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工程方案

基础工程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工程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础工程方案

基础工程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闸;软土地基;沉降;承载力;基础处理;桩基;

中图分类号: TU47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裴庄闸工程位于河北省汉沽农场境内,津唐运河与还乡河改道交汇处。该工程主要功能是防止蓟运河及还乡河汛期洪水倒灌津唐运河,解决津唐运河在丰南县境内排沥问题及利用河道蓄水灌溉农田。

裴庄闸工程始建于1973年,共五孔,中间三孔过水,两边孔封堵,单孔净宽为8.4m,闸门为平板直升式。该工程在1976年地震中破坏严重,节制闸机架桥全部发生位移及结构变形,操作控制室倒塌,闸门受挤,启闭机失灵,两岸护坡多处裂缝,地震后虽经修复,但经过30多年的运用,现存在闸门腐蚀漏水、启闭机锈蚀、电气设备老化、护坡裂缝渗水漫流等问题,成为津唐运河上的一处险工,一旦还乡河发生大洪水,洪水将倒灌津唐运河,威胁津唐运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安全鉴定评定为四类闸,建议报废拆除重建。

2 基础处理原因分析

2.1 承载力复核计算

闸室及上、下游翼墙基底应力计算采用《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第7.3.4-1条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闸室基础底面的面积(m2);

—作用在闸室上的全部竖向和水平向荷载对于基础底面垂直水流方向的形心轴的力矩(kN·m);

—闸室基础底面对于该底面垂直水流方向的形心轴的截面矩(m3)。

平均基底应力

经计算,完建工况闸室基底平均地基应力107.5kPa;上游翼墙基底平均地基应力152kPa,下游翼墙基底平均地基应力206kPa,远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80kPa。

2.2沉降计算

(1)闸室

取一联闸室进行沉降计算。计算工况:完建情况,计算采用公式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3.5)式:

式中 —地基最终沉降量(mm);

—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基础底面下第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基础底面至第层土、 层土底面的距离(m);

、—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层土、 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计算工况的地基附加压力为100kPa,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为20m。经计算,地基变形量为362.64mm,考虑经验系数后,闸室地基最终沉降量为471.73mm。

(2)上、下游翼墙

翼墙沉降计算公式与闸室沉降计算公式相同。上、下游翼墙地基附加压力分别为130kPa、150kPa。沉降计算成果见表1。

表1

由表1知:闸室、上、下游翼墙地基最大沉降量均大于规范允许值15cm;闸室与上游翼墙沉降差大于规范允许值5cm。

综上,闸室、上下游翼墙地基承载力及沉降变形均不满足规范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

3 基础处理方案比选

改建裴庄节制闸闸址区位于华北沉降带的东北部,基岩深埋地下,上部覆盖厚层新生代地层。对工程有影响的表层为第四系沉积物。属海相沉积层和河口陆相冲积层,为软土地基。闸底板建基面高程为-5.3m,两岸翼墙建基面高程在-6.0~-4.8m之间,持力层为第一海相层,属高或中等压缩性土,地基允许承载力为80kPa。根据计算,闸基、上下游翼墙地基平均压力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沉降量及沉降差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必须进行基础处理。

结合本工程的地质特征,比较了换土垫层、深层搅拌和桩基础。

换土垫层法施工简单易行,广泛用于水闸软基处理,但只适用于软土层厚度较小的情况,该闸址处软土层深厚,若全部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彻底换基则工程量大,难以实施;部分换基则沉降量较大,处理效果不佳。

深层搅拌桩法加固地基是利用水泥或石灰作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粘土与水泥或石灰强力拌合,形成水泥加固土柱,从而形成强度较高的复合地基。深层拌合法适合于软土地基,施工速度较快。由于闸基持力层为海相层,其硫酸盐、有机质及含水量均较高,这些因素将导致桩体强度增长缓慢,将会影响上部结构的施工进度。

采用灌注桩基础承受上部结构的竖向和水平荷载,能有效解决原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有效的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和侧向位移,并具有一定的抗震作用。经比选,本工程闸室、上下游翼墙均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

利用第④地质单元细砂层作为桩基持力层。闸室桩底高程为-25.2m,桩长20m,桩径1.0 m;上游翼墙桩底高程为-25.3m,桩长20m,桩径1.2m;下游翼墙桩底高程为-28.7.0m,桩长22m,桩径1.2m。采用桩的型式均为摩擦式灌注桩。

4 桩基础设计

4.1 桩的水平承载力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7.2条知:当缺少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估算桩身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桩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

式中—桩身的抗弯刚度,;

—桩深换算截面惯性距;

—桩身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截面模量,圆形截面为

—桩身配筋率;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值;

—桩顶容许水平位移(根据水闸设计规范取5mm);

—桩顶水平位移系数;

—桩的水平变形系数(1/m);

—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m=6.0×103(kN/m4)

—桩身的计算宽度(m)。

群桩中单桩水平承载力考虑放大系数1.1、组合地震工况下放大系数1.2。由单桩水平承载力确定布桩根数计算成果见表2。

表2

4.2桩的竖向承载力及布桩

由单桩竖向承载力确定布桩根数计算成果见表3。

表3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闸室布桩根数由竖向承载力控制,桩基布置形式为矩形,桩间距3.4×3.5m,共计45根桩;上游翼墙最大单桩竖向力1273 kN小于单桩最大竖向承载力1294kN;下游翼墙最大单桩竖向力1730 kN小于1.2倍的单桩最大竖向承载力1863kN。桩基布置形式为矩形,桩间距3.0×3.0m,上游翼墙左右岸布桩共计54根,下游翼墙左右岸布桩共计92根。

5 结语

对软土地基,当利用天然地基有困难时,采用钻孔灌注桩不仅在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方面作用显著,而且可减轻上部结构重量,工程量小,投资省,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闸型。为了保证闸基的防渗安全,避免形成渗漏通道,土质地基上的水闸一般采用摩擦型桩承担。

参考文献 :

SL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S]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俞仲泉.水工建筑物软基处理[K]

叶书麟.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应用手册[K]

陈仲颐,周景星,王洪瑾.土力学[K]

基础工程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桥;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方案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increased continuously and expand,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municipal road and bridg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plan, the hope can for the same category engineering in construc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supervision to provide some technical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Road and bridge; Expand the foundati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道桥工程扩大基础施工是通过把基础底板安设在所承载的地基上部,把上部结构所承载的符合通过底板的传输直接传给承载地基的过程,为此在工程中扩大基础是一项关键性的施工技术方案。通常施工单位会运用明挖的方式来进行,在开挖之前一定要做好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参考该地区的有关地质水文资料,有效现实实际施工情况,断定开挖的深浅度,确定施工相关具体方案。为此,在开展市政道桥工程中对于扩大基础施工设计的掌控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市政道桥工程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掌控方案

市政道桥工程施工中所使用到的材料通常都是在开挖开始之前预先准备好的。扩大基础施工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浆砌片石施工、浆砌块石施工、片石混凝土施工、钢筋混凝土施工等几种。

1.1 浆砌块石基础施工的重点掌控内容包括:

(1)在运用砌块的时候需要先对它进行浇水,让它变得湿润一些,然后把表层的泥土和水锈清理干净。 (2)在保证没有水分存在的情况下再进行砌筑作业 (3)避免带水施工或者运用混凝土将水派出去的灌注形式。(4)基础空间应该进行隔水。对于水下部分应当是在把水泥浆或者混凝土终凝之后才能够浸水。

浆砌块石基础施工的时候需要对其分层次来砌筑,首先对第一层砌筑要针对基底的构造成分来进行砌筑。比如基底为岩层或者混凝土基础的,就需先对里层砌筑,而后将外表清理干净再进行湿润以后才能进行坐浆砌筑。应当挑选外形一致、大小相同的片石当做外圈定位和转角石,同时需要跟里层的砌块咬接,切缝宽度通常不能够高于4cm。针对比较大的砌块应当放置在最下面,对于石块比较突出的部分需要消除掉。竖缝比较宽的时候,需要在砂浆中加入一些小石块,上下层竖缝需错开大于8cm以上的距离。

1.2 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

对于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的过程当中,如果基底是非粘性土或者干土的时候,则需要把片石混凝土夯实、润湿;当基底是岩石材料的时候,需要对它进行湿润,则需要铺一层厚度达20~30mm的水泥砂浆,然后需要在水泥砂浆凝结之前对其进行混凝土浇筑;对于岩层或混凝土基础的基底,则需先将基底外表清理干净、同时对其加以湿润之后,再进行砌筑;如果基底为土质成分,就可以直接对其进行砌筑。

混凝土中填放片石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应当选择使用没有裂纹、有夹层、且高度要低于15cm、具备抗冻性的片石。 (2)片石的抗压强度要高于25Mpa,混凝土强度也要达到相关等级标准。 (3)所埋放的石块数量要低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如果施工设计中基底为片石混凝土砌体,那么所埋放的片石就能够增加到混凝土结构体积的50%~60%。(4)石块需要清洗干净,然后在捣实的混凝土结构中埋入一多半的数量;石块需要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lOc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净距不小于15cra;对于片石混凝土,石块净距可以不小于4~6em,石块不能够紧靠钢筋或预埋体。

1.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1)对于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需要在对基底及基坑加以验收之后的最短时期内对钢筋进行捆绑。在钢筋混凝土基础最低的位置放置混凝土垫块,以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实度,同时放置墩柱或者台身钢筋的预埋部分,保证定位的精准程度。对于钢筋的根数、直径、间距、方位等进行验收,一定要满足相关设计及技术方面的准求。对混凝土浇筑的时候,针对搅拌好的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之后,如果误差不是特别大,就可以将其直接倒进基坑中;如果高度倾斜非常厉害,为了避免形成离析的现象,需设置串筒或滑槽,槽内焊上减速钢梳,保证混凝土能够在比较均匀的状态下输送到基坑内部,确保了混凝土均匀的运入基坑,用插入式振捣密实。

(2)混凝土浇筑需分层展开,但需要连续进行施工。当下层混弄图出现凝结的时候,需要把上层混凝土灌注振捣,等基础凝结之后,覆盖上一些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然后对其进行洒水和养生,养生的时间是:普通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为7昼夜以上,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掺用塑化剂的混凝土的养生时间为14昼夜以上。

(3)一般在排水困难的状况下会选用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形式。基础圬工的水下灌注分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础两种方式。水下封底完成后扔是需要进行排水的,而后在进行砌筑,封底只是发挥到了一个封闭渗水的效果,混凝土仅仅是能够发挥一个地基的作用,却不能够成为基础,适合用于板桩围堰开挖的基坑。

需要我们加以注意的是,在封底面积比较大的时候,应当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由周边到中部的次序需运用多根导管逐一进行灌注,与此同时尽可能保持同一标高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能够充满整个基底。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封底的面积、障碍物的情况、导管半径等因素来确定导管的根数来进行灌注高度。导管所发挥的作用则会受到混凝土塌落度及导管下口超压力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水下混凝土的流动半径则需要从总体上兼顾到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水头的大小、浇筑面积的大小、基底障碍物的存在情况及混凝土拌机合机的生产性能等因素来考虑。

一般情况下,流动半径是保持在3~4m区域之间才可以确保封底混凝提表面才不会有差异状况的形成,同时才能够具备强大的防水功能。对于大体积的封底混凝土,我们可以封层按照次序进行灌注。针对强度比较低的水下混凝土封底,可以一次从一端按照顺序灌注到另一端。在平常的状态下,灌注水下混凝土仅仅是在外表与水相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情况则跟空气中的灌注情况相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水下混凝土的质量。针对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需要在把水排出以后及时的将其凿除。

2 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检验

2.1 地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基坑内部地基承载力一定要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在基坑开挖完成之后,需要与设计师、勘探部门进行实际的检查,有关设计要求要与地基处理方案相吻合,在经过处理后的地基一定要满足有关设计准求。基坑回填的时候,筑路及管线上填方的压实度标准应符合规范的准求。一般情况下,灌注的水下混凝土需要与水的外表相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况与空气中完全相同,这样是为了可以保证水下混凝土的质量,对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需要在将水排出之后对外露的部分进行清除。

2.2 基坑回填应符合以下要求

除了筑路和管线上回填方外,填方轻型击实压度不可以小于85%。填料应该符合有关设计准求,不能够对填筑质量形成不良的影响。基坑填筑需要分层回填、分层夯实。现浇混凝土基础质量的检验一定要符合相关规定。

3 结束语

为了保证可以满足于市场道桥质量设计方面的要求一定要加强对市政道桥工程的管理,严谨把握好基础工作及质量上的掌控,多多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成功施工经验,必然会在我国道桥技术水准上获得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基础工程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方案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正在实现由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的转变,我们与发达国家在机械制造领域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我国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培养知识广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还要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实践能力的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然而,我们的调研表明,培养制造业人才的工科院校,大多数院校所拥有的实验设备和条件,远远落后于制造企业所应用的设备和条件,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不适应培养当代制造应用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导致了目前我国应用性人才匮乏,我国大多数自主产权的机械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技术附加值小,在国际市场上高端产品竞争力严重不足。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现实,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重新审视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方案,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整合,特别要加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积极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毋庸质疑,但是,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符合我校的校情,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真正提高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进行我校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换言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与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为了做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工作,除了对省内相关高校进行了调研,着重研究了近几十年来的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情况,并重点研究了本项目立项时的实验教学现状,从而,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机械工程学院是大连交通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创立于1956年,1986年7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九五”以来,学校进行了按大类培养探索和教学改革。1995年,机械工程学院承担了铁道部和辽宁省面向21世纪的教改项目《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缩机扩电、淡化专业、宽口教育”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教改总思路,1996年,根据教改思路制订了机械大类专业培养计划并在机械工程系进行改革试点。《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可以说,办学五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在校、厂、所合作,不断创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我校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与研究中取得了上述的成绩,然而,我校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1)拥有的实验设备和条件,远远落后于制造企业所应用的设备和条件。(2)实验课不是全面系统地统筹安排,而是把实验课当成理论课的附属,跟着理论课教学走,且各门理论课程按自己的要求安排实验,实验内容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与协调,致使实验内容重复、脱节、遗漏、不系统。(3)实验的重心不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只是加深有关理论课的理解和掌握。与欧美国家大学相比,我国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不仅告诉学生实验项目、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等,实际上还告诉了学生实验的全过程。学生只需按要求的过程去操作,用不着查资料、思考及创新,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抑制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4)实验教材滞后,实验内容与当代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学科的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实验技术、方法、手段未能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实验项目基本上是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5)实验室运行机制为封闭式,管理手段落后,使得真正可用于购置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的资金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以上实验教学中的弊端有的极大影响了教师投入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积极性,有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也在客观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所学知识不能迅速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达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分析与研究

近些年来,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新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口径更宽的专业,要求学生懂机、懂电、懂数控、懂液压、懂计算机,既能搞设计,也能搞实际操作,因此,要求设计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其实,国内高校,不同专业有许多教师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研究[1~8]。大连交通大学2003版本科培养方案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体现上述知识点的相关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基础课,为配合课程的学习,每门课程各开设有4学时两个实验。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就是各门课程配置的实验仅仅反映本门课程的知识点,独立分割,没能体现机、电、液相互配合的综合效果,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应用人才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鉴于此,在我校2006版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取消了上述三门课程的独立的实验,代之以16学时的“专业基础综合实验”这门实验课,改革的中心思想是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希望该实验课程能够真正体现“综合”的特点,将机械、液压、电控、数控等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让学生加深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够体会各门知识之间的交融贯通,从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学生树立工程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助推器。我校2006版四年本科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基础综合实验在于2008年9月前基本还属空白,急需规划与建设,本项目的实施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同时,项目的实验内容与以往相比具有综合性和一定难度,因此,本项目对我校不仅具有实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在本项目立项研讨之初,有的课题组成员提出为了不影响我校新的四年本科培养方案的如期实施,同时,彻底改变实验课内容独立分割、脱节、遗漏、不系统的问题,要求学校在财力、人力上加大投入,一步到位地改革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的体系和内容。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受到了质疑,项目组成员通过网上调研以及实地考察,调研了国内相关大学的情况,充分了解兄弟院校,尤其是省内的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航空学院等院校的关于基础综合实验课程的做法,如实验学时的安排,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内容包含的不同课程的知识点、综合程度,实验设备的状况,开设实验的具体做法,成绩的评定依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等等,为项目组设计规划自己的综合实验的内容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通过借鉴其他国内兄弟院校的做法,紧密结合我校实际,根据我们的机械工程学院院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实践情况,经认真分析、充分讨论,提出先组合、后融合,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考虑到我校的实际实验条件存在的不足,综合实验内容的规划方案体现出发展的动态特点,即制订出“现在”、“近期”、“远期”三种不同的实验内容方案,以体现“利用现有条件,综合性稍差”“补充实验条件,综合性较好”“完善实验条件,综合性得到高度认同”的三个阶段发展脉络,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既要注重以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实践,更要注重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研究成果。最终提出该发展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综合实验提供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近期和远景规划。具体实施方案是:①完成第一轮的初步实施专业基础综合实验,总结院级教学研究项目“专业基础综合实验的设计方案”的实施工作教训与经验,为进一步调研提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②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兄弟院校的实验设置情况,写出调研报告。③组织相关教研中心及实验中心的教职员工,摸底查清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等实验条件,设计现阶段可以开设的综合实验的内容;确定相对稳定的实验指导人员队伍,对实验主管人员进行必备的培训;具体实施第二轮专业综合实验。④根据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修改和完善近期和远期的综合实验的实验内容和方案,给出实现该两方案的途径和需解决的问题,对实验教学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创新进行探索与实践。⑤补充和完善实验设备与仪器,进一步加强相对稳定的实验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编写相应的综合实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⑥具体实施第三轮专业综合实验,完善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考核评定办法等相关教学文件。⑦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根据所制订的实验方案,隶属于不同教研中心和实验中心的项目组多名成员,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与研究,编制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大纲》,开发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如:已经完成了《数控机床自动编程与加工操作》综合实验开发、《机电控制综合实训装置研制及实验开发》、《机电液控制综合课程设计》等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并已经于2009年完成了首轮实施,2010年完成了第二轮实施,深受学生欢迎,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目前正在总结前期实施的经验,为下一轮研究与实施积极准备。有关综合实验的具体内容、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等内容的总结,将在第三轮教学实验改革后进行全面总结,并撰文汇报。

参考文献:

[1]廖桂华,顾申良.加强综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7,(1):111-112.

[2]廖桂华,顾申良.综合实验教学与学生动手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2):75-76

[3]谢伟,卢英林,白长敏,陈华.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5):73-74

[4]姚永亮.金相及热处理综合实验开发的探索[J].开封大学学报,2000,(4):58-61

[5]陈建华,潘群雄.加强综合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1,(4).

[6]慕强.在综合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开发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0):8-9,44.

[7]刘易凡,陈绮丽.材料成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336-337

基础工程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管理系统;通信传输线路;优化方案

通信事业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通信传输线路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其质量好坏与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通信信息传递的实际效果,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通信质量的要求,给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通信服务,我国通信部门与相关技术研究方,通力合作,在通信传输线路工程的优化方案方面,提出了以综合管理系统为基础,分模块、分层次的开展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实现该工程建设的效率提升,确保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达标、通信稳定,从而全面推动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1.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应用综合管理系统的优势分析

通信传输线路工程作为通信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内容,其工程质量与建设效率,决定着通信事业发展的稳定性,如何更加优化的制定与完善通信线路工程建设方案,已经成为有关单位、企业重点研究的问题。因此,借助于目前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事业建设、民用通信建设中的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通信传输线路工程的方案,成为了我国通信部门和通信传输线路实施方非常重视的内容。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综合管理系统的实际运用情况,将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应用综合管理系统的优势,总结如下。

1.1 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系统化,建设效率明显提升

一般情况下,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在运用综合管理系统后,会根据该工程的实际需求,分为不同功能的模块,这些模块主要涉及到管理、查询、检测、编辑等内容,使整个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体现出系统化特点,更加高效的开展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建设工作。因此,随着综合管理系统在我国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于各行各业中的通信传输服务的基础线路也应该跟上综合管理系统运用的步伐,更加合理的、系统的制定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保证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具备完善的、相符的通信传输线路。

1.2 相应技术不断完善与创新,为综合管理系统的运用、通信传输线路的改良提供了技术基础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科学技术、民生工程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从事于综合管理系统、通信传输线路的研究人员和专家不断增多,相关技术得到了思路完善与理念创新,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检验。因此,从目前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的优化,在利用综合管理系统上,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如何在各部门、各行各业中有效利用综合管理系统,开展相应的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内容。

2.以综合管理系统为基础的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实例分析

2.1 电力通信传输线路综合管理系统

以苍南电网为例,其在1997年,初步构建了龙岗-宜山-钱库三线PDH系统,并在2000年的时候,建成SDH系统,且将其扩展为22个占点。2002年,苍南电网开始正式建设电力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截止到2012年初,已有光纤网点达到40多个,主要采用OPGW光缆与ADSS光缆,可以通过不同的通信路径来连接主备网络,或是通过不同的设备来连接网络。

该通信传输线路综合管理系统,主要采用Web的浏览方式,利用客户端计算机的IE浏览器,就可以实现相关操作,大大降低了对系统的操作难度,有效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另外,电力通信传输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分为系统管理、设备查询与管理、数据收集与整理、地图的编辑绘制,以及电脑打印等。

2.2 地铁安防通信传输线路综合管理系统

以中国安防行业网提供的数据和模型图,地铁安防通信传输线路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了主机、备机、客户端、安检信息系统、门禁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时钟同步系统、智能检测系统等。纵观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多条交通线路逐渐构成大规模的城市交通网络,轨道线网的综合接入与联网管理需求提出,大安防集成系统――以一套平台为核心,将视频、门禁、报警以及其它子系统集成,多条线路统一管理将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3.关于以综合管理系统为基础,优化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的合理策略

3.1 加强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力度,将其合理运用到通信传输线路工程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综合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在我国各生产领域、管理部门中得到了应用,对通信传输线路的方案制定与实际落实产生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更加合理、高效的构建了通信传输线路网络。因此,在今后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在通信传输线路的方案研究与实际建设中,应当继续加强对相关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充分结合所建通信传输线路工程的具体特色,使综合管理系统与通信传输线路相结合,从而制定出最优化的通信传输线路。

3.2 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加其实习检验机会

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通信传输线路工程的方案制定,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就只会是纸上谈兵,做不出实际成果来。而我国目前从事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更加努力的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人才差距。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及通信行业,应该高度重视对相关人才的培养,通过制定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扶持资金等方式,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使其学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够充分作用到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制定与实际工作中。另外,还应该在教育模式上加强改善,通过政企合作等方式,给予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实习岗位上充分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

3.3 提升国家通信部门与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

通信传输线路工程的方案设定与工程建设,必须受到我国通信管理部门的全程跟踪监督与管理,这是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运用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通信传输工程方案方面,笔者认为国家通信部门及地方政府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颁布与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建设条约,合理、合法的开展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建设;同时,利用诸多媒体渠道等,将综合管理系统推广出去,使其在更多的通信传输线路工程中得到应用,发挥出更大的高效管理作用。

3.4 加深国内外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对综合管理系统运用的经验交流与合作

国内外通信传输线路工程,由于各地区环境不同、工程作用对象不同,所以在方案设计与实际建设过程中,对综合管理系统的运用方式,以及所面临的的各种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各自都有着相对突出的优势存在。因此,以综合管理系统为基础,优化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的必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加深国内外通信行业在传输线路工程方面对综合管理系统的经验交流与合作,不断丰富自身的应用思路,不断完善相应的应用方式,从而更加灵活、更为高效的将综合管理系统作用到通信传输线路工程中。

4.总结

综合管理系统在我国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制定与实践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结合两者,促进通信事业的发展,是我国通信部门和有关工程建设方极为重视的内容。

在今后通信事业的发展进程中,要加强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力度,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国家通信部门与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并加深国内外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对综合管理系统运用的经验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的优化,提高综合管理系统的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强.对移动传输线路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15).

[2]孙晓巍.电力通信线路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

基础工程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土方开挖 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在大量土方开挖工程中可以看到,由于地下工程存在着众多不可知因素,因此基础土方开挖工程是一项具有较大风险的工程,需要科学、谨慎对待。要根据已知地质、水文等客观条件,设计出安全、可靠的土方开挖计划,以及配套的安全防护施工方案。基坑开挖施工要与降水排水、边坡支护密切配合,所以土方开挖要采用科学的综合措施,从而达到土方开挖工程的安全。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开挖时间和开挖顺序,遵循分层、分段、按顺序开挖的原则。同时土方开挖的安全措施、边坡监测监控、安全检查及安全生产组织等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的实施计划,以保障土方开挖工程的顺利进行。

1土方开挖安全措施

1.1土方开挖作业面安全措施

在土方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设计图纸、现场实况、安全技术交底等,对待开挖区内的详细情况进行踏勘,对无法清理的障碍物要进行准确标记。根据土方开挖的深度和工程量的大小,选择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的方案。当开挖的基坑邻近其他建筑物基础时,为了避免施工时影响其基础安全性,开挖应按施工规范保持相应距离和坡度,或采用其他坡壁支护措施。

土方开挖时,必须严格按照土方开挖工程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开挖。挖土方前要认真检查作业环境,严禁在危岩及危险建筑下施工。深基坑临边要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并有专用爬梯供人员上下。

如需夜间作业,现场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达到夜间施工条件。在危险位置务必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防护栏。雨季施工由工长专职负责,项目部各管理人员认真配合。在进入雨季前项目部要组织检查暂时设施是否牢固,用电设备绝缘是否良好,所有用电设备及电气设备都有防雨设施,水泥要避免受潮。做好场地排水,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保证雨后恢复正常的作业和运输。露天作业下雨时要派专人清理积水和疏通排水,用泵及时将坑内的雨水抽走,人工清理好的边坡和正在施工的锚杆墙支护边坡面应用塑料布全部封盖好,并派专人守护,避免工作面被淋或透水影响支护质量。雨后要安排一定的劳动力清理斜坡的浮土和淤泥,填平坑洼地方,要组织技术人员检查边坡是否稳定,派人清理危险地段,把坑内车辆通道的浮泥和淤泥清理干净,并做好防滑措施。加强雨季巡视次数,密切关注场地周围管线、道路变形,每次雨后项目部都必须自行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

对于基坑已挖完的部位,在冬期结束前,应仔细观察边坡的土质状况,如有边坡破坏情况,必须及时处理,并在排除危险后才可继续进行下一工序。土方开挖工作完成后,要尽可能缩短基坑曝露时间,从而防止基坑坑底被扰动,并尽快进行下一步施工。

1.2防止高处坠落事故安全措施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尽量考虑地面施工从而减少高处作业的频次。高处作业的工作台、过道等必须装设符合规定的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当有井洞设置在高处作业区周围时,要按要求遮盖并设立警示标识。仅有当照明达到夜间作业条件时,方可在夜间进行高处作业。六级及以上大风或恶劣气候条件下,露天高处作业必须停止。需在雨天条件下进行高处作业时,采取必要地防雨防滑措施。

2边坡监测监控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以及开挖成型后,要按照技术和安全交底定期对土方开挖工程面、开挖边坡进行安全监测,特别是在冬雨季施工过程中更要注重安全监控。

2.1土方开挖工程面的监控

在基础土方开挖前,应根据设计方案中基坑边坡支护形式、降水排水方法等制定土方开挖方案,并对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超挖现象,要求必须有技术员在场,严格监测开挖深度以及坑壁坡度。对于软土地质需要分层开挖的,每层层高应小于等于五米。为了保证坑壁坡率满足要求,当基坑开挖方案为自然放坡时,若出现基础开挖实际深度超过设计方案深度的问题,必须及时、合理的调整基坑坑顶开挖线。

2.2 冬雨季施工安全监控

在冬雨期施工时,除加强对现场人员的管理外,还要提高对特殊作业条件下施工作业的控制,并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护技术和方案保证施工安全。土方开挖工程若在冬期进行,应将适当厚度土石覆盖于在基坑坑底,或使用其他保温材料将其覆盖,以防基底的基土遭受冻结。

雨期施工应注意边坡稳定,为防止地面水流入,应在基坑外侧设置土堤或开挖排水通道。汛期施工时,不仅要建立严格的汛期值班制度,及时掌握雨期汛情和开挖工程中的安全状况,还要建立对应的应急方案,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和险情能够及时组织抢救并迅速上报。

3安全检查

安全是与施工同时存在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通过严格周密的安全检查,可以发现施工工程中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最终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安全生产。通过安全检查,可以进一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还可以互相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检查应根据施工特点,制定检查项目、标准。制定的检查项目、标准要尽可能量化,便于操作,要讲科学、讲效果,因此安全检查方法很重要。应采用制定安全检查表和实测实量的检查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的安全评价,并对查出的问题或隐患跟踪检查,直至整改合格,进行销案。

安全管理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施工措施、工程安全技术交底、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工伤事故处理及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识。其他专业性检查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具体制定。

4结语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土石方开挖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土方开挖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必须科学地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设计图纸、现场情况、安全技术交底,采取针对性措施去杜绝或控制其不安全因素发生,进而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和业主财产安全,保证工程顺利实现质量、进度目标。

参考文献:

[1] 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

[2] GB50202—200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