有好好爱过,又如何能很好地爱别人呢?(小桃)
观看“老师的启示”的时候,我一开始就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泪,而且欲罢不能。老实说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落泪。我知道那时我内心深藏的某部分被触及了,或许我永远找不到答案,但就让它在内心的一角待着吧,我相信它会在某些时刻“挺身而出”的。(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