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范文第1篇

初中 信息技术教育 主导体味 主体地位

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基础教育特别是学生的启蒙教育更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再者,当今的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政府普遍加大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我国也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国家决定:从2001年秋学期开始,逐步把信息技术课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在初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应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主导地位体现在:(1)课前准备(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准备、课件设计等);(2)上课时对课堂的控制。信息技术课大部分内容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的,该学科存在多种互动,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创新是模式转变的难点所在。

此学科教学需要实施网络互动模式来进行教学,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变更复杂、更有意义。教师不但要熟悉教学内容,备好课本,而且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资料来制作网络课件。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要在制作的课件中体现出来,对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要做出适当的预测,并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在课前对课件进行精心的设计。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材料的整理、加工,在参与的过程当中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已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因此,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有很多种方法:

一、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频繁更新,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我们应跳出教科书,教学生一些新的知识,如制作网页,制作动画,等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初步学会一些知识,拓宽知识面,锻炼操作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爱上这门课。

二、课堂教学组织以项目活动为中心

信息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的内容包含有其他学科的内容,作为信息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借助项目活动来融合各类知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之一,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不是单纯的计算机课。信息教育技术课应在立足于项目活动的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综合知识的学习中,教学生遇到不懂的知识如何到网络上查找,使多学科知识在活动中得到重组、综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学会使用信息工具。

三、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应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新信息。教师可从各类期刊、报纸、光盘等媒介中精选适合初中教学的内容。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上网条件时,应关注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从而有计划地采取措施,防患于未来。如建立校园网络的信息组织过滤机制,增强学生抵制和拒绝信息污染的免疫能力。

四、利用网络课室操作平台监督学生

利用网络课室操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的补救。利用自制课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提出学习目标、课堂作业等要求。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尽快了解老师对学习的评价。对课堂气氛的调动和控制,以及及时发现学生的其它问题。

五、运用信息技术质疑问难,激活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开始,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逐渐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它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需要每位信息技术课的科任老师认真去摸索,总结。

(上接第106页)学情境。当设计一个教学情境时应注意要做到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和开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如在初中数学教材因式分解的教学中,根据学过的于平方差公式,教师把把易错的地方讲解清楚,利用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逆用,转变成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就不会发生知识性错误。教师通过这样去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思维活动。

5.教师提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专门针对个别或部分学生,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教师喜欢采用向一横排或一竖排学生提问的方式,这种方式忽略了很大学生,这样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好的提问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好让全体学生共同思考。不能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如题目较容易,可让一后进生来答,使其在答对后,具有“征服感”,产生向上进取之心。如题目较难,应先请好学生回答,为后进生回答设置契机,给他们较长的思考时间,完备自己的答案。避免其因答不出或答错而产生“受挫”心理,丧失信心,这样以优带差,形成帮、带、促的良好风气,使学生携手共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们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索的热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定型。是进行探究思维锻炼的良好时期。所以说。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问题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许芬英.新教材新体系新理念浙教版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数学教育,2001,(9).

\[2\]唐惠斌.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技巧探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

\[3\]谭少班.数学建构主义教学观下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J\].柳州师专学报,2002,(6).

\[4\]沈松乾.浅谈到位的课堂提问,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0).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文化;内化

一、引言

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教育部已1999年底拟订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回顾信息技术教育这几年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由于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飞速发展带动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必然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变革,这种深刻变革将会改变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并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的根本变革。

二、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现状

因为信息技术在民众的生活与生产以及将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出重要的地位,因而该学科也备受关注。然而,因为其并非属于升学考试的学科,因此,实际教学过程时受制于多种类型的约束:第一,学习兴趣的不同造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程度存在着差异性。比如,有的学生自小开始已经会运用计算机,初中时已能够非常娴熟地操作计算机,但同时也有少数学生进初中之后才首次接触电脑。这两种层次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里,显然会给教学带来困难。第二,初中信息技术课时及其内容并不多。要想在比较有限的课时与教学内容中,实现完成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第三,课教材方面的存在问题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当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整体上并未顾及学生学习的持续性,这类“零起点”特点的教材的前提要求是基础知识与计算机的运用,忽视了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知识内容,从而导致知识的反复学习,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影响教育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文化内化现象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点是基础性信息技术的教育。人和计算机内部的交互所需的学习愈来愈少,对当下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方法、范式与评估指向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应产生了不同层级的文化内化问题,而认知层面出现了裂解的形态,势必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产生影响,具体文化内化现象分析如下:第一层面是“领进门”,即只须将学习者知道基本的游戏规则与注意的事项,进而打消他们“门外汉”的神秘心理,以后学习者本人即可以自主性地学习。此文化内化特点是目前根据菜单操作的Windows与全部工具平台或是普通软件所共有的,甚至存在着如下现象:在学习者学会了某项工具软件以后,因为全部软件拥有一致的Windows与通行界面及其工具图标,从而能够较为容易地达到触类旁通使用相似工具软件的效果。第二层面是“塑造个性”。每个使用者自由地检索与探讨工具软件的若干功能,从而形成适合自我个性的运用计算机的操作习惯,目的在于符合自我的使用需求。此特征实际上非常普遍。因为只有极少数人,例如专业教师或专家群体才会比较全面地获得有关工具软件的全部功能。多数人虽然已可以娴熟地应用单个工具软件,但仍旧有不少从未运用的计算机功能项目。当然,也没有必要探索并使用全部的菜单功能。第三层面是“主体文化内化的自我需求”。即经过充分时间的对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与接触信息环境之后,掌握并认知信息环境的文化、社会与伦理等一般性的知识,是个体展开信息运动的自然所需,也即信息技术的文化内化成个体的自然而然的观念。前两个层面是前提,第三层面则是实质性的深化。信息技术文化主要涵盖2个部分:一是因为信息技术特点的存在而出现的有关信息技术自身的文化部分;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拓展、接触与扰动缘故而影响其余文化侧面的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外化是确保学生获得充分的信息技术,认知且把握有关信息技术的有关文化;内在意义则是确保信息技术文化内化成学生自我的观念与需求,包括网络道德的观念、网络法规的观念、“登录”所需、“搜索”所需以及“下载”所需等。使用者在面向具体事务时的反应是即能够在信息环境内寻求帮助,总是可以挑选出最好的渠道获取上述帮助,而且明白怎样才可以获取有效性的帮助。

四、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获得方法性知识是基于信息技术课程与对应的信息技术在整合之后,在学习学科课程后中逐渐完成的。技术层次与整合层次二者不可分割,其中,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对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二者均贯穿于文化背景之中,脱离了文化的技术与整合自然导致精神目标的缺位而显得苍白空洞。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文化的教育须充分地引起文化层面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邓立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之我见[J].教育研究,2015,(04):89-91.

[2]李艺.教育技术学与现代教育[J].教育研究,2015,(11):100-104.

[3]谢琪.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体系及其培养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82):15.

[4]派纳.课程研究[M].张华,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多年来,课堂改革之风越吹越猛,课改之形式,也日趋完美,课改的理念更深入人心。但是,在课堂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似乎与信息技术毫无关系,虽然新课标中也提出,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各学科优秀课、展示课、示范课层出不穷,但信息技术课一直被冷落,评优评先也与信息技术教师无缘。于是,信息技术教师一脸茫然,有太多的无奈,心中更郁闷,有时也不无尴尬。在这种境况下,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现状也不言自明。

下面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困惑、课堂改革等问题,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写真”

1.被忙

在学校里,初中信息技术老师特别忙,被忙。所谓被忙,信息技术教师都会有同感:“××老师,我的电脑又老是蓝屏,你看看怎么回事呀!”“××老师,帮我把试卷排排版吧。”领导更指使:“××老师,考试成绩出来了,帮我们统计一下!”“××老师,明天公开课录像,你准备一下给录像。”“××老师,初一新生要建立学籍,你给拍照。”××作为信息教师,在学校里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恨自己没有分身术。

2.无奈

一次,我走访一所农村中学,恰好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正在津津有味地指导学生操作,执教内容是电子表格的使用。突然,进来一位主任,说:“胡老师,校长让你到他办公室去一趟,校长的电脑好像中毒了,键盘不能用了,鼠标也不动了,让你抓紧去给看看!”语气不容置缓、刻不容缓。没办法,胡老师三言两语简单交代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练一下,下课时,别忘了关机。”之后,便转身匆匆离去,下课铃响了,胡老师还在校长办公室忙活……

3.尴尬

学生喜欢上信息课,只要一下课,学生便蜂拥而入,信息技术老师似乎最有魅力,似乎是学生的最爱,其他老师无奈地摇头,不无遗憾。其实,学生不是真正喜欢信息课,是游戏吸引他们。课堂上,总是打开游戏端,偷偷玩游戏。信息教师要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然后指出:怎么老是想着游戏,谁给惯出来的毛病呀?注意操作步骤,首先……,接下来……,再……下面开始练习,19号机的同学,关上游戏,抓紧操作,一会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学生也尴尬:“操作什么呀?”

二、寻找信息技术课改之路

1.改变观念,重视信息技术教学

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首先定位自己的职责:立足我们的课堂,是我们的天职,我们的权益,该争取的应争取。但首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运用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课堂改革,始于理念。信息课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中考又不考的想法必须根除。信息素养是未来人才两个必备素质之一,另一个就是外语水平。因此,虽然信息技术学科不属于考试学科,这门学科的教学对未来人才的培养也意义非凡。

2.改变散放羊的教学模式

在我们的信息课堂上,一些信息教师忙于“公务”“私活”,给学生布置任务后,而“离岗”服务于领导、老师的做法不罕见,就像刚才提到的胡老师,正在带领学生操作练习,结果抛下学生,转身离去,直到下课,学生也不再见到老师的身影,虽然领导“召唤”不得以离开课堂,但学生在微机室里是否真的按老师说的去反复练习和操作,也不需要严明,大家心知肚明。

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通过情景创设、问题设计、任务给出等让学生明确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或自主、或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学习电子表格的使用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目标对教学的方法、方式等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好胜心理,采用竞赛性质的活动,如给学生一个电子表格工作表――某个班级的成绩汇总,看看哪位学生最快求出平均分,并按照从高到低排列。

3.明确教学任务,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教材为基础,但应注意教材的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前沿技术,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如,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渗透文明上网,辨别高科技犯罪,如网络诈骗等,为学生现在和以后不上当受骗埋下伏笔。

在进行信息技术特点的学习时,教师不能简单让学生背诵知识点,应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如借助于170、171开头的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问题,让学生注意以后对这类电话和信息应学会“过滤”等,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认识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4.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作为实践性的学科,应注重实践性,应做好课堂内外的衔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例如,以小组方式,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查找相关的资料,再以小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这种方式不仅巩固课堂所学,也在活动中创新,培养学生的策划和合作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认识到自己的困惑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守课堂教学,坚持新课改,创新课堂,“不以己悲”,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改变看法和观点,投身于课堂改革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模式,让课改之花在信息技术课堂绽放,让信息技术课堂流淌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94-01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人类拓展自身能力的重要工具。同时,计算机已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要利用好它就要学会如何使用,因此学习计算机显得十分必要。基础阶段的学习往往从初中开始,因此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就成为计算机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做了很多尝试,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作为兴洪中学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经过多年的学习,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着自己深刻的看法,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如今,在生活过程中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话,电脑,乃至教学用的投影等多媒体等等。因此,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使用变得尤为重要。其实,计算机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熟练运用,所以计算机课堂教学应当有效联系实际,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运用计算机表现出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的实际用途。例如,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当讲解 Office 系列办公软件中的Excel 时,就可以对其中的公式的简称运用、表格的描绘、数据图的制作进行简述,然后由学生自主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之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甚至可以让学生讲述其制作细节,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点拨。在此,教师应当注意初中生喜欢被表扬与相互攀比的心态。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高于别人,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他们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而其他学生则会不认输,从而形成在学习中相互攀比的现象,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则将很好地激励他们树立信心,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让他们加深对此门课程的好感。所以在作品展示的同时,有效地利用夸奖的语言,可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当他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认可,对计算机学习必定兴致盎然。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学习就会更加主动,更加认知,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二、优质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又显得格外重要。新时期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有很多,在此我重点讲述两种。比如,目标驱动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目标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目标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中指导解决难点,完成任务后共同小结,通过小结把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加以归纳、系统化,并做适当提高。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中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可以让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既克服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划分学习小组方法。合作是当前教育的一种很实在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适合计算机学科应用性教学的特点。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通过划分小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解决了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在学习小组的划分中,采取一些技巧,将一些学习好的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一些学习差的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合理搭配,可以在计算机学习中相互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实,优质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合理的进行使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理地规划课堂时间,充分利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情境导入;创设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运用课件、录音、幻灯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感情,从而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的兴趣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不例外,相比于技术的掌握兴趣更重要。怎样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什么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投入其中,这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习由思考而起,思考由疑问而起,是从古至今的一致观点。想要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更深入地学习,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疑问、问题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基础,也是促使学生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原动力。而教师在课上有意识地去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比如在进行“我的教师”教学时,就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同学们,对于老师的情况你们了解吗?老师把自己的基本情况,老师喜欢的一些好玩的游戏,好听的音乐,还有很多漂亮的图片都整理好放到电脑上,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浏览访问老师的电脑吗?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老师就可以进行引导,“怎样利用网上邻居浏览其他电脑上的一些资源”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很自然地达成。而对于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并且解决问题,以下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如学生自己的电脑中都存有什么好看的图片、音乐、游戏吗?我自己电脑里存有的资源别人可以浏览吗?别人在浏览我的电脑时可不可以进行操作和修改?通过这些问题就可以了解资源管理器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上邻居对其他电脑资源进行浏览;存在本地硬盘中的资源可以通过资源管理器进行浏览;教师机上的文本文件打开方式,多媒体文件的打开方式等,一步一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学习中了解丰富的网络资源,并且体验到获取网络资源和信息的成就感。

二、角色扮演的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过程。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学习;在课上可以进行角色互换,教师的角色由学生担任,并且负责讲解知识;课后先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再由教师进行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这样的角色互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对“制作演示文稿”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准备,在课下对几个部分如“素材搜集、素材加工、制作并完善演示文稿”进行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不断拓宽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的角色互换中得到提高,并且更自主地学习,学习效果也得到很好的强化。

三、任务情境的创设

任务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求知欲有很大的激发作用。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合理地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来创设任务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自学过程也可以得到体现,并且提高了学生实践、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的创设—任务的布置—定向的自学—交流与合作—任务的完成—点拨与互动这几步就是创设任务情境的基本步骤。比如,在学习“创建高级动画”时,教师就可以在课上创设“制作明信片”的任务情境,根据几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各自组成小组来合作完成任务。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和巩固很多知识内容,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分配了任务,各司其职,增强了互相之间的探讨和交流,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游戏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游戏情境,学生的兴趣也会得到提高,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边玩边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领悟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知识体验过程也得到了强化,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与互动。比如,可以设置盲打竞赛、原创动画大赛等赛事让学生参加,在这些赛事中更加深入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和运用基础软件,强化运用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游戏使学习的过程更有趣味性。游戏情境的合理创设可以使学习的氛围更加愉快轻松,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信息技术知识也得到了巩固。总之,现代教育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更加重视,而不再是传统的单纯对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这与当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相符合,也是最符合学生心理特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作者:张瑾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