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环境的优势

家庭环境的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环境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环境的优势

家庭环境的优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 家庭教育 物质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02-02

1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概念界定

家庭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家庭教育物质环境是指家庭中孩子经常接触的人、事、物等有形的、具体的、客观存在的环境,如家庭结构状况、生活水平、居住条件、图书玩具的购置等。家庭教育精神环境是指家庭中的情感、态度、人际关系、处事方式等无形的、抽象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以及父母的文化素质等。家庭教育物质环境是家庭教育精神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教育精神环境反作用于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影响着家庭物质环境的表现和发展,每个家庭的物质环境都是家庭成员主观选择和加工的结果,都赋予了精神的作用。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和家庭教育精神环境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是指经过家长的设计与选择,使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和社会化功能的物质环境。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具有四大功能:一是幼儿认知的信息窗;二是幼儿社会化的助推器;三是幼儿情感的催化剂;四是幼儿身体健康的训练营。因此,作为家长应善于挖掘家庭物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特指户口在县城以下的农村、父母身份均为农民或农民工、年龄在3~6岁的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研究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目的在于让广大农村幼儿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重要作用,引导和提升他们创设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质量和品位。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关系到农村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未来。

2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优势

有人认为,在城乡矛盾日益加剧的今天,相对于城市优越的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根本无任何优势可言。事实并不尽然,幼儿家庭教育具有其非常独特的一面,其最终培养目标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即由于受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所限,幼儿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知识、品德和审美教育,而是身体的成长发育和智力的开发。从这一角度来看,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恰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1 农村家庭整体生活环境真实、自然

生活在城市的幼儿可以享受到都市的繁华美景,如高楼大厦、大型超市、3D影院、游乐设施、动物园、博物馆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是,农村幼儿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田园风光、自由惬意的生活节凑,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农村幼儿不仅能吃到最新鲜的水果、蔬菜、粮食、鸡蛋等,还能辨别多种动物和植物,亲身体验到它们生长变化的过程,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经验;通过与植物和动物的亲密接触,农村幼儿不仅了解很多植物的特征和动物的习性,甚至学会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计数、归类和统计;幼儿游戏与玩耍的内容源于现实生产与生活的亲身体验,是对家长生产生活的模仿,农村幼儿很小就学会了“捡、拔、剥、摘、撒、掰、拧”等等手部动作,手的灵活使用非常有利于大脑的刺激与开发。良好的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并非等同于高档、时尚和豪华,而应给予幼儿真实、自然、具体、直接的感官刺激和多样的信息。农村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和潜能的开发。

2.2 农村家庭居住条件开放、简朴

城市幼儿大多数居住在封闭的单元楼中,楼房内卧室、客厅、厨房、餐厅、厕所样样俱全,冬天有暖气,夏天开空调,关起门来就是一块独立的小天地,甚至住在对门都素不相识,不相往来。但是,农村带院子的平房高大宽敞、出入方便、行动自由,使农村幼儿具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和空间,运动量大大增加,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幼儿的天性和身体发育的需要;农村幼儿冬天要体验寒冷的滋味,夏天要经历酷暑的考验,这使得他们的身体更加结实,对环境气候的适应能力也更强;农村的邻里之间接触较多,夏天傍晚一起在门口消夏乘凉,秋天一起收割、采摘、晾晒,农村幼儿生活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之中,从小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关系,感受到了热情与淳朴的民风,有利于他们良好人格的培养。

2.3 农村家庭结构状况更加紧密

城市家庭结构以幼儿和父母两代人一起生活的核心家庭为主,隔辈祖父母一般独自生活,只有在孩子太小需要帮忙照看时才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与其他亲戚相距较远,交往不便,也只在年节和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才相聚。但是,农村家庭结构则以幼儿、父母和隔辈老人三代人一起生活的主干家庭为主,叔叔、伯伯大都住在本村,其它亲戚相距也都不远,往来频繁,完善的家庭结构使农村幼儿很早就对家庭成员的称谓有了一定的认知,对辈分关系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不知不觉中幼儿的思维和记忆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农村紧密的家庭关系,也使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浓浓的亲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有利于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礼貌待人的良好品格。

3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弊端

与城市幼儿家庭相比,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确实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劣势和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农村幼儿家庭的卫生条件较差

城市幼儿家庭一般都很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的用具要经常高温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提供适合幼儿的如厕用具并适时、适当给予训练等。而农村幼儿家庭受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居住条件的限制,不重视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基本上是粗放式的喂养,一切顺其自然;即便是条件较好的农村家庭,很舍得给孩子花钱买食物和生活用品,但也不特别注重讲究卫生、营养膳食、合理搭配、保持清洁干净。

3.2 农村幼儿家庭缺乏专门的活动空间

条件优越的城市幼儿家庭会为孩子准备单独的房间,房间内除了床、柜等生活用品外,还有图书、玩具等材料;一般的城市幼儿家庭也会为幼儿开辟一定的活动区,专门安置幼儿游戏和学习的材料,供幼儿游戏、玩耍;城市幼儿家庭活动空间的布置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和性别特点,材质、图案、颜色都精心挑选,力争对孩子的身心产生积极的影响。相比之下,很少有农村家庭专门为幼儿开辟活动区,供幼儿活动和放置用具,更别说精心设计和布置单独的幼儿房间了。

3.3 农村幼儿家庭图书、玩具数量少、品种单一

城市幼儿家庭的图书品种多样,从童话寓言到生活常识,从人物到动植物,从图形到文字,等等;城市幼儿家庭的玩具丰富多彩,从积木、拼图到电动遥控,从毛绒到实木到塑料到金属,从手工训练到智力开发,等等;有的甚至会花大量的金钱买来各种包装精美的幼儿读物,购置昂贵的、高档的电动玩具,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农村幼儿家庭接触到的幼儿读物和玩具的数量很有限,品种也很单一。

造成以上弊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农村幼儿家庭的收入水平整体较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导致农村幼儿家长在思想上不能认识到家庭物质环境的重大意义,在行动上也就很难做到积极主动地去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物质环境。

4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改进措施

创设有利于农村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弊端,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幼儿家长的素质。对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工作是幼教机构和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实现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共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首先,使农村幼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提供家庭教育的书籍、发放宣传材料、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农村幼儿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新理念,从而自觉、主动地为幼儿创设一个符合孩子生长发展规律、整洁而又充满情趣的物质环境。

其次,为农村幼儿家长提供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示范。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模型展示、现场观摩等形式提供多种类型、不同风格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设计方案,供农村家长学习和借鉴。

最后,训练和提高农村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创设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农村幼儿家长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设计竞赛活动,检验和指导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农村家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创设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占兰.中国农村幼儿教育体系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1995(4):21-23.

[2] 李生兰.利用家庭教育环境资源促进幼儿能力发展[J].山东教育,2001(5):10-12.

家庭环境的优势范文第2篇

一、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影响的特殊性

1.家庭环境影响的“先入性”

家庭是人最早接触的社会,是影响人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最先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在时间上,家庭自觉和不自觉的思想教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先入为主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在家庭获得了许多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和掌握模式,将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最初的认知结构。这种“先入为主”往往能够在人们思想上形成一定的意识倾向(在心理学上叫“定势”),使人们根据这种意识倾向对后来的思想信息采取选择的态度。如果新来的思想信息符合已形成的定势,一般会被接受,如果新来的思想信息与已形成的意识倾向相悖,就可能被拒绝。先入者反复强化,就会形成牢固的观念,甚至信念以及习惯。家庭习惯这种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一出生就开始的“先入性”影响,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打下了第一步基础,若这个基础打得好,就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反之,就会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2.家庭环境影响的“长期性”

家庭是人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一个人从呱呱坠地时就开始接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学校、老师可以调换,而且一定会调换,而父母是一辈子都不会换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终生不变。即使上了大学住宿在校,除了对家庭经济、感情的依赖外,通过书信、电话或假期探亲,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进入社会后,仍摆脱不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即使子女成家以后,仍受生养自己的“老家”的影响。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无法逃脱家庭环境的影响,人与其他任何组织的关系都没有家庭这样长久。虽然时代在飞速发展,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在不断增多,但终究无法取代家庭的坐标。要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不重视家庭这个长期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

3.家庭环境影响的“情感性”

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最经常的一种思想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一般来说是易于接受的,在家庭成员心目中,其他家庭成员是最亲密、最可依赖和最依恋的人。这种特殊的感情具有其他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所无法达到的感情优势(自己人效应)。此外,情感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中发挥着巨大的动力功能和感化功能,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和行为起着发动作用和感化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能积极利用家庭环境这种特殊感情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开展家庭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家庭环境对人影响的感情优势,也使家庭成员容易接受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它不仅会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而且会抵消思想政治工作的正面影响,影响功能的发挥。

4.家庭环境影响的“潜移默化性”

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中,人们往往是通过直接地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的。观察者只是观察到榜样的反应,即使自己未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直接受到强化,也能形成类似的学习。未成年人在家庭的生活中,家长所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家庭观、邻里观、消费观以及相应的情感表达,未成年人会视为行为的规范,加以模仿、认同,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态度、人格与行为习惯。由于这种潜移默化性,未成年人早期的政治、思想、道德社会化与家庭的环境密切相关。

5.家庭环境影响的“差异性”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计划性、统一性与规范性,学校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有组织地安排学生接受社会主流文化中的政治立场与道德规范。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却不具备学校教育的特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政治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未成年人的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准。未成年人早年所接受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他成年之后的政治道德素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全民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做好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6.家庭环境影响的“灵活性”

在学校中,教育实施的计划性较强,且具有固定的时间、场地。和学校相比,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家庭中,虽然在一个大的时间阶段内,对教育孩子有一个计划,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很少有固定的教育时间,也很少有哪个家庭固定某个地点教育孩子,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更常用的方式是“遇物则诲”或“遇事则诲”。可以说,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吃、住、行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因素,就看教育者能否善于把握教育时机,灵活运用教育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7.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

家庭成员之间朝夕相处,接触往往是以“融洽”和“喜爱”为媒介,他们的接触交往随便、轻松、自然。他们之间的交往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切思想、心理活动都会自然、真实,不加掩饰。由于这种直接、经常和亲密的接触,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了解是较为细致和深刻的。只要善于捕捉细微的变化就能对家庭成员的思想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判断,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思想问题,因势利导做好家庭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家庭成员的各种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8.家庭环境影响的“广泛性”

社会由家庭组成,家庭是社会的家庭。家庭环境对社会大环境具有重要的辐射作用。一方面,社会大环境由无数个家庭小环境组成,家庭小环境会影响周围社会大环境,促进社会对家庭小环境的关注;另一方面,家庭成员既属于家庭,又属于社会。随着家庭成员的流动(工作或学习)而扩散给社会,对社会施以潜在的影响。如果每个家庭都重视家庭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而且每个家庭将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这将是一股十分巨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力量,对于解决当前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覆盖不到位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培育家庭微观环境,促进家庭思想政治教育

1.重视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关注、研究家庭环境的新变化、新动向、新特点,以及可能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思想产生的影响。要重视家庭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把家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纳入各级党委的议事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全面安排和部署,使之落到实处。各级领导要关心妇联、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战斗在社区、家庭思想政治工作最前线的同志,为社区、家庭思想政治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且自己带头搞好自己家庭的思想政治工作。

2.加强家庭环境建设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指导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妇联、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各级指导机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庭环境建设和家庭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指导。加强对家庭环境和家庭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把握家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庭思想政治工作。要及时发现家庭环境建设和家庭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好典型,并通过各种方法予以表彰和推广,增强家庭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把家庭思想政治工作与家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家庭思想政治工作活动。家庭文化活动本身是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有比较宽的活动范围,其直接影响几乎涉及到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着人的精神、观念、道德和行为等因素。把家庭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家庭文化活动中去,寓教于乐,有利于家庭思想政治工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与参与。因此,我们在开展家庭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坚持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把家庭思想政治工作与家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家庭文化活动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家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4.根据家庭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重视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充分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不同家庭出身的工作对象个性气质、思想政治素质、兴趣爱好、行为特点不一样,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花大力气,充分了解每个工作对象的家庭情况及其对工作对象思想的影响,然后分类别地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对富裕家庭的工作对象应重点进行国情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培养顽强拼搏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贫困家庭的工作对象要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和自强、自信、自立精神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当前的改革,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身改革。对特殊家庭的工作对象,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分析其思想行为偏轨的程度,帮助其克服和认识影响思想行为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5.创造良好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首先,创设适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家庭物质环境,要让家庭里每一件物品都变成一种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因素和条件,对家庭成员起到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其次,要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对家庭成员具有吸引作用,能使家庭成员热爱家庭,也能引导、激励和约束家庭成员,使其积极向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氛围,有的好交际娱乐,有的喜读书学习,有的爱运动,有的爱文艺等等。家庭文化氛围可以多种多样,保持个性,但一定要健康。再次,要营造和睦、民主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叔嫂关系等,其中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家庭成员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影响最大。良好的夫妻关系对家庭成员是一种生活的启迪和人际关系的示范,能使家庭成员体验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和幸福。

家庭环境的优势范文第3篇

首先,家庭环境一般是自然形成的,而不像其他的环境是人为形成的。自然形成的环境,人们生活在其中没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一般来讲,比较容易适应。其他的环境,如幼儿园、学校等都要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人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才能逐步适应,只有适应了,才能接受其影响。其次,构成家庭环境的成员之间关系很亲近,感情上更亲密。人与人之间关系越亲近,感情越亲密,对人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就更为深刻。

一、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

良好的情感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和谐温暖的家庭,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和睦,充满友爱,这样不仅为孩子学习提供了一个安宁的环境,使孩子学习情绪稳定,而且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能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学习创设和睦友爱的家庭环境。

单亲家庭是近年来逐渐增长并令人关注的一种家庭形式,其家庭教育与完整家庭相比,处于客观上的劣势。一些单亲家长由于家庭变故,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容易走向溺爱和严酷两个极端。有些单亲家长因为家庭不再完整,觉得对孩子有歉疚感,补偿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盲目迁就孩子的过失,缺乏必要的管教和约束,使孩子过分依赖家庭,被束缚于家庭的小环境中,甚至心态发生扭曲。有的单亲家长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财产和命根子,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稍有过失,动辄打骂,造成孩子自尊心受损和逆反心理增强,暴力倾向加大,这样的孩子表面坚强,内心脆弱,心理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是,如果单亲家长鼓励孩子敢于面对现实,在逆境中成长,坚强地承担家庭责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自立、自强,对未来充满希望,单亲家庭也就为孩子的成长积淀了很好的财富。

现在,许多父母在外打工,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母爱和良好的情感熏陶,有的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自卑感,学习不认真,于是他们就有得到爱的渴求,到处寻找温暖和同情,就容易早恋或者上当受骗。有的情感心理不健康,就不懂得帮助别人,关心人,甚至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真情。这些父母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为孩子的学习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

适宜的物质环境通常是指安静明亮的学习场所。有条件的家庭可设置孩子专用的书房,高矮合适的桌椅,用于补充光线的台灯,专放各类书籍的书橱或书架等。试想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今天在床上学习,明天椅子上凑合,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孩子是这一块领地的小主人,他可以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书籍、学习用具和心爱之物。每天早上起来,他可以很自然地坐在这里读书,然后清理书包去上学;放学回家,也就很自然地卸下书包,开始做家庭作业和课外阅读,很快进入角色。条件优越的家庭,要防止孩子“养尊处优”,家长要积极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勤奋学习。

有了必要的家庭物质环境,还要注意它的整齐清洁和文化气息。一般说来,整洁有条理的环境会给人以美感,它不仅使孩子感觉心情愉悦,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与良好的习惯。因此,家长应充分注意室内环境的整洁。

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

我国有句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父母素质是根本,父母要教育好子女,自己必须先受教育,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是要注意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对世事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平常的心态,乐观豁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重与人和睦相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尤其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影响。二是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家庭关系。对孩子我们要尊重信任,尽量不板面孔,不随意呵斥、打骂,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应少一些“家长专制”式的做法,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让孩子谈感受,从思想上拒绝不良行为。三是创造一定的文化环境。一定的文化环境并不是豪华的摆设,而是整洁、朴素,营造学习气氛。

家庭环境的优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SCL-90;三好大学生;家庭环境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3-0214-04

SCL-90 Results of the Excellent Students of a University

YANG XinHua , Qu ZhengLiang, ZHU CuiYing, et al

Center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SCL-90 of the excellent students of university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Methods:SCL-90,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Chinese version) and Selfesteem Scale were administered to188 excellent students and 212 ordinary students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Results:(1) There were 10.1% of the excellent students who had variou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hic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 that of ordinary students (11.3%, P>0.05). The score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in SCL-90 of them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rdinary students(1.8±0.6/1.9±0.7,t=-2.65, P=0.008),anxiety was distinc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s (1.8±0.7/1.6±0.6,t=2.61, P=0.009).(2) the cohesion, activerecreational orientation factor in FESCV of the excellent students got higher scores than those of controls (8.0±1.4/7.6±1.7, 5.2±2.3/4.5±2.2,P

【Key words】 SCL-90; excellent university students; FESCV; life events; selfesteem; crosssectional study

提起心理健康问题,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那些学习成绩不佳、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优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在心理健康调查和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优秀大学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往的文献较少涉及优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对优秀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实证调查发现优秀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有其独特的人格特点[1,2]。那么,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到底如何?心理问题又会表现出怎样的特点?有哪些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本文调查三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揭示三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加强对三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2003-2005级564名校三好大学生中随机选取188(3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大二67人,大三55人,大四66人;女生95人,男生93人;年龄18-24岁,平均21±1岁。校三好大学生是根据学校评奖评优的相关规定由自己申请,班级提名,学院推荐、学校评定的学生。三好大学生的标准:其综合考评总分位于班上前10名,学年度平均成绩达80分以上,英语、计算机通过规定级别。以学院为单位随机抽取212名普通大学生为对照,标准是从未评选上优秀和奖学金的学生,排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重点关注的学生。其中大二72人,大三65人,大四75人;女生110人,男生102人;年龄18-23岁,平均21±2岁。两组的年级、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由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主持,于2006年11月22日分别对两组被试进行集体上机测查。

1.2 工具与方法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3]

1.2.2 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ESCV)[4] 该量表由90 个条目,分为10 个分量表: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每个因子分为低中高三段,其分值越高表示程度越高。

1.2.3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5] 该量表共有27 个项目,包含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其他6个因子,按照事件发生的心理感受按1-5级评分。用来测试中学生和大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其统计指标包括时间发生的频度和应激量两部分。分值越高,表示发生的频率越多。

1.2.4 自尊量表(SES)[6] 该量表包括10 个题目。采用1-4点记分。总分范围是10 ~ 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汉化后的分半信度为0.90,重测相关系数为0.88,与SEI量表相关系数在0.58-0.60之间。

1.3 统计方法 进行t 检验、矫正t 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三好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SCL-90评分差异比较

根据已有标准, 以SCL-90中任一因子分≥3分视为有心理问题发生[7]。结果188名三好大学生中可能有心理问题者19人,占总人数的10.1%,其中男生11人(57.9%),女生8人(42.1%);普通大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者24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15,P=0.696)。三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低于普通大学生,而焦虑因子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见表1。

2.2 三好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及自尊量表评分差异比较

表2显示,三好大学生的自尊量表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两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2.3 三好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家庭环境量表评分差异比较

表3显示三好大学生在亲密度和娱乐性两因子上的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其他因子两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2.4三好大学生家庭环境、生活事件和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用三好大学生在自尊量表、家庭环境和青少年生活事件分量表上的得分与SCL-90的总均分作相关分析。结果SCL-90总均分与情感表达、亲密性、知识性、组织性因子和自尊总分呈负相关(r=-0.20, -0.26, -0.16, -0.25, -0.24, -0.48,P

2.5 家庭环境、生活事件、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三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用SCL-90总均分作为评定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对三好大学生组和普通学生组的家庭环境、青少年生活事件各因子和自尊分别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影响三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子是:自尊、人际关系压力、其他生活事件、学习压力和道德宗教观。影响普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子是:自尊、其他生活事件、矛盾性和人际关系压力(见表4)。

3 讨论

本文用SCL-90对三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发现可能有心理问题者为10.1%,已有用SCL-90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79%~26.14%[7,8],本研究的检测结论也在这个区间,说明三好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中三好大学生的焦虑因子分高于普通大学生,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低于普通大学生。原因可能是三好大学生有过分关注自我倾向的特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积极主动。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三好大学生自尊水平高于普通大学生,但各项生活事件两者之间没有差异,显示日常负性生活事件并没有因为其学习成绩优秀而减少发生,他们和普通大学生一样要面对学习、考试、工作、人际关系等压力,但具体原因还需深入探讨。

家庭环境量表的测量结果表明,三好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特征在亲密性和娱乐性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家庭的娱乐性和亲密性的增加有助于减少情绪波动性、人际敏感、抑郁等情况的发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正向的帮助作用[9]。提示三好大学生的确有一些优势环境。

相关分析发现自尊、负性生活事件中的各因子与三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呈中度相关,家庭环境量表因子与心理健康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这说明家庭环境、负性生活事件、自尊与三好大学生某些心理症状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自尊、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其他以及道德宗教观对三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自尊、人际关系压力和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同样对三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造成影响,不同的是家庭中的道德宗教观和学习压力对三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影响,而影响普通学生的是家庭环境特征的矛盾性,学习压力并没有进入其回归方程。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自尊水平的高低、日常负性生活事件存在相互影响[10],本调查结果与其一致。

综上所述,三好大学生也存在心理问题,他们比普通大学生要遭遇更多的焦虑;家庭环境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和自尊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提示高校要进一步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活动,不仅要关注那些障碍性问题,更要关注包括三好大学生在内的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1 明,金瑜. 普通大学生、优秀大学生及优秀大学生干部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8:44-58.

2 秦启庚,王新法.贫困优秀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心理科学,2004,27:1509-1511.

3 张明园.著.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6 - 271.

4 费立鹏, 郑延平, 邹定辉.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见: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增刊):134-1421.

5 刘贤臣.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增刊):106-108.

6 季益富, 于欣.自尊量表.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8-320.

7 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 331-333.

8 秦瑞莲,曹晓平.辽宁省三千名大学SCL-90测定结果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95-297.

9 周祖英,曹艺,龚鸿曾,等.初中预备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397-398.

家庭环境的优势范文第5篇

 

1电影与电视的阅读环境不同

 

1.1电影的影院观影模式

 

电影创作者是在电影影院的屏幕意识下进行创作的。电影创作者们明确的知道观众来到影院看立体电影是为了追求一种与现实隔绝的感觉。所以无论在叙事手法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是为了让观众逃离“现实”。“所谓现实除了作为个人经历的现象,是没有什么其他意义的”。也就是说电影叙事本身所追求的是艺术化的真实。即本质的真实而不是现象的真实。电影影像阅读行为的本质就是把观众从影像文本中得到的与现实的关系中,将我们从在现实的经历中剥离出来。传统的电影院在设计上就是将人们的听觉感官和视觉感官限制在对屏幕声像的输入上,人们的感官被屏幕上影像包围着,因为承载这些影像的屏幕足够大,所以人们看到的影像是大于现实生活的。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蒂 ·霍尔的“空间传播理论”:传播的“‘距离’和‘方位’是构成‘空间语言’的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空间范围的区域距离,指的是“社交场合中,人与人身体之间所保持的距离。区域距离按照大小分为四个区域:一是距离在15cm~46cm之间的密切区域;二是距离在46cm~120cm之间的个人区域;三是1.2m~3.6m之间的社交区域,距离在2.1m以内的是近社交区域,距离在2.1m以外的是远社交区域。距离间隔超出3.6m的是公共区域。传统电影的空间传播区域是依托于影院的,即便是第一排观众也属于3.6m以外的公共区域。”立体技术使得立体电影充满了距离上的拉近感。其魅力就在于让观众在超出了3.6m的公共区域内享受到了接近于46cm~120cm的个人区域甚至更近。立体技术让传统电影中利用错觉产生的深度可以用视觉感知直接进行认识。较之观众在传统意义上的观影感受到的“包围”更加充分、更加紧密、更加完满。立体技术使得影像突破了屏幕的二维画框,创造了“视野融合”。这种融合是相对于传统屏幕对现实的分切而言的。在这种“视野融合”下立体电影对影像做了两次的转换,第一次是传统电影的影像转换,即将现实世界的客体本然性的存在转化为二维平面下的影像性的存在,立体技术使得影像二维平面下的存在再次转化为影像三维“体”的存在,这种三维影像“体”的存在具有双重性质,首先它具有了影像的真实,其次还被赋予了空间的真实。所以观众在立体影院的环境下会对 “虚幻”的影像产生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传统的影院系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立体电视相比,立体电影的影院观赏模式天然具有“混淆现实”的优势。又或者说立体电影要把观众推入虚幻的世界中去。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物体(尤其是可移动的物体)看起来大,它就是大的或近的,而大或近则是引起注意的原因。大图像比小图像更具激发性,激发性更高意味着更好的记忆,如大屏幕上的信息可以被更好地记忆。而方便记忆又恰好是友好界面的一个重要表征,即真正地融入画面。很明显,我们愿意为此付出很多。对于人机交互来说,真正的友好界面应当是观众置身于虚拟的影像现实中,身临其境,完全沉浸于其中,从而消除人和机器的边界,实现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1.2电视的家庭阅读环境

 

电视的播放环境是我们周围现实生活大环境下的一部分。电视的传播空间在1.2~3.6之间的社交区域。即使在看电视的时候,我们仍然会与这个大环境密切相连。电视作为家庭用品必须要适当地嵌入家庭的社会环境中,电视的音响和画面必须与家庭环境并存。即便影视剧等电视节目能够像文学作品和电影那样吸引我们,但是时常会被电视广告打断,并将我们拖回现实世界。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会让我们随时离开电视。去别的的地方。所以我们很难将电视世界与非电视的现实世界分离开来。并且显示屏幕具有物理上的存在意义,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界面的媒介意义。电视的界面是在电视节目的传播过程中,担负着媒体和听众、观众进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2 3D电视不能成功复制3D电影的模式

 

1)根据“空间传播理论”立体技术使得电视的空间传播跨度从1.2米—3.6米的社交区域跨进了个人区域,这个区域的跨度显然要比立体电影对传统距离的颠覆跨度小,同时也说明观众对于立体电视的“拉近感”远远小于立体电影。这是立体电视不能超越或与立体电影相提并论的原因之一。

 

2)立体电视是电视在经历了大屏幕、高清、超高清超薄、节能之后成为电视产业又一个屏幕界面的竞争环节。立体电视的播放环境仍然以家庭播放环境为基础。立体电视作为家用电器势必与家庭环境脱离不开,家庭环境是比较明亮,光线充足。这就大大削弱了立体观影体验的观感。

 

3)家庭环境下观看立体电视大都与若干家人一起在家庭这种比较轻松的氛围内进行收看,一同观看者随时都有可能进行交流,而立体电视在家庭环境不允许具备像立体电影那样的一个足够大的屏幕,比如IMAX的巨幕。也就意味着立体电视所带来的沉浸感是不可与立体电影相提并论的。或者说电视增加了立体显示功能不过是电视厂家的一个噱头。立体电视仍然作为家庭用品且必须适当地嵌入这个家庭的社会环境,其音响和画面必须与这个家庭并存,与其他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存。这种播放环境意味着立体电视更接近你我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关系,而不是立体电影影院中的“视野融合”。

 

3 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是看立体电视,其实仍然是一种社交行为而不是自我埋没。即使在看电视时,我们仍然会与这个大环境密切相连。当一个人“收看电视”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在“看”,更多的时候“看”电视的人在电视机前做着其他的事情,耳朵听着从电视机里发出的声音,随时根据声音信号判断是否有“看”的必要。也就是说观众在家庭环境下大多的时候是在“听”电视。但是,立体电视最基本是建立在“看”立体影像的基础上,如果连“看”都成为有选择性的,那么立体影像在电视中的存在的必要性也必将成为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