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程施工项目 外省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09-02
江苏海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建设”)是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通集团的一家国有企业,也是连云港市交通系统唯一的集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预制构件、土石方工程、高速公路养护和商品沥青混凝土为一体的交通工程施工企业。近年来,海通建设为实现主营业务的外部拓展战略,在参与江苏省境内工程竞标的同时,还面向全国积极参与外省区工程竞标。目前外省区中标工程已经遍布浙江、山东、安徽、湖南、河南、吉林、广东、福建、甘肃和新疆等省区。近三年外省区工程中标额分别为1.3亿元、2.5亿元和3.9亿元,呈逐年上升势头。
随着在外省区中标工程的逐年增加,海通建设近年来的工程中标额、营业收入也同步呈现逐年上升的可喜局面。与此同时,伴随外省区工程项目部的不断增多,一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上的隐形漏洞和潜在弊端也渐渐暴露出来。那么,针对这些逐步暴露出来的漏洞和弊端及时进行清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以规避和改善,并形成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项目部财务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
笔者通过对海通建设近年来外省区工程项目部财务管理情况的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并经过归纳整理,认为外省区项目部财务管理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会计岗位。由于外省区项目的不断增多,为了及时组织项目部的财务核算,派出的项目主管会计和出纳会计大多是匆促上阵,缺少必要的岗前系统培训,有时考虑财务人员人手不够,甚至还发生个别项目部主管会计和出纳会计由一人兼任的情况。存在上述情况,一方面影响到财务核算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没有遵守“不相容职务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也容易发生舞弊现象。
2.材料管理。材料费用一般占到工程成本的60%左右,有效控制材料费用对于降低工程成本至关重要。但是在外省区项目部的实际材料采购过程中,考虑到材料运输费用的节约,工程施工所需材料一般都是尽可能在工程所在地采购,就是所谓的“就地取材”。但是由于项目部对外省区材料市场行情不够了解,难以掌握相对合理的材料价格信息,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以及赶工期的需要,往往不去计算采购材料的资金成本,而是以较高的采购价格在当地购买所需材料。其次在材料的收发、保管和期末盘存等环节上,也存在管理松散和制度执行不力等情况,致使存在不同程度的材料浪费现象。另外对可以回收的废料和可以二次利用的周转材料缺乏管理,也形成一定的浪费。材料管理存在的漏洞不仅会增加工程的材料成本,同时也相应减少了项目的利润空间。
3.固定资产管理。为了施工和管理工作的需要,项目部往往需要购置车辆、办公设备、生活电器等固定资产,或者构建临时设施。项目会计在财务核算时往往对有些小额固定资产采取直接计入施工成本的办法,导致许多固定资产在项目完工后无法按账面记录办理移交。加之项目部疏于管理,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也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正常维护,导致一些原来应该可以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对于工程项目周转性使用的临时设施,如活动房屋等也没有建立台账,不利于加强实物管理和继续利用。
4.成本预算管理。工程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分包工程支出等组成。其中,“其他直接费用”包括临时设施摊销费、施工工具费、项目设备与物资的进退场费等。间接费用包括项目部日常的管理费用、生活费用等。上述成本费用及其明细在项目中标后就应该及时编制预算,以便于在后续的工程施工中实施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但是实际上项目部大多缺少详细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施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因而难免导致成本上升,费用失控,直接影响项目的盈利水平和经济效益。
5.分包合同管理。外省区工程项目一般难以依靠项目部自身的力量全部独立完成,因此往往会发生主体结构以外部分的分包工程,一般情况下分包比例不超过30%。海通建设为此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工程分包合同范本,便于在与分包方签订工程分包合同时统一使用。
为了有利于工程施工,寻找分包合作方的工作一般都由项目部自己负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项目部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分包合作方,按期完成施工作业,有时没有对分包人的能力、信用和资质等情况经过充分摸底和了解,便匆促签订工程分包合同。一旦发生分包方违约情况,项目部包括总包人常常束手无策,不可避免要付出一定代价。
分包合同范本中有一条“风险抵押金”条款专门规定分包方在签订分包合同的同时应承担向项目部交存一定比例风险金的义务。但是,在有些项目部对分包合同的实际管理中,我们发现虽然都约定了风险金条款,但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坚持要求分包方一定做出风险金的实际交存。项目部的初衷是减轻分包方资金压力,以避免工期的延误。但当分包方发生违约时,项目部因为没有预先收取风险金而在处理纠纷时常常陷于被动。
在实际分包工程中,分包方会在购买材料时以项目部的名义向销售商索取材料发票,并与项目部协商用材料发票抵充部分分包发票,以达到减少分包营业税的目的。当分包方与销售商发生债务纠纷时,项目部作为名义上的材料采购方自然就会被牵连进去,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替分包方承担支付货款责任的债务人。有的甚至在采购合同中使用了项目部的印章,导致项目部和总包人在诉讼案中败诉而承担付款责任。
二、加强项目部财务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外省区项目部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诸多管理上的问题和弊端,有的已经产生危害,有的才刚刚萌芽,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和对策加以解决,否则假以时日形成顽疾,将会影响项目部的正常管理和运转,并最终侵蚀工程项目的利润。笔者认为,鉴于海通建设上述外省区项目部财务管理方面呈现的带有普遍共性和典型意义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达到加强管理、健全内控、规避风险、增加效益的目的。
1.财务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人的因素是管理水平好坏的决定因素。第一,挑选能够胜任外省区项目部会计岗位的项目会计,把好用人关;第二,应该制定项目会计岗前培训制度,加强对项目会计的业务指导;第三,推进实施项目会计委派制度,采用总部直接委派的方式,强化对项目部的财务监督和控制,有利于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第四,按后续教育制度要求,保证项目会计每年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第五,对于部分外省区项目部项目会计人手不够问题,可以利用企业网上银行结合银行卡的使用来控制货币资金的收付,减少现金的使用;第六,总部财务部应定期和不定期深入项目部检查、督促和指导财务工作,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加强材料管理,切实控制和降低工程施工的材料成本。第一,应进一步补充完善材料的预算、采购、收发、保管、盘存、回收等相关制度。第二,由总部经营部牵头,尽快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以便及时各种常用大宗建材的价格信息,根据材料价格波动分析价格走势,据以指导项目部的材料采购工作。第三,由总部尽快制定竞价制度,包括“材料采购竞价制度”“机械设备竞价制度”“劳务供应竞价制度”和“分包工程竞价制度”等,规范竞价的程序和行为。第四,继续完善材料采购合同(包括机械设备采购、租赁及劳务合同等)评审制度,加快评审流程,避免时间延误。
3.进一步补充、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第一,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集中管理,一般情况下购建固定资产均由总部或分(子)公司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统一办理,根据施工需要由总部资产部或分(子)公司向项目部办理调拨手续。第二,根据施工需要由项目部购置的各种小额固定资产,需依据预算经申请、报批后购买,并建立台账与总部和分(子)公司调拨的固定资产一并进行实物管理。第三,对所有固定资产,项目部只有使用、管理权,没有所有权,不得擅自出租、出借或用于抵押和经济担保;第四,工程完工后项目部应根据台账记录向资产部办理移交手续。第五,对于使用到期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项目部应通过资产部办理逐级报批手续。
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构建成本控制网络。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财务管理的有效模式。建议对原有预算制度进行必要完善,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项目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把各项成本和费用的定额纳入对项目部领导和员工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中,彻底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预算管理节约和控制成本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上,可充分利用集团公司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平台,以资产为纽带,实行分级预算。总部作为第一级,侧重搞好投融资预算,以资本经营预算为主,实行资金的统一筹划,集中管理;下属分(子)公司作为第二级以生产经营预算为主,加强成本费用和资金流量预算;项目部作为第三级主要负责对具体工程项目成本和费用的明细子目制定预算并实施定额管理。
5.完善分包管理制度,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第一,应严格对分包方的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应包括:(1)经营许可和资质证明;(2)专业能力;(3)人员结构和素质;(4)机具装备;(5)技术、质量、安全、施工管理的保障能力;(6)工程业绩和信誉。第二,按照总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程序进行筛选,以综合实力的强弱作为选择的标准,避免外部因素和人情关系的干扰。第三,严格按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履行分包合同,规避发生经济纠纷和履约风险。第四,不断完善合同范本,在格式条款之外增加机动条款,以便针对不同分包方的不同特点单独约定格式条款以外的权利和义务。
综上所述,在交通工程施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加强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综合经营能力,有利于企业从粗放的管理模式转向内涵发展的道路。而由于财务管理的重点在基层生产单位,因此从加强对逐个项目部的财务管理着手,尤其是对管理难度较大的外省区项目部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可以积极促进企业整体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相信海通建设通过加强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以及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一定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赢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浪.论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
2.秦旭,孙长河.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的财务管理初探.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
3.张君宏.浅谈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科技与企业,2011(7)
4.马晓慧.浅论企业集团如何有效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体功能区;成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主要功能目标之一,它不仅是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和基本政府支出责任,也是推进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功能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则是有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载体,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依据主体功能将国土空间加以适当划分,施以相应的体制与对策,才有助于各功能区财政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逐渐提高。因此,在当前成都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实现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然要求以主体功能规划视角,对区域空间进行统筹布局与合理划分,构建市场主体行为符合各类区域功能定位的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分类施策、各有侧重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保障机制。
一、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基本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二者具有密切的关系。王元京、刘立峰(2008)、邓玉春(2008)、张杏梅(2008)等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手段,没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体功能区将难以形成并转化为理性的行动。蔡春红(2008)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主体功能区是辨证统一的关系。首先,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阶段性目标,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长久性目标;其次,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综合性目标,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单一目标;再次,从长期看,推进主体功能区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方式和手段,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主体功能区的目标和归宿。孙建(2009)认为,二者互为因果关系,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政策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政策手段,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政策目标,那么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就是政策手段。
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本文认为从本质上看是目标与工具的关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为让全体公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政策目标;而主体功能区是政策工具,是为了实现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政策目标的方式和手段;但在实践操作中,二者又是互促共进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前提和基础;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实践部门可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具体而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手段,没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限制或禁止相关产业开发是困难的,也不会为相关地区所接受并转化成理性的行为。在对区域经济运行施加主体功能限制之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范围和标准并无大的变化,只是需要考虑的政策因素增加了。一方面,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的经济开发受到功能性制约,资源开发受控、产业发展受限,导致这些功能区公共服务投入能力下降,从而产生与其它功能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新差距,需要上级政府加大对相关地区的均等化投入。另一方面,由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为了保护好所在地区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产生的生态效益是对其他地区的贡献,因此,要建立对这两个区域的规范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避免生态产品这一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问题。
二、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从2003年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到2007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成都市一直着力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公共财政体制基本形成
成都自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改革以来,各级财政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事业的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从2004年以来,成都大力推行“乡财县管”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弥补困难区(市)县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2008年成都市政府提出,各级政府应以当年财政公共服务投入为基数,将每年新增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政府性投资主要用于农村,直至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显示成都市城乡公共财政支出保障机制基本建成,且呈现出公共财政的支出比例与财政增长同步和支出向农村倾斜的两大特点。
(二)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已具雏形
一直以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的重要原因在于城市优先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2003年以来,成都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打破了原有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分割的格局。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规划体系,编制了城乡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建设等公共服务的发展规划,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规划体系。二是充分利用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成都通过大力实施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将原有机构臃肿、低效率的运行机制,改革成资金成本低、资金运用效率高的机制。成都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建设的成效逐渐凸现出来。
(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还相对滞后,城乡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多年来,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虽不断完善,但农村公共服务还相对滞后,与城市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首先,农村公共服务总量短缺、总体质量不高,且供求结构失衡,其供给目前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其次,虽然财政对农村卫生、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每年都成倍增长,但是对农村投入所占比重偏低,与农村人口不成比例。
由此可见,在成都市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滞后,农村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薄弱,文化及基础设施等社会基础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日益影响到成都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成都市城乡统筹进程中的主要障碍。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一直没有跳出传统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套路。因此,本文认为,是时候重塑机制,寻求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创新。
三、成都市区域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与设想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成都与重庆作为成渝地区的核心区域,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规划目标是强化成都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和商贸物流、金融、文化教育中心。为落实中央对成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从2007年起成都市就开始着手进行《成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虽然到到目前为止,最终的成都市区域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还未最终形成,但在保护和尊重生态的基础上,成都市大体规划了4大总体功能区,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和19个区(市)县管产业功能区。
成都市在进行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时坚持“全域成都”理念,按照“三个集中”原则,统筹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研究并制定系列政策,拟定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相互协调,城乡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而在具体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上,成都市的划分方式相对于一般的划分有了一定的调整。成都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划分了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四大总体功能区,形成体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功能格局。
在目前形成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规划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和金堂的山区;优化型发展区是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和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城镇布局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范围为中心城区,重点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扩展型发展区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以丘陵为主的地区。
四、成都市主体功能区建设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导向
(一)对优化开发区域实行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绩效评价优先模式的创新驱动型财政政策
发挥财政政策激励作用,促进优化开发区域引领成都市整体科学发展。推行适应城市化管理的财政体制政策,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急促作用,减少财政层级,明确支出责任,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开发区域实行转变发展方式优先绩效评级模式,并制定相应的财税奖励政策;实现与成渝人才投入机制的对接,甚至在成都市核心创新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条件要优于直辖城市,加大对重大科技攻关的高新技术项目在资助力度,对取得重大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成绩突出的专家型人才团队给予重奖。
(二)对重点开发区域实行以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为绩效评价优先模式的规模增长型财政政策
发挥财政政策引领作用,促进重点开发区域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加大“省直管县”改革,实施非均衡发展的财政体制政策,完善有利于经济增长极形成的激励性体制政策和异地投资税收分享办法、促进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加快发展;对重点开发区域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优先的绩效评价模式,并制定相应的财税奖励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引导重点开发区域探索建立科技型、外向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
(三)对生态和农业区域实行以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为绩效评价优先模式的生态补偿型财政政策
发挥财政政策约束作用,限制生态和农业区域经济活动。推行适应生态服务的财政体制政策,较少财政层级,增强成都市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基层政府环境保护与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对生态和农业区域实行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模式,并制定相应的财税奖励政策;加大对生态和农业科技项目和生态移民的自助力度,引导生态和农业区域探索建立生态保护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
(四)对禁止开发区域实行以依法严格保护为绩效评价优先模式的保护管理型财政政策模式
发挥财政政策约束作用,严格限制禁止开发区域经济活动,对旅游观光等生态产品的提供通过票价手段合理控制,适度有序开发。对禁止开发区域实行依法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模式,并制定相应的财税奖励政策。此外,政府通过推进户籍管理制度及其挂钩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改革,将保护区内的部分人口有序迁出,财政对移民家庭和接受移民的地区给予必要的安置补助;保护区内剩余人口就地转为管护人员,政府提高保护区单位面积管护经费标准,增加经费总量,增强其财力保障程度。
参考文献:
[1]蔡春红.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系[J].中国行政管理,2008(04):78-81.
[2]孙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02).
[3]乐雪.统筹城乡视角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D/OL].(2008-10-01)[2010-10-10]..
关键词:财务管理;变革;趋势
1.引言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依据相关的财经规章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准则,管理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并处理一些财务关系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简而言之,财务管理就是在企业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对企业的资产的配置(投资)、资本的筹措融资、现金流量(资金的运营)及利润分配方面的管理的总称。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工作发生了重大变革。与此相适应,企业治理结构也必然跟随这种变革趋势。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变化、竞争和客户需求三大要素为特征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变化不断增加和加快,带来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二是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加、竞争加剧,带来利益细分、价值链延长;三是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表现在质量、时间、成本、效益、竞争力等方面,挑战性不断提高;四是系统的复杂性不断提高,表现在技术、行业、组织、环境、方法、人等多个方面。
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系列变革:财务主体发生了变革、财务中心发生了转移、财务内容和财务评价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对企业财务管理变革趋势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2.财务管理变革的内涵与必要性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内涵是由于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实现了数量与质量方面的积累之后,由于内外部因素的改变与影响,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一过程蕴含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与继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财务管理能力较差的企业被淘汰或者企业中一些不利于财务管理的要素与因素被剔除,有助于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与重组。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网络化、集团化、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体系,有助于实现财务管理信息与其他业务信息的融合和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关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变革必要性的研究,其内容包括以下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革命的需求;二是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的视野与眼界得到开阔,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需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三是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经济活动、经济利益最直接的综合体现,其和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紧密相联,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投资建设的发展以及生产经营的开展,都发挥着参谋和助手作用,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物质支撑。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变革趋势分析
3.1 财务管理环境的变革趋势分析
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的各种条件。当前的财务管理环境是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为背景,以互联网的应用和电子商务为特征,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经济运行效率为目标,以不断创新为保证的经济形态。包括技术环境的变革、经济环境的变革、金融环境的变革、法律环境的变革。
3.2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趋势分析
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四种代表性理论: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信息资本将占主导地位。 信息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不仅能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 注重企业的预期成长效益和未来增加值,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3.3财务管理方法的变革趋势分析
在网络经济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电子商务具有的特点,对传统会计的理论、假设、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出了严竣挑战。
3.4财务管理评价的变革趋势分析
新经济时代,高科技的广泛渗透、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数据的取得更加全面、快捷、方法的使用更加简单,计算更加精确,各种科学量化方法将得到进一步地运用。定量预测方法,风险分析方法,滚动预测方法,财务控制方法以及包含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在内的财务分析方法等都将受到重视。同时,新经济是技术和制度双重创新的经济状态,仅仅有科技硬环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与之想适应的软环境,“人本财务”将成为新经济的重要财务特征。从企业角度看,以和谐的关系整合企业内外的人和其他资源,是经济的生存环境,诸如人本管理方法、伦理管理方法、道德管理方法等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5财务管理制度的变革(财务管理体制)趋势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企业各财务层级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模式。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有三种类型: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分散型财务管理体制、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
在新经济时代,财务工作不仅要保持利益相对方对企业的信任度,同时也要满足企业自身利益的信息需求,将财务工作推动到信息博弈的高端竞争中来。同时,企业经营者也清楚地意识到财务内部人员与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是压缩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竞争价值的有力支撑,因此,全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应运而生,并逐步向着信息化与集中化的趋势靠近,形成财务共享的基本雏形。
财务共享概念的提出,是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强业务流程的专业化分工,达到资源整合的有效目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财务共享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包含了信息技术、组织管理、服务管理、质量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多种管理手段,具有高度的集权职能,是管理集中化理念的体现。财务共享可以将传统企业分散式模式下的重复性业务进行整合,交由共享服务中心来进行集中处理,提高核心业务的专注能力,达到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树立高效、可信的企业形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的目的。大范围的共享服务不仅局限于财务和资金管理,还包括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法律咨询、市场营销、采购研发等,财务共享只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参与企业的整体运营。
4.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企业已经确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得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管理机制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企业要想有更长远和更持久的发展,就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为提高公司的整体经济利益而努力和奋斗。(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本文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南京农业大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SK2012014)资助
参考文献
[1]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 [J].会计研究2009(3)
关键词 : 财务管理;煤炭企业;财务共享模式;
Abstrac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hina's coal industry has gradually realiz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certain existing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blems of coal enterprises under the financial sharing mode, for reference.
Keyword: financial management; coal enterprises; financial sharing mode;
1 、引言
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着社会开征环境保护税、煤炭资源枯竭及跨坑开采等现实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我国煤炭企业的成本投入,并令煤炭企业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难以生存。在现实环境中怎样运用财务手段与财务管理方式帮助煤炭企业减少成本的投入,并在竞争环境中战胜竞争对手,这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企业应采用高科技技术与网络信息结合将财务模式共享化,从而加速转变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以此作为煤炭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突破点,优化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2、 财务共享模式概述
财务共享模式是指在煤炭企业的内部,将工作中的相关事务与功能进行综合处理,例如,会计的账务处理及员工的工资待遇等相关的会计职能,并以此节约处理财务环节的费用,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规模化发展,从而减少运营成本。在煤炭企业中建立财务共享模式,是企业集中管理的一种方式,将其运用于财务部门,从而将财务部门转变为业务部门。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的现代社会中,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受到了现实环境的影响。在煤炭企业管理中传统的煤炭管理方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发展环境,煤炭企业管理方式完全被互联网所覆盖,并在煤炭企业中广泛应用。此外,受互联网所影响,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与范畴也随着网络化的改革而变化,并在煤炭企业中凸显了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在煤炭企业中财务的共享管理模式由于工作高效、快捷及有效降低成本等特点深受煤炭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已经在世界各大企业中形成规模并广泛应用。
我国根据财务管理发展形势了关于企业财务工作的计划指导,其中包括《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及《关于全面推行管理会计体系建议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同时,指导中明确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必然性,并以此为核心对我国的会计行业提出改革与创新要求,并在现实企业中有效落实财务共享管理方法,从而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运用科技化高效的管理模式将其取代,从而实现网络化的财务共享管理方式。以上指导策略为我国的煤炭企业发展打开了崭新的改革篇章,并在社会中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当前,我国许多大企业已经纷纷采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其中包含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在大规模的煤炭企业中也有神化和山东能源等运用了财务共享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3、 财务共享模式对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3.1 、提质增效
在煤炭企业的管理中应用财务共享模式,可以取代传统的核算型财务管理方式,帮助煤炭企业在工作中提升效率及业务能力。在企业中有关于核算的问题统一交由财务核算部门管理,令公司整体的财务结构更加精简明确,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在财务共享系统中设置高级会计管理人员,在财务共享管理中运用科技化手段进行核算,从而将烦琐的财务核算工作精简化,提高工作效率。
3.2 、职能转型
在企业中应用财务共享模式进行管理,可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改革,从而促进企业中财务人员职能的升级与转型,并在工作中提升财务工作效率令员工的工作能力与社会发展相匹配,从而带动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人员负责的工作较多,其中包含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多个方面的财务职能,在共享财务管理模式中改变财务工作人员原本的工作职能,将煤炭企业中的大部分重复性工作都交由财务中心进行处理,并运用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及绩效管理等平台处理当中的重要问题,从而促进职员职业技能的提升。
3.3 、提升竞争力
在煤炭企业的发展中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工作中利用财务共享模式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在管理中运用财务共享管理方式能够带动煤炭企业的财务改革,从而为财务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帮助煤炭企业在发展中获得良好的竞争力并促进煤炭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持续进步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财务共享模式下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覆盖面窄
在煤炭企业管理中应结合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覆盖面积的拓展,从而促进煤炭企业中财务共享模式的有效落实。在煤炭企业的财务共享模式中可以对总公司与分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统一处理,并通过总公司统一核算,但关于固定资产及公司内的产品管理并没有采用财务共享管理方式,因此,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2 、业财融合不到位
在煤炭企业的管理中,并没有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部门有效结合,从而在工作中不能有效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并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在煤炭企业中财务部门的核算数据主要是企业中的业务部门所提供,如果企业落实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却不能有效地将业务信息与财务管理相融合,并在管理中有效衔接,会导致财务监督与业务指导不相容,从而不利于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作用的发挥。
4.3 、财务信息系统不完善
在煤炭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模式时,将财务信息统一处理会影响整体财务系统的工作进度,所以在煤炭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财务共享管理中的统一处理环节加强重视,从而在统一的信息系统进行问题的处理与解决,并提高财务共享系统的管理效率,确保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在煤炭企业的工作中,煤炭企业并不了解财务共享系统的应用内涵,信息系统有待完善。在煤炭企业管理中没有加强内部核算、物资管理及财务共享之间的模块融合,所以在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中并没有对业务进行有效衔接,导致工作效率无法提高,煤炭企业应对财务管理部门的交流加强重视。
4.4 、财务人员流失风险增加
在煤炭企业中运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会导致财务人员流失率提升。在改变财务管理模式下,公司中的会计职能也相对精简,同时更具专业化,这样的改革会导致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职能相对单一与机械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常认为工作乏味无趣,并不利于将来的职业发展,所以人员的流动性会增加。此外,由于煤炭企业的改革,导致公司对职位要求过高,职员感受到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企业人员不能在改革中适应工作环境,最终选择离职,从而造成了人员的流失。
5、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5.1 、优化财务信息系统
在煤炭企业中加强对财务共享管理平台的优化与更新,利用前沿技术将平台中的管理功能与互联网相融合,从而建立完善高效的财务共享系统,以此加强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利用财务共享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企业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紧密沟通,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减少因信息遗漏所带来的问题,在整体的企业环境中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帮助煤炭企业在管理中提升水平,从而带动煤炭企业的发展。
5.2 、创新财务管理观念
在煤炭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的发展状态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所以财务管理人员要随时根据发展形势改变工作观念,应结合发展的动态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从而确保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提升。在煤炭企业中管理工作人员都应加强对管理观念与创新性的重视,要了解结合发展实际的财务共享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与竞争力,利用财务共享模式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5.3 、优化考评制度
在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应增设对员工会计职能的考评制度。在工作中建立考评制度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企业可以针对财务共享管理方式进行职能测评,这样的考核制度可以帮助员工在工作中明确自身的职业技能要求,从而促进员工的发展。在煤炭企业中,可以针对财务共享管理职能定期开展相关的职业培训,并在工作中建立轮岗制度,从而强化职员的综合职能,提高职员对各个职位的理解,从而促进各职位的有效交流,最终根据完善的管理制度发挥自身的职业价值,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
6 、结语
在煤炭企业中应将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实施,并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从而优化财务管理系统,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促进煤炭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集约化;发展;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出现了新的形势,从过去的企业间竞争逐步显现出集团组织形势的市场竞争新格局。在集团组织中,企业共同的目标策略,使得集团形成创新型的管理模式与资金运作方式,这有利于促进集团内部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在这种情形下,以往的企业单一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因此财务集约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急需得到认可和发展。下面,本文就对财务集约化的发展做出分析。
一、社会发展促使财务变革
财务会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正如著名的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在《会计发展史》中所说的,“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财务会计发生了显著的变革:
(一)、科技进步促使财务变革
科技水平的进步对各行各业都有着推进作用,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进入信息化社会。在经济方面,这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在企业内部也促使着企业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管理模式发生变革。会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产生了高效、低耗的会计电算化这一现代化会计变革。计算机技术帮助财务会计人员高效准确地处理和分析财务信息,显著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而在上个世纪中期。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集团逐步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平台,这对于财务集约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二)、经济环境促使财务变革
商业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需求促使复式记账产生和发展,19世纪为了对股份制公司的损益情况进行准确的核算和分配,会计学进入成本会计学发展时期,管理会计自传统会计中独立出来,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管理。而现今的经济环境中,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市场形势,所以,企业集团组织不断出现,这给财务管理提出了更严格更高的要求,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财务管理在这次机遇中,不断寻求变革,为了应对由于企业集团的分属会计构成繁杂而造成的效率低、财务信息质量差和成本高问题,财务集约化开始产生和发展。财务集约化是更高级的财务管理方式,它以传统财务管理为基础,改善了传统财务管理的管理手段、环境适应性等多方面内容,有效提高了财务管理的管理、控制和核算水平,适用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
二、财务集约化的含义与发展
(一)、财务集约化的含义
财务集约化作为集约经营管理的组成部分,具有内涵式增长的特征。财务集约化通过改善和优化生产要素促进企业发展,着力于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集约化的含义主要是集中人力和物力等生产要素统一分配,以高效、低耗为价值取向,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能力,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巨大的优势,这是资源缺乏的现代社会的需求,是未来企业集团的发展趋势。
对于财务集约化的含义需要主义以下两点:首先,财务集约化的核心并不是集中,而是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集中只是围绕这一核心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然后,财务集约化的集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集中,并不是全面盲目地集中,对于关系到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的领域集中,比如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等等。
总之,财务集约化是以集中为手段,以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财务集约化的发展
财务集约化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经营要素的质量提高、经营要素的含量增加、经营要素的集中投入和经营要素的组合方式调整来实现。现今的财务集约化主要使用经营要素集中投入的方式:首先是财务核算的集中化,即将以往的财务模式中分散的财务人员通过现实或虚拟的方式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对于企业集团而言,这样的财务核算能够对财务信息实时动态地掌握和分析,使得财务信息在处理中更透明公开,统一的核算标准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方便、更标准、更规范。然后是财务数据的业务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业务人员参与到会计工作中,财务数据业务化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财务数据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财务共享服务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含义
财务共享服务是更高层次的财务集约化,也是财务集约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是把企业内部的不同组织资源进行集中,以降低成本和提升服务质量作为财务职能服务的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这是对于财务集约化的更高级表现,它将企业内部分散的财务业务独立组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平台为企业集团的内部成员提供标准、高效、低耗的共享服务。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具体实施
1、建立标准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集约化的基础是企业集团具有标准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共享服务作为财务集约化的高级体现,更需要建立标准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集团应该建立标准的规范适用于企业集团的整个财务部门,并且将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推广到给财务人员,同时对这一制度给予持续的检查监督。
2、分离服务端与客户端
将共享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端,集团的成员作为客户端,分离定位,明确两者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服务端用于提供服务,客户端用于共享资源。
3、对财务流程再造
对财务流程的再造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基本理念,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财务数据的业务化、财务流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财务信息的共享以及财务分析与基础业务的分离等。
4、建立统一的财务平台
统一的财务平台是财务共享服务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是财务共享服务顺利实施的保障。因此,企业集团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时需要建立统一的财务平台促使财务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学(王乐),宋洋,汪敏等.财务集约化:从财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J].会计之友,2011,(21):67-69.
[2]张建坤.推进财务集约化实现管理大跨越[J].会计之友,2011,(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