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社区的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社区建设,做好民生服务
按照市政府关于在长德新区成立彩缤、德旺两个城市社区的批复文件制订了《2017年城市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即将新建的两个城市社区提供了指导依据,同时制订了《长德新区社区建设规划方案》提出建设“小康社区”做为未来四年城市社区建设的主题,为长德新区未来四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按照《长春新区关于全面推荐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制订了《2017年长德新区农村社区实施方案》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将江东店村打造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通过完善现有基础设施、增加社区服务功能、改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状。
二、圆满完成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
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对工作完成质量要求高,长德新区在3月8日启动了本区域内的地名普查工作,召开了由社会事业局牵头组织,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长德新区地名普查专项工作会议,会上对本区域内的地名普查工作作出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为了加强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由社会事业局牵头组建的地名普查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有序推进地名普查专项工作开展。地名普查办公室制定了《长德新区地名普查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并积极协调市普查办和长春新区和普查办为长德新区专门组织了两次业务培训,为长德新区的地名普查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目前截止,对区域范围内的19条街路、14家已投产企业、11个自然村的地名相关属性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补充、更新、完善,累计填写地名普查登记表300余份照片200余张,长德新区地名普查登记资料已经上交长春新区,为整个长春新区如期完成地名普查工作提供了保障。下一阶段为迎接市里统一验收做好准备工作。
三、完善街路门牌号、政区地名标志设置
积极协调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为满足条件的20家驻区企、事业单位核发了门牌号使用证。从服务驻区企业的角度,做到主动上门测量,主动上门安装,由社会事业局统一收集驻区企业材料为驻区企业代办门牌号申领工作。积极协调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为我区11个自然村与德惠、九台的道路分界点设置了16个政区地名标志点。为进一步做好长德新区创城工作,维护好长德新区对外形象,提升城市景观,长德新区社会事业局对区内所有街路牌进行了踏查和修缮,为创城工作助力。
四、做拥军服务工作、维护区内和谐稳定
为促进长德新区拥军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维护区内和谐稳定,实现双拥工作常态化,研究制定了《长德新区社区拥军活动方案》为今后以社区为平台开展拥军服务工作提供了依据。
1.开展春节和“八一”期间的节日走访慰问工作
制订了《长德新区2017年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工作方案》,长德新区管委会对优抚对象和其他特殊群体在春节期间以发放慰问品的形式开展了走访慰问。累计发放大米40袋、面40袋、油80桶;慰问金4万元。今年又是中国建军90周年, 在“八一”建军节期间,根据长春新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庆祝建军9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经制订了《长德新区关于开展“八一”拥军慰问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拥军慰问活动,针对辖区范围内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困难的60岁以上退役士兵,共计30人进行走访慰问,送去节日的祝福,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肯定他们的革命功绩,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维护区内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共计发放慰问金4.5万元。
2.开展为优抚对象送健康活动
按照《长德新区关于开展“八一”拥军慰问活动的实施方案》在8月7日至8月11日开展了为优抚对象送健康活动,组织辖区内167名优抚对象在长德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免费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心电、彩超、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通过此体检活动全面主动掌握了优抚对象的身体状况,为优抚对象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落实了优抚政策,进一步提升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水平。
为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进我镇居民健康素养,并为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省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项目方案》为依据,切实改善农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开展各项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以干预和控制农村村民健康的危害因素,规范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核心健康观,全面提高农村村民健康素养,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工作任务
1、营造社会氛围。
(1)制定政策。每个村至少制定一项与健康促进建设有关的政策。把健康村建设纳入村发展规划,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召开例会。
(2)制定方案。各村根据健康村建设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制定本村的工作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高本村村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
(3)明确分工。各村要根据《健康村(社区)评价标准》、《健康村(社区)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制定本村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
(4)宣传造势。各村利用动员大会、宣传长廊、宣传标语、宣传卡发放等广泛宣传造势,营造健康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2、创建健康环境。
(1)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各村要在村委会驻地、文化广场、学校、卫生室等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主要建筑物入口处、楼梯、公共厕所、会议室、活动室等区域有明显禁烟标识,无烟草广告和促销,党员干部带头戒烟。至少举办一期以控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成人吸烟率下降3%。
(2)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建设。每个村要打造一个健身广场,购置一批健身器材,建设一个“农家书屋”,设置一个阅览室,提供一批健康教育资料,为村居民提供足够的锻炼场地及阅读环境。
(3)开展公共卫生建设。一是环境卫生建设。建立一个卫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使用卫生厕所家庭比例达到80%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二是公共卫生建设。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健康村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持证亮证经营,公共场所“五病”人员调离率达100%,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达95%。
(4)开展人文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健身设备、阅读场所规范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强化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困难群众救助。
3、开展健康活动。
(1)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各村按照健康村(社区)建设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竞赛、健康主题演讲、戒烟竞赛、健康小屋、健康咨询等健康活动。村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提高20%。
(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各种健身活动。如开展篮球赛、羽毛球赛、健身舞等体育运动增强村民体魄;开展卡拉OK比赛、文艺晚会等文艺活动提高村民艺术修养;开展舞龙、舞狮、传统器乐演奏等传统活动传承文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
(3)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各村采取自愿申报、小组推荐等方式,结合健康家庭评价标准,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健康家庭每村达到5户以上;居民对健康促进村的知晓率达70%以上。
(4)定期组织健康体检。镇卫生院定期组织医生到各村为村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统计各村的肥胖和吸烟人数。
(5)组建宣传阵地。设立固定的宣传栏,每年更换不少于6次。
(二)创建目标
通过创建健康村,提高农村村民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水平。力争通过努力建设,全镇30%的村初步达到健康村建设标准的基本要求。
1、辖区村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提高20%;成人吸烟率下降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
2、30%的村委会符合健康村标准;村民对健康促进区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
3、50%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职工对健康促进机关的知晓率达80%以上。
4、每个村至少评选出5户以上健康家庭。
三、时间安排
根据全镇健康促进创建活动总体安排,我镇创建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作启动,制定方案(2019年8月——2019年10月)。结合镇实际制定《XX镇健康促进村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工作办公室,着手各项基础指标的制定和明确责任分工,召开动员大会和工作部署推进会,学习借鉴外办经验,组织培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第二阶段:综合干预,全面达标(2019年10月——2020年9月)。机关、各村、各相关单位部门根据健康促进公共政策,分别建设健康促进场所,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创建支持性环境,组织实施并开展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扎实推进健康促进村建设。
第三阶段:考评督导,效果评价(2020年9月—2020年11月)。对照标准自查提高,完善创建各类工作项目及相关资料整理建档,确保各项工作指标达到省级健康促进村(社区)标准;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创建效果评估,并提交评估资料,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作配合。
镇成立创建健康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健康村建设的统筹谋划、调度协调、指导督促、考核评估工作。各部门科室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本职工作与健康创建工作相结合的文章,确保全面完成各自创建任务。各村负责所辖地区的创建工作,搞好责任区段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
(二)细化目标责任,严格目标考核
按照全省健康促进村标准要求,细化分解创建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把创建目标层层落实到各村、及有关部门科室,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开展阶段性的检查验收,力争达标一项,验收一项,巩固一项,发展一项。对完成任务好、工作成效大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严重影响创建工作的责任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全面推进政事分开、权责清晰、运转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南瑞和__桥两中心试点做法的基础上,继续在马塘、中南、白马等实施新医改政策的各中心财务管理权限和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各中心须上报改革申请报告及相关职工会议记录,确保中心的改革拥有充分的群众基础。
2.按照稳步推进原则,进一步深化区域医联体建设工作,出台医联体相关规程和制度,建设并试运行区域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
3.制定无院籍化管理具体实施细则及区域卫生技术人员交流实施办法(即实施细则),同时做好无院籍化管理宣传工作。
4.出台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及培养实施方案,建立卫生系统反应性和满意度“月评”制度,并做好与360度绩效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和人员聘用管理的衔接工作。
1、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报”制度,即年初报送卫生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和聘用计划、报送人才培训和培养计划、报送基建项目计划、报送医疗相关设备采购计划。
2、修改和完善360度绩效管理评估方案及实施手册,合理调整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评估分值,结合2015年工作目标相应调整各项指标赋值和权重。
3、各中心制定详尽的内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并报送区医改办备案。
4、完善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使用保障方案,确保参与改革的各中心用药需求。
5、进一步加大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监督和检查力度,严禁体外循环和加成销售现象。
6、有效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在公卫考核及绩效考核时,从现有信息系统采集数据,促使信息化工作与相关工作同步发展。
1、抓两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促发展,打造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以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为重点,努力打造__卫生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一中心、一特色”。
1、 加强区医院特色专科建设。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
3、 评选区级名医,设置相关奖励。
4、 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5、 加大医政管理和医疗单位监管工作力度,确保医疗市场的规范化及医疗单位安全生产。
1、积极发挥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服务意识、服务水平 、以创建为抓手,为动力,全面提升我区卫生服务水平。
2、积极探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模式,努力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整体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3、 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群众健康宣传教育,遏制重、特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关键词 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135-02
双向转诊作为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全医疗体制、提高医疗资源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双向转诊机制的运行与实践中,因信息化建设力度的薄弱,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构建的缺乏,造成双向转诊信息共享渠道不畅,转诊患者的医疗信息无法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有序对接,进而导致的患者在转诊过程中难以避免医疗机构的重复检查而延误诊治,或因信息偏差而引发的医疗事故,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也成为制约双向转诊医疗机制效率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实现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优化建设,提高双向转诊信息化程度是完善双向转诊医疗机制的关键。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综合医院双向转诊机制中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方案。
1 设计双向转诊信息系统框架
双向转诊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的设计方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通过该浏览器在任意信息节点快速、便捷的获取共享双向转诊相关信息数据。
数据库设计:
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在数据库的设计上,主要包括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转诊业务数据库。
1)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主要统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送的需上转治疗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通过该数据库,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就医状况等信息进行快速检索和查询。
2)电子病历数据库:主要统计患者的病历信息,包括疾病诊断结果、病程记录、病情描述、会诊意见、疾病检查检验结果、治疗方法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及诊疗指导等。
3)转诊业务数据库:主要统计患者的转诊信息,包括转诊原因、转诊指证、转诊时间等。
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在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上,主要包括既往信息查阅、转诊标示提示、转诊资源预约、转诊会诊医疗信息、合理用药提示、检查影像等数据查阅、双向转诊流程管理等。
2 明确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目标
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的主要理念在于解决上下级医院转诊过程中信息难联通、难共享、难衔接的问题;其主要建设目标在于:
1)实现患者转诊信息在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共享,以尽快实现转诊申请审批流程的网络化与电子化,简化转诊流程,保证有序对接;
2)实现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患者诊疗过程信息的交互,避免医疗机构的重复检查而延误病情诊治,保证医疗安全;
3)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为建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医疗服务格局提供技术支撑。
3 规范双向转诊业务流程
3.1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是借助计算机等相关网络信息技术将个人健康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并储存于互联网服务器的电子化记录。在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中,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专业团队,采集患者个人健康信息及每次就诊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长居地、血型、药物过敏史、疾病既往史、家族疾病史等一般资料,并通过中心现有的信息平台对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同时,电子健康档案随患者每一次就诊予以更新,在双向转诊中由社区及上级医院共享,为健康风险评估、疾病诊疗、健康指导及转诊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3.2 制定转诊指证
实践中,因医院、社区业务流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双向转诊机制中也将面临转诊指证不一致等问题,而统一、合理的转诊指证是双向转诊医疗机制高效运行的基础。因此,在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实践中,建议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综合医院共同制定转诊指证,实现转诊指证的统一和规范。
3.3 制定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程序
上转流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患者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导入双向转诊信息系统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中,将患者的病历信息导入电子病历数据库,将患者的转诊信息导入转诊业务数据库中,并生成转诊标示,实现与上级医院的信息共享;同时,经信息平台向上级医院进行各种医疗资源的网上预约,如门诊、科室、实验室检查及住院等。上级医院经转诊业务数据库对患者的转诊信息进行导出,并作出相应的接诊安排,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对社区的预约进行回复并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预约单打印出交给患者,患者凭借预约单可直接于综合医院就诊。且就诊后,上级医院可从信息系统平台的电子病历数据库共享到患者在社区的诊疗经过、结果等病历信息,以作为转诊治疗依据。最后,患者在上级医院就诊的经过(包括会诊意见、检查结果及诊疗指导等)由医院专业信息管理人员予以信息采集并生成电子病历信息,将其导入双向转诊信息系统的电子病历数据库,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享。
下转流程:患者于医院治疗病情得以稳定后,经医生会诊可回社区进行下转康复治疗时,由医院相关转诊负责人先将患者的转诊信息导入转诊业务数据库,并生成转诊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负责人经转诊业务数据库导出患者的转诊信息,并作出相应的接诊安排。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对上级医院的下转进行回复并告知。上级医院将转诊单打印出交给患者,患者持转诊单回社区行相关康复治疗。且社区接诊后,可从信息系统平台共享电子病历数据库获得患者在上级医院的诊疗经过,包括诊疗及康复治疗指导意见,以作为康复治疗依据。
4 结论
针对双向转诊医疗机制运行中“信息不共享、转诊不衔接”的问题,通过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实现上下级医院转诊信息的共享,使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患者就诊信息,对于简化转诊流程,促进上下级医院转诊的有序对接,解决患者就医困难以及避免医疗机构重复检查及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芳.信息化建设在我院双向转诊工作中的优势[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5).
根据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开展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动人口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结合西兰办实际,特制定年创建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活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不断加强社区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人口文化活动,承载各种宣传媒体,加快新型人口文化形成。力争使各社区、各单位成为首批市级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二、基本内容
开展新型人口文化建设活动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移风易俗,婚事从简:改变婚事大操大办的传统陋习,婚事简办,倡导节约;
(2)响应政策,依法生育:按政策生育,不发生违法生育行为;
(3)尊重科学,优生优育:学习优生优育知识,相信和依靠科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关爱女孩,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尊重、关爱女孩,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生育观念;
(5)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掌握避孕节育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节育措施;
(6)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了解生殖健康常识,关注自身生殖健康,促进家庭幸福;
(7)尊老爱幼,社会和谐: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8)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着眼于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通过人文关爱、人性关爱和人情关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活动。在人口学校中开设人口理论课,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开展计生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基层专(兼)干和育龄人群计生知识水平。召开各种讨论会、座谈会,加强对人口文化的研究和学习。
(二)加强宣传环境建设。
1、各社区、各单位要求在社区文化广场十字路口等人员集中地地方设立人口文化公益宣传牌2块以上;
2、建设以弘扬婚育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人口文化院。
(三)加强新型人口文化的宣传阵地建设。
1、各社区、各单位要有计生政策宣传员和“三优”、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咨询员。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要有场地,有效果。
2、各社区、各单位按照要求建好“五个一”:即一校(人口学校)、一屋(新家庭文化书屋)、一室(服务室)、一栏(政务公开栏)和一支队伍(民间文艺志愿者队伍)。
3、各社区要将人口文化建设融入社区建设之中,将人口文化融入社区各种文化活动之中、融入各级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四)加强新型人口文化舆论宣传建设。办事处和各社区、各单位要积极向各级宣传媒体投稿,要充分利用《日报》中的《人口与国策》栏目电台的《人口》和《人口与国策》栏目等媒体,积极宣传计生工作的成绩和闪光点。
(五)加强新型人口文化载体宣传建设。1、各社区、各单位要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人口文化志愿者队伍。2、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和文化艺人在人口文化宣传上的重要作用。3、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组织开展新型人口文化宣传活动。4、要利用举办绘画、摄影、剪纸、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口文化宣传活动。5、把人口文化宣传活动纳入社区各文化广场文艺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人口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将新型人口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潜移默化地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和生育行为的规范。
(六)加强新型人口文化的制度建设。各社区、各单位要建立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理念人性化、手段科技化、内容时代化、网络立体化、活动经常化、产品精品化”。要加大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力度,确保人口文化建设的需求。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