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体育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以来,全球各国教育迅猛发展,中国基础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各学科相继出台了学科课程标准。基于教育发展的转型期,国家又出台了《2009-2012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提出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合格不上岗”的教师任职标准,掀开了中国体育教师进入全面性培训的新篇章。2011年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出台,并在全国全面推开,新一轮各个层级的培训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为了让广大体育教师进一步明晰新课程方向、提高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避免机械培训、重复培训、虚假培训、无效培训的发生,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期待,对提高培训效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现实期待
(一)从受训者的成长类型看体育教师培训的期待
参培体育教师的构成复杂,从成长的类型看有普通体育教师、训练型体育教师、成熟型体育教师、优秀型体育教师,不同成长类型的体育教师对培训有着不同的期望需求,具体见表1:
(三)从受训形式的分类看体育教师培训的期待
目前培训的组织形式基本不外乎讲授式培训、讲练式培训、观摩式培训、互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这五种形式,不同的培训形式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都不一样,同时体育教师对培训的期待也不相同,见表3:
(四)从施训者的分类看体育教师培训的期待
近十年来,各层级的施训者有顶层设计专家、教研员、特级教师、教学能手等,每次培训请什么人作为施训者全凭组织单位喜好与关系主观臆断,施训者既没有明确目标,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有的培训内容并不是施训者的研究优势,有的培训内容也不是来自受训者的需求,施训者往往不能满足受训人需求,体育教师对施训者的预期是什么?具体见表4: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创新思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强调学习者的积极性、建构性和探究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习者构成的合作性的互动活动过程。在教育转型升级的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培训同样需要转变思维方式 、创新培训思路,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最大化的效用。
(一)设置“准”条件,明晰培训的目标方向
设置参训者的报名条件,进行分层、归类培训,使培训的目标方向更明确一致。如:以工作年限为界,把工作年限相近的人集中培训;以职称为界限,把高级教师组织在一起培训;以工作性质为界,把抓课余训练的教练归类一起培训。又如:以体育科研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培训,以名师工作室引领的骨干教师培训等,这样完全可以避免笼统的骨干教师培训班,从而解决因培训对象的参差不齐而使授课者感到困难,导致培训效果低下。
(二)调查“根”问题,解决教师的教学疑惑
问题能够让教师对教学进行探究,发现自我认知需要改进的地方,内化为自我的学习需求,从而培养教师的探究精神。组织者在培训报名时,针对教师需要研制一份问题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筛选出相对集中的共性问题、焦点问题、工作难题等,再将这些针对性的问题交给有相关特长的专家答疑解惑。这样的问题是来自于体育教师一线工作的“根”问题,这样的专家是有指向性的研究专家,这样的培训是来自教师内需要的培训,这样的培训结果一定是专家、教师双赢的结果。
(三)关注“真”需要,补偿教师的知识空缺
目前体育教师的培训“真”需要是什么?通过调查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师的专业态度与专业成长;2.体育教师的岗位标准与胜任力;3.教师的结构分类与专业成长;4.当代中小学学生的心理与体育教学;5.体育教材序列与目标分解;6.体育教师的生存环境与突围;7.体育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与目标达成;8.阳光体育的有效实施;9.挖掘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法;10.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程;11.中小学体育科研基础;12.新鲜项目的培训等。
(四)培训“多”途径,激发教师的培训热情
体育教师的动手能力远比对知识的识记能力重要,他们更愿意接受不同形式的培训,要重视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如:专家引领、自主研修、同事互补的研修方式,论坛与沙龙、实践反思、考察观摩,讲座与实践、案例与研究、创编与创新、展示与分享等方面。结合体育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及他们现有的专业化程度,以任务驱动、合作互动、实践带动三种培训模式或采用一人多课、多人一课、同课异构、三课一评、互动观摩等途径,搞好校本教研培训,这样就更贴切体育教师对知识接受的实际。另一方面在“E”学习时代,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培训。
(五)评价“严”要求,保障培训的实际效果
培训的评价是恒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这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员对组织者的评价,要从组织者对培训的时间安排、内容确定、地点落实、交通食宿管理等内容进行评价。二是对施训者的授课评价,要对授课内容严格把关,在培训前所有培训者要形成培训讲稿,不能自由发挥,受训者要对授课者进行评价。三是对受训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仅对学员进行表面形式上的考勤,更要对学员每天的培训反思重点考量,做到不合格不发证、不报销的规定。
参考文献
[1]周荣宝等.关于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J].运动,2011,(5).
[2]尹志琼等.新课程背景下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8).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北京100009)
摘 要:“首席培训师”的出现是教师培训专业化的重要标志,“首席培训师”主要负责教师培训项目的策划、管理和具体实施。结合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展,在分析“首席培训师”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基础上,提出“首席培训师”应该具备的五种意识:质量意识、引领意识、整合意识、沟通意识和研究意识。
关键词:教师培训;首席培训师;中小学;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4-0078-04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师培训工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化推进,规范对教师培训从业者的职业标准与资格认定等要求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北京教育学院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院校,先后承担了大量“国培计划”、省市委托培训和北京市的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并以高质量的培训实效在全国形成了良好的口碑。2014年,我院率先在培训项目管理中实行“首席培训师”负责制,由“首席培训师”负责学科项目的策划、管理和具体实施。本文结合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实施,围绕“首席培训师”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分析“首席培训师”应该具备的五种意识,以此探索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途径,旨在科学推进专业化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1 首席培训师的职责和任务
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使用指南”中指出“‘国培计划’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设计培训方案、组织集体备课、进行过程指导等工作”。借鉴这一岗位设置的具体说明,作为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首席培训师”应该担负以下几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根据需求调研确定培训主题;总体设计学科项目的实施方案;构建培训课程与师资队伍;引领、组织、监控实施过程;主持围绕培训主题开展系列教学活动;进行项目绩效自评,跟踪检验培训效果等。总之,“首席培训师”履行职责的情况和效果,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师培训项目的质量和实效。
2“首席培训师”应具备的意识
2.1质量意识
教师培训的实效如何,质量是关键。因此,作为掌控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核心,“首席培训师”首先应该树立的就是质量意识,且这种意识要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具体体现在如下诸方面。
2.1.1培训前的充分调研
培训需求是培训的出发点,也是培训的归宿所在。培训需求调研是否充分,分析是否到位,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培训需求是多层次的,不仅有学员个体的人员需求和工作需求,还要考虑所在学校的组织需求,以及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和文件要求。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首席培训师”不仅要能够从体育教师的角度挖掘,分析其在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专项技能、教学能力或是体育科研等方面的发展需要,还要思考国家、政府关于学校体育发展的各类文件精神,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综合考虑确定培训主题。
2.1.2 培训中的严密监控
决定培训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培训过程组织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为此,“首席培训师”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及时了解、全面掌控学员对于培训实施的反馈,在“业务班主任”的协助下,要努力做到“三要”:一要随班听课,及时关注课堂效果,把握授课教师与学员的教学状态;二要组织学员随堂填写《研修日志》与《课堂评价表》,对评价表进行汇总分析,从中把握学员的收获、问题与需求,为及时调整培训提供依据;三要经常组织座谈、访谈,与授课教师、主管领导沟通,及时完善研修计划。
2.1.3 培训后的绩效评估
“首席培训师”对自己主持的培训项目和组织的培训活动负责,其中的一项标志性行为就是能够“衡量和辨明白己的培训工作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工作改进所做出的贡献”。因此,培训后的绩效评估,特别是基于培训成果的客观的自我评估,是“首席培训师”质量意识的具体体现。此外,培训质量和实效性还体现在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中对于培训所得的迁移和运用。因此,作为“首席培训师”,在培训结束后,还应深入到学员所在的中小学校,深入到其执教的体育课堂中,观察学员教学行为是否产生积极的转变,并思考结果(产生或未产生转变)产生的原因,结合培训追根溯源,积累培训经验。
2.2引领意识
“首席培训师”要有在思维上和行动中引领培训项目实施的能力,要具备在专业领域和培训过程中“双重”引领的意识,即既要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沿动态有较全面的了解,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还要熟悉成人教育培训规律与培训方法,能够对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流程有全面的掌控和把握。
2. 2.1培训主题领域的专业引领
主题式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其优点在于培训目标着眼于“点”的突破,对教师某一方面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避免以往很多教师培训项目力求面面俱到实而蜻蜓点水的弊端。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根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培训对象需求,分别为学科项目确定了“教学微案例创新”、“体育学法指导”、“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体能增强指导”、“体操教学能力提升”以及“体育游戏的开发创编”等不同的培训主题,相应的每位“首席培训师”也都是长期关注、研究这些领域并积累了一定的学科基础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这对其有效地主持和深入地参与培训活动,能够提供专业能力上的保障。
2.2.2培训实施全程的环节引领
如果说“培训师”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培训任务的方案设计、人员组织与活动实施的专门人员,则“首席培训师”应该是具备激励和引领能力,并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个关键环节发挥引领作用的关键人员。首先,“首席培训师”应该对自己设计的培训目标与培训流程非常清晰,引导培训向预设目标有序进行;其次,还要能够前瞻性地预见各种主客观因素可能对培训实施产生的影响,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培训的进程进行微调,以保证培训活动顺利地开展。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首席培训师”应该能够对个体研修、分组研修和集体研修多种环节科学组合,定期组织学科项目范围的研修阶段汇报和成果交流,做到“及时了解、全面掌握、收放结合”。因此,我们选定的“首席培训师”都是具有三年以上参加过“国培计划”和北京市体育教师培训项目学科培训管理的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们有清晰的目标导向,同时具备调控培训进程的能力。
2.3整合意识
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实施,必然涉及教师教育的各种关键要素,需要在课程系统、培训模式与教学团队之间做出做合理的配置。因此,统筹和整合各种有利于培训项目实施的资源,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为培训活动的开展争取更多的支持,同样是“首席培训师”不可缺少的专业意识。
2. 3.1 培训课程的整合
课程是教师培训项目的核心,任何形式的教师培训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来开展。在教师培训日益系统化和标准化的今天,作为“首席培训师”,固然要有根据教师发展需要开发新课程的能力,更要具备根据培训主题整合培训课程的意识。一位成熟的教师培训师,应该能够根据培训对象的特征和需要,科学地将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式的培训课程整合成为一个系统。
表1是2014年针对北京市郊区小学暑假期间体育教师设计的培训课程。从中可以看到,围绕“小学体育游戏创编与教学”的培训主题,培训师进行了精心的课程整合:在内容分布上,考虑了小学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主要运动项目与游戏的对接;在层次分布上,兼顾了体育游戏的内涵理解、方法拓展、创编开发以及问题诊断的不同需求;在类型分布上,既有传统的以集中面授为主的课程,又有强调学员参与的实践研修型课程,兼之任务驱动式的课题研究和成果形成类课程,并在此过程中辅以网络指导类课程,以多样化的形式保障课程的吸引力。
2.3.2 培训师资的整合
北京作为首都,具备特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在组建各学科项目的培训师资时,各位“首席培训师”充分发挥了整合意识,选择和构建了一支包括学校体育领域的学者、教授,体育教研员以及一线优秀体育教师等组成的培训师资。以“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促进的专业修炼”学科项目为例,“首席培训师”聘请了首都乃至全国在体育学法指导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构成培训师资,包括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东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教师研修中心(学院)的学者,以及多位来自一线学校的体育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等,力争做到专业突出、结构合理。可以预见,随着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入侵”教师培训领域,在竞争加剧的同时,也为教师培训课程和师资整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3.3 培训方式的整合
随着教师培训专业化的日益深入,传统的以单一的专家讲座为主的培训方式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培训方式的有机整合。对于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首席培训师”而言,正视体育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理论学习与观摩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经验总结与反思体验相结合”的原则,将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式更科学地进行组合,用于培训活动的开展之中,是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解决一线教师参与培训主体积极性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培训中的理论学习要强调案例分析,实践训练要注重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双提升,交流研讨要注重学习共同体打造,反思体验要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开展。总之,只有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整合多种培训方式,创设学员参与的教学情境,在专家引领下,通过实践体验,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培训实效。
2.4沟通意识
“首席培训师”是一个既不同于部门负责人,又在项目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性岗位。一方面,他作为学科项目的管理者,对涉及培训的人、财、物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另一方面,这种管理者的行政权限只局限于学科项目范围内,而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还要依赖于培训项目之外的各级行政机构部门和人员的支持。因此,“首席培训师”的沟通意识至关重要,他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外能处理好各种关系,为培训搭建顺利实施的平台,对内则要有清晰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项目内部各种人群的关系,使培训工作运转有序。
2.4.1 内部的沟通
内部的沟通首先体现在“首席培训师”和“业务班主任”之间的有效沟通之中,作为学科培训团队的主要角色,二者之间的分工合作、协同配合至关重要。其次,作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关系,“首席培训师”还应该特别注意与学员之问的沟通。培训活动的实施离不开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的贯彻,但同时需要进行人文化的管理,努力做到严格与灵活相济、制度与情感相融。除了各种显性管理手段以外,还要注重发挥隐性管理的作用,创设人与文化和谐的培训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被培训者,这些都是“首席培训师”工作中沟通的重要内容。
2.4.2 外部的沟通
培训项目方案确定后,从组班招生、建章立制到开班典礼,从日常管理到授课教师的上课安排、进度调整,从随堂听课、调查反馈到培训建议的提出,从下校观摩、考核结业到成果展示,从学员用餐到交通用车,“首席培训师”均要逐一落实,做到环环相扣,培训过程才能不出纰漏。为了减少“首席培训师”的这些“计划外工作”,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引领中,北京教育学院通过制订各种制度规范,规定了财务、后勤、行政等各方面在教师培训活动的工作职责和对培训活动的支持。尽管如此,“首席培训师”的外部沟通能力仍然非常重要,这种沟通包括与二级学院、系室领导的工作汇报,与各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学员所在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员以及学校的情况反馈等。
2.5研究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涌现出来的新现象、新问题也日益增多,这使教师培训者、培训机构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而应对这种挑战的最佳途径就是教师培训者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和研究意识。对于“首席培训师”,只有强化自身研究意识,以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做终身教育的传道者和践行者,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于教师培训者素质的更高要求。
2. 5.1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
作为培训者中的领军者,“首席培训师”通过教师培训活动的组织,担负着为教师“送炭”的艰巨使命。这就要求他们在具备较为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关注体育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前沿问题,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视野。与此同时,“首席培训师”一定要走进学校,走进体育课堂,走进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师中,了解体育教师,探索教学规律,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一线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才能设计和提供一线教师最满意的培训。
2.5.2体育教师发展规律研究的意识
教师培训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首席培训师”应该通过系室统一组织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和个人的学术研究,认真研读“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从中了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规律,探索“适应期、熟练期、成熟期、骨干期和卓越期”等不同阶段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体育教师的成长搭建培训平台。
2.5.3教师培训活动创新研究的意识
专业化的教师培训需要专业化的教师培训人才,专业化的教师培训人才的核心特征之一在于其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和理念。因此,成为一名合格的“首席培训师”,除了要具备热爱培训事业、坚守培训信念、追求培训理想的职业操守之外,加强对教师培训活动内在规律和培训模式的创新研究意识也同样重要。这不仅要求“首席培训师”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培训经验,更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开展对培训工作的创新实验,开发更加丰富的培训资源,探索更为科学和高效的培训模式,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监管 法制建设 法律意识
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是指在公立学校教育之外,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课或艺术方面,给予中小学生辅导的民办教育机构。近年来,我国培训行业飞速发展,目前全国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已超过十万家,其中,中小学培训机构占有很大比重,面对这一新兴市场,商机无限,而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亦不可避免。那么,培训机构经营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问题,这些法律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以下,对这些内容进行探讨。
一、我国中小学生教育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质不合格。
目前培训机构数量增长迅猛,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进行无证经营,更有甚者,居然冒充是某某著名培训机构的连锁经营网点,其实,只是设备和教材与该著名机构相同,就是打着该机构名号招揽顾客而已。该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属于欺诈行为。即便是培训机构要开设连锁经营网点,也要经过一系列手续才属合法。
(二)行业规范混乱。
首先,许多在职教师经不住教育培训机构高额工资的诱惑,不顾政府相关规定,去培训机构任教,影响了在职教师的正常教学。甚至,有的教师在公立学校为培训机构宣传吸收学员,更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与政府规章的。
其次,许多机构教师是不符合教学资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例》第二十三条: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民办学校应当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但往往现实中许多培训机构是达不到这一标准的。
(三)培训机构乱收费现象严重。
相关法律规定,培训学校对学生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标准,由学校自行确定,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然而,许多培训机构不报或虚报收费标准,使得现在培训市场价格高涨,许多家长对此颇有怨言。
(四)虚假广告屡见不鲜。
教育培训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家长对培训机构的师资实力和相应的教学设备都不甚了解。只能是从这些机构他们在电视、报纸等媒介上发的广告中去了解相关的情况,即使他们到了培训的机构所在地也不一定能判断这个学校的好坏。而面对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激烈的竞争,投资者为了快速赢利,其广告和相关市场部人员的介绍往往是夸大其词的。这种虚假宣传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对其他培训机构来说,也属于不正当竞争。
二、引起该现状的原因
(一)行政管理机关监管不力。
教育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培训教育行业。办学审批机关和执照核发机关是多头管理,很容易使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审查不严,导致许多培训机构即使没有取得营业执照,依然能够营业,这等同于无人管理。
由于缺乏专业部门监管,且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审核注册没有严格的有针对性的规范,导致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水平差距很大。在利益驱动下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诈欺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消费者的权益与教育的质量都缺乏保障。
(二)有关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
虽然《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反不正当竞争等都有相关规定,但目前规制培训行业的具体专门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足以对培训机构的各种失信行为产生有效的法律规范和约束。
此外,《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比较模糊,权责划分不清晰,导致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执法积极性,在招生管理,安全措施,教学教研,监督评估和淘汰机制等方面出现制度匮乏。从而造成培训市场失控,使一些冒名,不具备资质或牟利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三)培训机构钻法律的空子。
鉴于政府监管乏力和法律的空白,部分培训机构利用其经营者的有利地位,进行多种违法行为,以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对于其他竞争者,其采取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消费者,其订立不合理的免责条款或者乱收费,损害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我们知道,学生安全是对于社会至关重要的问题,而有的培训机构在签订合同时,违反合同法规定要求家长签订免责格式条款,或者在培训过程中违反侵权法规定忽略学生的安全问题,使学生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四)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不强。
由于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消费者为学生及其家长,他们通常会选择亲朋好友推荐或通过广告宣传了解的培训机构,且培训市场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广告宣传又多夸大其词,因此导致上当受骗。而最重要的是,在“跟风”的心理驱使下,其签订合同时往往不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于对培训机构的说辞过于信任,导致权利受到侵害时,对方以合同条款为由不进行赔偿,家长就觉得理屈词穷而放弃法律救济,或者不注意保留证据导致缺乏证据等情况的发生,最终有苦难言。
三、对于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的几点意见
(一)加强中小学教育培训市场的法制建设。
我国应尽快出台教育培训方面的专项法律,使教育培训市场有法可依。对培训机构资质审查,注册登记,收费标准,安全措施,师资质量,教育教学,及监督等方面进行约束。
如何理解新课标,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含混、模糊的,更对如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去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让我一直迷惘的。听了三位老师低、中、高段的课堂教学,对自己教学工作成功之处得以肯定,同时让我学到了很多。
高段老师的教学让我感受到老师语言的精炼,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圈画重点词句,通过句子对比、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中段老师的教学,让我学到了教给孩子们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概括段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这位老师教给了孩子们方法,例如找中心句,或者想一想这个自然段每句话要表达的意思,那么学生自然明白这个自然段所讲的内容。是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教会教材。
低段老师的教学让我感觉年轻教师身上的优点,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待教育事业,只有充满活力,乐观向上,才能感觉到这份工作的快乐。这位老师亲切的教学态度,不仅吸引着孩子们,同样吸引着我,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是可爱的,看我们怎样教。
三位老师课堂展示让我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新气象,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民主气氛的形成,正是我们研究学习语文方式的真正改进,促使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让我感受到三位老师驾驭课堂能力极高,看来他们对教材相当熟悉,对所教的知识做到了然于心,才能在课堂上达到应有的目标,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才能灵活运用教材。
崔峦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切身感受到我现在需要做的工作,才能让自己在教学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1、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识字、写字、学词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坚持指导学生随堂练字10分钟。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有端正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力争让每一个学生能写一手好字。
2、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每个语文老师不可忽视的任务。语文中的“文”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学习母语,一个重要任务是了解、欣赏、继承优秀文化。所以做为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祖国语言文字时,要积累,更重要的是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包括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
纵观此次培训,整个培训课程内容安排充实有效,培训形式新颖有趣,我个人在整个培训期间学习的很投入,很用心,收获也很多,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极大的帮助。现将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主要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了搜索信息和各类软件应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本次培训我学会了Frontpage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对于搜索整合教学资料更有条理,学会了Freemind思维导图的制作,掌握了迅雷、网际快车等一些下载工具的使用,同时也体会到了利用互联网网上学习的便利,与其他学员进行讨论,也紧随时代的步伐,开始使用博客与学生进行交流,回复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给我的留言,我成了学生最知心的、可以信赖的人。可以说,网络让我很幸福。同时,我也在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而不是网络游戏,颓废、消沉的思想。
二、学会了运用多角度,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