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调研小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湖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湖南省中小企业呈现规模快速扩大,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上升。2009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87.12亿元;吸纳从业人员618.72万人。营业收入和年平均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分别是77.8%、88.6%。从营业收入看,2009年,各行业中小企业都实现了稳定增长,其中,工业增速为18.7%,比中小企业平均增幅高出2.9个百分点;以房地产开发业、金融业和科技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也保持高速发展,其增速分别为39.0%,19.9%、和17.4%,分别比中小企业平均增幅高23.2个、4.1个和1.6个百分点。四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447.37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达到64.5%。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引领增长,促进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全省规模(限额)以上中小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284.21亿元,比2008年增长11.3%。分行业看,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所有行业都实现了盈利,绝大多数行业实现了利润的增长。2009年,全省中小企业共计实交税金643.39亿元,比上年增加95.23亿元,增长17.4%。资金是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随着中小企业地位的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有所加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09年,全省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达到2880亿元,同比增加571亿元,增长29.2%,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8%。
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是我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是我行信贷市场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把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加速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鼓励中小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关系,延伸产业链,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各具特色、专业化强、科技水平高、适应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群。建立和完善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机制,鼓励传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转型和新技术产业化,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竞争力。可以预见,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同时由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型优质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扩大,议价能力不断加强,通过加强资金管理,资本市场等其他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银行通过依托大客户维持高速增长的能力下降,随着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其未来融资规模达到顶峰后,必然出现下降,大的融资项目相对于银行资金将会更加稀缺,银行的资金投向缺乏将会更加严重,特别是大型项目缺乏的地区。而中小企业市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因此银行加强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开拓是必然的选择。
(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有益于银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分散风险,提高资产收益。首先中小企业贷款具有短、小的特点,在解决银行贷款期限结构和集中度风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一般较高,随着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正在逐步上升,越来越有益于银行资产收益的提高,改善银行收益结构,有益于银行调整结构、增加竞争力、实现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中小企业融资产品特点分析。
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期限较大型企业融资期限短。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存续时间相对较短,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大多为短期性质,资本性融资相对缺少。二是中小企业对利率的承受能力较强。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时需要高利率,因为一笔中小企业贷款,特别是小企业贷款额度较小,利润相对也较小,难以覆盖相对较高的贷款固定成本;中小企业市场和经营风险也相对较大,贷款承担的风险也较大,也需要高利率来覆盖风险损失。中小企业也能够承担较高利率,因为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比大企业高得多的资本边际利润,贷款利息仅占生产成本的一小部分,企业越小,能承担的贷款心理价位越高。三是生产销售周期短,资金周转速度快,融资时间相对较短。四是规模相对较小,融资金额小的中小企业,具备简化融资程序和环节的条件。中小企业因其融资具有数量小、频率高、贷款周期短、贷款随机性大等特点,经营业务可预见性强,需要银行简化融资程序和环节。
四、我行中小企业贷款市场拓展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误区。一些行认为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风险难掌控,所担负的责任较重大;也有行认为中小企业单户单笔贷款额度小且业务办理手续与操作流程并未见得简化,营销效率太低;还有一些行认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不可能持续,抢占大项目信贷资源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可以缓一步,慢一拍。由于在认识上存在种种误区,一些分行对上级行提出的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要求资源配置不到位,重点地区的优先发展带头示范作用没有发挥,中小企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掘。
(二)专业化经营程度不高。虽然我行去年小企业信贷业务专业化经营起步时,各二级分行也相应成立了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部分支行成立了小企业金融业务分中心或专业支行,但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大都挂靠公司业务部,中心人员也大都身兼数职,难以专心专意推动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小企业客户经理数量不足,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已明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支行原有信贷客户经理集中到了二级分行,或转型从事其它转型业务,特别是县域支行中小企业信贷人员严重不足,重新配置有限的人员实际工作能力既不专业,也不熟练。审批环节人员组合与中小企业“四合一”流程不匹配,专业审查审批人员按行业分工,评级授信押评由不同的人受理。部门审查人员对别是小企业信贷政策又不够“专业”。
(三)激励与约束传导机制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尽管对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给予了高度重视,也出台了相应考核办法,但传递效应层层打折,特别是到了支行一级,大都按原有的分配模式将资源更多地分配在存款、中间业务以及其它转型产品等方面,基层行缺少针对机构和客户经理的有效激励约束,正向激励不足,反向压力不够,导致客户经理营销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动能不足。
(四)融资成本过高抑制了小企业需求。目前,办理小企业信贷业务所采用的保证方式主要是资产抵押与专业担保公司担保。专业担保公司在进行业务担保时,要求小企业提供保证金作反担保,而担保公司担保费则按银行利息收入的50%以上计收,综合测算下来,小企业贷款成本年利率高达10%-12%,相当一部分小企业难以接受。办理抵押贷款,在评估抵押登记时,评估抵押流程较长,一笔业务下来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较高。
(五)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不能完全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产品研发组织单一,系统性、联动性不强,产品创新不及时。基层行由于人才不足,对市场认识不足和对产品风险控制把握不准,易产生对风险的恐惧,各级分行、基层行缺乏产品创新研发和服务创新的激励,缺少内在动力,产品研发基本依赖总行产品开发。由于行业多,客户需求多样化,绝大部分行业产品由总行开发,对人力资源和客户需求信息及时传递提出了较高要求,导致开发周期较长、开发不及时,产品不能及时覆盖客户需求。
五、拓展我行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产品创新,构建一个系统、全面、及时的产品创新体系。一是对中小企业产品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能满足其需求的,创新产品满足其需求,并形成对该行业中小企业的产品库和主要融资产品组合服务方案,力争每一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均有适合的主要融资产品和融资服务方案,基层行只需针对企业具体特点,在主要融资服务方案中进行适当组合,就可满足特定客户融资需求。可将负责行业的产品创新及产品组合服务方案分解至该行业经济活跃的基层分行,形成联合互动的产品创新小组。通过系统、全面、及时的产品创新,形成全面的产品库和行业服务方案库,更好的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推进我行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拓展。
(二)创建有效激励考核。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分账核算,独立考核,将中小企业风险识别和防范责任落实到经营机构,客户经理收入分配与业务收益指标直接挂钩。对经营机构的考核要综合分析其价值创造能力、风险覆盖能力、预期损失核销后贷款不良率、综合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客户经理的考核应体现更多的正向激励,薪酬与晋升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创造的效益适当挂钩。按照“目标到人、考核到人、收益到人”的原则建立激励为主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体系,落实中小企业贷款营销和贷款质量的考核和奖励,调动中小企业客户经理积极性。
(三)加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与控制。从理论上看,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较高,资金来源渠道较窄,银行在贷款上定价通常采取上浮,较其它贷款能够产生较多的收益。但如果银行不能较好的控制风险,上浮价格不能覆盖风险,其产生的收益反较其他贷款低。
1、准确筛选企业,把准企业准入关。首先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严格控制受产业政策、环保政策限制的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其次加大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力度,及时总结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发现渠道,及时发现和判断企业信用实力与信用潜力。通过对客户的实地调查和有关人员的交谈来获得借款人更多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软信息”,经过交叉检验对所有信息进行核实,考察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授信。在设计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时,不仅要高度重视资产负债率、资金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企业定位、人员素质、团队理念、发展能力、成长性、创新性和诚实经营行为,更要考虑企业的外部支持环境,如社会经济状况、企业的行业发展状况、资金人力资源的获取难易程度等,必要时可以把借款企业和主要经营者家庭财产合并为一进行信用分析。
3、完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增级。采用抵(质)押、第三方保证、联保、个人无限责任保证等组合担保措施,寻找有效抵(质)押品,拓宽抵(质)押品范围,用企业存货、家庭财产等流动资产作为抵押,或者找到能够对借款人真正产生影响的人或企业作为担保人,加强与有实力的信用担保机构合作,为中小企业贷款信用增级,降低贷款风险。
4、加强中小企业贷款存续期间的风险控制。要建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预警平台,有针对性的了解风险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早判断,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采取落实“四监测”强化贷后管理,即落实监测贷款使用情况,监测账户回款情况、监测付息还贷情况,监测贷后检查完成情况。同时,客户经理要对抵(质)押物品价值变动情况和担保方等进行跟踪了解,并对价值出现下降的抵(质)押物品要及时采取保全和追加抵(质)押物品、增加担保等措施,综合分析客户经营情况,必要时要及时退出。
5、加强中小企业存量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处置。对已经形成不良的中小企业贷款,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清收转化处置,以免沉淀造成更大的资产损失。
6、订制有针对性的监控防范业务风险的制度。一是中小企业贷款要实行“双人”调查制,由双人进行贷前调查,双人到现场监签贷款合同,双人负责落实贷款条件及贷后管理。二是要建立完善的信贷业务督导制度,上级行定期对下级经营机构进行合规性检查,对出现违规操作和道德风险的有关人员及时问责直至辞退,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有关人员要调离工作岗位。三是要建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内部审计制度,由上级审计部门定期对中小企业经营部门进行审计,以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收益。根据中小企业贷款资金需求大,对利率承受能力较强,资金可获得渠道较窄,风险较高的特点,提高我行议价能力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识别能力,对一些信用高的企业,减少专业担保公司担保方式,采用信用贷款或其它费用较低的贷款,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我行贷款利率上浮幅度。
(五)找准市场,摸准重点。各二级分行应对本地中小企业行业分布、特点、贷款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建立本地中小企业信息库并定期维护,分析本地同业营销竞争信息,筛选确定具体营销目标,拟订具体的营销服务方案,努力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目前应以专业市场、工业园区、产业上下游企业营销为先导,以贸易融资、商品融资、网贷通等产品为重点,加强与工商联、工商局合作,通过共建服务平台,实行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六)优化业务流程。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批实施2人调查、1人审查、2人双签的最短流程组合;通过特别授权,实现中小企业个性化产品流程率先“瘦身”;通过对中小企业审批人员实行核准派驻制,实现专营机构的中小企业业务“一站式”操作。根据中小企业贷款急的特点,对中小企业信贷流程进行改造,优化流程,形成标准化的文件资料和操作流程,流程要求手续简便、审批快,明确调查时间、审批人审批时间目标,并对流程质量进行监控,以提升审批效率。
(七)成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信贷结构调整,确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发展目标,确定中小企业专职客户经理数量,按要求配备专职中小企业客户经理,对专营机构给予一定业务授权。对组织架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的,及时增加资源配置;对发展目标不明确、组织推动不力的,尽快明确目标、下达任务,并逐月对辖属机构进行督促、考核。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局决策咨询报告34期:2009年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企业没有给予重视和配合,企业的决策者一方面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主义机会主义观念上,迷信自己的经验与能力,甚至还有一部分决策人还处于拍脑门定方向的阶段。另一方面对调研的信心缺失,还认为市场调研可有可无,对调研的数据与结论表示怀疑(当然这也与这几年调研行业的公信力的丢失有关系),这些因素就导致市场调研先天的不足,调研项目成员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导致调研作业不畅。
调研设计不完善,缺乏一套科学严谨的模式。这也是国内市场调研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虽然我国的市场调研行业从八十年代就开始起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指导理论。调研内容的设计还停留在一个比较粗糙的水准。许多的调研项目根本没有涉及到内容的实质上,如隔靴搔痒。效法点到为止;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时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标准化的作业模板缺失。
调研的执行问题,这是产生问题的根源,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成功的项目肯定是好的调研方案加上好的执行力,不成功的项目也可能也有好的方案设计,但是一到执行中就会出现问题,要么弄虚作假,要么走马观花,要么效率低下,种种问题不一而足,导致项目方向出现偏差,采集的数据不真实,不完整。从而使整个项目失去了存在的基石。
调研的分析和成果,这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本来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过程,项目处于临门一脚的阶段,马上就能出成果,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调研项目出来的“果”是塑料“果”, 是不能吃的,要么是与事实不符,没有执行价值,要么是人尽可知,毫无利用 价值。
关于调研组自身定位问题,调研的性质决定了调研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在调研过程中,其角色都是不不断变换的,其要么处在企业立场看市场,要么是处在消费者立场看企业,还有可能是处在经销商立场看企业等等,这样才能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还原客观真实的市场状况,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住市场,但是在现实中,调研往往偏离这个方向,调研人员不知不觉的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一切围绕企业的利益点展开,诸如“如果企业这么样您认为如何”等句型频繁出现。在调研中缺乏独立性,严重依赖企业人员的解说、引导等,在这种情况下,调研的客观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上面这些问题都是在市场调研中客观存在的,当然由于从事的项目与市场条件不一样,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本人是从事营销行业时间有限,现就我的一些理解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做好市场调研:
1.调研设计的集体参与性和验证性,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调研设计模板,各个项目的调研设计还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就必须借助集体的智慧,调研设计需要广泛的听取意见,包括客户负责人、实际资料收集人员、自动化信息处理人员等,找出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方案形成后,通过试点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验证,为正式开展调研、减少误差提供实践经验。
2.导入监督控制机制。在项目实施中导入监督机制非常有必要,不仅有前期人员的甄选,进行中的进度把控,方法把控,还有后期的质量验收,反馈验证等,这些都应该规范化制度化,将调研的重要要素量化起来,比如说一个访谈要持续多长时间,一个市场需要查访多少终端,查访需要达到什么标准,多少天需要做一个小结等等,只有将这些要素都进行量化,才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数据和资料,才能使调研有存在的意义。
3.合理借助外部力量。调研是庞大的工程,其对资料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由于受时间以及资源的限制,事必躬亲是不现实的,这时候就需要合理的借助外部的力量,比如一些权威部分的数据,企业内部人员提供的资料等等,但是在借助的同时,需要识别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有水分的,确保调研资料的客观性。
4.调研过程中思路的验证,鉴于目前的调研结论的低含金量现实,这就需要我们调整思路,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是在调研结束后对调研资料的分析,然后得出结论与建议,但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会不会又是一个鸡肋?没有可实施性?这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我们能在调研过程中能带着问题与思路,将各种想法在调研中进行一一验证,用事实来淘汰掉一些不合实际的思想,从而筛选出具有可行性的优质方案。
在服装行业里面,价格歧视有着其重要的作用。
服装的价格是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单位产品的价格,还有一个就是它的固定的价格,由服装的生产销售的价格曲线可以知道,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价格必然是会降低,所以,当服装产方实现了市场的垄断之后,它的固定价格就回凸显出来,固定价格就会让厂商实现利益的更大化。
说简单一点,厂商要创造出价格歧视就是想获得更加大的利润。
中国现在的市场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还是存在部分的市场调节,所以,在某些领域还是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
但是在服装方面,要实现对某种商品的完全垄断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厂商努力创造价格的歧视也就不为过了。有了价格歧视的存在,商家获得更大利润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我自认为,在服装行业中,一般一级价格歧视用处不大,而二级和三级的价格歧视经过良好的运用则可以大大提高在市场的中的竞争地位。二级价格歧视良好地运用数量折扣就能获得更加大的利益,三级价格歧视的话而是在不同市场的前提之下对不同的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从而在实行高价的市场中获得超额的利润,这在服装行业中普遍存在的。
想在服装行业中获得以后良好的发展,并获得长期的利益,创造一个品牌是必须的,而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获得好的发展,品牌得有自己的战略定位。
那怎样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需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来实现:
一、充分的市场调研。
二、品牌定位的确定。
三、组织架构的建立
一、充分的市场调研
企业的源头与终端均为市场,因此,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是服装品牌创立的第一条件。
只有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才能明确发展方向,才能明确品牌的定位。不经过市场调研而创立的品牌是盲目而危险的。品牌的发展是一个从一线城市到
二、三线城市的趋势,因此市场调研的地点选择应为市场比较成熟的全国一线城市。具体的调研可从三个方面开展:1市场大环境,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总体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比、所在城市商圈分布等。2消费者,包括:人口文化层次、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群体偏好等。3、市场中其他服装商家,包括:不同类产品商家数量、品牌分布、销售策略、店铺管理等方面。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调查,可以对所调查区域总体情况有所了解,通过对多个一线城市的调查活动可以对全国总体服装市场情况有一定了解。在仔细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品牌定位的确定
品牌定位主要就是三个方面的确定:1、品牌所针对的消费者年龄段。2、在确定的年龄段内的产品风格定位。3、产品的价格定位。
三、组织架构的建立
有了明确的品牌定位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企业的成立并运营了。因此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合理并规范的企业架构。按照大类职能可将公司划分为四个系统:1、市场品牌系统。这是紧扣品牌定位,建立品牌理念,品牌形象推广的大系统。2、产品运作系统。产品的一系列规划、设计、生产、物流的系统。3、营销系统。以店铺为工作核心的系统,包括店铺的开发与管理两个方面。4、行政人事、财务系统。企业的后勤保障系统。
当有良好的品牌建立好之后,进军市场也就有有模有样了。
有了良好的企业品牌,之后便是服装营销的策略,这个时候,价格歧视的作用就能体现出来了。
折扣这个字眼在人们的眼中肯定非常熟悉,每当到了节假日,各大商场和专卖店都会挂出打折的招牌来吸引顾客,这个时候人们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到各大商场进行一番血拼。
没错,折扣就是二级价格歧视中最简单的方式。那怎样使用折扣能获得大的利益呢?
折扣的兑现形式最好不要是直接返还现金,要让折扣物超所值就可以用其他的办法。
1可以降低产品的价格,比如说本来价格是100块的东西,现在你买80块,虽然获得的单个利润少了,但是由此吸引了消费者,薄利多销。
2可以发代金券,使用代金券的话,在利益程度上虽然少了,但是使用此项代金券只能在本家的商店消费,一定程度上让消费者认准了商家,确保了固定的收入。
3可以赠送实物,比方说你买一件商品,就曾送一个其他的实物。例如卖一件100块的T恤,再赠送一双袜子。这种折扣的方式,还可以把自己积压二卖不出去的商品换一种渠道销售出去,一举两得。
接下来就是三级价格歧视在销售中的运用。
既然前面说到已经创建了一个品牌,那品牌就会对不同的市场进行选择,例如耐克这么品牌,一般存在着高档市场、中档市场和低档市场。例如耐克公司选择的就是体育用品界的高档和中档市场,一般在低档市场中见不到耐克的产品,耐克公司从品牌的角度放弃了低端市场,而在中高端市场中耐克很好地运用了价格歧视,获得的利润也是在其他市场的数倍,例如一双耐克鞋与一双李宁的运动鞋,耐克把其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之后,选择的消费人群也是中高端的消费人群,其获得的远远比李宁鞋获得的利润多。
关键词:任务驱动;市场营销;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的教学方法,按照“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步骤实施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明线、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笔者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市场营销基础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学效果良好,符合技工院校教学规律。
一、技工院校“市场营销基础”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营销人员基本素质、营销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技工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好符合市场的需求。(二)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从过往经验来看,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来讲授理论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未能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体现,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表达、信息处理等能力都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三)“市场营销基础”课程与任务驱动法相契合市场营销内容广泛,理论和实践联系十分紧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教师较容易提取学生感兴趣又便于参与的典型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一)班级分组思路
1.分组。每个班分为人数及实力相当的6个小组(A、B、C、D、E、F组),每组6~8人。每个小组即为一个虚拟的公司,负责一种产品的生产营销。在此,笔者设定,A、B两组(公司)生产牙膏,C、D两组(公司)生产洗发水,E、F两组(公司)生产沐浴露。每两个小组(公司)产品相同,是为了增强对比性和竞争性;全班产品不完全相同,是为了增强差异性。
2.设定角色。为每个学生设定角色,如,董事长、总经理、总经理助理、产品经理、市场经理、销售经理等,以增强学生的荣耀感和趣味感,每个角色都负责相关的任务组织实施(总经理助理主要做好相关记录和协调工作,其他角色所负责的任务见下文)。
(二)小组(公司)任务
1.总体任务。本小组(公司)生产的产品能够成功进驻到学校的超市销售,并且能够得到消费者(学生)的喜爱,取得最好的市场份额。
2.分任务。围绕着总体任务,结合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提取的各种任务(见后面的内容)。
(三)评价、排名与奖励
1.对每个分任务均有评价,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每个小组(公司)内成员之间要相互评分,以得出学生在每个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评分表由教师设定。
2.最终排名。对所有环节得分进行汇总,按总分由高到低确定各小组(公司)排名;对每个环节个人得分进行汇总,按总分由高到低确定小组内个人排名。
3.奖励。奖励前三名的小组;奖励每组表现最好的前两名学生。
(四)“市场营销基础”课程任务提取及教学思路市场营销,究其知识体系脉络,包括市场营销概述、环境分析、市场调研、STP战略、4P策略等主要内容。以此提取出“市场营销基础”课程的任务,并对每个任务做出安排(总课时为108课时,周课时为6课时,教学周为18周)。
1.任务一:市场营销概述、营销观念及分组(12课时)。本任务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案例教学法。讲完概述及营销观念后,进行分组,说明各组任务。课前强调纪律,强调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本任务由教师组织实施。
2.任务二:环境分析(6课时)。本任务为:讨论本小组(公司)的生产营销活动将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罗列12种以上因素,并将影响因素罗列在白纸上。各小组将白纸粘贴在白板上进行展示并尝试讲解所罗列的因素是怎样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教师进行点评,并且对环境因素进行补充和小结,再做讲解。教师准备好白纸和油性笔,并且设定评分表。本任务由“董事长”组织实施,“总经理助理”做好记录。
3.任务三:市场调研(18课时)。本任务为:本公司要生产牙膏、洗发水、沐浴露,为了能够实现总体任务目标,做一次市场调研,调研对象为在校学生。对问卷设计以及调研注意事项做一些讲解。学生自行设计问卷,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好,做好统计,并且针对主题撰写调研报告,制作成PPT,派代表做调研汇报。教师设定评分表,包括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环节。调研、调研报告写作及PPT制作在课外完成,其余事项在课堂中完成。本任务由“市场经理”组织实施。
4.任务四:市场细分(6课时)。本任务为: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各小组(公司)对学生群体进行市场细分,讨论得出对学生群体进行细分时最重要的三个维度(标准)。教师进行点评,给出三个最重要的维度。同时,教师需要补充市场细分相关的知识点。本任务由“市场经理”组织实施。
5.任务五:目标市场选择(6课时)。本任务为:在市场调研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各个小组(公司)选择本小组(公司)的目标市场,可以选择一个、两个或多个市场,还可以选择全部市场。在做选择之前,先对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市场集中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有选择的专业化、全部市场化)进行讲解,并和其他同学讨论影响目标市场选择的因素,然后让各小组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告知全体师生。本任务由“市场经理”组织实施。
6.任务六:市场定位(6课时)。教师已经为各小组(公司)做了目标定位,那就是要做最受欢迎、销售最好的产品。随后任务七、任务八有关于产品及价格的定位,因此,在市场定位任务中,教师主要结合“王老吉”“真功夫”等案例,对市场定位的定义以及定位的目的、程序、策略进行讲解。本任务由教师组织实施。
7.任务七:产品设计(12课时)。本任务为:围绕产品层次及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各公司设计好产品,要求写一份产品设计文案。包括核心功能、产品包装、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实施任务前,教师先讲解产品层次等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后,学生分小组上台报告本组设计的产品以及理由。教师设定评分表,进行小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本任务由“产品经理”组织实施。
8.任务八:产品定价(6课时)。本任务为:结合前面的任务,为本小组(公司)的产品进行定价,并阐明理由。教师设定评分表,进行小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教师讲解定价影响因素,并结合现实案例补充尾数定价、声望定价、地区差别定价、折扣定价等知识。本任务由“市场经理”组织实施。
9.任务九:产品促销(18课时)。本任务为:为本小组(公司)的产品做一个促销方案并提交。结合本小组(公司)产品,购置一定量的产品(可退货),做一次室外现场促销活动,体验销售过程。教师对以上两个任务均设计好评分表,并在方案设计/活动结束后由学生做活动分享,教师围绕促销策略的主要要点进行总结和点评。本任务由“销售经理”组织实施。
10.任务十:渠道选择与管理(12课时)。本任务为:讨论“格力”的渠道案例。假如本小组(公司)的产品要走出校园,如何选择和管理本公司的渠道?在任务实施前,教师先讲解相关知识点。本任务由“总经理”组织实施。11.任务十一:复习及教学体会(6课时)。温故而知新,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以及完成的各种任务;师生发表对本学期教学的体会。本任务由教师组织实施。
三、结语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关键是教学任务的设计。任务是教师教学任务和学生做学合一的学习任务的统一,教师对于每个任务的提出,都要认真思考,既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能涵盖所讲授的新知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实施进度以及成员的积极性调动做好把控。因为学生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要把自学与群体讨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笔者在教学中,以虚拟公司的形式,以总体任务为引领,各个章节有具体的任务,环环相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以上任务的实施,学生基本掌握了市场营销基础知识,且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信息处理、与人沟通、语言表达、OFFICE操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天福.市场营销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与茶文化旅游项目市场化运营不同,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则侧重于前期对项目使用价值进行打造,并在旅游经济视角下来提升该旅游项目对游客所带来的效用。因此,这就为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要求。就茶文化的内涵而言,主要包含行为文化板块和思想文化板块。茶文化中的行为文化板块,主要以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示与茶有关的文化信息。茶文化中的思想文化板块,则主要以行为文化为载体,关注从载体背后所呈现出的思想文化元素。这就意味着,对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游客展现本土茶文化的行为要件和思想要件,并侧重思考思想要件的展示路径。茶文化的思想要件将有助于提升旅游项目的市场差异度。
1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所呈现出的要求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归纳:
1.1自然资源开发的要求
茶文化资源必然需要建立在茶叶这一物质基础上,所以自然资源开发则成为第一步。对茶文化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可以向游客提供生态茶园参观项目,使游客获得深刻的内心情感体验。但由于茶叶种植在高山或高寒地区,这就为自然资源开发带来几个要求:第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较高;第二,道路规划需要与生态茶园的区位和承载力相联系;第三,可整合散落的茶园资源,形成规模化的趋势。
1.2人文资源开发的要求
人文资源构成了茶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资源不同,人文资源的开发将有助于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而这种体验感又是通过与当地人的人际互动中来获取的。如,参与到当地人对茶文化进行艺术性的诠释中来。又如,体现农家茶文化的特色。因此,人文资源开发所呈现出的要求包括:第一,将分散的人文资源存在方式,形成相对聚拢的态势;第二,分类建立起当地茶文化人文资源的开发模式。再者,对人文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引入全域旅游的形态。
1.3产业资源开发的要求
所谓“产业”可以界定为,相互关联行业之间所形成的集合。显而易见,在进行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需要当地多个行业的共同支撑,如商品零售行业、餐饮住宿行业、茶叶生产行业等。这就决定了在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将上述关联行业整合进旅游项目之中,从而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2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衔接的问题探讨
2.1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结构性问题
该问题的提出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联系,那么如何建立起与市场需求结构相适应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呢。这里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便是,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向域内还是域外消费者提供。若是对域内消费者提供,那么相同的茶文化背景必然会对自然资源开发的要求更高;而若是向域外消费者提供,那么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需要进行着力打造。可见,建立不同的市场定位,仍需要与自身的开发能力相联系。
2.2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化问题
商业化的本质便是建立起旅游产品的交换模式,但从本文所讨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而言,该项目在运营中存在着显著的外部性,而这将弱化开发主体未来的收益回报率。另外,在全域旅游类型下来开展旅游服务,便使得当地居民参与到了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来,所以未来对辅助资金的供给便成为必然。由此,以上所存在的商业化问题需要在市场运营之前得到解决,不然将抑制旅游市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意愿。
2.3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问题
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里的可持续包括这样几个要义:第一,实施循序渐进的开发步骤,使得边开发边运营;第二,维系现有茶园生态积载量,做到不破坏和及时修复。可见,从各地所反馈的信息中可知,关于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问题,仍未能引起大众的重视。
3关于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思考
结合以上的阐述,这里从三个环节来对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进行思考:
3.1理清市场定位
上文已经提到,对产品提供的目标消费者进行不同的定位,将直接决定着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和着力点,这也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与此同时,对于产品不同的市场定位又将影响到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和资金投入量,而对于那些深处高山和高寒地区的茶叶产地而言,显著的资金需求瓶颈将严重制约他们的旅游项目开发进度,若是在项目开发中平均使力,那么将影响到重点环节的打造。可见,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开发实力理清市场定位。
3.2开展市场调研
目前,具备条件的域外不少地区都在打造茶文化旅游项目,并在对外宣传上也根据自身的区位名称和文化典故进行了商业化包装。但从不少游客所反馈的信息中可知,由于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得产品开发的许多方面还不甚完善。为此,在减少资源开发的重复率,以及努力建立起本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特色,有必要在开发之前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市场调研的内容包括:第一,对同类型产品的运营进行实地考察;第二,对游客消费偏好信息进行搜集;第三,认真剖析业内相关产品开发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3.3发挥比较优势
建立起旅游产品的市场差异性,这是旅游资源开发中永恒的主题。通过市场调研之后,应为建立起差异化资源开发提供思路。另外,充分发挥域内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则是实现产品市场差异性的关键之所在。而且,这里的比较优势可以为自然资源,也可以为人文资源,还可以为行业关联性等多个方面。
4实施策略根据以上所述,实施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界定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
界定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需要以自身的资源开发能力和资金供给状况为依据,同时还需要以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情况为参考。以身处高山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为例,由于在开发中这里存在着不少显著的限制性因素,所以在市场定位中应主要聚焦域内游客。但即使定位于域内游客,也需要在动态视角下对旅游项目拓展进行长远规划,并通过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来将域外游客纳入其中。
4.2突出人文元素在开发中的市场差异化
从市场调研中可以感知到,似乎自然资源已难以形成显著的市场差异化,这种自然景观式的开发模式极易模仿与复制,所以需要突出当地的人文元素。茶文化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文化,主要从饮食和艺术层面对茶的利用和表现而存在着,而且存在的载体则是当地的村落和农户。这就意味着,在突出人文元素的旅游资源开发下,需要在全域旅游产业打造模式下将当地的村落和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茶文化展示平台。
4.3建立同业协会和公共基金助推商业化
在运营茶文化旅游项目时,应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协调作用,政府部门则起到最终的裁定和制度供给的职能。为此,这里需要建立同业协会制度,如茶文化家庭旅游服务业协会、生态茶园观光业协会等。通过以协会为单位来进行关联行业之间的衔接,就能较好的满足旅游项目在打造中的内控要求。以行业协会建立公共基金项目,则能起到扶持弱势成员的作用,这种具有共济会特征的公共基金符合农业村落环境的传统。
4.4针对性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
确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这里就需要针对性的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市场需求结构环节;第二,市场目标游客的拓展环节;第三,资金融通环节等。总之,需要以提升资源开发质量为目的,来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
5实证讨论
下面以湖南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进行实证讨论:
5.1引入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要素
受到湖南湘西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凤凰县的农业生产仍然延续着传统农耕的作业方式。这一现实似乎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阻碍,但却成为发展当地乡村旅游项目的重要元素。
5.2引入乡土风韵的旅游饰品要素
伴随着近年来苗族民间艺术家在世界舞台展露歌喉,人们对苗家服饰已有了充分了解;并且,漂亮的服饰也引起了诸多消费者的兴趣。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包括服饰在内的饰品虽然统称为旅游附属产品,却作为实物形态宣示了游客所到之处的见证。
6小结
本文认为,与茶文化旅游项目市场化运营不同,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则侧重于前期对项目使用价值进行打造,并在旅游经济视角下来提升该旅游项目对游客所带来的效用。就茶文化的内涵而言,其中主要包含行为文化板块和思想文化板块,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游客展现本土茶文化的行为要件和思想要件。需要指出的是,茶文化的思想要件将有助于提升旅游项目的市场差异度。开发思路包括:界定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突出人文元素在开发中的市场差异化、建立同业协会和公共基金助推商业化、针对性制订茶文化旅游资源战略规划等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武美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建筑,2016(37):331-331.
[2]宋亚超.基于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4):287-287.
[3]石锐.川西地区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及景观设计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11(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