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数字化建设

社区数字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数字化建设

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建设“数字丛台”、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按照“行政提速、服务提质”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社区管理为龙头,社区服务为重点,利用2至3年左右的时间,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搭建一个网络互动平台,拓宽政府与居民、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渠道,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升丛台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力,探索实施一条具有丛台特色的建设数字化社区的新路子。

二、遵循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于民。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宗旨,按照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要求,积极拓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深入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领导,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各类传输网络、资源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综合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

3、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的作用,以区机关为中心,街道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数字化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以市场需求拉动数字化社区建设,努力推动全区信息产业的发展。

4、注重实效,梯度推进。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应用,突破重点,以数字化社区建设为突破,带动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

三、主要内容

(一)加快推进全区网络平台建设。全区整个网络建设实行双系统,分为内网和外网两个部分。在内网建设上,利用现在比较成熟的adsl宽带网平台,搭建内网专用网络,实现区政府对各街道、社区的联网,保证组网的安全性。同时,加快推进全区的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实现网上办公,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在外网建设上,区信息中心单独建设一条光缆连接互联网,用于区政府网站、社区综合服务网及其他对外应用服务。社区居民通过城域网以及adsl宽带网平台实现访问、采集信息等各类需求。

(二)加强“三级四网”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四网”。一是社区综合服务网。以区、街道、社区互联网联接为基础,建设包含各种政务、商务、公益等信息服务的网站,最大限度的为社区公众提供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二是建立服务热线电话网。在最大限度整合全区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统一明确一个社区服务专用呼叫号码,并充分利用通信公司现有资源,通过租赁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24小时快速便捷的服务。三是建立实体服务网。整合各社区的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社区门诊等便民资源,发挥社区综合服务网和服务热线电话网的中介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实体服务。四是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网。采取区、街道、社区分布式三级管理系统,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网上信息查询、信息汇总、文件传达等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三)加强数字化社区的硬件建设。区级硬件建设,原则上以区信息中心现有设备为基础,以现有机房为中心机房,增配网站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配套的基础设施,提高网络中心的数据处理、系统维护、网络安全和日常管理等能力。街道一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重点是做好街道内部的网络建设,基层科室的微机配备,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的配备,多媒体会议室的建设等工作,提高街道的现代办公条件。社区一级,是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服务居民、提高效率的原则,重点是加大社区内部的网络建设,以及网络教育中心、多媒体会议室的建设力度。

(四)加强网络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信息化建设的规定,实现网络接口的标准化,信息采集、报送和应用的规范化。要建立健全有关网络运行、信息维护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数字化社区的管理水平。同时,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制定丛台区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督查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信息和网络的安全。

(五)加强街道、社区两级信息化工作培训。针对目前全区信息化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在加强数字化社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围绕信息采集、网络维护、网页更新等各方面知识,通过专题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聚地加强对街道、社区两级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适应全区数字化社区建设的需要。同时,要在各社区组建一支10—2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由区、街道负责对社区志愿者进行信息化业务培训,形成一个“社区建设为大家,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四、推进步骤

全区数字化社区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200*年*月至*月):试点探索阶段。启动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初步建立一个区、街道、社区三级统一的数字化网络平台。通过实地考察筛选,确定光明桥、丛东、联西3个街道,地质局、煤炭设计院、永新里3个社区作为全区数字化社区建设试点单位。

第二个阶段(200*年*月至*月):逐步推广阶段。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选择5个街道、10个社区,进一步扩大数字化社区建设范围。

第三个阶段(200*年*月至200*年*月):全面实施阶段。力争到200*年上半年,将我区所有社区全部建成数字化社区。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关系全区居民的民心工程。各有关部门,乡、街道和社区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作为构建和谐丛台的重要内容,尽最大努力从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投入,确保整个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全区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以区长杨晓和为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继臣,区长韩咏梅为副组长,区发改局、民政局、人劳社保局、残联、计生局、卫生局、财政局、文教体局、司法局、建设局、综治办、科技局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郭建军同志兼任,副主任由白周廷、詹金东同志兼任。

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数字化 学习资源建设 经验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03-01

一、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加大投入。

1.成立省、市、区(县)三级领导机构,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院和学校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加强对本地区域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统一领导与协调管理。

2.各级政府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纳入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将其作为地方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惠民行动来进行规划和实施。

3.省、市、区(县)各级财政加大对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投入,街道(乡、镇)落实相应配套资金,确保设备设施、课程资源建设和数字化学习组织开展与表彰奖励的支出需要。

(二)充分利用政策和项目资源打造数字化学习网络和平台。

市、区(县)通过参加或承担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国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点以及“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基地”等项目,充分利用中央及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的政策扶持;利用国家相关配套资金支持以及中央电大等高等院校在网络技术、网络服务和网络学习资源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结合自有资源和资金进行区域网络改造升级,积极引进远程教育管理平台和资源,建立适合自身需求的社区教育网站。

(三)改进服务,满足需求,建立社区数字化教育与学习的管理与师资队伍。

市(区)社区学院及市电大加强对街道(乡、镇)社区学校数字化学习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服务,加强网络安全与用户管理指导及对网站(中心)管理、技术、教学人员的培训。大力建设适应数字化教学要求的、相对稳定的管理与师资队伍。

二、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统一规划,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市(区、乡)数字化建设规划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建立统一的标准,确定统一的目标,协调建设步伐,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把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的全部注意力和行动力都集中到为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而构筑公共数字化平台上来。

(二)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体制机制,完善网络体系。

采取“区域统一规划,分区分级管理,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先试先行”的工作思路,建立“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以电视大学为龙头,以社区学院为骨干,以社区学校为基础”的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市社区大学、区社区学院、市民学校、教学点的四级网络体系。

(三)采取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配套资金支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和适度引进市场运作机制方式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在资金使用上,根据当地社区学习的实际需要,根据数字化学习覆盖区域大小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力求达到最优性价比。

(四)促进和实现本地区域内同类学习网站之间“一卡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各市、区(县)目前都有很多可供数字化学习的网站,应该探索通过“一卡通”等方式让居民用最简便的方法共享这些网站的学习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目前除沈阳、大连、鞍山等部分市(区)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了与本地区其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相关平台整合融通外,辽宁省部分城市、区(县)的学习资源有效共享和交互还没有完全实现,因此,应该加强部门沟通和协作,破除和解决与此有关的体制、机制和利益上的障碍,有效整合本地网之间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

(五)加强基地建设和项目研究。

省、市、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社区教育单位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地方组织的数字化社区建设试点和实验研究项目,并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资金配套,鼓励其结合本地实际,总结经验,探索模式,促进和带动本区域和全省社区教育数字化更快更好发展。

(六)充分开放和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在各级政府主导协调下,社区教育机构和单位应与辖区内的大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沟通合作,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例如,各级各类学校应主动积极地提供现有机房等资源为所在区域居民的数字化学习提供条件。

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社区;宜兴终身学习网;学习平台

一、引言

当前,人类进入了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急剧更新的信息时代,传统的人与人的授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数字化学习以其方便高效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各级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指社区居民能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开展学习的新型社区。宜兴是无锡市所辖的县级市,下辖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个国家级工业园区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面积2038.7平方千米,人口124.8万。2013年创建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

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是着力点和抓手。宜兴终身学习网(网址:http:///)就是为宜兴社区居民搭建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该平台由宜兴市政府投入200多万,依托宜兴开放大学的办学及系统优势,精心打造。

二、平台的建设目标

宜兴终身学习网不仅有全面的资源、共享的平台,更有良好的互动、方便的操作模式。平台的建设目标包括:

1.构建宜兴终身学习网公共服务平台,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学习服务

2.构建课程资源库,为全市各行各业和全体社区成员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服务

3.构建统计管理子平台,如实记载学习者在平台上的学习行为,为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

4.构建场地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子平台,提供场地分布情况及志愿者、专家团的相关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调配

5.开展终身教育理论研究与专题调研,为宜兴市制订终身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与建议

三、平台的框架结构

宜兴终身学习网平台的建设基于.net技术,使用MVC三层管理软件,以模板引擎进行自定义的个性化设计,采用web2.0作为用户的体验平台。平台自下而上包括:

1.数据层

存储所有数据包,如系统数据库、资源库等,可以将数据进行纵横分割、伸缩,保证提取安全与直接。

2.通用接口层

这是进行接口维护、通用安全、知识分享的重要层面,实现系统松耦合,保证子平台的建构技术稳定有效。

3.应用模块层

将所有的模块进行统一安排,集成各种关系之后,保证用户使用得流畅。

4.统一门户

用户的各类终端由此访问系统。统一的认证和统一的规范标准保证了系统安全、稳定和平台可扩展。

宜兴终身学习网总体框架及学习流程如下:

四、平台的主要功能

宜兴终身学习网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终身学习平台。用户在使用该学习平台的时候,不管是信息资源还是交流反馈,都可以从网站上直接得到,体现了虚拟课堂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具有以下几大功能:

1.终身学习服务功能

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课程点播,完成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作业、网上自测、网上考试等教学过程,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真正实现了无障碍的实时沟通。打开学习平台,学习者就好像进入了一个虚拟的大课堂,选择学习资源、学习互动交流、学业评价、学习记录查看等都可以一站完成。同时平台还为各层次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包括个人博客、个性化主页定制,让每个学员都能在平台上自己的受教育心得。另外,各类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登录系统,系统公告。学习者在平台上不仅可以查找学习资料,还可以查询各类培训、继续教育、考试信息。从培训内容到培训教师的选择,都可以通过动态视频的模式展示给用户,为市民的终身学习提供可能。

2.终身学习管理功能

网站采用学分银行的管理办法,为每一个学习者累积终身学分,建立终身学习档案。学习者每学完一门课程既可以得到一定的学分,也会获得相应的学习币。学分采用终身制,每年由宜兴开放大学根据学分值排名进行奖励,对获得学分名列前茅的学习者,由市教育局颁发“网上学习先进个人奖”。学习币可以参加抽奖活动和实物兑换活动。

同时系统支持渐进式学习,能够全程记载每一个学习环节,对学习情况进行质量跟踪,并提供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和培训要求,采用严谨客观的评价机制,进行有效的教学质量认证,实现证书的发放与管理。

3.终身学习资源库功能

网站通过自建、购买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容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学历教育到继续教育及社会培训的方方面面,是多种媒体的“连锁课程超市”,涉及领域广,资源数量大,形式多样,使用便捷,成为惠及全市城乡、服务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广大学习者的终身教育资源库。

4.社区培训资源共享的功能

针对社区教育所需,可以建立包括:培训场地资源名称、提供单位、资源等级、使用状态、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的咨询平台,以分级权限进行浏览与沟通。通过网络实现非实时场地使用预约和台账记录等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通过整合多个领域的社会资源,实现政府、学校、社区和社会力量的互动,使培训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5.志愿者交流中心的功能

交流中心招募的志愿者中,不仅有专业的知识分子、技术骨干,还有各行业的先进人物,更有社会文化名人、离退休的老干部,他们知识涵盖面广、专业水平精湛,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在这些示范人物的带领和影响下,学习者能够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文化层次、个人修养达到新的高度。在此过程中,实现社区教育志愿者的信息登记和管理,提倡志愿者与社区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志愿者与志愿者之间的多边互动,形成一个立体型的教学信息交流网络。

五、结束语

宜兴终身学习网以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深入挖掘区域内显性及隐性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类,统筹调配,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平台给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人群提供了差异化、人性化的学习服务,从而使整个区域的人口素质得到提高。宜兴终身学习网于2013年3月正式开通,现有用户7万余人,学习课件5000多门,支持10万人同时学习,100万人同时在线。课程每月更新,每年更新1000门以上,完全能够满足全市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

宜兴终身学习网是宜兴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是宜兴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学习内容涵盖了生活、工作、休闲、养生、百科等各个方面;学习人群覆盖了少儿至老年各个年龄段,真正为市民提供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超越时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营造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明春.“北京顺义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实践与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2]沈光辉,吴盛雄,熊月林.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终身学习在线”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4(1).

[3]陈乃林.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惠民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4]吴建新,王丽明.长沙终身教育学习网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长沙广播电视大学,2011.

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病历 医院建设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247-01

1 电子病历系统的概念

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是基于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电子病历收集、储存、展现、检索和处理系统。这里定义的电子病历系统主要指系统功能方面,电子病历系统强调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提供优于普通纸质病历的强大服务功能。电子病历的主要功能分为:医疗信息的存储以及访问功能;利用医学知识库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的功能;基础信息整合再利用功能。

2 电子病历系统在医院中的作用

(1)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病历电子化极大地提高了病历在填写识别时的效率;实现病人信息随时随地可得;能提供有效信息辅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并确保计划的正确制定和实施,从而最大化降低医疗风险,提高确诊率及临床水平。

(2)在医疗科研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电子病历可以为医疗科研提供海量、连续性资料及数据;便于科研过程中的统计、检索及临床教学。

(3)全面记录病人信息。实现了病人信息记录多媒体化,与纸质病历相比,电子病历还可以记录CT、MRI、X线、超声、心电图和手术麻醉等影像图片、声像动态以及神经电生理信号等多媒体文件,全方位立体记录诊疗过程。

3 电子病历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1)系统软硬件配置。电子病历的使用需要相应的微机、网络设备及完善成熟的配套软件,没有这些,一切都只能是空谈。

(2)电子病历普及的困难。电子病历毕竟是个新兴事物,很多医务人员目前尚不能熟练对其进行操作;此外,很多医疗机构的局域网目前尚不能做到互通,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电子病历的普及。

(3)临床术语的标准化。各地各医疗机构的病案记录模式及临床术语目前尚无国际通用标准,这使电子病历的资源可共享性这一优势无从发挥。

(4)电子病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电子文件极易被更改和复制,故本身存在真实性和安全性,电子病历中的各类检验数据、各种医嘱,都和病人自身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如果被恶意或过失篡改及删除,后果将不堪设想。

4 电子病历系统中待解决的问题

(1)法制建设依然是首要问题,任何事物都应在完备的法制法规保障下健康发展,电子病历涉及病人的隐私,是医疗事故的直接证明,为了维护个人隐私权,减少医患纠纷,电子病历需要在良好的法制环境下得以发展。

(2)要求有规范划一的标准。有别于手写病历,电子病历能提供最大化的资源共享,能使全球一体化地积累临床资料,提高人类医学水平,这就需要国际上制定颁布全球统一的医学规范,包括病历的书写规范统一,各项医学术语的高度统一等等。

(3)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电子病历由于涉及病人隐私,其安全性十分重要,所以需要电子病历的访问、修改权限的授权与变更等方面不断研发提升,对重要操作要有必要的追踪记录,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4)需要从点到面分步实施。我国复员辽阔,行政区划复杂,要实施电子病历系统必须做到全国统一规划实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优先在一些有条件的市级或省级核心医院试行,等系统运行稳定,进一步推广的条件成熟,再向一些中小型医院及社区级医院全面铺开。

5 电子病历系统的展望

5.1 新一代电子病历的架构

以“医疗信息集成交换平台”为核心,整合现有临床功能性信息系统,依据HL7等标准,将各种数据对象进行拆分、转换和重组后抽取到临床数据仓库(CDR)中。可为“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工作站”提供完整、实时的数据支持。“智能化管理”提供智能查询服务,减少医疗差错;“一体化工作站”不仅可直接对文本型的病历,遗嘱进行编辑,还可浏览检查、检验、监护结果等所有辅诊信息。同时,支持数字签名和接入区域化治疗平台。

5.2 新一代电子病历系统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可扩展性,目前计算机主流硬件均使用32位操作系统,现有使用的软件也都是基于32位系统开发的,针对今后的硬件发展趋势,软件开发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和64位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同时推广高速网络和分布式算法,以便更好的共享信息,当多台计算机同时工作时平均分配负载,使资源得到尽量合理的配置。

(2)数据标准化,将电子病历中的叙述性内容使用标准术语(LOINC、SNOMED CT、ICD等)编码,通过定义需要交换的临床文档的结构和语义,组成一个XML化的CDA,封装入HL7信息中,以MIME(Multipurpose Intemet Mail Extensions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充协议)信息包传输,并作为压缩数据类型(encapsulated data type)进行编码交换,从而实现信息的跨院际共享。

(3)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可实现与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医院检验系统)、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信息管理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SS(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合理用药监测系统)、CDSS、教学研究系统、卫生经济信息系统、公共医疗信息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等数字化医学信息系统集成,通过数据的相互关联,完成信息共享,使电子病历真正做到综合患者的全部信息,为患者服务。

(4)数据安全性,任何应用软件程式都要考虑其自身的安全性,电子病历亦不例外。首先要保障其安全运行,这就要关注到它存在的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这就要求网络维护人员能有效保障其运行系统安全可靠,电力设施完好,硬件能及时检修及更新;程式本身不被黑客攻击,不被各种病毒感染。其次,由于有别于手写病历,电子文档更容易被改写,所以,电子病历的内容部分应及时有效加密以及分级管理,避免被误删误改及被人为篡改和恶意复制。

(5)可追查性,电子病历系统应该具备完善详尽的操作记录功能,保证所有人员的操作过程都可以通过日志记录进行跟踪追查。尤其是对修改及删除类的操作需要有详细的记录,以保证数据变动有据可查。同时数据需要进行加密保存,以防止数据意外泄露。对接口也应有统一的加密编码格式。

新一代电子病历不再是病历资料简单的数字化存储和信息集成,将更多关注患者诊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和医疗质量的提升。随着新医改动不断深入,以及区域医疗信息化的迅速发展,适应区域化应用环境的电子病历将需要更好的标准化、协同化和安全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金雄.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

[2] 张志彬.数字化医院中电子病历应用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7).

[3] 符庆丹.展望电子病历系统.

[4] 斯琴.三甲医院应用电子病历的现状与分析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3):202.

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 数字化 台区建设

在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球的电力企业蒸蒸日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电网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电力体系更加完善与效益最大。电网的单元是台区,台区又有高低之分。低压台区的建设是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电网建设的目标。智能电网的基础应用层和数据源来自于低压台区。目前的电网建设尚处于不完善的阶段。

1 智能电网的基本情况

在数字化台区建设之前,有必要对建设的背景做些解释,以便读者更清楚地理解。建设具有智能化效果的电网和台区,是根据现代化的技术、经济、科技等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得出的决策。从当前的情况看,处于起步阶段的箱式变电站以及台区电子设备的运用的局限性,使得在设计、运行和监控方面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撑,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故障估计、供电数据以及规划上无法做到精细以及可靠有效,不能保证信度和效度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进行数字化的台区建设不仅是精细用电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智能电网建设的更高一级目标。[1]

1.1 智能电网的内容及其特点

所谓的智能电网,就是指把多种现代技术手段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电网,其中包括传感测量的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技术只有与基础设施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所以在智能电网中强调的是集成二字。对于智能电网,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譬如可以做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符合现代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如它可以对负荷的分布和利用进行优化,促进经济与技术的良好持续发展。

对于智能电网的特点,首先提到的是它的安全性。由上述可知,智能电网是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所以它在恶劣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的韧性。在较大片区的故障或者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又或者是极端的气候都能够相对稳定的供应电,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控制停电的面积;其次是灵活性。智能电网能够适应各种发电方式,不管是集中式的还是分布式的;再次是恢复能力强,智能电网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预警能力以及自我防御、诊断能力,能够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此外还有集成的特点,它是人和机器的桥梁,优化电网系统,又能整合电网信息,具备较为完善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1.2 智能电网的重点技术分析

智能电网指引着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它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工程。而对于智能电网来说,抓住了其核心技术或者说是重点技术,就能对其全面的理解提供更大的帮助。毋庸置疑,通信和信息技术是智能电网的重中之重。现在的用户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通信上更加强调经济便捷。因此如果能够对电力发电、输送以及使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理论上的研究,就能够促进目标的实现。例如分布式发电,它是适应特定用户的需求而提出来的。分布式发电的特点之一是其具有波动性,这是符合用户的现实情况。通信技术主要负责电网的智能化管理,信息间传递的桥梁,通信技术是建立通信系统的技术支持,它具有快速性和高度集成性,能够满足大范围的电能输送以及快速的信息处理。

2 智能电网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智能电网在运用过程中获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西方发展国家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应用比我国成熟。例如美国已经建立了智能电网信息的共享交流平台和信息库,它有助于技术研发,有利于形成技术优势和良性循环。除了美国的成就外,我国上海也在早期开始了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世博园电网系统。然而,正确认识我国的智能电网系统后发现,还是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能忽视的问题。

2.1 低压台区存在的问题

低压台区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负荷的频繁更替、全而不精、供电不稳定等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无法全程监控低压配电图的实际运行情况,同时在数据收集方面比较原始,需要工作人员到达现场采集,所以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以及滞后等问题;[2]第二,低压配电网的大部分设备体积庞大但是使用时间很长,较为陈旧的装备使得电网系统的可靠性较低;第三,用户在对低压配电网需要负荷的各种标准中具有很大的决定性意义,例如其类别、性质、容量以及时间等等。但是用户的随意性很大,无法捕捉未来的用户需求,造成许多的智能电网负荷分布不够均匀,功率因数较低。

2.2 智能电网数字化台区建设的建议

由于低压台区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何把问题化解,就能对数字化台区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帮助。“数字化”就是实现电子化、具体化和全面化。改造低压台区的电网系统,可以建设更多功能的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兼容能量管理系统和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对于各级监控中心,对于经济安全的配电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台区建设可以形象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智能化的一次设备,一类是网络化的二次设备,或者把它分成三层,即执行层、中继层以及主站层。执行层是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部分,它连接着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主要负责监测电力运行的电气量,包括其电压、电流和谐波分量以及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在线检测和统计运行设备的状态,例如其压力大小、温度多少以及工作状态如何;执行操作控制,包括电容投切控制、变压器油温控制以及隔离开关合分的控制等等。中继层的主要设备不仅包括采集器此类的物资,还包括监控设备。它负责的是对一次设备功能的保护,汇总执行层的数据,控制数据采集、运算,并对控制命令的优先次序进行管理。而主站层是数字化台区的远程主站系统。它根据数字电缆分支箱、数字箱式变电站以及数字式分相无共补偿柜等设备来采集和分析控制台区的电压、电压、谐波、温湿度等,对低压台区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损失,建立起简陋的模型。

数字化台区建设是为了更大的使命而进行的。它在理论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及时有效性上。因为数字化的台区的主要设备是配电变压器。这个设备具有监控终端设备的功能,它能够实时地采集到执行层和中继层的数据,及时监测,对异常事件进行警告,是记录数据变化的有力证据。配电变压器的终端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无线专网通信、有线通信等的通信功能;其次表现在数据共享性上。[3]例如数字化台区建设中必然会涉及到数字箱式变电站,这个变电站里面含有新型的断路器,它能够对所有的电力参数进行精确检测,显示和控制本地的和远程情况;最后,数字化台区的主站能够通过有线网或者GPRS通道来控制执行层的相关设备,并根据配电网的规模代销来选择配电子站与终端的规模,合理地配置信息系统。

3 结语

总之,我国对智能电网的数字化台区建设研究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比起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正确认识其优势与劣势,正视成就和缺陷,扬长避短,结合我国的特殊实际,重点发展配电网,加强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以便把损失和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电气工程的智能化发展是形势所趋,而智能电网的经济有效、安全可靠以及兼容并包的优势将对智能电网技术的越来越广泛使用提供了便利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柳志军,张鹏飞,申威.智能电网的数字化台区建设研究[J].供用电,2012(1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