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环境建设

家庭环境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环境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环境建设

家庭环境建设范文第1篇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对这一重大部署和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人民群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力量源泉,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好,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宣传,切实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使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都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加快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方式。要广泛开展科普宣传,鼓励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学、电影、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发表,鼓励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等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要在中小学进行国情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环境文化,努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企业应自觉遵守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理所当然地包括企业在内。实际上,每一个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在生产产品、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源资源,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企业,这既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绿色生产、节约生产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个企业,都应当本着对人类社会和资源环境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节能、节材和环保方面的投入,完善有关设施,生产绿色产品,承担相关社会责任。每一个企业,都要积极开发应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产品,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污染排放标准,完善和落实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三,各级政府应切实发挥好管理和服务等职能。创造良好的节约能源资源氛围、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扎扎实实地解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要实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增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投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环境公共设施建设,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加环保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要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资源环境违法行为,决不允许违法者逍遥法外。

家庭环境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中学生;德育建设;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育环境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中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他们思想品德的养成存在一个模仿别人的过程,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各种各样感官发展较快,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但是对于问题的分析还没有形成自主判断能力,这一时期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德育建设有促进作用,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从而对孩子的教育尽职尽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对学生德育建设产生负面的影响,家长重分数轻素质教育,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严重阻碍学生的德育发展。

(二)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现代教育有多种教育方式,以下几种典型的教育方式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例如,专制教育,很多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子女过于苛刻、专制,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子女,不仅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他们的自主性受到压迫,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溺爱教育,现代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里的一切,父母将他们看做掌上明珠,过度的关怀导致孩子的能力欠缺,一些孩子从小享受,不知道奉献,从而形成自私心理;放任教育,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注较少,认为只要物质上满足他们的要求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忽略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对孩子思想品德培养极为不利。

(三)教育观念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很多家庭教育中,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的价值观、是非观就是次要的。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家庭中无需注重这些问题,这种教育观念造成德育教育误区,最终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二、优化家庭教育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德育教育需要有好的环境作为支撑,学生德育建设的基础是家庭教育,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家庭环境,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当中,使他们的思想品德觉悟得以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首要环境。不同的家庭环境对于中学生德育建设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为此,家长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选择,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孩子不正确的思维加以引导,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父母相处融洽,很好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家长的期望是家庭环境构成的一部分,现代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往往会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因为不能实现父母的愿望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负效应。所以,家长必须在对子女的期望值上加以控制,根据子女的实际状况合理调整期望值,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采用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

父母应该采取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寓教于日常言谈中,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且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稳定性及聪慧性等各种优秀品质方面有突出的优势。父母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孩子学会爱人,学会付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爱集体、爱他人的良好品德。父母要把孩子的权力还给他们,让他们适当做做家务,让孩子懂得家庭成员既有享受的权利,又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通过劳动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开发,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劳动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这样他们才能够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够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应该交于他们做,让他们在做事中学会关爱,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尊重别人,这对他们德育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使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建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家长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把握德育发展的变化和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子女尊重和理解,子女犯错误时,不应该采用棍棒解决,应该给他们多讲道理,让他们明辨是非,从而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父母应该给予子女认可,不要一味用成绩衡量对错,衡量子女的能力,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这对于他们人格成长和健全有很大的帮助。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教会子女学会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帮助他人、理解他人,这对促进子女思想道德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人的发展主要受三方面教育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其他两个教育无法取代的内容。现代教学中,学生主要表现为自觉性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改善家庭教育方式,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从而为中学生德育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作者:陈博 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侯淑芳.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J].商情,2013(32):279.

[2]杨艳,王芳蓉.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1(18):276.

家庭环境建设范文第3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外部因素对人思想的影响

任何一个家庭都处于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家庭成员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荀子认为“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3]表明父母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往往总是深深地打上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的烙印,并在有意或无意之间表现出来,影响到子女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家庭所处的自然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

这里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环绕并影响人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太阳辐射、矿产资源、等各类自然要素所组成的集合体。家庭所处自然环境通过影响人的生理素质和智力素质来影响人的思想。

首先,人的生理素质是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内在的物质基础,是人的思想发展的物质载体,也是人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生理素质的强弱,影响着人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影响到人们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就影响到子女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发展。其次,人的智力素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离不开家庭所处的大自然,在良好优美的大自然中进行运动,对人的智力培养极为重要。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4]这其中就强调了优美环境对人智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影响到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加工程度,还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形成和行为习惯。

(二)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

我们每个家庭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但是对家庭能够构成比较明显影响的主要是我们家庭所在周围较近的社会环境。如村寨环境、社区环境等,这些环境的人文风情、风俗习惯、生活习俗等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如一些封建落后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文风情等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家长及其子女的思想,又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功利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封建迷信思想、拜金主义等思想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内部因素对人思想的影响

(一)家庭的物质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

一般来说,拥有一定的物质资源是一个家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家庭物质资源的多寡、物质资源的可利用度及物质资源的结构优化配置度等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如果一个家庭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孩子就不会由于生活的基本保障而感到担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思想顾虑而能比较的无忧无虑的专心学习;也会由于生体所需物质营养的正常补给而极大地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从而使思想得到比较良好的形成和发展,相反,则不然。

(二)家庭的精神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

精神环境是指包括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行为方式等意识形态在内的环境,家长精神境界的高低一般取决于家长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习惯,这将体现在家庭的气氛、教养方式等方面。因此,家庭精神环境的好坏对子女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子女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精神环境较好的家庭,家庭矛盾相对较少,家庭环境较和谐,就容易营造出和睦的家庭气氛,这种气氛对孩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相反,父母间频繁的争吵甚至产生家庭暴力则对孩子的思想则会产生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家庭结构对人思想的影响

家庭结构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联系不同就会形成的不同的家庭模式。而不同的家庭模式所形成家庭环境对孩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则出现一种新两代人(祖(外祖)父母和孙子)家庭模式,即隔代监护家庭模式,这种家庭模式环境下的孩子要么由于过分溺爱而使孩子出现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自满等问题,要么由于疏于有效地教育管理使孩子随波逐流,染上社会不良习气,如出口成脏、吸烟、喝酒、赌博、懒惰等。

三、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

(一)建立良好的家风,是建设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础

家风,即家庭文化,是指一个家庭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习惯、思想方法、道德准则、行为方式、处事原则、生活作风等的总称。它是每个家庭成员的情趣修养、理想追求、思想作风和相互关系的体现。家风虽然无形,但其各种因素都可以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渗透到子女的意识之中。一个健全的、协调的、健康向上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而一个残缺的、不协调的或消极悲观的家庭会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是建设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关键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主干,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是维系一个家庭的纽带。在一个充满亲情和爱心的家庭里,孩子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能形成健全的思想和人格。相反,在夫妻关系紧张或者夫妻感情破裂导致离异的家庭长大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容易形成悲观、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思想和行为问题也较多。同时,亲子关系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父母要和孩子多一些沟通和交流,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而不能搞专制,依靠棍棒来代替权威。这样孩子才会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形成独立自强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

(三)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是建设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点

家庭环境建设范文第4篇

整合环境课程的内容,使之逐渐走入学生心灵

我们基于主课题研究目标,最先将环境课程的内容定位于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主要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的内在情感,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自然环境主要对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教育活动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要想使环境课程更加贴近学生,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必须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与德育的育人功能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将人文环境又逐渐细化为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以社会环境为平台,开发和利用资源单位,开展多形式、有实效的教育活动,携手为学生创设安全、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同时,利用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国家课程,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以学校环境为龙头,挖掘校园自然环境中外显和内隐的教育内容,开发德育环境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精神环境的建立,形成前门小学校园特有的文化。以家庭环境为基础,开展家校合作的研究,共同探讨有效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形成教育合力。

拓展环境课程的实施途径,使之由表及里地感染学生心灵

在社会环境的研究中,我们的实施途径是不断开发资源单位,利用他们的教育优势,不断补充学校教育的空白。目前与我校签订共建协议的资源单位有电力展厅、光明日报社、北空通信连,还有前门、崇文门街道。与这些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活动,并使活动逐渐课程化。通过社会环境的研究,我们感到资源单位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视野开阔了,视角提高了,思维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转变。

在学校环境的研究中,我们的突破口是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加强班级外显环境建设,建立年级和班级文化墙、荣誉墙、图书角等,让班级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教育氛围和思想,坚持每月进行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个案交流。除此,我们在班级精神环境建设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引导班主任带领学生根据班级实际,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制定班规、班训,设计班徽。开展班徽设计评选与交流活动,进而开展“话”礼仪——班级讲自己班级礼仪故事、“画”礼仪——征集班级礼仪画册活动。本学期,我们又开展“班集体我的家”等活动。通过抓住班级文化外显和精神两个层面建设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内在情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建设的积极性,促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

在家庭环境的研究中,通过学校参与的“家校协作”的课题来实施。首先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请家长走进班级给学生上社团课。成立“闻一多”班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开展家校联谊活动,带领家长委员到内蒙古开展助学行动,与友好校开展交流活动。第三,组织家长参与“育子心得本”的设计标识活动,这个心得本是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分享育子智慧、经验和快乐的平台,是传递方法、情感和信任的“使者”,是凝聚和发挥家校教育合力的纽带。

思考环境课程的发展,使之扎根于学生心灵

家庭环境建设范文第5篇

想政治教育。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够动态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本文就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其优化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控制范围,是教育者对于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怎样更加有效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今世界的主题仍旧是和平与发展,这些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有利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社会环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在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较量主要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结构在发生着变化,文化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也渗透到我国,公众价值取向多样化不可避免,这都对思想政治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也在发生改变,在一些高校中,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比较滞后,就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教育比较反感,出现了思想上的混乱和迷茫,信仰失落等状况。

(二)校园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校园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具有比较大的感染作用。校园中的所有的环境因素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强少年的思想和言行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好的熏陶,给学生产生积极的动力,而相对消极的环境就会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二,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还具备一定的管理约束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优美的环境能够控制那些不良风气的滋生,脏乱的环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歪风邪气。比如,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场所给学生的影响就是大声喧哗是不礼貌的,秩序良好的餐厅给学生的影响是买饭的时候要排队。反之,假如这些场所环境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大学生的的行为举止也会受到影响,就可能把文明礼貌抛弃在一旁。

(三)家庭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有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生活中度过的。大学生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其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具备持久的影响力,而且家庭教育还有其他教育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特殊的感染作用,一个家庭的风气、父母的言传身教等都对孩子以后的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家庭关系融洽、教育方式也比较科学的家庭的性格就显得更加全面。作为父母,一旦有了孩子就有了一份爱的责任,这份爱的目标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健康和正直的人。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为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风,出人头地,这就需要合格家庭教育。家长要意识到家庭环境的优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措施

(一)社会环境优化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新时期,要积极优化社会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全社会中倡导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精神文明跟物质文明两手一起抓。党和政府要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综合治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这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2、优化学生身边的网络环境。首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辨别网络信息,体现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爱好,并给于积极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杜绝破坏性的网络事件发生。再次,开设大学生网络交往方面的相关课程,把网络心理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防范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产生的误区,减少网络不良行为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再次,要给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上网,用理性的眼光审视网络,明确违反网络法律法规可能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校园环境优化

1、建设优越的校园物质环境。高校应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投入,优化校园化境、改善教学设备等,为高校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学生在方便的生活环境中感受育人的力量。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学校关于人文方面的物质建设力度。比如,学校的名人名言、教育名人的雕塑以及先进人物的事迹介绍等等,给学校进行心灵和美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建设良好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物质环境基础。

2、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对于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营造管理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在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校得到各项工作都体现着育人的职能,发扬高校的民主作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重视学生提出的关于学校建设方面的意见。其次,营造服务育人的环境,要在学校后勤、生活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为学生的学习作保障,着力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通过学校团委、学生处等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收集和分析,积极开展教育引导。

3、优化良好的校园制度环境。积极优化校园制度环境,就要通过制定相对有序的制度来对高校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变化进行调节。健全的制度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的保障,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作为高校管理人员,一方面要积极调整原有的不合理制度,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学校的具体状况建立新的制度。

(三)家庭环境优化

1、家长树立育人的理念。作为家长,要树立育人的观念,因为育人观念对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政治以及道德等品质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环境建设涉及到孩子成长的很多方面,处于首要位置的是优秀的思想政治品质。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素质教育和生理卫生教育。家长要逐渐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还要重视孩子做人和生存的能力的培养。

2、重视家长的示范作用。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还要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能够用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感去感化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做到持之以恒。而且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对其身心发展影响比较大的就是亲子关系的质量。父母跟孩子之间只有建立了比较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引导孩子的情绪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要重视跟孩子的沟通,接纳他们的自私和冲突,逐渐和他们交流思想和意见,让孩子们将心比心的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此外,还要保证家庭教育的连续性,要跟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力度,这是新形势下高校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服务。

参考文献:

[1] 岳金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