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旅宣传的意义

文旅宣传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旅宣传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旅宣传的意义

文旅宣传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 诗教、乐教 艺术精神 传统 经典

古今时域差异所体现出来的各类文学艺术的提纲统领者可谓艺术之精神,它成为贯串各类文艺的主旋律。对这类文艺主旋律――艺术精神的把握,也正是大学艺术教育所追求的目的。

大学艺术教育的范畴较广,其含涉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科领域。通常认为艺术教育内容应指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杂技和绘画、建筑、雕塑、织造这类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却忽视文学这类含有更广泛更深层含意的艺术教育。表面上,音乐、美术类艺术教育似乎多呈现于技术层面的教育特性,事实上,艺术教育并非仅是一种技术的培训,也是一种美育和德育范畴的人文素质教育。音乐、美术教育本身也含有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等美育教育目标。文学既同样具有这类美育教育目标,也具有德育教育的义务。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教育的同时,也必须有对技术层面的教育培养。没有对文体技术层面的认识,也就不可能有准确而恰当地对文本的深层艺术精神的领略。而且,最高的艺术创造,必须通过精神与技巧的修养而始能达到。从这一点来讲,文学艺术教育与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便具有某种共通性:一是都具有美育德育的双重目标:二是都具有技术与艺术层面相结合的双层面功效:三是都具有一种相通共融的艺术精神。但这种“艺术精神”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观照,文学艺术较其它艺术更为显性直观。这种感性直观的语言能够在技术层面上直接传达哲学的意味(艺术精神),而且文学(诗歌)艺术既有其他艺术所具有的空灵性,也有其他艺术所不具有的言说性,又加之能有语言余留的空间作为思维联想的系带,以把握藏在语言文字后面的真精神,这恰如“轮扁斫轮”的喻意。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或通识教育)作为当代大学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必须重视和深掘文学教育的内涵。作为艺术教育重要内容的文学,历来论美论道多标举古典,其古典传统诗学兼有其艺术性和哲学性,但文学艺术教育的内涵也并非仅此而已,其文学艺术和古典诗学中超越于技术层面。由技而进乎道的理论,是对艺术哲理的深刻揭示。孔子所谓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也是对艺术欣赏和艺术精神把握中自证、自觉过程等深刻的哲理分析。从文学发展的时域和文学自身演进的规律看,论美论道的精品也不乏其代。所以,在大学艺术教育行为中,我们必须贯通古典与当今、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流行的关系,真正把握其艺术精神之所在。

艺术教育,既要从时域上通观古今,也要从流派和对艺术精神的把握中去体认传统与现代,传统的艺术流派和艺术精神会随着人类对文学、艺术、科技,乃至自然的认知的不断进步而有所差别。所以随着文学观念的演变、艺术精神的不断超越,经典与流行也必定贯注着各自时代的文艺精神。“流行”的艺术应是当下文化体系中的大众化的文艺形式,但经典可能是曾经的大众的流行的文艺形式或文本,也可能随着时代的演进而成为“阳春白雪”式的“雅”文化艺术代表。往往这类经典具有超越时代时尚,其优越性为大众所公认,故《尔雅・释言》谓:“典,经也。”而“经”也涵盖典范的意义,故刘勰《文心雕龙》称:“经正而后纬成。”显然这些经典之作应有引领时尚的意味,而且应是作为大众的通常的典范,正因为经典的流行性和大众性,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艺术教育的途径在当下完全可以复原其流行的品质,即还原经典的文化内涵和经典的流行性和时尚性,又将其融入时代的精神特质,为当代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此亦有助于艺术精神的把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从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艺术来看。诗教、乐教的艺术理论地位颠扑不破。正如前文所说,艺术既有技术层面的内涵,也更应升华到哲学或精神层面的品质。古代社会礼乐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歌,而“歌的主要内容可能即是诗。诗在当时是与乐不分的。”故《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从而《诗》、《书》、《礼》、《乐》成为公认的古代儒家教典。所以诗教、乐教也成为艺术教育所不可缺失的内容。尽管后来艺术的分类派别逐渐齐全,有文学、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杂技等,但古典的诗教、乐教理论可以说已经涵盖万象,成为后来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以及其它艺术形式的理论源泉。文学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从艺术表现的特性上看,可以说既具有表演艺术的特性。也具有造型艺术的特性,如对情节、抒情、叙事方式精心安排、语言的铺陈夸张、典型人物事件的塑造和描写。无不体现出其综合的艺术特性。从中国古代较早的诗教、乐教文艺理论中也可窥出其综合的艺术理论特质,可以说从中是绝对可以找到后来音乐、美术、建筑、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理论来源的。

传统诗学理论一开始就将生活、艺术与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艺术是“在人们精神的发现中才存在”的,因而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也便存在其共通性,这种共通性便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精神。在大学艺术教育任务中,除开诗、词、歌、赋、画具体作品的鉴赏形式外,对艺术精神的把握理应成为艺术教育的本质和重心所归。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艺术教育皆应追求艺术精神的崇尚,这种艺术精神的反映,正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从而达到美育、德育的体认、融合和实践。对艺术精神追求的绝佳效果便是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艺术的境界,即心灵受文本的启迪和触发,其心智得以完美的融入和升华。要达到这种艺术的境界,美育和德育的目标皆可同时实现,故艺术境界与道德境界往往是可融和的。朱子在《论语集注》中以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来解释曾点在当时所呈现的艺术的人生境界。而且孔子为“大乐与天地同和”的这种艺术境界深致喟叹,实际正是感动于这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不是纯然的艺术境界,而是包涵政治社会理想的道德境界,从而成为将美(艺术)善(道德)结合的艺术的人生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也成为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艺术精神的最本质的内核。大学艺术教育的任务,最重要的也应是对这种本质内核的揭示,对古今艺术作品中对艺术的人生境界的宣扬和对艺术精神的追求,并从而实现大学美育和德育的双重教育目标。

在古代的诗教、乐教理论中,便曾积极的主张美善结合。《论语》上有“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八佾》),可见,“美”“善”的统一,是孔子由对音乐的体验而得出的对音乐、对艺术的基本规定和要求。“美”属于艺术的范畴,“善” 属于道德的范畴。艺术作品本身要求达到“美”“善”统一,而在古典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艺术的人生境界也同样要求达到“美善合一”。在古代诗教、乐教的文艺理论中,实际是通过对文艺创作者的“美善合一”的要求。来达到对文艺作品受众的“美善合一”的影响。从而艺术作品归源其社会性。成为艺术教育的范本,艺术教育也就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达到教育和人格修为培养的目的。如传统儒家和儒家经典中以音乐(诗歌)为中心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性格,对古今知识分子的个人修养而言,其功用都较为明显,而且这类理论在整个古代文艺理论中也是特别突出和明显,如: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礼记》卷三十七《乐记》)

“君子日,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同上)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同上)

这种理论主张对个人修为的要求,也是艺术教育所追求的结果。此结果是一种“融情于我”、“融我于物”的心灵震动和感触。当今大学艺术教育所追求的实质也便是这样一种积极、乐观、振奋和正影响的艺术精神释解效果。对艺术精神的充分而精当的释解,可以合理建构和达到艺术教育的最佳效果,故徐复观称:“我们可以把一切的艺术追溯到艺术精神的冲动上去。”

当然,只有对艺术精神脉络的清晰把握,对艺术作品“物我两忘”的感知,才可能达到真正艺术教育的目的和最佳效果。然而“物我两忘”感知实效的难于产生。也是众多艺术教育媒介流于形式和肤浅化亟待摆脱的困境之一。

此外,对艺术流派渊源发展的认识,以及对艺术精神脉络的清晰把握和体认,也要求我们必须认知和借鉴“古典”,有足够的艺术素养。“物我两忘”的艺术感知实效之难与对此实效的不断追求似乎是一种窘难。显然。这种窘难只有靠艺术(乃至科技)自身才能解决,艺术授人以“物”(知识、思想、精神等),而人又反以“物”观照艺术。所以艺术在传承中同艺术创作主体和艺术受众一样重要,往往呈现出循环复杂的关系。这种传承链关系,使艺术在艺术教育中又理所当然被分离为两个层面,一是作为认知形式层面的素质阅读,二是作为精神感悟层面的艺术精神境界享受。只有在第一层面的素质无限累积和丰富的时候,才能无限近地接近或达到第二个层面。

对艺术感悟的自觉、自证过程,自然也离不开艺术创造主体或艺术感悟主体的素质积聚和涵养。文化、艺术本身是一个历史的系统,既具共时性亦具历时性,无疑更需要我们阅读传统和古典、现代和流行。“古典诗学”传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显然又是可见而有效的。更应倡之于首位。有学者便认为要化解当今大学教育惫机非“古典诗学”莫属,西方教育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其教育开端是诗歌而不是哲学。我国古代教育的基本内容以诗、艺为主,其中诗是教育基础。经学四教,以《诗》为宗。孔子先作《诗》,故《诗》统群经。读诗可以培养人的心性,提升眼界,让我们看到更美好的幸福与更深切的不幸。显然,这种被受众阅读的幸福和不幸,即是艺术精神或对人性人文关怀的浮现,也便是“为人生而艺术”的性格品质的折射或反映。甚至有学者说“学习古典诗学是一种生命行为,其当下性可近可远……”便透过艺术精神,将艺术、诗学与政治接上了关系。

不过,在处理古典与当代、传统与流行的关系中,必须明确:首先,传统并不局限于古代,它尽管有地域的差别,但并不完全受时间的限制,“传统是在世代相传渗透在思想文化、艺术道德等各方面的东西,不仅是古代,还有近现代”。中外就有各自体系的文化传统,这种表面所呈现的地域性差别,实际主要是因受了各自文化体系、社会形态和意识、以及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所形成的,因为承载这种文化体系和文化传统的社会人又是以各自较大或较小的地域结成“显”层结构上的联盟的,而真正的文化体系、传统、意识形态等,却是其“隐”层结构上的真正联盟的关键所在。在对经典与流行、古典与当代的把握中,从大学艺术教育的宗旨出发,也不应排斥外来优秀文化传统。而力争融汇中西,取长补短,因为人文、艺术、科学之类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应仅仅停留于认知,而更应是发展。

其次,受西方实学特别是西方哲学的影响。一些追求实利性的学科对我们的教育制度产生了冲击,较早的苏格拉底就认为,哲学败坏教育。有学者便承此认为一味追求现代化,主张实利性学科,便是教育之败坏,恐怕这只是揭示的表象。传统与现代是可以融通的,现代中也有精品艺术,现代除开实利性追求外,也涵有人性化人文情怀内涵,其艺术精神绝非实利性所涵盖。此外,一些讲求现代性的实利性学科,从本质上来看,也是出于对人文、社会的关怀而讲求实利,只不过将实利性主张和追求大文化。而掩盖了人性关怀的艺术精神或艺术哲学内涵。并且实利性学科也有其自身学科特点的哲理内涵,哲理是能使人的精神新生的原理或概念。既然具有哲理内涵,就理应是一种精神的诉求。

文旅宣传的意义范文第2篇

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2011年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2%,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5%。其中工业设计和动漫产业等园区产业的贡献最大。但是,上海市的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园区的文化层面上挖掘旅游的吸引点,通过园区创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促进园区的全面发展。

一、园区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中新产生的一类具体形态,是指相互关联的创意产业、创意工作者与相关机构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地理空间上,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集合体。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方面有三个名词“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比如,8号桥就在2005年4月28日,挂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12月授牌为“创意产业园区”,2011年12月授牌为“文化产业园区”。

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来看,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不向游客开放,园区专注于产业的发展,例如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第二类为向游客开放的产业型园区,即区内注重的是其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只是一种辅助行为。第三类则是体验型园区,则其性质更多的是面向广大游客的一个观赏区,为创作者和游客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包括创意思想的交流、创意产品的交流,让游客体验文化,并且消费文化。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第二类以及第三类园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园区文旅融合现状

(一)园区文旅融合可借鉴经验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最重要的吸引力就在于其文化,因此,若是要发展园区旅游,需要的就是园区对其文化进行挖掘然后进行文化表现,使游客看到并体验到园区的文化。这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将园区文化融合到景区的旅游开发当中去。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田子坊旅游开发的成功便是文旅合理融合的结果。

田子坊在文旅融合方面做得很好,首先体现在创意氛围上。田子坊在开发中,保留了一部分石库门的居住特性,再结合创意产业,引入商业模式开发。从1998年起,陈逸飞、尔冬强等艺术家陆续入驻田子坊。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结合,游客在游览景区时,不仅能从建筑和民居上感受到上海的老弄堂文化气息,又能体验到创意在园区的碰撞,还能欣赏到一件件富有创意的工艺品。

其次,田子坊的旅游商品也是很大的旅游吸引点。田子坊的旅游商品从制作到成品都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创意元素。

另外,2004年设立的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积极配合政府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并引导园区的发展。在2008年发起了“创意之旅”,加强了各园区间的合作,促进了园区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起到了很好的互助学习和宣传的效果,为园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园区文旅融合的不足之处

在上海,田子坊和1933老场坊只是代表了一小部分的文旅融合较好的园区,还有相当多的园区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文旅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区旅游类型较为单一。目前上海市大部分创意园区的开发仍处于观赏旅游阶段,对于园区文化的利用不够深入与充分。

2、园区创意产品欠缺旅游属性。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往往具有特殊的建筑风格以及独特的历史,其氛围对于创意工作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对于游客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然后以8号桥、X2为代表的一些创意园区所设计出的产品,追求高门槛、低产出、高效益,对于普通游客而言,则不具有消费吸引力。

3、园区独立,园区间缺少融合与互助。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多是“独门独院”,没有横向地与相同性质的园区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卢湾区的田子坊和8号桥距离很近,但是,两者之间并无联系,缺少相互的“利用”,这对于两个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讲,是一种损失。

4、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园区建设过程中,缺少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交通、对外营业的餐厅、酒店、游客服务中心、关于园区历史和建筑的解说系统等各个方面,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游客量的减少。

5、园区文化与旅游宣传少。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较早,速度较快,加上独具一格的创意文化影响力,使得其在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享誉度。但是,园区很少有通过演艺、影视、出版书籍或者简单的宣传折页的印刷等途径进行园区文化的充实以及宣传。网络上关于园区的介绍侧重点往往是针对创意企业的入驻而进行的对园区地理优势、集聚经济优势、园区产业前景的宣传,极少有针对游客而进行的对园区文化、园区旅游的宣传。

6、旅游参与度低。大部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构成分为两样:人,还有建筑。园区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建构具有参与性或体验型的旅游设施、旅游项目等,也鲜有旅游活动的策划与举办。

三、园区创意文化与旅游融合思考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首先与区域内的人文环境相融合,传承本地产业的文脉和人脉,用创意和文化充实园区的产业,文化创意与旅游的融合逐渐发展。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应该就是如何将文化表现出来以增加旅游吸引力的过程。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具有什么文化,其次再是解决如何将这些文化表现出来的问题。

(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文化

1、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拥有很强大的文化基础,首先最为明显的便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体现在了建筑、音乐、舞台、饮食等方方面面。体现了上海的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勇于创新。上海滩与国际大都市、时尚都市与老弄堂的文化撞击,擦出异样绚烂的火花。

2、东西建筑文化的碰撞。园区的建筑往往给游客的感觉既有传统老弄堂的魅力,又有西方时尚建筑的气息,中外合璧。

3、园区创意文化。园区的创意文化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的精髓,正是这些创意文化彰显着园区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4、每个园区都有其历史,每个建筑在变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前都孕育的是另外一种生命,这种生命的精彩在下一段生命中还是会发光发热。以1933老场坊为例,它的前身是个屠宰场,这种原始的文化是不可复制和模仿的。

(二)园区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发展首先有政策的支撑、政府的支持,另外还有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这一中间机构的协调,再者,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拥有强大的经济能力,接下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应该在充分认识其文化的基础上,吸取成功园区的经验和不成功园区的不足,通过高科技手段来表现文化,不断赋予园区增值潜力。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如何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园区开发过程中的文旅融合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在这一个方面上应该做的首先是对园区创意氛围的营造,

从看得见的建筑、文字标识等到看不见的创意智慧等,保持这种独特的创意氛围,让整个园区从内到外都给游客带来充满创意以及文化深厚的感受。这点可以借鉴1933老场坊,通过老屠宰场的各个建筑细节的简单却明了的文字标识,既体现了园区的历史文化,又展现了园区每一处设计的创意之所在,增加了游客的好奇度和求知欲,也给游客带来学习的体验。

另外,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全国第一的数量和规模,那么临近的园区应该发挥集聚效应,像江南智造局一样,各个园区再集聚,利用互相的创意优势,促进整体的文旅融合发展,并不断提升价值。这是园区合作横向方面,在纵向上,还应该拓展产业链,大小企业合作,促进产业升级。

2、文化创意旅游商品的开发

这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比较欠缺但是又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创意旅游商品的开发能够满足游客的购物体验需求。旅游商品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可以通过在

可以通过在旅游商品开发中融入特色的海派文化、旗袍文化、上海滩文化来丰富旅游商品的内涵,再结合园区各个工作室的创意与技术,来进行富有创意的、具有吸引力的衍生旅游商品的开发。比如陈逸飞工作室可以设计明信片、文化衫等的制作和生产,而不仅仅是局限于那些画。有很多画只是艺术品,不是文化产品,是不能通过大批量生产来实现经济收益的。

另外一个途径是实现文化与创意产业间的互动,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交流,自主研发设计,提高积极性与自主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竞争力。

3、旅游的文化创意宣传与营销

旅游的文化创意宣传就是其宣传手段和内容的创意性。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

区可以通过对宣传折页的创意设计与印刷、书籍影像的出版、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介的宣传、园区文化演艺活动、节事节庆等,展示园区的历史、创意、建筑等特色文化,提高园区旅游的创意性、参与性与体验性,吸引更多游客。

另外,在产品的包装、品牌设计、logo以及产品本身的设计上,更是要注重与创意的融合,体现园区企业的创意文化,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购买人群。

4、园区的文化艺术服务

园区的文化艺术服务是很重要的旅游吸引点,包括了文艺表演、表演场馆的

建立等等方面,这不仅能吸引游客,而且还能不断激发创意工作者的热情,创造出更多的创意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利用园区内充满创意的大脑,再结合园区的特色文化,创造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的旅游表演项目。

5、创意与节庆旅游的结合

上海城隍庙的灯会那几天的游客量居高不下,景区收入也非常可观。那么,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应该吸取其优点,利用园区的海派文化、创意文化、历史文化以及上海是一个国际时尚大都市等特点,进行文化的创意。比如申请电影节、动漫节、艺术节、书画展、工艺品展等节事活动的举办,利用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样一个平台,就像M50长期地在香格里画廊举办画展等。这不仅在当时能吸引游客,之后也会产生更多的后续影响。

6、文化事业与旅游发展的融合

以上几点谈到的都是如何将文化产业更好地与旅游进行融合,但是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还有文化事业对旅游的作用。所以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在园区建立“园区历史文化展览馆”、“园区创意文化陈列馆”、“上海文化博物馆”等,免费对游客开放,增加游客对园区的了解,培养游客对园区更多的兴趣,促生游客参观游览、购物的动机。

7、旅游发展基本要素的完善

最后,在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寻求文化与旅游融合融合的同时,还要注重的是园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市场的宣传、人才的引进等各个方面,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园区创意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包括对商标、专利等的保护,不断提升园区的旅游服务质量,提高园区的影响力,促进园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旅宣传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茶产业;旅游业;茶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145-02

宁国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2省7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冲。宁国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100个、安徽省10个重点产茶市县之一,但宁国茶叶品牌不够响亮、影响力不强、茶产业总体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在面对目前茶产业发展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有必要拓展茶产业链,融合发展茶叶一、二、三产业。而茶旅游产业的开发及茶旅融合发展对于拉动茶产品消费、提升茶叶品牌影响力、增加茶区农民收入、推进茶区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创新茶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2]。

1 茶旅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1.1 茶旅融合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茶是传统产业,其流通和消费模式正面临经济新常态的严峻挑战,昔日品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茶企欲获得可持续发展,其产品开发和营销模式必须适应新常态。茶旅融合发展使游客可以在像公园一样的茶园里体验采摘乐趣、手工制茶、茶文化,是一种时尚、绿色、环保的现代消费理念。实现茶产业带动旅游业,旅游业促进茶产业,达到双赢互补协同发展,是新时展的必然选择。

1.2 茶旅融合发展是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茶旅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地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而是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相互耦台,以茶为主题,以旅游业为内容进行融合发展。将茶区建成旅游景区,将茶园建成休憩公园,将采茶劳动变成休闲运动,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融合发展格局。茶旅融合发展,既整合了资源,又提升了茶产业的附加值,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3]。

1.3 茶旅融合发展是宁国茶产业弯道超越的现实选择 宁国市近几年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山区老茶园较多,茶园基础薄弱。劳动力资源紧张,生产成本逐年增加。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带动力不强。区域茶叶品牌不够响亮,知名度仍然不高。茶叶营销网络不全,营销手段也不够多,市场占有率较低。要解决上述问题,做强宁国茶产业,实现弯道超越,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是切实可行的现实选择。

2 宁国茶旅融合发展的优势

2.1 产茶历史悠久,基础较好 宁国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即盛产茶叶。唐代陆羽《茶经》之出原注“宣州生宣州宣城县雅山,与蕲州同”。唐初中期宁国属宣城县管辖,故记为宣城县。据宋代李心传所著《建炎杂记》载:“宁国岁产茶112万斤,宁国县鸦山茶为贡品。”2016年,茶园种植面积约4900hm2,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380hm2,无公害茶园产地认定面积3850hm2,茶叶总产量2600t,名优茶产量1025t,茶叶总产值达3.55亿元。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40余家。

2.2 茶叶品质优良,知名度高 明代徐渭《刻徐文长先生秘集》中记载的名优茶产地有“罗介、天池、武夷、龙井、鸦坑、鸦山、蒙山等”。其中所云“鸦坑”位于宁国高峰东南,即今方塘乡潘茶村。民国25年修篡的《宁国县志》载:“宁国产茶以高峰为最,色绿而味香醇厚,若改良焙法,不让龙井”。宁国茶园多分布于海拔200~800m地带,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高,板桥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和港口湾水库坐落其中,自然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所产茶叶品质超群。1985年6月,“黄花云尖”被评定为全国11种新名茶之一,并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和奖杯。1989年7月,农业部在西安举办全国名茶评比会,“黄花云尖”名茶被审定为全国名茶,再次获得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2014年“世界绿茶协会(日本)”举办的世界绿茶评比中与“野兰香”双获金奖。

2.3 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多彩 宁国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被誉为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之一。皖赣铁路、宣宁高速、宁绩高速、宁千高速和宁广高速均穿境而过。森林覆盖率近78%,素有“长三角绿色氧吧”之称。宁国现有4A级景区2家,国家森林公园1个,“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载入《中国名胜词典》,青龙湖、板桥原始森林以其独特风光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2016年,全年游客接待量达6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4亿元。“安徽川藏线”自驾游线路火热,被评为“2016年长三角自驾游十大精品线路”。

2.4 人文底蕴厚重,古韵悠长 “宁国”语出《易经・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物阜民安。宁国自东汉208年置县,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江南著名古邑。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禅宗文化在宁国源远流长。南宋大慧禅师定光佛宁国人宗杲,首创“看话禅”,对佛教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在国西北部嵩山修炼,其活动遗址在《宁国县志》中被称为“洪崖仙迹”;孔子南下吴国途经宁国仙霞时曾一路讲学,建有孔夫关、孔子井、夫子巷。宁国与“红学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宁国的民俗、饮食、语言文化及地名、山名等,都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有所体现。

3 宁国茶旅融合发展的措施

近年来,宁国在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工作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安徽云尖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2017年采茶季,通过承办“三月三,茶旅欢”活动,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接待公司的会员和客户及自驾游的游客近500余人。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通过畅游青龙湖、感受“川藏线”、漫步茶园步道、亲手采茶制茶、品尝农家菜肴、体验特色民宿等茶旅融合活动,既享受了旅游带来的休闲乐趣,又体验了茶山生活带来的异样感受。同时,云尖公司既拉近了与会员和客户间的关系,又增加了旅游和茶叶带来的双重收入。但宁国茶旅融合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广大茶叶经营主体还没能真正领悟到茶旅融合发展带来的好处,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示范引导,有待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宁国名优茶的主产区,主要位于“皖南川藏线”穿过的青龙乡和方塘乡。“皖南川藏线”支线及茶区道路都有待向景区道路标准改造提升,沿线农家乐和特色名宿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通过整合资源,完善全市域通往景区公路建设和旅游交通标牌;提升现有星级宾馆住宿条件和旅游接待能力;完善集交通、气象、安全、医疗和救助等为一体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3.2 加强茶区改造提升 茶旅融合发展离不开旅游所需要的茶园。选择景色优美、生态良好、交通便捷的茶区通过改造提升开发建设“生态茶园、茶叶观光园、茶叶公园”等茶旅游项目,打造集美丽茶园观光、采摘鲜茶、炒茶制茶、茶艺欣赏、科普宣传、运动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旅游基地。同时,注重保护茶园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茶产业的可持续性。

3.3 充分挖掘茶旅文化 挖掘以茶为重点的历史民俗文化,包装符合现代旅游理念的原生态文化[4]。收集茶诗、茶歌、茶赋和历代名人跟宁国有关的故事;如,挖掘宗杲将圆悟克勤禅师“茶禅一味”的理念带回家乡宁国高峰寺(今方塘乡)、通灵寺(今通灵峰)、高三寺(今太山山麓)和余杭径山寺的历史,将禅茶文化发扬光大。积极举办各类茶旅游文化节等茶事活动,丰富宁国茶旅文化内涵,提升宁国茶旅游的魅力。

总之,茶旅融合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作为茶叶主产区,要积极的利用自身的资源,在发展茶叶产业的同时,将旅游业融合在其中,使茶产业和旅游业完美融合,实现双赢发展,这不失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茶叶主产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昌敢.茶叶主产地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梧州为例[J].民族论坛,2015(6):22

[2]卢念念.印江县推进茶旅一体化战略的思考[J].中国茶叶,2015(8):15-16.

文旅宣传的意义范文第4篇

(一)加强领导、凝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承办工作

承办旅发大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当好东道主、办好旅发会”主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新求进,形成了巨大的承办工作合力。

1.加强领导、创新机制。自全市启动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便及时成立了承办旅发会工作指挥部,下设“8组1办”作为承办工作责任主体。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别牵头联系相关工作,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实行每周信息交流、半月工作汇报、每月工作交帐、按季绩效评估和定期不定期督查督办的“4 1”工作机制,从而促进了各项筹办工作的迅速、全面落实。在承办工作扫尾阶段,又进一步实施了3日通报制和每日汇报制,将指挥部领导交办工作进行重点督办,确保查漏补缺、完善细节。

2.统筹安排、统一调配。县指挥部对全县人力、物力、财力实行相对集中使用、统一管理,发挥出最大效益。县旅发办会同组织部门先后抽调31名干部派驻各项目组牵头部门工作;38个重点责任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全力投入承办工作主战场;县、乡财政共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社会资本和上级投入12亿元以上。

3.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承办旅发会目标任务作为统揽全县工作的抓手,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各级各部门分别将目标细化分解到相关科室和责任人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4.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了对旅发会的宣传和讨论活动,动员全县人民以主人翁精神全力投入承办旅发会的各项工作。旅游公路沿线30余家生产经营企业、20__余住户和县城广大市民积极配合支持房屋拆迁、风貌改造、公路绿化、城市“三化”、环卫整治、交通管治和安全保卫等工作,体现出了极端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上万名民工参与了旅发会项目建设,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吃苦耐劳;大量的机关干部、警务人员、民兵、医生护士和青年志愿者战斗在一线岗位,确保了整个会务工作高效运转、万无一失。

(二)统筹安排、重点推进,确保承办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为紧紧抓住承办旅发会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把市上下达的必建项目、配合项目与县上确定的配套项目超前部署、统筹安排,确保了承办目标任务的有序推进和全面落实。

1.统筹安排承办旅发会各阶段工作。自宜宾取得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以来,县委、县政府便将整个承办工作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超前部署、统筹安排。一是准备阶段阶段,从20__年8月-20__年4月,县委、县政府把打造旅游主导产业与承办旅发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成立承办工作指挥部并分成8个项目工作组分别为推进了68个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准备,打好基础。二是攻坚阶段阶段,从20__年4月-20__年8月,县委、县政府围绕旅发会必经、必看、必住的内容,全力冲刺攻坚32个重点项目,其中:市上下达必建项目6个、配合项目7个、县上配套项目19个,落脚点在5个重点乡镇和县城,确保了在8月上旬筹办工作全面扫尾。三是会议筹备阶段,从20__年8月到会议召开,县委、县政府对各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查漏补缺,精心制定了会务工作执行方案和应急预案,5个重点乡镇和29个县级部门(单位)全力以赴办好会务,确保了旅发会的成功召开。

2.全面推进承办旅发会五大重点项目。一是着力打造竹海世外桃源主会场。圆满完成288亩土地征用、172户农户拆迁安置、水电气保障工程和网络通信建设等重要工作,确保了五星级度假酒店如期顺利建成。二是着力整治旅游环线整体风貌。圆满完成旅游公路黑色化改造48公里、公路两旁绿化栽竹10万丛、建筑风貌整治40万平方米、住户环境卫生整治20__余户、沿线杂物清运6000吨、企业污染防控16家、废旧收购整治12家、旅游公厕建成9个、巨幅广告立放12幅、电子显示屏安装1处、路牌整治70块、店名店招规范100块、店铺门窗油漆250扇、节点亮化8个路段、车位规范30处、竹木修剪6万株、河面保洁50公里,形成靓丽的 风景线。三是着力塑造旅游城市优美形象。大力推进城市广场、文化景观、环线节点和“三化”建设,使城市功能更优、文化品味更高、辐射能力更强、人文环境更好,形成了旅游文化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四是着力提升软件服务质量。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和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执法力度,着力打造优美、舒适、和谐的旅游环境和氛围。五是着力提高会务接待水平。全力做好会务服务工作,确保了道路畅通安全、环境整洁美观、后勤保障有力、氛围浓厚热烈、社会和谐稳定,给来宾和游客留下了美好印象。

(三)注重细节、保证质量,确保承办工作特色鲜明

承办旅发会是对我县建设水平和办事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按照“一届更比一届好”的总体要求和“环境优美、形象鲜明、保障充分、服务周到”的具体要求,坚持“硬件抓早、软件抓实”,确保了承办工作质量一流、服务周到、特色鲜明。

1.筹办工作又快又好。在各项工程建设抢进度、赶工期的同时,严格制定和落实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杜绝安全事故。采取派驻现场质监人员检测市政工程质量、民居风貌整治“五统一”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分阶段检查验收、宾馆饭店按星级标准整改和“三化”工程对接市上要求等强有力措施,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同时,将市政工程、景观打造、风貌改造、道路建设、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统筹考虑,确保了风格、功能和文化的统一。

2.会务工作万无一失。办好会务是旅发会取得成功的关键。县会务指挥部高度重视、严密组织、精心安排、统筹协调,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提前制定预案,加强演练,确保了整个会务工作万无一失。同时,加强涉旅人员培训,努力将规范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融入会务工作全过程,做到了周全、细致、严谨、热情,实现了让来宾和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高度肯定。

(四)攻坚破难、全力冲刺,努力解决承办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承办旅发会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从大会的筹办到正式举办,时间紧、任务重、项目多、要求高、难度大,但我们的干部群众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自加压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用心、用力、用情去做,攻坚破难、忘我奋斗,彰显了长宁人特有的动感开放、不畏艰难、团结奋进的优秀品质。

1.奋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是项目建设的基础,承办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委、县政府本着对人民,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坚持以以民为抓拆迁,依法行政抓拆迁,通过耐心细致的政策宣传工作,仅用25天时间就完成了“竹海三江.世外桃源”大会主会场288亩地、172户人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确保了主会场建设顺利推进;1个月就完成了237户城市建设拆迁安置任务,确保了市政建设的快速推进;完成了“五路”建设2040亩地、408户人的征地拆迁任务,旅游公路沿线拆迁房屋356户,确保了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和川南民居风貌整治的顺利实施。

2.努力缓解资金困难。通过开展国有资源市场化配置和城市经营,盘活国有资产,实现了筹资工作的重点突破,完成筹资总额4218万元,满足了承办旅发会的资金需要,并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为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及时提供了资金保障。

3.全力塑造美好形象。面对50公里旅游环线、50公里淯江河道、20__余户沿线住户和3个重点集镇环境风貌整治的繁重任务,竹海镇、长宁镇、龙头镇、官兴乡和万岭镇等旅游环线乡镇宣传早、动手早,在县城管办、旅游局、环保局、交通局、交警大队、路政大队、养护段和工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分片包干、签责任书、入户宣传和组建专业队等办法,强力攻坚,查漏补缺,清除死角,为旅发会营造了优美的旅游环境。

二、旅发大会成功举办的深刻体会

第一,超前思考、周密部署是前提。自宜宾取得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以来,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立即着手谋划承办工作,切实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事事抢先、步步超前。特别是在今年旅发大会比原计划提前了1个月召开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通过超前部署、统筹安排,仍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的全面完成,为大会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精心组织、全面发动是基础。为使全县人民充分认识到旅发会对加快长宁发展的重大意义,全县上下广泛开展宣传和讨论活动,《竹海之都》和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全县机关、社区和村组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旅发会,人人为旅发会作贡献”的良好氛围,赢得了群众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以人为本、为民办事是根本。始终把打造旅游主导产业、办好旅发会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有机统一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充分享受发展成果的过程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巨大合力。通过承办旅发大会,既促进了旅游主导产业的强势崛起,带动了全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又改善了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旅游公路沿线风貌整治直接惠及群众20__余户;房屋拆迁补偿现金7000余万元,安置农户172户;绿化使用退耕还林指标500余亩;民工取得劳务收入近亿元,旅游行业增加就业1000人以上,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四,风正心齐、无私奉献是关键。一是县四大班子思想高度统一,精诚团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指挥在一线、决战在一线 。二是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紧密协作,主动配合,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围绕旅发会、一切服从旅发会”。三是从县级领导到普通党员干部,从规划设计者到一线工人,舍小家顾大家,不分节假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顶烈日、冒风雨、战酷暑,与时间赛跑、同困难比拼,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部分工程工期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确保了工作任务的如期全面完成。

第五,力行督办、逗硬措施是保证。县四大班子领导多次主持召开相关会议和组织现场督办,对重大项目问题集体研究、及时拍板;各项目工作组组长和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经常深入工地指导和检查,切实解决具体问题;县旅发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和县指挥部督查组联合督查督办,不碍情面、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实行检查、指导、协调、交办、评估、通报“一条龙”工作制度,有力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旅发会给长宁带来巨大的变化

一是思想观念的巨变。通过承办旅发大会,使长宁人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现代文明洗礼,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意志更加坚定,全县上下牢固树立抓旅游主导产业就是抓开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对外开放意识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理念得到极大提升,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的观念之变、风气之变、机制之变、发展之变,为我县加快发展赢得了先机、奠定了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的巨变。坚持以承办旅发大会为契机,大力推进城市、交通和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了“拼命两年、领先十年”和城市“脱胎换骨”的阶段性目标,城市形象、市民素质明显提升;旅游主导产业强势崛起,关联带动了全县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宜长路是目前全省最好的旅游公路,蜀南竹海建成了全国最长的景区橡胶公路,极大地增强了旅游的可进入性。竹海世外桃源五星级度假酒店的建成,必将迅速带动高端旅游和入境游的超常发展。县城市政建设的超前推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也至少提前了5年以上。

三是生态环境的巨变。生态是长宁旅游的“名片”,通过将竹生态向旅游环线和县城延伸,打造了“生态隧道”和“山水园林城市”,形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花更艳、气更爽、人更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格局。

文旅宣传的意义范文第5篇

香港康泰旅行社董事长黄士心先生的如旅人生,是从经营一间小小的旅行社开始的。当年,他毫不犹豫地迈出第一步,以探索者的身份为广大客开辟旅线路,以创新精神赢得公司业绩的蒸蒸日上,创造了融入新旅概念的康泰品牌,将康泰打造成年营业额逾20亿港元的旅行社,使之稳居香港旅业的龙头宝座。

对於“旅行家”、“旅大王”等美誉的不期而至,黄士心先生保持淡然的心境,他认为人活一世,就当以智慧和双手去打拼一番,结果不重要,正如蜡烛虽燃尽,但光芒依然闪烁於人们的心灵深处。人生既然如旅,就应与快乐同行,用心去记录所欣赏到的美丽风景,去描绘人生的春夏秋冬。

另辟蹊径初创业

1947年,黄士心出生於广东潮州。中学毕业後,他便奔赴香港帮助父亲经营家族生意。由於自小就对旅产生兴趣,21岁时他选择家族生意中的旅行社,作为自己事业的发展方向。这间旅行社是父亲为方便自己及亲友到东南亚做生意而开设的,规模远不及家族其他生意。但黄士心秉承潮人的打拼精神,在作出选择之後,就决心在这个不引人关注的行业里,依靠执著的追求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上世纪60年代初,香港经济还没有起飞,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高,普通市民每天都是疲於奔命,要胼手胝足方能养家糊口,惟有富人或外国人才有时间、有钱享受旅。接手康泰旅行社後,黄士心制订了公司的发展规划,从订票服务开始积累事业的启动资金。由於对旅行业的经营和管理没有任何经验,他白天辛勤工作,晚上到夜校勤奋苦读,学习英文和会计等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经验之後,他开办了泰国、台湾、菲律宾旅团,开始公司的外业务,使得公司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75年,是康泰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当时的港英政府规定,工人每年可享有七天有薪假期。与此同时,香港人的工资待遇亦有所提高,市民们在假期当中出外旅随之蔚然成风。黄士心紧握这一时机,将适合香港人兴趣的地方选为旅点,安排香港人喜欢的旅活动,结果大行其道,使康泰得到了长足发展,拉开了其步入辉煌的序幕。

真诚创意建“王国”

从一间无关紧要的小旅行社发展成今天拥有几十处分社的跨国旅巨头,绝对不是如“天上掉馅饼”那般容易。黄士心先生与只坐在办公室饮茶的老们不同,他不仅运筹帷幄,还身先士卒为客探寻新的旅线路,发掘有趣景点加入行程。因而,他的不少生意是行在人先,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有人曾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旅业亦是如此。”黄士心先生深谙此理,他以灵敏的商业嗅觉不断感知行业新动态。最初香港人热衷於观光旅,他以亲身体验选取风景优美的地方组合成旅线路,以至於每团的安排都爆满,公司业绩随之节节攀升。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市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旅逐步普及,旅行社也如雨後春笋般现出来。面对日益加大的竞压力,黄士心先生泰然处之,沉着应对,他抓住港人追求休的旅心态,及时转变组团方式,组织诸如追求三S(Sea、Sand、Sun)“惬意团”,大力开辟马尔代夫、布吉岛、PP岛等新兴旅线路,充分满足港人的心理追求,又一次使康泰成为出外旅的热门选择。最近,他发现香港许多大龄青年因工作压力而无暇恋爱这一问题,果断地组织交友旅行团,希望通过各类形式的娱乐休活动,能够使青年男女有时间走到一起。结果似乎都在意料之中,这一特殊的旅形式大受广大香港青年的欢迎,成为公司业绩又一新的增长点。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很多企业发展的经典口号。黄士心先生在理解这句话时,有着感触颇深的心得:“从事旅这一行,必须要比别人先行一步,才能保持强劲的竞力。” 诚然,凡事贵在先知,谁抢了先机,就等於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先行一步,表明黄士心先生在康泰的经营策略上棋高一着。对於公司的管理方针,他掌控大局以创意为先导,使康泰拥有一支素质高、凝聚力强的员工队伍。他强调每个员工进入康泰都必须接受数月的严格训练,从订机票、上机、抵埠到领队等各项环节,都力求娴熟,而後再利用半年时间跟一位有经验的领队进行实习,这样才可以独立带团旅。新进的导一般从东南亚线路或短程旅线做起,经过五、六年的锻炼,积累一定的行业经验後,方能带领“欧洲团”、“美加团”进行远程旅。“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一家企业长远发展的无形资产。”黄士心先生进一步介绍说,“优秀的旅领队须经过十年的锤炼。为了让公司出现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的培训机制可以说是煞费苦心。每年,公司有很多短途或远程旅机会给员工,这既是一种福利待遇,又是一次特殊的培训。正是这种‘寓教於乐’的日常训练,使康泰现在的每条旅线路,都有一至两个业务熟练的领队,对公司的服务水平起到维持提高的重要作用。”

另外,黄士心先生在宣传和树立“康泰”形象上更是创意无限。当其他旅行社拍旅广告节目,只有孤立的风景和单调的旁白时,他邀请明星前往目的地讲述亲历感受,使观众的亲切感倍增。他还以赞助香港小姐评选大赛外景拍摄的形式,实现人与景的自然融合为宣传手段。这些都是他在开拓业务时重视广告投入的重要表现,也是创意与实效的完美结合。

在将每一项创意付诸行动时,黄士心先生都是抱着真诚服务的思想。换言之,就是待客以诚。无论是亲身探寻旅景点、制定旅线路,还是提高员工素质、实地拍摄广告,都是保障客出行旅“开心去、满意归”,通过每一次旅收美的享受、心灵的放。以诚为基,他所创建的是前景辉煌的“旅王国”。

以人为源论成功

成功是一种自信,是一种习惯,是一个决定,是一项使命,归根结底源自於心灵深处。“你心里所想达到的成功目标是什麽?如果已经实现了,那就是一种成功。”黄士心先生如此理解成功的含义。

对於生活品质的选择,亦属於他追求成功的范畴。接受访时,看到他的手上戴着一外表似钢的白金手表,价值十万,为此他笑着说:“我完全可以花费同样的价钱去戴一更为醒目的钻石手表,但是之所以没有,是因为兴趣使然,其的不重要。”关於他对生活的要求之高,令人有些瞠目结舌。他的座驾都是诸如劳斯莱斯和奔驰等国际驰名品牌轿车,出外旅乘飞机时要坐头等舱,入住的是总统套房,一次性购买价值2000元的领带达几十条之多。有一次,他经过大会堂见很多人在竞拍车牌,便参与其中,花费可买一层楼的钱投得“CA1”车牌,一直沿用至今。这些在黄士心先生看来,不是奢侈的表现,而是一种高品位的享受,一种内心目标的达成。或许,这与他身上所散发的潮人精神有关――勤於打拼、勇於进取。

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往往也能保持追求精神从事业中提炼财富。黄士心先生对於公司的未来发展,有着全套的方案和计划。近年来,他在国外业务方面,主要打理新加坡的生意,希望将在新加坡已开业二十年的康泰旅行社打造成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国内的市场开拓上,他认为如果内地的旅市场机制成熟後,与国际旅业完成接轨时,就表明康泰进入内地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我发展事业的原则。”正是由於这种对事业的执著求胜,黄士心先生将一间小小的旅行社发展成为年营业额逾20亿港元的“旅王国”。

当然,任何美丽的风景都会遭遇风雨的侵袭。在执掌康泰旅行社的几十年里,黄士心先生可以说一直是一帆风顺。然而,2003年的SARS疫情令他记忆犹新。当时整个香港旅市场一蹶不振,一些小的旅行社更是被迫关门,但康泰仍然屹立於风雨之中而毫不动摇,开辟了每日逾5万人的“离岛”。虽然公司的营业额在某一时段内负增长,但是康泰未裁员,薪水也照常发放。在黄先生的眼里,风雨之中的景色有其独特之美:他看到了整个公司在此次困难时期所表现出的团结精神。而这种能经受住危难考验的团结精神的形成,与他平时以诚待人的处事风格密不可分。作为公司董事长,黄士心非常注重与员工的沟通、互动和心灵上的交流,据知他每年与员工一起吃饭、饮茶达250次之多。可想而知,这样的老必深受员工们的信任和尊敬,使得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绝非出於偶然,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成功没有可以依照的模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在黄士心先生的心里,成功不是财富的获得,而是一种人生目标的实现。一切从心出发,即使是面对困难的处境,也能从中获得不同一般的感悟,同样是一种成功的人生境界。

热心公益乐捐资

同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一样,黄士心先生乐而不疲倾力於公益慈善事业。虽然他醉心於事业的发展,但依然担任了诸如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名誉会长和常务会董、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名誉会长、国际华商观光协会名誉会长、香港外旅行社协会创会会长、澳门潮州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等社会公职,还被西非马里共和国聘任为驻港荣誉领事。

如果追根溯源,他从1986年就开始投身香港的公益慈善事业,担任了香港最大的慈善机构东华三院的总理,於1993至1994年度更是肩负主席一职,一直持续辛勤工作了十年。期间,他捐建了“东华三院黄士心小学”和“东华三院黄士心幼儿园”,累积金额达600万元以上。为鼓励小学生认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还资助优秀学生组团前往内地参观旅,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解祖国的人文历史;曾多次和无线电视台合作拍摄“身心康泰知识万里行”、“状元旅万里行”等专题电视节目,开阔了香港青少年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此,黄士心先生诚恳地表示:“香港为我的事业成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热爱香港,饮水思源去回馈香港、投身公益,是理所当然履行的职责。”

此外,黄士心先生对家乡潮汕地区的教育事业关心至。2002年,他在对潮汕的旅资源进行考察时,看到家乡达濠正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当即决定捐款1000万元为当地兴建一所康泰学校。

而对於捐资助学等一系列慈善义举,黄士心先生谦虚地说:“做生意时,我不会为了赚钱而让别人指指点点,从不做一些违悖道义的事情。而关於捐资回馈社会,我认为这是每个有良心的商人都应当去履行的义务。”

培育栋继大任

黄士心先生已年近花甲,选定和培养接班人成为当务之急。2003年SARS期间,长子黄进达从理工大学旅管理专业毕业之後,於逆境中加盟康泰,揭开了“谁是接班人”这一谜底。

自小就同父亲环世界的黄进达,早在读书期间就曾於暑假在康泰打过短工,还到英国某大型旅行社接受过职业培训。正式加入康泰之後,他的职位不是高层,而是普通部门的经理。这些都是黄士心先生的刻意安排,他说:“他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决策者,如果不从基层做起,很难全面解公司的各个环节。我决心用十年的时间来磨炼他,相信是金子在什麽地方都会发光,只要是栋,就能扛起‘康泰’这座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