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后勤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条:学校自行组织引进的社会实体,以有偿方式直接参与学校后勤服务项目的采购活动,适用于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采购管理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
第四条:后勤管理处是学校引进社会后勤服务项目活动的执行部门。在学校后勤保障服务采购工作小组领导下,履行如下工作职责:
(一)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大学采购管理办法》的规定与要求,组织学校引进社会后勤服务项目的采购活动;
(二)负责组建评标委员会组织机构;
(三)负责制定集中采购活动操作规程及实施细则,制定和编写《招标文件》和评标原则及办法;
(四)负责审查投标单位的资质和资格及相关文件资料;
(五)负责组织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开标、评标、定标活动及合同的起草及签约工作;
(六)负责组织和办理公开和邀请方式招标以外的其它引进社会后勤服务项目的采购活动。
第五条:学校引进社会后勤服务项目采购方式:
(一)公开招标;
(二)邀请招标;
(三)竞争性谈判;
(四)单一来源采购;
(五)询价;
(六)财政部和学校认定的其它采购方式。
第六条:学校引进社会后勤服务项目的采购管理权限,按照《××××大学采购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和标准执行。
(一)计划采购金额120万元(含120万元)以上的引进社会后勤服务项目,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采购方案上报学校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校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报送学校采购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计划采购金额50万元(含50万元)—120万元的引进社会后勤服务项目,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采购方案上报学校后勤保障服务采购工作小组审批后实施,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校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报送学校采购管理办公室备案。
(三)计划采购金额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50万元以下的引进社会后勤服务项目,采取邀请招标或其它采购方式进行采购。采购方案上报学校后勤保障服务采购工作小组审批后实施,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学校采购管理办公室备案。对需要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进行采购的,在采购活动开始前,由后勤管理处提出具体意见,报学校采购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采购管理办公室备案。
(四)计划采购金额10万元以下的引进社会后勤服务项目,由后勤管理处上报学校后勤保障服务采购工作小组审批后,按学校采购管理有关规定和采购程序与要求确定供应商。具体实施标准和要求由后勤管理处负责制定,报学校采购管理办公室备案。
(五)下列事项须经学校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按有关程序报科工委审批:
1、因特殊情况,对应公开招标的采购项目,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后勤服务项目;
2、发生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需要审批的事项。
第七条: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一)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二)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第八条: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招标公告。招标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
第九条: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进入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招投标活动,其相关招标、评标、定标工作应当接受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十条: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按招标文件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邀请投标单位。邀请投标单位不得少于三家。
第十一条:邀请招标中投标单位少于三家,可采用非招标方式确定投标单位。计划采购金额在50万元以上,上报经学校采购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计划采购金额在50万元以下,上报经学校后勤保障服务采购工作小组批准。
第十二条:评标、定标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择优选择中标单位。招标、评标、定标专家应在学校有关部门监督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监察处为学校评标、定标的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学校后勤保障服务采购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对预中标单位进行商务谈判。如排序第一的预中标单位不符合签订合同的要求,则应按排序顺延审查下一个预中标单位,直至定标为止。
第十四条:对于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其它采购方式确定中标单位的采购活动,全部实行合同管理。
(一)中标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与学校签订相应的经济合同。
(二)签订的经济合同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和法规。
第十五条:采购招标相关工作人员,与引进社会后勤服务项目采购活动有利害关系的,应主动进行回避。
第十六条:学校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和采购工作监督小组负有对社会后勤服务项目采购活动的检查、指导和监督的管理责任。
一、合理分工,明确岗位职责
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对参与者进行有效分工和组合,是取得工作成效的前提和条件。必须根据岗位要求、人员素质及技术技能等情况作综合考虑,对后勤人员作合理的工作分工,做到有岗必有人,事事有人做。工作分工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后勤领导者的管理分工,如后勤分管校长、总务主任和副主任等,都必须明确职责范围,使后勤工作的组织领导覆盖所有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以体现领导者的责任。我们学校的两位总务主任就根据自身的专业和特长的不同,分别负责学校后勤工作的不同方面:一个负责学校资产的采购与管理,另一个负责学校日常办公用品的采购与领用登记;一个负责学校的日常维修工作,另一个负责学校的保安保洁与绿化工作。二个人之间相互分工协作,负责整个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或需要协调的事项,再向分管副校长汇报,以期能够调动其他力量,把问题落实解决。二是将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可根据岗位特点和人员特点安排工作,或专职,或兼职,以体现工作者的责任。有岗必有责。必须明确界定岗位职责,杜绝有岗无责、有责不明的状况。我们学校所有后勤工作岗位,都有专人负责,每一位后勤工作人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岗位,做到专人专岗。同时总务处严格要求全体后勤人员忠于职守,履行岗位职责,杜绝有责不守、等消极怠工,甚或渎职的行为,真正从用人上保证规范化管理的实现。
二、建章立制,硬化管理
由人治到法治,是管理工作的根本性转变。实际工作中,一贯形成的管理状态,可能人为的因素不少,使我们的工作往往出现人情化、情绪化、随意性等不良管理状况。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今天,我们必须逐步消除管理上的不良惯性,建立健全制度化管理模式。实行制度化管理,目的是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社会准则,营造健康有序稳定的管理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后勤工作最基本的是管钱管物,除岗位职责以外,必须制定科学规范、具体可行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如财务预决算制度,日常报销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办公用品采购制度,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等,严格做到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学校成立了资产采购与管理工作小组,对学校采购事项和管理工作进行负责。学校资产采购与管理工作小组对学校采购项目进行一项一议,确定最终的采购方案。一并还要确定本次采购项目的招标公司(每个项目的备选招标不少于3家)。资产采购工作完成后,由另一个资产验收工作小组对本次资产采购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工作人员要根据合同,正确验明来货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等,确认无误后才能办理验收手续。财务室要对每个资产进行资产条码编目,贴好固定资产标签,并且每个室场都有一张资产卡片,以确保帐物相符,也方便每学期的学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三、规范程序,注重过程
管理重在过程,工作过程中做到了程序性和规范化,管理也就落在了实处。首先,必须理顺关系,拟定合理的工作程序,能充分体现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其次,必须严格履行程序规则,抵制不正常因素的干扰,做到规范操作,按章办事。规范化的程序过程,堵住了工作中的漏洞,完善了工作流程,创设了健康有序的工作机制,更杜绝了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我们学校的一个日常报销制度,就需要5个人签字证明,第一个是经办人,他是具体落实这件事的人;第二个是证明人,他是年级组长或活动负责人;第三个是分管校长,他对这件事负有领导责任;第四个是财务人员,他对财务票据进行审核;第五个是校长,负责最后的审批工作。
四、加强督查,狠抓落实
一、我是年进入任小车司机,年兼任保卫副科长,在保卫科工作这段经理中,虽然我担任两种职务有时侯工作紧张起来日夜操劳,非常欣,由于有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
我想做为科室领导、不但要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还要根据科室的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做好与科室相连带相关工作、开拓、延伸以便工作带着科室领导创造性的向前发展。
在任副科长期间,始终把加强学习,提高科室人员素质和责任心放在首位,有时是就事论事,有时防患于未然等方面进行学习有时计划有组织地学习、收到了明显效果。
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方面的岗位责任制,工作中明确要、严格检查,不放过可能出现的批漏、免除了一些事故的发生。在增强防火意识上下了相当大的功起作用。收效明显、并在科室网页上对安全消防工作做了大量宣传。
为了加大保卫工作力度开展了警发共建活劝,通过和公安机关的联系,收到了实质性的成果,还校园一清洁,同时为了保证师生合法权益,我们建立了申诉制度,成立了申拆办公室并受到了上级有关部们检查后好评和表彰。总之全校师生的安全,学校财产得到保障是我最大的安慰和满足。
二后勤管理社会意识
第一把提高总务后勤职工的整体综合素质放在首位。总务后勤管理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总务后勤职工队伍事关重要。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制下服务规范或操作规程。使管理和服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必须强化、检查考核制度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总务也应设立相应的人员采取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督工作。
第二建章立制,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结合我院发展建设的实际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处、班、组的工作职责范围和个人岗位责任制,并结合不同的工作岗位社会福利事业和性质,这主要表现为学校后勤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主要是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
第三改革效益工资制度,实行有效机制。为了充分调动总务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必须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问题要结合运用经济手段强化管理。要把个人完成任务的质量,数量,效率作为科室和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奖惩分明。
[关键词]高校后勤改革;囚徒困境;成因及对策
[作者简介]黄兴灿,福建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福建福州350001;郑文谦,泉州师范学院研究员,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2-0184-04
“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塔克于1950年提出来的,这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囚徒困境”说的是在一次严重的纵火案发生后,警察在现场抓到了两个犯罪嫌疑人,因为证据不足而法官分别对他们说,如果你招了,他不招,那么你将作为证人被无罪释放,他将被判15年徒刑;如果你招了,他也招了,你们都将被判10年;如果你不招,他招了,他被无罪释放,你将被判15年;如果你们都不招,则将各判一年。但由于这两个人均处于隔离的情况,都会做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5年监狱,招了才10年,所以招了合算;假如他不招,我不招,坐1年监狱,如果招了,马上获释,也是招了合算。综合以上两种情况考虑,还是招了划算。结果是这两人都招了,各被判10年。这故事说明在博弈中,两博弈者以个人理性作为行为指导,最终导致不理想的结局,既没有实现两个人的最大利益,也没有真正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博弈通常是建立在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即对弈各方按各自最优决策行事,以达到个体效益的最大;但是由于很多时候采取了非合作的方式,或者没有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来约束博弈行为,个体理性往往并不一定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囚徒困境”博弈的重要意义在于类似的情况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者中作为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的甲乙双方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经常陷入博弈的困境,笔者以福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一甲一乙式”(即“小机关、大实体”)运行模式为例,分析高校后勤管理处与后勤服务集团甲乙双方陷入“囚徒困境”的成因及其克服的途径。
一、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1999年11月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召开以来,福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福建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作用。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各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速度缓慢,市场化运作受阻,改革风险增大,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小机关、大实体”即甲乙双方分设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问题:
(一)体制问题。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和探索,各院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起多元、灵活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部分院校采取“一甲一乙式”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由过去传统的总务处一个管理部门变为现在的后勤管理处和后勤集团,实行甲乙方关系,甲乙双方以协议契约的形式行使学校的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职能。然而,由于这些院校绝大部分后勤实体还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改革,还没有取得独立法人资格,没法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实体难以真正自主发展壮大,学校对从事后勤工作的实体难以做到真正的“断奶”,后勤实体实行的是校内模拟企业管理,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的剥离不规范。
(二)机制问题。高校全方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学校率先开展,后勤部门为确保改革的稳定起见而采取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事管理办法。随着改革的深入,人员结构及素质与改革的矛盾愈为明显,一方面是“老人”由于系上保险带,工作积极性并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同工同酬在老人和新人中不能一视同仁;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科研岗位待遇的不断提高,后勤实体难以真正吸引到优秀人才,实体的发展受到制约。
(三)观念问题。一是后勤社会化改革前,部分后勤职工以“工头”的身份进行工作和管理,在工作上“等、靠、要”。改革后,广大师生对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更高的和更多的要求,部分后勤职工在短期内思想难以改变和更新,在工作中有情绪。二是后勤社会化后,由于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得力,部分高校的后勤实体员工只看重和从事赢利的有偿型的服务,对无偿型的服务轻视、推委诿甚至排拆,引起了师生的不满情绪,给后勤改革造成不良影响。
(四)认识问题。在学校师生群体中,对高校后勤社会化产生了不切合实际的心理预期。部分高校减少对后勤设备的维护和改造经费,或是过分地强调和依赖将后勤实体的创收投入到陈旧设施的维护和改造中。一方面是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扩招,后勤服务工作的数量增多了;另一方面是学校对其核拨支付的经费却减少了,加重了后勤实体的经济负担,间接造成了后勤服务收费价格增高,直接加重了学生及家庭的经济负担,这都给学校后勤社会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阻力。 上述四个主要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甲乙双方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同志感情,甚至影响着他们对改革的信心。部分院校在改革中由于甲乙双方的不协调不团结,使人们对后勤工作产生消极的评价,而有部分院校经历过这样的遭遇后又恢复到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中。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困扰着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甲乙双方“囚徒困境”产生的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小机关、大实体”甲乙双方管理运作模式的院校,甲乙双方不同程度上都陷入“囚徒困境”之中。一方面是乙方对甲方怨声载道,认为管得过死,认为甲方不是自己的上级领导,存在着对甲方不合作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甲方对乙方也颇有微词,认为其只注重经济效益,以追求盈利为目的,违背了“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甲乙双方陷入“囚徒困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客观上困扰着福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一)后勤管理处(甲方)方面的原因。福建省高校后勤甲方的名称大都称为后勤管理处。由于这个机构管理的范围不同,名称也不一样,如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基建后勤管理处、后勤校产管理处等,甲方通常根据管理内容设3―4个职能科室。后勤管理处(甲方)属于学校行政职能部门,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能。从甲方职责来讲,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学校后勤发展规划、计划、政策和规章制度;二是代表学校对后勤集团及其所属实体进行任务委托和监督检查;三是负责学校后勤经费预算和使用管理;四是负责学校后勤项目招投标工作;五是协调处理学校各单位和各部门有关后勤方面的工作,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沟通和服务工作;六是负责协调与驻地政府部门及社区有关后勤部门方面的工作。但是,不少院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定位不准、职责界定不清的问题。一是甲方认为自己是学校行政管理职能部门,是为管理乙方而设,乙方的服务和经营必须经过甲方同意方可实施,错误地把自己凌驾于乙方之上,时而出现干涉乙方的生产经营权现象。二是由于甲乙双方职责界限不具体、不细致,存在着工作上的交叉,以致有的事情推诿扯皮,无人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后勤集团(乙方)方面的原因。福建省高校后勤乙方的名称大致分为三个:后勤集团、后勤服务总公司、后勤服务中心。乙方除了设置办公室、财务部等内部管理机构,还按业务性质分为若干个分公司或中心,后勤集团对所属分公司或中心的管理一般采取独立核算,目标责任制企业化管理。从乙方职责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按照甲方委托项目、数量和质量要求,为学校提供有关后勤服务工作;二是利用学校资源,根据学校后勤规划,开展各种经营活动,为师生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为后勤集团提供积累和消费资金;三是对托管的资产进行维护保养、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人事、财务、分配等方面进行改革,逐步建设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乙方与甲方是分别代表着不同利益的团体,出于各自不同的目标,表现在行动上也有差异,由此产生了种种矛盾。一是乙方作为企业化管理的服务实体,履行服务经营职能,乙方认为自己也是学校的一部分,干部由学校任命,人、财、物归学校管理,无非是当时分工成建制剥离而已。甲方不能管得太多太死,更不是自己的上级,因而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甲方不合作态度;二是乙方作为企业服务实体,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所以面对工作上出现交叉时,往往采取大利大干、无利不干或是采用“先讲酬、后付劳”的方法,使原本分离于一个“母体”的两个部门形成“同根生、相煎急”的局面。
(三)社会环境客观方面的原因。
1 产权关系不清,后勤资产剥离难度大。高校后勤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服务设施,都与学校紧密相连,相互依存。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成建制剥离的后勤实体与学校产权关系不清晰,学校与后勤实体之间没有明确的产权界限,学校后勤实体在不具备产权资格的条件下履行并承担产权主体的义务,从而导致学校后勤部门的利益不明,学校后勤缺乏独立经营的资格和条件。 2 家底资产不清,不能按照法律规范进行资产评估。后勤实行社会化,后勤实体使用固定资产必须进行清资核产,以使其所使用固定资产的耗费得到补偿,才能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目前代表学校的后勤管理处(甲方)和后勤集团(乙方)仍共同占有使用的资产,乙方很难成为真正的法人主体到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对外营业。这种家底不清、清产核资难的结果导致经营性实体的核算失实,有关资产收益的服务指标也无从考核。 3 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化改革中持有不同的目的,工作中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情况不可避免。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目的。甲方希望通过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减少学校资金的投入,并使广大师生享受到优质低价的服务;作为后勤实体,企业希望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获得更广的赢利空间。注重得到经济效益。由于各从自身利益考虑,所以往往会出现对自身有利的事情就做、对自身不利的事就不做的情况,当职能与利益冲突时,有时会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工作中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情况不可避免。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甲乙双方走出“囚徒困境”的对策
“小机关、大实体”的高校后勤甲乙双方管理模式,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时期的一种探索模式。实现甲乙双方关系的协调和规范,走出甲乙双方的“囚徒困境”,归根结底要靠后勤社会化进一步深化,通过甲乙双方找准各自位置,履行职能;互相理解和支持,凡事做到互相沟通,互相帮助;面对困难,以诚相见,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应采取以下措施与对策:
(一)明确双方职责范围。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科学合理地界定甲乙双方的工作职责范围,是确保甲乙双方密切合作和顺利工作的关键。第一,甲方做到有权不越权。甲方代表学校掌握财务实权,有发包结算优势,但必须慎重用权,把握好政策尺度,不包揽具体事务,不插手乙方内部管理,在积极为乙方创造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同时,必须强化对乙方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提高乙方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切实做到有权不越权。第二,乙方做到有利不唯利。乙方占用学校的后勤资源,占领了学校的服务市场,经济利益是有保障的,在注意经济利益的同时,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好服务,以稳定校园秩序;坚持微利保本,通过加强管理和优质服务提高效益,为师生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让利给广大师生。
(二)自觉树立协作意识。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甲乙双方的职能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尽相同。但是,在处理好甲乙方关系问题上,甲乙双方都必须自觉树立协作意识,甲乙双方树立协作的重点,主要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做到既要保证宏观管理,同时也必须微观放活。在实施中,甲方应注重加强宏观管理,协调各方关系,为乙方创造良好的环境;乙方应注重微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提供价廉物美的优质服务。第二,在规划和实施方面,要做到抓大放小,简政放权。甲方着重做好规划、计划、政策、制度、监督、检查和服务等工作,乙方要注重做好后勤服务系统运行,保障服务和内部管理工作。第三,在受托和监督方面,坚持政企分开原则,强化市场行为。强调乙方要在接受甲方委托的服务项目和范围内活动,遵守协议条款,保质保量达到服务标准,自觉接受甲方的监督;甲方则要加强对委托项目的界定和管理,并根据协议合同进行监督,严格按照协议办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第四,在放手和扶持上,要坚持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强调甲方应在协议框架内放心和放手让乙方独立工作,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乙方更多的扶持和方便;乙方则应积极探索,主动工作,不等不靠,不计较得失,千方百计把任务完成好,让甲方乃至全校师生感到满意。只有加强合作意识,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才会提高,后勤改革才能取得成效。
(三)建立新型甲乙方关系。“囚徒困境”的根源是利己主义,走出后勤社会化甲乙双方的“囚徒困境”与建立合作精神是密切相关的。高校后勤
社会化改革中,甲乙双方各自行使不同的职能,甲方行使学校赋予的管理职能,代表学校利益;乙方受学校委托,为学校提供服务,这要求甲乙双方必须提高认识,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真正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即甲乙双方对等关系。第一,甲乙双方是依存关系。甲乙双方都是后勤社会化的产物,不组建乙方,就没有必要成立甲方;成立甲方是因为乙方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乙方需要甲方的资源和市场,甲方需要乙方为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第二,甲乙双方是互动关系。甲方的管理监督检查应当促进乙方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乙方的自我管理要实现甲方的目标,乙方接受监督要促进甲方重视对其服务和支持。实践证明,乙方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甲方的管理水平,而且乙方服务能力的增强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又离不开甲方的帮助和支持。第三,甲乙双方是协作关系。甲方以履行自己的职能来敦促乙方履行契约,乙方以自己的形象来获取甲方的信任,从而赢得校内市场。通过甲乙双方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后勤社会化改革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等学校食堂采用了新的管理,经营机制。总的来看,就餐价格还算基本稳定,饭菜质量与食品安全已产生差异,花色品种有所变化,服务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推进学校食堂社会化的改革过程中思想认识与投入监督管理不到位。一些经营食堂的单位或个人的经营思想有着偏差。致使诱发事端,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为保证食堂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广大师生的健康和学校的稳定,现就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推进社会化改革的思路浅谈几点见解。
一、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工作
改进学校食堂管理和运营机制是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常的学习,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学校的后勤部门应加强对食堂的管理,要从维护广大师生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食堂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与监督始终是学校与后勤管理部门的责任。虽然改革了学校食堂的运营机制,但学校作为甲方,既承担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改变,因此,常抓不懈,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对食堂菜品质量安全卫生和餐厅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认真把好经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关以及各方面的素质相关合同关,严禁腐败行为,对违约违法经营、诱发事端的食堂经营单位和个人,学校及时与后勤管理部门进行处理。转变相关人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坚决防止与杜绝诱发事故的苗头和隐患。加强内部管理,端正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学校食堂工作
学校食堂改革始终要坚持为教育,为师生服务的方向为原则,应注意结合具体情况。因此,因地制宜、积极稳定推进学校食堂改革方案,要特别注意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不能随意改进企业和个体经营人员承包食堂,以包代管,一包了之。注意纠正“随意涨价”的错误认识。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更主要的是为师生服务,既要考虑经营者利益,又要讲究职业道德。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提供餐饮服务,是有明显的公益性。更要兼顾广大师生利益,决不允许不顾学生兼受能力,以涨价、质量差,在采购原材料时发生差别。来推动经营,来衡量食堂工作的标志,保质保量,价格适当,是搞好食堂改革的关键。学校食堂改革推进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对食堂的就餐价格实行最高限制。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对学生的健康安全关心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教育、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学校食堂管理制度
学校及后勤部门要积极宣传《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产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中规范管理,合法经营。按卫生程序操作,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在安全卫生管理和食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食堂经营各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加强各食堂检查、评估。对食堂发生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承包单位或个人的责任。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同时为防止发生意外,建立健全学生食堂食物中毒和疫、病情况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