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科技核心

食品科技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科技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食品科技核心

食品科技核心范文第1篇

由于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空间十分有限,在思品课程中更多地采用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欣赏体验等活动形式,单独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困难,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学习途径更为多样和广阔。据调查,在《思品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通过书本上的故事、图片获取资料之外,还可以运用视频资料、网络等获取教学资源,取得更显著的教学效果。如教第一单元《家庭小账本》一课时,教师收集一些学生家长工作的照片、视频,再制作课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父母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艰辛,让教学变得有血有肉、灵活生动、极富生活气息,更重要的是学生节约开支、尊重劳动、自己理财等品德和社会知识教育水到渠成,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

2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教学整合途径

2.1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有机整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老师在课堂枯燥的讲授,学生毫无兴趣。而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则可以将多种网络媒体信息快捷、方便地交互集成,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如教《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当危险发生的时候》一课时,可让学生收集一些安全事故的资料、在网上下载观看《生命安全高于天》等影片,让学生系统全面的接触到安全知识的教育,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学习了消防知识,详细了解对火灾的处理方法,知道当火灾发生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盲目,从而达到升华,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2.2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现在,我校正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进行电子备课,实现现代教学技术的革命。教师在准备教学阶段,利用网络查找详实的资料,筛选适当的、丰富的例子,尽量使思品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二是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的整合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符合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利用课件广泛运用视频信息,不但有助于直观感受知识,更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可以激活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明辨是非。

2.3息技术与思品学科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

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特征表现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主动参与。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形成由个别学习转为合作学习、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接受学习转为探究学习的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如教第二单元《我们的班干部选举》一课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媒体主动获取班干部的工作职责,某某学校班干部最近一个星期在忙些什么,然后进行讨论,假如你是班干部如何来为大家服务,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增强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与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处理信息的方法,建立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

2.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食品科技核心范文第2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的涌现出来,这些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也为各学科的教学改革注入了全新的动力,微视频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微视频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了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微视频的主要特点

在探讨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微视频的概念进行简单介绍。微视频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微视频就是通过微型视频或者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以课题的方式将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浓缩起来,进行五到十分钟不等的视频讲解,实现知识点的专项攻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微视频被广泛应用在现代教学课堂上,特别是在小学和初中教学中,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一般看来,现在常用的微视频都以短视频为载体,围绕具体一个知识内容,在视频中融入了知识背景、基础概念、方法、体系等教学要素。在运用微视频过程中,教师利用微视频作为切入点,来打开教学局面,再配合自身的深度讲解,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方法,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经过实践教学检验,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在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和枯燥,教师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因此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2]。因此,秉持趣味性原则,是微视频能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微视频作为一种浓缩的课堂形式,在短短的五到十分钟时间内,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元素和方法,因此在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提升微视频的趣味性,是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关键。

2.教育性原则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进行微视频的设计和应用,要始终秉持微视频的教育性原则。作为一种科学的新型教育模式,微视频的运用要发挥其教学功能。很多数学教师在进行微视频教学时,过于注重形式性,强调新鲜元素的引入,忽视了教育的本真目的。从表面来看,微视频设计丰富多彩,其中内容却不够丰富,核心知识点和教学思路不清晰,直接影响微视频的教学应用效果。学生普遍被微视频的多样形式所吸引,甚至分散了注意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微视频设计的教育性原则,任何技术手段的应用,都要服务于初中教学目标。

3.情境性原则

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微视频设计时,要注意微?频的情境性原则,通过微视频,可以更好的营造初中课堂学习氛围和环境。在微视频中,可以融入视频、思维导图和图表等多种教学元素。对于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而言,由于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对于学生而言不容易理解[3]。因此,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视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创造教学情境,将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在规律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代入感,提高微视频的利用效率。

三、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微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都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能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导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4]。所以,要想提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必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前将所要讲解的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形式,并且尽量采用声音以及视频等形式,全方位的展现教学内容。通过微视频的应用,可以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微视频模式可以将枯燥的知识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微视频的应用还有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探求欲望,不仅不会像传统的教育模式那样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老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适时的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利用微视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体地位,整个课堂的教学节奏由老师掌控,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的弊端[5]。微视频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的发挥微视频的优势,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提前制定成视频,并且设置一定的启发性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播放,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路,从而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食品科技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产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性;功能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9-0172-07

文化产品内涵深刻、外延丰富,包含有诸多的产品类型。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动漫、快餐等都是文化产品中最基本的文化形态,是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文化产品以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形式直接进入社会成员的文化消费领域,通过影视、新闻、文学作品等可感可悟可体验的审美把握,以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选择和审美观念,从而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和支点。

更重要的是,文化产品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承载着对大众的教化职能以及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它埋藏着当代人的焦虑,充满着当代人的梦想,表达着当代人的人文关怀,是当下思想的时尚表达,是社会主流意识的鲜明体现。这里“撇开关于意识形态的经院式分析,直接从当今社会的实际出发,可以发现,社会的发展已经进步到了一切关于思想文化的有效传播和意识形态建设。都只有通过和借助与文化产业这一载体的规模手段才能实现的时代”。而文化产业最核心的部分则是文化产品。换句话或许可以这样说:“社会的发展已经进步到了一切关于思想文化的有效传播和意识形态建设,都只有通过和借助与文化产品这一载体才能实现的时代”。文化产品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切,就在于文化产品承载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使命,具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属性和功能。

一、文化产品具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殊属性

“文化产品,具体来说,就是文化生产的成果,是用一定的物质载体承载着特定的精神内容的产品形式。它具有精神产品的性质,又具有物质产品的特点。”作为物质产品,文化产品要考虑投入、产出和成本核算。要注重产品的物质材料的选择,重视商业化、流行性因素,追求经济效果;作为精神产品,文化产品要有创新性内容,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具有能够影响人们精神世界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并通过信息、宣传、教育、文娱等功能,担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因而。文化产品具有物质产品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和精神产品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双重属性,而这些属性又可以归结为文化产品的内部属性。因为除此之外,文化产品作为精神的产物、意识形态的传播者还兼具外部属性。即文化产品的属性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属性,其中内部属性包含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外部属性包含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属性(如下图1)。

(一)内部属性

1.商品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产物,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商品性,就是具有一般商品所具有的属性。“文化产品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专门的交换品生产出来的”,即文化产品首先是一种产品,它具有一般产品具有的商品属性和经济效能。

首先,文化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物化成果,文化产品一经生产出来,就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既可以直接运用于人的物质生产和生活领域,也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文化领域。其次,文化产品具有价值。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一般商品的生产是一样的。都在生产的过程中凝结了人类劳动,耗费了人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文化产品的价值也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制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文化产品价值的含量。再次,文化产品具有交换价值。文化产品生产出来后,如果不进入交换领域。文化产品的价值也不能得到体现,只有进入市场、进入流通领域,文化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才得以实现。第四,文化产品除具有使用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外,文化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还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等要受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等的限制和影响。文化产品只要一进入市场就要受市场价值规律的制约和影响。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主要偏向于文化产品的实体或形式部分。不仅如此,文化产品作为一种产品,和一般产品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文化产品的“文化”方面,即文化产品以自己的文化属性和文化构成满足人们的需求,具有精神属性或日意识形态属性。

2,意识形态性。文化产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反映社会经济基础、体现社会主体意志,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所以,“文化商品和服务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他们不像咖啡壶、汽车或银行卡那样只是具有一种实用功能,在本质上还是价值观的携带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很早就认识到文化产品在实现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独特影响,他说:“流行文化中当然不无琐屑与凑热闹的成份,但一个占据着流行文化传播通道的国家有更多的机会传达自己的声音并影响他国的选择则是千真万确的。”

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可以从文化产品的生产创作和传播等过程中体现出来。

食品科技核心范文第4篇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源泉

(一)服务品质是现代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金融业在实质上是为社会提供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行业,服务是其基本职能也是其创造价值的基本途径,金融业的竞争一般体现在规模竞争、价格竞争和服务竞争三个方面,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实践证明,规模竞争和价格竞争机制缺乏可持续性,很容易落入粗放经营或价格战的误区,不利于行业的稳健发展,而服务竞争则体现了金融业发展的内在本质,金融服务品质的优劣、服务效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金融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是金融业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 二)“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形势使金融业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面临更加严峻挑战。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将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欧债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境外金融机构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内金融市场将呈现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竞争白热化的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金融业只有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赢得主动、取得优势。

(三)服务实体经济对金融业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提出了更高期待。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互利共赢,金融业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而实体经济也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制约和冲击,这已为美国次贷危机和当前欧债危机的发生发展所证明。金融业只有不断强化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经营理念,才会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际上是一个如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向、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在操作层面则是如何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如何优化信贷结构,如何让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领域聚集等一系列具体而又现实的问题,这无不对金融业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提出了更多期待和要求。

(四)瞄准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有助于推动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不仅是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金融业保持核心竞争力,在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中,着眼满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通过调整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客户结构和渠道结构,优化组织架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努力构建起集约化经营、内涵式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经营管理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化、差异化的金融改革道路已成为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必然走向。

二、突出重点,充分把握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中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以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为推动力,打造服务实生体经济的交通枢纽。要围绕配合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工程,加强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沟通和资金配合,通过银团贷款、委托贷款、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开展个性化项目金融服务,确保在建续建项目、铁路公路、重大装备等项目资金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打牢经济发展基础。

(二)以支持“三农”发展为着力点,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找准定位,以强化支持“三农”职能为着力点,以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为目标,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出贡献。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超对接、专业市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积极探索对县域粮食龙头企业、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的信贷延伸服务,积极探索农业生产保险业务,重点支持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项目,积极扶持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完善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加快推进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三)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突破口,践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积极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突破口,践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要对小微企业贷款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保证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贷款额度;二是完善服务管理平台,围绕区域核心企业、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等小微企业集聚度高的客户群体,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全部纳入目标客户库;实施项目管理,围绕“串串、结块、挖转、帮扶”四个环节,积极服务好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客户,加强省、市、县三级行联动,重点推动县域小企业发展。

(四)以支持“节能减排”为切入点,夯实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要以支持“节能减排”为切入点,支持发展以设计、建设、运营为核心的节能环保工程,支持各地环保产业园区的建设,支持钢铁、有色、石化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利用,支持煤炭资源整合与清洁利用,支持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通过“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发展原则,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科技核心范文第5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全国食品科技情报中心站;北京市食品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11-2099/T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