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方法

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方法

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盈利能力 评价指标

一、引言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问题,学者们往往是基于各种模型和方法进行研究评论的,而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直接研究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章并不多见。师萍(1997)运用层析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对总体财务状况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盈利能力。蒋麟凤(2007)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对财务状况的影响最大,偿债能力次之。这些研究都是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但都没有直接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具体分析与评价,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了彻底剖析,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这四个方面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各盈利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的设置,以此来衡量与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践价值。

二、研究设计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著名数学家 T. L. Sat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将评价对象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分析该对象的性质、所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要素间相互关联程度将要素组合为不同层次,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系统。在每一层次按照一定准则,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标度定量化,形成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相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计算要素的权重,确定每一层次中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总目标层次的总排序。

(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选择

盈利能力分析体系包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盈利能力分析、资本盈利能力分析和收益质量分析,具体由一系列反映企业盈利指标构成。

三、构建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

(一)构建层次结构图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A)、子目标层(B)、具体指标层(C) 构成(见表1)。

(二)建立判断矩阵

请财务管理专家对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比较赋值构造判断矩阵。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评定标度来描述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见表2。

(三)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

在使用层次分析法的过程中普遍采用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以确定判断矩阵各因素的权重。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3。

(四)进行一致性检验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其次,计算CI的值,CI = (λmax - n ) / ( n - 1) , CR = CI /R I(如果CR

由以上结果可得企业综合盈利能力评价模型:

Y=0.1254X1+0.3543X2+0.0654X3+0.1351X4+0.0303X5+0.0536X6+0.014X7+0.0152X8+0.08X9+0.0427X10+0.084X11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最明显的因素是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

四、案例分析

通过计算中国石油公司2007-2011年的相关财务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盈利能力做出评析。相关财务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见表5。

从上例可以看出,中国石油公司在2007-2011年这5年中,2007年盈利能力最强,2011年盈利能力最弱。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最明显的因素是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从表中数据可知,企业的营业净利率和营业毛利率逐年递减,净资产收益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成本费用利润率也逐年递减,说明该企业的成本费用逐年上升,而利润却逐年减少。说明该企业的盈利能力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企业管理层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财务现状,扩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收入,尽量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开源节流,以此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五、结论

基于层次分析法,文章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了彻底剖析,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这四个方面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各盈利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的设置,以此来衡量与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践价值,但不足之处在于现有层次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专家的主观评价,这将导致结果不完全可信。因此对于现有层次分析法的改进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蒋麟凤,王红英,黄小梅.层次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97-103.

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盈利能力

一、文献综述及研究背景

(一)文献综述 理论界关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对两者的关系尚未达成一致看法。从资本结构理论的预测结果来看,权衡理论认为,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拮据风险相应较低,因而公司会有较强烈的利用债务合法避税的动机,在权衡税负利益和负债成本后,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会选择较高的负债比率,即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但啄食顺序理论认为,公司会优先选择留存收益作为筹资的资金来源,只在必要的时候才依次考虑债务筹资和股票筹资,因此,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会安排较低的债务资本,即两者呈负相关。陆正飞、辛宇(1998)从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显著负相关,且与行业显著相关的结论;洪锡熙、沈艺峰(2000)采用1995-1997年期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21家工业类公司数据,分析得出公司负债比例与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显著正相关,但与行业类型不相关的结论;王娟、杨凤林(2002)得出类似的结论,即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结构存在正相关关系;于东智(2003)利用1997-2000年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据分析后认为,负债比例与公司绩效(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之间显著负相关,且与行业水平显著相关;李宝仁、王振蓉(2003)采用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利用主成分法对影响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综合得分评价后,得出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成中度负相关的结论。

(二)研究背景在众多的国内实证研究文献中,主要集中将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作为资本结构的解释变量之一进行研究,而关注公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这些研究的结果相互对立,且均未得出怎样的资本结构可以实现公司盈利能力最大化的结论。此外,在已有研究中,大多学者只选取了反映盈利能力的个别指标,从而影响了盈利能力的全面性。一是没有考虑盈利的现金流保障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盈利状况,决定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由于上述这些指标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某个时期的会计利润进行计算分析的,因而不能反映公司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二是没有考虑盈利的持续稳定性。从公司持续经营的角度来看,盈利能力不能仅仅是反映公司某个时期的获利情况,而且还要能反映公司动态的、连续若干期的盈利状况变动趋势及规律。笔者认为,没有考虑现金保障程度和盈利能力持续稳定性的指标不能真正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为此,本文试图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为了排除不同行业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考虑了现金保障程度和盈利能力持续稳定性的指标来研究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得出一些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相互关系的启示性结论。本文采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公司的资本结构,反映了公司总资产中债务资本所占的比重,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综合分值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定量地确定其决策方案中各个元素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系数,据此来判断决策方案的优劣。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提出一个总目标,将目标逐层分解为几个等级层次,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步,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赋予一定的分值,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第三步,针对某一准则,计算各被支配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第四步,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

(二)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前所述,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上市公司基于权责发生的获利能力、基于收付实现的获利能力和盈利的持续稳定性等三个方面。本文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层次分析法的递阶层次结构要求,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结构。其中,目标层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准则层由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上述三个方面构成;指标层为与准则层相对应的单项评价指标,本文共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9项指标,分别用X1~X9表示,见(表1)所示。其中表示盈利持续稳定性的三个增长率指标均取公司连续三年的数据,通过几何平均法计算得到。可以看出,以上9项指标都属于正指标,各项指标值越大,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好。

(三)两重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 构造判断矩阵是为了能够确定下一层元素从上层支配元素分配到的权重,构造时采用的标度值一般是T.L.Saaty提出的1~9标度方法,见(表2)所示。根据九标度法,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就以上3个准则及9项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咨询了有关财务专家,最后综合大量专家的意见,分别构造出各指标间的比较判断矩阵。见(表3)、(表4)、(表5)、(表6)所示。

(四)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排序权重的计算及其一致性检验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元素相对排序权重:先逐行计算判断矩阵的几何平均值,再对其进行归一化后,即为单一准则下某个元素的相对权重向量w。为了进行一致性检验,还需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对同一事物认识的差异性,专家打分构造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可能会出现重要性判断上的矛盾。一致性检验就是为了检查所构判断矩阵及由之导出的权重向量的合理性。一致性检验比率CR=CF/RI,其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可通过查表得到。当CR

对房地产行业2004年被证监会列为ST公司和进入上市公司百强企业的B公司进行了验证,通过计算发现B公司的P值远远高于A公司,说明B公司的财务状况要明显优于A公司,这与实际正好相符,说明构建的盈利能力综合分值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及盈利能力综合分值的计算本文按以下原则选取样本:将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础;ST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状况

与其他公司相差较大。为保证统计结果的有效性,剔除ST公司;为保证样本数据的可比性,剔除B股上市公司。根据上述原则,本文共选取了2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其2003-2005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对公司的资本结构及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上述9项财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各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报资料及财务分析指标处理得到(反映24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9项指标数据资料略;除增长率指标取公司连续3年的几何平均值外,其它指标均取样本公司2005年年报数据)。利用所构建的盈利能力综合评价分值P的计算模型,计算得到该样本以百分制表示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分,结果见(表8)所示。

(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间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及其影响方向。根据(表8)中关于公司资产负债率及盈利能力的数据,利用SPSS for Windows中的两变量线性相关分析法,得到在显著性水平为0.005的情况下,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558,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用于从数量上考察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以资产负债率R为自变量,盈利能力P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由(表9)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83.265,在0.00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自变量R的估计系数为-1.087,在0.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说明代表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率对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负相关)。盈利能力P与资产负债率R的回归方程为:P=83.265-1.087R+ε。

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营运资本管理;盈利能力;外文综述

一、引言

企业将大量资金投资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同时将应付款作为短期融资政策(Deloof 2003)。因此,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运用(被定义为营运资本管理)已成为企业日常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Malmi.2003)。

营运资本管理通常具有两大作用。其一,营运资本管理直接影响公司流动性(Chiou.2006)。营运资本对于流动性的作用表现为:存货购买导致现金流向供应商而现金流入又源于存货销售(Richards 1980)。因此,推迟付款,应付账款虽增加,但现金流出时间却被延长。这种相互关系在财务危机时期将导致企业收缩信用政策,推迟付款来应对外部融资约束(Enqvist.2012)。营运资本对于流动性的长期影响还不明显。如严格的信用政策可能拒绝了潜在的客户,因而减少了未来的资金流入。其二,营运资本管理对于提升公司价值非常重要(Smith 1980)。一方面,营运资本影响公司销售额进而影响公司利润;另一方面,营运资本管理影响公司资本占用进而影响公司资本成本。可以设想在没有增加资本占用的前提下增加销售额将会使得公司利润大幅增加,但改变销售通常又会影响营运资本投资。

二、营运资本管理评价方法

营运资本管理被定义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管理”(Haley 1991)。因此,净营运资本等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务来看,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被高度重视。尽管主流看法认为,净营运资本主要指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Deloof 2003)。但仍有学者认为应当将流动负债从营运资本中剔除出去,采用广义的营运资本方法(Van Horne.2005)。鉴于综述目的,本文将应付账款作为营运资本的一部分对待。运用净营运资本替代毛营运资本的好处是:流动负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存货存在以及未来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是密切联系的。当然,也可以发现使用净营运资本会忽视应付账款对于营运资本需求量的抵消效应。

营运资本管理计量的常规方法是现金周转期(CCC)。CCC源于营业周期,用于计量采购到销售收款的时间段(Richards.1980),运用存货周转天数(DSI)加应收周转天数(DSO)计算而来。然而,营业周期采用的是毛营运资本的方法,忽略了采购到付款的时间差。对于净营运资本,CCC计量的是现金从流出到流入的时间差。因此它运用经营周期与应付账款周转时间(DPO)的差额来计算。通常来讲,CCC以天数加以反映,计算如下:CCC=DSI+ DSO –DPO。DSI计量存货管理,等于存货余额除以销售成本再乘以365天;DSO计量应收账款,等于应收账款余额除以销售额再乘以365天;DPO计量应付账款,等于应付账款余额除以销售成本再乘以365天。

除上述方法外,理论和实务界也提出了采用净经营周期(NTC)来代表营运资本管理(Meyer and Ludtke 2006)。与CCC相比,计算NTC时统一采用销售额形式,然而这种方法缺少应有的准确性。

三、研究述评

(一)研究结论概况

表一运用关键词的形式按时间描述了大量研究。从表一可知,除Meyer.(2006)仅采用2003年的数据分析结论外,其他研究者均运用4到20年的面板数据。此外,大多数研究采用资本回报率作为因变量来计量盈利能力。更为具体的是,大多研究使用资产回报率(ROA)或毛经营利润(GOP)来反映盈利能力。

从表一可以看出早期学者对于营运资本管理研究大多采用CCC或NTC为替代变量,从近期研究来看,已经转向从DOS、DSI、DPO等方面进行细化研究(Wohrmann.2012等)。从整体结论来看,表一揭示了早期研究(Jose.1996等)表明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然而,值得关注的是Banos-Caballero (2012),他们的研究表明营运资本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不显著或呈U型特征。

(二)研究结论评述

早期研究从营运资本的三个方面建立了营运资本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首先,多数研究设计运用单一的变量来计量营运资本管理(CCC或NTC),但CCC是由营运资本的三个组成部分计算得来的。因而CCC能否与盈利能力建立负相关关系,关键取决于三个组成部分能否强有力影响盈利性。其次,当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营运资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流动资产而言, Enquvist.(2012)发现DSO、DSI与企业获利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它的研究也为这些研究结论提供了额外的证据(Wohrmann.2012)。然而,对于应付账款而言,研究文献结论不一。从理论角度来看,应付账款增加,营运资本就会减少(Enqvist.)。由于CCC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那么可以推断DPO应当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企业推迟付款将能使企业更具盈利性。但令人不解的是,实证结果表明DPO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不显著或者显示负相关的关系。仅有Lararidis.(2006)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正向关系。

注:CCC表示现金周转期,DPO表示应付账款周转期,DSI表示存货周转期,DSO表示应收账款周转期,GOP表示毛经营利润,NOP表示净经营利润,NTC表示净商业周期,ROA表示资产回报率,ROCE表示占用资本回报率,ROE表示权益回报率。,,,N/A,&分别表示正相关,负相关,不显著,不相关以及是否相关需要依靠商业周期等情形。

就线性关系而言,Banos.2012特别分析了中小规模的公司,他发现这种关系并非是线性而是一种U型的关系。因此,这种结果显示营运资本管理并不能一味提高盈利能力,相反公司可以保持积极的营运资本水平来最大化其获利能力。Enquvist.(2012)等考虑了不同的商业周期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经济下行时,商业周期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更加强劲。说明在经济危机时刻,应收账款可以提升盈利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延长而不是缩短债务期限限来增加获利性。

四、总结与展望

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本文整合了前人有关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研究。总的来看,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从紧的营运资本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Banos.2012的结论外,其它实证结果都支持线性模型。由于存在这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与营运资本管理的关系时,需要对研究范围进行一定的控制。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当考虑这些不一致的结论。准确的说,在非线性模型下研究营运资本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值得的。从实务和理论的角度看,寻找保持多少营运资本能最大化企业盈利能力以及企业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据此,未来的研究不应仅聚焦于怎样来衡量营运资本管理,而是应当具体的分析营运资本的每个组成部分,考虑保持什么水平的营运资本能够提升企业的获利性。此外,还应研究如何能够整合兼顾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利益,制定出最优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

参考文献:

[1]Banos-Caballero,s;2010.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in SMES.Accounting and Finance,50,511-527.

[2]Chiou,J.2006.The determinants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149-155.

[3]Deloff,M.2003.Does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ffect profitability of Belgian firms?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30,573-587.

[4]Enqvist,J.2012.The impact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on firm profitability.Working Paper.

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利结构; 盈利能力; 利润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7-0112-03

盈利结构是指构成企业收益的不同形式的盈利有机搭配和比例,包括企业收益是由哪些盈利项目构成和各盈利项目占总收益的比重两方面(夏兰和谢志英,2010)。对企业的盈利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认清不同的盈利项目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性质及影响程度,把握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盈利结构质量较好的公司,其收入与利润应该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持续、稳定的来源(张政,2013),具有较强的核心盈利能力,从而表明公司具有较高的行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实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带来的冲击,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钱爱民等,2009)。

一、反映企业盈利结构的关键指标

根据利润形成的过程,可以将公司盈利结构通过对毛利、核心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的分析反映出来,原因在于这四个指标不仅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而且他们之间存在逐次递进的关系:首先,毛利作为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配比的结果,反映了企业的基本盈利能力,如果毛利为负或不足,致使企业无法弥补日常的期间费用开支,企业将缺乏创造利润的基本能力;其次,核心利润是毛利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期间费用后的盈余,它反映了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业绩,通常被用来衡量企业自营性活动的盈利能力;再次,营业利润是在核心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了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投资活动业绩后形成的,不仅考虑了自营性活动的成效,同时也考虑了投资性活动的业绩,是企业一定时期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最后,利润总额是在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和实现的营业利润基础上,包括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偶然性事项所引起的盈亏,即非正常利润。换言之,利润总额反映了企业正常盈亏与非正常盈亏的最终结果。

四个指标之间的递进关系,如图1所示。

二、盈利结构分析框架

根据利润的形成过程,企业的盈利结构分析通过以下步骤完成:首先,按照毛利的情况,将样本公司分为两组:毛利盈利组和毛利亏损组,毛利盈利组公司具有基本的盈利能力;其次,将毛利盈利组样本按照核心利润的情况,分为核心利润盈利组和核心利润亏损组,核心利润盈利组公司的收入能够补偿企业的成本和期间费用;再次,将各组样本进一步按照营业利润分为营业利润盈利组和营业利润亏损组,营业利润盈利组公司在综合考虑了自营性活动及投资性活动之后,仍然具有盈利能力;最后,将各组样本按照利润总额分类,分为利润总额盈利组和利润总额亏损组,利润总额盈利组公司在正常盈亏与非正常盈亏的共同影响下具有盈利空间。据此,将公司的盈利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见表1。

根据公司的盈利结构类型,可以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对于盈利不理想的公司,可以通过盈利结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判断方法及建议见表2。

三、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结构分析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由于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盈利结构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考虑到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将所有非金融类中国上市公司纳入研究对象,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得到样本2 429家,其中ST企业56家,数据期间是2013年。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源于色诺芬经济金融数据库。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样本公司各利润指标的分布状态见表3。

(三)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特征分析

依据盈利结构分析框架,计算各组公司的盈利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详见表4。

分析表4,可以发现:

1.从毛利率的整体状况看,盈利和亏损企业分别占比98.4%和1.6%,说明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产品成本能够被收入所弥补,企业产品具有基本盈利能力。

2.从核心利润的分布情况看,该指标为正的企业均来自于毛利为正的企业,且在全体企业中占比为79.8%,说明我国超过2/3的上市公司自营性活动具有盈利能力,收入能够在弥补成本、相关税费及期间费用后仍有盈余。

3.从营业利润指标看,首先,盈利企业占比83.6%,说明企业的自营性活动、投资性活动整体经营效果良好;其次,该指标为负的企业中,核心利润为正的占比1.5%,这部分企业的自营性活动具有盈利能力,但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性活动亏损的负面影响致使企业由盈转亏;最后,该指标为正的企业中,核心利润为负的占比5.1%,这部分企业的自营性活动缺乏盈利能力,但公允价值变动与投资收益的影响使企业转亏为盈。

4.利润总额指标显示,盈利企业占比90.8%,说明企业的最终经营结果良好。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指标与营业利润指标表现不一致的企业占比为7.6%,其中,0.2%的企业营业利润为正,但利润总额为负,7.4%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负但利润总额为正,这说明这些企业的营业外项目所对应的偶然性因素致使企业扭转了营业利润的亏损局面,是企业扭亏为盈的救命稻草。

5.比较正常公司与ST公司,可以发现:(1)ST公司中毛利为负的公司占比远大于正常公司,说明ST公司的产品基本盈利能力差;(2)ST公司中核心利润为正的公司比例为29%,远低于正常公司的80%,说明ST公司的自营性活动盈利能力偏低;(3)通过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较可以发现,ST公司中营业利润为正,同时利润总额为负的公司占比为0,但营业利润为负,同时利润总额为正的公司占比为31%,说明我国ST上市公司的营业外收支项目主要被上市公司扭亏为盈所利用。

四、管理建议

基于上文分析结果,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第一,挖掘潜力,增强产品的基本盈利能力。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比1.6%的公司毛利为负,占比18.6%的公司毛利为正,但核心利润为负,这说明我国有超过1/4的公司产品收入不能或仅能勉强弥补成本,没有或仅有较小的毛利空间。这些企业应通过强化产品差异化程度,提高定价能力,或者降低成本等方式挖掘潜力,增强基本盈利能力。

第二,优化资产配置,协调自营性活动与投资性活动的关系。核心利润与营业利润的差异能大概反映出自营性活动与投资性活动的经营结果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上市公司中占比6.8%的公司核心利润与营业利润存在正负差异,说明在这些企业中,资产被配置在自营性活动还是投资性活动中,会导致其盈利能力存在差异,这些企业应注意协调资产在两类活动中的配置份额,以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第三,增强日常活动的盈利能力,转变部分企业过分依赖非经常项目的状态。上市公司中,7%的正常公司以及31%的ST公司存在利用营业外收支项目扭亏为盈的现象,说明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过度依赖非经常项目,这是利润质量低下的表现之一。这部分企业应警惕正常经营活动的亏损问题,注意调整整体经营战略或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夏兰,谢志英.微利上市公司盈利结构探析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10(9):30-31.

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为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采用我国10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年至2008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选取了影响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得分评价,并与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最后提出优化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建议。

0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全球化,我国的银行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盈利能力才能避免淘汰,在竞争中赢取胜利。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盈利、长期发展等问题。上市商业银行作为通过经营风险来盈利的商业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资本结构理论,由于存款保险制度、法定准备金、监管资本等方面的严格限制使银行资本结构研究远比一般企业要复杂。有效的资本结构会促使经营者努力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理结构,进而提高整体的盈利能力。

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联系,很多西方学者做了深入的研究。Kareken和Wallace(1978)认为,银行业是一个垄断的存款服务提供商,在存在进入障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会不断增加负债,因为此时它们可以凭借提供给存款者的服务来获取利润,存款越多(即负债越多),银行的价值就会越高。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则较少。赵瑞、杨有振(2009)以10家商业银行2001至2007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资料发现:商业银行的融资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股权性质与盈利能力负相关;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资本利润率正相关,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资本利润率负相关;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利润率显著正相关。

由于盈利能力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情况,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一直是财务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很多研究热衷于将盈利能力指标作为资本结构的解释变量之一进行研究;对于银行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研究通常使用单一的财务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且集中于对商业银行的治理、寻求补充资本等方面。随着我国上市银行的增多,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何更好地控制上市银行的资金风险是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角度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1样本与变量选取

1.1样本选择本文将以我国10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南京银行,选取2004~2008年的年报数据为原始资料。由于有些年份部分数据不全,因此本文共有45组数据。

1.2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指标的确定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结合银行业的特点,本文选取营业净利率、营业毛利率、成本收入比、股本净回报率、总资产报酬率这五个指标作为评价盈利能力的指标。关于资本结构指标的选取,本文采用巴塞尔协议的框架对融资结构进行描述,选择附属资本与核心资本的比例这一指标;对股权结构主要选用股权集中度进行度量,此处选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这一指标;另外选取资产负债率考察总资产中债务资本所占的比重;选取资本充足率反映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本文借鉴一般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模型,将盈利能力的考察作为一个整体,得出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值,试图构建以盈利能力的综合值为被解释变量、资本结构的各指标为解释变量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相互关系的函数模型,并利用相关数据对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

2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2.1上市商业银行综合盈利能力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反映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中的公共因子提取出来,用这些公共因子对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再进行综合评价。

2.1.1是否适合因子分析的检验:判断是否适合运用因子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和KMO检验。利用这两种方法,对营业净利率、营业毛利率、成本收入比、股本净回报率、总资产报酬率进行了因子分析适合性的判断。由检验结果可知,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这就拒绝了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矩阵的假设,证明了研究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KMO值为0.705,略大于0.7,因子分析的效果会比较好。

2.1.2因子变量的提取:设定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l。因此,选取了特征值大于l的作为因子变量,结果显示有2个变量的特征值大于l,而且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8.274%,解释了大部分的方差总值,符合构建因子变量的要求。由总方差解释表的结果来看,本文应该构建2个因子。

2.1.3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根据因子得分系数以及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计算出第一公因子和第二公因子的得分数,分数分别为Y1、Y2。其中,因子得分矩阵

Y1=0.329A1+0.260A2-0.074A3+0.239A4+0.327A5;

Y2=0.061A1-0.140A2+0.925A3+0.327A4+0.019A5

由提取公因子所产生的新生变量为Y1、Y2,由Y1、Y2的值可以计算出Y的值,进而可以得出各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因子得分:Y=(58.008Y1+20.266Y2)/78.274。

2.2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回归过程在上述分析中已得到盈利能力的综合值。为进一步分析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依赖关系,使用回归分析方法。以代表盈利能力的“综合因子得分”Y为因变量,以附属资本/核心资本X1、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X2、资产负债率X3、资本充足率X4为自变量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Y=a+b*X1+c*X2+d*X3+e*X4+ε,其中,a为常数项,b、c、d、e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采用逐步回归法,将F检验P值大于等于0.1的剔除出回归方程,小于等于0.05的选入回归方程,最终选入的变量剩下1个,为资本充足率。没有进入回归模型的各个变量的检验结果,其P值均大于0.05,无需再进行分析。由相关关系分析可得,相关系数为0.492,说明盈利能力与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由结果可以看出:方程的常数项为-0.925、系数估计值为0.084,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此外F=13.748〉F(1,43)说明整个模型通过检验。方程为:Y=0.084X4-0.925+ε。

3结论与建议

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即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其获利能力越强。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是盈利,要获得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3.1降低风险资产数量增加低风险权重资产业务,降低高风险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进而才能削减风险资产总量。大力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重视拓展投资业务、发展中间业务都可以是调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风险分布结构的途径。此外,商业银行不能单纯地扩张资产规模,而应适当控制资产规模,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改变粗放式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