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一、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行国家干预1.制定颁布配套的法律法规以美国为例,从1917年联邦政府通过的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最终形成的《史密斯??休斯法案》开始,到1994年的《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近80年的时间由政府的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案)达数10部。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案,极大地强化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干预,使职业教育在政策的导向作用下,朝政府设计的方向发展。

2.提供经费支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政府直接拨款。如美国,政府出台的每一部有关职业教育的法案,几乎都有一部分内容规定配套专项经费的数额。1965年,为开发经济教育水平落后的阿巴拉契亚地区,政府通过了《地方重新开发法》,在这一地区实施了上千个职业教育项目,拨款达3.3亿美元。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约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新西兰大约70%的职教经费来自政府。二是通过政府促使企业投入。如法国法律规定企业完成各项缴税义务后必须承担至少两项支出:即按上一年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继续教育经费,用于本企业职工的在职职业培训;按一上年职工工资0.5%的比例缴纳“学习税”,用于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3.实行并强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是国家干预职业教育的基本策略之一。目前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新近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都颁布并实施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澳大利亚从90年代开始逐步对各行业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技术教育标准,颁发统一的资格证书。英国1986年由国家资格委员会创设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文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几乎覆盖了英国所有的职业领域,在英国境内都得到承认。1992年又实施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该资格既可作为就业的依据,又可作为升大学的依据,使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更具灵活性。在法国,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学制和专业不同,法国大学以下有五种证书:农业徒工证书、农业专业能力证书、农业专业技术员证书、职业教育证书、农业高中证书(准备上大学)。

4.实行普职分流英国的义务教育是到16岁,义务教育阶段后实行普教与职教分流,据1993?1994年统计,普教职教就学人数分别为42%和58%。法国的义务教育也是到16岁,义务教育阶段后普教职教是在16~19岁这4年逐年分流.重点是在16岁分流,据1993?1994年统计,普教职教就学人数比例分别为47%和53%。

二、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上述国家和地区,除国家举办职业教育外,还积极鼓励各部门、行业、私人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在西德,许多大型企业把执行职业教育法作为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尽的义务,企业提供的职教经费达155亿马克,是各级政府支付额的7倍多。日本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有正规学校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企业内部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机构的职业训练。还有一些欧洲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冬长夏短,学生不能在漫长的冬季进行农田作业,在短暂的夏季为了抓紧农田作业,就不安排课堂教学,而采用季节制;农村职业中学以完成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年为对象,利用2~3个冬季,每季有4个月的时间进行教学;为便于农民子弟就近上学,这些学校的位置都距家近,学校规模小但分布广。

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也都十分重视多主体举办职业教育,私立学校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美国培养技术人员的五年制高等专门学校有23%是私立学校,韩国这一类的学校甚至超过90%。可以说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是这些国家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重视对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过程的改革8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逐步超越了传统的“为经济服务的”的思想,而被认为是实现人们“在就业、地位和个人发展上创造公平机会”的途径。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突破了传统狭隘的职业教育观,而逐步确立了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内的大职业教育观,并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观念主导下,职业教育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革。

1.增强受教育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止受训者狭隘的专业化,德国要求获得某一职业资格的受训者熟悉7~8个工种所要求的岗位技能。

2.调整专业设置一是针对与农业相关的职业的不断出现,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开设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和与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专业,如装潢园艺、农业供应、农业机械、农业设备、农业市场等;二是打破行业、企业界限,以“通用工种”为标准,对工业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进行合并,组成新的综合化专业。如德国已将12种工业电子专业的职业学徒培训合并为4种。

3.改革课程内容一是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在强调能力本位的同时,普遍强化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共性知识,为学习者个人生活和提高工作效能,以及升入高等学校提供更广泛的准备;三是强调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把这方面的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看待;四是更加关注外语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受训者更有效地运用对外交往的工具。目前,德国、法国、英国等正采取拓宽专业的措施,重新安排培训内容,编制“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为受训者提供更宽的知识面和职业能力。

4.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类型和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如韩国从1945年到60年代初,主要是个农业国,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扫盲和基础教育上,职业教育发展较慢且以农业职业教育为主。1960年,全国职业高中279所,其中农业高中129所,占46.2%。60年代初期韩国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职业高中由279所增加到1970年的479所。其中,农业高中减少到123所,而工商等其他职业高中达356所,占74.3%。70~80年代是韩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经济形态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逐步实现在技术密集型基础上的工业和科技升级。因此,该国在持续稳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以专科学校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专科学校在校生人数1970年还是零,1980年增到16.5万人,1990年增到32.3万人。90年代后,为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时满足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要求,韩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调整。一是调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学生比例,从1990年的68∶32调整到1995年的50∶50,并通过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课程等多形式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二是大力发展专科学校和开放大学,1995年这两类学校学生数为1990年的1.84倍。三是鼓励高等专科学校招收在职人员,灵活办学,对劳动者进行更广泛的继续培训。四是在中等教育阶段开设升学与就业指导课程,根据学生的成绩与爱好提供多种选择。

四、重视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一些国家为加强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制定了保护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如英国1948年通过立法规定了学校对毕业生实施就业服务有四项任务:一是传递工作信息;二是给予工作选择指导;三是毕业生职业安置;四是保持与离校但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联系。日本对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制订了《就业保障法》,使招工过程成为一个在法律保护下有序的教育竞争过程。通过竟争,企业招到了满意的人才,学校做好了就业服务,学生树立了刻苦的学风,国家收到了职教的投资效益。

五、保护农业职业教育一些国家和地区尽管农业劳动力和农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很小,但为了满足本国、本地区居民的农产品需求,扩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把农业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素质提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保护。

1.明确提出培养新一代农民的目标如韩国政府1981年开始组织实施农渔民后继者培养工程,政府的支持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选拔,通过宣传教育,父母的劝导,让农村青年报名,再通过一定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录取;第二步是培养,对选拔录取的对象,通过农业院校或职业中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农渔民后继者。我国台湾地区,70年代初期以培养农业经营者为目标,制定了培养8万“核心农民”的计划,先后在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和农业专科学校试办农场经营管理科。

2.对农业职业教育学生实行优惠政策如我国台湾地区,对要求学农者,由基层农会审查推荐,对其家长实际耕作面积水稻在1公顷以上,蔬菜、花卉0.6公顷以上,毕业后志愿从事农场经营3年以上的学生实行优惠政策:保送农会每期给学生发给奖学金4000新台币;学校组织开展示范作业,收入60%归学生;减免学杂费、实习实验费1/3;毕业前返家实习优先办理贷款;毕业后经营农场1年以上,成绩优良,推荐进入农业专科学校的经营科或农场管理科学习。这些优惠政策,使台湾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生从事农业本行或创办农业企业者逐步增加。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意义模式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不够,缺乏职业教育特色。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有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更新办学观念,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和作用

1.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指出:“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重视人才培养的规模效应,而且还要注重国际化的办学标准,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各种形式,迅速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缩小我国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合理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我国的职业教育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认识和认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身缺乏职业教育特色,课程设计过于传统,忽视实际技能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外职业教育项目的引进,有利于形成“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以学生自主发展和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来获取相应能力,强调通过课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等。这些对于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培养国际化人才,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求。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跨国公司的大量资金和技术持续加速涌入我国,对高素质、国际化的各类管理技术人才需求增加,引进国外优质职教资源,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通过积极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的办学经验,使我国的职业教育能较快地与国际教育水平接轨,使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人才尽快适应国际和国内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二、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

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多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政府合作项目。如1985年4月上海市仪表局、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与德国慕尼黑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目前已进入第六期合作阶段。2003年3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旅游学校、重庆龙门浩集团职业高级中学、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江津工商职业高级中学等5所职业学校参与澳大利亚政府援助中国政府的教育项目——“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

2.整校制合作模式.如1996年九州集团与日本天富株式会社合作的“九州现代艺术职业技术学校”,1994年上海长乐职业技术学校与澳大利亚霍尔姆斯学院合作的“长乐——霍尔姆斯职业学校”。

3.部分专业合作模式。一些学校通过引进1—2个专业为突破口,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方法,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以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如上海商业学校、二医大卫校、商业会计学校,开办英国BTEC项目HNT课程的新疆医科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北京育达工商专修学院等。在第一、二类合作学校模式中,外方直接投入资金,在合作办学过程中中外双方职责共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教学模式方面,引进对方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相关教学手段,把国外合作项目的教学模式与我方的教学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聘请对方教师来讲课,派遣我方教师去对方学习进修;引入对方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实践环节、案例教学等。第三类合作模式外方不直接投入资金,只负责提供部分外籍教师,承担部分英语和专业课教学工作,分享合作专业学生学费的部分收入。合作办学双方商定,中方发学历文凭,外方发职业资格证书,凭该资格证书在该国可继续就读或就业,承认其学历和职业资格能力。如信息技术学校中澳合作班学生可获在澳州及英联邦国家都认可的四级资格证书。

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综合考虑外方合作者的资质和项目的市场需求。具体需考虑如下因素:首先,注重与国际上知名项目的合作以保证办学质量。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寻找合适的合作方式及对象,防止与一些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学校签订办学合作项目,造成行政成本的浪费,危害求学者的利益。其次,应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以及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三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项目的开办应主要考虑让国内的学生有出路。再次,应考虑当地教育资源满足需求的程度、学生的入学水准以及家庭的支付能力等。引进国外项目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家庭有支付能力基础上的有效需求,学生所学技能及所获证书的市场需求情况,毕业生出国深造的种种有利条件和障碍因素。

2.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合作项目,大多数学校由于经费问题,不可能完全聘用外籍教师,许多课程仍需由国内教师担任。但由于国外课程的理念和体系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有很大区别,因而对教师是个严峻的挑战,如外方强调课堂上师生、学生之间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参与讨论,不允许学生被动听讲。而我国教师习惯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课堂上师生间直接积极的双向交流和思想碰撞,影响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使用外方教材要求中国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实际工作经验,既懂专业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准。这些都要求在开办合作项目之初就注意采取一定措施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

3.课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融合。职业教育属于培养学生获得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所需能力和资格的教育,学生毕业后除少部分出国外,绝大部分主要在中国本土就业,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有些课程内容或运行方式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否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存在困难。如全外语授课问题,鉴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有些地区、有些专业就显得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实现,可以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考虑哪些学科可以用中文,哪些学科可以用英文。各办学机构应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既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又立足于本国、本地实际,结合中国区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改革;师资建设

2009年对国内各行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应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主要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认识到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任何行业和部门质量、效率都是最重要的,对教育来说“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上。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在校生总人数占高校总人数的半壁江山,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也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应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稳定招生规模,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全面推行教学改革,一切围绕社会需要的技能开设课程,加强实习、实训环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服务型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职业道德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一定要把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上好,德育教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由于高考人才选拔体制的原因,导致高职院校是最后批次录取,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有自卑的心理,认为职业学院是最低等的高校,认为是因为考不上本科才来职业院校,有些同学在学习、生活上还有自我放弃的想法。教师在课堂上应告诉同学,高等职业教育是区别于本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最终目标。他们高考成绩不好,只能说明他们不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而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为目标。而不是天天学习理论知识,应当在入学教育时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例如。黑龙江大庆职业学院办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服务大庆油田六大石油石化企业,服务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发展,所以,大庆职业学院设置了以石油化工为龙头,以机电机械、数控技术、物流管理等为支撑的专业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学院选择了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许多专业已经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推行“双证书制度”(即毕业证和技能资格证)方面,大庆职业学院走在了前列。

四、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一环,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应突出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和特色课程,防止一哄而上。应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指导。积极参与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让学生用上实用的教材。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五、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应重点突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企业对在校学生实践考核的可行性,积极促进课堂与实习地点的统一;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日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六、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积极抓住这一机遇促进学院发展。

七、加强“双师”教师队伍、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高校教师要加强自学能力,在学校没有足够条件把每位教师送出去培养的情况下,要积极自学,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

八、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每5年要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所以,高职院校要积极加强上述各项的建设,力争取得好的评估成绩,这样才能给学院争取到好的教学声誉、社会声誉,保证生源。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

19823640 建设联盟 创立职技高师人才培养培训新模式 王建华 《中国高等教育》 2013年第3、4期 7300字

19823641 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贡献 曹晔 《职教论坛》2013年第4期 10100字

19823642 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被误解的合理性 刘向辉 《教育导刊》 2013年第2期 6200字

19823643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侯宁 等 《教育与职业》 2013年第5期 6600字

19823644 作为一种“实践”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 李辉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4期 8800字

1982364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优化策略研究 马宽斌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4期 8800字

19823646 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逻辑研究 包水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 6700字

19823647 欠发达地区高职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原则 陆广地 《职教通讯》 2013年第4期 8200字

19823648 省域统筹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丁晓昌 《中国高教研究》 2013年第2期 10200字

19823649 改革开放30年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回顾 张立明 等 《教育与职业》 2013年第6期 10500字

19823650 北京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研究 李雯 《教育与职业》 2013年第6期 10500字

19823651 关于构建新疆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思考 沈蕾 《教育与职业》 2013年第5期 7900字

19823652 广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 瞿凡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4期 8200字

19823653 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的适应性分析 杨善江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5期 7100字

19823654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的转型研究 周永平 《职教论坛》 2013年第4期 12100字

19823655 “示范高职”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金鑫 王蓉 《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第3期 10300字

19823656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有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蒋庆哲 《中国高等教育》 2013年第3、4期 7000字

19823657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与科学定位——兼论培养高适应性职业化专业人才 周建松 唐林伟 《中国高教研究》 2013年第2期 12100字

19823658 “职业性”、“高等性”融合发展趋势下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模式 孙毅颖 《中国大学教学》 2013年第2期 6500字

19823659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 张建春 等 《现代教育管理》 2013年第2期 10100字

19823660 论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态位发展战略 李东航 《教育与职业》 2013年第6期 8000字

19823661 学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次专业硕士招生综述 杨旭辉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5期 8800字

19823662 职教集团可持续发展探析 刘伟洋 等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2期 10500字

19823663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基本内涵与特征 赵昕 等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4期 8800字

19823664 生成性课程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设计 董昊悦 张建鲲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4期 7300字

19823665 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院校大学功能的构建 孙爱武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 5900字

19823666 区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何与何为 庄西真 《职教论坛》 2013年第4期 12100字

19823667 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宣传定位 张宇 《职教通讯》 2013年第4期 8200字

19823668 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徐国庆 《中国高教研究》 2013年第2期 12000字

19823669 苏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研究 胡清 等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5期 7100字

19823670 学校的课程统整: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 吴国平 等 《全球教育展望》 2013年第2期 15100字

19823671 我国“双师型”教师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吴炳岳 赵文平 《教育导刊》 2013年第2期 7700字

19823672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度”境界:名师的素质表征 李源田 《课程·教材·教法》 2013年第2期 10600字

19823673 论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系统构建和机制探析——基于勒温场动力理论的视角 李森 等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4期 8300字

19823674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金东海 等 《教育与职业》 2013年第5期 10500字

19823675 基于“知识+技能”的高职教学模式建构 吴曙光 等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5期 5300字

19823676 “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探索 许建平 等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5期 7100字

19823677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补充机制探讨 潘建华 《职教论坛》 2013年第4期 8100字

19823678 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三农”的问题与对策 白朴 等 《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第3期 8600字

19823679 地方农民学院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王柱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6期 6600字

19823680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梁燕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4期 10500字

19823681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三农”人才服务策略研究 丰玮 等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6700字

19823682 浙江省农民生产技能培训调查与分析 房风文 等 《职教通讯》 2013年第4期 8200字

19823683 非洲成人扫盲培训成效分析——以乌干达成人功能性读写能力培训项目为例 戈君宇 《世界教育信息》 2013年第4期 7600字

19823684 破解新生代农民工高培训意愿与低培训率的困局——从人力资本特征与企业培训角度分析 和震 李晨 《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10600字

19823685 河北省职业培训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闫志利 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6期 9800字

19823686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朱远胜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6700字

19823687 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中职业技能框架的构建——基于职业技能分类的视角 曹洁 等 《职教论坛》 2013年第4期 8100字

19823688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工作场所学习及其对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的启示 唐林伟 《职教通讯》 2013年第4期 8200字

19823689 论构建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史仁民 《中国成人教育》 2013年第4期 4200字

19823690 我国民办教育改革的合理路径探析 王誉 《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第3期 10300字

19823691 独立学院法人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黄勇 《中国高教研究》 2013年第2期 12500字

19823692 高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朱兆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6期 6600字

19823693 我国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体制研究:一个比较的视角 王勇 《中国成人教育》 2013年第3期 6000字

19823694 国内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理论的缺陷研究 周安敏 《中国远程教育》 2013年第3期 7600字

19823695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张赵根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6期 8200字

19823696 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双证书制度的思考 李红卫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4期 8800字

19823697 论德育的过程本质 杜时忠 管贝贝 《教育科学研究》 2013年第2期 7700字

19823698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及素质教育的辩证思考 刘长虹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5期 7100字

19823699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善” 宋晶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4期 10500字

19823700 中职生职业成熟度和专业承诺发展水平调查分析 曹金华 等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4期 8800字

19823701 英国职业教育改革中市场和政府的角色变迁 王雁琳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4期 10500字

19823702 美国社区学院中的转学教育对我国专升本之启示 万瑶 等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10100字

19823703 韩国农村教育政策及发展新趋势 董博清 等 《外国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10700字

19823704 英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探究 吴雪萍 等 《比较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8400字

19823705 印度中等职业技术教师教育管窥 屈书杰 《比较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8200字

19823706 发展技能促进农村转型——国家、国际和比较的视角 维纳·契纳巴 《世界教育信息》 2013年第3期 7600字

19823707 世界银行教育投资项目——以阿根廷《终身学习项目》为例 关文静 等 《世界教育信息》 2013年第3期 9100字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1982544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演进、动力与调适(1996-2015年) 吴一鸣 《教育发展研究》 2015年第19期 12000字

19825446 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选择 刘国瑞 高树仁 《高等教育研究》 2015年第10期 13200字

19825447 适应新常态 大力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周绍森 张阳 《中国高等教育》 2015年第19期 5000字

19825448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亟待厘清的几个问题 陈寿根 《中国高教研究》 2015年第10期 10200字

19825449 “完整知识”:职业教育“现象学”向度 路宝利 《职教论坛》 2015年第28期 13200字

19825450 刍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沈逸 《职教通讯》 2015年第29期 7100字

19825451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变迁与启示 汤敏骞 《教育与职业》 2015年第28期 9600字

19825452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中政府的权力边界研究 陈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30期 8200字

19825453 发达地区提升普职分流层级的路径探析 赵慧 《教育发展研究》 2015年第19期 12000字

19825454 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财政体制与政校企合作机制――对浙江省高职教育资源获取的制度分析 郭建如 《高等教育研究》 2015年第10期 15100字

19825455 澳门高等教育的分类与发展意涵探析 李向玉 《中国高教研究》 2015年第10期 12700字

19825456 试论技工教育培训、技工供给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杨以文 《职业教育研究》 2015年第9期 9800字

19825457 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管理研究述评 杨理连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年第5期 10500字

19825458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新机制研究 易兵 曾永卫 《中国大学教学》 2015年第10期 8600字

19825459 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行为的博弈分析――基于企业和社会收益的不同视角 吴立军 吴晓志 《高教探索》 2015年第10期 11000字

19825460 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制度阻力研究 王坤 《职教论坛》 2015年第28期 8200字

19825461 合作社会视角下农业类高职教育的合作办学探析――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敏 巫建华 董慧 《职教通讯》 2015年第29期 8800字

19825462 中职生均拨款标准之争引发的思考 朱爱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30期 11000字

19825463 技能还是能力: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谈起 乔为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28期 10500字

19825464 “校中厂”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谭海林 王继山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29期 7000字

19825465 完整课程:职业教育课程方向 路宝利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28期 14000字

19825466 加强专业建设 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韩冰 《中国高等教育》 2015年第19期 7000字

19825467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政策实践与反思 曹晔 《职教论坛》 2015年第28期 11200字

19825468 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层次、机构及方式 喻忠恩 许玲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28期 8800字

19825469 中等职业教育移动教学模式探索 何军卿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29期 7000字

19825470 职业教育对提升农民工在生产中地位的价值探讨 李中建 李佳楠 《教育与职业》 2015年第28期 9400字

19825471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现状及其构建路径 郭玲 《继续教育研究》 2015年第10期 6100字

19825472 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权保障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逻辑关系探析 吴结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28期 7000字

19825473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分析 牛金成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28期 10500字

19825474 新常态下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原则和策略 陈维华 韩倩 《中国成人教育》 2015年第19期 6100字

19825475 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刘立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30期 11000字

19825476 美国中高等生涯与技术教育的课程衔接模式与策略 李敏 《外国教育研究》 2015年第10期 10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