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旅宣传创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夯实文旅产业基础,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县乡村场馆功能完善。文化广场等大型广场,文化大舞台、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均衡分布在县城各区域。新建和改扩建19个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室为一体的乡镇文化综合楼。积极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基层站点19个和基层服务点183个;累计为183个村级农家书屋配送图书30多万册。二是文化服务惠及全民。年均完成送戏下乡300余场、送电影下乡3000余场、乡镇自办活动400余场。三是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以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为“总站台”,成立旅游船务公司,构建通达庐山西海各景点的“水上公交”,常态配备直升机实现10分钟通达所有景区。打造幕阜风情、九岭风光2条景观廊道,环湖32公里骑行绿道、17公里慢行步道。建成县城、乡村、景点、交通主干道多级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咨询服务和导览系统全域覆盖。新建、改建A级旅游厕所98座,实行“编号、挂牌、专人”规范管理。
2、强化文旅产业支撑,大力推进文旅经济发展。坚持效益为王理念,培植各类文旅经济增长点。一是文旅项目。年均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近8000万元。2016年至今,整合各部门涉旅资金1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0多亿元投入旅游产业,精心建设长水、欢乐湾、鲁溪洞、西海湾、“遇见**”、“桥中桥”等30多个文旅项目,其中,“遇见**”项目为九江市唯一大型户外水上演艺项目,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视觉盛宴中感受山水**的独特魅力,深受游客喜爱;“桥中桥”项目利用36个桥墩立面绘画全方位展示**的乡土文化和风俗民情,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长廊,成为游客必到“网红”打卡点;二是文创产品。发挥好鳌鱼文创街集群效应,鼓励、引导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发设计出山水**创意书本灯、牛转乾坤旅行茶具等12种文创产品,进一步壮大我县文创产品库目;三是民宿经济。乡办旅游公司,精心包装并对外进行招商推介,吸引大批企业家和乡村能人下乡创业,着重聚焦连锁品牌,成功引进“天天惦记”等一批具有先进经验和理念的全国连锁民宿品牌;悦山居、林云山居、桐林山宿、北湾人家等一批精品民宿在市场上渐成品牌并荣获首届“九江市十佳最美民宿”。
3、增添文旅产业活力,积极举办文旅特色活动。秉持以文促旅、以节兴旅理念举办各类活动。一是节庆活动。共举办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半程马拉松、美食节、花朝节、等旅游节庆活动25次;二是文化活动。组织举办迎新春晚会、旅游摄影大赛、广场舞大赛、涌翠亭记800周年纪念活动等文化活动30次;三是高雅艺术。**剧院在县一级率先加入全省剧场联盟。自2019年来,先后上演芭蕾舞剧、音乐会、舞台剧、皮影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质量演出共计33场,进一步活跃了文化市场,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端文化大餐。
二、下步工作安排
我们将紧盯建设全国旅居时代最佳目的地战略目标,打造“新型旅游城市”,力促全县文旅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力争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县文化旅游新增投资总量达到100亿元以上,招引文旅项目数量达30个,其中亿元以上10个;新建文化场馆数量20个,非遗保护名录入选数翻番。2021年,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
1.加强品牌创建力度。进一步完善提升现有景区景点景观质量,启动西海湾创建5A级景区,创建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结合乡村振兴,推进“品牌清零”行动,打造文化旅游带,实现县域内各乡镇A级旅游品牌创建覆盖率达80%以上。力争成功创建一批星级酒店、民宿、旅行社。
2.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依托现有文化场馆资源,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启动未来科技图书馆项目、红色文化展示馆等项目建设;围绕建党一百周年主题,打造文艺精品,举办主题活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开辟1-2条以上红色旅游线路;完成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完善全域导视导览系统;落实旅游先行赔付办法,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关键词】 川北大木偶;文化旅游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和人文景观旅游两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又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川北大木偶具有典型的川东北文化特征,在资源分类中应归集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中的文化传统类,又因其兼备民情风俗、娱乐等因子,故其综合特征明显。如何将其转化为有效旅游资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川北旅游产业文化特征的现状
“十二五”期间,推动旅游产业粗放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打造与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和水平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中的深度开发成为各地的热点,但“文化旅游产业” 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各地均在探索之中。南充属于川东北地区,是大木偶的家乡。旅游业在近几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继阆中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后,南充已于2006年成功创建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11年底全市共有A级风景区14个,其中4A级景区7个,该市2011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22.3亿元,位列四川第5位。南充旅游总收入虽高,但旅游产业的文化特征并不十分明显,在全市14个A级景区中,以凌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自然风景旅游景观10个,以阆中古城为代表的人文旅游景观4个。现代旅游中,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一方面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它能为传统文化的保存与繁荣提供宽广的平台和空间,另一方面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体验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潮流,文化需求引导着旅游需求的发展,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更是旅游的新亮点。目前在南充除阆中古城将传统的春节文化、三国文化与地方旅游有机的融合以外,其它景点对于川东北传统文化的运用并不十分充分。
二、川北大木偶的文化特征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涵盖着宗教、风俗、价值观、道德、学术、文学艺术、科技等;而广义的文化还应包括物质(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层次。川北大木偶由于其演出工艺相对复杂,涵盖的内容较多,从其表演的技法上看,还融入了川剧、京戏等多种元素,有着浓厚的川东北客家文化和巴蜀文化的特征;在表演过程中有狭义文化概念所包括的地方风俗习惯、巴蜀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文学艺术、传统的木偶制作技术;在演出内容上也体现了广义文化所指的地方社会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在诙谐的人物情景表演中体现了川东北人勤劳、睿智、豁达的个性,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包含着川东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因此它集中了大部分独特的川东北文化特征,加上表演剧种的兼容性较强,内容上可以融入更多的时代元素,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三、川北大木偶旅游开发的困境
一直以来让川东北人引以为豪的川北大木偶为求艺术生存,除有关单位邀请回南充演出外,主要时间是远赴峨眉山风景区作为陪演节目,虽取得一定经济收入,但川东北的味道也不太浓郁。经过调查,笔者认为造成目前这种困境的重要原因如下:一是与南充旅游结合度不高。由于前几年过多地强调了物化的旅游资源,忽略了旅游的文化元素,川东北大木偶至今还没有作为重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融入到南充旅游事业的发展中来,造成了旅游与文化的脱节;二是演出经费短缺。四川(南充)大木偶剧团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经济来源少,财政拨款以人头经费为主,而日常的演出经费、培训经费和科研经费需要专项经费支撑,从2011年其财政收支状况来看,年总收入43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拨款为50万元,财政补助收入340万元,年经营性收入40万元;年总支出415万元,人均工资为3100元/月,演员收入与一般社会演出团队相比,差距较大,加上每场大木偶表演需要的时间与人员均较多,一场简单场景的演出就需要付出2万元的非工资性演出成本,如果没有足够的收入支撑,随时可能血本无归。三是后劲不足。目前在各种影视的刺激下,愿意从事大木偶舞台表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该团在职人员的平均年龄均在40岁以上,具有木偶制作技术和丰富演出经验的青年演员寥寥无几,中青年操纵人员8人,中青年造型制作人员3人,各种技法有一度失传的危险。现有13名临聘演员虽经正规院校委培,有一定表演经验,但苦于没有编制,难以继承衣钵。四是创新力不够。现代演出市场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快速化,但由于大木偶的更新速度受各种器具的限制较多,新的材质与器具均在研究之中,一个新的剧本的编排时间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元素变化速度的需求。五是市场缺乏。影视以及各种明星演唱会充斥着南充文化市场,大木偶与川北灯戏等一些传统文化项目备受冷落,消费市场冷清,难以发展。六是与现代科技脱节。川北大木偶由于经费欠缺、思维固化,对声光电的运用还未完全到位,许多较大的场景均需人工合成,致使演出成本走高、演出效果欠佳。
四、川北大木偶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1、有利于打造南充旅游新形象
南充有4A级景区7个,旅游事业发展不可谓不好,但南充旅游发展事业目前最为缺少的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将南充两千年沉积的文化因子完全溶入旅游事业的发展之中。红色旅游相较于毗邻的广安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已经滞后;三国源文化游虽然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但随着三国文化的普及,外省许多古战场都在打这一张牌,南充除阆中张飞庙外就没有著名的古战场可以进行表述,与旅游相结合的潜力已不太大;其它诸如客家文化、春节文化、风水文化、佛道文化的挖潜广度已不宽。如果能将川东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剧等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资源整合起来,与南充旅游发展实现有机对接,既能让各种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又能给南充旅游赋予更多的内涵,为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注入新的活力。
2、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川北大木偶属于国家级的文化宝藏,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各种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如果长期得不到开发,传人难找、市场难觅、观众流失,就有濒临灭失的危险。传统文化旅游是一门新型旅游,需要自己的特色,更需要多元化才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地旅游资源开发日趋大同的当今,保存生命力的最好办法便是保有自己的独立性,各种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需要重新融入社会各阶层,吸取各种各样的养份,才能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才能得到发扬光大,传统的艺术要得到进步与发展,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的原则,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从各地发展旅游的经验来看,大多将各种文化遗产置身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之中,让旅游带动民间演出艺术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川北大木偶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将这种文化遗产用鲜活的形态传承下去,才能让各种流派的风格得到有机的融合,才能让遗产不变成遗憾,还能为国家与地方政府节约一定的文化保存成本,减少各级财政支出,并逐渐形成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进而增加财政收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提升南充的城市品位
城市化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趋势不可逆转,其最本质的内涵是城市自身如何实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在城市品位上,传统文化特征不可或缺,重要性远超钢筋混凝土。通过对川北大木偶等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可以增加外地游客对南充的认同感,打造南充城市的传统文化名片,使南充的文化旅游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给南充山美、水美、城美、江美的风景线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达到增强城市竞争的核心软实力的目的。
五、川北大木偶旅游开发的途径初探
1、增强宣传力度,做好文化推广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离不开宣传,宣传能让文化产品的生产力发挥巨大作用。南充对于川东北地区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还不很到位,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人,对南充历史、南充文化、南充风土人情都不太清楚。因此加大对川北大木偶等传统文化的宣传十分必要。一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对川东北文化的宣传,提高游客对南充传统文化的知晓率。二是在各个行业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旅游部门可以编写符合不同行业需要的宣传材料,通过A级旅游景区的导游、讲解员宣传南充的人文历史和风土民情,不同景区的讲解词需要融会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要给游客留下生动鲜明的印象;也可以通过各级学校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对家乡的了解与自豪感;还可由交通部门对出入南充的旅客进行宣传,在高坪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口的显示屏上宣传南充的人文景观和传统文化,也有必要加大对出租车司机等公共服务人员的旅游文化教育。三是加大网络宣传。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各级旅游部门有必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官方网络旅游宣传方面的工作。
2、搞好文化创意,实现文旅结合
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可以产生高附加值旅游产品,创造额外财富。我们相信,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南充,通过对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等传统艺术有效地整合,借助现代化的声、光、电、景、4D等高科技,可以生动地向各地的游客介绍了川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俗习惯等,这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传统文化与旅游的协调发展。
3、政府引导,企业唱戏
四川(南充)大木偶剧团目前是没有实力与能力搭建一个表演平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单位目前空置的舞台,以川北大木偶为主整合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给予适当的补助,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一出经典的戏目,长期在一个地方进行固定演出,进行企业化运作,使之成为南充团体旅游的必看剧目,增加南充旅游项目,延长旅游时长,使之成熟化,然后逐年减少财政补贴,留住长年漂流在外的表演团队,进而为南充旅游经济创造更多的收益。这样就能起到“做活”大木偶,保护传统文化,提高旅游品质,增加旅游收入,加大地方宣传的多重功效。
要保护好这项国际上公认的“世界上罕见的木偶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首要问题就是要把它做“活”,让其实现文旅结合、演出活跃,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创作繁荣、生生不息的局面,才能走出一条保护与创新并重,传承与发展共荣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市发改委:
文化旅游产业链指的是文化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由市场需求链延伸出来的文化旅游产品链条,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商、学、养、闲等众多环节和领域。
1、文体旅游产业链需要配合的部门:市体育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和农村局
2、文化旅游产业链中的食和住需要市商务局的配合;行需要市交通局的配合;购需要市市场监管局的配合;学需要市教育局的配合;体育旅游需要市体育局的配合;水利风景区的打造需要市水利局的配合;学需要市教育局的配合;社会治安等治理需要市公安局的配合;重大项目的申报需要市发改委的配合;项目的开发、用地指标的调配需要市自然资源局的配合;宣传方向的把握需要市委宣传部的配合;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市农业和农村局的配合。
3、如何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首先,要突出政府的引领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及规划引导,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为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突出创意创新,将各种创意和因素有机整合,推出更多新式、新颖、新型的文化旅游产品,如体现特色文化的纪念品,携带特定文化基因的手工制品等。第三,强化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互动共赢的局面,以此提升文旅产品的内在价值,创造出更具有价值的产品链、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后,随着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构建,可以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延伸,不断扩到文化旅游产业链的规模,从而获得更高额的经济利益,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纵向延伸主要针对上游产业的深度开发,横向延伸重点则在新媒介的宣传渠道方面。
构建大交通格局。完善对外连接的通道,全力服务凯里至都匀、福泉至都匀和下司至麻江的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完成县城新区路网工程和116公里国省干线改造。丰富内部交通的“毛细血管”,提级改造县乡公路104公里,提标升级改造通村油路145公里,建设通村油路132公里、通组通寨公路816公里,实现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油路、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串户路的目标。
发展大产业。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持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引领,以乡村旅游为突破,推动农工一体、农旅融合、工旅互动发展。重点建设东、中、西部三个有机农业园区,提升锌硒米、红蒜两个传统农业产业品牌,发展蓝莓、蔬菜、烤烟、生猪四大种植养殖产业。绿色工业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产品开发,生产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符合现代时尚生活需求的系列特色旅游商品。乡村旅游重点打造旅游产品体系,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塑造“梦境苗岭乡野、诗意清江田园”的高端乡村旅游形象,建成20个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力争到“十三五”期末,产业结构调整为20U25U55,实现由“三一二”向“三二一”转变。
打造特色县城。突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内涵和品质,彰显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以“打造山地公园特色县”为抓手,完善县城马鞍山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启动实施官井湖湿地公园、后坝民族民俗文化博览园、凤凰山森林公园和狮子滩户外拓展运动公园建设。将县城功能区建设成为集传统文化展示和文化创意为一体的文创产业园,在县城功能延伸区建设民族体育竞技中心。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按照“产业定位、文化传承、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要求,建成集宜居、休闲、娱乐、体验、创意、创业功能为一体的产业社区和文化社区――后坝民族民俗文化博览园。在城东新区建成集会展中心、群体中心、图书馆、群艺馆、科技馆等功能为一体的群众文化艺术中心,不断完善文化娱乐、科技展览、健康休闲、生活服务、产业聚集和生态体验的城市功能,提升凯麻中心城市的品质品味。
2008年7月,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杭州要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大行动中推进转型升级,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2010年5月,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被确定为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志着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由地方战略正式升级为国家级战略。
早在1997年,英国政府就成立了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牵头,由外交部、贸工部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组,负责对英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指导。以后,无论美国、日本、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一例外在基础于市场需求的同时,辅以高效的政府引导。――根据本地区的区位特点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传统文化及产业体制转型,提供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扶持激励政策,帮助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推进――时值杭州市荣获全球文化产业领军城市“创意示范奖”,《创意设计源》就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引导专题采访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运作枢纽――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以下简称“杭州文创办”)。
发展定位 创意天堂
《创意设计源》:一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要获得有特色的发展,往往与这个城市能否正确并有创意地认识本地基础资源、能否以全球眼光打造出令人折服的文化创意产品、能否科学并有创意地运用相适应的手段推进其产业链的联动发展息息相关。杭州市如何认识本地资源?
《杭州文创办》:要素禀赋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的前提基础。杭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都以审慎的态度来认识本地资源,从而寻找杭州发展的“新蓝海”。与其他国内主要城市相比,杭州是一个经济大市、资源小市,缺地矿资源、港口资源、政策资源,没有大规模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和优势,而且杭州城市的环境容量及其性质和定位,也决定了杭州不可能大规模发展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重化工业。但杭州却有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五大优势:
一是文化优势。杭州不仅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历来是文化人的向往之所、集聚之地。白居易、坡、沈括、丰子恺、黄宾虹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都与杭州有着不解之缘。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独有的宝贵财富与比较优势。二是人才优势。杭州不仅聚集了浙江省一半以上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更拥有一大批国内外创意领军大师和专业创意人才队伍。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杭州市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已达到45.94万人。丰富的人才资源为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活力源泉。三是环境优势。古有“人间天堂”之称、现有“最具幸福感城市”美誉,杭州不仅风景优美,为创意人才提供了一个“勇于创新、敢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而且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优化服务环境。优越的环境优势为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四是市场优势。自2008年起,杭州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就已超过1万美元,根据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城市,区域消费结构将呈现加快升级趋势,人们将更多地注重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杭州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具有强劲的消费需求能力,而杭州自身还拥有发达的民营经济和充裕的民间资本,这些都为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强大支撑。五是产业优势。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已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2010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70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1.8%,荣获“2011两岸城市文创产业竞争力第三名”、“2009中国创意产业推动奖”等称号,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居第五。先发的产业优势为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所以杭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的战略抉择,举全市之力,重点发展。
《创意设计源》:怎样定位杭州的创意产业发展方向及后续的开发手段设计?
《杭州文创办》: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是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这不仅是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杭州的定位,也是杭州在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后做出的抉择。
最新制定的《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4%左右,着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动漫之都、中国女装之都、世界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国际休闲旅游中心和中国重要的设计研发基地,全面构建起引领浙江、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内容原创基地、设计研发基地、产品(产权)交易基地和信息基地,把杭州打造成为文化、环境、生活、创业高度融合为特色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在后续开发手段设计方面,我们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做了整体布局,并确定将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行业作为发展重点,重点实施“名人、名园、名企、名品、名牌”五大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通过强化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园区建设及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确保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落到实处。
机构设置纲举目张
《创意设计源》:作为杭州市最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机构,请重点介绍一下杭州文创办在机构设置、机制改革、融资投资等方面大胆创新,服务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宝贵经验。
《杭州文创办》:杭州是国内较早成立政府职能部门、专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城市之一,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成立于2007年。
文创办成立的目标宗旨是进一步推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根据这一宗旨,文创办的主要职责有:拟制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组织和协调推进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承担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指导、策划和组织实施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及其他全市性重大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会展、赛事和节庆活动,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外交流、合作和招商推介活动,推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建立与文化创意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
这几年,文创办通过不断摸索,搭建了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化发展的五大平台,即产业集聚平台、投资融资平台、项目引导平台、人才开发平台和展示交易平台。通过五大平台的建设,有效解决了文创企业“钱、房、人、市场”四个突出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全市文创产业发展。
《创意设计源》:各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刚起步时,都会遇到“做什么事”和“谁来做事”的问题;工作任务明确后,文创办的具体组织机构建设情况如何?
《杭州文创办》:确实如此。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多行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新兴产业,这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由政府、企业、院校和中介机构等多个主体共同推动,并且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
因此,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建立文创办时非常重视统筹协调能力的加强,首先建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主任,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副市长为副主任,以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建委、市旅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信息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的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并在委员会下设市文创办。
《创意设计源》:怎样激励投资方踊跃于文化创意产业?
《杭州文创办》:一方面是发挥政府主导力,建立文创产业投融资扶持政策。如设立市文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资金规模根据实际需要逐年递增,2011年达4.11亿元;出台《关于统筹财税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创企业创业板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鼓励和培育文创企业改制和上市融资,已有正方软件、思美传媒等10家文创企业被列为上市培育对象,其中华策影视、顺网科技、宋城旅游等5家企业已成功登陆创业板;发行文创产业集合信贷产品,已先后推出规模6000万元的“宝石流霞”、1亿元的“满陇桂雨”,今年还将推出1亿元的集合债;组建市文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市文化产权交易所,直接参与文化产权与金融资本的对接。
另一方面是发挥政府引导力,鼓励在杭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如与杭州银行等9家在杭金融机构签订融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银行加大对文创产业信贷投放力度,建立和完善适合文创产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文创办则根据一定标准给予合作银行和担保机构适当奖励与补助。2010年,签约合作银行共为杭州文创企业提供了超过45亿元的新增贷款;开展文创产业融资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在此活动的带动下,各银行先后推出了动画片版权质押贷款、并购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融资性保函等多种符合文创企业特点的创新金融产品。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激励更多的投资方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创意设计源》:许多媒体报道说,“宝石流霞”和“满陇桂雨”项目是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在融资领域的创新之举,请展开谈谈好吗?
《杭州文创办》:“宝石流霞”是2008年12月,由杭州市文创办、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协调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中投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联合推出的第一期杭州市文创产业集合信托债券基金。基金首期发行规模为6000万元,其中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出资1000万元,委托杭州财开投资集团公司代为认购,其余5000万元产品按一定比例、公开向社会资本和相关机构认购募集。按照浙江大学金融专家金雪军的观点:“‘宝石流霞’是以政府财政作为引导资金,以信托为平台,动员了财政、信贷、信托、社会资金、风险投资等资源,搭建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企业间四通八达的网络,既保障了政府财政引导资金的安全,又激活了社会资金。”因此被称为杭州乃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领域的一次创新。“宝石流霞”共为29家文创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其中有15家企业是首次获得信贷融资,有12家企业是通过自身信用获得信贷融资,有25家企业是通过非实物抵押获得信贷融资。经过一年的运营,“宝石流霞”实现了坏帐率为零的目标,贷款企业经营总体成长较快,资金使用成效明显,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银行和风险资金跟进融资。
2009年10月,第二期文创产业集合信贷产品“满陇桂雨”顺势推出,与第一期相比,“满陇桂雨”融资成本更低,信贷额度提高,采用动态发行机制,有助于满足不同文创企业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并为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风险程度的文创企业“量身定做”了多个信贷子产品,以细分信贷产品的形式优化了产品结构,满足不同个性企业的需求,扩大了受益企业群体。目前,1亿元规模的“满陇桂雨”已为全市63家中小文创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
2007年,杭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奋斗目标。
同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成立。
2011年3月,杭州市在“2011两岸城市文创产业竞争力”评比排名中跻身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