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实验初中知识点

化学实验初中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实验初中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实验初中知识点

化学实验初中知识点范文第1篇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一种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能力培养,以使学生具备综合能力的具有多功能、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极其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正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和举措。在目前初中化学的日常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模式还未完成向新课改中要求的转变,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知识储备,但是在其他综合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视实验实践的教学科目,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可以学习知识,更能在实验的独立或合作操作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对待事物细心、耐心、冷静的能力,从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实验教学和自身的实验操作学习并获得在课堂教学中欠缺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综合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目前社会需求的是具备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的培养要求,素质教育就是为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健康发展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通过素质教育的培养可以学习到并获得除文化课知识以外的许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如今对新型人才需求的社会中占据有利条件,此外,通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健康且过硬的心理素质,总而言之,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心理、思想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体会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教学中重视教师地位及作用,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格外地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才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教学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并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且愿意学习、认真学习、努力学习以及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在满足学习欲望的同时能够学习到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在影响蜡烛燃烧时间因素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考虑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提出影响的因素及如何进行实验证明,由学生对他们所提出的因素及验证方法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得出正确的可以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教师最后对学生的实验做补充、点评。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大多数人欠缺的能力,但在如今的社会和时代最看重的也是创造能力,而且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也包含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极高的要求,只有在熟练掌握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对知识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使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同一个实验结论进行不同实验方案的设计,使学生在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如,在制取氧气实验的学习时,有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催化制取等多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在理解反应、催化原理后可进行其他试剂的组合尝试来制取氧气。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初中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考备考;初中知识点

陕西省新课程改革三年以来的高考试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既充分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又突出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思想,也是对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全面的检测,本人认为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若以初中相关知识点为背景展开,学生就会对化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综合发展的目的。那么,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进行复习?

1.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夯实基础

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知识的发展,螺旋式上升。备考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是学生能整体上把握知识。如在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复习时就应该先从初中的复分解反应入手,了解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发生条件为生成气体、沉淀和水;然后复习高一知识中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再到水解反应中条件扩展为生成难溶物质,弱电解质,易挥发;最后到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中沉淀的转化的生成更加难溶的物质,不断地对同一个知识扩充,最后提出某一个反应能发生的条件为使得某离子的浓度减小的结论,使学生从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去俯瞰知识,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再比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同样的先复习初中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然后进一步提出氧化和还原是同时发生的,挖掘深层的规律――反应中必然有化合价的升降,最后复习氧化还原的本质――电子的转移,是学生感受到有得必有失,氧化和还原不可分割,分析反应时从任何一种物质入手都可以计算电子的转移数目,在知识发展中使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所在。

2.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减少失误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检测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和文字叙述的精准表达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一直是近年来考查的重点,而2013年高考大纲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化学用语有明确要求“了解”“理解”“以及正确书写”三个等级[1],在高考试题中电极反应式、化学式、结构简式、电子排布式的表达占一定分值,非选择题中也多处要求书写化学用语。在初中学生为了应付中考,甚至用背单词的方式记忆初中所学化学符号,方程式写法,化合价,原子结构等知识点,学生无法掌握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所以高三复习时先要将以前的错误做法纠正过来,给学生解释清楚每一种化学用语的来源,发展,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规范的使用方法。其次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一丝不苟,规范化书写,对于某些屡次“犯错”的学生,老师要不厌其烦,多回顾反思,不能急于求成,有必要时做到一对一订正,在平时模考中对于学生的不规范书写要做到绝不姑息[2],避免学生养成思维定势,而造成因思维的不严密、不深刻、不灵活而造成的错误。

3.掌握基础实验答题技巧,提升得分

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的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3],这是课程标准吐出来的要求,在高考命题中化学实验也是必考题目,近年高考常用教材典型实验派生、发展出来的内容进行命题,然而从统计结果来看,实验题的得分偏低,所以在复习化学实验的时候,最好做成专题形式,渗透初中有关知识,基本实验操作、连接、定量、离子检验分离推断等都可以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有地位和功能。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一个热点的话题,复习时从氢气的制法、检验、收集、净化入手,实验仪器的组装,操作顺序,强化装置图连接顺序意识、操作意识和细节意识,到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最好学生现场操作,通过师生间讨论,达到识别仪器,掌握操作,注重实验细节的观察,突出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体验实验过程,沉淀实验能力。

总体上说,高三的复习工作以初中所学知识为依托,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跳出知识点观察化学,做到面对某一个点能联系知识主线,进一步认识知识网络,这样的全面复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取得更好成绩。

参考文献

[1]2013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理科综合[S].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化学实验初中知识点范文第3篇

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学;初高中;衔接;处理教材

1.初、高中化学课程设置方向异同与心理因素

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内容的编排上的差异。初中化学教育实际上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学生是在初中的学习中开始认识化学、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五个学习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与物理生物等一起编排在《自然科学》中,它没有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出现,更没有以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的规律,轻易理解、接受和把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性、趣味性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高中必修化学,是学习化学科学核心内容的基础教育,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提出的六个学习主题(熟悉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突出了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多数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以化学学科体系为线索,为化学专业学习提供基础,帮助学生了解、把握在社会生产生活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由于学习课时紧,学习容量相对较大,高中必修化学的教学内容,起点高,容量多,叙述简明扼要,知识理解接受难度加大,习题难度也较大。化学新课程已注重整体设计初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和内容,但初中毕业生要适应高中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一个过程。这里就存在过渡和衔接的问题。

初、高中学生心理差异。要正确处理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还要我们正视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差异。心理学上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是这样描述的:初中生,是指已经脱离儿童群体而又尚未进入成人行列的过渡时期,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可见在这一时期里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带领下进行,个人学习的方法和独立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主要学习形式就是建立在对教师的依赖上。而高中生的时空感知已接近成人,此时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运动知觉经过一定运动动作的练习,就能逐渐化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感知。高中生的思维也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辨证逻辑思维,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过度到理论型,已经能够用理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结合这一特点,高中教学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研究的思想。例如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因此才从初中生入高一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要适应高中学习和要求,也必然要面临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

2.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衔接问题的做法

从高一新教材看化学科中许多章节问题的提出与探究所需知识除新学知识外,不少来自初中,有一些重点问题所需知识由于中考不作要求,有的初中学校基本上不讲,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求我们初中化学教师不能只注重中考,更要关注学生的后续教育,为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打好基础。那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研究初中教材,也要研究高中教材,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适当的时间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仅在初中化学课本的拓展视野中出现,没有太高要求,但却是高中的重点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需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缺少条件的题如何解;有多个解答方案时,最佳方案的选择;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初中知识之上的延伸、扩展和完善。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的盲区,因此我们初中教师要注重备课,既要备好初中教材和中考,也要备好高中教材和高考;处理教材时不能只为了中考成绩,要多关注与高中衔接的地方,为学生的后续教育打好基础。

化学实验初中知识点范文第4篇

一是初高中教材的版本不同。初中的教材是人教版的,而高中的教材是苏教版的,教材的延续性相对较差,知识的跨越较大。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比较不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许多知识内容仅仅是点到为止,甚至删减,而这些知识很多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而这些内容高中教材中又没有重新体现,这样就容易形成盲区,给教学衔接带来问题。

二是学习内容上,初高中化学本身存在一些不相适应。初中化学的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的学了要加强形象思维外,还要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三是学习方法上大多数学生还未走出初中学习的模式。不少学生仍在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来学习高中课程,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矛盾,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使初高中化学教学能有机地整合并协调发展;使初中的教学能更好地为高中的教学服务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了解新课程知识内容的变化是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前提

作为教师,应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初中教师要能够知道哪些知识在初中必须过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有出现而高中不再出现;高中教师基本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不再出现但有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应做到心中有数。

一是原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二是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如O2和CO2的主要性质;实验室制取O2和CO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等;三是高一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的知识点。如氧化还原反应;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等。

在课标删减或降低难度的知识点中,很多在高中的学习中马上要用到,如酸碱盐的溶解性在离子反应中的运用,建议对于类似这方面的知识,初中教师在上新课的时候能够在相应的章节做适当的拓展,特别是初中有出现但没作要求但高中有要求并没再出现的;高一教师在开学初可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利用一些时间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重点是对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酸碱盐、化学实验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和深化。

二、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的关键

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学生的知识才能建构。化学又是一门专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化学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化学的概念和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学会“推论—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采用“推论—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对事物进行推论,而后再用实验进行论证。

二要学会用联想、类化的学习方法。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这一节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采用联想、比喻的方法进行学习,可让学生联想熟知的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指出“物质的量”与它们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巧妙地引用这样的联想和类化,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理解、掌握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要学会用比较、对照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化学知识太细、太零散、太零乱极易混淆。如在学习高一《钠的化合物》时,可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对照的方法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组成、类属、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不同点和相互转化关系。使学生不仅一目了然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要学会及时整理、归纳。华罗庚和钱学森都曾经提到:读书要由“从薄到厚”再由“从厚到薄”。显然两位科学家在学习上强调整理和归纳。因此,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应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便于抓住重点,掌握规律。如学习完《氯气》这节后引导学生从结构、性质、制备、鉴别、用途、贮存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整体性、综合性的总结,才能达到学习的更高层,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知识。

化学实验初中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衔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82-1

其实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验性实施后,由于新旧课程的差异、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原因,初、高中衔接复习显得非常必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各种尝试,探究了一些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摸准学生实际,制订复习目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情况。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以及需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二、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要研究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以及初、高中化学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

在知识衔接方面,由于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总量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

三、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地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一次不懂讲两次甚至多次的做法,这样“不厌其烦”的讲只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我不懂的原因只是老师还没讲到位”的错觉。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产生“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练过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让学生明白初中的不少知识点在高考中也会考到,那么,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就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

四、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的学习成绩,然后老师再加以及时引导,学生会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章的知识中有较高的计算要求,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练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知识在初中只是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要求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的范围就会扩大。再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其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缺少条件的题目如何解答。有多个解答方案时,如何选择最佳方案;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等高中化学中重要知识点,都是初中化学的延伸、扩展和完善。如果学生不主动依老师的指导及时去理解和掌握,慢慢就会掉队。例如就有高二的学生在进行连续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时,还采用初中老师严格要求过的分步计算法慢慢求解,却置高中老师教的利用关系式快速算法而不顾。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盲区,故要求我们复习初中内容时决不能匆匆而“过”。

五、师生的教学同步适应

1.教师“教的适应”。

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注重与初中老师的教法衔接。在学生中了解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让自己迈步适应学生,在保持自己特色(如语言、动作等)的同时,尽可能接近初中老师的教法,再让学生逐步适应自己个性化的教法和习惯,同时要注意发挥那些不适应的学生的特点,而进行随机应变的课堂教学调整。选择适宜的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发现法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到高中化学老师也很适合自己的“口味”。

2.学生“学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