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医学护理

老年医学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医学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医学护理

老年医学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8)04-0012-04

我國老龄化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导致社会对老年专科护理的需求大大增加。现阶段护理专业本科生对于从事老年护理的职业认同感不高[1-2]。因此,在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强化培养学生为老年人群提供护理服务的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为老年人服务的情感态度问题;二是对于一些老年护理的基本技能训练不足,学生缺少实际应用机会;三是部分老年常见疾病的教学内容与前期成人护理学的内容有一定交叉重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服务性学习(service-learning,SL)起源于美国,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开展。课程中的服务性学习是指通过教育机构与社区等合作,构建由学习和提供服务的双重目标组成的课程,课程中,学生通过为目标人群提供服务,完成学习和服务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反思[3-4]。上海杉达学院护理系将服务性学习模式引入了老年护理课程教学中,现将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及评价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5年1月选取上海杉达学院护理系2012级本科三年级全部学生共145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

1.2研究方法

1.2.1课程教学模式

老年护理学课程共40学时,采用由王志红、詹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老年护理学》(第二版)作为理论课程教材[5]。

2012级老年护理学课程包括体验式教学4学时、理论课6学时、服务反思讨论课15学时、服务实践课15学时。其中服务实践课与服务反思讨论课交替进行。实践课在养老院内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3~5人一组负责3~4位老年人。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应用体格检查、评估量表等对老年人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依据护理程序为老年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策略并实施评价(包括饮食指导、休息运动、用药指导、教授测血压、测血糖、测脉搏、预防便秘及跌倒的方法等内容);服务反思讨论课由学生汇报服务对象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再由教师进行指导与答疑(表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年护理学课程包括体验式教学4学时、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12学时(于实训室内完成)。

1.2.2研究工具

(1)《老年护理学》课程满意度调查表

自行设计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由7个维度、17个条目组成,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

(2)半结构式访谈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30~60min的半结构式访谈,以访谈基本涵盖到所有的观点和内容为止。

访谈提纲:①您觉得参加本次课程学习有什么收获,请举例说明;②请您谈谈参加老年护理学课程前后的感受,请举例说明;③您对本课程的其他意见与建议。

访谈结果采用Colaizzi现象学七步研究法进行分析[6],具体步骤如下:①仔细阅读原始资料;②析出有重要意义的表述;③对这些有重要意义的表述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归类,形成主题;⑤整合所得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形成结构框架;⑦返回研究对象处求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基本资料

护理本科生的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47±0.76)岁,学生的构成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详见表2。

2.2學生对《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满意度

将“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数据合并为“同意”项,“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的数据合并为“不同意”项。调查结果显示,约88.0%的学生认同老年护理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其中137名学生认为学习的服务内容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135名学生认为能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143名学生认为可以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135名学生认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表3)。

2.3学生参与课程的体验

2.3.1课前学生心态

(1)焦虑心理。部分同学对于新的课程模式产生焦虑心理,主要源于对了解服务性学习以及与老年人进行接触。学生25:“刚开始听到服务性学习时觉得很陌生,这是我以前都没有碰到过的学习方式,因此对这种学习方式心存疑虑,内心感到焦虑”。学生6:“我平时很少跟老年人打交道,不知道要跟他们说些什么,一想到要去养老院,就会感到焦虑,怕和老年人相处不来”。学生9:“这个课程让我感到有些紧张和焦虑,不知道在养老院会发生什么,老人会不会喜欢我们去,会不会相信我们的健康指导”。

(2)担忧与期待。也有部分同学对于新的课程模式抱有期待。学生1:“老年护理学的服务性学习更侧重于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一开始,对于这种陌生的教学方式会存在质疑,但更多的是充满新鲜感”。学生10:“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种上课模式,我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表现的很好,但是又很希望我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到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学生15:“我很期待,但是说实话也有yulu.cc担心,希望能跟他们相处愉快”。

2.3.2课后学生评价

(1)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7:“我觉得能更好的结合书本,因为有鲜活的案例,学起来就觉得能记得住了,不是死记硬背的感觉”。学生11:“课本上本来死板的东西,去养老院可以结合老人的情况知道的更多一些”。学生15:“不像原来上课时就光讲理论或者由老师举例,我们实际去接触了,就能够知道原来罹患糖尿病的奶奶真的很喜欢吃东西,真的是停不下来啊”。

(2)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1:“自己去查一些东西,因为奶奶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病嘛,有一些你不知道,回去就要自己学习”。学生8:“通过自己去跟老人沟通,了解老人身上的疾病,不知道的话就会去查,而不是老师讲述的你去背,自己去查找比较容易学会”。

(3)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9:“这种学习方式挺好的,一个组团队合作,从搜集资料到整合,大家都出力,呈现自己小组的想法”。学生12:“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一次可以让我们迅速成长的机会,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注重团体间的合作,更好的互相交流,分享信息,共同处理问题”。

(4)增加了学习兴趣。学生7:“这次的老年服务性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这种学习方式让老年护理这门课变得不再那么无聊与无趣,大大增加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拉近了我们与老人的距离”。学生13:“这一学习方法在之前的学习中是不曾遇到的,更多地以我们为主导,这种形式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新颖的形式、一种需要用心学习的课程、一个收获颇多的服务性学习,不仅仅是这门老年护理学,我希望能在更多的课程进行一个多样化的设置,让我们真正学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3讨论

3.1改善传统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不足

3.1.1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次研究显示,88.0%的学生认同《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将课程的服务内容与学习内容结合紧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老年护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服务性学习模式改变了原有的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为老年人服务的真实情境,弥补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缺陷,改变了老年护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3.1.2强化学生对于老年护理基本技能的掌握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非常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老年护理技能也是《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的课程目标,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为老年人提供护理评估、生活照顾、健康教育、教授护理技能等。学生表示,通过服务性学习模式,提高了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等。学生在真实的老年人服务情境中,实现了老年护理技能的应用(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生活照顾),培养了解决老年护理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力,突出了能力素质培养的核心。因此,《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更好地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3.2顺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养老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应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7]。在强调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也要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一方面,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未来养老服务主力军的培养也提出了挑战,应当加强高等院校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

为适应和满足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应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本科教育,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能力,推动老年护理学科教育向更加先进、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清晰的认识到老年护理在老年人健康维持和促进中的巨大功能和价值。教育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重点环节进行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8]。本研究认为《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重新定位了老年护理学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改革了教学方式和手段,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尹乔莉, 张先庚, 林琳. 在校护生从事老年照护意愿的质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7): 1-3. 

[2] 唐凤平. 老年保健服务意识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强化[J]. 现代护理, 2006, 12(6): 583-584. 

[3] 闫保华. 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研究”[D].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3. 

[4] 王湘, 邓瑞姣. 服务性学习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05, 20(10): 47-49. 

[5] 王志红, 詹琳. 老年护理学[M]. 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6] 李全磊, 颜美琼, 林岑, 等. 肿瘤患者選择留置PICC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2, 27(3): 40-42. 

老年医学护理范文第2篇

1老年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西医诊断标准:年龄>60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称为老年高血压。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中医上高血压主要分为五种证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瘀血阻络证[1]。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眩、视力模糊、心脑肾功能改变等症状。在病因上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由情绪紧张、劳累、思虑过度、嗜食肥甘、饮酒过度造成。

2中医护理

2.1情志调护情志调护是指通过护理人员的自身行为包括语言、气质态度等影响和调节患者的情绪,解除困惑和烦恼、消除引起不良情绪的行为,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情志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凡情志之属,唯心所统",内伤七情常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2]。心情舒畅、肝气调达,利于疾病疾病的康复。 解疑释惑,正确认识和对待高血压,通过健康教育、疾病知识普及等方式耐心向老年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病因、正常血压的控制范围、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治疗的相关措施,让老年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高血压,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调适心理,可以鼓励老年患者多参加社区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其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疾病方面。

2.2生活起居护理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老年人所处的房间要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清洁卫生,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老年人在上下楼梯时注意步幅不易过大。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功能稳定,有利于血压的平稳。

2.3饮食调护过食甘肥厚腻可致脾胃积热,烧伤阴津,或伤及脾胃,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引起或加重高血压。在"药食同源"、"食药同治"理论指导下对老年患者进行辨证施膳。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禁暴饮暴食。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增加禽类及鱼类等含优质蛋白质丰富且脂肪较低的动物性食物。平时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保护血管和降压作用的食品,像是苹果、豆类、大蒜、玉米等。

2.4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提高服药依从性。首先与患者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耐心解答老年患者的疑惑,取得其信任,使患者对治疗有安全感,按医嘱服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用药应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严格遵照医嘱,逐渐加量不要过急过猛,以免加重靶器官缺血,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服用药物后很容易引起性低血压,服药前及服药后患者自测血压,并记录血压值,老年人服药后卧床30min~1h后,缓慢改变后下床活动。

2.5健康教育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发现,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可明显控制血压及其症状,有效的提高治疗依从性[3]。定期检测血压,测量血压前应当保持安静10~15min,情绪紧张激动、劳动和剧烈运动时不宜测量。测量血压时,袖带缚扎的部位保持与心脏高度在同一水平,同时还应注意在固定的时间、条件下做好血压与服药的相关记录。由于老年人容易出现性低血压,应加测立位血压。进行适度的养生保健锻炼,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血压的平稳,可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限制饮酒,提倡戒烟,控制体重,肥胖症者容易有高血压,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应该降低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动物脂肪,同时结合相应的体育锻炼。

老年高血压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中医护理凭借历史悠久、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特点,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中有独特优势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整体护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通过情志调节、饮食调护、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4-75.

老年医学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循证医学  高血压  护理 

        1  临床资料 

        根据WHO高血压的诊断标准,I级140-159/90-99mmHg,Ⅱ级160-179/100-109mmHg,Ⅲ级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其中包括临界高血压。 

        1.1一般资料  300例高血压病人年龄69-82岁,男性276例,女性24例,全部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 

        1.2方法  入院/门诊24-48人评估高血压危险因素(吸烟、高血脂、糖尿病、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病史采集:记录高血压病史及治疗措施,包括目前和过去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确立影响血压的后天因素(体重、体育活动水平,钠盐摄人、饮酒、吸烟)。体检:测定目前卧位,坐位的血压、及立位血压测2次,以平均值为血压值。  

        1.3结果  300例高血压病人均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存在,前有靶器官损害,其受损程度心脏>脑>肾,且血压越高,时间越长,年龄越大,则靶器官损害越多。 

        2  措施 

        2.1建立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档案  规劝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度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干预方案,改变生活方式。 

        2.2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对药物治疗者,通过定期随访,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使治疗个性化,采取讲座、赠送小册子,定期复查等方式,与病人保持经常联系,促进病人参与制订自己的治疗计划,提高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3  体会 

        循证护理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寻找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证据,然后就这些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运用性、广泛性等做评判性评价,最后挑选出具有最佳证据,并与专家意见和病人意愿相符合的护理措施运用于临床[2],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新的标准,我们通过实践反馈,总结经验,针对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循证护理研究为临床实践制定了指南,改变了临床护士凭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在本组资料中,护士们展现了更多的理性思维,寻求更多的科学证据支持,使制订的护理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增加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保证了护理工作在严谨、详尽、科学的轨道上运转。在对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中,使护理个性化、制订的护理计划的实施,增强了护患联系。

   总之,循证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促使其主动钻研业务,善于寻找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佳护理方案。而且,循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判断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及工作能力,更完善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加强循证护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老年医学护理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对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78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实施临床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者高血压病情的实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实际临床疗程明显短于常规组。结论 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高血压 老年患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

高血压病目前临床上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该类患者在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出现心、脑、肾等各类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冠心病的一种主要危险因素。该病在中医学理论中处于“眩晕”、“头痛”等疾病的范畴1。本次研究中选取78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对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对其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抽样患者为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就诊的78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62至88岁,平均71.1岁;高血压患病时间9个月至15年,平均2.3年;干预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61至90岁,平均72.8岁;高血压患病时间7个月至13年,平均2.9年。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实施临床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① 饮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宜清淡, 尽量保证少食肥甘油腻食物,有意识的对体重进行控制,防止过胖,日常饮食应该进行合理搭配,尽可能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动物的内脏, 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及瓜果, 保证忌烟酒, 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每日将食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g之内。每晚睡觉之前都应该喝一杯牛奶,可以起到一定的降压效果,同时还可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② 心理: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寻找与疾病有关的一些心理因素,若情志不遂、肝失畅达,将会导致患者的气机运行不利,气滞血瘀,进而出现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状表现,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多的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耐心做好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解释工作,还可通过必要的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以使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明显减轻,对疾病趋向痊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③ 休息及锻炼:指导患者保证规律起居,劳逸应该适度,尽量多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使心情保持舒畅, 多对患者进行开导,如其情志不畅, 将可能会导致睡眠不足,血压明显升高, 甚至出现偏瘫、失语等严重的并发症。每天都要保证7~9小时的充足睡眠,以达到养肾阴, 固守元气的目的。同时, 参加适量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对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使血管变得舒张, 使血压水平下降。对两组高血压病情控制效果、实际临床疗程进行对比。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舒张压水平下降超过10mmHg,且表现正常,或舒张压降低超过20mmHg;有效:舒张压降低不足10mmHg,收缩压表现正常,或降低超过30mmHg;无效:血压水平没有明显改善2。

1.4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情控制效果:

常规组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高血压病情治疗效果为: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71.8%;干预组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高血压病情治疗效果为: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2.3%。两组高血压病情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

2.2 临床疗程:

常规组患者临床疗程平均为(16.32±2.41)d;干预组患者临床疗程平均为(9.18±1.53)d。两组实际临床疗程比较差异显著(P

3 体会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标本兼治的优点,使患者病情的控制效果进一步提高,防止症状在短期内再次复发,在治疗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保证治疗达到预期效果,使治疗时间尽可能缩短,有临床治疗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给与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老年医学护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96-02

睡眠是人们的生理需要,除可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关系密切[1]。老年人睡眠障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质量会逐渐下降[2]。有研究证实[3],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睡眠质量也较正常人差,觉醒次数显著大于正常人群,睡眠持续时间也短于正常人群,而不良的睡眠会进一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升高。住院患者作为特定的人群更需要有充足的睡眠,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睡眠形态紊乱的发生率高达50%[4],影响患者精神,体力的恢复及疾病的康复。因此认真分析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制定并严格执行正确的护理对策,从而保证患者住院期间较好的睡眠质量,对提高降压效果十分重要。

1 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可能原因

据调查,42.5%的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睡眠不良[5]。其中焦虑和患者入院后对医院环境短时间内不适应的是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第一,老年人退休后,随着社会和家庭地位及人际关系的改变,出现心理落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患者的心理活动。第二,患者往往会担心疾病对身体的影响,如治疗效果如何、长期服药是否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等。焦虑情绪易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悸、头痛、易醒等不适,导致睡眠障碍,降压效果不理想。第三,住院期间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是医院环境。老年人习惯于相对固定的安静环境,入院后短时间内对医院环境很难适应,如床或枕头的高度不适,病室内灯光、气味等;特别是噪声,诸如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的说话声、脚步声、打鼾、病房信号灯的铃声、护士夜查房开关门声、厕所冲水声、院外噪声等均会干扰其睡眠。第四,夜尿增多,咳嗽等干扰睡眠,主要与高血压、前列腺病变,某些降压药物的使用(利尿剂可致小便次数增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咳嗽等)、精神因素等有关。

2护理干预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睡眠条件和睡眠环境:关闭不使用的机器,尽管降低噪声;病室光线、温度、湿度适宜;应用屏风或提供单间保证个人隐私空间;定时通风,保证空气清新;将打鼾患者安置在单人间病房,避免病友相互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医疗护理操作安排在白天集中进行,将晚间必须进行的操作安排于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减少患者被动觉醒次数。②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活动、休息、睡眠时间表,并督促和监督其有规律活动。一般情况下,白天除午间30~40 min休息外,嘱咐患者白天不再睡眠,可安排其与他人聊天、读报、看电视等,晚间准时休息,使患者清楚感受昼夜交替的信息,建立合理的睡眠周期。尽可能满足患者睡眠习惯,如睡前洗漱、洗澡、看书、体育活动等;嘱照顾者给患者用热水泡足,轻轻梳头,按摩百会穴等诱导睡眠。③健康教育:护士参与医疗方案的制定,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讲解睡眠、疾病相关知识,用药原则等,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及时了解患者每天睡眠情况及主观感觉,帮助分析影响睡眠的原因,及时消除干扰因素。④对严重失眠患者遵医嘱咐当使用镇静剂。

3 尽量控制住院期间睡眠的干扰因素

住院期间干扰患者睡眠的大部分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如对于焦虑的患者,劝说其保持情绪稳定,学会自我调节,鼓励其多与其他患者交流,并取得患者家属和子女的协助。高血压需要长期治疗,有些患者担心其预后和药物不良反应,除向他们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外,还可以列举一些成功病例,使其树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改善睡眠,提高降压疗效。对于焦虑情绪严重的患者,与其主管医生协商后给予抗焦虑治疗。

最大程度地给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患者入院后,主管护士详细地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同室病友,尽快消除其陌生感。保持病室通风良好,消除异味,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对于打鼾患者,尽量将其与睡眠时对声音敏感的患者分开。治疗护理等操作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常向家属宣传病室保持安静的重要性,嘱咐陪护人员患者睡眠期间尽量避免发出声音等。制定并执行护理干预措施后,睡眠不良患者的睡眠情况明显改善。

4正确的护理干预有助改善睡眠,提高降压疗效

“睡眠不良”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出院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为睡眠良好,>7为睡眠障碍)评分明显下降,提示所采取的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是有效的。林梅兰等[6]证实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在实施心理干预、睡眠行为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下降,护理干预对其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都有所改善。

以往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异常与高血压有关[7]。如Scheer等[8]观察32~59岁中年人群,其中期平均每晚睡眠不足6 h的人,2年后高血压发病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1倍多。睡眠不良会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升高。据吴萍等[5]研究:睡眠不良患者入院和出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明显高于睡眠良好患者。出院时,“睡眠良好”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降至正常范围;“睡眠不良”患者PSQI评分及血压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入院时,舒张压降至正常范围,提示良好的睡眠质量后对于降低血压是有益的。引起高血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复杂多样,在其住院期间,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最大程度地避免影响睡眠的因素,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能提高患者住院期间降压治疗的疗效,而且对出院后改善睡眠质量及维持血压稳定都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18): 2018-2021.

[2]赵瑛,肖世富,夏斌,等.老年神经精神病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08.

[3]Silva AP, Moreira C, Bicho M, et al. Nocturnal sleep quality and circedian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J].Rev port Cardionl,2000, 19: 991-1005.

[4]刘义兰. 住院老年病人睡眠质量及干扰睡眠因素的调查[J]. 护理研究, 2001, 15(3): 146-148.

[5]吴萍,文燕,安丽萍,等.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8, 43 (5): 421-423.

[6]林梅兰,洪音,徐俊,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 87, 89.

[7]Fiorentini A, Valente R, Perciaccante A, et al. Sleep's quality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yh hyperten 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J Cardiol, 2007, 114(2): E50-E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