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加快推进我市城乡新型社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市委《关于加强城乡新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孝发[2012]2号)精神,市委组织部联合市民政局等单位出台了《关于全市城乡三类新社区三个“1+x”建设标准的指导意见》(孝组文[2013]4号),召开了城乡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成员单位协调会,牵头组建了由民政、建委、规划、房产、国土等部门骨干人员组成的专班,各县市区和市直三区均已成立工作专班。
截止4月21日,全市已建成7个新社区:2个城市新社区、2个城镇新社区、3农村新社区;2013年计划建设110个新社区:44个城市新社区、34个城镇新社区、32农村新社区;目前在建55个:23个城市新社区、10个城镇新社区、22农村新社区;筹建55个:21个城市新社区、24个城镇新社区、10农村新社区。2013年计划建成68个(城市社区17个,城镇社区24个,农村社区27个)。
市本级规划的24个重点城乡三类新社区(23个为城市新社区,1个城镇新社区为双峰山)中,目前在建12个城市新社区,筹建12个社区:11个城市新社区、1个城镇新社区。新社区专班正在对全市三类新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探讨制定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X”建设标配。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认识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网络,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健康建设。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创建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让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三、工作任务
(一)设置心理服务站(室):全县各镇(园区)均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各镇(园区)所辖村(社区)心理咨询室建成率达80%。
(二)设立心理辅导室:全县中小学均设立心理辅导室,建成率达100%。
(三)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员工提供方便、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加强心理服务培训:专兼职工作人员培训一年内不少于2次;心理服务专业人员培训不少于4次。
(五)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50%。
(六)强化服务目标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5‰、规范管理率80%、规律服药率分别达到60%,精神分裂症服药率达到80%;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不超过10%;特殊人群个性化心理疏导达到70%。
四、工作内容
(一)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平台搭建
2020年,全县第一批试点成员单位已完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并有序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未开展或正在开展体系平台建设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平台建设规范化要求,以第一批试点单位心理服务体系平台建设为样本,依托工会、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人力资源等场所,选择相对安静且方便出入的房间,加快心理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同时环境布置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配备好咨询桌椅等基本设备设施。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拓宽心理咨询服务场地功能和相关配置,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开通心理服务热线,建立心理测评系统工具,配备沙盘、绘画类、放松类、自助类辅助器材。
(二)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一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各中小学要依托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各学前教育机构要开展以儿童家长为主的育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特殊教育机构要结合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二是加强患者心理健康服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依托心理科门诊,对躯体疾病就诊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识别和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有心理行为问题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同时,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有需求的签约家庭开展心理疏导;精神病医院要通过心理治疗门诊,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还要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指导其每年2次在镇、村(社区)开展抑郁、焦虑、老年痴呆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科普宣传,对辖区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随访管理。三是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在公安监管场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工作站)、司法所、接待场所等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和演练,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同时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公安监所被监管人员、服刑人员、刑释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等特殊人群心理沟通机制,做好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制订个性化疏导方案,特殊人群个性化心理疏导的覆盖率达到70%以上。四是加强各部门、单位职员工心理健康服务。县总工会要将职工心理健康纳入年度工会工作要点中。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通过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广泛开展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举办职场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讲座,提升职工心理健康意识,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通过员工心理测评、访谈等方式,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疏导。
(三)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各单位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第一要务的发展理念,分级分批组织开展人员心理服务工作能力培训。一是加强心理专业人员知识能力培训。对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开展培训不低于4次;二是加强医务人员临床心理知识培训。依托市级以上精神卫生机构,全年举办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培训班不少于4期,开展部门培训2次,定期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护理教育等相关知识培训;三是加强普通群众心理健康培训。各部门、单位要积极对本单位职员工及服务对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或讲座每年不少于2次。
(四)加强大众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各创建成员单位要加强合力协作,在电视台、报刊、杂志、互联网(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开通心理健康节目或专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每年组织至少2次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认真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全县各镇(园区)要依托社会心理工作站或村(社区)心理辅导室,主动向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在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要鼓励引导社会志愿者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热线咨询等志愿服务。
(五)强化服务目标管理
各单位要通过多渠道开展心理行为问题人员的日常发现、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切实加强特殊人群心理疏导和严重精神障碍综合服务管理:一是开展医疗救治服务。各医疗机构要做好心理问题人员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制度的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不超过10%;二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县公安、、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服务联动机制。联合开展重点特殊人群心理干预和治疗服务,依法依规对肇事肇祸者予以规范处置。确保年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5‰、规范管理率80%、规律服药率60%,精神分裂症服药率达80%的目标。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
一是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定年度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工作内容时限;二是制定心理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及培训课程;三是完善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方案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
一是完成县、镇、村三级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全县25个镇均设置社会心理工作站,村(社区)心理咨询室建成率达到80%;二是持续加强职员工、学生、患者和特殊人群等4类人群心理健康服务;三是举办心理专业服务人员心理知识培训不低于4次。医务人员临床心理知识培训不少于4期,部门培训2次以上。各单位职工及服务对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2次;四是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组织至少2次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
(三)总结阶段(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
全面完成培训方案目标内容,认真总结工作先进经验做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措施,确保预期完成培训目标任务。
(四)迎检阶段(2021年11月至2021年12月)
一是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科学、全面、客观评价,总结经验;二是各创建成员单位完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归卷工作(资料规范填写收集详见附件2);三是开展创建工作评估,完成自查报告、档案材料等准备工作,迎接省级评审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健康和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管理内容,制订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成员单位工作内容和职责;二是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县委政法委、县卫生健康局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推进工作。各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单位(机构)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导,搭建好平台,组织好培训,开展好服务。三是加强目标任务分解。各部门、各行业要根据总体目标任务,细化指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目标任务。
(二)加大经费投入。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县乡两级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保证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宣传、培训、设施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拓公益筹资渠道,探索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完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措施,保障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效落实。
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世代服务品牌建设为抓手,立足本区实际,切实承担宣传倡导、技术服务、政策服务、信息管理、药具发放和人员培训综合服务职能,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搞好计划生育公共型服务,拓展倡导型服务和特需型服务项目,努力实现期间全区育龄群众享有优质的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
二、工作目标
按照人性化服务环境、亲情化服务方式和多样化服务内容、规范化管理规程、标准化评估及品牌建设标准,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联动工作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城区运行的工作机制,由点到面,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力争用三年时间,完善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平台,将全区社区卫生/计生服务阵地拓展成非医院化的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世代服务”中心。并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操作细则、管理规范、监督评估及培训计划,构建“世代服务”与和谐相适应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新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是“世代服务”的核心理念,是一切服务行为的准则。为此,要把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世代服务”的全过程,全区人口计生干部和科技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与指导,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每位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保证“世代服务”中心在改建、扩建、新建与推广各项规范要求中顺利实施。
(二)切实抓好“世代服务”推进工作
1.塑造人性化环境。年重点抓好我区胥江、双塔新建2家公立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根据各自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服务,创出服务品牌。对现有服务机构4家民营卫生服务中心列入改造计划。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机构内外环境、功能区分及其布局、设施和清洁卫生等进行全面的修饰和整治,营造温馨、舒适的居家式氛围。
2.执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系统,按照《世代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手册》,认真执行“世代服务”的技术服务标准和操作细则,坚持质量至上,确保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适宜、优质的技术服务。
3.施行标准化评估。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最终评判标准,建立岗位绩效考核制,分别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社会宣传推广业绩等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
4.建设职业化队伍。按照“世代服务”赋予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新的工作内涵、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全区各级必须适应“世代服务”品牌建设的需要和要求,尤其是社区服务中心每位计生技术服务人员,通过参训并认真学习领会“世代服务”内涵,提高全新认识与服务技能水平。不断优化和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咨询技巧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专业互补、分工合作、一专多能、协调发展的管理与服务者队伍。
(三)深入开展“世代服务”品牌宣传
以开辟专栏,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发放宣传折页、制作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世代服务”品牌建设,将“世代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等丰富内涵深入人心,不断增强“世代服务”品牌的知晓度与覆盖面。
(四)不断拓展计生技术服务内涵
围绕“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新技术、新方法推广”、“避孕节育随访服务/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监测”、“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宫颈癌早期筛查/艾滋病干预”等工作要素。实施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促进行动计划,努力提升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五)大力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
立足“孕前服务、科学倡导、高危转诊”优生优育知识普及面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新三年规划实施,以一级干预为主,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通过与市立医院共同扶持建立的润达卫生服务中心“世纪婴儿”培育基地,探索适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五化模式”。建立由社区及社会各方参与的区级早教管理指导服务中心与工作体系,将“世纪婴儿”早教模式向人口密集的社区延伸,让更多的婴幼儿享受优生优育的公益服务。
(六)着力完善“世代服务”三级职能
人口计生服务体系由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组织构成,各级均要围绕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人员培训、信息管理、政策服务六大功能开展工作。
1.区级主要依托生殖健康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以及卫生技术资源优势,承担所辖街道、社区“世代服务”中心的指导,包括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培训任务,开展避孕节育、孕前准备和指导、生殖健康咨询、人口早期教育、宣传指导与培训、政策法规咨询、人口信息管理、药具发放与管理等服务项目。
2.街道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两个阵地,承担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倡导、随访服务、药具发放、人员培训、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行政事务受理等工作。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均应设立世代服务岗,受理人口计生行政事务。街道按服务功能设置的“世代服务”公立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民营卫生服务中心,要在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不定期深入到企业、学校开展优质综合服务。
3.社区主要承担“世代服务”宣传倡导、随访服务、咨询指导、信息采集、行政事务受理、药具发放等基本职能。社区民营卫生服务中心按执业许可要求承担服务区域内查环查孕、咨询随访、避孕药具发放等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职能,并负责提供业务咨询、培训指导,协助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开展宣传倡导、政策服务、人口信息综合管理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有序推进
各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加强计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对“世代服务”品牌推进工作的支持,周密部署,稳步实施。着力抓好责任落实,在制定服务机构改造、设施完善和优化等计划和方案时,合理安排进度,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共同强化“世代服务”功能作用,确保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2.加强指导,确保整体推动
制定“世代服务”工作规范,一是在区、街、社区人口计生行政服务窗口统一服务标识,统一服务标牌,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各级计生窗口服务流程。二是加强社区计生技术服务规范,细化政府购买项目的认定、考核与兑现工作。三是区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搞好联动工作,以“告知、预约、转诊、随访”服务链为纽带,不断拓展“世代服务”功能。四是加强计生协会网络建设,发挥“零距离”志愿者与“世代服务”互动作用,形成相互联动的服务体系。
关键词:社会养老服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9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203-02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每天有接近25000人进入到60岁以上老年人的行列。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生巨大改善,人们的寿命水平有着显著提高,养老服务需求增多。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由于起步较晚,和日渐增长的养老需求不能很好地融合发展,因此,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将养老服务工作提上工作日程。
一、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老年服务的一部分,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建立的一种为老服务机制。以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为原则,以提高老年人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在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精神、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项目,使得老年人在晚年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要,优先保障孤寡老人、低收入老人、空巢老人、失能及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等生活存在困难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一)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由社区和社会帮助家庭成员为在家里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养老服务形式。由于这一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1)资金投入严重缺乏。政府和社会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较少。由于资金的严重缺乏,使得那些承载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基础设施,大都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2)普遍认识缺位。只有部分政府部门和养老服务关注者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予以关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居家养老服务认识不到位,没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致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处于落后局面;(3)养老服务队伍有待加强。多数的养老服务人员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中年人,专业技术水平和道德标准不足,只能给予简单的陪伴工作,缺乏护理和急救常识。而志愿者多为短期或兼职人员,不能成为养老服务队伍中坚力量;(4)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目前在已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很多服务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虽然在文件中有所体现,但却并未付诸实践。
(二)社区养老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由家庭、近邻、社区所组成的综合性的支持老年人养老生活的服务,能使老年人不脱离他所生活和熟悉的社区,在社区内接受服务,满足各种需求。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问题。养老服务组织体系过于行政化,导致各级养老服务组织把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各自组织的“政绩”进行,政府的担子会越来越重,不利于社区养老服务向制度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也不利于社区和社会参与;(2)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问题。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多适用于那些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而忽视了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许多高龄老人和卧病在床的老人急需的家庭病床、照顾护理、无障碍改造等服务未能提供效果;(3)社区养老服务经费问题。资金不足,宣传不到位,使得许多老人误以为社区养老服务都是无偿服务,没有形成购买服务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养老服务收费项目的运行;(4)社区养老服务队伍问题。一是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偏低;二是专业服务人员缺乏;三是志愿者规模较小,缺乏有效组织安排志愿活动的组织机制,志愿组织与社区政府之间还缺乏进行有效协调配合的协调机制。
(三)机构养老所面临的问题
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结构趋于核心化的“42l”模式,使得机构养老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养老模式选择。因为机构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发育还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1)从养老机构层面上说。我国的养老机构规模较小,总量不足,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2)从政府政策上说。在机构养老发展上的定位不够明确,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得许多优惠扶持政策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3)从法律层面上说。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缺少政策制度的支撑,有些养老机构出现了打骂、虐待老人现象,老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使得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缓慢;(4)从服务队伍层面上说,专门从事养老事业的机构和管理队伍没能得到普遍发展,没有专业的养老培训专门机构,更没有相应的实训基地,使得养老护工人员得不到相应的技能提升,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精神慰藉等。
二、完善城镇养老服务的对策
为实现“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我国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发展,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多元投资
保障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福利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慈善资金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鼓励非政府部门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建设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鼓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养老服务类的金融理财产品,改进和完善其服务方式,增加对养老服务项目的信贷投入和投资比重。
(二)完善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在对养老产业发展上的优惠政策较为丰富,涉及养老机构建设、养老设施维护、养老服务机构的税费减免等多个方面。政府部门应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工作重点,增大对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如合理的土地资源安排,用以保障土地供应。制定相关的养老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医疗保险、减免税费等。在合理的收费标准下,鼓励政府和老年人共同分担养老服务费用。
(三)加强政府部门组织领导,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质量
各地政府要组织建立养老服务业的相关部门,尽力做到服务内容面面俱到,工作方面专人专用。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培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道德标准。鼓励养老机构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对其进行学历教育和专业资格认证,成绩合格者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加快发展志愿者队伍,专业人员与志愿者协同工作,提高养老服务工作效率。
(四)加大养老服务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大众积极参与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如便民信息网、热线电话、电视服务等多种形式,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与政府加强合作,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加强对社会团体的宏观调控,并保持社会团体在人事、业务自主性等方面的独立,使其可以依法自主的开展社会养老服务;积极鼓励政府工作人员、党员、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退休老人等大众群体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志愿者活动,培育志愿服务意识,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精神,优化志愿者结构,壮大志愿者数量,给予志愿者适当的物质鼓励与精神支持。
(五)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创新养老服务运行机制
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健全的法律法规有利于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有效的监督养老服务的顺利实施,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养老用途不改变、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激发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生机和活力。鼓励将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作为公益性岗位试验单位,吸纳就业困难群体上岗就业,符合条件的,落实好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鼓励保险机构以商业化运作模式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社区建设。
三、结论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中国老年人数显著增长,在关注老人的生理健康时,也要关心老年人的精神娱乐。根据需要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多种养老方式协调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模式。虽然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争执,但随着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提升,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一定能够得以完善和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俊江、刘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元体系建构[J].社会保障研究,2012,(07) .
关键词:廊坊市;社区养老;养老服务
收稿日期:2013-10-1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2090),课题组成员:孟建锋、靳薇、曹宪娜、徐宁,孙赟
作者简介:孟建锋(1978-),男,硕士,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产业经济。
一、社区养老的必要性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技术和制度政策基础,既是实现“老有所养”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服务业、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老年消费市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廊坊市也不例外,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廊坊市现有常住人口435.88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达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4.2%。65岁以上人口达3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7.75%,老龄化倾向凸显。根据“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兼顾全体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条件的要求。”可见,居家、社区和机构三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而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这在独生子女家庭以及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同时发生的情况下,更使社区养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全方位加大社区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制约因素
1.体制因素
社区养老服务对廊坊市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目前仍缺少健全的管理体制,并没有充分利用养老服务资源。首先是民政部门牵头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妇联、老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养老机构等多部门条块划分、各自为政,很难协调各部门力量,提升工作效率,再加上民政系统内职责划分不明确,内部效率低下。其次是志愿者管理存在一定问题。没有相关制度约束,难以保证服务质量,一方面是有意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没有很好的渠道接受这些专业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最后由于社区组织机制不完善,承担了过多行政职能,难以自我发展与完善。此外受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综合素质等多因素制约,导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不均衡。
2.资金因素
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社区养老发展的“瓶颈”。由于地方财政收支差额大和对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滞后于经济发展,廊坊市的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尤其是设施建设投入。再加上缺少社区养老发展的系统规划,缺少系统的、规范的制度约束,政府管钱、管项目的做法仍然存在,导致城市社区养老工作缺少公平、顺畅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廊坊市社区养老服务主要依靠政府兴办的养老机构和服务部门,社会力量投入很少。由于缺少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社区养老机构中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处在负债运营状态,急需政策和资金支持。
3.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廊坊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包括专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两部分,专职工作人员多为下岗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高,志愿者多为低龄老年人和大学生等,缺乏基本养老服务知识,流动性强,只能作为补充。这就导致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低、稳定性差。因此,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成为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
4.服务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老年人对专业化程度高的社区养老服务呈现高需求态势,城市老年人不仅对诸如老年餐的配餐、小时工服务、送奶服务、室内保洁服务、家电修理服务、老年人专用器械服务等需求旺盛,而且对专业护理、医疗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安全知识教育,以及陪聊、读报、单身老年人联谊活动等精神服务活动表现出强烈需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多样化与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的不全面的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服务项目少、服务对象范围小、服务方式单一等。同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生活情况的关心、了解不够,引导、沟通还不到位。很多社区工作者因工作繁忙,社区养老服务难度大,对老年人的需求未能做到细致考察和有效沟通。
5.对社区养老服务认识不足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是新兴的养老服务模式,但由于缺乏宣传,导致社会力量认知度不高。一方面,大部分社区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社区管理上,重视环境的建设问题和人员的管理问题,而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不够重视。既不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主动开展一些养老服务项目,也没有展开宣传。另一方面,有些家庭根本不清楚社区有老年人服务的项目,或是老年人自己对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也不了解,这样难以吸引社会资源投资养老工作,不利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多元化,也不利于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三、廊坊市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
1.出台配套政策,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养老服务机制
廊坊市政府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当从理念、形式、方法上转变在社区服务中的职能角色,变“具体指导”为“宏观管理”,合理配置社区资源,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完善社区自治功能。现有政策属于原则性、倡导性规定,刚性不足,更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不利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发展。因此,政府应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社会融资、费用减免、护理保险等新的扶持政策,完善养老服务行业的准入、监管、退出制度。
2.加强政府资金支持,形成多渠道筹资机制
社区建设离不开政府支持和投入,因此政府一方面应尽可能对社区养老服务给予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必须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多渠道筹资机制。首先政府投入,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或是减免税收为社区养老提供资金上的补贴,体现出社区养老的政府行为。其次,积极争取社会捐助,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捐资、捐物或提供无偿服务,补充社区养老资金的不足。最后,个人出资,即社区养老的受益者出资,对服务进行购买,体现出社区养老的个人行为或市场行为,确保养老资金的正常来源及社区养老服务的正常运作。
3.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加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要积极推行社区服务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使社区工作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工种。有了资格认证制度,才能提高社区工作者职业声望,使社区工作者在工作时能更加有责任心,爱岗敬业。目前,我国上海、广东等地已推行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廊坊市政府应该借鉴这一制度,使大批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应大力倡导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加入到公益事业中,鼓励他们利用自己闲暇的时间积极投入到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既能在社会上形成爱老敬老之风,也能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
4.拓宽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社区养老服务不仅仅是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而且要抚慰老年人的精神,是一个涉及到老年人生活各个方面的服务。因此,社区养老必须不断拓宽服务内容,增加服务设施,完善工作方法。首先,强化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努力完善社区的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老年人多病的情况,在社区内多建立医疗保健室,增加医疗保健人员,尽快设立社区全科大夫,建立巡视门诊制度。其次,提供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加强对老人的心灵慰藉。比如建立老年人活动交流中心,老年人心理咨询室,并配置专门的服务人员,随时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倡导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成立各种文体兴趣小组,创建社区老年学校,如文学、书法、医疗保健、音乐、绘画、摄影、计算机等课程,促进老人与社会的紧密接触,使老有所乐。第三,细化餐饮及家政服务活动。强化社区的餐饮服务功能,合理配餐,做到营养均衡而美味、干净卫生和物美价廉。另一方面提供社区家政服务,为特殊老人提供保姆服务、家务服务和维修服务等。具体可以细化到日间保姆服务和全天保姆服务,家庭清洁及洗衣做饭服务,修理电器及上下水修理等。最后,增加日常照料服务,建立社区托老所,满足老人养老的实际需求。除了建立社区养老日常登门巡视制度,还可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建立日托中心,专门接受白天无人照顾的老人。日托中心设立休息室、活动室,白天由社区专业服务人员照顾,中午提供饭食,晚上各自回家,既使老人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又满足了老人们的居家需求,也减轻了青年人的后顾之忧。
5.加强社区养老宣传,不断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利用已有的宣传渠道和相关社会媒体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宣传,对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和组织结构进行宣传,帮助老年人了解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体构成和服务流程,提高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同时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社区的依托作用,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和专业化机构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与居家、机构养老的密切结合。通过社区这一服务平台,整合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个人等多方面的力量,在资金、人才、政策和机制四个方面对社区养老服务进行援助,促进资金主体多元化、人才培养常态化、监督管理制度化、运营发展模式化,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廊坊市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国.“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J].宏观经济管理,2011,(2).
[2] 胡宏伟.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中国养老保障方式与路
径选择——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优势与发展路径[J].
华东经济管理,2012,(1).
[3] 张剑伟.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燕山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of Community Aged Care in Langfang City
MENG Jian-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