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冶金工程产业

冶金工程产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冶金工程产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冶金工程产业

冶金工程产业范文第1篇

1 目前水果生产方式与今后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近年生产实践和营销运作情况看,目前晋城市的水果生产方式多是小而散的经营现状低产落后的种植结构,粗放低效益的管理模式,自产自销,各自为政的形式,这种经营方式严重制约着水果标准化进程,根本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践证明,要解决目前水果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就必须按照国际、国内消费市场对果品质量的标准和要求,通过改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运用经济利益关系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无公害绿色果品,引导和带领果农开拓市场。因此。推行新的推广体系和标准化生产,是促进水果生产走向市场化的关键 是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水果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

标准化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严格的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主要包括5个方面内容:一是栽培品种名优化:二是树体管理标准化:三是肥水管理科学化:四是农药使用安全化:五是果品生产全过程规范化。

(2)生产标准动态化,生产标准因各国、各地、各个时期对果品质量要求不同而作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3)具有严密的社会系统性、协调性与分工合作性。

2 富民工程的必要,

“三农”问题是全党上下特别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山区特别是干旱山区,“三农”问题最突出,主要表现在单靠农业收入有限农民素质低选择一个项目非常难所以农民增收很难很难,就平川而言,单靠农业种粮收人也是有限的,目前,全国果业状况是:不适宜地区的果农,大刨、弃园,适宜地区的果农产果质量差、卖果难。通过近十几年的探索,果农认识到适地适树、生产无公害优质果品是最终出路,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果农联合建立健全了县、乡以农民为主体的推广体系,提高了果农素质,实现了果农增收。在陕西,通过推行“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措施,已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优质果品基地 实现了果农增收。陕西省现有优质果品基地县30个,面积占77%,产量占865%。仅苹果一项面积达4121万公顷 年产果品555.2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7%,占世界产量的94%。仅此一项,全省600万人年均纯收入增加上千元。这些都是近年来实施推广体系建设与标准化生产的结果。而晋城市果园面积和产量巨减,据高平市老科协2004年通过抽样5个乡镇12个村调查,果园总面积比原有面积(1987年6667公顷)减少66.5%,产量减少765%,其中苹果面积减少724%产量减少超过80%。据推算,目前我市现有果园面积约6667公顷。年产果品不足10万吨优质果不到10%盛果期667平方米收入平均1000~2000元。为此,推行富民工程非常必要。

3 实施万户兴果富民工程的优越条件

(1)晋城市是最适宜发展苹果的优势区域。所产果品质量好: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加之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主要是由地下向地上转移,井积累了一定资余 为今后发展果业提供了良好环境。

(2)栽培历史悠久。晋城市果树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长期的果树生产实践中,产生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人才,目前全市有农民技术员约3万余人,他们在多年来的生产实践中,基本掌握了果树生长发育规律,懂得一些配套栽培技术 为我市果树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3)交通运输便捷。晋阳、晋焦、晋长、晋济高速公路贯通境内为水果的运销、出口占领中原及南方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4)从市场需求的情况看,目前市场对新、优、特、奇、高营养果品的需求日益增大。

4 兴果富民m程的实施措施

4.1 建立推广体系

以片为区域成立果农合作经济组织,以专业合作组织和优秀企业、公司为龙头网络果农,实行果树产、供、销、联合,从而推动果业发展。

4.2 建好示范点

以乡土人才为主,每县区域或片建立一种优势品种示范园(指导园),由专业合作组织全权提、供、销服务。

4.3 实现高效益目标

以低投入(每667平方米1000元左右)建园,由果农协会组织标准化生产,实现决丰产(栽后第2年桃杏树667平方米产250-500千克,苹果、梨第2年有产。第3年667平方米产500千克以上)、高效益(盛果期667平方米产5000千克以上)的目标。

4.4 五年发展规划

2005-2007年每县建立2~3个示范园。

2008-2010年全市建立3333公顷优质果品基地。

5 预期效果

通过5年实施,3333公顷优质果品基地,平均667平方米产4000千克商品果率达85%,可提供优质果品1.7万千克667平方米平均收入0.7万元。

6 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措施

(1)坚持民间办会原则,实行民办公助,由企业、合作协会、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组成联合体:

(2)加强同国内外果业协会的联合。实现技术、信息一体化:

(3)结合本地情况,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创立名牌果品,打造晋城特色经济:

冶金工程产业范文第2篇

前瞻产业研究院氟化工行业研究员宋桢雨表示,我国氟化工产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焦点却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产品上,缺乏与国外企业一争高下的实力,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对我国氟化工企业吸收和转化引进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

氟化工产品以其耐化学腐蚀、耐高低温、耐老化、低摩擦、绝缘等优异性能,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应用在制冷剂、医药等日常生活领域,而且应用在在航空、军工等高端领域。氟化工行业已成为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最具高新技术和最具发展前景的子行业之一,国外甚至将其誉为“黄金产业”。

我国氟化工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应国防需要而诞生。经过几代人的艰苦钻研,我国氟化工技术研发取得了长足进展,相继开发出来基础氟化工原料AHF、R22以及含氟树脂(PTFE、PVDF等)、氟橡胶等一批高尖端产品,有机氟化工逐渐产业化。

早在2003年,我国就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氟化工初级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十年间,我国氟化工行业的销售额(包括无机氟化工和有机氟化工)基本保持15%~20%的年均增长,重要产品的产能和产量年均增长率都达到2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40%。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1-2015年中国氟化工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具有发展氟化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氟化工行业产业链看,氢氟酸是氟化工产业链的起点,而萤石是制取氢氟酸最经济、最关键的矿物原料。据统计,我国萤石储量21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9.1%,居全球第三;基础储量1.1亿吨,占全球基础储量的23.4%,居全球第一,年萤石产量在300万吨左右,能够充分满足下游氟领域生产的需要。凭借着国内丰富的萤石资源优势,我国氟化工行业发展迅速,制冷剂、氟树脂产能居世界之首。

虽然我国是氟化工产能第一大国,但目前仍处于氟化工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究其原因,是由于高端产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薄弱。为改善氟化工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政策也开始逐渐向氟化工倾斜,政府相继出台了政策以规范萤石的开采和出口,对氟化工产业发展加以规范和扶持,“十二五”规划也将氟化工单列一项。

《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抓好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淘汰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装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区域结构,使区域和化工园区布局合理,并具有优势和特色;调整产品结构,由中低瑞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发展,替代进口,满足国内需求。

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特别是汽车、医药、电子信息、建筑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为氟化工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氟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率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据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各类氟化工产品总产能将达到450万吨,中高端产品比例提高到20%,总产值预计将达1500亿元,形成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制造信息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为特征的先进氟化工制造体系,为实现建成世界氟化工强国打下基础。

宋桢雨表示,在资源优势以及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以及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氟化工将真正走向“黄金产业”。

转型升级正当其时

当前,我国氟化工产业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生产技术雷同,粗放式发展,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实际上,我国氯化工企业多是将低附加值的含氟中间体卖给外国,再把国外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到国内,掌握不了主动权。

国际氟化工企业凭借资金、人才、研发、生产销售等一系列优势,对全球氟化工行业有巨大的推动力和控制力。国内氟化工行业近年来虽然进入了快速的发展周期,企业纷纷大量投资进行产能的扩张,扩大生产,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产品上,缺乏与国外企业一争高下的实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氟化工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由于初级、通用、基础氟化工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发达国家在近五年内逐渐关闭当地相应化工产品装置或限产、减产,转而从发展中国家采购或就地建设、生产,给国内氟化工企业通过合作和技术引进提供了提高技术水平的契机,推动了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和产品升级,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竞争,国际氟化工企业从对中国萤石资源的竞争转向对深度氟产品的竞争。这对我国氟化工企业吸收和转化引进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调整发展方向和整合氟化工力量。按氟化工产业链确立企业的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特色;然后整合企业氟化工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根据氟产品发展方向,寻找目标,寻找产品差异化,在仿制中创新,找到产品的差异点是一个企业创造出高附加值产品的关键点之一。同时,利用市场和政府调控的力量,进行氟化工行业产业结构和氟化工企业的调整和整合,产品互补求发展。

其二,加大科研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一批世界知名化企纷纷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我国氟化工企业也采取了相应对策,在注重对氟化工技术领域开展专利研究的同时,也在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氟化工领域在技术力量、创新能力和专利市场份额上仍有较大差距。国内大氟化工企业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研发机构或创新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氟化工材料的高性能,加强应用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是推进氯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

其三,调整产品结构,企业差别化经营,尽量避开恶性竞争。国内氟化工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外延扩张,产品品种大多集中在通用级产品上,造成通用产品相对过剩,导致价格混战和效益下滑。对此,企业应果断调整产品结构,根据自身技术基础及市场优势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避免因产品同质化而导致的恶性竞争。

冶金工程产业范文第3篇

优化服务业网点布局,改造提升城区服务业。适应消费需求变化。重点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等激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旅游会展、房地产、文化教育、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重视发展经济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促进城区服务业提速提效。

重点建设永久性菜田、生态农业园、苗木花卉基地等项工程。年,引导城郊农业转型增效。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把城郊初步建成现代化、生态型、高效益的都市农业示范区。

加快新区开发”思路,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发展集群经济、品牌经济和都市经济,提速提质提效,促进城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不适宜在三环以内发展的工业企业实施“退二进三”退城进郊”退老区进园区”城市上风向、上水头严禁建设影响环境的工业项目。城市中心区大力发展以工业小区、工业楼宇为载体的都市型工业。创新城区工业形态,城区工业加快调整转型。搬迁、改造和提升激进工业。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创意型、研发型企业。

(二)突出城区产业特色

大力发展特色鲜明、各有侧重、协调共进的优势产业,依据城市总体功能定位。形成特色企业、特色产品、特色街路、特色文化和特色景观,进一步完善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老城区培育以商区、商圈为重点的商贸繁华区和精品区,区。新城区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汽车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为汽车配套的加工业、洁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依托老城区和南部新城建设,重点发展服务业、都市工业;宽城区和二道区,以经开区北上为契机,结合老工业区改造,引导区内各种生产要素向东北方向集聚,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仓储物流业;区,依托毗邻汽车产业开发区优势,重点发展为汽车配套的加工业和服务业;区,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环保型建材业、鹿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

(三)实现城区集约发展

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坚持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推进产业集约经营,提高城区土地利用效益。

推进分工协作,积极培育集约型工业园区。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延伸链条。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鼓励和扶持每个城区结合各自产业特点规划建设一个以轻工产品为主的产业园区,培育一批百亿元产值规模的特色轻工产业群。

冶金工程产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化;区域协调;能源;环境

一、 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直接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张培刚(1945)在分析农业国工业化问题时,认为工业化可以被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可能最先发于某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函数,然后再以一种支配的形态形成一种社会的生产函数而遍及于整个社会(张培刚,1945)。虽然其文章中并没有从行业角度进行解释基要生产函数(Strategical Production Function),但他认为基要生产函数的变化带动社会中其它行业的生产函数,并基于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认为基要生产函数的变化最好是用交通运输、动力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诸工业部门来说明。而我国目前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的基要生产函数,其发展必将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函数的改变,直接推进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进程。然而,除了直接推动作用之外,这些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缓和和解决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不协调的经济现象。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化进程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

1. 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能源、环境问题的协调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通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首先,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环保产业包括了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高效节能产品以及节能服务业。以节能技术与装备为例,我国重点提高锅炉、窑炉、电机、余热余压利用装备的技术水平等,这些装备是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仅工业锅炉每年耗用原煤约占年总产量的1/3,排放CO2达6亿多吨,排放SO2500~600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21%。节能产业的发展就是通过技术改造或者是技术创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首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通过能源之间替代缓解能源短缺的局面。Giuseppe考察了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技术上的可替代程度的变化,认为只有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在技术上实现完全替代时,经济体才可能达到最优的发展路径。而电能的使用特点是,不同技术所生产出的电能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因此,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能源保证。

其次,除了新能源产业外,和环境问题相关的行业还包括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等。这些产业是节能环保以及新能源产业的支撑产业。新材料产业中的一些技术和产品也是为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服务,例如,膜材料是处理水污染和发展光伏电池的原材料。同时,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直接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些产业的迅速发展能够给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持续增长。

我国学者通过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的结论。影响力系数大于1说明这些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需求拉动能力在所有产业的平均水平之上,感应度系数大于1说明这些产业对国民经济供给推进能力在所有产业的平均水平之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其他产业之间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必将带动其他产业的变革,从而带来整个社会的产业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升级。并在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促使和产业链相关的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市场网络、产业网络、城市网络等物质性网络和非物质性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产业间物质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流的交换与流动,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速了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能对传统产业进行更新改造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加速其他产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和工艺升级;同时加快淘汰利润率水平低,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本质上来说,产业升级过程也就是出现规模报酬递增,或者是提高要素边际产量,改变社会生产成本曲线。这一过程的微观结果是企业利润率的提高,竞争能力的增加,而宏观结果就是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

3. 协调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放大规模报酬递增的总收入效果。

钱纳里最早考察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时中间产品的使用情况,发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总产出中专门用于中间使用的份额显著增加,并认为这种现象是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变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他还考察了部门层次上,产出增加和中间使用率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正向联系,这就肯定了中间需求作为增长和结构转变因素的重要性。后来的学者继续对中间产品进行研究,Ciccone(2005)发现,在工业化过程中,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规模报酬微小的上升能够带来整个产业的总生产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中间产品工业化程度以及中间产品效率的差异还能够解释最终产品生产技术和效率接近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总收入以及总生产效率的巨大差异。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上游中间产品的工业化程度落后于最终产品的工业化进程(杜运苏、杨玲,2009)。因此,促进中间产品在总产出中比重的上升,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最终产品不同,中间产品的发展需要特殊条件。这种特殊条件主要是指技术水平发展的协同性。因为,中间产品生产在技术上存在“不可分性”,这种不可分性是指中间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技术不是孤立的,它和上游产品以及下游产品的生产均存在一定关联,特别是与处于上游的基础性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部分产业具有基础性产业的特点,尤其是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能够解决中间产品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同时,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不同产业之间技术进步的协同力量,这就为中间产品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而中间产品规模报酬程度的微小的提高就能够带动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总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出现收入上的放大效应。

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不同区域间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发展。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各省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呈现明显的层次性,东北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显著地大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的不同也就是工业化进程的不同。(刘伟、张辉、黄泽华,2008)。对产品空间地图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产品的能力依靠其生产相邻产品的能力。我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呈上升趋势, 在空间上进一步向沿海集聚(马国霞,2007)。我国东南沿海处于我国产品空间网络的中心位置,生产的产品门类相对比较齐全,邻近性的产品种类比较多,即产品空间非常密集。而中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与制糖业、炼焦业、炼铁业等资源型产业部门,处在产品空间的,也只是有一定程度的密集度。 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东南沿海地区能够利用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形成的先发优势和在位优势,通过积累和嵌入高级要素,使其自身获得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地位。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依托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前六个省份大部分在东部地区(李金华,2009)。

在东部地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将部分制造业逐步转移到中西部,充分利用不同区域之间在工业基础、成本结构、地区优势上的差异,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区域的协同发展。这样,即实现了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同时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拉长了我国国内产业链,加强了国内不同地区的产业关联度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降低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缩小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差距。

三、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化进程的协调推进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其自身的发展程度。然而,我国新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 发展很不成熟。

1. 发展速度快,但总体规模比较小。

由于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目录尚未出台,所以,还不可能从数量上准确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进行简单说明。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 841.89万辆和1 850.51万辆。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 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在整个汽车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却高于传统的汽车。据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山东汽车产品销量累计完成164.7万多辆,同比降低8%多,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8万多辆,同比增长14%以上。在全国汽车行业整体增长趋缓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呈现逆势增长态势。

2. 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一些产业的产值虽达到一定规模,但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拥有专利很少,关键技术、部件依靠引进。例如,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组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但是作为太阳能电池原料的多晶硅的生产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还有,我国的风电设备装机容量在亚洲排名第三全球第十,但是我国的风电设备生产中重复引进国外的落后技术、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同时缺乏相应的核心技术。我国许多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或者是两头在外的加工企业,并没有表现出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点。并且这种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缺乏创新能力造成在同一市场上的过度竞争,形成技术能力低下的恶性循环。

3. 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发展手段单一,重复建设严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地方政府的主导和积极参与。各个地方政府在短期内动员大量资金、快速审批土地,着力推进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的来说,地方政府是通过大量投入要素和资源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缺少多样化的、灵活的政策手段。这种主要依靠投入发展某些产业,使得不同区域之间产业发展雷同,盲目重复建设。例如,杨士年,沈坤荣对国内20个主要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发现,20个城市无一例外地都把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20个城市中大部分都把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另外,从不同省份的对比发现,发展新能源及相关设备的省份高达25个,是投资热度最高的一个行业,规划投资总额更是高达4 400亿元。目前全国29个省市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有16个省市提出设立财政专项,21个省市提出加大税制的支持,21个省市提出要设立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哄而上,大搞重复建设的情况。

4.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表现在微观层面上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制度原因,非国有的企业很难获得资金支持,存在融资难问题,造成企业资本实力较小,难以达到创新产业所要求的最低生存规模的资本量。另外,在宏观层面上,整个资本市场规模比较小,金融产品种类少,风险投资发展滞后。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中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社会资本的参与风险投资总量不高。目前总的来看,政府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在国外,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来源,民间投资非常发达。

四、 发展战略兴新型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1. 遵循经济规律,界定市场和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外部性等“市场失灵”问题;也存在出现过度依赖政府的力量,出新“政府万能”的现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的历史进程,目前我们更需要注重和防止的是政府的过度干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复建设,就是政府过度干预的现象。要扭转这一局面,就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资源配置功能。这并不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政府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央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地方政府搭建平台,解决相关企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其次,中央政府可以利用法制法规,规范市场,减小创新企业面临的外部性问题或者对其进行补偿;另外,通过改变标准,扩容相关市场,例如,通过改变排放标准,扩大对于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量。

2. 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双管齐下,加快掌握核心技术。

一般来说技术创新可以选择的路径包括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在我国政府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些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靠自主创新,例如,新能源汽车,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没有成熟的相关技术,也就谈不上引进。但是在有些产业,我国和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还有比较大的距离,例如,节能环保产业(李金华,2009)。为了加快技术创新速度,就有必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相关核心技术。引进技术的成本相对低,风险小,并且从技术创新连续性角度,引进技术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速度,迅速增加知识积累,为自主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进步,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加快产业发展。

3. 建立多元化的市场体系,解决缺乏资金的问题。

通过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融资选择,这就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企业多处于种子期和孵化器,市场前景,技术路线不确定,可以利用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商业性金融的股权投资。同时,对于处于成熟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债券市场、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的融资平台,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企业进入这些市场的门槛。另外,还要建立不同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资本市场间的有机衔接,使风险投资能够获得股权价格上的大幅度溢价机会,形成风险投资顺畅的退出机制,从而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升级。

4.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促使政策手段多样化。

我国政府目前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采用的多是减免税收,直接增加投入的政策,容易导致重复建设,以及大型企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获取较多补贴。实际上小企业在创新方面更具竞争力,更能有效利用创新资源,因此,政府应该加强自身管理水平,政策水平,通过制定,或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在研发投入、税收、产业化、政府采购、投融资和公共创新体系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环节。

参考文献:

1. 杜运苏,杨玲.中国中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6):15-18.

2.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上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20-32.

3. 庄贵阳,潘家华,朱守先.地坛经济的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经济学动态,2011,(1):31-38.

4. 李金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辨.财经问题研究,2011,(5):69-67.

5. 马国霞,石敏俊,李娜.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及产业间集聚机制.管理世界,2007,(8):84-92.

6. 刘伟,张辉,黄泽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经济学动态,2008,(11):76-83.

冶金工程产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我国 铁合金 成本核算

一、相关内容简介

(一)铁合金简介

铁合金,英文名ferroalloy。是以铁与基体金属与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金融熔炼、金属处理等工艺中添加的合金,常用于钢铁冶炼中。但是现在钢铁行业中将所有用于炼钢的中间合金,无论其是否含有铁都统称为“铁合金”。

铁合金的冶炼是从1860年开始的,开始时是用坩埚炼制的最低品位的铁合金,后来发钢铁行业的发展有了高炉炼铁、电弧炉炼制铁合金等锅炉形式,也有了现在的电炉炼制低碳铁的形式。电炉炼铁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式之一,主要为在电炉中氧化含硅合金的脱硅精炼法,我们最常用的炼钢脱氧剂就是硅锰。

(二)成本核算简介

成本核算,主要是指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成本核算的过程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完整的记录与成本核算对象有关的各种消耗费用;第二步,将这些费用中所产生的生产资料消耗和价值的转移以及期间的成本费用都计算准确,即将研究对象的各种数据信息都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分析。第三部,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科学的确定研究对象在观察时间段内所产生的成本和各种费用消耗是否符合经济发展效益,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进而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对各项工作作出调整。

二、在我国铁合金产业中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要想提升我国铁合金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加强其成本核算能力是势在必行的,而现阶段我国的铁合金行业应用最多的就是电炉硅锰,也就是要加强对电炉硅锰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工作在各行各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帮助企业合理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等。

(一)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提升市场竞争力,是现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该项目的利润最大化,只能通过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对成本消耗的各种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然后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哪些成本消耗是不必要或者消耗过多的。根据这一方向,在铁合金的生产过程中找出消耗原因,加强该流程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使得企业资金得到优化配置,将节省出来的资金用于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吸纳新型人才上面,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帮助企业领导者做出科学的决策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本管理又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企业的领导者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了解成本核算的内容、结果和意义。通过成本核算,企业领导者可以检查、监管原始预算和成本的实行情况,从中了解到企业的成本水平以及对成本的管理工作如何,作为接下来做决策的参考。领导者可以从成本核算结果了解企业中哪一个环节存在不足,工作水平有待提高,以及成本消耗中从哪一方面着手降低成本而不影响产品生产的正常运作等等,最终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得企业有更好的发展。

三、我国铁合金产业中成本核算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钢铁、铁合金等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成本消耗同时受到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生产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成本包含范围较广,也就给企业平时的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导致我国现阶段铁合金产业中成本核算的不成熟。本文主要以铁合金中电炉硅锰的形式做举例说明。

(一)我国铁合金产业中成本核算研究方法尚停留在传统方法阶段

我国的现代钢铁产业起步比发达国家晚,同时钢铁行业中的成本核算方法也较发达国家落后。我国现阶段铁合金产业中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是计划成本法、目前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而国外已经将比较先进的ABC法全面推广了。铁合金产业中成本覆盖面广、成本信息庞大,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全面分析各项成本信息,也增加了成本核算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不符合利用最大化的标准。另外传统的核算方法不能量化各种成本消耗对产品的影响,无法为后来的调整工作做出指导。

(二)我国铁合金当前成本信息的搜集工作不到位

在我们的观念中,铁合金行业本就是一个高消耗的产业,成本消耗量大是很正常的,工作人员对成本的各种消耗记录工作不是很在意,导致成本核算工作原始数据的丢失。再者,铁合金制造业从用料、制作加工到后来的销售分配上市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流程,在这一过程中成本信息的收集常常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及时性。如在购进硅锰材料时,我国大多采用计划价格,也就是根据以往购进经验,提前划价,在期末结账时再根据实际采购价格和计划价格做差异比对,这种方法往往容易为人所利用,忽视了原材料瞬间变化的价格等等,导致记录的成本信息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