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准农业现状

精准农业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准农业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准农业现状

精准农业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泾县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323-01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业增效、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泾县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取得了长足发展。

1 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1.1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2013年,全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7家。裴顿食品、鑫源茧丝绸、中徽茶业、天丰粮业、汀溪兰香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力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带动农户近2.7万户,带动农民增收2.06亿元。

1.2 品牌创建进一步增强

全县已获得农业“三品”认证的产品达43个。获得ISO等质量、环境体系认证企业有37家。全县农产品中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10个。获安徽名牌产品6个、安徽名牌农产品3个。通过品牌创建极大提高了泾县农产品信誉度和竞争力,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品位。

1.3 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依托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已建立无公害蔬菜、水稻、茶叶、竹笋和绿色、有机食品等各类标准化示范基地2.7万hm2。已制定各项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29项,建立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示范区6个。其中茶叶、水稻生产基地成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

1.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始起步

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一批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始出现,至2013年,全县累计批准成立专业合作社90余家,农民经纪人队伍也发展迅速。专业合作社及农民经纪人联接了基地、农户与市场,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与产业化发展。

2 农业标准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

由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意义未被广泛认识,许多农业发展项目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受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不少农民对农业标准化还不了解,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因此大多数农产品都只是初级产品。

2.2 农业标准化投入不足

近年来,泾县虽然加大了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力度,制定了鼓励措施,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经费保障,导致发展缓慢。一些农业合作社受经济实力制约,难以承受农业标准化的经费需求,限制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标准的实施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从而导致难以落实到位[1-2]。

2.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民与企业、企业与中介组织缺乏紧密联接。且由于农民经纪人文化水平均为高中以下,综合素质不高。加之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丰产不丰收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实行农业产业化的热情。

3 发展对策

3.1 建立健全农业质量保障体系

要把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农业标准研制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品牌建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积极引导农产品企业、农业基地与农产品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点。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职能作用,同时强化质检培训,加强检验过程监控,形成健全的全程标准指标体系。

3.2 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要严格根据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准进行生产,通过示范基地使农民掌握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依托示范基地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民建立农业标准化种养基地提供帮助。农业技术人员应积极参与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3.3 推行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

积极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基地”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逐步形成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带;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按行业进行联合,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3-4]。

3.4 增强标准化意识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需要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消费者和组织管理者的共同参与。政府要统一协调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及相应经费,完善农业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的系统培训,使农业标准化技术切实在农业标准化推广中发挥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农业标准化宣传,形成积极广泛地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良好氛围[5-6]。

3.5 加强社会化服务

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和电子网络的作用,以开放共享的形式,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信息服务,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拓宽企业信息收集和渠道。按照“企业创办、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原则,把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组织起来,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组织,加强规范管理。

4 参考文献

[1] 张则钦.推行农业标准化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7):43-46.

[2] 李鑫,张灵光,刘文.农业标准化基本原理再探索[J].中国标准化,2005(4):63-65,67.

[3] 郑英宁,朱玉春.论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农学通报,2003(2):118-121.

[4] 谌贻庆,陈斐,康松.农业发展新阶段应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J].科学技术管理,2004(5):31-33.

精准农业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准农业 管理技术 应用研究

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采用了高耗能的管理方式,投入了过多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也投入了大量的机械动力。但是,这种高耗能的发展模式是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壤酸碱度失衡,致使农产品质量日益下降。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这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农业战略的管理模式必将被先进的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所取代。

一、农业精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的现状分析

精准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管理思想,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精准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指明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是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RS遥感系统等技术,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生产环境、生长变化状况、病虫灾害情况等。为分析、模拟农作物灾害的发展趋势提供具体的作物信息、数据,作为进一步解决作物灾害问题提供参考标准。在此基础上,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各种智能系统,准确、细致地计算出精准治理措施。包括:喷洒农药、施肥灌溉、播种收获等生产管理方式。

精准农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先进管理模式对农作物进行管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经济和环境的最大利润。目前,精准管理模式的主要技术支撑即以3S技术为基础的多种数据系统为技术支撑的管理模式。包括:变量控制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等。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可视化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还有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精准农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国际上农业领域的发展热点之一,大大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

二、发展精准农业的必要性

发展精准农业是我国的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再加上病虫灾害,旱涝灾害等,农业生产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在世界农作物市场上占据优势,只有提高农业生产领域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大限度的提高农产品的利润,扩大市场占有率。精准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化管理,解决上述各种问题。

发展精准农业是世界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精准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推广,成为了国际农业学、农业技术等高领域的研究对象,世界各国都在采用新型的精准农业管理模式。这符合国际农业发展的趋势。

发展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是由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能源资源供不应求的现代社会,发展精准农业更有利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体系,缓解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遇到的紧张局面。

三、精准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发展精准农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水资源利用不当、施肥结构不合理、信息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发展精准农业就要着重发展灌溉精准农业、节肥精准农业、精准设施农业。发展精准灌溉农业就要根据信息系统反馈的数据因地制宜地选择灌溉设施,开源节流,节约水源,解决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发展节肥精准农业需要系统分析、预算出恰当的施肥时间,施肥数量,以及肥料品种。发展精准设施农业就是利用机械设施改变或者提供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

更重要的是,要加大3S技术的应用范围,建立全面的农作物管理系统,在GPS和RS技术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准确分析数据信息,可以先建立实验基地对比分析。另外,建立肥料信息系统和土壤肥力系统,收集不同的土壤类型、作物类型、肥料的使用情况等做好统计分析,随时了解不同地区的土地肥力变化状况,以便进一步进行管理。

精准农业发展模式需要协调好人力与机械的关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生产成本投入,目的是为了增加我国的农业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用政府的力量大力支持信息技术的提高,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方位的农业信息管理中心,及时引进新型农业发展技术,形成农业精准化的发展规模。

结束语:

信息采集技术、网络技术和专家决策系统共同构成了农业精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精准化生产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生产模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人力。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可以对农作物信息进行智能采集、计算、判断、分析、预测与预警等,以达到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目的。由于精准化生产方式涉及到更多信息网络智能领域,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发展农业产业也要考虑地区差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状况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式。

精准化农业生产模式符合国际农业发展的趋势,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精准化农业的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引进先进技术,争取在精准化农业发展过程中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精准农业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产品 设备改善 自动化 生产效率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04-01

一、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定义:农业机械或者装备在自身运行期间或运作状态下不依靠人手操作或感官而独立的将其完成。农业机械自动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农副产品的生产本金、减少农民劳作带来的疲劳、提高农副产品的生产效率等,而且还可以整体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农业机械的改善应从降低生产本金、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出发,不断的进行设备的完善,以达到高尖精的目的。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逐渐繁荣,机械自动化技术也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范围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扩大,使农业机械化水平保持整体发展的良好趋势。农业机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了我国农业厂家的生产能力,随着农业机械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主要的市场有农机销售、设备维护与田间作业等。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市场的不断扩宽,促进了国际间的技术沟通与合作,我国的一部分大型企业用市场交换技术的形式,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企业管理经验,从而提高国产农业机械的质量与生产效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仍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进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低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水平较低,有多种农业机械产品是仿造发达国家的机械产品。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中,仅仅对农业机械做了部分改进或是增加设备来降低生产农业机械设备的成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应用与推广。所以,开发符合生产需要的农机设备应作为我国农业机械设备主要的发展方向[1]。

2.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不稳定

因为我国的农业自动化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在相关农业机械科学技术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利用,例如: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监控系统与动态控制系统等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软件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需要。我国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对精准农业方面的研究管理强度还不够,导致我国农业发展不够成熟稳定。

二、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模式

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出发,想要改善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进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政府加强对农业机械技术方面的引导与扶持

我国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对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进行补贴等政策,使农业机械的应用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并通过科技创新等奖励政策来鼓励生产机械的企业与科研机构。政府应该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因地制宜才能更好的推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加强我国农业机械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的科研成果得到实际的应用。相关农业机械企业同样需要加强科研技术的投入,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国内的农业机械产品方面的竞争[2]。

2.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水平

在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制造的发展过程当中,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可靠性。想要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首先要提高农机自动化控制技术。企业在生产农业机械产品的同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农民当前对农机产品的要求、农民的购买农机产品能力、采用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农业产品质量改善、农民保养农机产品的方便性[3]。

3.如何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进程

目前,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进程相对不够稳定,与一些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进一步提升我国精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不但能够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更能够展示出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我国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话语权。近年来,国际上的精准农业发展着重点在节约用水与节肥等相关农业技术方面,节约用水与节约用肥可以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来有效实现,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我国相关人员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要集中科学研发知识,实现精准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从而推进我国精准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随着国际智能化发展与加强,农业机器人与智能化系统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农业机械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已有了很大距离。所以,我国应该抓住新时代的机会,坚持科学发展观与自主研发精神,大力发展我国农业自动化技术。

总结

目前,我国农业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农业大国,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技术与其他农业大国差距较大。农业机械化扩散程度和农机设备使用率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也相差较远,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同时也要加快我国科技技术的创新与管理,按照市场走向来运作,把握好机会,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跳跃式进步,为我国农业的整体实力提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胜强,浅析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和推进模式[J].科技风,2013,07(08):265.

精准农业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准农业;变量施肥;决策系统;变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14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11

引言

施肥获取高产是当代农民的一个共识,传统施肥易造成局部平均,由于土壤肥力千差万别,平均施肥易造成不足或过量,不但不能增加产量,反而会造成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环境。长此以往,过量的化肥引起土壤有机质缺失、破坏生态环境及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以上问题,对农业现状进行分析,将施肥方式改由定量投入转为变量投入。从而活化了土壤,节约了资源,修复了环境,提高了品质。变量施肥自动控制技术是实现精准施肥的桥梁,是集农田信息采集、分析决策等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的优化组合[1]。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概述变量施肥自动控制的概念、发展现状及其技术理论体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1 变量施肥及自动控制技术

1.1 概念

所谓变量施肥,就是以不同的空间单元为基准,根据产量数据和其他多层数据(土壤特性、病虫草害、气候等信息)的叠加分析为依据,建立作物生长模型、作物专家系统,以高产、优产、环保为目的,因地适宜的为作物全面平衡施肥[2]。

1.2 自动控制技术体系

变量施肥自动控制有2种形式,实时控制施肥,根据监测土壤的实时传感器信息,控制并调整肥料的投入数量,或根据实时监测的作物光谱信息分析调节施肥量;处方信息控制施肥,依据决策分析后的电子地图提供处方信息,对大田中肥料的撒施量进行定位调控,这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广的方式。处方信息控制施肥是依据GIS获取的处方信息和GPS获取的田间位置信息,由变量控制器搜集处理相关信息,分析后控制相应执行机构进行变量作业[3]。如图1所示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大型变量施肥的典型代表是John Deere公司的播种施肥车,拖拉机机头安有AgGPS132接收机、尾翼安有无数个电控无级变速器,工作翼展达25m,驾驶室内有各种仪器,可以通过屏幕监控施肥处方图及施肥机行走路线[4]。

日本研制出适用水稻的施肥系统。该系统小巧轻便,该机自带GPS,驾驶室内有监视器,可以查询作业处方图,基于GIS信息,机具前进速度,通过监视器查询储存在地图中相应的处方来控制排肥 [2]。

德国AMAZONE公司基于植物叶片反射原理,利用高光谱氮营养诊断,研制出了一款变量施肥机,通过安装在拖拉机头部的高光谱测量仪,实时测得作物冠层的NDVI值,通过作物追肥模型计算出氮素的追肥量,经中央处理器处理成数字脉冲信号,通过执行机构实现精准变量施肥[4]。

俄罗斯全俄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变量施肥机,利用电磁铁和共振片原理,通过控制安装在施肥口电磁铁的电磁频率,产生不同的震动,来控制施肥口的开启和闭合,施肥量从而得到自动控制[2]。

2.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变量施肥技术在国内兴起一股学习潮流,高校和科研院率先取得一些成果。汪懋华作为学科领军人,较早地进行了该方面的研究。

国家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在田间进行了小麦精准施肥;选取2个完全不同处理的地块,拖拉机上装有AgGPS170,执行机构选用电控液压马达,于2003年研制出了《精准变量悬耕施肥机》,并获得发明专利[3]。

吉林大学张书慧等制造了由GPS,单片机、施肥决策卡及播种施肥机等4部分组成的系统,该系统以AT89C52为中心,拖拉机速度不同,施肥量不同,施肥量可以读取决策卡获得。单片机依据决策卡及拖拉机速度,输出不同信号给排肥轴,从而变化出不同的排肥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4]基于PID算法,利用差分GPS定位、GIS确定不同单元的施肥量,结合农、机、电3种优势,加入PID算,实现了三者一体化。黑龙江友谊农场引进美国CASE公司先进设备,示范D-GPS纠偏差分站,区域自主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河北农业大学邵利敏、王秀[5]等基于PLC原理,实现了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采用无损光电检查技术,通过归一化植被差异指数测量仪实时获取归一化植被差异指数,依据该值的大小,传送给中央处理器,处理器依据模糊控制算法,结合施肥机具行进速度,输出PWM信号给电磁阀,控制施肥口不同的施肥量。

张睿等于2012年设计了一种变量施肥抛撒机,其原理基于配方图,变量效果较好,均匀性强,在拖拉机速度较慢时,误差较小[6]。

郎春玲等于2013年主要研究深施型液态施肥机,调节误差极低,精度平均可达 98%,该系统设计合理,使用极其方便[6]。

3 机械及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变量施肥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被大范围使用。针对不同农作物,没有对应的装备。现如今存在如下问题:

实时控制施肥处于研究阶段,瓶颈在于传感器的研发与电子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成本高,不利于推广。

机械部件存在许多问题,机械设备不先进,或操作不友好,需要自主研发更本土化的设备。

自动变量施肥变量比较单一,需要向多变量或自动施肥的方向发展。

专家决策分析系统更新速率慢,需求数据多且不易测得,模拟的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误差。

变量农机具较发达国家起步晚,差距巨大。常用仪器接口不兼容,没有统一标准,不能共享数据,人工维护成本高。

4 应用展望

变量施肥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初具规模,但在当代中国,尚处于试验阶段,应该深入研究,大力推广,尤其是系统集成和应用。研究出基于微机控制的精量施肥控制系统、供肥系统和分肥限量系统;快速研发出功能健全的施肥控制系统;能准确快速地检测农田养分含量是我们的当务要事。同时研发施肥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方便易用,并且能为农民所掌握,且最终能大面积得到推广。一定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土壤墒情,加强跨区域、品种的联合作业机的研究力度。从而实现资源更好的有效、高效利用,实现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柱宝,田耘.变量施肥的实现过程及其发展前景[J].中国农机化,2005(4):50-52.

[2] 张涛,赵洁.变量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0(7):233-236.

[3] 孙成. 变量施肥机控制系统的研究[D]. 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8.

[4] 赵登峰,张立新,吴金林.变量施肥研究现状及在新疆棉花上的应用展望[J].农机化研究,2012(04):213-219.

[5] 牛晓颖.精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及其实施系统的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5.

精准农业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图1 马常杰、陈守余提出的G-IDSS参考模型框架

3.结语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既发挥了专家系统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又充分利用了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的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特点,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它不能直观、精确而灵活地描述组织对象的位置布置、空间分布等地理信息,也不能描述组织对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信息。精准农业实现的全过程均依赖于地理信息。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因此,针对精准农业的特点,将GIS和IDSS结合起来,辅助决策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地理信息是实现精准农业的核心系统,它管理所有的农业信息,并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对精准农业实施给出精准的作业方案。论文参考网。我国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GIS软件在城市建设、农田规划和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已广泛应用。目前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开发出具有自主产权的用于精准农业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农田管理决策系统。将GIS与IDSS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使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更加实用化、智能化,对于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益将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IDSS) 研究综述.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4期

[2]孔祥强.GIS与ES的结合及在精确农业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1

[3]吴雨华.国内外智能决策系统的发展概况及推广应用.农业与技术,2005年1月

[4]张卫建,卞新民,柯建国等.基于网络GIS 的区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思路与方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 (2):23~26

[5]郑文钟,何勇,张玉林.基于GIS的农业机械化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31(3):329-332,2005

[6]马常杰,陈守余.基于GIS的IDSS模型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年第2期

[7]周勇,田有国,任意等.基于GIS 的区域土壤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3月

[8]刘书华,杨晓红,蒋文科等.基于GIS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农业工程学报,2003.7

[9]周舟,王秀,王俊,阎波杰.基于GIS的变量喷药决策支持系统.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9月

[10]张梅,文静华.基于分布式Web-GIS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37-2738

[11]张东彦,杨武德,冯美臣.专家系统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农业网络信息,2007年第2期

[12]夏敏,张佳宝,赵小敏等.基于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11月

[13]郭银巧,李存东,赵春江等.玉米栽培理论及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进展.2005,13(1):95~98,102

[14]杨长保,吴秀媛,马生.基于GIS的专家系统及其在农业宏观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 ,26 (1) :111~115

[15]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16]夏安邦.决策支持系统引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