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实习主要内容

儿科实习主要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科实习主要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科实习主要内容

儿科实习主要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实习 入科教育 儿科 实习医师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20-01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儿科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结合我科近年来的做法,儿科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从入科教育着手,在实习医师入科前一天进行,具体做法包括:

一、做好岗前培训与入科教育的有序衔接

入科教育与岗前培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尽量做好二者的有序衔接。

为了使实习医师由课堂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平稳过渡,院临床教学部对新进医院实习的医学生均要进行岗前培训。这也是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必要准备,是医院教学管理的中心和基础,也是衡量一所医院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由临床教学部组织实施。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思想、医德医风教育;医院概况,组织参观;介绍如何当好实习医师;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技能学习;布置实习任务及要求等等。

儿科实习的入科教育主要是面对即将进入儿科实习的实习医师进行的,是针对儿科特点所做的教育和指导。入科教育对象仅限于即将进入儿科实习的每一批次的实习医师而言。内容除了岗前培训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实习医师对儿科实习的兴趣;结合临床实际,让同学们认识儿科实习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提高实习医师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提供在儿科实习中的教学反馈信息;明确自己的角色并处理好实习科室内各方面的关系。

儿科实习的入科教育首先会详细介绍科室环境、各级带教老师情况以及儿科的日常工作程序等,以尽早使实习医师消除陌生感,愿意走进病区,尽快和实习环境融为一体,建立感情!

二、入科教育内容与临床密切衔接

为了使实习医师能更好地投入到临床实习,儿科教研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入科教育,具体内容包括:

(1)培养和提高实习医师对儿科实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让每一位实习医师深刻认识到儿科实习是很难得的一次临床锻炼机会。首先,儿科是个朝阳学科、大有作为。孩子目前是倍受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健康和疾病问题尤其受到重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早产儿却越来越多、新生儿问题和疾病却不见减少、环境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小儿疾病逐渐增多。其次,从事儿科同样会有很大成就感。成人科室疾病很多都是慢性病、很难治愈;儿科则不同,大多数是可以根治的。儿科医生的成就感就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患儿的病痛。患儿疾病得以治愈是儿科医师最大的抚慰。最后,从事儿科可以使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和孩子在一起本身就会让你忘记工作的压力、事业的竞争力,甚至是生活中的各种烦恼。

(2)了解儿科实习的特殊性。儿科是中医中所说的“哑科”,病人不会自己陈述病史,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沟通困难。因此,实习医师要学会如何收集病史资料。儿科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成人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婴幼儿,很多症状不典型。患儿的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对疾病的诊治需要各级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仔细体格检查的技巧和能力,这里也包括实习医师全力参与。小儿的用药种类需要斟酌挑选,用量需要精确计算。患儿的监护人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所有这些都需要实习医师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儿科是个大炼炉,能够胜任儿科实习,对其它临床科室的实习就会更有信心。

(3)认识儿科实习的必要性。首先,儿科是和内、外科以及妇产科并重的独立的临床科室,其重要性是其它临床科室很难替代的。作为一名临床实习医师,了解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今后从事其它临床科室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小儿机体免疫功能普遍比成人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先天性及感染性疾病,儿科医师包括实习医师不可或缺。第三,儿科人口众多,与之相应的儿科医师数量明显不足。

三、注重入科教育与儿科长远发展衔接

把入科教育内容创造性地贯彻到实习医师日常工作中来,并与儿科长远发展有序衔接,以更好地组织好入科教育,在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要由一名热爱儿科教育的教师来组织。②入科教育的组织者应该是非常熟悉儿科的各种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③对实习医师要有足够的了解。④要有教研室和科室的支持。⑤入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灵活掌握。⑥提高实习医师参与意识。⑦坚定实习的信心。

我院儿科教研室通过耐心、细致的入科教育和指导,儿科实习带教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积极的包括入科教育在内的临床实习指导,既完善教学方法,又提高了各级老师的临床带教意识。但是在具体执行上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入科教育具体时机和教学形式的把握、入科教育效果的反馈和整改等都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高。总之,继续探讨切实有效的入科教育形式和方法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实习带教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韦桂姬. 规范带教程序 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效果[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92-93.

[2] 陈惠芹,蔡耘,唐新意,等. 儿科门诊实习临床带教探讨[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65- 966.

儿科实习主要内容范文第2篇

一、绘本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意义

(一)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意义

幼儿园的幼儿因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这个阶段,因此他们的想象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表象,而且这个表象是看得见摸得着,是可以拿在手里反复观察阅读的实物,绘本正符合幼儿这一需求。科学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并茂,讲述一个完整科学故事的书,针对幼儿科学教学的绘本图画占大部分空间,有时候甚至没有文字,幼儿在幼师的讲解下阅读绘本时,必须先学会在幼师的讲解中观察图画内容,然后通过想象和思考才能理解画面的意义,进而消化绘本知识,因此绘本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二)激发幼儿学习科学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幼儿因年龄小不可能如青少年或成人一样带有目的地学习科学知识,吸引他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内驱力是兴趣。对于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会主动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不感兴趣的东西根本坐不住,更遑论安静下来去学习。绘本因其具有图画、主题简单和情节内容简短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幼师只需选择适当的绘本就能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并通过科学绘本的学习培养幼儿的科学创新能力。

二、绘本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的策略

(一)选择适合幼儿感兴趣的有声科学绘本策略

幼儿园科学教学绘本在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然后从科学教育的角度考虑,最后是幼儿的兴趣取向,从中挖掘科学元素,让幼儿在观察绘本、听绘本,并进一步探索绘本科学知识中提高科学综合素养。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该如何在科学教材内容不变的前提下选择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绘本呢?若在科技还不发达的二十几年以前,这确实是个难题。但是有声绘本的诞生,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有声绘本是在绘本印刷过程中在纸上铺一层隐形底码层,这些底码层是经过OID软件处理过的科学绘本内容信息,可以通过点读笔,把绘本上的科学内容通过语音形式解读出来。它是由光学图像识别技术和数码语音技术相结合,开发出来的新一代智能绘本学习工具,因其具有点读笔发音这一特殊功能,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幼儿注意力,幼儿一旦接触到这类科学绘本便会被读音这一功能吸引,主动跟着幼师讲解的顺序去学习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科学知识带给幼儿高深晦涩的枯燥感。

(二)加强幼师对绘本科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引导幼儿善问的策略

任何一个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都需要幼师深入把握教材内容,科学绘本教学也不会例外。幼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绘本前,应先熟悉科学绘本的内容,把握好这节绘本课所要传授的科学知识点,巧妙设计课堂绘本讲解课程。在整个绘本教学中,绘本图片是教学关键,幼师应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图片,通过观察鼓励幼儿主动提问。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活动中,由幼儿提问比幼师设计多少问题都重要。幼儿处于天真烂漫的懵懂时期,对周围的一切都好奇,天生爱提问题,而且所提问题大多想人所不想、五花八门、出人意料,但是这些问题代表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所在。幼师应根据孩子这一天性,鼓励孩子通过观察科学绘本提出问题,这一策略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能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通过绘本创作、绘本实验提高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创新能力

幼儿园绘本科学教学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绘本阅读、绘本创作和绘本实验,创作实验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幼儿分组创作、家长与幼儿共同创作和师幼共同创作等。幼师只教幼儿阅读绘本,幼儿很难透彻理解绘本上的科学知识。如果幼师鼓励并组织一些绘本科学作品创作和绘本科学实验活动,不但能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透彻理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创新能力。但是幼儿由于年龄小的特点,很难独立完成绘本科学作品创作和绘本科学实验,这就需要幼师和加长分组合作。比如,组织家长幼儿制作地球仪活动或者创作一些科学故事绘本等。

三、结语

儿科实习主要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护生临床

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1]。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1护生因素(1)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生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

(2)主动性差。进入21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2带教老师因素儿科护士相对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理论知识较薄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

且儿科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锁碎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3社会因素(1)独生子女患儿与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婴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

《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3)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对策

2.1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3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2]。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2.4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3]。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4]。

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5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新晨

2.6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在临床带教中,从护生第一天踏入病房就对护生加强安全教育,并根据儿科特点强化易引起失误的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或行为习惯。

3小结

由于儿科的特殊性给带教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患者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目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断总结和改进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水平,可使儿科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力群,李湘苏.简论护理临床见习带教的原则[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66-67.

[2]杨丹,张德辽,刘成霞,等.新形势下临床护理带教方法与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186-187.

儿科实习主要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3.1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报告。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4.1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4.2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4.3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4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4.5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科实习主要内容范文第5篇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儿科 学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目的在于将实践中的 部分环节引入到教学中,使教学更贴近真实的医疗过程, 其中包括采用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模拟实践的教学方 法等。将临床实践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儿科学教学过程中体现素 质教育,提高儿科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及综合思考的技能。

1 儿科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医学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相关专业的医学人才, 在医学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 经跟不上现代医学发展的脚步。简单的讲授医学知识 与不断变化的实践要求已经严重脱节。教育改革的目 的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精神调动起来, 然后通过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将实践经验传授给 学生。由于医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别人的生命与健康, 所以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医德,和在实践中 获得的临床经验。其中,临床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但 通过有效地教改方法,可以让教学过程中提前接触、 熟悉部分内容,为以临床后实践提供铺垫,与将来做 好接轨工作。

对于儿科学,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因为病人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本身由于身体免疫系统没 有发育完全,抗病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所以 更需要提供较好的医疗环境、医治方法等[4]。但目前儿 科临床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医学院校普遍扩招 导致医学生人数众多、临床科室教学任务重,同时,随 着现在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尤其患者大多数是独生 子女,所以很多情况下不敢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得许多 实践实习变成了参观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考虑 到面临的实际情况,既要满足医患关系的要求,又要为 大量的医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或者是可基本模拟实 践的机会,因此,针对儿科学教学而实行的医疗改革迫 在眉睫。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单纯的医学 教材讲授已经不能实现医学能力的有效提高,只有掌握 获取医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本领,才能真正的在走向工 作岗位后与实际相结合,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本 文就对儿科学教学的思路与方法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通 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等手段将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知识 引入到课堂中去,从而在减轻实践临床教学的压力基础 上保证学生对临床实践的认识和学习。

2 儿科学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2.1 儿科学理论教学的改革随着儿科学的不断发展, 儿童的常见疾病种类也在不断地变迁,传统的医学模式 也在随着医疗设备的改变而改变。对儿童疾病的预防、 治疗、康复等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备受关注。为提高医 学生对儿科学中相关知识、医学技术及方法的认知,我 们应用目前社会与心理健康、儿童医疗方法等有关的教 学书籍、视频等相关资料带入到实际教学中。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儿科学选用的教 材除各系统外,还包括总论、营养基础、生长发育、新 生儿疾病等。对于儿科教研室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 需要结合实际,分析教学大纲内容,合理选择讲授的章 节,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对常见病和多发病重 点讲授,对应用于儿童的医疗新方法和新技术重点介绍。从教材的选择上把关,主要选用基础知识全面、贴近临 床实践的教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与 实习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互动的方式,增加学生与 讲授老师的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原 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分 析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为了避免学科间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还应在各个学 科间建立联系,设计交叉学科的教学方式。在儿科学教 学中,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分析归类,突出理论结 合实际,并将各章节内容分块分类,提高可读性。对教 学方法的更新,长期以来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主要采用传 统教育模式,即从概念到辨证论治的流程。虽然目前已 经对部分教学进行了改革,包括增加PPT、图片等方式, 但基本教学方法没有改变,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此 后我们将展开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的方法,比如典型病 例教学等方法让学生的思考空间更大,提升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

2.2 儿科学临床教学改革的应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病例分 析,还应加入采用图片、视频、病例等真实材料的分析, 充分地模拟真实病患儿童的场景,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 处理,然后在课堂上由授课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及 分析。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学习时的真实感更加 强烈,同时,在未来的实践实习过程中也更容易与现实 相结合。开发了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的自觉性和创造 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发现新知识,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见习课上,授课教师给学生们一些典型的患儿病 例,尤其是教学任务中特别强调和熟知的内容,如肺炎、 哮喘、肾病综合征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模拟实际中病房 查房的顺序,让学生了解真正医疗过程中的具体方法, 要求学独立提出初步诊断及处理意见,再结合病例诊断 结果和处理方法为学生打分。在整个模拟诊疗学习过程 中,以授课教师为主,启发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模拟诊疗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病人相关症状、 特征等信息,模拟实际就诊儿童的一些真实病例,必 要时可以部分采用现有病例的相关数据进行模拟。模 拟诊疗教学的目的是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病例的 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应用其知识分析获得相应的 结论,从而达到对重要的医学知识、技术、工作方法 等的记忆和理解。或采用分组讨论等形式完成教学内 容,当学生存在问题或错误时,主讲教师起到及时纠 正正确引导的作用。

2.3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改方案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教学模式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目 前,对医学生的要求已不仅是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具备独立学习,自我提高的 能力。为此,根据儿科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如在主课中加入互动式教学, 将一些模拟教学实践内容引入。而在见习课中采用学生 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在教学 过程中,还要引入以问题为主的形式,就是带着问题学 习,让学生自己找答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临床见习期间,由于学生已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 识,所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加深了 相关知识的印象。有效地发挥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将 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病患儿童的心 理,针对性的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并给出一些 相关教学视频、案例等,提高学生的诊疗可操作性。设 计临床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完成对模拟病 患儿童诊疗过程。如以往在教学中对儿科病史的采集, 常常是教师直接讲授相关方法,然后学生采集。而在模 拟诊疗实验中,学生自主分析,在诊疗过程中需要的病 史资料,设计采集方法并实施。这种模拟实验过程不仅 使学生在学习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还能激 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观察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增加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 模拟过程中,学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体会“以人为 本”的医治理念。

3 教改实验组教学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