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基础工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立足工学结合,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经验
理论探索部分收录了近期广州市关于技工教育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沿思考,是由技工院校管理者和专业研究人员在以往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和吸收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先进思想与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关于广州市技工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理论探索与思考,包括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方案解析、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综述、各校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促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提升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培训实践经验等。这些理论视界高,具有创新性、启发性,既可以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也可以为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教师职业能力竞赛的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二、服务教学实践,为教师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借鉴范例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师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时遇到的问题,该书第二部分遴选了16份两届竞赛中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涉及范围广、内容全面、应用性强,为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了翔实的借鉴范例。
该书所提供的优秀教学设计主要特点有三:一是真实性,其作者均来自于技工院校教学一线教师,教学设计所选取的任务均来源于本专业对应职业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是一项具体的、工作过程完整的、有工作成果产生的工作任务,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职业能力具有现实的教学价值;二是系统性,大部分教学设计以一体化课程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环节,较好地处理了做、学、教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示范性,大部分教学设计基于现实教学条件,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团队智慧进行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检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示范性。
三、汇集多方智慧,在竞争中超越,在合作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逐步提高、树立标杆的舞台,该书的第三部分呈现了两届职业能力竞赛活动纪实,是竞赛活动的剪影,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竞赛气氛的紧张、激烈、火爆,也可以体验到竞赛组织的科学、规范、有序,为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可持续开展指引了方向。
6月17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政策涵盖技术创新、金融支持、度电补贴、初装补贴、光伏扶贫工程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分布式度电补贴更尚属国内首例。
对此,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韩冰表示,在当前光伏产业仍然面临阶段性困难的时期,合肥市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光伏产业渡过难关,意在着力将合肥打造成“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
“合肥市拥有发展太阳能光伏应用及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合肥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朱胜利说,这首先体现在合肥丰富的太阳能及建筑资源上。据其介绍,合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数在2013小时左右,属太阳能资源基本丰富区,到“十二五”末,全市具备建设太阳能光伏屋顶电站的建筑屋面面积将超600万平方米。
而且,在此基础上合肥的光伏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合肥作为全国首批13个金太阳示范城市之一,总装机容量已达50兆瓦,建设完成率居全国首位,拥有国内目前唯一屋顶光伏电站发电类业务许可证;目前已建成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项目80个,集热器安装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在市区居民家庭中的安装普及率为30%(不含光热建筑一体化);累计安装各类太阳能光伏路灯、景观灯超6000套,每年可节约用电约600万千瓦时。
此外,合肥还拥有包括晶澳、海润、阳光电源等几十家光伏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原料——电池——组件——终端产品——发电工程的光伏产业链,为太阳能光伏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鉴于这些优势条件,合肥市接下来在光伏应用上将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分布式光伏屋顶工程、光伏地面电站工程、光伏照明工程、光伏下乡工程。”朱胜利说,未来除了本市及合作共建园区符合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要求、新建屋顶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业厂房、办公楼等建筑和空间,应按照满足建设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的要求进行设计、根据需要预留光伏配电房空间之外,2013年合肥还将在五县(市)试点建设100个光伏下乡扶贫项目。
而为了配合这些工程的落地实施,此次政策还规定了不同建设隋况下的具体补贴数额。《意见》指出,合肥市家庭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企事业单位建设光伏停车场(棚)项目,项目投入使用并经验收合格后,按装机容量一次性给予2元/千瓦时补贴。每个家庭光伏发电项目最高补贴不超过1万元,每个企事业单位光伏发电项目最高补贴不超过2万元。
在肥注册的光伏企业在合肥市新建光伏发电项目,根据项目建成后的实际发电效果,除按政策享受国家、省有关补贴外,按其年发电量给予项目运营企业0.25元/千瓦时补贴;鼓励委托专业化公司管理屋顶、光电建筑一体化等光伏电站,按所管理的电站年发电量给予管理公司0.02元/千瓦时补贴。
关键词:高职;光伏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40-02
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地区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由于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新专业,而且各地区光伏产业结构不尽相同,因此课程体系也存在差异。高职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通过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一直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笔者拟从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区域产业特色、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探讨我院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突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坚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 要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充分分析和预测,准确把握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并据此作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使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规格既具有特色,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原则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校企合作共同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企业(行业)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推行“双证书”制度,使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坚持能力与素质并重,知识、技能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以素能并重为原则,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素质、知识、能力整体设计协调发展。要从岗位工作任务或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整体设计,梳理工作逻辑,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确定课程结构,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现代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等职业素质与关键能力教育,并将之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做”一体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 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做”一体的原则,单项技能实训回归课程,将仿真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教学方法融入课程中,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岗位认识实习、情境式仿真实训、综合性生产实训、就业式顶岗实习等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区域产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浙江省现有光伏企业200余家,是全国光伏电池生产大省,产量约占全国的35%。衢州市作为浙江省第一个省级光伏产业基地,现有光伏企业60余家,是国内光伏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2011年下半年,硅材料加工、光伏电池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产量及价格受到巨大冲击。但从光伏应用市场来看,由于光伏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及国家光伏发电标杆电价的出台,给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前景。从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上看,2009年装机不到300MW,2010年装机约500MW,2011年装机约2.8GW。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和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在未来的10年内,每年装机容量将急剧增加,人才需求将非常短缺。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我院对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即重点培养具备光伏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的能力,能适应光伏电站建设和光伏产品生产等光伏企业生产运行、技术服务、产品检测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主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引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以生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结合专业定位,我们对处于光伏产业下游的光伏电站建设与光伏应用产品企业展开了调研。
光伏电站建设工作岗位能力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光伏电站建设的主要工作岗位有电站建设前期调研、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申报、工程施工、入网调试、电站运行维护与检修等,具体能力要求如图1所示。
光伏应用产品生产工作岗位能力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光伏应用产品生产的主要工作岗位有单体电池检测、特种组件生产、组件检测、控制器制作、系统集成与检测、系统维护与技术服务等,具体能力要求如图2所示。
专业拓展能力调研分析 结合专业定位及企业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光伏电池生产、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等相关企业从事硅太阳电池方阵组合工、光伏系统集成工程师等相关岗位工作,经过1~3年后,可升为技术员,或转岗至管理岗位,如车间班长、车间主任等。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如图3所示。
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抓住区域产业、企业、学生三个要素,要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因此,课程体系的建立不能仅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而是更应该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文化素质课程平台构建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原属于文化素质课的公共基础课程进行重新定位。比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应改变以往课程模式,设置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在计算机文化课程中,应按照专业定位及要求,设置Word高级应用、Excel高级应用、PowerPoint高级应用等课程模板,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交叉学科能力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应基于文化素质课平台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鉴赏等四大类素质拓展课程。
专业课程平台构建 专业课程平台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基础理论课程是为专业核心技术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的课程,主要有《电工基础》、《太阳能电池材料制备工艺》、《光伏电子产品制作》、《电子线路制图与制板》、《工程制图与CAD》、《电力系统基础》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基础理论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比重应占50%以上,平时的课程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由于学生在学科系统理论学习上存在一定的缺失,所以在课程体系中,很有必要增设一门回顾总结性课程——《光伏发电技术》,使学生在“做”的基础上掌握学科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是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关键课程,必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设置。本专业开设了《光伏电池制造工艺》、《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与设计》、《光伏逆变技术》、《光伏发电系统施工与入网调试》、《光伏电气设备检修与电站维修》、《智能光伏产品制作》等6门职业核心课程。
独立综合实训平台构建 独立综合实训课程是针对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训,不是对一门课程的实训。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上除了军事课、毕业论文、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外,还开设了《光伏认识实习》、《光伏电子产品生产综合实训》和《光伏电站安装与维护综合实训》等课程。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质量评价管理体系建设等内容都是决定专业服务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由于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是近两年刚兴起的新专业,专业建设需要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程忠国.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2]张继媛.依托地方特色产业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0(12).
[3]徐少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3).
[4]马中宝.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
作为专业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集成商,绿筑光能具备了专业的电力、光伏、土建、系统研发团队。在光电转换、防水、外观、结构等方面拥有多项专有技术,同时也是国内首个提出提供系统售后跟踪服务的系统集成商,在打造美观实用的精品项目同时,有力保障了电站运营的安全性与经济持续性。
绿筑光能公司已先后承接建设了广州新火车站224.6KWp屋面光伏系统工程、镇江国际物贸大厦160KWp楼顶及墙面光伏系统工程、上海大宁绿地66KWp屋顶光伏系统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11KWp光伏发电系统以及绍兴水墨兰亭、上海花桥别墅等一批别墅家庭光伏发电系统。正在兴建的项目有:温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三期1MWp屋顶光伏电站、绍兴市佳宝新纤维集团公司3MWp屋顶光伏电站(2012年国家光电建筑一体化光伏示范工程项目)。
绿筑光能公司的优势在于:
1.专项资质
具备建筑工程及光伏工程相关资质,完善的建筑工程及光伏工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并且有丰富大型工实施管理经验。可承接100MWp以内的光伏电站总承包项目。
2.专业团队
为了实现建筑光伏的系统集成,绿筑光能从上海电气集团引进了长期从事光伏电站系统建设的专业团队,并整合精工集团现有的建筑专业优势,形成了拥有建筑结构、建筑围护、电气设备、光伏电力等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人才团队,为业主提供专业的光伏电站工程技术服务。
3.产业基础
精工钢构集团是钢结构建筑的综合集成供应商,而绿筑光能作为精工钢构的子公司,得到母公司在钢结构建筑专业、建筑围护专业,光伏专业的综合实力。具有建筑光伏的集成研发、实现了建筑与光伏的融合,做到一体化的实施和管理。
4.系统产品
(一)资源概况
我市发展利用光伏发电资源相对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一是光照资源较丰富。我市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平均年日照数2800小时左右,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开发利用前景较为广阔。二是有一定的地面支撑资源。有一定面积的盐田、滩涂资源以及少量不适合农作物、树木生长的山坡荒地,适合发展地面光伏发电项目。三是屋顶及建筑物资源较多。城乡公共建筑物屋顶和南立面以及各类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屋顶基本处于零开发状态,均可用于光伏发电。四是产业基础较好。我市是全省重要的光伏原材料供应基地,拥有丰富的硅矿资源,硅资源加工、光伏产品生产的各类企业正在发展壮大。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光伏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光伏产业链初步形成,企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现有涉及光伏产业的企业20余家,形成了硅棒、硅切片、电池板、光伏控制设备、组件等众多产品系列。尤其是最近二三年间,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光伏产业发展,在我市投资光伏发电项目的企业日益增多,已成为我市新的投资热点领域,市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土企业、院校以及林洋、无锡尚德、江西赛维、顺大新能源、常州天合等外地知名企业纷纷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我市建筑物屋顶、地面电站等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全市已上报项目规模近80MW。
(三)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光伏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大型建筑较少,原有建筑均未预留光伏发电所需空间,拟建屋顶电站的建筑物分布零散,组网难度大,加之光伏电池的系统集成技术和安装工程技术等因素,导致光伏发电成本较高,制约了光伏发电的市场需求和推广应用。二是认识有待进一步统一,我市能源供应相对充足,有火电、核电等主力电源,对大规模发展光伏并网发电缺乏动力和积极性。三是项目建设和并网协调难度大,众多建筑物产权分属政府、集体及民营企业,项目建设协调难度较大;同时,由于发电规模较小,并网协调难度较大,客观上制约了项目建设和并网。四是地面电站占地较多,与其他产业发展存在土地利用竞争。五是产业链不够完善,呈现上游大下游小的格局,下游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等产业规模小、技术不够先进,拥有自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示范先行,加快推广,积极实施光伏并网发电和屋顶计划,不断提高光伏发电开发应用水平。在推进中,坚持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调节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和标准,积极扶持光伏发电项目,引导和保护企业投资光伏发电的积极性;同时,遵循市场规律,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着力培育光伏发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并重。集中力量做好示范试点,在屋顶电站试点成熟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规模化应用。重点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高效、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资源。
三是坚持光伏发电与整个产业发展互动。以光伏发电重大项目和重点光伏企业为依托,加快扩大光伏产业规模,优化光伏产业链,不断提升我市光伏开发应用水平,促进光伏发电与光伏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以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省推进光伏发电意见》为契机,大力发展我市光伏发电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推广规模。争取通过3年努力,力争在全市建成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60兆瓦,其中,屋顶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8兆瓦,建筑一体化光伏电站装机容量2兆瓦,地面光伏电站装机容量40兆瓦。
2、上网电价。第一步达到年全省光伏发电目标电价2.15元/千瓦时左右的水平,逐步实现地面光伏并网发电上网电价1元/千瓦时(含税)的目标,不断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和竞争力。
3、产业竞争力。巩固和提升硅资源加工、光伏电池生产、控制系统集成等光伏产业整体优势,全市光伏产业年增长力争超过40%;到,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光伏发电企业,阳光晶源、太阳雨、赛维等企业的太阳能发电规模在全省具有一定位次。
三、重点发展任务
实施“屋顶并网发电工程”、“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工程”和“地面并网电站工程”三大工程,不断提高光伏发电应用水平。依托我市光伏产业现有优势,选择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重点实施一批屋顶及建筑一体化项目;选择滩涂、盐田、裸山资源较丰富地区,建设一些地面并网示范工程。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的光伏发电企业,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促进我市光伏产业协调发展。
(一)屋顶并网发电工程
到,建成屋顶并网发电工程18兆瓦,其中,年建成5兆瓦,建成13兆瓦。主要分布:市区(16兆瓦)、县(2兆瓦)等区域。主要企业建设规模:阳光晶源11兆瓦、太阳雨3兆瓦、职业技术学院2兆瓦。
(二)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工程
到建成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示范工程2兆瓦,其中,年建成0.5兆瓦,建成1.5兆瓦。分布在市区(1兆瓦)、科教园(0.5兆瓦)、县(0.5兆瓦)等地,主要由等企业投资建设。
(三)地面并网电站示范工程
开展废地、荒山资源普查,在适宜发展的区域,优先建设带有跟踪系统的地面并网电站工程,支持有关企业在滩涂、荒山荒坡等地规划建设地面电站示范工程。到,建成地面并网电站示范工程40兆瓦,主要由四季沐歌、赛维、顺大新能源等企业投资建设。
(四)推进光伏产业协调发展
推进和实施一批光伏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打造从硅料、太阳能电池(组件)到系统集成、电厂工程总承包的完整产业链,推进并网发电,促进产业集聚,努力建设光伏产业基地、光伏电站和光伏产品应用示范基地。
四、具体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成立市新能源暨光伏产业推进协调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规划局、农业局、林业局、环保局、海洋渔业局、物价局和供电公司等为成员单位,协调推进我市光伏产业发展重大事项,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承担协调小组日常工作。
(二)加强政策扶持。落实国家和省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出台我市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我市光伏发电项目争取国家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和省光伏并网发电电价补贴。加快太阳能示范应用步伐,以政府为主导,在机关、学校、医院、小区、道路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引导、鼓励、推动光伏产品的普及。
(三)强化招商引资。以开发区、县和县为主体,以完善产业链为主要内容,依托龙头企业以商招商,支持龙头企业扩大规模优势,形成对上下游企业的辐射效应。举办光伏产业专题招商会,加强项目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提高招商活动的针对性。积极吸纳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及民间资本与我市光伏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