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社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城市社区;文化构建

对于社区公共图书馆而言,如果将图书馆管理好,这不仅有利于城市社区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城市人文的可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社区图书馆的功能,

社区图书馆,首先是为一个城市固定辖区内,为所有居民提供公益服务的无偿文献信息集散场所。

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培育社区文化的传播与开展社区的文化建设,强调社会的主流文化与城市当前的热点事宜。这就必然导致了社区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传播方向性与区域性相互综合的场所,所具有四个基本导向特征:

1、地域导向特征,以地理位置为引导的划分,将城市的不同角落进行全方面的覆盖于转播;

2、人口导向特征,以人为单位,在城市中进行人的宣传与推广;

3、结构导向特征,社区是有基层的组织架构组成的,这拉近了社区图书馆与其社区内部成员的距离;

4、心理导向特征,以社区整体的导向,用心理宣传的方式,建立城市文化的归属感与凝聚力。

二、社区图书馆管理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关联。

1、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是在社区当中,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各个地方的图书馆管理者,可以找到与城市社区相结合的地方,走合作之路,借社区的平台,让图书馆更好的融入到社区的建设中来;

2、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社区的建设,现在更多的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社区平台,尤其是以融租、借、售为一体的小型社区图书馆,更可为城市社区创造一个安全、学习气氛高的环境。良好的社区图书馆管理,可以促进整个城市社区的发展,更可以提高社区管理的人文效应。

三、图书馆管理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稳打稳扎,讲究一定的方法,才能有成效。特别是在那城市社区高速建设的表面上看,城市社区的发展确实变的跟快了。

社区图书馆管理是一项细致的、持久的工程,只有把周边的因素都互动起来,参照社会的区域,从便于图书馆的推广的实际工作点出发。

我们能看到,在相应的区域内,具有一个社区图书馆的,是人们可以感觉到的更多更好的城市共性,凝聚社区作为城市基层转化的最基本单位,图书馆对于城市的稳定和社区的发展有更多的存在价值。

四、社区图书馆作为城市社区的文化中心,是一个总价值的体现。

包括整个社区对知识的传播与创办,社区文化也因此而得到加强,这就好比是社区一方面,将文化与社区“图书馆”等同,另一方面图书馆又在社区的管理体系当中,这种相互的体系,我们称之为文化的延续又或者是纽带。

城市的社区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产生的,文化靠着社区的“土壤”传播,而图书馆则是这种传播方式的一份子。这也可以从中看到图书馆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影响与重要性

五、在城市社区的转化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文化迁移的过程。

文化有它的历史与扩张行,而社区图书馆本身则具有文化的传承性,这就决定了它们的发展,一定是交叉的发展,好的社区必然要配备有丰富藏书和服务功能的社区图书馆,反之,高水平的社区图书馆,必然配套有高水平的社区。

这就是我们现在要看到的中国的现状与国情,而这也导致了,我们城市化不完整所带来的文化的差异性。

没有社区图书馆的城市社区,相应的人的基本素质都比有高水平图书馆的社区要低很多,这也是我们城市化所出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配套好社区图书馆。

在此,我们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1)建立完善的社区文化场所,包括图书馆,并且,加大图书的引进力度,在滋养市民灵魂的同时,也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2)宣传城市社区的管理理念,有效结合图书馆的功能,再加以推广。

(3)以市场为引导,加强图书馆的竞争力度,发展与社区对接的服务,吸引社区的图书消费,提高社区的文化建设水平,这已经成为强化城市社区建设的有效手段。

六、社区图书馆对于社区的影响。

在中国城市社区的考核里,精神文明建设是很重要的一项,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宏观的层面探讨――文化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依然要探讨城市基层里,对于图书馆的认识,首先图书馆是个动力,文化的动力,其次,社区图书馆是方向,是宣传理念的方向,因此,我们要牢牢协调好社区与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关系,做到常维系,常学习,常共进。

七、加强社区图书馆管理的意义。

研究中国社区图书馆的人都知道,一个区域的文化气息与文化底蕴,不是可以设置的,但是一个图书馆的建设,放在不动的城市社区中,却可以看到不同的效果。这就是现在社区图书馆成立的意义――成为社区学习的源泉。

在以往,图书馆是独立的,但是社区图书馆,就是为社区服务的场所,因此它属于公用设施,政府必须大力支持,而图书馆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以期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加强社区图书馆与城市社区的紧密联系。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显得极为重要,社区文化也是如此,在城市发展的量变中,质的变化,就表现在了社区图书馆这一类的公共设施,是否在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图书馆担当着重要的传承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角色。其在社区的建设、文化的统筹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我们必须不断的协调社区图书馆对于城市社区的各个方面的支持,才能够最后看到城市文明的不断提升,看到图书馆事业更加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社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临终关怀护理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舒缓疗护等,既是一门新兴起的学科,也是卫生保健中的新生事物,是指由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员和志愿者等多学科、多方面人员组成的团队提供的对晚期患者及其家属的全面照护。临终关怀的宗旨是使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能够无痛苦、舒适、安详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为人生画上完美的句号。同时,使晚期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和增强。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护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年来由于慢性病、癌症导致的死亡率的增加,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需求也为人们所重视,为此对社区护理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 临终关怀的发展状况

临终关怀一词源于英文hospice,是指专门护理晚期患者的机构 。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始于英国,1967年英国女医生西斯莉・桑德斯博士在伦敦郊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临终关怀院圣・克里斯多佛临终关怀院 ;1988年天津医学院建立了我国内地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机构;现在临终关怀已在一部分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推广,在英国临终护理以住院的形式为主;在美国大多数的临终关怀护理在家庭中开展,我国各地也建立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临终关怀机构。在我国,临终关怀把医务工作者、红十字会、工会等社会工作者结合起来,使它具有了发展的基础,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相对滞后,但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现在国家对社区卫生在各方面的投入,社区临终关怀护理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2 在我国社区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重要性

2.1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在,各国都在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趋明显,平均寿命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35岁上升到现在的71.4岁,预计2015年老龄人口系数将达到14%,由于我国特定的国情和人口状况,保障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从各方面对老年人加以照顾,特别是对晚期患者的照护,已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而且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

2.2疾病谱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比例逐年升高 。据美国统计资料显示:在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患者中,有60%是恶性肿瘤患者 。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8.81/10万,中标率113.92/10万。城市中标死亡率109.21/10万。农村中标死亡率119.00/10万。但由于长时期对死亡采取否认、不接纳的态度,使得如果有人因这些疾病而处于临终阶段,往往不是被看做生命发展的必然阶段,而是被看做医疗的失败。

2.3卫生资源的分配,通常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的保健和对有治愈希望的患者的治疗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各种优惠措施,而晚期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则被忽视,从而导致很多医疗卫生卫生资源分配和管理不利于晚期患者的照护。

因此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一些大型医院对晚期患者的收治,现况不太乐观,所以临终关怀工作走出医院、深入社会、进入家庭,是适应医疗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将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晚期患者实施优良服务的重要措施。

3 社区护理工作开展的现况

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护理工作范围主要是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精神病管理、健康教育、基本医疗护理、预防保健等,而未将临终护理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临终护理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阻碍,而且也不能更好的满足所服务辖区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4 开展社区临终护理的基本要求

4.1了解临终关怀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念 ①接纳死亡。长期以来,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国内,死亡都被视为禁忌。在中国,人们在对死亡采取的是回避、不接纳的态度,这在很多文化习俗中体现出来。死亡作为生命发展的最终阶段,现实社会不应该回避和拒绝死亡,反而应该正视、接纳它;②生命的质量重于生命的数量。生命不仅具有数量,而且还具有质量,临终关怀倡导既不刻意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命,也不主张认为的缩短晚期患者的生命(所谓的安乐死),而是努力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享受该有的幸福和尊严;③尊重晚期患者的生命、权利和尊严。在现实社会中,晚期患者的权利、尊严常常得不到应有的正确对待。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晚期患者的生命不仅不应该被忽视,而且应该更受尊重。

4.2临终关怀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①需要加强对社区护士进行临终关怀护理的系统化教育,重视对社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包括晚期患者的症状评估、基础护理、与晚期患者的沟通技巧、晚期患者营养支持、癌症患者的疼痛控制等专业知识以及其他的综合知识,使社区护士能达到进行临终护理的要求;②进行死亡知识教育。由于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死亡一直是被禁忌的话题,社区护士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死亡的态度和看法 。只有社区护士对濒死和死亡采取接纳的态度将临终和死亡视为生命发展比不可少的阶段和结果,才可以更加负责、耐心地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照护。

4.3对晚期患者家属的技术指导 临终护理不仅要求护士自身有过硬的护理技巧,对家属进行护理晚期患者技术指导也至关重要。①基础护理指导。对晚期患者的排泄、睡眠、皮肤、口腔进行全面护理的指导;②饮食指导。向晚期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营养治疗的重要性,晚期患者多伴有消化不良,加强饮食指导对提高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至关重要,包括科学合理地进行膳食配制、掌握晚期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营养评价等;③对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家属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预防跌倒、烫伤、坠床等意外,保持房间过道通畅,剪刀、玻璃器具等危险物品应远离患者;④指导家属与晚期患者的沟通技巧。由于晚期患者的心理反应错综复杂,社区护士应指导家属应充分考虑晚期患者所受的痛苦,在语言、神态、举止上都应得体,避免引起患者的不良情绪,陪伴晚期患者安心、有尊严的度过生命的最后旅程。

5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前景

5.1作为与综合医院错位服务的一个项目 ①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相比,在设施设备、医疗技术、人员配置等方面都有一段很大的距离;②由于长期人们对慢性病、癌症引起的死亡的错误认识,以及卫生资源的有限分配,大型综合医院往往将临终患者拒之门外。所以临终关怀服务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医院错位服务的一个项目。

5.2借鉴国外的经验发展社区临终护理 晚期患者一般都希望在家中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在美国临终关怀以家庭服务为主,住院为辅,并且将临终关怀服务大部分纳入到医疗保险之中,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发展社区临终护理。家庭临终护理可以让晚期患者与家属生活在一起,使晚期患者得到亲人的关怀与温暖;同时,也可以减少晚期患者家属照顾患者的辛苦并减轻家庭负担。家庭临终护理体现了既方便又符合人文关怀的理念。

5.3推进临终护理进入社区 随着人口老年化、疾病谱改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开展经济、有效、方便、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现代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趋势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对临终关怀服务进行整体方案制定,明确服务内容、人员配置;也可进行先试点,总结经验后再推广,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工作进行开展,同时借鉴国外和其他地区的先进的临终护理的经验,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将临终护理与社区护理相结合,努力为晚期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在这种环境氛围中其生命的权利和尊严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也能没有痛苦、安详、有尊严的含笑离开人间。

参考文献:

[1]赵广慧,李红艳,王建华.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J].现代护理,2010,9(7):71-74.

[2]史宝欣,杨立群.临终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0.

[3]翟会珍,苟敏华.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l,9:273.

社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 档案管理 规范化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日常工作的真实记录和基本资料,是整个单位工作的主要支撑。我国社区的建设水平的提高和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才能让整个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一、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首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对人们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事物,经过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的分类、功能及管理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档案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大大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适合我国加强档案建设的要求。我们都知道,服务档案真实记录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是我国比较重要的档案资源,只有努力提升社务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水平才能促进我国档案资源建设的正常发展。再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自动化也要求档案管理必须要规范化。随着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也逐步向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假如在平时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能规范其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就无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二、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规范化管理意识不强。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日常工作中,社区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保管,很少意识到管理质量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比如有的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由护理人员、药剂人员等兼当,这样在自己主要担任的工作忙时容易造成档案疏忽管理、粗略管理,致使档案缺项、不完善;或调动、离岗时交接手续的不完善,导致档案管理的混乱。

2.档案室设备不完善。由于受各方面限制,单位在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上比较少,只买一些必不可少的办公用品,几乎没有对其他方面的投入。有的社区机构因为房屋有限,存放档案房间狭小,造成档案与其他文件混放,不利于档案分类、查阅;没有单独的计算机管理档案,造成信息技术不能运用于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只采取传统的手工模式,包括信息的收集、检索都要人工操作,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3.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收集的效率低下和管理分散的主要原因就是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工作人员对档案中重要信息材料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的分散也造成材料的统一收集受阻,从而形成档案的收集效率低下,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失去了联系,导致档案工作失去了完整性。

三、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1.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对于档案的管理不能把眼光只盯在档案的收集和保管上,而要改变传统观念,真正树立起利用和服务的主导思想。要从档案的保密性和档案查询的便捷性入手,按统一标准编制检索工具,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人员的人事档案为主来具体展开档案的编制研究工作。

2.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建立档案管理网络是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的有效途径,要真正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网络,必须由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与档案管理员为组员的三级网管模式。建立综合档案室,专门配备档案人员负责档案工作,这样在查询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时会更为便捷。

3.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近些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整体的现代化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一直以医疗为主要任务,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严格考核,在日常工作中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该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再加上人员数量、设备陈旧和经费少等诸多因素,档案的管理工作经常面临尴尬的境地。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要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积极培养他们的知识理论,让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依据《档案法》等法律,结合本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积极完善档案管理的保管与收集、借阅与归档、保密与销毁等制度,特别是要完善档案的收集和保管制度,对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参考文献:

[1]曾梅.社区卫生服务,任重道远[J].北京观察,2000,7

社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 服务水平 居民需求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建立的基础,管理有序、治安良好、文明和睦是对和谐社区的要求[1]。近些年来,城市基础不断兴建,社区数量大规模增加,物业公司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迅猛,促使物业管理工作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加速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成为新时期物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物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以提高物业管理整体水平。

一、物业管理工作现状

(一)物业公司对物业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物业管理涉及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物业公司承担着社区的维护、修缮任务,是社区的直接管理者,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和谐社区建设。目前,物业公司对物业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物业公司仅把物业管理当做普通的服务,没有将物业管理工作放在心上,物业管理工作趋于表面性,以获得经济价值为主[2]。诚然,经济利益是物业管理公司发展的基础,但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的居住体验,与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相关。对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阻碍。

(二)管理方法落后,责任心不强

许多物业公司的管理方法与社区发展脱节,安于现状者居多。许多物业管理公司都是半路出家,专业性不强;大多物业公司实行粗放型管理,物业管理工作思路模糊不清;一些公司对工作中出现的消极现象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自身因素;工作人员对物业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没有主动工作意识;常规工作思维根深蒂固,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强,对物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全局性考虑。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上习惯于照葫芦画瓢,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工作人员只会埋头做事,不会主动思考,想办法、出点子较少[3]。此外,许多物业管理公司独断专行,擅自提高物业管理费,却不能提供与收费标准相适应的物业服务。部分物业公司管理方法落后,责任心不强,使物业公司在保洁、维修、养护和安全防范等工作上不能到位。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物业管理工作依赖于管理人员,物业管理工作正常运行需要管理人员积极履行管理职责,社区基础设施需要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维护、修缮物业管理人员是社区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物业公司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物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物业管理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物业管理工作错综复杂,对工作人员的实际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物业管理人员在管理水平上的参差不齐以及专业性管理人才的缺失,致使物业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培养专业性的物业管理人员就成为物业管理的重要工作。

二、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必须以为居民服务为工作核心

物业管理服务要以居民为核心,是由物业管理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物业管理的核心体现着物业管理的根本性质与发展方向,承担物业公共区域的维护和管理,并为居民提供服务与帮助是物业管理的根本所在,物业管理是为居民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必须以为社会或他人提供特定的服务或产品,满足社会或他人的需求为前提。社区居民是物业管理公司收取物业管理费的主要对象,这就决定物业管理必须以居民为核心。

三、从居民需求出发,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一)转变认识高度重视物业管理工作

转变认识高度重视物业管理工作是以居民需求为物业管理工作核心的要求,是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前提。因此,必须做到转变思想,高度重视物业管理工作。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物业管理工作效率,从思想上物业管理工作,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 随意、随便性管理在当前物业管理工作中尤为普遍,物业管理者只有从思想上重视物业管理,认真研究物业管理规范,认真负责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物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完善相应监督机制,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重视物业管理工作,并切坚持不懈的做下去。

(二)完善物业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

老子曰:“困难乎易也,为大乎细也”,这句话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细节决定成败,成大事、立伟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将小事做精做细。对于物业管理而言,细节更为重要,应做到居民的事无小事。物业管理涉及面众多,如果不注重细节管理,必然会出现许多漏洞,有道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最终也会影响物业管理方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完善物业管理制度是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核心,这就要求物业管理机构必须重视物业管理制度建设,积极转变管理职能。首先,要建立标准严格的物业管理工作步骤,不断完善物业管理流程,对物业管理工作实行标准化[4]。其次,强化物业管理内部监督职能,坚持权责统一,根据居民具体需求制定物业管理体系,保证物业管理工作开展的稳定、有序。当前物业管理中大多实行分段管理制度,这不利于实现对整个物业管理过程的监督,因此必须健全物理管理制度,完善物业管理机制,使各物业管理部门之间有序、协调行使管理职权。以居民需求为核心,提升物业服务水平要求物业公司应加快规划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框架,对各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行明确界定,对物业管理的整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规范工作流程,整合管理制度,实现权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个部门有效履行责任,切实维护社区居民利益。

(三)加强物业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建设

物业管理队伍在物业管理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社区的维护、修缮、安全需要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履行职责,因此,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必须加强物业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建设[5]。首先,要成立专门的队伍管理机构,保证物业管理队伍有效运行。其次,重视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水平考察。社区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视管理水平考察,可以督促工作人员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提高管理能力。第三,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作风是提高物业管理工作效率的保障,转作风要求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严于律己,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大力推进物业管理数字化

数字化管理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物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发展。传统城物业管理有很多弊端,如居民与物业公司交流不深,物业管理问题解决效率低下等。在社区基础设施维护方面也存在着很大问题,如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排查等,工作费时费力,推进物业管理数字化建设可以使这些难题迎刃而解。物业公司可以积极利用当前即时交流工具,如微信,建立公众账号,让居民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这样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不仅加深双方的交流深度,而且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关系。居民有针对性的反映社区问题,也使物业管理公司维护起来也更加方便,有利于节省物业公司管理成本,实现双方共赢。

(五)联手共建和谐“邻里”关系

邻里和谐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和谐的邻里关系有利于形成平等友爱、守望互助的社区氛围,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人员应重视与居民的沟通,加强交流合作,转变工作思维与工作方法。完善居民对物业管理工作的建议机制,广开言路,使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物业管理工作之中。实现对工作人员的监督,改进工作方法,共建和谐社区。如建立居民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积极走访社区、定期组织召开物业管理人员与居民座谈会等,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动态,为物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物业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必须以居民需求为核心,在思想上充分重视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完善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切实提高物业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大力推进物业管理数字化,联手共建和谐“邻里”关系,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要求,真正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冠燕.提升油田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思考[J]. 管理观察,2013(34)

[2]张华明.对如何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3(02)

[3]郑玉娜.如何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社区[J]. 现代商业,2013(18)

[4]沈静蓉.浅论物业管理中的社区文化建设[J]. 金融经济,2014(18)

社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开展拆村并居策略,建立起配套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需要现代物业对其进行管理。物业管理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管理方式,综合了服务、经营、管理功能,其发展前景特别广阔。本文以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现代物业对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和物业的基本模式,分析物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管理的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

农村社区化;物业管理;模式

现在,将传统村庄合并改造成新社区,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有效方式。但是,当国家和农民投入大量精神与资本建设起农村社区后,物业却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其面临着纠纷、损坏、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所以怎样在农村社区开展全面物业管理,是建设和巩固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现在我国河北、福建、深圳、宁波等农村地区已经开展现代社区物业管理,并获得应有的成效。农村社区物业要改变差、乱、脏的问题,应该建立起回收、处理废弃物的服务机构,对农村庄稼秸秆、人畜粪便、污水、生活垃圾等进行处理与再利用,建立起相关的服务、维护、运用模式,进而推动农村生态、生活、生产效益的统一与协调。

一、农村社区现代物业管理的重要性

(一)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农村社区现代物业管理的经济效益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政府层面而言,在没有开展物业管理时,村委会通常承担如绿化、维修房屋、治安、环卫等物业工作,但其缺乏明确的责权分配,工作效率较差。另外这种村政府代管模式会提高集体组织经济负担。在农村社区开展现代物业管理,既可以减轻政府负担,也能增强资金运用的实效性。其次就物业管理单位而言,如果管理单位只收取物业费,其利润较少。如果其拓展经营范围、开展有偿服务,就会得到比较丰厚的经济效益。最后就业主层面而言,物业单位维护、管理房屋、设备、设施,提高它们使用寿命,能够保障业主切身的经济利益。

(二)能够增强社会效益。

第一、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能够让农村享受舒适、干净、安全的生活环境,它对于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维护和谐人际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二、完善的物业管理能够替国家与政府分忧。最后,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建设和谐新农村、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三位一体化,而农村社区物业服务的发展可以符合并推动这一要求的实现。

(三)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社区现代物业管理能够有效转变农村环境差、乱、脏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存在环境恶化的情况。如农业滥用化肥农药、禽畜养殖业动物排泄物、工业废物随意排放等问题导致的环境污染;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者在公共地方随意摆放私人农器具等治安问题。在物业对社区进行管理后,此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二、农村社区化物业管理的基本模式

(一)村主导、村民参与的物业模式。

此物业管理模式由村委会组建物业服务机构,其工作人员是由村委会选择的具有管理能力和技术的村民,在经过专业培训后从事物业服务工作。因为此物业机构具有基层组织的特点,在开展管理时具有明显的制约性和权威性,所以能够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同与接受。此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较差,但费用相对较低,可以在思想保守、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运用。

(二)具有农村气息的物业管理模式。

此模式以农民生活特点及农村现状为基础,在健全粪便处理、垃圾回收、污水净化等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为农村社区提供全面的安保、维修、绿化、卫生等管理服务。在经济较好的农村地区,以村民自筹、社会集资、政府支持等方式共同构建起物业管理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村干部组织管理队伍,为农村社区提供完善、全面的服务。

(三)专业化、市场化物业模式。

以物业公司、业主及业主委员会共同组成专业化物业服务模式。此模式学习了城市社区的现代化管理,农村社区业主委员会以招标的方式聘请物业公司。业主与物业公司签订正式的合同,按照业主提出的服务要求,对其服务管理项目予以负责。此模式可以运用在经济水平较高、地理位置与城市接近的农村,这里的农民具有较高的市场意识和较高的收入水平,他们可以承担物业公司提出的费用。

三、现阶段农村社区化物业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较少。

物业企业的利润较少,其流动资金比较有限。而农村物业市场特别庞大,物业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只凭借物业公司投资,而收回成本的时间较长,会影响其投资积极性。现在物业主要的筹资方式包括营业性房屋收益、村民自筹、社会赞助、政府投资等。但农村社区实施物业管理的社会和政府资金较少,一些村民对于收费具有抵触情绪,难以解决物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

大部分物业管理制度是根据城市要求而建立的,如果将普及到农村社区中,就会出现法律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农村物业具有特别复杂的权属关系,也存在严重的违规建设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怎样平衡本土人情与法律制度间的关系是很难的。农村物业服务应该由哪个领域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应该运用哪一种制度实施管理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三)村民难以转变生活观念和传统意识。

农村社区以农民为对象开展物业服务,村民生活长时间处于封闭、松散的状态,农民以自由的方式进行生活,不希望被束缚和监管。而现代物业具有市场化、全面化、规范化的特点,所以让农民认可物业管理思想,全面配合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四)物业管理者没有专业知识。

部分农村因为经济实力较差,村民不具备长时间聘请专业物业公司对农村社区进行管理的能力。部分社区运用宣传与培训的方式,让社区人员拥有物业技术和知识,但他们从未经过科学培训与全面的考核。当物业服务逐步深入,就会遭遇到不同的专业问题。所以怎样增强农村社区现代物业服务的技术性与专业性是物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四、完善农村社区化现代物业管理的策略

(一)规划农村社会,实施科学化管理。

科学、全面的规划农民居住地区能够让社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个时期要体现出政府的职能作用。在将传统村子共同拆迁、合并建设的前期,政府部门要组织专业工作者对农村的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客观环境进行严谨、科学的考察与勘测,和规划人员针对社区制定出系统、详细的规范。要规划好农村社区的配套设施、建筑类型、建设地点等具体事项,为农村社区开展现代化物流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要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让社区物业管理有法可依。

(二)建立物业平台,实施规范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部门与机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社区,是农村社区得到完善、有序管理的前提。要针对具体问题与实际情况,对农村物业进行现代化的分段管理。村组织为主体、物业单位配合的阶段为第一阶段。由乡镇政府及村组织设计出详细的物业服务管理方案,在新型农村社区中全面引进物业管理概念,对各个方面的权利、职责予以明确,开展物业管理的前期工作。如建立机构、完善设施、投入资金、配备人员等。物业管理者要根据方案的相关规定,组织人员实施示范性物业管理,并培训与教育社区居民。在农村社区建立起物业管理框架,群众凝聚力和自主意识逐步提高后,要强化社区自治与物业管理是第二阶段。社区自治的定义是每栋住宅楼的居民推选出代表建立起社区议事会,由议事会成员选举出社区监委会和管委会,管委会又包括物业管理和综合管理两个机构,让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与其他管理更加系统。此阶段物业公司可以招聘居民中管理能力较强的留守人员、失业者、退休者等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农村社会物业管理在此阶段后期,要根据自己特点,在市场上承揽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社区独立运行实施物业管理是第三阶段,此时可以适当减少专业物业服务人员的数量,让社区居民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因为专业人员数量减少,物业公司要搭建出咨询平台,当农村社区物业工作出现问题时,此平台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完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经营、自我教育的模式。根据全面管理、延伸服务、开拓网络的工作理念,对岗位、责任、人员予以固定,建立起规范化、系统化的服务平台。

(三)完善管理制度及职能,开展双重化管理。

因为农村社区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所以物业管理必须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责任。在管理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提高社区管理与为居民提供服务相结合,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将服务与管理全面统一起来。综合事务管理机构要勇于打破村组原有界限,实现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民政福利、就业保障、文化宣传等工作目标。物业服务管理机构的责任是收取费用,并承担安全事务、环境卫生、车辆管理等工作。农村社区管理者的职责既包括物业管理,也包括行政事业服务;既保证在各方面提供服务,也要保证完善的与村镇对接,体现出管理服务兼顾的效果。

(四)增强服务水平,进行市场化动作。

在提高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水平的同时,要鼓励社会资金及群众参与现代社区的建设与管理,以市场化规则为管理模式来整合资源,以市场化思想对社区服务,可以确保社区管理的完善性与持续性。如建立家庭车间、加工厂,既可以适应社区居民实现就业、增强经济收入,也能够增加社区管理经费;可以运用社会资金建立起电信大厅、医疗卫生室等,以保障社区管理具有更加充足的经费;也要建立起图书室、健身广场,让物业服务管理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进程,农村居民能够获得更加多样化的生活。物业公司要促进其经营的发展,既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经济效益,提升村实力,也可以增强社区服务及管理的能力。

五、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步发展,在农村社区引用物业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农村的发展。但农村社区物业发展中还存在如经费投入较少、法律法规不完善、村民难以转变思想观念、管理者专业知识少等问题。需要规划农村社会,实施科学管理;建立物业管理平台,实施规范化管理;完善管理职能,开展双重化管理;增强服务水平,进行市场化动作等策略以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对实现农村社区稳定性、规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韩俊丽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孟鸿玲.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物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

[2]李晓洁,张金娟.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模式的推进与完善[J].中国房地产,2012,(13).

[3]单凯.山东省诸城市农村社区化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农业,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