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内地会计师事务所获准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的背景和意义
推动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是深化内地与香港会计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以下简称H股企业)特别是A+H股企业,由于同时在内地与香港上市,根据两地上市规则和监管要求, 需要分别按照内地会计准则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两套财务报表,由两地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两地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加重了H股企业的上市成本,也不利于两地会计行业的发展 .随着内地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与香港等效,取消H股“双重审计”、推动内地符合资格的事务所直接从事H股审计的市场环境逐渐成熟。2007年12月6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会计审计准则等效联合声明,明确提出要 “尽快研究解决两地在对方上市的企业,以其当地的会计准则编制并由当地具备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当地审计准则审计的财务报表,可获对方上市地监管机构接纳”。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成本,使更多更好的内地企业在港融资,促进香港资本市场更加繁荣,而且有利于两地会计行业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
经过内地与香港的共同努力,2009年8月,两地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在对方上市的公司可选择以本地会计准则编制并由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财务报表的建议架构》(以下简称《建议架构》),确立了H股企业可以选择按内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由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目标,并规定了推荐认可、后续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将来香港企业在内地上市,同样可以选择以香港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聘用符合条件的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
根据《建议架构》,财政部、证监会是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的审核推荐机构,应当制定一套客观和透明的认可要求,用以对申请事务所进行评估,并择优审核推荐。为此,2009年11月9日,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会计部联合印发了《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试点工作方案》(财会便[2009]79号,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规定了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的申报条件 、申请材料和工作程序等。《试点方案》已载于财政部和证监会网站。《试点方案》印发后,共有16家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了申请。经严格审核、综合评议,审核推荐委员会择优确定了向香港有关方面推荐的12家内地会计师事务所。
二、获准从事H股审计业务的12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产生过程。
财政部、证监会高度重视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则,确保审核推荐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一)组织领导。财政部、证监会成立“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审核推荐委员会”,负责对申请参加H股企业审计业务试点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推荐。委员会由财政部会计司和监督检查局、证监会会计部、中注协相关负责人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财政部会计司),同时成立联合工作组。
(二)严格审核。《试点方案》规定的申报截止时间为2009年11月30日。在截止时间前,审核推荐委员会办公室共收到16家会计师事务所的申请材料。之后,联合工作组对事务所提交的书面申请材料按照《试点方案》进行了集中审核,并于2009年12月11日将相关申请材料在财政部、证监会网站上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实地考察。初审结束后,联合工作组结合公示情况启动了实地核查工作,赴北京、上海、重庆、杭州、深圳、成都、长沙等地对提出申请的16家事务所总所及其9家分所进行了实地考察。联合工作组通过查阅工作底稿、核对相关账目、核实文件原件、约谈有关人员等,对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内部管理,国际业务开展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核查,并重点关注了事务所2009年度合并情况。之后,对每家事务所形成了独立的核查报告。
(四)综合评议。为保证审核推荐工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联合工作组根据《试点方案》和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的能力要求设计了综合评议评分表,用以对申请事务所进行综合评议和择优选取。随后,委员会全体委员本着对申请事务所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实地核查报告为基础,独立地对每家事务所进行了评议打分,综合平均后形成各事务所的最终得分。
(五)上报审定。审核推荐委员会根据事务所得分排序结果拟订了推荐名单,报财政部、证监会领导审定,并与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香港证监会、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财务汇报局、香港会计师公会就落实《建议架构》及相关安排达成共识后,予以公布。
xx年计财部以年初市局制定的工作思路为指导,以提高企业效益为核心,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成本治理和资金治理为重点,全面落实预算治理,强基础,抓规范,实现了全年业务制度规范化,经营治理科学化,企业效益最大化,有力地推动了支公司财务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了财务治理在企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截止目前,我局xx年的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基本达到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下面就计财部xx年度已经开展的工作和xx年即将开展的工作做如下汇报xx年度财务工作总结
一、做好财务管理,提升自身素质,服务基层发展
一)完成年初预算,为全年各项指标的完成提供指导
进入xx年,计财部就依照市局领导的安排积极筹划编制年初预算,为全年业务发展做出规划。顺利完成了各专业和各县局的收入预算,收支差额预算。
相继下发了《关于下达xx年集中资金计划的通知》、《关于下达xx年考核收支差额目标的通知》、《关于下达xx年收支差额预算目标的通知》、《关于下达xx年专业经营收支差额计划的通知》等文件,为市局各专业和县局整个xx年的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
二)顺利实现新旧会计准则的转换,为xx年度及以后会计年度的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xx年是邮政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第一年,为了保证新的会计准则在年初得到实施,财务部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xx年度及以后会计年度的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按照财政部相关规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自xx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做好新旧衔接转换工作,规范新旧衔接转换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实现会计核算的平稳过渡,市局计财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国邮政集团首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衔接转换办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在省公司计财部的领导下,及时完成了xx年新旧衔接转换工作,实现了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也为今后账务处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内部管理,财务人员考核精细化,以考核为手段,促进财务基础治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中小企业;影响;实施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其中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2008年底将扩大到中央国有企业,经研究广西于2010年1月1日起在各大中型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实施的这一年表明,本次新会计准则的是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重要跨越和重大突破。新企业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必然性
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比、有用,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促进资金有效流动,推动产业升级,避免无效投资和资金浪费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2.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需要。目前,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而且最近几年趋势越来越明显、截至2010年,已经有120个国家表示将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活跃在国际贸易和境外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更需要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从而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靠的财务信息,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面对全球化趋势,国内的各种制度要按照国际规则来进行修改变化,尤其是会计准则。
3.适应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必须与我国的法律要求和具体实际相适应。原先的《企业会计准则》尤其是基本准则的相关内容,已经与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产生了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加以修改。因此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1.对财务方面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性,财务报告在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时,应当按照法定要求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这将降低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主体在市场上的信息搜索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合理地应用公允价值、确立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等方法,使得财务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从而缩小了投资者尤其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误差,是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直接关系在资本市场上在短时间内得以体现。新会计准则下,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更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价值。
新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规定,体现了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服务企业创新和价值持续增长的目标;财务报表列报、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别报告等具体准则,可以使企业充分披露并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制度,可以通过会计手段协调企业、政府、投资者、员工等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
新准则严格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不允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时的损失确认等,有利于财务稳健和风险防范。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为企业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工具创新的环境下,利用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进行财务风险规避。
另外,对于商品流通企业来讲,需要变更采购成本的内容,对于存在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企业,需要在当期全部确认销售收人,并结转相关成本,对于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置的存货,需要以现值人账,以前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需要按照新准则变更存货发出计价法,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的调整,新准则确定了两种方法:一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
2.对内部控制方面的影响。新准则要求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会计期末计量,对企业来讲最难以确定的是对未来售价的估计。新准则要求核算劳务成本,并作为存货的内容,那么企业应当从服务合同进人执行期开始,进行成本核算;每个合同应建立独立帐号进行成本核算,完善报销凭证,明确费用归属;完善合同预算制度,严格控制成本的发生。
3.有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新准则改变了现行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做法,引入了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活动支出允许资本化。这一政策将激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和研发活动的投入,促进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为落实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号召创造了良好的会计政策环境,可谓是功在眼前,利在长远。
三、企业应对新准则的措施
对一般企业而言,实施新准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操作,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巨大差异,企业若是准备不足,很可能导致财务系统无法满足新会计准则对信息质量的要求。那么,企业该如何让自己处于竞争的优势: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实施新准则涉及面很广,不可能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这就要求企业的高层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主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企业一般分设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职能部门,它们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和相互作用,而且,财务流程在整个系统的嵌入程度非常高,几乎所有经营活动都和它关系密切。实施新会计准则,虽是由财务部门主导,但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因此,要求企业在实施之前,不只是要考虑技术问题,更要考虑战略问题。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贯彻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关。无论是准备的提取,还是投资损失的认定;无论是公允价值的判断,还是关联方交易的披露,都需要一套科学严密、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源头上遏制企业会计造假的最好办法。一个规范的企业肯定要有一系列完整的内部流程和管理制度,以保证信息流的正确流向,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正确的信息。
3.改进、完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手段,简化会计核算流程,优化会计报表编报层次,为财务人员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借鉴国际大公司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逐步构建以“财务会计一级集中核算”为目标的会计信息系统,以减轻会计人员的日常处理工作量,使其有更多精力开展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工作,积极参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向生产经营过程延伸,向决策支持延伸。
4.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1)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专业技能教育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仅仅依靠在学校的专业学习,更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因此,需要建立体系完整的会计人员素质和后续专业技能教育机制,并使这一机制更加有效地运行。如针对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会计的不同核算要求,提供相应对口的后续教育,并将后续教育成为一种职业的终身化教育,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水平能够持续有效地提高。(2)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尽管专业技能教育对会计准则的高效率实施提供有力保证,但是职业道德教育同样不容忽视。由于我国会计职业界的法律风险相对较低,导致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较低。因此需要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业自律意识,严格执行与遵守有关规范。
5.立足企业实际,做好衔接工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业务范围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是确保会计准则实施的重要环节。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不能简单、机械地全盘抄用,一定要立足实际、量体裁衣、科学应用,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做好衔接工作。具体可以做下面一些准备工作:(1)对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让大家理解新准则的要求。(2)合理安排企业内部资源,建立信息系统,收集有关资讯,以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3)修订企业会计手册,针对一些复杂的会计业务,制定具体的操作指引。(4)分析确定新会计准则与以往制度的差异,进行账务的衔接调整。(5)正确评估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并与投资者和其他相关市场人士进行沟通,使他们尽早了解有关影响。
四、结语
总之,新准则体系的颁布只是会计改革重要的一步,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切实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涵,发挥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作用,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为新准则的全面实施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铁路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关系到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铁路企业科学管理和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本文结合铁路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铁路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管理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铁总财〔2015〕37号)自2015年1月1日起路局及各级控股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太原铁路局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衔接办法》的规定,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本文针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指明的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寿命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含增值税)在5000元及以上,为铁路运输、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了单位价值(含增值税)在5000元及以上,是充分结合了铁路企业的实际特点,对原有固定资产价值标准做出的重大变化。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衔接办法》的有关规定,在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根据新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将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调整,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固定资产管理应遵循“明确责任,归口管理;统筹调控,强化监管;合理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按管理权限和职责对固定资产进行归口管理
通过建立适合铁路企业业务特点和要求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职责,构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协调一致的联动管理机制。
1.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的基础上,主动相互协调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并按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对需要研究、协调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类,提出具体意见。负责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及时调整变更技术履历并通知财务部门,定期组织使用部门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并对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和资产减值测试。
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保管主体,具体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的盘存、出售及清查、检查等具体工作,包括:建立健全维护保养制度,正确使用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状态良好;掌握固定资产性能和状态,做好动态管理,及时提供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和盘查,确保账、卡、物相符。负责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营、运用维护、修程修制、报废技术审查等,定期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核对账物,配合清查盘点和减值测试。
3.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设立账簿、计提折旧,依据固定资产增减动态和使用状态,及时正确进行资产数量增、减变动和金额的会计核算;根据固定资产清查和检查情况,合理预计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进行财务处理,配合清查盘点,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财务数据。
二、加强固定资产全程动态管理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有效实现资产从投资、购建、验收、交接、保管、使用、维修、盘点、处置、报废直到退出企业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1.在固定资产投资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依法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同时结合铁路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做好投资规划。投资决策之前,应进行投入产出等可行性研究分析,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效益评估,正确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项目经营风险水平。依法规范履行相关决策程序。落实保值增值责任,从源头确保所投项目的投资效益,有效控制和降低投资风险。
2.在购建环节,优化设计方案,规范招标行为,降低投资成本和工程成本,有效降低企业折旧和财务费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竣工后,按规定组成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技术业务部门将“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财固-5)及有关资料交由财务部门列账建卡。
3.在生产经营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做好资产的实物、技术、核算、清查、审批等各项工作,确保账、卡、物相符,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固定资产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使用状态,分级进行日常管理。各级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严格落实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不断规范管理。通过继续推行设备设施“一件一档”管理工作,以单位固定资产卡片为基础依据,以技术设备台账资料为辅助资料开展建档工作,将围绕设备设施的所有投入全部记入档案,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直接、及时、准确的依据。
4.在经营管理环节,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处置前应做好评估分析,充分对处置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处置方案合法、方式恰当。依法履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程序,严格处置程序,防范处置风险,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严格按照铁路总公司、路局规定的审批程序、审批权限,组织办理好各类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调拨、出售以及坏账列销等审批工作,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提高资产综合效益。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后续管理,按路局有关规定及时将报废的资产进行处置,将变价收入入账,避免因长期不处理导致的报废资产丢失或处置不入账等问题发生。
三、完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和减值
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后续管理,严格按路局有关规定及时将报废的资产进行处置,将变价收入入账,避免因长期不处理导致的报废资产丢失或处置不入账等问题发生。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重新预计使用寿命;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1.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通过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产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产盘点,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所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状况,将资产底数摸清楚,确保账、卡、物相符。查明盘盈、盘亏资产形成的原因,严格落实责任。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时做好适当的处置。与此同时,应该认真分析固定资产的结构和管理现状,盘活存量资产,防止固定资产的积压闲置,使所有固定资产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各自的功能。
2.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或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当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固定资产减值处理。对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由单位减值小组按规定填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申报表”,按审批权限批准后,由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作者:胡真 单位:太原铁路地产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2014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林钢.企业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二)[J].会计之友,2014(4):12-13.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核算体系;会计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一、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呈现了如下特征:1.现代中小企业以投资者的投入作为资本,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同时应承担法律规定的民事责任;2.投资者根据其投入的资本享有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可以在企业担任职务,也可以仅享有资本的分红;3.现代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理念:4,.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向,同时兼顾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5.现代企业内部实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6.接受社会各级国家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督,依法纳税,依法经营。
二、现代中小企业影响会计管理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一人说了算,这些管理者大多对会计不太熟悉也不太重视。他们存在侥幸,经常以自身利益为第一位,对会计部门的监督和核算视而不见,甚至有些管理者教唆本企业的会计人员干一些不合法的会计处理,面对社会各部门的监督,觉得能打通关系得过且过,浑水摸鱼,他们认为市场才是第一位的,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内部控制都会绑住他们的手脚,他们认为财务人员的作用就是记账算账然后想法设法不交税而已。他们认为设更多的财务部门和人员是种浪费, 有的中小企业为了表面上的节约,实际上是更大程度的浪费。因此当一个企业发展的一定规模时,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尤其是人财物的管理环节,应相应设置适合本企业的相关财务部门,加大管理的投资,才能使企业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状态下发展壮大。
三、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
1.现行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已经颁布,相关部门应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促使中小企业严格执行,在企业内部应配备相应素质的会计人员,把准则准确执行下去。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也要积极学习相关的财务制度,在管理中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贯彻执行会计的相关法规,这样有助于企业会计人员顺利有效的工作提供保障。企业会计人员可以通过预算、核算、分析和报表等系统工作,对企业的管理过程能够进行清晰的反映和有效的监督。并为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科学可靠地依据。
2.在执行准则的过程中,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建立以中小企业准则为基本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准则及行业会计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最基本的就是一定要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日常的会计工作就是基础,对会计科目的运用,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算账、报账及财产清查等会计方法必须用“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准则来加以规范和统一。对各类资本投人,要按“准则”的规定进行计量和确认。在使用各类资产时,要投资本保全原则来考虑其使用时限。要选用“准则”所限定的,对企业收益有正向影响的会计方法组织核算。对滥用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必须坚决加以制止。
四、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考
1.企业会计管理需全面落实内部管理,强化会计信息外部监督机制。一方面是全面落实内部管理。即企业需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理论指导,以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为平台,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机制,其中,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检查、会计考核、财务计划以及会计分析等;另一方面是强化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机制,企业需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正确性,即增加会计报表披露的次数,尽可能缩短公布会计报表的时间间隔,为企业会计管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样财务会计核算才能发挥独立性,不会受人为控制。
2.构建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紧密结合企业各时期经营情况和会计工作情况,立足于企业传统会计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构建健全的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大动态会计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企业通过全面落实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及时纠正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推进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另一方面,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完善管理体系、发现不足与问题的循环式管理过程,其随着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将达到动态的、时刻检查企业会计工作的、促进会计管理体系完善的目的。所以说,动态会计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推进企业会计管理科学化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3.积极推进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会计工作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要想进行的完善全面的管理,就应该如EPR这样的体系模式推广企业实行标准化的管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借助市场上比较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帮助处理信息,根据各环节的管理,促使企业建立相对应的管理部门及配备相关的人员,这样框架建立起来后,就给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那么会计管理科学化,就会带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的提高,微观上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更加准确及时,宏观上也能为整个社会经济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依据。能有效减少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
4.建立现代岗位认证体系。现代岗位认证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关键。企业建立现代岗位认证体系需以对岗位工作分析、工作职责分析及其企业经营目标岗位分析等工作为着力点,将各项会计相关工作层层分解到日常工作中,之后,以周、月、季度以及年为考核周期,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管理进行绩效考评。同时,企业需实现绩效考评机制与奖罚机制直接挂钩,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对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惩处奖罚,以此,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而且还有助于充分激发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
参考文献:
[1]薛清彦.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9-10.
[2]刘昭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战略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9(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