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3年新年伊始,证券市场在价值投资理念的支配下,钢铁、汽车和银行等三大板块在良好的业绩预期下强劲上扬,带动大盘指数也一路攀升。
与热点板块相比,第一季度医药板块表现并不突出,医药指数甚至还落后于大盘。部分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有较抢眼的表现,主要得益于2002年开始化学原料药价格上升带来的额外收益,特别是维生素C价格从2002年初的不足3美元,一路狂涨到4美元、5美元、8美元,到2002年底甚至出现过13美元左右的高价,部分相关医药企业业绩大幅上扬,医药企业一季度业绩增长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2003年第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34.35%,带动整个医药行业业绩增长17.17%。业绩的成长使以华北制药为代表的相关医药个股有突出表现。
第二季度的医药板块表现突出,主要原因在于SARS疫情的影响,特别4月中旬以后,在钢铁、汽车和银行板块全线回落的过程中,医药板块表现活跃,成为支撑大盘维系人气的重要力量。同时医药板块成为SARS期间的短期热点,板块内热点个股变化与SARS疫情的发展息息相关,存在地域轮动和产品轮动的特点。
2月下旬,广东SARS影响扩散,导致广东地区医药个股的全线飚升,带动整个医药板块上扬,以白云山、丽珠集团、广州药业等为首的广东板块在SARS概念中获利较大,如白云山和丽珠集团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分别上升22.59%和43.83%。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医药板块也出现回落。到4月中旬,北京地区疫情的变化,再次导致医药板块的热潮,北京地区医药个股以同仁堂为首大幅上行,医药个股占据涨幅排行榜的前列。随着疫情的发展,市场认可的治疗方法的变化,也带动不同产品类型企业的轮动。疫情开始时,市场对板蓝根等的消费需求剧增,白云山等板蓝根生产企业被追捧。随着疫情深入,罗红霉素等抗衣原体、抗病毒以及激素类药物得到认同,相关企业如丽珠集团、星湖科技、天药股份等表现突出。随着社会逐步认知到,“非典”缺乏有效的特异性药物,主要依赖自身免疫力,因此提高免疫力的产品成为热点,而对防治性疫苗的预期也被市场关注,相关企业如天坛生物、海王生物等后来居上,一领。
6月以来,随着“非典”的控制,医药板块的热点逐步退潮,市场走势弱于大盘,一些业绩增长幅度比较大的个股,如复星实业、海正医药等表现较好。
二、2003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2003年二季度SARS疫情的爆发,促进相关医药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到5月份医药工业同比增长35.40%,其中化学药品制剂、中药饮品及中成药加工、生物生化制品、医疗器械等成为行业亮点。随着SARS疫情的控制,化学制剂、中成药、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将逐步恢复到以前水平,疫情受益产品的产销量环比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下半年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速度将明显趋缓。同时由于在抗击SARS疫情的过程中,医药流通企业大量储备有关产品和药物,企业也大幅扩大产能,生产满负荷进行。而在疫情结束后,部分SARS相关产品滞留于生产企业的库存和医药流通环节,这对相关企业特别是医药流通企业将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2002年开始的化学原料药价格的上扬也受到抑制,特别是市场比较关注的维生素C的价格明显回落,目前已经从高位时的12、13美元下降到7、8美元,由于国内维生素生产企业还将扩大生产,因罗氏等国际大医药企业停产而形成的维C缺口将很快被补上,预计下半年维C价格可能进一步回落,年底或2004年可能会到4-5美元左右,维C价格的滑落对相关化学药生产企业将有较大影响,下半年盈利能力环比下降。
而2003年上半年受到SARS负面影响的部分医药上市公司,下半年的业绩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主要包括以生产处方药为主的制剂生产企业,上半年由于SARS影响,医院就诊率大幅下降,对一些处方药产品的影响比较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预计部分企业中期业绩不会理想,而下半年业绩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SARS疫情对老百姓的保健意识的刺激,对医药市场的发展有推进作用,预计在秋冬季节,治疗呼吸道类药物将有比较大的销售提升,提高免疫力的产品也会得到市场青睐,相关企业四季度的业绩将有比较好的表现。
总体上,医药行业将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2003年下半年医药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增长速度趋缓,全年预计保持20%左右幅度的业绩增长,低于5月份统计的35.40%的高速度。
三、医药板块投资策略
1.医药板块很难成为投资热点
医药板块由于在市场中所占的规模和权重限制,很难成为带动整个大盘的龙头板块。由于医药个股的流通盘一般都比较小,即便是华北制药也只有11.69亿股的总股本和4.69亿股的流通股,与金融、钢铁、汽车等行业的个股规模不可同日而语,机构投资者在目前市场下比较多考虑股票流动性的时候,更关注盘子大、流动性好的个股,而QFII等使市场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绩优蓝筹股。
同时市场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对自己不熟悉的投资领域都有规避的倾向,与传统产业相比,对医药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需要更专业的技术,而目前市场对医药类企业的判断缺乏有效的标准,投资者往往难于把握企业的机会和风险,也使部分投资者远离所不熟悉、不透明的医药板块。因此医药板块在一定时期内将受到投资者的冷落。
医药板块虽然作为整体缺乏影响力,但由于医药行业的成长性,医药板块一直是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板块,在医药板块具有整体投资价值的时候,市场最终会发掘这一机会的。
2.重点关注中药板块
分析医药板块的规模特点,我们认为未来一年内医药板块作为整体很难有所作为,但由于医药产业良好的发展速度,以及部分企业的业绩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一些医药个股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未来一年我们重点看好中药板块和重组板块,相对看淡化学药板块、生物医药板块、医药流通板块。
中药板块
中药板块业绩相对较好,一季度中药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08元,而医药板块平均每股收益为0.055元,超过行业平均41.82%。同时随着SARS疫情的刺激,老百姓的健康预防意识大大加强,中药的保健功能具有传统的市场基础,而中成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甚至已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预计下半年中药市场将有比较大的发展。
同时中药板块中具有龙头地位的绩优企业,目前市盈率都比较低,这为中药板块整体走强提供了基础,在价值投资不断挖掘的市场理念下,中药板块的投资价值不会长期被低估。
重组板块
近几年医药行业并购事件不断出现,形成了医药市场的各系奔腾的局面,影响了中国的医药行业布局。随着医药市场的开放和国退民进的逐步实施,医药行业的并购事件将会更多,其中流通企业的并购将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试水之旅,民营企业在争夺国有医药资产中将各显身手。
不过对于企业的重组行为,不是分析师能预测的,市场上很多关于企业重组的传言,在尘埃落定之前都会有很大变数,如业内广泛认同的华北制药与石家庄制药的合并,已经传闻很久,虽然合并的趋势不可扭转,但什么时候完成则谁也不能预料。而上实联合合并上实医药,也是公司的既定目标,但还存在先在香港市场完成回购上实医药的前提条件,并且即使完成回购,上实联合如何合并也是市场无法预计的。
化学药板块
随着维C价格的逐步回落,因维C涨价而获益匪浅的医药企业,如华北制药、华源制药等的盈利能力也将回落到较低的水平,而制剂企业仍缺乏有效的盈利点。虽然2003年化学药企业业绩的大幅增长基本已成定局,但对盈利能力下降的预期将影响投资者的热情。
而一度成为市场话题的东北药的维C转让,则让投资者有上当的感觉,公司在4月份宣布集团公司准备将维C生产线转让给上市公司,市场投资者马上计算出这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收益,公司股价也一路上扬,但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这一转让被否决,公司股价也一落千丈。不知公司是否还会有类似受让维C的公告,受伤的总是中小投资者。
而华源制药的维C控制权之争也还没有定论,虽然这不影响公司的报表业绩,但这块生金蛋的资产的控制权,对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都有巨大的影响。
生物医药板块
在医药上市公司中,生物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都比较低,第一季度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同比增长率仅为4.49%,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7.17%,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033元,是行业平均0.055元的60%,低盈利能力和低成长性,与生物医药的产业特征大相径庭,主要因为国内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缺乏真正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化能力,在投资者心目中成为有概念而无实质的鸡肋。
医药流通板块
2003年医药流通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医药流通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来就不高,一季度医药流通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4.58%,同比下降8.47%,平均利润率为1.91%,同比下降12.04%,主要因素是行业内推行的药品招标、药价下调等政策影响。
下半年医药流通企业还将受到SARS后遗症、价格下调和外资进入的冲击。由于SARS疫情的影响,医药流通企业普遍采购了大量的相关产品,以备不时之需,随着疫情的控制,在流通环节仍滞留比较多的库存产品,而这批库存将占用企业不少的资金,对企业是雪上加霜。在国内许多地区的平价药房旋风,对医药流通企业的价格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而随着药品分销业务的放开,外资的进入对医药流通企业产生更大的经营压力。
3.重点关注的个股
未来一年医药行业存在的投资机会并不多,主要原因是主流医药板块化学药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原料药价格的回落而有所减弱,同时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将随着SARS疫情的控制而恢复到以前水平。
关键词:医药企业;融资风险;经济危机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下,许多企业都在急于上市,谋求资本的支持,以便于企业能更加快速的发展。医药企业也不例外,然而融资上市虽然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许多医药企业当前的规模并不大、自主创新意识的不强、研发能力也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等一系列因素,许多从事医药事业的企业资金的供应渐渐出现了问题。由于医药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盈利能力不同,因此融资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融资的过程中会面临资本供应方撤资等情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因而,医药企业应该深入了解融资中存在的风险,并对融资进行规范,确保企业的发展顺利。
一、医药企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为了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近年来颁布的政策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大环境,从而保障了医药企业能长期稳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医药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医药市场需求巨大,十分适合医药行业的发展。自2009年到2016年,我国医药行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的增大,医药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地增多,整个医药市场处在不断增量的状态,期间同比始终保持在增长20%左右,在整个国际市场上的增长优势也很明显,因此,我国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一片光明。
二、医药企业发展中的融资方式和风险
医药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研发阶段、推广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在每个阶段由于企业规模不同、盈利能力不同,因而采用的融资方式也不同,面临的融资风险也有所差别,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应对。1.研发时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医药企业在研发阶段的投入往往十分巨大,这一环节是一个企业真正的实力所在。但是这个阶段的投资风险却很高,因为研发是否成功,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都不能确定,投资者并不能清晰的判断出收益情况,因此很多投资者并不愿意在这个阶段对医药企业进行投资,包括银行等机构在内,都很少能获得款项。处于这个阶段的医药企业很多时候款项都来自企业的自有资金或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研究费用并不充足,且一旦研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医药企业不能如愿获得收益,就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难以维持当前的正常运营。因此这一阶段融资困难成为医药企业的主要融资风险。2.推广时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推广时期基本已经是医药企业研制成功的试验阶段,这个时期医药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和能力,投资的风险也会变得小很多。但是药品上市后的效果并不明朗,因此选择在这个进行注资的投资者仍然只是少数,大部分医药企业此时还是只能选择风险投资,医药企业因为产品在市场上推广效果比较好之后就会有销售收入,这样前期的资金消耗才能得到回收,医药企业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医药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开来,企业的投资方也获得了应有的利益,但是投投资企业要求高回报会导致医药企业面临风险,同时风险投资本身也存在风险。3.成长时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进入成长时期,医药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以及提高生产能力。这个时期的医药企业已经初步打开了渠道,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但是企业的品牌形象并没有树立起来,还没有得到行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因此就需要进一步的融资,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加企业的宣传。在这个阶段,医药企业一般通过内部融资和股权融资为主进行融资。此时医药企业的前景已经比较明朗,融资也会变得相对容易,但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券融资,都会给企业带来隐患。4.成熟时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医药企业在成熟期面临的风险已经减少了许多,这时候的医药企业已经具有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在行业内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市场得以开拓,渠道基本稳定。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继续研发新品和创新经营思路,很快就会被别的企业取代,因而这个时期,企业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才能才是根本。企业内部的创新一方面是对产品的研发,在这个产品为王的时代,只有不断的研发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企业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管理的创新,医药企业要对自身进行整顿,形成规范化的企业,从而减少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各项风险。然而如果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就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也会给融资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融资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
医药行业融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运营中只有规范企业的融资体系,加强对风险的控制,才能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发生,减少融资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危害。1.建立融资成本预算体系融资可以让医药企业获得资本的支持,注入资金,但是融资中也不可避免要支出成本,在进行股权融资的过程中,要向持有股票的人支付费用,而债权融资方式也要向银行支付借贷产生的费用和债券使用产生的费用。企业在融资之前要对这部分资金的支出进行计算,将之控制在一定的预算范围内,防止没有预算控制造成资金支出超出合理范围,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损失。2.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为了降低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医药企业要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对企业加以分析,进而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财务危机进行提前评估,这样就可以在风险出现之前做好防范措施和控制方案,将损失降到最小。3.提升决策者决策能力在医药企业融资的过程当中,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能力直接关系着融资的效果。企业决策者要在融资方案提出前对国家目前的相关政策、市场的各种利率汇率情况、企业资产购置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保证企业能在合适的时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顺利的融资。企业的决策者要深度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的动向,从而对整个融资过程进行全局指挥和策划,因此企业决策者必须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身水平,这样才能做出对企业资金分配最有利的决定,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4.加强对风险投资部门的管理医药行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风险融资是占据的比例最大,因此企业要加强对风险投资部门的管理,颁布完善的鼓励政策,同时加强对机构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避免风险资中途撤出,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医药行业的发展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医药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资金不足难免需要融资,但是融资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医药企业的起步阶段,因为科研以及宣传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但是这个阶段的企业发展尚不明朗,很难获得资本支持,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在发展相对成熟之后,企业若是缺乏创新能力,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医药企业要规范融资方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效规避融资中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邵永同,陈淑珍.基于DEA方法的我国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效率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174-178.
[2]张楠.中小医药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一、财务能力分析的内涵及理论
财务能力分析是企业施加于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和所积累的财务学识的有机组合体,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和企业活力的价值体现,同时,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由各种与财务有关的能力所构成的一个企业能力子系统,是企业整体经营活动在财务方面的集中体现,可通过财务分析计算的财务比率予以评价,具体表现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可以用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包括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通常可以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用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来反映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的效率,通常可以用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来反映。发展能力使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力,他可以体现生产经营、销售等的规模,常用净利润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来反映。
二、云南白药基本情况介绍
1.股票发行
1993年6月公司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1993)139号文批准,并于1993年9月经中国证监会发审字(1993)55号文复审通过,于1993年11月6日至24日向社会公开发行每股面值1元的人民币普通股2000万股,其中,向社会个人发行1800万股,向本公司内部职工发地200万股,均溢价发行,每股发行价3.38元。
2.股权情况
根据200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暨股权分置相关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的《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首个交易日,公司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即获得上市流通权。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后,公司总股本变更为322700759股,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主要业务和产品为中药材种植、各类中西药品及保健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药用包装材料、医疗器械的经营、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出业务。
三、云南白药财务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
虽然云南白药的财务能力在行业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其发展在行业中领先其他企业,公司管理水平高,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领先于其他企业,但结合前面的分析来看,公司仍然存在问题,云南白药2011年~2013年的存货周转率低,存货周转天数长,占用的资金多,公司的销量增长慢,会使公司的实现利润也慢,虽然云南白药近两年加强了存货的管理,但由于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公司的存货增加,公司应该加大销售力度,提高销售水平,降低企业的库存;在公司的成本问题上,云南白药一方面应加强与原始厂家的合作,尽量使公司的采购渠道都通过厂家直接进行采购,减少中间费用,降低公司的成本,另一方面,公司应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加强公司人事管理制度;在公司的融资问题中,公司的债务融资比例小,权益融资比例大,公司可以扩大债务融资规模,增加债务融资比例,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发挥债务融资的抵税作用,同时在公司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公司的每股收益,提升公司的价值。
四、提高云南白药财务能力的政策建议
云南白药虽然在各方面发展较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医药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复杂形势,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成本。医药行业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压力,使得医药生产成本也被拉高;国家连续对药品实施调价,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应该加强企业自身因素的控制,从内部挖潜,并开展成本分析工作,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产品成本预测,确定目标成本,并控制包括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等各环节的成本费用。
(2)加强技术创新。技术水平对医药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企业必须注重技术环境,遇见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并在战略管理上做出相应的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注重科研开发,提高创制新药条件。目前,药品多集中于低水平的制剂,应增加专利药品、生物技术、新型制剂等的研究开发力度。
1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趋势分析的变量选择
1.1文献回顾企业竞争力变化有其内在的动力,也有外部的推力[1]。国外企业竞争力研究可为分析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趋势提供借鉴。马歇尔(MarshallA,1925)认为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张伯伦(ChamberlinE,1933)和罗宾逊(Robinson,1934)认为质量管理、流程优化对企业竞争力塑造的重要源泉。佩罗丝(PenroseE,1959)、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B,1984)、巴尼(Bar-neyJB,1991)认为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和企业规模效率的提升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构成强有力的影响。波特(Poter,1990),提斯(TeeceDT,1997)则提出企业竞争力塑造离不开外部推力的支撑,如有利的政策和机遇等,也离不开内部的动力促进,如科学的架构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等,普拉哈拉德(PrahaladCK)和哈默(HamelG)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观点,认为企业价值塑造、企业文化等是打造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国外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启发,即中药企业竞争力的变化是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分析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趋势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所依赖的内外部因素(变量)。在国内,一些中药行业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专门就中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和变化趋势展开过研究。一方面,在中药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选择方面,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2003)从规模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经营管理竞争力、技术与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考察中药企业竞争力;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每年推出的中国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采用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TOPSIS法作为分析手段,遴选出规模竞争力、效益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创新竞争力这四个维度的指标;肖峻(2003)构建了规模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企业影响力等中药企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和君咨询集团构建了产业维度、管理维度和资本维度的三维度测度模型来评价医药企业竞争力[4]。许方球(2010)从中药企业资源竞争力、知识竞争力、能力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5]。另一方面,在中药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方面,汪启航(2009)运用SWOT分析方法定性探讨了中国中药企业竞争力,尤其是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6];罗爱静,尹瑾(2010)则专门就中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专利获取能力分析比较了各个实验区中药核心技术分布现状和发展程度;也有一些专家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中药企业竞争力展开实证评价,如肖峻(2003)运用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了中国中药企业核心能力;许方球(2010)运用TOPSIS方法,选取20家中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就其竞争力展开了测评;刘彦昆、侯志红(2011)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药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进行评价[8];陈锋、杨俊(2011),冯仁涛、张庆、余翔(2013)等运用相关分析或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中药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展开了实证分析[9]。借鉴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中药企业竞争力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仔细梳理来看,学者们主要也是借鉴企业竞争力评价的一些指标体系来构建中药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评价指标,本研究试图从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出发,从影响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的外部来源和内部来源两个层面选取一些变量,构建变量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判断中药企业竞争力的变化趋势。
1.2变量选择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学术界关于中药企业竞争力来源、评价分析已具备一定基础,本研究在借鉴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衡量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趋势的变量选择必须基于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力求选择一些能客观衡量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趋势的变量,尽可能避免主观性因素的影响,如考察中药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盈利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变化的趋势及对竞争力的影响,以提高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趋势分析的针对性和客观性。二是动态性原则,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其变量选取必须具有动态性,本研究将选择时间序列数据,从信邦制药上市前后各取三年数据,即2007~2013年的数据,以动态评价其竞争力的变化趋势。三是科学性原则,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趋势还要全面系统地考虑中药企业自身的特点,如从政策的支持、技术的投入以及资源供给的保障性等因素考虑,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基于上述原则并考虑数据采集的可行性,本文从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的外部来源和内部来源两个方面选择具体的变量来构建评价变量体系,如表1。从上述选取的中药企业竞争力变化趋势分析选择的变量来看,(对变量含义和赋值标准已经做了说明,不再对上述变量逐一予以解释)。其中,政府的财政扶持力度、社会支撑度、企业所在地中药文化底蕴、企业所在地原材料与技术供应情况、产品疗效、顾客价值获取等变量数据通过走访信邦制药公司高层、行业专家、资深证券分析师和主流财经媒体记者,用深度访谈和问卷结合的方式,获取数据,而企业规模、生产要素情况、企业年度科研投入、企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等数据则通过对信邦制药开展具体的调研,在调研数据中综合提取。在选取变量后,对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做一个简述,具体研究思路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动态比较上市前后信邦制药的竞争力变化趋势。鉴于主成分分析法在国内运用得较多,本文仅对方法运用的步骤做简要说明。第一步,搜集变量的原始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第二步,计算标准化处理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第三步,选择对信邦制药竞争力变化影响较强的主成分,并列出主成分表达式;第四步,计算主成分得分,并依据得分的数据,结合主成分本身赋予的含义,展开对信邦制药竞争力变化趋势的研究分析,并阐述这一趋势产生的成因。
2上市前后中药企业发展的演变趋势分析过程
2.1原始数据采集与相关分析本文根据中药企业的竞争力变化趋势变量体系,选取12个反映中药企业上市前后竞争力变化的相关数据,即2007~2013年信邦制药的统计数据,鉴于信息披露保密问题,本文不对原始数据进行展示,仅对数据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展开分析,如表2所示。在完成数据采集后,本文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来进行分析,首先,对信邦制药竞争力变化趋势各变量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一方面消除量纲与数量级的不同,以获取标准化的数据供后续研究用;另一方面,借助相关系数分析法获取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消除各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减少变量的个数。从表2的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可看出,选取的社会支撑度与企业所在地中药文化底蕴等变量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关系,同时,产品疗效、市场占有率与盈利能力等变量之间直接的相关性也比较强,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信息上的部分重叠。因此,需进行主成分的选取,以进一步提炼出反映信邦制药竞争力变化趋势的主要变量。
2.2主成分提取主成分提取原则为其对应特征值大于1的前m个主成分。特征值可被看成是对主成分影响强度大小的变量,若特征值小于1,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因此,一般用特征值大于1作为选择基准。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并借助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如表3),即m=3。说明有3个主成分对信邦制药的竞争力变化趋势作用较大。同时在进行因子分析的过程中,得到各因子得分系数。从表3(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知,社会支撑度、企业所在地中药文化底蕴、企业所在地原材料与技术供应情况等变量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变量的信息,而从第一主成分代表的这些变量的名称和含义来看,可以将第一主成分代表的信息用“信邦制药外部环境竞争力变化趋势”来表述;政府的财政扶持力度、企业年度科研投入、生产要素情况、企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等变量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变量的信息,可以将第二主成分代表的信息用“信邦制药内在要素投入竞争力变化趋势”来表述;企业规模、顾客价值获取、产品疗效、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等变量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三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变量的信息,可以将第二主成分代表的信息用“信邦制药内在能力竞争力变化趋势”来表述;因此说,从主成分分析过程中提取的三个主成分能基本反映全部变量信息,故考虑用三个新变量代替原来的12个变量。
2.3综合测量模型构建这三个新变量的表达不能从输出窗口中直接得到,需将其特征向量运用SPSS描述进行求解,与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然后得出主成分表达式用以计算三个主成分的得分值。同时,通过上述三个新变量,代入经标准化处理的数据可以计算三个变量的得分值,然后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
3上市前后信邦制药竞争力变化趋势的结果分析
根据提炼的三个主成分表达式可以反映信邦制药外部及内在竞争力变化的趋势,同时,主成分综合模型可计算信邦制药总体竞争力情况的主成分值,并按综合主成分值进行排序,即可得到上市前后信邦制药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基于此,将信邦制药竞争力变化趋势得到的分值进行比较(如表4),并对上市前后信邦制药的竞争力变化趋势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从表4可以直接看出,从2007~2013年期间,信邦制药总体竞争力得分值是逐步提高的。信邦制药经过近20年的发展,立足于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用药,无论是其经营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甚至盈利能力都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有较强实力的现代中药制药企业。上市以来,信邦制药的发展更是迈入了高速成长的快车道,可以预计,未来成长的空间还比较大。而将上市前后信邦制药竞争力变化趋势的三个主成分得分比较,更是可以清楚地发现其竞争力变化演化轨迹和形成机理。从外部环境竞争力来看,信邦制药外部环境竞争力呈现一直上升的态势,这说明,外部环境十分有利于信邦制药的竞争力提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信邦制药外部环境竞争力的因素当中主要有社会支撑度、企业所在地中药文化底蕴、企业所在地原材料与技术供应情况。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因素当中的企业所在地原材料与技术供应情况因素对信邦制药的外部环境竞争力起了关键性作用,这是因为,近年来,信邦制药意识到了中药原材料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为了完善中药全产业链,提高中药材原料基地的附加值,重点进行了中药材原料基地的建设,如目前信邦制药已建成大方和罗甸中药材种植基地,并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材原料的质量与安全,不仅保障了信邦制药自身药品生产原材料的需要,同时,建立了罗甸固体制剂生产基地和贵阳注射剂生产基地。这些原材料基地建设和技术研发能力提升,让信邦制药能为市场提供优质可控的中药材、中药饮片,目前信邦制药的中药材基地已经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从内在要素投入竞争力来看,信邦制药的内在要素投入竞争力呈现波浪起伏不定的趋势,而影响要素投入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政府的财政扶持力度、企业年度科研投入、生产要素情况、企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等因素。深入的分析认为,上市前信邦制药整体要素投入的力量要大于上市后,这是因为,上市前,地方政府对于信邦制药的扶持力度较大,尤其在资金投入和研发鼓励方面,信邦制药自身也意识到了研发投入对企业上市的重要性,因此,自身也加大了要素的投入力度,如增加了年度科研投入,引入了科研人才,同时,上市前信邦制药先后投入经费建立了“贵州省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贵州省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围绕主导产品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上市后,尽管要素投入仍然在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如上市前大。因此,整体内在要素投入竞争力呈现出上市前高于上市后的趋势。从内在能力竞争力来看,信邦制药的内在能力竞争力在上市前后都有所提升,但近一年来稍有下降。而在主成分反映的影响因素当中,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对信邦制药的竞争力构成最强的影响,恰恰是近两年这两大因素的增长速度减缓,使得近一年来信邦制药内在能力竞争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以市场占有率为例,心脑血管类制药作为最大的用药类别之一,吸引了很多的药企投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性程度,与此同时,信邦制药的总资产周转率较低,2013年信邦制药的总资产周转率仅0.31,而同处于贵州的制药上市公司益佰制药却有着1.51的周转率,这就说明信邦制药资产利用效率低,资产利用效率低反映了资金没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其内在的竞争力没有充分爆发出来。
4启示与建议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信邦制药上市前后企业竞争力的变化趋势。从总体上看,信邦制药一直以来企业总体竞争力都是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与之相伴随的是其越来越优良的外部环境竞争力,并对中药企业竞争力提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信邦制药的内在能力竞争力却发生了稍许变动,这也正反映了中药行业内企业竞争开始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信邦制药作为中药行业上市公司,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亟需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方面实现转型升级。因此,总结上市前后信邦制药公司的竞争力变化趋势,科学谋划新阶段信邦制药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对信邦制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示范价值。笔者基于对信邦制药竞争力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提升中药企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一是要适应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需要,尤其是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科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中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和饮片技术的发展,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因此,新阶段,中药企业的发展要综合考虑企业基础和国内外中药企业的发展态势,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且自身最有条件、最有可能作为突破口的方向开展科研攻关与市场拓展。确定了突破口之后,还要适应中药企业所在药品领域内的发展规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适应产品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统筹抓好中药企业研发、生产、销售3个环节,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推出市场适销的产品。二是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中药企业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整合整个企业的资源,加大研发力量投入,集中科研人员实施集约研发、联合攻关。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
药业,创投之爱
资本与医药产业成功对接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2008年3月7日,赛富亚洲基金和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共同向瀚宇投入首期1500万美元,三方共同导演了2008年中国多肽制药行业首起资本大戏。
据China Venture统计,2007年第四季度、2008年第一季度,医药行业一直排居创业投资金额首位。仅2008年第一季度,医药投资案例就不下7个,投资金额8399万美元。医疗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的政策利好以及医疗健康消费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等因素使医疗健康行业成为创投机构竞逐的重点投资领域。
黄金投资期来临?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师张明芳认为,医药行业在经历2006年的“大乱后大治”后,2007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健康发展的快速增长期,而2008年是黄金投资时期。她说,现在医药行业出现了很大变化:一是政府加大对全民医保的投入,农村用药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二是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药品注册审批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大大提高,提升了药品企业的创新热情。三是医疗体制改革正快速推进,将使得医保药品大扩容。四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
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顾昕预计中国医药市场扩容千亿元,因为政府关注民生问题,扩大了医疗消费市场。据公开资料显示,“新农合”到2008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
与“新农合”崛起的市场相呼应,由于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出台,新一轮GMP认证开始,以及治理商业贿赂、各地推行挂网招标等一系列规范医药市场的政策出台,一些不规范的医药企业纷纷倒闭,市场出现了新的空间。在医改的推动下,行业集中度提升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整个医药产业将彻底脱离前期多、小、散、乱的格局,加速购并重组,新医改对医疗市场的扩容和对医药行业的净化作用毋庸置疑。而这些,将引发医药行业的新一轮资本大换班,该领域的产权交易也因此进一步趋热。
你有核心优势吗?
从最近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的药企股权情况看,淘金机会不少。比如挂牌出让部分股权的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是家中外合资企业,美国先灵葆雅公司提供了全套生产工艺,引进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在中国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并拥有多个专利产品。这次是中方两大股东上海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出让45%的股权。
这些企业虽然目前从账面看盈利情况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基础扎实,实力雄厚,随着企业趋于成熟、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发展潜力不小。
此外,一些精明的投资者还中意于那些规模不大但在某个领域核心优势明显的中小企业,投资那些在细分领域领先的企业。
比如弘毅投资康臣显然是看好后者在肾病科的保密品种尿毒清的优势,而软银赛富选择瀚宇也是因为其在多肽领域研发的领先优势。有时还出现众多的资本争夺一家企业的情况。比如争夺康臣的还有黑石和凯莱这样的跨国基金。而软银赛富也是击败高盛、摩根大通等数个资本后才注资瀚宇药业的。
服务类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