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宣传思想

高校宣传思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宣传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宣传思想

高校宣传思想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 实效性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世情、国情、社情、党情、市情、校情、民情的任何新变化,都会直接对工作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政府、公众、师生、校友、家长等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期望,信息技术、传播媒介的迅猛变革,青年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状况等,也使得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小心谨慎,容不得半点马虎,同时还要与时俱进,甚至还得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对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形成了一些思考。

统筹兼顾,寻求合作共赢

从党的建设的角度看,思想建设是“五位一体”总格局当中的一个工作领域,但思想理论建设是根本,它与其他工作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仅从2012年以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有践行北京精神、雷锋精神,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贯彻十精神、宣讲“中国梦”等多个关键词,再加上学习型组织建设、师德建设、党风廉政大宣教、“六五”普法宣传、精神文明和宣传阵地建设等常规工作任务,使得从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人员深深感到:永远没有结束一项工作再投入另外一项工作的线性工作模式,而是头绪众多、内容繁杂的网状工作结构。这种情况下,工作必须统筹兼顾,有机结合。我们要把工作当成厨艺,按类别梳理众多的工作头绪,将校报、网络、橱窗、横幅、广播电视等校园媒体当作油、盐、酱、醋等必须的调料,把报告讲座、演讲征文、文艺展示、参观考察等工作载体作为煎、炒、烹、炸等可选的程序,按不同时段、不同情况分别加工制作精美的菜品。当然,加工过程中,少不了与其他部门、单位的协同配合与相互支持。学校各领域发展建设的成绩为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案例,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紧紧依托于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宣传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关系好比鱼和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寻求共赢。例如,学校校处两级中心组学习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采取学习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走进生产、科研一线单位实践考察并与它们签订合作协议,与兄弟高校、企事业单位共同学习,参与校内专题理论研讨会,领导干部为中层干部培训班主讲党课等方式,提升了学习效果。

突出校本,建立话语体系

宣传贯彻好上级精神与决策部署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我们面临着“三进”的目标要求,尤其是“进头脑”取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说得多、宣传多并不意味着进了头脑,文件、传达精神等传统的宣传方式,免不了会出现套话、虚话、大话的表述,直至导致贯彻落实工作的表面化和运动化。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师生思想状况,把红头文件里、领导讲话里的文字落实到用具体的工作部署进行解读,有机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中。也就是说,通过话语体系的转换和重构,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能引导师生关注并积极参与的宣传教育路径。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宣传思想工作的主线确定为围绕校训精神的全面树立,大力推动学校文化建设见实效、上水平、提层次、成品牌。学校明确提出文化建设指向于“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将校训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思想文化内涵进行定位与聚焦,对如何构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行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勤以为学”阐明了学习和工作的要诀在于“勤”,引导师生自觉养成勤劳、勤奋、勤俭、勤恳的美德;“信以立身”则将信仰、信念、信息、信心作为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资源与动力。校内各部门、学院围绕“勤信”主题,在政策宣讲、理论学习、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中,不断丰富形式,拓展面向,引领师生不断感悟校训精神中所包含的“善做事”与“会做人”的真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践行雷锋精神和北京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习贯彻十精神等核心任务在校训文化建设实际中得以有效落实和不断积淀。

深入一线,报道师生故事

在学校里,不同人具有不同的角色、身份和职责,拥有不同的任务、愿望与需求。即便在学生眼中都是教师,往往又被教师们自己划分为专业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不同群体,而且由于岗位、身份和职责差异,彼此之间缺乏充分沟通的机会和渠道,缺少换位思考必须的经历和体验,于是工作中免不了会出现不理解、不包容甚至隔阂的现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是作为合并院校,更面临着人心深度融合、精神文化构筑等客观情况。为此,学校按照上级提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切实探索“三贴近”的有效途径。首先,发动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结合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每学期均选择一个主题,发放问卷、随机访谈,目前已经做完了学生课外阅读、网络应用现状、校园节能情况、师生关系等调查,取得了很多真实的数据,为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和参考依据。其次,针对校园中的四个群体开展“四项工程”。对教学科研岗位上的教师以“提升素养、身正为范、树立良好师德”为主题,开展“魅力”工程,使他们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对党政管理岗位上的教师以“转变作风、依法行政、服务师生成长”为主题,开展“能力”工程,使他们更好地履行管理育人的职责;对后勤服务岗位上的教师以“立足岗位、服务大局、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开展“奉献”工程,使他们更好地履行服务育人的职责;对学生以“勤奋学习、修身养性、精忠报国”为主题,开展“成长”工程。再次,在校园进行“抄底”式宣传报道。有关工作人员和学生记者团深入一线,本着“不包装、不美化、不苛求”的原则,发现和挖掘师生身边、“四项工程”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感人事例,推出一批批“师生故事”,报道校园中的“爱岗敬业教职工”和“勤学诚信大学生”,让身边人的精彩、平凡人的闪光点逐渐汇聚于学校的校训精神。师生们对这一做法很感兴趣,各部门和学院纷纷行动起来,报道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有的文章还被《北京日报》《青年文摘》《大学生》《北京教育》等媒体转载。师生之间彼此互相欣赏、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和谐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练好内功,对接社会媒体

学校实力建立在人才队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水平的基础上,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与宣传思想工作成效密切相关。学校作为一所工科背景浓厚的合并学校,在对外宣传方面缺乏专门人才,尚未形成深厚的传统,也没有非常突出的素材,只有练好内功,努力培育自己的“土特产品”,才能获得一席之地。为此,学校建立了校外媒体专家顾问队伍,邀请他们指导工作、培训人员,与各学院、单位一起发现、挖掘工作中的经验和亮点。为了使学校师生能够更迅速、更方便地把握社会媒体的关注点和高等教育领域新进展,党委宣传部每周编辑《国内高教要闻》,该资料从高层动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重点高校、地方高校、市属高校、网络热议、非常关注等九个角度筛选、整理一周内高教领域中发生的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和舆情动态,再将这些信息中的核心要素进行编辑,以电子版的形式将其发放到校园网络的公众平台,进行信息互递与交流,目的是希望师生们一起“同享共学”, 提升大家的新闻宣传意识和素养,在知己知彼中,不断提高对外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它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更是前所未有,立足实际是我们的工作态度,虚功实做是我们不断探索的工作路径,务求实效则是我们永恒的工作目标。

高校宣传思想范文第2篇

0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的平台的宣传力度不断的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的宣传速度和方式,进而不断增强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建设。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对我国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所以,通过网络对高校师生的影响,进而不断推动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进而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网络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

1.1改变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于我国高校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崭新的技术在高校中的发展和推广,使得社会的思潮变得更加纷繁复杂。由于高校??生是互联网接触的主要人员,他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搜集信息和了解信息,进而影响着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因此,在网络时代,网络对于高校师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1.2影响师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网络影响师生价值观念的形成。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进行搜集信息和认识世界。因此,在互联网中,大量的知识和价值观会影响高校师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网络对于师生价值观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2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要点

2.1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强化对师生的培训使高校加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在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中,学校可以根据宣传思想工作人员的特点以及活跃度的情况,进行不同特色的培训。在进行对宣传思想工作人员的培训前,要先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针对学校的思想工作的情况进行调查,将其中薄弱的环节进行重点培训。然后针对这样的情况,再对宣传思想工作人员进行分别培训。在进行培训过程中,可以采取主题报告的形式进行培训。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交流沟通以及成果汇报的方式进行。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中,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多方面内容的搜集和整理,其中包括对网络宣传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国家方针政策以及互联网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优势和发展趋势等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内容。因此,通过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进而提高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质量。

2.2健全激励机制

健全激励机制是鼓励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策略。在高校的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中,由于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其工作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不高,进而影响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要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奖励网络宣传工作的措施,激发网络宣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不断推动高校网络宣传队伍的建设。因此,通过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宣传思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2.3完善网络思想宣传工作体系

完善网络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其宣传质量和效率,进而不断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在以往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中,由于宣传教育工作体系的不健全,进而影响其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宣传思想工作小组和组织,进而将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然后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组织,并有校领导进行统筹调动管理。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程,通过发挥学校的优势以及专业人员的战略性以及全局性的研究。此外,要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监督,不断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在完善网络思想宣传工作体系时,要注意将培训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知识竞赛、辩论以及其他活动,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通过完善网络思想宣传工作体系,进而不断推动高校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宣传思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对策

所谓宣传,是指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目前宣传主要是服务于国家的价值导向。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相通的概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在宣传思想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的基本职责。高职院校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宣传中国化的先进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大学立德树人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当前加强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目前高等教育的首要职能和落脚点最终还是体现在人才培养上,不同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多种多样 , 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理念应该是一致的。在强调专业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 应该把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紧密结合和服务于教学研究 , 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 有利于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和营造传统优良的学习精神。通过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 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良学习精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 ,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 通过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

宣传思想工作不是孤立的 , 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 涉及领导体制、管理方式、运行模式、考核体系等方面。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 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参与、努力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改革事业,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符合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规律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在促进改革和推动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坚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有利于在大数据时代更加有针对性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

二、当前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机遇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思想的不断成熟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给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其高度凝练和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成为构建高职院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同时,党的十以来,在各种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国梦”的概念,这无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党的理论开始迈上新的高度。宣传思想工作要努力把握理论体系的内涵和精髓,用其来引导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再次,网络的便捷通畅便于宣传思想工作对舆情的引导。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畅通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受众可以在网上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做到文字和心灵的零距离。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的重要受众群体,他们在网上发表言论,体现自我价值。宣传思想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动态,主动抢占网络阵地,积极开展网络舆论引导,使宣传思想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瓶颈

(一)宣传思想理念守旧

目前的高职院校认为宣传思想工作不能立竿见影地促进学院的改革发展。传统的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思路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理念要与时俱进、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和推介。此外,在实践中,宣传思想工作内容未能真正体现“三贴近”原则,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亟待提高。

(二)缺乏重视媒体意识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缺乏敏感的媒介意识,没有足够重视和熟练掌握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的技术。高职院校不善于主动与媒介打交道,致使宣传思想工作效果不佳。目前,高职院校没有完全实现与社会媒介技术与资源的共享,宣传思想工作策划中较少引入媒介力量。

(三)应急保障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公众与传媒越来越关注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与师生的日常生活。高职院校干部作风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业问题、学术问题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媒体报道的热点。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总能在第一时间在舆论中扩散。在这样的事态中,高职院校不善于面对公众与媒体,缺乏应急保障机制,往往陷于被动的局面。

四、创新高职院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创新提高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工作理念

理念创新,就是要树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质量第一、效果第一的观念,提升科学化工作水平。要改变照抄照般做法,改变空洞说教、形式单一、模式化、套路化的现象,改变说得多、做得少、务虚不务实的行为;要通过工作效果检验工作思路、工作方案、工作举措的正确与否,不能只看做了什么,更要看做得怎样;要从内容和形式上,改进形势宣传、理论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和成就宣传,让师生爱听爱看,寻求“最大公约数”,让广大师生产生共鸣,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感染了;要坚持时、度、效意识,既要抓好顶层设计,更要抓好任务落实和工作推动,还要向社会传播高职院校声音。

(二)要加强理论学科阵地的建设。

理论学科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科依托,这一学科的建设成效直接关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成效。理论学科能否发挥好学科引领的作用,能否为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领域的融入、贯穿作出应有贡献,也取决于理论学科建设实际所达的高度。无论是作好课程建设的学科依托,还是发挥出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都要求理论学科切实深化内涵发展,提升领航的素质与能力。此外,理论学科还应更加自觉地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形势任务与特点规律的理论研究,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学理支撑。

(三)要改进工作方法,增强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师生,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对于人的思想层面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因此,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立足立德树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崇高使命,着眼广大师生现实的思想政治状况,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递正能量的前提下,把正面引导与说服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帮助师生与服务发展师生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应网络发展新常态和大数据时代新特点的工作方法,讲好贴近师生实际的高职院校故事,传播切合师生需求的高职院校声音,彻底改变“你说我听”“见物不见人”的呆板化、模式化工作方法,切实增强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德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首要地位,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政治辨识力和抵制力。一方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注重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着力提高学生社团的政治鉴别能力,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开展学雷锋和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进校园巡讲等活动,开展评选“身边好人”等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精心设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设高职院校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健全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繁荣校园文艺创作。继续抓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审美和人文品质,使之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阵地。激发师生自主创作能力,打造一批以爱国将领、革命英雄、科学先驱、道德模范、敬业典型、志愿服务标兵等为原型的歌舞剧、话剧,组织推动校内、校外巡演。创作一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诗歌、散文、歌曲、动漫、视频、微电影、公益广告等文化作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作品资源库,分学段、分层次地在大学进行展演、展映、展播。

(五)强化与教育媒体的合作,营造良好宣传思想生态

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除了做好校内的各项工作,还要注重与教育媒体的合作,要运用“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思维,发挥教育媒体的作用。各级各类教育报刊、电视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都能与时俱进,围绕高职教育中心工作,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成就、先进院校典型经验,有效地促进高职教育良性发展。高职院校负责宣传思想工作的部门及人员要主动联系在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媒体,提供线索、素材或优质稿件,传播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办学成绩,在舆论上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对校内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高校宣传思想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新闻宣传;作用;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1.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新闻宣传作为高校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在高校工作、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师生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学校发生的各种新闻、重大事件等。同时,各类校园媒体也是师生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的重要渠道。因此,新闻宣传工作对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开展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要求高校加强校刊、校报、网络新闻宣传载体的建设,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由此可见,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已成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重要载体。通过新闻报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3)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新闻宣传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新闻宣传,可以对学校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优秀个人或集体事迹进行传播,同时对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曝光、批评,发挥新闻宣传的监督作用,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2.加强和改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1)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牢牢抓住特色。新闻特色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新闻宣传时要始终把握学校特色,对典型人和事进行宣传。做到“经营宣传”“包装学校”,打造学校品牌项目,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创设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环境。[1]在宣传过程中,要仔细挖掘生活素材,挖掘师生周围的事、师生关心的事。新闻宣传工作要始终关注学校工作,树立通过宣传学校优秀的人和事来宣传学校的理念,将报道的焦点对准师生关心的生活,通过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在进行新闻宣传前,做好策划工作,通过真实、及时、有效的新闻宣传构建起学校和社会交流的平台,不断加强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了解,促进学校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在进行新闻宣传时要注意观察学校和社会发展的动态,做到有机结合。同时,新闻报道要贴近师生,形式喜闻乐见,报道内容力求真实且具有新闻价值。要注意学校、社会的热点话题,增加信息量,使新闻宣传工作贴近生活,入情入理,以达到把握热点、突出特点、展示亮点的效果。

(2)运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开展新闻宣传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思想封闭,其思想工作实效将会逐渐弱化。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不断对宣传内容和宣传手段进行创新。要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师生,多用师生的语言,多联系师生身边的事例,多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师生参与及民主讨论的方法。要创新新闻宣传载体。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不断拓宽思想宣传工作的渠道,注意引导互联网舆论导向,减少因不良信息导致的危害,控制网络宣传的主动权。[2]

(3)加强素质建设,提升新闻宣传工作者能力水平。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任务不断增大,对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适应高强度、严要求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求工作者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水平等。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和知识交汇的场所,新闻宣传工作的受众的政治素质普遍较高,所以,宣传工作者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能运用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要丰富自身的学识和见识,促进知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时刻关注新闻热点话题,发挥新闻宣传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宣传思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思S;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正确引导舆论, 构建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媒体需要将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科学报道正面题材。同时高校媒体需要淡化处理校园内出现的不良言论与现象等负面议题,并进行批判,确保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加强学校出版社、校内广播电视、校报校刊建设。校园新闻工作者可以挑选采访对象和新闻报道角度,在新闻报道中体现所要宣传的思想,以免大学生抵触生硬和直接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三是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可通过校报和校园网站等媒体的协同服务,快速及时了解教科学研究成果、校园活动开展情况、学校工作进展状况;同时师生能够利用校园媒体发表自身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与看法,使领导能及时知晓师生的呼声。

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思维及创新途径

1.塑造一流的学校形象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品牌文化建设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品牌文化建设需要高校不断发掘自身的文化特征与办学理念,将新闻宣传的媒体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自身的美誉度与知名度,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合作。高校需要优化整合校园资源,形成宣传合力。高校要想实现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结合媒体特点来优化整合资源,减少设备与资源的重复利用,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为新闻宣传提供一定支持。当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高校可以集中各媒体的办公场所,有效挖掘深层新闻,统一调配设备与人员,实现资源的共享。另外,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对高校广播文化以及校园网络的建设加以高度重视,利用校园广播及网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网络和广播等新闻宣传更好地服务于高校。

2.结合校园特色来创新写作思路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色来创新新闻写作思路,保证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通常校园报道写作思路可分为“由小见大”和“由常见异”两种思想,其中前者多指校园记者难以接触各地的要事与大事,只能采写小事,这就要求其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来充分发掘小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并进行报道。后者则是指校园记者接触的多是日常事件,因此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报道平常事件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3.优化整合资源,突出媒体特色

优化配置资源是保证新闻宣传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要想改变校园媒体“各自为政”的局面,改进各媒体的缺陷,高校必须要成立专门的主管部门,有效管理与协调各个媒体,汇集各个媒体的新闻资源,使其成为新闻信息的集散地。当然宣传主管部门需要以各个媒体的特点为依据,对新闻报道采写加以统筹考虑,避免全部媒体同时报道同类新闻而造成物力与人力的浪费。同时需要结合不同媒体的具体写作要求特点,对稿源加以协调分配,从而保证校园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宣传的“统一战线”,发挥出各类媒体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总之,只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才能有效节约财力、物力和人力,提高宣传效率,实现最大化的宣传效能。

高校要想实现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塑造一流的学校形象,结合校园特色来创新写作思路,优化整合资源,突出媒体特色,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功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文化建设,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