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建设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发展相当迅速。随着互联网上黑客病毒泛溢,网络犯罪等威胁日益严重,网络安全管理的任务将会越来越艰巨和复杂,抓好网络安全问题对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对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引言
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Internet进行电子商务的交易已成为潮流。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电子商务虽已初具规模,但是安全问题却成为发展电子商务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过程中,买卖双方是通过网络联系的,由于internet是开放性网络,建立交易双方的安全和信任关系较为困难,因此本文对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上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1、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
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流通等活动,不仅是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还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1]。
2)电子商务的特点:(1)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不仅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大量减少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而且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大大提高了效率。(2)电子商务使企业能以较低成本进入全球电子化市场,也使中小企业可能拥有与大企业一样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3)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4)电子商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将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布局和结构。
2、电子商务安全的技术体系
1)物理安全。首先根据国家标准、信息安全等级和资金状况,制定适合的物理安全要求,并经建设和管理达到相关标准[2]。再者,关键的系统资源(包括主机、应用服务器、安全隔离网闸GAP等设备),通信电路以及物理介质(软/硬磁盘、光盘、IC卡、PC卡等)、应有加密、电磁屏蔽等保护措施,均应放在物理上安全的地方。
2)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为了保证电子商务交易顺利进行,要求电子商务平台要稳定可靠,能够不中断地提供服务。系统的任何中断(如硬件、软件错误,网络故障、病毒等)都可能导致电子商务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使贸易数据在确定的时刻和地点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商务安全。主要是指商务交易在网络媒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包括防止商务信息被窃取、篡改、伪造、交易行为被抵赖,即要实现电子商务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不可抵赖性。商务安全的各方面也要通过不同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交易标准实现,加解密技术保证了交易信息的保密性,也解决了用户密码被盗取的问题;数字签名是实现对原始报文完整性的鉴别,它与身份认证和审查系统一起可杜绝交易的伪造和抵赖行为。保证电子商务安全的主要技术有:在线支付协议(安全套接层SSL协议和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文件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电子商务认证中心(CA)。
4)系统安全。主要是保护主机上的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对于保护系统安全,总体思路是:通过安全加固,解决管理方面安全漏洞;然后采用安全技术设备,增强其安全防护能力。
3、安全管理过程监督
3.1加强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1)网络规划阶段,就要加强对信息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划。信息安全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根据状况实事求是地确定网络的安全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分段实施、降低投资风险。
2)工程建设阶段,建设管理单位要将安全需求的汇总和安全性能功能的测试,列入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开发(实施)人员、版本控制的管理,要加强对开发环境、用户路由设置、关键代码的检查[3]。
3)在运行维护阶段,要注意以下事项:(1)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职责,理顺流程,实施高效管理。(2)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严格管理内部用户帐号和密码,进入系统内部必须通过严格的身份确认,防止非法占用、冒用合法用户帐号和密码。(3)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网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应用系统运行维护过程的安全管理。(4)要建立应急预察体系,建立网络安全维护日志,记录与安全性相关的信息及事件,有情况出现时便于跟踪查询,还要定期检查日志,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3.2建立动态的闭环管理流程
网络处于不断地建设和调整中,可能发现新的安全漏洞,因此需要建立动态的、闭环的管理流程。要在整体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通过安全评估和检测工具(如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及时了解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据此制定安全建设规划和加固方案,综合应用各种安全防护产品(如防火墙、身份认证等手段),将系统调整到相对安全的状态。并要注意以下两点:1)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安全策略是支付信息安全的核心,因此制定明确的有效的安全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组织要根据这个策略制定详细的流程、规章制度、标准和安全建设规划、方案,保证这些系列策略规范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贯彻实施,从而保护企业的投资和信息资源安全。2)要制定完善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安全策略,就须先对企业信息网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即对信息资产的安全技术和管理现状进行评估,让企业对自身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问题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策略,指导信息安全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新晨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目前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安全方面的主要技术状况,安全技术可以说是网络技术中较为尖端的技术,都是非常先进的技术手段;只要运用得当,配合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基本能够保证电子商务中网络支付的安全;但不是100%的绝对安全,而是相对安全。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进步与信用机制的完善,网络支付定会越来越安全。
参考文献
[1]柯新生.网络支付与结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009年底,历经3年多的精心建设,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中的重要场馆之一――世博中心正式竣工,成为了上海黄浦江边一座标志性新景观。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座集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显示技术的全新智能化建筑。这一标志物的落成,正式鸣响了上海世博会华丽乐章的“前奏”。
作为上海世博园区核心建筑以及最重要的综合性场馆之一,世博中心被誉为上海的“超级客厅”。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世博中心将承担庆典会议中心、新闻中心、论坛活动中心等任务,是上海世博会运营管理的主要工作场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最高规格的《上海宣言》论坛将在这里举行。作为中国信息化建设领域领军企业之一的H3C,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实力与完善的解决方案,在世博中心信息系统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将世博中心打造成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场馆,增添了一段亮丽的“旋律”。
性能与差异化兼顾,打造世博网络“基石”
在现今的网络化时代,任何现代化的智能化建筑,都离不开网络这一“基石”。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世博中心的核心指挥系统,其地位自然相当重要,各种信息的快速传递均离不开高速的信息网络平台,计算机网络能否正常运行将直接影响到世博会议的成败。为此世博中心需要建设一套先进、稳定、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平台。
对于承担世博中心网络系统建设的H3C来说,如何确保世博中心网络系统在世博会召开期间及未来的高效稳定运行,成为了考虑的重点。因此,在方案总体设计上,H3C以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良好的可扩展性、可运营、可管理和统一的网管系统为原则,同时考虑到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并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在核心交换机的选择上,方案采用万兆路由交换机作为网络的核心交换设备,以满足这两个网络在交换容量、业务功能和接口数量等方面提出的高要求。作为一款定位于大型城域网的汇聚层、小型城域网的核心层、大型企业网及园区网的核心骨干设备,华三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在满足运行安全性及大流量数据快速处理能力方面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
最终,世博中心成功构建了一个技术领先、性能优异、安全可靠的网络系统,既适应了各项应用的需要,又充分满足了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世博会的正常运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安全端到端,确保世博网络无虞
在构建世博中心网络系统的同时,还有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就是网络安全问题。这也关系到世博会期间,世博中心是否能够稳定有序的承担“客厅”功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在网络与安全领域均有着领先优势的H3C来说,同样也不会忽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在提出世博中心网络建设规划时,网络安全建设方案也被一并提上了日程。
在总体规划上,H3C从防止非法用户接人、防止安全隐患终端接入、网络内部安全防范、网络出口安全防范、病毒防范、流量监控等多个方面,对整个世博中心网络安全体系进行了全面整体规划,并针对业务网、公众网、设备管理网的安全性,分别采取了相应的安全规划手段,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而在具体建设中,H3C充分遵循了领先的“智能安全渗透网络”理念,一方面通过运用集成在网络产品的安全技术提高整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部署各种性能出众的网络安全软硬件,为网络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障。
IP网络视频监控,世博安保强大助手
在为世博中心构建网络与安全体系的同时,作为IP技术领域领导厂商的H3C,还通过提供强大的视频监控系统,为世博中心乃至世博会的安保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视频监控系统作为现代化安保的重要手段,是智能化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世博中心作为世博会举办过程中的核心建筑,人流量非常巨大,对公共安全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对此,其安全防范系统不光要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及设计,同时设计也必须遵循世博会管理部门(例如世博会安保部)及相关公安部门的强制要求及指导意见,实现为游客及最终管理使用方提供真正保障及管理便利的目标。
同时,由于世博中心是世博会最重要的主场馆之一,在世博会后其功能又将发生变化,以致在设计其视频监控系统时必须解决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如何保障大规模监控系统的可扩展性?如何实现大规模监控系统可低成本扩展,同时系统在扩展后性能不会下降?如何实现海量视频信息的高质量可靠存储?如何对这些海量的视频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如何因地制宜的实现监控点接入和线路部署?如何与世博中心的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如何有效管理和维护如此复杂的监控系统?等等不一而足。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建设规划;需求分析;教育技术;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特别重视并强调利用教育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信息化,强化各项管理,提升综合实力,是各类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数字化校园是学校的一张网络名片,是一部永远放映的宣传片,学校可通过这个窗口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实力和形象。
数字化校园是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以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在数字化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总体设计方针与目标
设计方针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设计方针是: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建设一个包括数字环境建设、数字管理建设、数字教学建设、数字生活建设在内,能充分使用教育技术手段的数字化学校,以资源和数据共享为主导,有步骤、分层次地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建设目标第一,建设以高速、稳定、可靠、可控校园网为基础,覆盖全校主要楼宇及公共设施的数字化网络通信平台,使之成为数据、监控、广播的综合通信平台,满足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校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校园服务一卡通系统等的建设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一库、一网”数字化校园格局。第二,建设覆盖全校楼宇及室外空间的通讯网络,满足实现有线及无线通讯系统,有线电视(包括数字电视接收系统)、校园公共广播、背景音乐、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校园安保监控系统等的要求。第三,建设智能化系统,并保证建成后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网络信息集成。第四,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以适应系统灵活组网、扩展和系统能力提升的需要。第五,系统配置采用有长期动态寿命的产品,回避使用短期过渡性技术产品。第六,实现各个子系统有机互联、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第七,设备配置在保证系统可靠性、先进性、容错性和易维护性的同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性价比。第八,立足高起点,采用成熟、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集成设计。按照“按需设置、量体裁衣”的方针,提出系统近期的实施方案、中期的扩容方案和远期的发展规划。
建设需求分析
我校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要将校园网络与教学系统、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进行合理的结合,构建成一套科学、便捷、稳定、有效的,能满足学校教学和管理智能化和数字化运行的综合系统。因此,必须建设好硬件基础平台和网络支撑平台以及若干应用系统。
硬件基础平台建设(1)中心机房建设。该中心是全校主要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放置地,是全校办公、管理、科研、教学、运营中心。整个中心机房建设包括装修、线缆敷设、照明与应急照明、空调系统、机房的防雷接地系统、机房的供电系统等。(2)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影像等信息,可将教学楼、办公室、电脑、电话等的传输网络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相互连接。(3)防雷与接地系统。所有的通信设备、交换设备、控制设备、服务器、电源和用户终端都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各个设备的零电位有差距就有可能给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外界所带来的影响也可能使设备造成损坏,尤其是雷电,因此良好的接地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网络支撑平台建设(1)网络交换系统。整个校园网设计为主干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网络结构。需要利用网络交换设备将全校所有的教学办公区、学生宿舍区楼宇,以及广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礼堂、体育馆的服务器、pc机等进行网络连接,使整个校区形成一个整体,实现校园网的统一、集中管理。(2)网络存储及备份系统。网络中心将储存各类教育、教学和管理信息,其中包括多媒体教学信息库、外部教学资源数据库、教学音视频数据库、多媒体教学光盘等,主要涵盖了资源管理系统、资源媒体介质管理、资源浏览和检索、数字化教室等,从而具备校园业务变化的适应性、高度的安全性,能大容量数据存储处理等特点。(3)网络管理系统。整个校园网建成后,将有大量的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需通过一种高效的、快捷的手段来完成对网络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控制、性能优化、运营管理等,同时节约人员成本。
基础应用建设(1)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包括pos消费机、读卡器、条码机、写卡器、水控器等,从而实现学生收费管理、校园消费、上机管理、学籍管理、图书管理、转账(银行)、会计业务、查询服务、综合业务、门禁考勤、医疗管理、水控管理、科研经费、巡更等。(2)led屏幕显示系统。在学生公寓、综合楼、教学楼、实训楼、食堂等楼宇入口及综合楼、运动场主席台设置led显示屏,用于显示文字、表格、动画、视频等,也可实现新闻节目、文艺晚会、运动会、体育比赛的直播或转播等。(3)有线电视系统。可以实现全校性的视频影音传送,实现教学影音资料的资源共享,还可以实现教学及综合活动同期实况转播,召开全校电视会议等。(4)监控及报警系统。对校门、校园内、图书信息楼等要害部位和重点部门进行监控及入侵报警,只
要通过该系统在监控中心就能发现校门、园内、要害部位等的情况,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不需要保卫人员到处巡逻,节约人员成本。(5)多媒体教学系统。节目播出均可以实现电脑控制,可以接收并播放音视频信号,具有教学评估功能,多媒体教室也可接收并集中控制各类节目源等。(6)多媒体查询系统。充分利用图、文、声、像以及交互性等多媒体特征对用户的操作、信息查询与接收等进行合理导引,以便用户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查询到最多的信息。(7)计费系统。可以按流量、时间和包月计费,可以对接入的用户进行验证和控制,为数字校园的规范管理提供可靠保障。(8)电话语音系统。学校可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协商,由运营商投资建设和管理,学校只是按照使用付给投资方使用费。(9)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包括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集中监视和综合管理、分散控制、系统联动、优化运行等,从而提高本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等。(10)信息网络安全系统。以整个校园网安全建设、管理、运行为重点,保障整个校园网络、各类应用、管理等的正常运行,降低校园网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建设项目列表
根据以上需求情况,设置建设项目:综合布线;中心机房、计算机网络及整体网络建设;校园一卡通;监控及报警;防雷、接地;有线电视、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学和查询;led屏幕显示;学生机房、数字语音室、模拟导游室、电子阅览室等;办公会议室、教学多功能厅、演播室等;校园精品课程全自动录播;网络数字教学点播平台;各类教育教务、办公自动化及其他网络管理软件;楼宇自控系统、建筑智能管理等。
网络建设规划
网络建设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必须放在第一位(无线网络建设可以视条件择机进行)。网络建设包括: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电系统;校园管道系统;机房:双路供电、不间断电源、制冷、防雷与接地等系统。
网络环境建设包括校园主干光纤;数字结构化布线;校园网络架构;ip地址与nat;统一储存;认证与计费;出口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运行与维护;行政管理与制度。
网络应用系统建设包括网站;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系统;多种教学系统;精品课程等。
构建数字化校园进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推进了学校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快了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条件,强化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但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不及时由此延误了部分项目的建设,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影响了项目功能的发挥。
技术力量分散对教育技术的人力资源没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技术力量分散,不利于发挥技术优势。
管理水平不高注重硬件系统的投入,忽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学校应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经费,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优质管理服务保障体系,还应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资源整合不够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教学的核心,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广泛参与合作。应加强与兄弟学校间的合作,遵循相关标准,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共享程度,以发挥资源建设的整体效益。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逐步构建起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校园体系,在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开展教育技术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现代化进程路途漫漫,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共同努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葛丽萍.《现代教育技术学》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柯和平,周玉芬.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16).
[3]赵永岐.数字化与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变革[j].电化教育,2006,(3).
[4]朱春燕.校园移动应用服务系统设计及服务分类编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李骊.音乐学院数字校园建设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仲炜.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关键字:网络化管理;高校分区;创新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N91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20-01
高校的多校区管理模式是近些年刚刚兴起的一种模式,旧的管理体制在多校区管理的强力冲击下在风中摇摇欲坠。而完善的高校多校区管理体制是师生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一、目前高校分区管理现状
1.关于多校区管理安全方面的探究:多校区办学模式创新了原有的办学模式,为学校的管理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但毕竟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模式,在制度与方法方面还不够成熟。多数学校建立了新的校区,而这些校区为了满足多校区教学的这一时代潮流大都离母校较远。而一个刚刚建起的分校区严重缺乏学校应该有是内涵与氛围。学校的资金与师资力量在短时间内的一定的,那么分校区的教学质量也会让人担忧。未完善的体制也为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打上了给大大的问号。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多校区办学格局给校园的安全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大学校区需要的占地面积较大,所以大都分部在郊区位置,由于交通的不便利给学生带来的安全隐患尤为明显。再是学校的分部十分分散,而分散的分部最不易于去管理,因为不同的地点存在着各个方面的特殊性,这一分区管理制度还需要完善。
2.当下对于这些问题的对策:有观点认为:在多校区管理的改革中,可以将原有的管理模式人性化,根据分校区当地的地理以及人文环境等等做出一个新的适合当地校区的管理模式。还有学者认为学校方面应当公开自己学校校区所存在的安全方面的隐患与不足,不要因为怕受到外界的抨击而隐藏这些问题点。只有将问题公开化,透明化才能让处在分校区内的师生共同寻找一个适合他们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不难发现,以上的针对高校分区管理模式的改进方法都是从以往的经验入手的,在没有创新的情况下很难符合高校分区管理者一新事物所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标准的要求。虽然有一部分学校已经校园网络化管理引进到学校的管理体制中去 ,但是在这一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完善。
3.目前已有的校园网络化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已经引进了校园网络化管理这一管理模式,但其中存在的信息滞后性却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小区所在的地方比较分散,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存在不同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学校总部位置不能做出统一的管理条例而是需要各分区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上传到学校总部,再有学校总部将问题经过分析,总结,之后找出解决方式,最后才下达给下级各分区。而一些比较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来等待母校的管理层做出决定。因为从问题的出现再到分区将问题传给学校,学校再进行统一的研究与解决。这样的一个过程在当下高节奏的社会环境下是十分缓慢的,等处理方案下达之后或许这个问题就已经变为一个历史了。
二、为何要大力研究多校区校园网络化管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将校园网络化管理引进学校的管理体制中,因为其便利性可以给高校对于各个学区之间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便捷,可以将各校区的财务、人员分配、教学任务目标,安全管理等等各方面通过网络做以统一处理再下达到各个学校分区。但是由于多校区在安全管理这一方面由于制度不够完善所以得不到保证。虽然有一定的缺点,但是网络化管理这一模式符合了目前高校分区管理所需要的管理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以这种管理方法为主导来进行高校的分区管理。
三、解决目前分区网络化管理安全问题的方法
1.信息采集工作:
针对学校各部分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方进行实时监督,定期进行信息的采集。关于这些地方信息的采集是否及时是能否及时防止危险时间发生的重点。在安全管理方面危险地点的信息采集是一切后续工作的一个起始点,只有通过这个起始点给出一个明确的行动目标才可以继续做好后续的准备工作。
2.通过摄像头的方式来进行校园的安全建设:
在主管学校安全的地方安装大屏幕,通过将学校各处摄像头内所呈现的内容传送到大屏幕上的方式实行实时监管。这样就可以做到最大程度上的无死角。将学生的日常常态反应到管理者的手中。因为毕竟通过语言的描述有一些东西是描述不出来的,如果远在外市的分校区的一切情况都通过大屏幕呈现到母校区上,那么母校区就可以最快的进行问题的分析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3.通过特设监管部门管理安全问题:
由于多校区的管理,在管理模式上必定与之前的模式有不同的地方。在管理方面必然有新的漏洞产生。针对这一方面最好是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盲区的监管部门。通过这一部门在不同校区之间的流动管理来实现管理上新旧模式的转变。
结束语:
高校的多校区化是时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在校园整体数字化的基础上由通过整合各个校区的资源来做到资源共享。通过将各个校区的问题一同上报进行研究,配合上先进的管理手段,很好的克服了高校分区管理所带来的类似信息滞后性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管理方式虽好,但在一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开发与研讨。
参考文献:
[1]蒋东兴、陈怀楚、沈培华等.清华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与进展[J].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文件,2006(09)
[2]周晓东.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体系的构建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3]胡雪莲、孙永军.基于地理空间概念的地理元数据组织管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