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士职业危害

护士职业危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士职业危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士职业危害

护士职业危害范文第1篇

本文作者:胡超群工作单位: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防范对策(1)在患者进行手术前要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与化验,包括:肝功能、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查,已知感染者应做好细菌或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特殊感染时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以便手术室作出合理安排。(2)护士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的接种;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原则上暂不能担任洗手护士的工作,尤其是某些感染性手术;担当巡回护士时应做好自我防护措施,手术衣最好选择防水性能佳及一次性产品,.当手套发生破损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当手术污染严重可戴两幅手套。(3)手术过程中应思想高度集中,规范操作,正确传递锐利器械(可将其置于弯盘等固定容器内),及时收回并妥善放置,以免伤及自身和他人;术后应及时、正确处理缝针、刀片、针头等尖锐物品以及病人的引流液、冲洗液等,减少危险物的暴露时间。地面及物品表面的血迹应用含氯溶液湿式清洁。职业危害(l)噪声”手术室噪声常被忽视,如:电刀、电锯、电钻、金属门窗的开关、器械车轮的摩擦、电动吸引器、麻醉机的声音等”噪声会引起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等系统的生理变化及一系列心理反应,常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其进行消毒的同时,对人的皮肤、角膜都会产生刺激。(2)紫外线。手术室内装有许多紫外线灯管以及各类移动式紫外线灯具,紫外线消毒柜等,当开启后,在其进行消毒的同时,对人的皮肤、角膜都会产生刺激。(3)放射线。随着高新技术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手术需要用到c臂机作术中定位,其放射出来的射线会对人体各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与伤害,使人易产生乏力感,长期接触可导致胎儿畸形,亦可诱发恶性肿瘤。防范对策(l)进行手术前应选择噪声小功能好的仪器设备,适当调节,并定期检查、维修,对车轮等易摩擦产生噪声的物件尤其注意定期做好清洁、上油、保养工作。(2)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烦躁的患者不可大声训斥,应予以多种措施尽快使之安定,减少对他人的不良刺激。(3)合理安装紫外线灯管,正确放置移动式紫外线照射灯;开灯照射时,关闭门窗或设置屏障以有所遮挡;测试紫外线功率时,应戴好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减少紫外线对皮肤、角膜直接照射而产生的刺激。(4)有线照射的手术时,护士应穿防护服,戴脖托及腰托,或暂时回避,以减少线的接触;排班时不安排孕妇参与此类手术,欲受孕者亦应当注意,合理安排以减少手术人员频繁接受线照射机会”同时加强饮食调节,适当添加优质蛋白质,如牛奶等,并注意休息以保证体力;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特殊危险部位要有显著标志。职业危害(l)化学消毒剂”手术室内许多物品的消毒、灭菌、环境的消毒、标本的浸泡都要用到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碘、乙醇等挥发性化学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等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2)化疗药物。手术过程中,尤其是肿瘤手术,经常要用到化疗药”护士在配置这些药物时,不可避免地会吸人含有药物的气溶胶,或药液沾染皮肤,虽然剂量较小,但其累计作用可产生远期影响。(3)麻醉废气”麻醉剂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泄露于空气中,这是造成手术室内空气污染的因素之一,对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操作能力等都会造成一定影响。防范对策(1)要求工作人员在检查、使用和测试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甚至防护眼镜,准确操作,避免直接接触;消毒、灭菌容器应尽量密闭,减少消毒剂在空气中的挥发。(2)熟练掌握药物配置技术,防止药液和雾粒溢出;提倡使用输液袋;改善工作环境,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定期监测,减少呼吸道摄人;孕妇禁止接触化疗药物;加强化疗废弃物的管理,将废弃物与其他物品分开管理,存放于规定的密闭容器中,送有关部门作专业处理”(3)根据手术种类与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合理安排手术间;护士在妊娠期间应尽量减少进房间接触吸人性的机会。

“通过对造成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分析,主要有三种即血源感染性危害、物理感染性危害和化学感染性危害”这三种危害是因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所以如果想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手术室是医院中的一个特殊科室,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除了需要具备一般科室护士的基本素质外,还需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如何在紧张的工作中保持个人的身心健康,更好的适应工作需要,是每个手术室护士应该注意的问题。手术室工作连续性强,机动性较大,护士工作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这就使得手术室护士的日常生活没有规律性,身体的应对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考验”如果体质较差则无法应付日常的紧张工作,因此手术室护士应该在工作之余加强体育锻炼和饮食营养,只有身体强健才有工作之本,才能应付高强度和无规律的工作。另外,手术室护士还应注意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手术室工作高强度的特点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手术室工作的连续性、不规律性和随机性”总之,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面临的是身心双方面的高强度挑战,护理工作者应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危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最大范围内规避可能遇到的各种职业危害,将工作中的各种危害降到最低。

护士职业危害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1职业危害

1.1生物性危害

血透室是肾病终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护士在抢救患者或做操作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职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尿毒症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呕吐,腹泻,贫血患者常有输血,很多急诊患者未明确的诊断,抢救患者时紧张的氛围,以及透析器材的复用,都使得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另一途径:锐器伤是职业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径,护士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器:针头,剪刀,玻璃。特别是针头:动静脉穿刺针,注射针头,采血针。因此锐器伤是院内常见的职业伤害,据相关文献报道,护士发生锐器伤占医院锐器伤总数的42%~70%,52%的护士在工作中有过锐器伤经历,95%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而被污染的锐器则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而传播。危害最大,最常见的(HIV,HBV,HCV)。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由于血透室的特殊性,工作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更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公布的资料:目前中国检测发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人,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3]。有关报道显示,美国透析室工作人员肝炎感染率2.0%,比一般居民高4倍[4]。可见透析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性危害。

1.2化学性危害

因为血透室广泛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84消毒液、戊二醛、甲醛。这些消毒液使用浓度较高,却血透室作为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场所,在使用这些化学消毒剂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长时间接触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可经过呼吸道,皮肤,黏膜而吸收,易至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结膜炎,接触高浓度的消毒液可灼伤皮肤,滴入眼睛可导致短暂失明,持续大量接触这些有害因子,会导致人体肝肾器官的损害,而且有致癌的危险,透析液的挥发可引起刺激性的干咳。在这样局限的空间里,各种消毒剂的挥发,造成空气混合性的污染,而护士又要长时间的呆在这样的空间里,由此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另外,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都得戴手套,而手套上的滑石粉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危害性:血管瘀血,组织增生,并且可在肌肉组织内长期存在[5]。

1.3物理性伤害

因血透室的空间有限,且配备众多的机器、仪器、设备。使得空间较为狭小,而透析机工作时各种情况的报警声、患者的声、电话铃声、反渗机、电脑、电视机、空调、人员流动等等,这种嘈杂混乱的工作环境,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使护士容易烦躁、焦虑、紧张,长时间在这种高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用于空气消毒的三氧消毒机释放出的臭氧对人的呼吸道,眼睛,皮肤都有刺激性,长时间接触会导致人体皮肤癌变和肺气肿。与此同时,各种设备存在着一定的辐射,都对护士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危害.

1.4环境、心理、社会性的危害

1.4.1作为血透室工作的特殊性,要搬运患者,搬运透析液,搬床,这些对于护士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体力问题。血透室地面采取的是耐腐蚀性的地板,地面光滑,很容易导致护士摔倒致伤,因此护士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一些意外的发生:创伤、腰背部扭伤、肌肉拉伤,甚至骨折。还有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使得护士的躯体长时间疲劳。这些由于工作环境而造成的躯体上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1.4.2心理社会危害是血透室护士最主要的危害之一。血透室的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急、危重症病人多,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迅速掌握并熟练操作技术。工作过程中,机器出现各种情况,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动静脉穿刺的高难度,为了避免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突然事故,护士必须异常集中注意力。护士的家庭压力、社会地位、待遇、业绩、人事制度、职称评定,以及各种各样的躯体危害都会增加护士的心理负担,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得护士精神紧张、身心疲惫,而影响工作热情及工作质量。

2防护措施

2.1生物危害的防护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血透室工作人员防护知识,预防院内感染的学习。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规定,科室规章制度,正确的操作规程从事治疗。充分了解每个透析病人的检查结果,养成工作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习惯:着长袖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换鞋,透析器材复用过程中戴防护面罩,眼套,防水围裙。工作服每周清洗,口罩每日清洗消毒,每周更换一次,拖鞋每周用84液浸泡消毒,一旦污染立即更换,尽量穿袜子。为防止锐器伤,操作时戴手套,还应该做到尽量不回套针帽,传递各种锐器时尖端朝向自己,拆安瓿时用纱布包裹,分离针头时用钳子,针头及时放入锐器盒中,不要随意弄弯或弄直针头,对与明确HIV、HBV、HCV患者的透析器材尽量不复用,对于烦躁或不合作的病人请求他人的帮助,采取相应的方法,一旦发生锐器伤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流动水下冲洗,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包扎[6]。在伤后48小时内填写护士锐器伤报告表上报,视锐器的污染情况作相关检查,注射相应的疫苗,如为HIV、HBV特殊病毒污染时,24小时内上报,进行检测,并注射抗病毒血清和疫苗,周期性复查6个月,平时,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锐器伤的重视,特别是血透室这样高危环境下的护士,应定期组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情况,落实疫苗的注射。

2.2化学伤害的防护

除了生物性的防护措施外,定期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认真检查化学消毒剂的存放,防漏出,溢出。在室内尽量戴口罩,减少呼吸道的吸收,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睛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鉴于手套上滑石粉的危害,尽量在医用手套下面戴一层薄膜手套。

2.3物理伤害的防护

空气消毒时,人不要留在室内,各种仪器进行正确使用,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室内安静,减少流动人员,水处理的房门随时关上,对于不可避免的机器报警,病人,可以在透析前认真做好机器和管路的检查,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尽量减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可适当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病人采取有效的沟通,护士养成良好的心里应对技能和业务水平,沉着、冷静的采取有效方法,应对各种应激源。

2.4环境、心理、社会的防护

2.4.1负重、搬运重物时寻求他人帮助,并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和技巧,保护自己,进入血透室更换鞋子,上班时可穿弹力丝袜,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对于加班加点,科室应合理调整人员配置,及时调整减轻护士的体力消耗,合理提供休息时间,缓解紧张心理,稳定家庭生活。

2.4.2医院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满足其健康的生理需要[7],确实关心血透室护士的家庭、工作、心理、生活、学习,积极组织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加强透析室的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医源性感染,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国家和医院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于一定的防护工具的配置和适当的应用激励因素,一定限度上缓解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使预防与防护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大大减少其职业危害,使血透室护士在工作中得到满意和激励,调动自身内在积极性,提高对工作的热情度。

3小结

血透室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给血透室护士的身心带来很大的危害,很多不可避免的危害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而减小其危害性,但这些措施不仅只是需要护士有着自我防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防护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国家和医院相关部门对这个薄弱点的关注,从而降低血透室护士的各种职业危害,保障身体健康,更好的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NIOSH.Prventingneedlestiskinjuresinhealthcanesetting[EB/OL]1999.11.cdc.gov/noish.

[2]王毓萍.范晓莉.职业性HIV感染不容忽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3.

[3]谢红珍.国外护士锐器伤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J].中国职业医学,2003,30(12):6.

[4]邹颜清.血液透析室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24(6):2.

[5]吕青.两种医用手套粉与大鼠肌组织反应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30.

护士职业危害范文第3篇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化疗药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化疗药能治疗肿瘤,同时也对操作者及环境产生影响,化疗药物多数是细胞毒性药物。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时,要注意加强化疗防护。因此,提高护士对化疗药物职业危害的认识,采用有效防护对策,减少化疗药物对护士健康的危害。

1护士接触化疗药的职业危害

1.1对骨髓的抑制:化疗药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器官也有损害,主要有阿霉素、环磷酰胺、顺铂、卡铂等均能引起骨髓抑制。护士在配制过程中,通过皮肤、呼吸道侵入人体,长期接触化疗药的护士有潜在发生癌变的可能。

1.2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护士在孕期接触化疗药对生殖功能有不良影响,化疗药在孕前通过卵子和的成长,孕期通过胎盘运转,造成胚胎和胎儿宫内接触,导致流产和胎儿先天畸形。另外,还可导致女性月经不调、不孕等。

1.3脱发:脱发是抗癌药物对皮肤的毒性反应,随着接触化疗药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脱发更明显。

1.4致癌作用:抗癌药物本身大多也是致癌物质,并可抑制人体免疫功能,经常接触抗癌药,若干年后有可能产生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与化学药物相关的恶性肿瘤。现已证实,很多抗癌药物尤其是烷化剂和亚硝酸脲类药物,有明显致癌作用。[1]

2化疗药对护士的污染途径

2.1通过呼吸道吸入:化疗药在配制过程中,形成肉眼看不见的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散发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吸入护士体内。

2.2直接接触: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的过程中不慎被配制化疗药的注射器针头扎伤或化疗药瓶碎片刮伤皮肤也会被皮肤吸收。

2.3消化道摄入:护士在接触化疗药后未注意彻底洗手或在被化疗药污染的环境中饮水、吸烟等而经口摄入。

3影响防护的因素

3.1病人的排泄物处理不当:由于护士对化疗药病人的体液及排泄物的危害的宣教做的不够,化疗药在病人体内经过吸收代谢、排泄后最后有一部分被排泄至体外,病人及家属缺乏有关化疗药物有毒的知识,影响了护士防护措施的实施。

3.2护士对化疗药物的危害认识不足:由于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缺乏,上岗前未经过专科学习,或对化疗药的毒性认识不深刻,自身防护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导致护士的自我防护也是淡漠,在配制的过程中防护不到位。

3.3环境设备不齐全:由于配制化疗药物无专门的垂直层流柜,通风不够。导致治疗室内空气中有较多的毒性微粒弥散到其他房间。

4防护对策

4.1强化教育培训,提升防护方法:化疗护士必须经过化疗相关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化疗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使相关人员全面掌握并规范化疗防护操作。在专一的化疗配制的安全柜操作台上配药,保持治疗室内空气流通。

4.2操作时的防护方法

4.2.1操作前

(1)护士配制化疗药前要穿长袖防护服,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双层聚氯乙烯手套,佩戴护目镜。(2)戴手套前及脱手套后要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

4.2.2操作中

(1)打开玻璃瓶时应垫纱布,溶解药粉时,溶媒应沿玻璃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物渗透后再搅动,防粉末逸出。(2)瓶装药物稀释或抽取时,压力不易过大,否则会造成针头脱落,污染环境。(3)化疗药物不慎溅入眼内或皮肤上,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或清水反复冲洗,如洒在桌面上或地面上的药物,要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放入专业袋内封闭处理。(4)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防药液外流污染。

4.2.3操作后:操作完毕后,护士应将接触化疗药物的用具,污物应放入专用袋内集中封闭,由垃圾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化疗废弃物应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并注明标记。操作后脱去手套,用肥皂水及流动水彻底洗手,有条件可行淋浴,以减少不良反应。

4.3提高护士防护意识,增强身体素质: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对化疗药物的危险的认识。制定合理的措施,认真执行,全面掌握规范的化疗防护操作程序,认识化疗药的毒副作用,做好防护。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抵御有害物质刺激的能力,定期做好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时调离和治疗。

4.4加强医疗废弃物及药物污染的处理:护士要将所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药瓶及擦拭药液的纱布放入专用容器封闭处理。如果药液溢到桌面上或地上,应用纱布吸附,若为药粉则利用湿布擦拭,以防药物粉末飞扬污染空气,并放在专用袋中处理。

4.5加大对职业防护的重视与管理力度:医院领导应重视护士职业防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积极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具合理配置人力。减少非必要的注射治疗,从而减少护士的职业危害。[2]

5小结

接触化疗药无论对护士或患者都有很大的危害,但只要认真施行规范的防护措施,加强安全意识,可将危险降低,达到防护作用,医院有关部门重视化疗护士防护的管理制度,配备相关的设备,确保化疗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也为自身提供严格安全的工作环境,拥有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护士职业危害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无菌医疗物品的核心,它承担着全院医疗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全过程。其工作性质决定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污染物品,工作中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时刻威胁着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身心健康,应充分认识到防护的重要性。

1. 职业危害:

1.1 噪音:器械碰撞,超声波清洗机和灭菌器运行中所产生的声音,长期在此环境中会使人感到疲乏和听力减退。

1.2 高温:干燥箱、灭菌器运行中环境温度可高达38—45度,有被烧伤,烫伤的可能。

1.3 潮湿:清洗时冷热水交替,且四季如此,通风不好,空气流通差。

1.4 光线:长期处在强光与不锈钢器械之间,视力容易疲劳。

1.5 毛絮:器械的内外包布、手术敷料包的所有包布必须反反复复清洗再使用,使用包装时毛絮飞溅,有造成过敏的现象。

1.6 化学剂:每天所使用的消毒剂、酶洗液、剂、酒精等交织在一起,通风设施不好,有可能 造成过敏,免疫力下降。

1.7 污物飞溅:操作动作要轻,避免污物飞溅。

1.8、 锐器刺伤:护理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有可能被锐利的器械刺伤。

1.9、 传染因子的传播:护理人员在回收可复性器械的过程中,有可能被不明原因的传染因子感染。

1.10 心理状态:长期工作在高负荷,重复而又单调的紧张工作中;消毒供应中心又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工作不能被充分肯定,不受领导重视,不能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处于消极的状态中,心理状态欠佳。

1.11、 突发事件的危害:消毒供应中心的大型器械设备较多,而这些设备离不了水、电、气。随时面临着停水、停电、停气的突发事件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2. 防护措施:

2.1 采取集中,轻拿轻放,所有操作均在水面下进行,减低噪音的操作。

2.2 掌握烤箱的温度,拿取无菌物品和烘干物品时,操作前均应做好防护措施。

2.3 进入工作区域前做好通风换气。

2.4 工作一段时间后,将眼睛远视,以减少视力疲劳。

2.5 操作时戴口罩帽子,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好自我防护。

2.6 合理的饮食、加强锻炼,良好的心理状态,操作前后认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操作超声清洗机时随时加盖,减少污染。

2.7 有效的防护措施,操作动作轻柔可降低污物飞溅。

2.8 清点分类时均用镊子,锐利器械不可用手直接拿取,避免刺伤。

2.9 对疑似或传染病人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先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按清洗程序规范清洗,提高职业道德和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传播。

2.10 根据工作情况调整工作岗位,使员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职业危害范文第5篇

急诊工作是反映一个医院整体医疗水平高低,急诊科同时要担任院前急救、院内救治的任务。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人员承受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更大。随着急救医疗的发展!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对急诊科是各种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原因

1.1 生理危害因素

1.1.1 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密切接触病人,职业性感染风险高。急诊科护士往往在病人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投入抢救,而且交通事故,自杀,暴力等恶性事件的抢救工作,在时间上不允许护士先采取充分的自我保护措施。有研究显示[1]:流感、支原体感染的发生,常使护士的流感发生呈流行趋势,特别是急诊护士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其他人群高出8.97倍。此外,护士因执行治疗、护理工作密切接触病人及其血液、呕吐物易受感染。因此,急诊护士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和潜在的传播途径。

1.1.2 针刺伤 针刺伤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多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经此途径传播[2]。急诊护士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对诊断明确或不明确的病人进行抢救、治疗,由于抢救时间紧急,更易发生针刺伤。护士工作显得更加紧张,在建立静脉通道、抽取血液标本、进行各种药物注射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刺伤。

1.2 心理、社会危害因素

1.2.1 急诊科是医院一个充满焦虑、变化的场所,它存在许多刺激源,既影响病人又影响护士.有调查结果显示[3]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水平低于非临床护士,身心耗竭综合征(BS)发病率较高,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水平与工作量、工作紧张程度、工作作环境氛围、护患关系紧张程度、个人对角色的适应密切相关。

1.2.2 心理压力。原因包括:①工作环境。急诊科存在许多刺激,既影响病人又影响护士。护士经常面临急症抢救、生离死别;护士还必须应对病人的愤怒、恐惧和悲伤等情绪变化。②倒班。频繁而无休止地倒班,尤其是夜班搅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使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易导致心理疲劳。③担心差错事故。

1.2.3 工作中来自病人和家属的暴力。病人或家属的个人素质和修养参差不齐。有时为了一点点小事,对护士出言不逊,有的竟然大打出手,有时甚至是无理取闹。美国科罗拉多州199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2%的护士承认工作中遭受过暴力攻击。2008年我院急诊科就发生两位护士被病人家属伤害事件。

1.2.4 法律纠纷。随着人们自身利益保护观念的增强,尤其是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稍有不慎或违背操作规程,就有可能引起病人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间的矛盾和纠纷。

2 防范对策

2.1 生理因素方面的防护

2.1.1 树立全面防护的职业安全管理理念。在我国,卫生行管人员普遍缺乏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比如护士操作戴手套有时候会被认为是怕脏,认为戴手套增加了医院的医疗成本费用。而在国际上不少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对有潜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操作时要戴手套就已做了明确规定[4]。但时至今日,我们仍没有相关政策出台。卫生行管人员应转变观念,使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尤其在针刺伤防护管理方法如大力推广无针注射器等。 转贴于

2.1.2 严格洗手 严格进行洗手是急诊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自我防护措施中最简单而又难以很好执行的一项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有报道显示护理人员实际洗手率为14.33%[5]。最好一人一手巾或消毒纸巾,改善洗手设备,备专用洗手池,改水龙头为脚踏式或感应开关,节约时间并减少在开关水龙头过程中对手的污染。

2.1.3 加强个人职业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增强个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在香港,政府成立了医护服务业安全及健康委员会,确保管理人员及员工均知道本身在避免职业上危险及伤害方面的职责。但在我们内地,临床医护人员所受的学校及在职教育都缺乏防护知识和全面防护概念的教育。

2.1.4 针刺伤的处理。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如被疑为污染的针头刺伤,立即轻轻将血从患处挤压出来,紧急情况下,挤出血液后用清水冲洗。

2.2 心理、社会因素防护

2.2.1 心理压力和疲劳导致护士身心疾病的增加,也是发生护理差错最大隐患,应给予高度重视。同时,护理管理人员要引导护士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良好心境,优化护士工作环境、适当调整班次、减轻工作负担。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做到劳逸结合、适当放松。

2.2.2 注重情商的培养 急诊护士遇到突发事件的概率较高,只有注重情商的培养,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才能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及应对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2.2.3 积极应对暴力 应对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需要全方位的努力,建立登记和记录暴力事件的制度。鼓励和帮助护理人员人身受到伤害时寻找法律帮助。199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洲通过立法,对那些施加在医务人员身上的暴力行为予以严惩。自此以后,在认识暴力危害与制定预防措施等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全世界只有很少国家和地区像加利福尼亚一样对暴力立法[6]

总之! 急诊护士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因既是客观存在,又是可以预防的,随着急救医疗的飞速发展,急诊护士的社会职能越来越不可忽视,各级人员都应积极支持职业防范工作,急诊护士才能保持健康的身心,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亚卓,王青,赵文静.门急诊医护人员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1977.32(1):30.

[2] 毛秀英,等.实习护生发生针刺的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3,17(2):143.

[3] 刘晓虹,护理心理学[ M ] .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7:87.

[4] 杨玉莲.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