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车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评价
某啤酒厂采用国际一流水平的设施,年产20万千升啤酒,受其委托,对工作场所[1]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与评价。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检查等。
1.2 评价方法及依据
采用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法等,依据主要有《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10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等法规、标准以及用人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 检验检测方法
现场采样方法及采样点位设置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执行[2];粉尘浓度检测采用滤膜称重法,氢氧化钠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盐酸采用离子色谱法[3],硫酸采用氯化钡比浊法[3],硫化氢采用硝酸银比色法[3],氨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3],二氧化碳、噪声采用仪器直读法[4]。
2 结果
2.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用人单位使用的原辅材料料分析,该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矽尘、谷物粉尘)、毒物(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硫化氢、氨、二氧化碳)、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2.2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
粉尘、毒物控制措施:采用自动化的PLC控制系统;原料输送皮带,糖化锅、过滤罐、发酵罐均为密闭设备;制冷站设置氨浓度检测器及事故排风装置;发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设置二氧化碳回收系统,经冷凝后成液态二氧化碳;谷物投料及破碎工段设置除尘器;在包装车间、危化库、发酵罐区、公用工程、理化实验室、污水处理站安装轴流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防噪声措施:优先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并在设备相应位置配置减震装置和消声器;将噪声较大的设备置单独不知,并安装减震基础和隔声罩。
防高温措施:产生高温的车间纵轴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有利于热量的扩散;高温车间设有天窗,墙壁设有轴流风机和窗户;高温设备如糖化锅、换热器等外壳设置保温层;对外表面温度高于50℃的设备、管道及附件置隔热层。
个人防护用品:护目镜,防酸碱手套,耳塞(型号:3M 8100),防尘口罩(型号:3M N95)。
2.3 应急救援
该企业可能存在以下急性职业危害:
(1)酿造部糖化工段糖化区存在氢氧化钠、硝酸储罐及管道泄漏时产生化学灼伤及高温烫伤和中暑;
(2)酿造部动力工段制冷间存在贮氨器及管道泄漏时产生化学灼伤、急性氨中毒;空压机房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泄漏,产生急性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空压机房换热器存在高温烫伤;
(3)酿造部污水处理站加酸间存在盐酸储罐及管道泄漏时产生化学灼伤;集水井间、IC间、压力调节室存在急性硫化氢中毒;化验室使用硫酸、盐酸时产生化学灼伤;
(4)包装部洗瓶机操作工位存在氢氧化钠储罐及管道泄漏时产生化学灼伤、及高温烫伤和中暑;包装部瓶场存在高温中暑;⑤化验室使用硫酸、盐酸时产生化学灼伤。
急性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可能存在急性中毒的工作场所设置有应急通风设施;
(2)可能存在化学灼伤的工作场所设置喷淋洗眼装置;
(3)办公室配备应急药箱,急救箱内配有常见的急救药品;厂区设置有应急通道及风向标。
2.4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用人单位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安环部,配有专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建立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卫生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管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现场查阅资料,该厂均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2.5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6 职业健康检查
从该厂连续三年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分析:用人单位每年对一线作业工人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GBZ188-2014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体检项目有: 内科常规体检、肺功能、胸部X射线检查、纯音气导听阈测试、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显示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
3 讨论
3.1 评价
用人单位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卫生用室的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健全,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基本满足实际防护需要。
3.2 建议
(1)发酵工段硅藻土添加处设置除尘设施,污水处理站集水井间、污水处理站IC间设置强制通风设施,污水处理站化验室设置通风橱及喷淋洗眼器;
(2)污水处理站集水井间、污水处理站IC间设置强制通风装置及与排风系统相连锁的硫化氢报警装置,污水处理站压力调节室设置与排风系统相连锁的硫化氢报警装置;
(3)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点位应覆盖存在职业危害的岗位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24-201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龙传永(1977.11-),男,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职业卫生工作。工作单位:广东英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业卫生监测股,职务:股长。
【摘要】目的:了解农药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为职业危害防护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2010年英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某农药厂进行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对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现场职业卫生学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某车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异常,检出率高达45%,与其它车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该农药厂某车间作业人员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全部集中同一车间,提示职业健康损害与车间职业卫生学可能存在一定关系,职业卫生防护除了要做好工艺革新及防护设备工作外,还要加强监督检查,以达到保护工人健康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农药作业人员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职业防护措施
为了加强对农药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保障其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和《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2]的要求,对清远地区某农药厂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作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分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资料来源于英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某农药厂职业健康检查档案资料。 车间在岗工人共152人,男性136人,占89.47%,女性16人,占10.53%。
1.2 检查项目及方法:检查项目严格按照《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有机磷杀虫剂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必检项目进行 。检查由各科医师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及《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按常规方法进行。
1.3 判定标准:血清胆碱酯酶活性4000-10000U/L为正常范围,按照《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进行判断。
1.4 统计分析:资料经核对后根据统计学原理[3]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主要异常检出结果,见表1。表1示车间5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异常检出率高,其余车间均未检出,存在明显差异。
表1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异常检出结果
车间名称体检数(人) 异常数(人) 异常率(%)
车间13100
车间21100
车间33700
车间45100
车间52210 45.45
合计152106.58
2.2 主要异常检出结果的性别分布见表2。表2示男性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异常检出率高,
女性无检出,存在明显差异。
表2 车间5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异常检出结果的性别分布
性别体检数 (人)异常数 (人)异常率(%)
男性 1810 55.56
女性400
合计 2210 45.45
3 讨论
本次健康检查显示该厂农药作业人员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下降者全部集中在同一车间,此车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异常率为45.45%,其中男性异常率为55.56%,女性均为正常。从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看,五个车间工艺改造及职业防护设施标准一致,职业危害均为有机磷杀虫剂,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均发放到个人,该厂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分析原因可能与该车间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较差,未完全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男性工人自我防护意识可能较低,女性可能较好。女性操作者无一例异常与张永年[4]报道的有机磷农药对血清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女性可能要比男性敏感不一致。本文提示职业健康损害与现场职业卫生学可能存在一定关系,职业卫生防护除了要做好工艺革新及防护设备工作外,还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防护措施真正落实。
随着国家对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企业对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认识越来越深,在职业病防治整个工作流程中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有赖监督部门、职业病防治机构以及企业等多方联动,在各个环节中将工作做细,避免走过场或流于形式的情况发生,以达到保护工人健康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05-01
[2] 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2002-05-01
[3] 方积乾.卫生统计学.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关键词】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监管
一、前言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领导始终高度重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贯彻从“强化源头抓起,坚持预防为主,可防不可治”原则落实相关管理工作。近年来,公司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不少可喜作法。
二、主要管控举措
(一)、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架构
公司由主管安全生产领导分管职业卫生工作,并取得相关上岗证书,安全保卫部部领导主抓职业卫生工作,设有1名专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各二级单位均设置了7名职业管理人员,分厂、室、车间20名安全员兼职管理职业卫生工作,公司职业卫生监管网络基本建立。
(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每季度,安全保卫部负责收集和识别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并挂在公司协同网上。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职业病控制程序》、《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职工管理办法》、《协力安全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管理办法》等;各二单位均制定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分厂、室、车间依托岗位规程、作业指导书、安全操作规程;基本覆盖岗位作业职业危害。每年7-8月,开展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岗位职业危害也已纳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范畴。
(三)、完善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岗位管理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调整应遵循“客观、合理、真实”原则,不宜片面追求“福利化”,造成职业健康监护人群“边缘化、扩大化”。 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由安全保卫部、人力资源部、工会和各二级单位对照检测区域核定接害岗位。
人力资源部对在岗接害岗位采取代码标注管理方式,便于管理和辨识,所有接害岗位均加“Z字”在前,并附以“1、2、3、4、5”以做标识,具体为:粉尘:1 CO:2 射线:3 噪声:4 高温:5,形成了人员有序流动良性循环。并对接害岗位员工做好合同告知,在岗位说明书上写明岗位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和防范对策。
(四)、定期实施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公司按照内部检测和外部监测相结合方式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内部检测主要委托宝钢工业检测公司,噪声每季度一次,粉尘和毒物每半年一次,检测数据上传至L3能源管理环保模块;外部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由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承担,放射检测工作由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负责。按照各二级单位申报接害岗位年度检测计划,安全保卫部每年及时调整申报计划和现场核点工作。按照“客观、真实”要求,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组织工作,提高检测实际测试率和合格率。
(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
依据《职业病控制程序》,规范了接害岗位员工岗前、岗中、岗后体检流程,安全保卫部和人力资源部按照分工负责方式,人力资源部负责岗前、岗中体检工作,安全保卫部负责岗中体检工作,体检实施工作由一钢卫生管理中心和各二级单位落实,安全保卫部做好一钢卫生管理中心职业健康体检资料跟踪反馈,人力资源部依据体检结论做好岗前、岗后人员上岗、离岗安置,妥善安置职业禁忌证人员。通过安全保卫部和人力资源部紧密配合,对职业健康监护体检流程、体检执行、信息反馈基本梳理清晰,初步建立了“岗前严进、岗中控制、岗后调整”职业健康监护模式,发挥好职业健康监护预警作用。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紧密依靠一钢卫生管理中心专业技术支撑,依托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专业诊断技术,搞好健康监护群体人员体检资料汇总和分析,加强重点异常人群体检分析,一钢卫生管理中心建立重点异常人群历年数码高清晰度胸片数据库,通过邀请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中心专家对重点异常人群胸片发展趋势进行一一对照和研判,提出针对性妥善诊断意见。本着“稳妥、稳步”调整方式、对重点异常人员做到“及时预警、及早处置”,做好各级领导参谋。
(六)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公司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要求,突出“源头控制,过程监控,严格验收”原则,指派专人全过程负责建设项目和技改项目可研、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等阶段设计审查,做到劳动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对建设项目中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做好职业病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并及时向主管卫生监督部门进行进行了报建、报审、报验,先后完成了冷轧不锈钢带钢工程(第一步)竣工验收、1#烧结机技术改造项目竣工验收,累计完成了项目报建19个、竣工验收15个,先后投用了炼钢厂南立面噪声技术改造、炼钢厂倒包拆包工位除尘、炼铁厂二烧溶剂除尘改造、炼钢厂2#电炉屋顶除尘改造等项目,为员工创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作业环境。
(七)、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建档工作。
2008年,原不锈钢分公司向宝山区安监和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职业危害项目变更申报,将前期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申报,并通过审批。2009年,上海市调整了职业卫生监管模式,按照市卫生局和安全监督管理局分工,依据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23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健康暂行规定》,公司于2010年4月网上申报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以申报工作为契机,摸清了家底。2010年四季度,启动了职业卫生档案,以建档工作为抓手,巩固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工作。
(八)、大力开展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
重视开展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2008年7月,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员工发放宝钢版《职业病防治手册》。2009年2月,邀请宝钢职业健康部专家对各生产单元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人事干事、工会干部进行职业病防护专业知识培训,系统阐述宝钢职业病防治体系、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普及了职业病防治知识。2011年11月,开展了:工伤保险大型咨询、管理者职业卫生培训、密闭空间作业宣展,切实维护好员工健康权益。各生产单元每年全员安全培训均包含了职业卫生知识,月度班组安全学习中增加了职业病防护知识和常识,每年高温季节期间,由一钢卫生管理中心组织健康知识巡回诊断咨询活动,提高健康促进工作。
三、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已逐步趋向健全,加大职业卫生监管力度,维护好员工合法职业健康权益。公司将深化开展“一条主线”、“两项基础”职业病防治基础工作。通过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区域管理,突出专业管理,加强安全监察,凸显“预先、预防”作用,不断健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法必严”职业病监管模式,依托“群防、群治”防治体系,积极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积极依托市、区安监和卫生行政部门专业支撑力量,将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到行动中、转化为员工自觉自愿每项工作,切实维护好员工合法权益,夯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成效,职业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汽修行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圳的汽车拥有率不断上升,相应的汽车维修企业也迅猛发展,作为迅速扩大的行业,其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一些职业卫生隐患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解福田区汽修行业的职业卫生状况,检测作业环境职业性有害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于2008年和2010年对福田辖区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了现况调查,现将两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深圳市福田辖区汽车维修企业44家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采用统一的《深圳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表》对汽车维修企业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维修企业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劳动者状况、工作时间、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原辅料使用情况、生产工艺及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等。
1.2.2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采用活性碳管采集汽车维修企业车间空气中有机溶剂,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空气中粉尘使用BFC-35尘采样仪进行采样,滤膜称重法检测;噪声强度使用AWA6218B型声级计进行测定。监测工作均在各岗位正常工作条件下根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监测,并依据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1]和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2]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检测分两次,2008年现状调查时检测一次,2010年再次进行复测。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福田辖区汽修行业44家,生产工人总数为1141人,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为347人,占总人数的30.4%。所调查的企业全部为一类或二类汽车维修企业,其中30家是4S店(即集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于一体的销售服务店)。
2.2现场卫生学调查
2.2.1主要工艺流程和职业病危害因素
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服务一般有发动机清洗维护、电路维修、外型修复等。其中车辆外型受损的维修工艺包括:钣金、打磨、焊接、调漆、喷漆、烘漆。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①化学毒物:主要有苯系物、酮类、乙酸酯类、溶剂汽油等。主要在调漆、喷漆过程中使用天那水、稀释剂、清洁剂、开油水和油漆等有机溶剂时产生。②粉尘:主要在打磨、抛光过程中产生。③噪声:主要在沙板打磨、气枪吹干、气枪吹尘、清洗气枪、金属敲打过程中产生。④高温:主要存在于烘漆岗位。⑸紫外线:主要来自电焊弧光。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时间:福田辖区多数汽车维修企业喷漆、烘漆、电路维修、钣金作业每天均有2~3h的工作量。
2.2.2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维修车间设置机械通风装置且全部正常运转者为整体通风情况好;设置机械通风装置但未全部正常运转者为中;未设置机械通风装置者为差。喷漆车间设有上送风下吸风式专用喷漆房且工作时喷漆房周围无异味者为机械化密闭化程度好;设有专用喷漆房但工作时喷漆房周围有异味者为中;设有简易喷漆房或未设有专用喷漆房者为差。车间卫生防护设施情况见表1。
表144家汽车维修企业卫生防护设施情况
2.2.3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44家汽修行业均未向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也未对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也未配备职业卫生专职或兼职人员。44家汽修行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有天那水、稀释剂、固化剂、光油等,其中只有13家企业能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2.3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测定结果(表3)
调漆、喷漆、稀释、清洗等岗位作业空气中检出的毒物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丙酮、乙酸丁酯、粉尘、噪声等。2008年检测99份,合格94份,合格率为94.9%,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苯、二甲苯、乙酸丁酯、丙酮和噪声。2010年检测96份,合格94份,合格率为97.9%,主要不合格项目为丙酮和噪声,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详细结果见表2。
表22008和2010年汽修行业检测情况
注:χ2=1.24,P=0.445
3讨论
资料显示,在汽修行业中由于工作需要,劳动者经常需要接触汽油、油漆、粉尘、噪声、电焊,还有一些成分不明的有机溶剂如“电池水”、“脱漆液”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5]。同时,由于汽修行业的劳动者多为外来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个人保护意识,因此,对其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汽修行业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绝大多数汽车维修企业对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对本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缺乏应有的认识,未建立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2)维修车间未设置机械通风装置,且有存在通风不良、无专用化学品存放间等情况,致使劳动者普遍存在交错接触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增加了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和时间;(3)44家汽车维修企业中只有13家企业能提供本单位使用的化学品的化学成份。
福田辖区汽车维修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项目和作业点虽然不多,合格率平均为96.4%,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苯、二甲苯、乙酸丁酯、丙酮和噪声。据有关文献报道,汽修行业从事喷漆等工种的接触苯系物的工人,随苯作业工龄的增加,发生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并且出现临床症状的工人数逐年增加[6],。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机动车辆猛增,随之而来的是汽车修理企业的蓬勃发展,从事汽车修理的工人队伍将不断扩大,其中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电焊尘、噪声、高温及电焊弧光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将对该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快制定汽车修理行业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将辖区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纳入规范管理,同时,应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提高作业人员对职业卫生工作的认识,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参考文献:
[1]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2]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
[3]李秋荣,魏云芳,聂玲.4S店汽修车间职业卫生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15(3):207-210
[4]李明.某汽修厂汽油接触人员神经衰弱症状的调查[J].内蒙古预防医学,2000,25(3):113
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1.安全管理责任制
2.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3.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4.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5.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6.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7.安全检查制度
8.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9.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
10.不合格产品的处置和跟踪制度
11.技术管理制度、产品管理文件
12.烟火药安全性检测
13.原料购买、入库验收制度
14.余药和废药处理制度
15.设施和环境因素影响安全生产的规定
16.安全目标管理与奖惩制度
17.危险工房、车间的安全管理制度
18.原材料检测检验制度
19.厂内运输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责任制
一、厂长安全职责
1.厂长是企业的安全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
2.重视职工的劳动条件和企业的安全、工业卫生状况,重视女工的劳动保护工作。
3.批准、本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
4.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掌握安全生产情况,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审定重大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案。
5.建立健全安全组织和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按企业职工总数的1%的比例,配备、充实安全专业人员,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稳定安全专业队伍。
6.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审核引进技术(设备)和开发新产品中的重要安全技术问题。
7.组织全厂性安全教育与考核工作。
8.坚持“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9.厂长不在时,由者负责。
10.副厂长在厂长指定的工作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
二、生产副厂长安全职责
1.协助厂长领导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分管的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具体领导和支持安技部门开展工作。
2.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及有关文件,主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3.协助厂长做好安全生产例会的准备工作,对例会决定的事项,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主持召开生产调度会,并同时部署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
4.主持编制、审查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5.组织车间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发现重大隐患,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或向厂长及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在上报的同时,组织制订可靠的临时安全措施。
6.发生重伤及死亡事故,应迅速察看现场,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报告。同时主持事故调查,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7.具体领导有关部门做好女工及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工作、休息休假及工时管理工作和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工作。
三、经营副厂长安全职责
1.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计划经营系统的安全工作负责。
2.组织制订、修改和审批计划经营系统的规章制度,要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并监督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3.贯彻“五同时”原则,保证劳动保护、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整改项目经费到位,并监督专款专用。
4.负责本系统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教育,提高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
5.定期召开计划经营系统的安全工作会议,分析经营动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6.把安全管理纳入经营管理中,承包各项经营工作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指标。
四、财务副厂长安全职责
1.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落实并监督其合理使用。
2.审查劳动防护用品、保健食品和防暑降温饮料的经费支出及合理使用情况。
3.按照“三同时”原则审批新、改、扩建项目,落实劳动保护设施,不留隐患。
4.审查各项安全罚款的出处,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法规。
5.负责分管部门、科室的安全生产工作。
6.参与分管范围以外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总工程师安全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技术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定期主持召开有关部门会议,研究解决安全技术问题。
3.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时,同时研究和采取防护措施;设计、制造新的生产设备,要有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卫生防护措施;新、改、扩建工程项目,认真执行“三同时”规定。
4.重视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储存和运输,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管理。
5.主持或参与安全生产大检查,对重大隐患要审查制定整改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