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科护理实习总结

中医科护理实习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科护理实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科护理实习总结

中医科护理实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应急能力;实习生在临床救治重症患者过程中,对学生临床思维、分析处理问题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急。本文选取我院中医科重症急危病例为模拟急救情景,采用临床示教和学生自主讨论、学习、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对比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实习生应急能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2013年进入我院中医科实习的76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实习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人。其中对照组男性11名,女性27名,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为(21.36±1.27)岁,本科学历18人,大专学历20人;观察组男性9名,女性29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为(20.13±1.35)岁,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19人。两组实习生在年龄、性别、学历上无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实习生的带教老师来自同一组临床教师小组,在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授课采用统一的实纲、教学内容、排班制度和考核标准,实习期均为1个月。在基础教学中,两组采用同种教学方法,如入科介绍、检测末梢血糖、测量生命体征、常用内科药物的作用与分类等项目。在培训应急能力过程中,均采用急性左心衰、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这三种疾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为主。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如下教学方法:①根据典型临床重症病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1]。②讨论式学习,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通过查阅参考书、相关文献、患者病历、网络检索系统等途径,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以便巩固知识并加深记忆。③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情景模拟,每周组织一次汇报工作,针对老师布置的问题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讨论后组织实习生到监护室模拟操作急救情景,根据事先提供的病例,模拟接诊、抢救仪器的操作、急救流程等临床操作内容。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带教老师做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工作,及时纠正学生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观点和操作,每次授课结束后,教师认真总结和归纳该次病例的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并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1.3效果判定标准 以教学考核成绩为判定标准,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临床应急能力评价。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2结果

在理论考试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成绩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操作考试和临床应急能力评价得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美国教授Barroes首创,目前在国际上应用广泛[2]。该法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PBL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以教师授课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传、帮、带,以学生看、问、学为辅,授课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知识,缺少对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3]。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解理论和操作示范为主,相比之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模拟演练临床典型病例的急救情景,可以很好地锻炼实习生综合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此次研究结果表明,P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实习生面对重症急危病例时的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急救仪器的操作和相关急救流程,有利于学生应急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4]。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5]。实践证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对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旭华. 近20年中国“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现状[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2]刘乐江.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PBL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J]. 北方药学,2014(02).

[3]许霞,李自亨,张囡囡. PBL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探索[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07).

中医科护理实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病例式教学;中专;中西医结合儿科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a)-158-02

随着临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探索,运用临床病案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众多医学高等院校临床课教学的手段之一[1]。该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的方法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临床医学生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还应关注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参考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刘艳明等[2]对该校2001级临床医学专业儿科临床见习课的教学过程部分采用的模拟病案教学方法,加以变通,应用于我校中专中西医结合儿科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试验组为2008级三年制中专中西医结合(1)班80名学生,在讲授第二章常见疾病时加入病例式教学法;对照组为2008级三年制中专中西医结合(2)班75名学生,在讲授第二章常见疾病时仍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案讨论的实施步骤

1.2.1 编写病案教师精选儿科中常见的标准病案,以起到示范和指导的作用。以门诊病历形式,主要内容包括一般项目、主诉、望、闻、问、切、视、触、叩、听各方面的情况,及必须做的辅助检查,中医与西医的诊断,中医与西医的治疗方案。

1.2.2 学生讨论对照组与试验组都是同一个讲师任课,两组总课时相同。对照组以传统的讲授加上多媒体,试验组以传统的讲授加上多媒体再加上病例式教学。病例式教学的具体方法为:试验组每4人一组。讨论方式依据教师提供病例情况可分为:①教师只提供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年龄、体重)、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接着让学生讨论该患儿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包括中医与西医的症状与体征),必须做的辅助检查,必须鉴别的疾病,中医与西医的治疗原则。②教师只提供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年龄、体重)、个别症状与个别体征,接着让学生讨论该患儿可能的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可能出现的其他临床表现(包括中医与西医),必须做的辅助检查,必须鉴别的疾病,中医与西医的治疗原则。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课后查资料,并将其记录整理。

1.2.3 教师总结 教师提问某组学生,其他各组进行补充、讨论。教师对病案及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教师强调该病例的重点与难点,关于该病例最新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让学生反复训练、思考、讨论、查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查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深刻认识某种疾病,而且学会一些临床思维方法。最后,带教老师对病案及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经U检验,P

2 结果

2.1 理论考试结果

两组都采用同一试卷,教考分离,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为选择题30条,占30分;填空题10条,占10分;是非题10条,占10分;名词解释4条,占12分;问答题3条,占18分;病例分析题2条,占20分。试验组平均分为(87.50±12.30)分,对照组为(81.60±16.2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病例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理论测试结果比较(x±s,分)

表2 病例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理论测试中病例分析题得分比较(x±s,分)

2.2 学生反馈意见

在教学结束后,即实习前发放教学反馈意见调查表,发放80份,回收80份(采用不记名的形式),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对病例式教学法意见调查

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喜欢该教学方式,认为该方式比传统方式灵活生动,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典型病例的讨论,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查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

3.1 中专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情况

中专学生总体初中基础知识较差,年龄小,理解力较差,学习欠积极主动,喜欢新鲜事物。

3.2 中专中西医结合专业儿科学的特点

该专业学生只有一年就要完成中西医的医学基础学科,困难很大。第二年就直接学习临床学科,儿科学内容多,包括儿科学基础知识、常见病症、时行疾病及新生儿病症。涉及疾病时都有中西医的病理,中西医的治疗。儿科学作为临床学科,实践性强,而学生又没有见习机会。第三年进入实习期,又包括内、外、妇、儿、急诊等科。所以儿科实习时间很短,儿科疾病季节性很强,学生碰到的病种更少。

3.3 中专传统教学的特点

学生没有见习机会,学生由2年的理论学习直接进入第三年的实习。教学以讲授加上多媒体为主,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一言堂,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教学效果差。

3.4 实行病例式教学的意义

通过病例式教学能解决上述弊端。通过实践和调查,病例教学法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缓解大量学生与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3]。笔者也从实践中证实,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弥补了其实习时病种少的情况。所用病例是经过精心编写的,通过模拟能够像接触真实患者那样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模拟病案,将学生引入教学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积极研讨等活动强化教学[4-7],特别在实践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因此,学生普遍反映此种方法比单纯讲授教学有更大的收获。通过教师提供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进行讨论,课后查资料,使学生边实践边思考,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利用所得资料作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及需做的辅助检查及进一步处理的计划。这种训练方式从实践需要出发,与日后医师的日常临床实践要求完全一致。由于选择的病种均为各系统疾病要求的重点内容,极具代表性。因此,可以与单纯课堂教学互相呼应,使学生学得更牢固,提高了教学质量。无论是从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或从个别症状与个别体征开始讨论,都要求学生运用基础与临床知识进行连贯思维,使学生早期就接受严谨、科学的临床训练,为日后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笔者认为,病例式教学法的确是一种临床技能与思维训练并重的新型教学方法,但因首次应用和尝试,故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范丽玲,杨志洪,吕翔,等.儿科病案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11):985-986.

[2]刘艳明,农光民,韦文英.模拟病案教学法在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作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134.

[3]周水生,余启支,高卉,等.“案例学导式”教学法的初步探讨[J].医学教育,1994,(6):31-34.

[4]袁义厘,耿桂灵.运用发展性教学方式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9):28-29.

[5]孙雪洁,柳翠凤,王晓思.模拟病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30-31.

[6]王丽君,张月.案例式教学在临床护理学中应用评估[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21-422.

中医科护理实习总结范文第3篇

2015年护理部在等级医院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第一季度工作重点:护理基础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科学护理管理。

1、加强新入职护士、在职护士、护理管理人员和专科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培训内容符合责任制整体护理和护理岗位实际需求,切实提高护理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一季度护理部组织专题讲座3期:《护理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品管圈》、《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全院护理人员、实习生参加;每周四中午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新疆医学院一附院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共参加培训4期,学习人员110人。

2、探索护士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护理部根据护理岗位职责、风险要素、工作数量和质量、患者满意度等德能勤绩廉方面,对每个护士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奖励评优、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护士积极性。

3、护理部开展“品管圈”活动,与3月4日召开“塔城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品管圈活动启动会”,并每周召开一次“品管圈”专题会。

(二)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1、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注重护理专业内涵建设,加强医护团队合作和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规范、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质控科、护理部、健康教育管理小组每月对全院各临床科室护士进行随机抽查提问各项护理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并总结反馈给科护士长及护理部。1-3共抽查提问科室护理人员150人次,加强了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科室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和出院指导。护理部、质控科每月对病区病人进行抽查,督导检查健康教育工作落实情况,并与科室绩效结合,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科室及时整改。临床科室实行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制,通过电话回访使患者体验到被关心的感觉。护理部每月对科室电话回访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护理部每月通过患者对科室护理人员做满意度调查,1-3度患者满意度为98%以上。

2、每月对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并有所突破和创新。护理部针对科室优护亮点问题,每月进行汇总,并在每月“护理质量委员会例会及护理安全工作反馈会”上大家学习、推广,让优护的亮点在每个科室闪光,照亮温暖每一个患者。1-3月临床科室护理单元共计开展优护亮点工作20项。

3、在门(急)诊、手术室等进一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改进护理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三)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1、完善护理质量控制组织,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2、继续合理使用质量持续改进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各科室每月对存在问题的工作有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最后有效果追踪,对于整改效果不明显或效果差,再进行PDCA的循环,真正达到持续改进。1-3护理部召开临床科室“护理工作持续改进”专题会议一次,共计持续改进问题42项,保障了护理安全质量。

3、完善医院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质量控制和考核标准。护理部、质控科每月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并在每月的“护理质量委员会例会及护理安全工作反馈”会反馈,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4、做好消毒、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每月院感科、护理部、质控科及护士长夜查房对此项

工作都进行督导检查,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相关护士长,护士长根据问题进行相关整改。

5、定期监测跌倒、坠床、压疮、外科系统择期手术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拔出)的质量监控指标,分析指标数据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

6、各护理管理小组认真落实相关工作。各护理管理小组每月按标准对病区相关工作进行质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及护理部,科室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护理部对该问题进行督导检查。

(四)护理安全管理

1、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做好相应的工作。

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牢固培养风险意识。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护士的首要价值取向,使护士对各项护理制度要进行有效落实。有针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案例原因分析及改进机制。1-3月科室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共4例。

3、加强专业素质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护士必须参加院级理论考试、技能操作、专题讲座及科室业务大查房等,以切实提高专业知识。1-3月护理部组织院级护理人员理论考试3次,参加人数450人,技能培训考核3项,参加培训及考核护理人员约人470次。

4、加强危重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并有效实施,记录规范。

5、落实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如跌倒、坠床、压疮、管路滑脱、用药错误等重点制定患者身份识别、治疗、用药、手术、预防感染、预防跌倒等各环节的安全工作程序。

6、做好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做好急救药柜的管理;护士掌握特殊检查和治疗后的观察及处理措施。执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有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护士熟练掌握静脉输液、各种注射等常见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

7、应急演练: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患者的工作纳入护理工作中,进行常态化的管理。

重点部门:2月在内三、供应室科组织进行了《停水的应急演练》;

重点环节:3月在中医科组织《查对制度的工作流程演练》;1月在外二科组织《输血反应的应急演练》;

(五)促进医院护理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教育为本。将大力开展护理文化的

宣传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优质服务的理念,形成用制度规范护士行为,做好各类人员的岗前培训。构建“天使之家”微信群,倾听护士的心声。护理文化建设可以提升护士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第一季度护理部组织护理文化专题讲座2期:《护理文化建设—行为文化》《护理文化建设—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全院护理人员、实习生参加。护理部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院222位医护人员为患儿小雪捐款捐衣,价值约为5000元。

(六)其它工作

1、配合医院做好爱婴医院的复核工作和疼痛科的“癌痛示范病房”的创建工作。1-3月护理部对爱婴医院的复核工作共进行专项督导检查12次,对“癌痛示范病房”的创建工作共进行专项督导检查6次。

中医科护理实习总结范文第4篇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43名护理本科生,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等4所高校的4年制护理本科生,均为女生。其中,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第4批9名,第5批12名,共计21名本科护生为对照组,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67±0.79岁;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第5批7名,第6批7名,第8批8名,共计22名本科护生为观察组,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77±0.86岁。两组护生入重症医学科的评估成绩(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带教教师均具有本科学历,持有临床带教资格证,参加了我院举办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班,临床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由带教老师集中开展专科知识、疾病小讲座,专科示范,护理操作,集中查房,然后实习护生分别跟不同的带教老师轮班,出科前对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CPR、人工气道吸痰、GCS评分等)、护理实践能力(护理查房、小讲座、个案护理)进行统一考核。观察组采用“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实验教学方法。第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实习护生的成绩、认知能力、个性特点、交流沟通能力、兴趣、爱好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观察组的22名实习护生分为5组,每组4~5名,形成“固定合作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确定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小组讨论和学习情况的管理、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第二,确定合作学习目标,带教老师结合ICU临床护理教学要求及护生自身特点,提前1~2周向实习小组预告教学方案和有关教学要求,实习小组根据教师所提要求,在正式查房和讲课前收集好有关病案资料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一起查房,发现缺陷问题,完善临床资料,引导护生依据ICU临床护理教学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目标。第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首先由带教老师组织专题讨论,实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专题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定期督导讨论,并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鼓励等。之后,由各学习小组在小讲座上汇报讨论结果,同时其他小组可提问,汇报小组成员进行答辩。针对小组学习、讨论和汇报中提出的问题,带教老师集中讲解、答疑,提出解决问题的处理意见或建议,最后形成较为统一的、正确合理的方案。第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估。实验教学评估采用各小组成员自评、小组间互评、带教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第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由带教老师组织查房、讲课总结、教学质量点评、教学效果测评,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和方案。

1.3评价指标

主要评价两组护生出ICU的成绩。成绩(一)主要包括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3个部分。采用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测试,护理实践能力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两组护生的实习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护理基础理论测试主要测试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的护理基础理论水平;护理基本技能测试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在CPR(40%)、人工气道吸痰(30%)和GCS评分(30%)等方面的操作水平;护理实践能力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在护理查房(30%)、小讲座(30%)和个案护理(40%)等方面的护理实践能力。成绩(二)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该成绩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从护生自我评价(30%)、带教老师评价(40%)、患者评价(30%)3个方面获得。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护生实习期间的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问卷调查结果等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概率以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习结束后,考核教师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进行统一考核。同时,就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护生、带教老师和患者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护生自我评价占30%、带教老师评价40%、患者评价30%。

3结论

中医科护理实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四模块五方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55-02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并称为20世纪“四大医学”,其治疗对象为残疾人、慢性病人、老年人等。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是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1]。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探索。

一、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符合康复五大核心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2]

在康复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长株潭康复市场调研,明确核心岗位能力要求,依据国际PT、OT执业标准、国内康复治疗师(士)执照考试大纲,结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康复治疗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出基于“四模块五方向”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图1):“四模块”即公共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模块;“五方向”即PT、OT、ST、中医康复及康复护理方向。

二、紧贴行业岗位职业道德标准,加强职业道德培养[3]

将职业人文素质与知识、能力进行一体化设计,按照医院康复治疗师的规范要求,与医院共同研究制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将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临床实践紧密衔接,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化,开设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职业指导》[3]。紧贴行业岗位职业道德标准,设立职业道德阶段性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化教育活动,服务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有效解决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医院不能紧密结合的难题。

三、参照康复治疗师(士)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活动[4]

按照康复治疗师(士)职位资格标准,与康复临床专家、康复职教专家一道,制订《康复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临床康复》、《言语治疗》5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研制课程标准和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法[4]。

四、优质核心课程建设[5]

成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小组,实行课程建设责任制,每门课程由骨干教师牵头,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重组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开发实训项目,探索实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活动和考核方法,分期分批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开发[5]。将院级优质核心课程《康复评定》、《作业疗法》、《运动疗法》3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优质核心课程;将《人体发育学》、《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学》、《言语治疗》、《理疗》5门课程建成院级优质核心课程。

五、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课程教材[6]

结合职业标准,分析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开发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具有现代康复理念的特色教材《康复评定》、《运动疗法技术学》、《作业治疗学》、《康复工程学》、《中医康复学》等9本,同时配套开发校本辅导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教材。

六、构建全程性课程考核评价方式[7]

从现场认知、仿真操作、岗位协助到岗位实践,在学生学习、见习到实习阶段引入全程评价方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学习中培养职业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采用理论考试、课程考核、见习报告、实习鉴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对学生的培养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8]。

七、小结

基于四模块五方向的康复治疗学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符合国家康复行业发展规律,课程设置科学,教学计划严谨,教学实践合理,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是康复教育人才培养专业核心课程的一种重要探索途径。

参考文献:

[1]夏青,张健,阎丽娟,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14,33(6):14-16.

[2]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等.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53-956.

[3]胡鸿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10,12(36).

[4]周立峰,付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60):72-73.

[5]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Z1):98-99.

[6]尹宪明,吕俊峰,蔡小红等.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