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与业务融合;财务管理创新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概述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常是通过选择人力成本较低的办公地点,对财务人员的优化、对日常共性、可标准化的业务集中处理、通过系统化的数据输送,快速、准确、及时地为各部门业务提供财务支持,通过共享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核算质量、深度挖掘决策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成本节约及企业利益最大化,提高包括外部客户、供应商等和内部业务层面的服务满意度。

财务共享服务目前有多种模式,包括全部共享及部分共享的模式。全部共享服务一般指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共享中心,而部分共享服务除了决策沟通管理,实务下放共享中心或者外包给外部的服务公司。

财务共享中心的标准化信息处理必定会给业务操作带来很大的优势。具体包括:

(一)标准化处理、业务信息共享,便于决策数据传输

企业通过建立一个共享的数据中心,把分散在各地的分支机构数据汇总统一处理。标准化处理提高效率,节约处理成本,并及时传送标准化的财务数据给管理层进行决策。财务人员通过共享的业务信息系统,综合了解业务端最新情况后提供业务有用的财务分析数据。

(二)财务共享中心能促使财务管理创新

财务共享中心把原本分散各地的财务架构及人员合并,把制度和规范内嵌在流程当中控制和实现,进行财务岗位职能的分离,进一步促进财务人员专业岗位分化,促使财务管理创新。专注于财务基础核算的财务人员一般称共享财务,另外由于业务管理需求,财务共享中心能够提供标准化数据后,进一步深入到业务层面。

(三)财务共享提升核算质量,减少企业风险提升内控水平

财务共享通过集中高效的业务处理,降低企业处理成本、提升效率,提高核算质量。

通过集中的财务管控,有利于企业进行内控管理,降低企业的业务风险,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财务与业务融合发展现状

(一)财务共享中心与实际业务运营地点不一致,业务管理信息浮于表面

通常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会合并相关资源,财务部与业务部门往往不能够直接沟通。财务人员脱离业务,通过业务管理信息的数据来处理、分析业务,但由于各地的业务情况不同,管理水平不同,对数据反馈的真实性及真正的业务问题是财务人员无法将销售业绩的最合理的情况表达出来的。

(二)财务与业务分离沟通过程不顺畅,导致税务风险增加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是把ERP系统中财务管理单独分离出来,财务与业务部门一般不面对面沟通,通过网络通讯等沟通存在信息不对等及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和供应商、客户站在不同的立场,与业务较容易出现意见分歧。财务人员由于远离业务前线,在解决业务实际问题时,给出的对应处理方法未必就能很好满足业务需求。例如对于地域业务发生的税务问题,由于共享中心财务对地域税务风险的可预见性低,一旦业务执行时发生涉税风险,只能后续跟进,未能及时有针对性做好事前的防范而导致部分税务成本增加。

(三)财务与业务系统脱离实际设计,业务信息传递不及时

财务共享中心的系统为了迎合集团公司的需求,开始往往都是大而全的,初期的费用支出很大,对共享中心部分企业共享中心成本分摊较大负担。另外有时候未必能够迎合各公司的业务特点,在系统流程操作会变得繁琐、冗余、审批流程长,耗时多的情况。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融合也有难度,业务系统的数据需要及时更新,如果不及时更新与传递,财务系统获取的信息会有滞后性。

(四)财务与业务工作模式的程式化

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由于操作流程系统化,要求标准化,在要求业务部门配合工作时也是缺乏灵活性的,对于日常的财务数据分析也是流于套路,并不能直接对业务情况有比较到位的诠释与说明分析。业务部门工作除了维持与客户、供应商关系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操作系统并提供相应的数据,会直接影响对核心业务的跟进。这样的程式化工作会导致财务与业务的工作核心价值不能很好的体现。

三、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财务与业务融合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创建良好的财务与业务合作模式

财务共享中心建立是业务的集中,但是更多地分散财务人员关注业务层面的高端问题,包括企业决策等。为达到此目的,特别需要管理层对整体企业的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建立合适的架构,特别需要把财务人员的位置和角色安排恰当。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明确财务与业务的职责和联系,共享中心财务不要一味地以标准性作为业务处理的重点,需要从业务角度思考,提前做好相关业务的财务计划,通过财务与业务良好的互动促进业务发展。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分别实施不同的任务。共享财务通过系统化的整合数据,为业务财务和业务等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服务;业务财务是业务的合作伙伴,要主动与业务建立联系,不断向业务前端延伸拓展,同时协调共享财务提供业务最全面能够落地执行的解决方案

(二)财务与业务系统融合、优化和精简操作流程

财务共享中心财务系统开始为适应集团需要会是大而全和操作相对繁琐,共享中心按照标准流程集中处理业务,由于数据大量集中传输,容易导致网络传输信息的堵塞而导致延迟信息提供。针对此类日益复杂的系统,应该尽可能地进行简化,而一些目前新的技术和云解决方案可以引入解决系统信息处理的效率问题。另外实际上每个业务单元或公司都有其业务特点,在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时需要有针对性的考虑相关的优化方案,强化流程标准管理,共享中心需要不断与业务部门共同优化和更新业务标准化流程,再依据实际完善部署实施。

(三)完善财务与业务的冲突管理与沟通协调

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很多时候只是在强调业财融合的责任,虽然建立了合作架构,但是由于事情参与度不高,双方未能建立良好的信任机制,财务与业务部门各自有原则,互不理解,往往在真正开展业务讨论时容易重复循环地陷入僵局,产生冲突。所以需要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可透视化的财务分析数据与业务部门沟通,用业务能够理解的简洁明了的观点整合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切合实际从关键要点权衡选择最优方案。另外共享中心的业务财务为避免纸上谈兵,需要深入到业务实地去了解业务情况,参加业务会议及接受业务的知识培训,使业务财务与业务的信息保持同步,以便于更好理解业务执行的难度。

(四)转变工作模式提高内外部服务满意度

财务共享中心财务首先从意识上改变,要理解财务是管理和制衡各部门的角色。单纯靠标准流程与系统操作是无法满足各部门及业务发展需要的。财务应该跳出平常的逻辑思维,以企业远景为出发点,增强财务的战略思考能力、通过对业务的深入提升对业务的理解能力,使两方充分信任。促进财务与业务的合作时,需要更多运用不同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结合目前大数据的支持,从不同的角度深挖业务的有用信息,结合管理系统打通与客户、供应商、银行等联系,同步业务信息。财务共享中心还应通过引入并运用新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业务和财务的融合,勇于做行业的标杆,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项目预算会计等。

(五)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促进财务与业务有效融合

对于加强财务与业务融合的很好的一个表现就是全面预算的管理,全面预算的有效性不同的预算模式有不同效果。全面预算包括至上而下和至下而上的预算管理模式,前者通常预算较紧,而后者会出现预算松弛,但两种模式都是为了达成目标而设的,预算通常是总体计划目前,而预算也会结合滚动的预测实现。全面预算可以全面的预知业务的主要目前及方向,通过财务与业务的多轮沟通,清晰明确业务实现目前可使用的工具及手段。业务财务帮助业务落实发展战略、统筹资金运用,共同进行资源配置优化。

共享中心财务部门以预算作为基础,通过综合财务分析积极参与全面预算及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实时整理、挖掘、分析不同的有效才信息,为业务及管理决策层提供各种管理建议及分析报告,实现企业目标。

四、结束语

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需要财务转变思维,站在业务的角度充分考虑各种有利于企业业务发展的各种解决方案,通过用新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业务和财务的融合,不断在手段、工具、系统层面进行创新,实现真正的业务参与,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实时、有效、有建设性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吴一平.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风险与控制研究[J].Commercial Accounting,2014(12).

[2]唐勇.财务共享服务下传统财务人员的转型[J].财会月刊,2015(19).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第2篇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主要由实施阶段和实施策略两部分组成。

阶段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用模型一般包括可行性分析、总体规划、详细设计、实施部署、稳定推广五个阶段(见右图)。各阶段下又划分具体的项目过程和目标。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为确保项目成功,控制实施风险,实现业务的稳定过度,一般会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以及分散程度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实施方式,而不是盲目效仿。财务共享服务发展至今,主要的实施方式有三种:逐步实施、全面实施和试点实施。通过对中国实施共享服务的企业调研了解到,有50%的企业选择了部分地区部分业务试点实施,有约30%的企业选择了全业务按地区先集中试点;采用逐步实施的企业不到12%;采用全面实施的企业不到6%。

策略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认识到了共享服务对企业的规模化、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财务变革的必然性,共享服务在中国也逐渐从概念阶段进入到了实践阶段,更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共享服务中心,还有部分企业正在或打算实施财务共享服务。

企业在实施共享服务过程时,要能提前认识到这些风险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并预先制定应对措施或备案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对风险的监控,尽量做好提前预防、提前发现并及时解决。

通过对中国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企业最关注的几大因素是流程、系统、人员、变革管理,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也是这4个方面,下面着重对这4方面的风险及应对策略进行介绍。

流程风险对策。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的一大特征就是对所有流程及操作都流程化、标准化了,这也是财务共享服务提升时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为应对流程带来的风险,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1)获得高层领导支持。由于流程梳理和优化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还会改变原有各公司、各部门的习惯和规则,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有高层支持和要求,对流程优化工作的落地执行将有极大的好处,同时,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项目团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高层领导的决策将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2)重视可行性分析工作,对各分子公司的业务流程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尽量统一同质的业务流程,简化流程,减少流程的冗余环节,提高流程效率;3)基于实施共享服务后的业务模式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确保优化后的流程满足业务也满足共享服务的运作模式;4)流程优化团队建议从各分子公司抽调人员组成,共同参与流程的调研分析和优化项目,一方面可全面考虑各分子公司的需求和特点,确保优化后流程的可行性,同时也可增强各公司的参与感,降低了对新流程的抵触;5)可考虑借助专业的咨询顾问参与;6)形成完整的流程文档、设定流程的更新机制,明确流程责任人。

IT系统风险对策。

系统化也是财务共享服务的一大特征,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及实施效果依赖于几大核心系统的支撑。针对系统风险,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1)对企业IT系统现状进行充分评估,识别系统的待优化之处以及对于实施共享服务的功能缺失;2)尽可能开发并整合业务系统,同时开发必要的核心系统功能以满足共享服务的要求;3)充分集成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4)各分子公司派人参与系统需求设计,确保系统功能满足各公司的需求,同时增强各公司的参与感,降低系统上线的阻力;5)尽量统一各公司的业务和系统,减少系统的数量和接口难度;6)对共享服务中心人员进行培训以熟练掌握各个业务系统功能及操作。

人员转型风险对策。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分散在各分子公司的业务核算全部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处理,通过规模效应以及共享后的流程优化、效率提升,财务核算人员将得到极大释放,从而引出了各分子公司释放的财务人员的转型问题。如果对这部分人员安排不当可能对共享服务的实施造成一定的阻力。

针对人员转型问题,集团在设计财务共享服务方案时就应提前明确对释放人员的安置态度和转型方案。实施初期,不建议随意或盲目地辞退释放人员,否则可能造成人心不稳,增加抵触情绪,不利于项目推进。

变革心理风险对策。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使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与财务会计职能进行了分离,并且,财务数据和业务的集中可能打破原有的职能定位,甚至触及法人实体,这对于中国大多企业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财务变革。对员工的冲击比较大,员工的心理变化、接受变革的态度以及对变革的支持力度等都可能影响共享服务项目实施的进度及效果。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信基础设施 共建 共享 天线隔离度

1 前言

2008年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工信部联通[2008]235号)(以下简称“工信部235号文”),正式启动了针对目前三家电信运营商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运营商之间正式而明确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在国内尚属首次,但目前运营商之间的实际共建共享的实施中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2 共建共享方式介绍和分析

2.1共建方式及分析

目前共建共享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共建一方建设、其它方租用

几家运营商均倾向于自己独建、其它方共享的方式,此种方式验收时相对比较单纯,建设方以满足各方需求进行建设,共享方按规范进行安装施工即可。但此种方式需要面临的是租金价格谈判,并且导致未来多年的租用费用谈判困难。

实际操作中为了简单易行,运营商多采取“对等独自建设、互相租用、互不发生费用”的方式进行,即“同等资源对等交换”,对等是指一般数量上对等,而不是价值的绝对对等。

此种共建方式其实也属于所有方开放既有资源共享,不会产生对既有资源共享条件和共享方案的争议。

(2)三方共同投资新建

以上方式简单易行,但站在更加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各方均比较赞同三方共同出资建设的方式。但此种方式也存在费用协调、产权划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目前类似的共建案例很少。

(3)第三方建设、其它方租用

这种方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后遗症多,运营商没有主动权。目前类似的共建案例也很少。

2.2共享方式及分析

(1)一方开放既有资源、其它方租用

这种方式属于常规的资源共享方式,同样存在着租金价格谈判问题,包括未来多年的租用费用的谈判困难,以及对既有资源的共享条件和共享方案的争议等问题。

(2)对等交换、互不结算

这种方式指双方对等开放现有资源互换,达到互相共用的效果,即“同等资源对等交换”,分为“同类资源用处对等交换”和“不同类资源价值对等交换”。此种方式省去了费用问题,操作性较强,也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但若想在成本投入、入账和支出等方面达到完全精确的价值相等是很难的。

在目前共建共享初始阶段、力求尽快实施的情况下,为便于简单易行,目前各地在共建共享时,主要采用“同等资源对等交换”,互不结算的方式。预计“对等交换,互不结算”的方式将是近期主要方式。但是,鉴于各运营商优势资源的不对称,过多采用的“对等交换,互不结算”方式肯定会制约共建共享大规模开展,毕竟共建共享并不是简单的资源互换,且对现有资源匮乏的运营商来说是不公平的。

3 共享条件定义争议和建议

本节仅以铁塔共享中存在的一些争议为例,阐述现有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难以确定是否具备共享条件的问题。铁塔共享是电信基础设施共享的关键。也是制约基站共享的首要障碍,其它资源共享中同样存在类似问题。

3.1铁塔“共享条件”定义存在的问题

(1)对235号文的相关解读有不同理解,成为是否具有共享条件的关键分歧

235号文要求,共享时,第一是“已有铁塔、杆路必须开放共享”,同时要求不具备共享条件的应采取技术改造、扩建等方式进行共享;第二,所有方拒绝共享时应说明具体原因。对此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所有方应在考虑技术改造、扩建手段以后方能决定是否可以共享,并在拒绝共享原因中说明为何不能通过技术改造和扩建而共享的原因以及评估依据;

所有方在不考虑对现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扩建的情况下。仅就现状情况下提出拒绝共享的原因。

根据235号文的精神,正确的应该是第一种理解,而实际中,所有方一般都是按照第二种理解回复了拒绝共享的原因。

(2)所有方的拒绝理由缺乏界定标准,凸现相关共享条件要求存在漏洞

在申请方提出共享需求后,共享方以“考虑未来使用的空间预留”、“承重、负荷等安全隐患”等理由拒绝共享。但空间预留的标准以及承重和安全隐患缺乏明确的界定,导致共享条件定义模糊。

3.2对于“共享条件”定义的建议

(1)相关管理协调机构对不同运营商、不同类型资源合理的空间预留进行定义和说明。

(2)完善对共享条件的定义,以及对共享条件的判定原则和流程,明确“限制共享”的条件,制订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流程、明确相关标准。

明确说明技术改造、扩建方案属于共享方案之一,如能通过技术改造、扩建达到共享要求的必须共享;

制定相关技术改造、扩建方案原则、标准和要求,明确要求所有方在考虑技术改造、扩建方案前提下再决定是否具备共享条件;

共享方可参与对共享设施的技术改造、扩建方案的制定和评估。

(3)在确认共享条件之前共享方可实施现场勘查、承重、风阻等风险评估工作,参与决定是否可以共享。

4 基站共建共享技术

以下简单介绍基站共建共享中涉及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天线隔离度、天线改造和多频天线应用,以及对现有天线/抱杆的调整等。

4.1天线隔离度分析

(1)干扰简述

基站共建共享中。尤其需要注意各系统共址干扰问题。从技术上说,共址基站间的干扰主要分为三部分:杂散干扰、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两个共址基站的互干扰原理图如图1所示。

发射机的带内发射信号只能通过阻塞一种途径干扰接收机:发射机的杂散辐射主要通过直接落入接收机的工作信道形成同频干扰的途径影响接收机。这种影响可以简化为提高了接收机的基底噪声,使扰基站的上行链路变差。从而降低接收机的灵敏度。互调干扰是指干扰信号满足一定的关系时,由于接收机特性的非线性,会出现与接收信号同频的干扰信号,它的影响和杂散辐射一样,都提高了接收机的基底噪音,降低了接收机的灵敏度。因此可以把互调干扰也看作杂散的影响。

(2)不同系统间的隔离度

在共建共享中需考虑GSM900MHz、GSM1800MHz、CDMA800MHz,WCDMA2GHz、CDMA2GHz、TD-SCDMA2GHz系统问的干扰隔离要求。各系统间频率如表1所示。

隔离度计算以各系统的行业规范规定的杂散辐射、阻塞电平,接收机灵敏度等指标为基准,但在实际工程中,各个厂家的设备在这些指标上往往优于规范的要求。因此,最终的隔离要求要比以下结果小,可根据设备实际的性能参数进行详细计算。不同系统间的隔离度如表2所示。

(3)相同制式之间 的干扰隔离度,是指不同运营商相同制式网络之间的隔离要求。

(4)空间隔离方法

根据无线传播模型、天馈系统参数及其摆放、位置关系,可计算各系统间天线所需隔离距离,作为天线安装的依据。

天线隔离度通常有三种方法:水平隔离、垂直隔离和组合梯形隔离。如无足够空间实现天线的空间隔离,可考虑加装物理隔离设施或滤波器。

4.2天线改造和多频天线应用

当铁塔或天面共享面临各方天线过多,天面面积、铁塔抱杆、承重/风阻受限时,一般可采用下文提到的天线技术改造措施,以减少天线数量,节省占用天面面积和铁塔天线抱杆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现有铁塔或天面的影响。铁塔或天面共建时,同样可参考下文提到的技术方案来减少天线数量。

如若通过以下天线改造措施空余出可用天线抱杆、或空余出可新建天线抱杆位置,则无需对铁塔或天面现有塔桅进行结构性改造,就可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

(1)单极化天线改造为双极化天线

共享时,将所有方单极化天线(每扇区2根天线)改造成双极化天线(每扇区1根天线),空余的位置可安装共享方天线。

共建各方统一采用双极化天线,尽量避免采用单极化天线。

(2)利用多频或宽频天线

多频天线:不需合路器,采用MIMO技术进行设计,采用两套辐射单元,各系统分别接入天线的不同接口。

宽频天线:该天线应用的特点在于实现了共天线共馈线,但合路器会带来一定的差损(约3dB),且这种应用方式不论其采用机械下倾还是电下倾的方式,两套系统都无法做到独立调节下倾角。

当铁塔或天面共建共享面临各方天线过多。天面面积受限、铁塔承重/风阻受限问题时,建议采用多频天线,一般采用双频和三频天线,因为TD-SCDMA系统采用的智能天线不能与其它系统进行合路。

运营商内部的多系统(如:移动的GSM900/GSM1800,联通的GSM900/GSM1800/WCDMA)共用多频天线,这样在节省自身资源的同时也为共建共享留下了更大的余地。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案:

方案一(考虑2G,3G独立):将现有GSM900天线更换为GSM900/GSM1800A频天线,空余位置安装新增天线;

方案二(考虑1800/3G覆盖能力相近):针对中国联通,也可选择将现有的GSM1800天线更换为GSM1800/WCDMA双频天线;

方案三:针对中国联通,还可选择将现有3个系统的天线更换为GSM900/GSM1800/WCDMA三频天线:

方案四:中国电信在目前还只用一个800M频段时,不需合路,未来采用2000M频段后也可将CDMA800M和CDMA200M系统共用多频天线。

不同运营商多系统也可共用多频天线。

跨运营商多系统共用多频天线方案同样可参考以上4个方案,但注意运营商间相同系统不能共用多频天线,如:联通GSM900不能和移动GSM900共用天线、联通GSM1800不能和移动GSM1800共用天线等。

(3)合路器设置方案

天线合路时合路器设置有两种方案

在机顶输出后、机房内进行合路:如果因室外馈线过多,走线架受限、不易安装馈线时,可采用本方案。

在塔顶,天面、天线底部进行合路:建议频段相差较大的系统合路时(如GSM900/GSM1800),可采用本方案,以减少合路后信号在馈线的损耗差异,如图2所示。

4.3天线/抱杆位置调整

在共建共享中,如遇到现有屋面天线抱杆或铁塔平台上的天线支架位置不合理。影响共享方天线安装时,可对现有天线抱杆位置进行调整,以同时满足各方的网络要求和共建共享要求。

5 建议制定年度共建共享目标

据上,为有效推进共建共享工作,方便各运营商的预算管理,建议制定年度运营商间共建共享目标,同时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共享目标的衔接

三大运营商应分别在集团、省分公司层面制定各自的共建共享目标,并同时在集团、省分公司层面进行目标数据的衔接。避免双方目标存在逻辑出入。

(2)现有资源的差别共享

目标要综合考虑各运营商的现有资源分布,可在全国范围内根据不同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区域差别共享。

根据各运营商不同类型基础设施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共享目标数据应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同区域而有所差别,而不能是在局部范围内的同类资源相互均衡共享。

运营商资源分布影响共享资源的分配,建议相互间共享目标有所侧重。

中国电信共享目标侧重:南方21省市多提供传输资源共享。

中国联通共享目标侧重:北方10省市多提供传输资源共享。

中国移动共享目标侧重:全国范围内多提供基站(含铁塔等)资源共享。

(3)共建共享深度

各方应深刻贯彻235号文精神,加强共建深度。制定共建共享目标时,避免停留在对等资源互换上,以致共建共享停留在比较简单化、表面化的资源互换上。

(4)资源开放共享率

各运营商现有资源开放共享目标应考虑共享占自身资源比例的大致统一,而不应苛求各方开放共享资源的绝对数量的一致统一。

6 其它问题和建议

(1)企业预算管理问题

由于在年前很难估算出第二年能获得共建、共享的数量,难以制定相关的投资预算和成本预算。所以建议:相关机构会同各方建设单位共同确定共建共享目标计划,以便企业进行预算管理。

(2)共享改造费用分担、产权、租赁费等问题

在共享需求得到确认后,在共享设施需要改造的情况下,由于涉及到改造费用、资产归属、租赁费等方面,谈判难度很大,协调难度大,导致方案迟迟难以通过。

建议:尽快明确共享租金费用核算依据等。针对铁塔、机房、市电引入、管道、光缆、杆路等资源的出租,出台各类资源的出租资费标准。

(3)财务监管问题

多方共同投资共建以及发生共享改造费用时,可能会存在资产划分、财务不易入账等困难,并与现行国家或行业法律法规相冲突、违背相关财会审计监管规定等情况。

建议:与财务监管机构协商,针对共建共享产生的特殊财务问题,创新思路和完善制度,协商适当的入账方式。

(4)特殊区域共建共享

特殊区域网络覆盖需要共建共享,如高铁覆盖、隧道覆盖、密集小区、景区覆盖、沿海(含海域)覆盖、室内分布系统等,建议相关部门协调特殊区域,对公共移动网络统一规划,制定共建共享相关要求,纳入城市规划、配套建设中。

(5)企业间工程规范问题

在可预见的将来共建共享中,企业间肯定存在相互间工程规范(含建设、施工、维护、验收等方面)要求不统一的情况。

建议:针对各方企业间影响共建共享工程实施的工程规范、技术指标或技术要求(含建设、施工、维护、验收等方面)分歧进行规范和统一。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第4篇

1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1.1供给侧改革的概念

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的方式,从供给方面进行改革,调整供给侧结构,促进供给侧的灵活性和更好的适应需求变化,提供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可分为优化产权、产业、产品结构,促进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我调节的作用,以及提高产业和产品质量。

1.2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平衡供给侧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以及适应需求侧的结构,从而掌握和生产市场所需要的服务产品。供给侧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研究和掌握市场的需求变化、市场结构的变化,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2我国钢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2.1我国钢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我国钢铁企业在起步阶段时,在管理水平上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出现财务管理风险增高的现象,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钢铁企业投资不断扩大,但生产规模与经济效益并不平衡,导致钢铁企业面临财务风险、高产能、高库存的现象,这种现象与钢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不足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财务管理的欠缺主要体现在钢铁企业筹集资金方式的不合理上。钢铁企业为了扩大钢铁生产规模,不惜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进行投资,导致钢铁企业的负债率升高。这种筹集资金的方式导致钢铁企业财务成本增高,增加了企业债务压力,甚至增加了企业破产的可能性。

2.2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有关报道,我国钢铁企业的钢铁库存量大、财务管理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高,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库存量、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去产能是我国钢铁企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供给侧改革主要目标就是维持供给与需求平衡,通过改革的形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使供给侧灵活的做出调整以适应需求变化。我国高库存、产能过剩是供给侧典型的问题,钢铁企业在供过于求的形势下,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调整供给侧结构,适应市场发展新形势,满足市场需求。

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钢铁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

3.1钢铁企业现行财务管理典型问题及其与钢铁企业现状的联系

(1)钢铁企业决策支撑能力不足。企业的决策支持能力是指财务人员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评估能力。财务人员的决策支持能力影响着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营以及企业下一步发展计划等。钢铁企业财务部门的决策支持能力越高,对企业的核算和评估准确度也越高,为企业决策者的决策也提供准确的信息。倘若财务部门决策支持能力低就会影响钢铁企业决策者在进行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无法综合考虑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生的影响。(2)信息共享能力不足。信息共享能力企业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并共同分享各自所掌握的信息数据能力。如果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忽视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共享企业信息数据,就很难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信息,制定的方案难以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比如,财务部门不能与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仓库管理部门之间共享信息,就很难掌握到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就不了解企业生产活动具体情况;就很难掌握企业具体的库存量。(3)筹资方式不合理。筹资方式是指企业财务部门为进行企业产生、销售等经济活动而筹集资金的具体方式。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普遍存在筹资方式不合理,缺乏具体有效的筹资方式,负债率高的现象,个别钢铁企业负债率已达到100%,导致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高。

3.2钢铁企业现行财务管理典型问题成因分析

(1)财务部门核算与评估不合理,运营评价方案不及时。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库存量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大量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导致无效产能过剩。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放缓,而钢铁产走向确还是不断扩张产能,直接导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利润率降低,钢铁企业举步维艰,这与前期钢铁企业财务部门的核算与评估是分不开的。财务部门在核算时,纵向比较做的不到位,在行业利润率直线下滑的前提下,没能提出更科学、更真实的运营评价方案,不能准确有效为管理者提供项目运营的实际情况,没有给公司提出警示,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决策支持能力低。(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共享能力低。财务部门信息共享能力受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决定着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共享能力。但从目前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部门信息共享来看,大部分钢铁企业都存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信息共享能力低的情况。企业财务人员以及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缺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意识,各部门相互之间的交流少,也导致企业信息共享能力不足。(3)筹资渠道小,财务风险高。钢铁企业对债权融资依赖度过高也会增加钢铁企业财务风险,使财务风险严重性上升。前几年,许多钢铁企业为了扩大钢铁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经济利益,采用不合理的融资渠道,扩大资金筹集。部分钢铁企业在无法通过股权融资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筹资,导致企业债务过高,权益资本比例失调。这些债务超出了企业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从而限制了财务管理水平。除此之外,由于银行大力压缩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导致许多负债率高的钢铁企业难以续贷,企业财务风险加大,直接影响钢铁企业发展。

4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钢铁企业财务管理典型问题解决策略

4.1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核算与评估能力,运营评价方案及时有效

为了解决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提高钢铁企业财务部门决策支持能力势在必行。首先,要提高财务部门的核算能力,在进行本企业财务核算的同时,还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及时把握钢铁行业的发展走势,提高财务独立评估能力,向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其次,财务部门要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资产利用率,合理安排企业融资计划。最后,财务管理者对企业的产品和业务要进行了解,分析各项产品、业务的盈利状况,并提出提质增效的方案,供决策者参考。

4.2提高财务部门共享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财务部门信息共享能力。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共享意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就需要企业管理层意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加资金投入。

4.3推进钢铁企业筹资方式多元化进程

由于钢铁企业普遍存在债务压力大,权益资本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因此调整企业筹资方式势在必行。首先,钢铁企业要善于利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机遇,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吸引更多投资商。其次,钢铁企业要降低对债权融资的依赖,加快资本市场融资,尤其是负债率过高的钢铁企业。

5结语

决策支持能力不足、信息共享能力低债权依赖程度高是钢铁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钢铁企业要结合供给侧改革,平衡好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减少无效产能,扩张高效产能。加强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能力,扩张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保障钢铁企业健康安全发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凤伟.新形势下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探析[J].中国商论,2017(35):74-75.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 远程核算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企业传统财务会计模式在跨地域核算的不完善问题

就因为大型建筑企业管理层多、施工作业地区广、工程建设时间长。所以对基础会计信息要快速、准确、高效的搜集整合手段,如果耽误会造成企业财务决策的依据明显不足,导致企业对项目难以实时了解和控制.在实施管理过程中难以及时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增加企业利益受损的几率。

企业总部掌握的会计信息值得深究

大型建筑企业因工程项目作业地域广,往往会设置区域分公司、项目部,控股公司等多级管理层次,并配备财务会计机构、设置独立的核算账簿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会计基础信息分散孤立。每个会计期末依靠层层上报、逐级汇总报表的传统方式编制母公司汇总、合并报表,提炼企业总部需要的财务指标数据。

企业总部获取的会计信息滞后

总部除了通过定期报表汇总、合并获取数据以进行财务分析和报告外,在实际工作中还经常遇到来自上级单位、内部各级管理层 董事会、股东会或者外部金融、税收、中介机构要求即时提供时点数据、要求深入提供报表未能直观反映的数据等 如果继续依赖单一的报表载体,就会因信息传递速度慢而只能得到滞后的数据,容易影响决策者、数据使用者的判断,并难以及时迅速地实现跨单位、跨年度溯源查询。

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和业务信皂脱节

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脱节形成的信息孤岛.使得部门之间的各种管理数据信息无法衔接.导致统计、核对工作量增加、重复劳动.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4.企业统一的财务制度贯彻执行力不强,财务监控难

一般来说,大型企业都会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 财务制度,总部财务部门对此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惟一的决策权,但在传统分散的核算模式下.原有的独立财务软件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不同分支机构 不同财务人员的水平差异、上下信息传达渠道不畅,使得基层单位对上级下达的政策和制度执行力不够.执行不到位 出现应用会计政策不一致的弊病

二、跨地域建筑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共享的积极作用

企业在总部部署服务器和数据库,建立一个树型结构账套.各级成员单位通过局域网或者VPN连接登录总部服务器进行日常业务在线实时处理,企业内部所有会计信息实时进入到惟一数据库中.这种财务远程核算系统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数据集中,资源共享

企业总部和各级成员单位之间通过IT环境中的服务器和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跨地域、跨单位协同工作.业务实时处理、信息即时共享。

2 核算统一.操作规范

统一的账套.统一 的会计科目设置,统一的参数控制 统一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政策、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等等,规范了基础数据,强化了信息的可比性.为实现数据跨单位查询、汇总、获取提供了条件。

实时监控,运筹帷幄

企业总部和所属成员单位的财务及内审部门可以根据适当的授权对报表数据.统计数据,异动指标随时在相应账套内进行穿插汇总查询,直至联查到记账凭证,监控各成员单位对企业统一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远程核算系统还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财务与业务衔接.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管理能力。高度集中的会计基础信息和灵活便捷的数据采集查询方式.有利于开展内部审计.有利于不同层级的财务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和需求开展多维度的分析。

信息准确 报告及时

财务远程核算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强化了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财务部门能够面向决策层快速反应,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支持.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

三、跨地域建筑企业财务远程核算信息系统的建设

信息化系统不仅是企业的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一种战略投资,它的实施和运行周期都比较长,其价值体现也需要—个较长的时间段。它是包含复合型知识的领域,从规划 计划、选型、应用、实施维护等各方面呈现出了—条逻辑严密的 链条 。

首先,企业财务负责人要明确财务远程核算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积极倡导把系统建设纳入到企业的财务发展战略.从战略的角度规划关键目标、总体思路,把系统建设作为落实企业财务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撑。

其次.充分制定科学的决策,遵循严谨、务实、高效的原则配置应用软件系统、确定网络硬件平台集成方案。

最后.借助软件供应商和实施服务商的经验,在系统建设关键目标的框架下,确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步骤。

四、确立实施保障体系,进行系统建设的过程控制

实施过程的控制体系和实施规范体系是系统建设成功的基础,企业总部与服务供应商在系统建设之初要联合成立项目实施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相互之间要保持密切的工作沟通,以科学可控的过程管理体系保障系统按计划建成使用。

1.实行项目进度计划管理

根据总体进度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规定工作组成员的具体任务,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和质量。

2 进行项目进度总体控制

设立每周、每月、每个阶段的工作节点并及时进行节点工作总结,编制工作简报.在相关管理层和相关协作部门间进行,协调资源、排除障碍、调整工作节奏、防止拖期。

3.控制项目实施的范围保持一贯性

如确需变更实施范围.必须谨慎考虑项目对整个系统建设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变更付诸实施后必须注意跟踪执行情况。

4. 建立健全项目文档

对有关计划 需求、建议、解决方案和结论都必须以标准化文档记录,便于查阅和引用,防止由于项目实施环境复杂、工作组人员临时变更、建设期跨度长等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资料缺失和对系统建设顺利进展的干扰。项目实施文档应作为系统建设成果的一个组成部分,至少应包括九个方面: (1)项目管理文档; (2)需求文档; (3)确认的解决方案文档 (4)需求改变报告和批准书; (5)客户化文档和模块客户化开发文档; (6)测试方案和测试结果报告; (7)双方签署的阶段成果确认书; (8)用户手册、操作手册;(9)项目总结报告。

重视积累经验,在系统建设期和运行期探索应用途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系统运行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选择优秀的软件系统以外,企业还应重视主动积累管理和运行维护的经验。

在目标客户的培训上,要考虑谋划多种培训方案.来面向不同层面的操作者,如面向决策层管理者 面向业务部门负责人、面向系统管理员、面向普通操作用户需策划不同的培训侧重点。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集中强化面授的方式,能够迅速解决操作用户登陆远程核算信息系统进行工作的问题。制作用户手册、发放PPT课件等,也能持续帮助操作用户熟悉系统、自行解决常见的疑难问题。

企业合弃传统的C/S架构财务核算软件转而使用B/S架构的财务远程核算系统.不可避免地在系统运行初期面临着操作人员能否迅速适应新系统、所属成员单位心存疑虑甚至抵制运用新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挑战。为达到财务远程核算系统建设的初衷,企业总部要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和监控手段.并配合奖惩制度.保障所有成员单位同步应用系统,不能因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或畏难情绪就轻易放弃使用。

建立系统问题描述及反馈记录制度.对企业及各级成员单位在系统运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案、解决效果、引申的反思进行描述和记录,通过内部邮件等载体进行、共享,并作为信息化系统的会计资料保存。

六 重视系统安全,将保障系统的安全性纳入核心管理

财务远程核算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依靠互联网通信,系统相对开放、数据共享.因此 需要注意完善多重安全体系,采用多种措施保证系统安全。财政部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规定 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系统安全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设计: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在建立安全体系的方案中可以考虑的技术手段有:双机热备、动态监控、数据备份 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控制、VPN技术等;采取的内部管理措施包括:建立标准化的操作用户准入及功能权限、数据权限、动作权限审批模板、标准化的公司账套结构变化和操作用户角色变化报告模板,建立信息化系统岗位责任制,尤其是系统管理员的岗位责任制等。

大型建筑企业近年来在企业管理模式上不断摸索,勇于创新,在经验与教训中学会总结和汲取,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推动企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韩耀德.浅谈企业财务制度设计[J].甘肃纵横科技,2008(3).

[2]陈有才.浅论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制度建设[J]_科技咨询,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