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北京。至2006年9月北京市适龄入学的流动人口子女已经达到37万。至2006年底,北京市批准成立了56所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但是学校在资金、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比较薄弱,法制教育开展往往存在困难,加之学生及父母流动性比较强,使他们很容易成为法制教育忽视的对象。由于缺少正确引导、保护、教育,流动人口子女很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或违法犯罪的主体。据了解,在有的区县,流动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到未成年人犯罪的60%左右。可见,如果忽视了流动人口子女的法制教育,将会给社会增加不和谐不安全的因素。
目前法律政策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还缺少针对性。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法律和政策对中小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解这些法律和政策在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实施的情况,同时为了有效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法制教育、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北京律协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于2006年9月至11月对大兴、丰台、海淀、石景山、朝阳、昌平、通州等区县经过批准成立的32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法制教育情况开展了调研,调查采取入校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总体情况看,大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法制教育有一定程度的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公安、司法等相关政府部门也履行了一定的职责配合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但从调查的结果和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看,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法制教育还未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政府给予更高的重视和支持。主要表现为:
1.法制副校长配备不齐,工作形式化
32所学校中有72%的学校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但是学校对法制副校长的工作职责缺乏全面了解。实践中,法制副校长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来校时间少,时间无保证,培训少,法律知识不全面,教育不能结合实际、不能结合学生特点。
2.尚未完全实现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四落实”
《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两意见”)要求,要逐步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而调查显示,25%的学校还未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规划;只有19%的学校使用专门的法制教育教材,81%的学校是使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材和其他材料;只有9%的学校设有专门法制课教师,其他学校法制课教师大多数是由思想品德与政治课的教师担任,而63%的教师从未经过法律培训;大部分学校课时没有足够保障,9%的学校没有开设法制课。
3.法制教育形式与内容单一,难于满足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与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学校的法制教育形式主要是上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法制课,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通安全、自我防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44%的学校除法制课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法制教育。对于法制课,学生兴趣浓厚的只有22%,比较感兴趣的53%,25%的学生兴趣一般。
4.学生流动性强,法制教育缺少家长配合
只有34%的学校法制教育的对象包括家长。学校反映,学生流动性强导致法制教育不系统,很难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原因一是家长对学校法制教育不关心,参与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识不高;二是缺乏资金。
5.校园周边环境混乱,直接影响法制教育效果
学校反映,开展法制教育缺少社会的有效配合,校园内的加工厂及校园周边的无证照经营的小卖部和饮食摊点、集贸市场、网吧、电子游戏场所、成人用品商店、停车场、台球厅、兜售制作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和摊点,以及混乱的交通给校园周边带来治安隐患的同时,对学生也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教育、学习和安全,直接影响对流动人口子女法制教育的效果。
6.班里学生过多不好管理,部分学生不良行为表现明显
学校反映大多数学生能够遵规守纪,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其中在少数学生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调查显示,只有19%的学校平均每班有学生40名以下。由于班里学生过多,加之学生在家中缺乏有效引导,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比较明显且在学生中互相传染。这些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旷课,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吸烟,进入网吧、营业性歌舞厅等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强行向他人索要财务、偷窃,故意损坏财物等,这些不良行为虽然并不是十分严重,却是法制教育不到位的体现。
调查结果和对问卷的分析说明,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法制教育在各方面都急待改进和提高。学校认为,法制教育没有专业人士辅导,无专业教师,法制教育时间少,主题活动少,法制副校长缺乏积极性,缺乏通俗易懂适宜流动人口子女的学生法制教育教材,学生流动性强、法制教育缺乏家长与社会的配合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是限制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依法治校,对学生、教师、家长开展法制教育工作的障碍。
三、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法制教育比公立学校的法制教育困难更大,问题更多。以下是对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建议。
1.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法制教育的指导、监督与考评
有关部门应当定期调研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困难与难点,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特点,对法制教育工作统一部署,明确要求。指导学校建立校内法制教育专门责任机构,健全法制教育制度和开展法制教育各项工作,保障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规划,实现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和校长的工作考核范围。同时还应当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给予特殊的支持和照顾,丰富校内法制教育形式与内容,帮助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联系开展校外法制教育。
2.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法制副校长制度
“两意见”和北京市《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职业高中、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聘任法制校长工作的通知》要求,要规范和完善法制校长的聘任、培训、考评机制。因此,建议在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中推广和健全法制副校长制度,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要特别选择熟悉未成年人保护和民办教育法律知识、有时间、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员兼任法制副校长。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协调法制副校长所在的部门,对其参加学校的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方便,保障法制副校长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优质地完成教育任务。同时,还应建立法制副校长的培训与工作考核机制,使法制副校长工作与其本职工作挂钩,作为对其本职工作考核的标准之一,发现不按要求到校履行职责等不适宜兼任法制副校长的应当给予及时更换。
3.组织有关人员编写适合流动人口子女的法制教育教材或资料
《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要完善和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编写适合青少年特点和需要的精品教材、法制影视作品、辅导读物。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主要依据思想品德和政治课教材。这些教材法律知识内容有限,尤其是与未成年人切身利益有关的法律知识甚少。流动人口子女相比城市学生,生活经历较坎坷,父母双方或单方经常流动外出,家庭监护能力小,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教育、人身安全得不到足够保障,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社会偏见造成他们容易受到歧视和感受到不平等而产生心理问题,容易对城市和城市人口产生不正确认识。因此,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法制教育更要有侧重点,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家庭特点,编写适合的法制教育教材或资料发放给学校、家长及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
4.推广流动人口子女家长学校的建立,定期对家长开展法制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两意见”要求,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学生法制教育网络。但是,流动人口经常流动、忙于工作,往往忽视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对子女缺少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引导。建议推广流动人口子女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参与法制教育意识,配合学校法制教育计划。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法制副校长,在节假日定期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向家长讲解未成年人保护和监护人责任与义务的法律规定,使家长了解并尽心尽责履行家长责任与义务,有效对子女进行监护,以健康的思想、品行正确引导子女明辨是非、守法用法、预防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法制教育一致,密切配合。
5.加强对教师的法律培训与日常法制教育
“两意见”要求,要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在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入校调查时,我们发现尚存在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况,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教师进行法律知识专门培训和日常法制教育,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法制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水平。
6.加大净化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周边环境的力度,营造良好法制教育环境
“两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持续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05年公安部、教育部出台了《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八项措施》,2006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制定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也已经开始实施。建议政府协调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这些要求,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一般地理位置偏僻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为学校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内外环境。
我校做为市属重点中学,认真制定了“五五”普法宣传教育计划,把依法治校作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依法治校的机制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制度,使学校的管理工作纳入民主和法制的轨道,青少年法制教育更加规范和有效。在学校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连续十四年没有犯罪生和辍学学生,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各项工作加快发展。我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天津市法制教育先进学校和示范学校,被市教委授予“市法制教育特色学校”的称号。
一、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突出法制教育
我们把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要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必须让教师知法、懂法。我校建立了每学期上班第一天全校教职工法制教育报告制度,三年来共请了7位法律专家为教师做法制报告。每月安排第一周政治学习时间为教师学法日,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教育的专业法律和法规,并与学习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结合起来。每学期要组织教职工法律知识开卷考试,引导教职工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确保每学期教职工学习法律时间为20小时。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以提高法律素质为重点,坚持上好法制课,把法制教育课纳入课表,每月一节,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每学期全校统一时间进行一次法律常识考核,寒暑假留法制教育作业。同时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始终把普法和师德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用教师的高素质塑造学生的高素质,用教师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我们在坚持教师依法治教,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广大教师在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职业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热爱事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对学生高度负责成为我校教风的特色,赢得了社会的肯定。
二、创新方法,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制度
学校依法治校的目的在于育人,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突出学生法制教育这个重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高全体在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应该看到,学校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全面素质的组成部分,法制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法制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互相衔接的教育系列,并纳入课程,坚持经常,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从而提高法律素质。
根据我市中小学法制教育纲要,在学生法制教育中,我们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1、制定《育红中学法制教育实施意见》,确立法制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初中阶段的法制教育主要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高中阶段的法制教育主要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使学生基本掌握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基本法律和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学生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并根据这个重点,有层次,有阶段,有衔接地进行法制教育。
2、坚持上好法制课,使法制教育课程化。我们坚持每学年10课时,每学期5课时,每月1课时的要求,每月第一周班会上法制教育课,纳入课表,由班主任授课。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每学期集中搞两次法制课教研,确定内容,突出重点,统一进度,还聘请有关专家为教师进行辅导,交流教学经验,坚持校长、主任听法制课制度,定期开展法制课评优观摩活动,并将优秀法制课录像。把《预防教育》一书作为学生的必读书目,组织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写体会和感想。几年来,共写出大量的阅读体会。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法制课考核,督促学生自觉学习,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3、开展课外法制教育活动,做到课内外教育结合。为了深化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除了认真抓好法制课外,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使课内课外结合,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结合,提高教育效果。在课外活动中,坚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实际、接受能力和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结合各学段教材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并与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结合,注重实际效果。主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每学期举办“我与法”主题班会教育活动,运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自己与法律的关系,认识到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法,从而加深对学法的认识。
(2)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教育手工报》评比展览。几年来,我们先后以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国旗法、治安处罚条 例等为专题,让学生编辑手工报,通过选材、设计、制作等过程受到法制教育,同时融知识、趣味、艺术于一体,增加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在中央综治委举办的全国法制教育展览中有我校手工报展牌。同时我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征文进行禁毒宣传,学校固定一块板报,专门进行禁毒宣传,每两周换一次新内容。开展了禁毒手工报展评活动,每学期召开“珍爱生命,拒绝”的主题班会,通过演讲、小品等形式进行禁毒教育与宣传。每年“6.26”禁毒日组织学生走上街道、社区宣传禁毒,另外还组织全校同学参观预防教育大型展览。
4、建立法律咨询室,为学生提供法律服务。学校聘请法律专家和律师做指导教师,为学生开展法律咨询,指导学生运用法律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整合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共同努力完成。我校在法制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把学校的法制教育和社会大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与公、检、法、司和支教单位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使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形成合力,构建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齐抓共管的新模式。
1、与所在的兴南街办事处和炮台庄派出所建立了学校、街道、派出所法制教育网络。三方签定了《街、所、校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共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协议》,聘请兴南街综治办主任和炮台庄派出所所长为学校法制教育副校长,聘请10名炮台庄派出所干警为学生法制教育辅导员。三方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为学生做法制教育报告,参与后进生的帮教工作。街办事处和派出所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强巡视检查,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街道、派出所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网络健全,渠道畅通,实现了齐抓共管。
2、聘请公、检、法、司部门专职法律工作者和有关心理教育专家组成学生法制教育宣讲组。其主要任务是定期开展法制教育的专题研讨,交流法制教育的信息和经验,规划每学期法制教育讲座和系列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这支雄厚的法制教育力量,使法制教育有声有色,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为每学期法制教育课提供了师资保证。法制教育宣讲组形成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骨干力量,使学校法制教育有更多人参加,从多侧面进行研究。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内部教师的事,而且成为社会各部门关心的事,开创了各方人士直接参与学校法制教育的局面,加大了法制教育的力度。
3、在法制教育中,特别重视家庭法制教育。坚持开展“法制教育进家庭”,“家庭教育讲法制”的活动。
(1)每学期学校都要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家庭法制教育,并实施“禁毒教育进家庭细胞工程”,定期印发《家庭法制教育》、预防宣传材料。召开家庭法制教育研讨会,法制教育进入家庭,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广大家长把子女的法制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配合学校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2)为了进一步推动家庭法制教育,学校确定了100名学生家庭作为家庭法制教育的试点,并聘请这些家长为家长委员会委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法制教育的实践,及时总结在这方面有突出效果的典型经验。召开家庭法制教育经验交流会,请典型家庭介绍经验,使这项活动不断深化。学校、家庭互相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使法制教育更加扎实有效。学校把家庭教育作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深化青少上法制教育的突破口,作为构建法制教育新模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3)评选教子有方的好家长。学校每学期都要根据家长法制教育的情况和学生进步的变化,评选教子有方的好家长,在全校家长会上表彰,以此鼓励和带动更多的家长关心子女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子女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以不断地巩固和扩大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效果。这项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学校法制教育的渠道,增强了法制教育的实效。如一名学生在自己的自行车丢失后,回家无意中对家长表示,再找不着,就弄一辆别人的自行车骑。家长抓住这一念头,说法讲理进行教育,避免了孩子因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又如一名学生不听学校劝阻,多次私自到网吧玩,在谈心室一名网友提出交朋友的要求,家长了解情况后及时进行法制教育,讲清盲目交友早恋的危害,避免发生不良的后果。再如,高一有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无意学习,提出退学求职,家长也表示支持。家长在收到学校印发的《法制教育宣传材料》后,认识到该生刚满16周岁,属于未成年人,家长督促他完成学业是一种法律责任,便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做学生的工作,使学生回到了课堂,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4、为了使法制教育更加生动,开展了创建法制教育基地的活动。在少管所、法院少年庭、司法局宣教科、街道综治办等地建立法制教育基地。开展现身说法,以案说法和法律咨询等活动,组织学生定期到基地开展法制调研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以法论事的能力。在寒暑假等学生集中在社会的时间段里,开展“做遵纪守法好公民”、“综合治理义务宣传队”等活动,引导学生不仅自己要遵纪守法,还要宣传法制,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时代的进步,网络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处处充斥着许多不健康的东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逐年增加,且呈明显的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因此,时代对我们新一代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不得不思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把育“人”放在首位,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渗透法制教育,提高法制课堂的实效性。
1.教师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必须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新课改后,在我们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涉及到了很多法律知识,有未成年人的保护的法律,有保护隐私、保护受教育权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内容等。要想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知识,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等这些与教学有关的法律知识。只有用这些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规范自己的行为,才有可能教育学生学法、守法。
2.树立守法榜样,言传身教
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重在育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常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如私拆学生信件、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那又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遵纪守法呢?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学法懂法,依法施教,做守法的模范,以自己的正确行为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只有这样,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水到渠成。总之,只有教师守法为先,才能身正为范,法制教育才会点石成金。
3.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学期初,要了解学生的组成,分析学生的生活现状,家庭结构,父母的工作性质及受教育的程度。学期中,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初步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心理状态、学习成绩状况等,根据这些材料和分析内容,制定教育计划,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做到有的放矢。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重视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去看待,在一切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对班中的后进生特别关注,因为他们是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对象。同时,还要关注特困生及特殊家庭的学生,由于他们处于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容易缺失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一旦在社会上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4.抓住小事契机,渗透法制教育
教育无小事,要想减少青少年犯罪就要从预防入手,做到防微杜渐,让他们懂得法律知识,自觉地远离罪恶。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抓住小事契机,适时利用板报、墙报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整理法律知识和案例资料,使他们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提高法律素养。开设第二课堂――“模拟法庭”,实践法制教育活动,展示学生风采。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小事,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学生上课迟到、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现象,教师要抓住这些小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认清“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危害性。
5.很抓课堂体验,落实法制教育
将法制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丰富学生们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如果单纯地讲解法律条文,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体验的过程来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尊重他人隐私”这一课时,不需要枯燥的说教,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隐私是否被侵犯过?如果有的话,请说说侵犯你的隐私的具体行为。当隐私被侵犯时,自己感受如何?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隐私少受伤害或不受伤害?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要尊重他人隐私,在体验中反思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法律觉悟。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得课堂更加轻松,更见实效。
6.开展课外活动,扩展法制教育
我们思想品德教师除了要抓好课堂渗透教育,还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展法制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录像或电影、指导学生观看电视中的一些法制栏目:“普法栏目剧”“今日说法”“法制频道”“与法同行”等,用那些活生生的事实给学生们敲响警钟,引起他们心灵上震撼,使他们认识到没有法律知识会让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只有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才不会让法盲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此外,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邀请派出所的民警同志或政府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作专题讲座、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进行现身说法,法律咨询等,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还可以使学生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一,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应从小抓起。因为法制教育要求在个体中树立法制观念,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小培养,乃至一生培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发展,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从三年级开始,教育内容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要求,安排适当内容。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采取形象化的手段进行基本法律法规常识教育,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画进行教育效果直观,如举行法律教育主题板报比赛、法制演讲、法制征文,在学校橱窗张贴《交通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宣传画,让学生从图画与文字说明中了解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从而知晓是非。针对三、四年级学生中骂人打架、小偷小摸、损坏公私财物、在建筑物上随意涂抹刻画、扰乱公共秩序、违反交通规则等行为,教育内容应以《交通法规》、公共安全法律教育、《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交通法规》为主。五、六年级学生精力旺盛,活动能力强,易受外界不良影响,个别学生易发生轻微犯罪行为,教育内容应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法规》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
第二,学校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法制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学校教育工作者应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深刻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注意贯彻科学性、直观性、启发性、渐进性、坚持性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法律知识。学校还可以与公检法部门结对子,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第三,打造一支高素质法制教育教师队伍。要努力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良好法制环境。首先,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活动,通过观看法制题材的电影电视,举办专门的“法律知识”、“道德知识修养”讲座等,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让学校成为法制教育的阵地;其次,教师要把握课程教学主渠道,进行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把握好教学契机,在启发学生认知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小学自然第四册第三课《水的用途》,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教材让学生了解水的广泛用途,知道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和怎样节约用水,初步接触一些有关《水法》的常识。
第四,家长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密切配合学校切实抓好小学法制教育。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权利,培养孩子善良正直的品格,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家长要切实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密切配合学校举办的各种法制教育活动,在家里进行一些遵纪守法方面的教育。另外,家长还要密切注视孩子的日常行为,一经发现不良行为应坚决纠正,防微杜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同时,家长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基本的法制教育,如教育孩子要尊敬国旗、国徽,维护祖国尊严;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通管理;讲宄公共卫生,保持市容整洁;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建立同学间的正常友谊,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从小学法守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等。
第五,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小学法制教育。一方面通过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及整顿社会治安,纠正社会不良风气,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努力营造社区法制教育环境,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受到良好熏陶,抵制不良影响,尤其要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严格监管,使得这些经营场所守法经营;建设法制教育基地,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如法院、戒毒所、少管所、青少年宫等,建立联系,经常带领学生定期参观,接触实例,使学生在活生生的实例中接受教育。各个社区、单位,要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宣传思想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宣传法律,让小学生乃至全体公民认识法律、熟悉法律,并学会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中小学生;违法犯罪;思想品德教育
当前,令人担忧的中小学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发生,呈现出上升趋势。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侵财型犯罪占据突出地位,据统计,在押未成年犯中盗窃犯占38.4%,抢劫犯占32.5%,二者合计占70.9%;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团伙化犯罪明显;文化程度偏低;作案手段成人化、智能化加剧。据调查,未成年人犯罪中,利用上述手段作案的占37%。
一、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自身的原因
未成年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的主要特点有: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喜欢运动和发泄;他们的神经系统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易于兴奋,表现为缺乏理智、容易冲动;好奇心强。他们对于社会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他们渴望以自己的视角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尝试;性的需求逐渐增加,他们渴求异性的理解、爱护,希望性的需求得到满足;需求与获得需求的方法矛盾,他们对于物质、安全、自尊等各种需求都显著增加,但他们获得上述需求的合法方法受到各种局限,导致上述需求处于一种饥渴状态。
(二)家庭影响的原因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长和生活的最为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道德的沦落以及不完整家庭等也是未成年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因素。尤其当前离婚率不断上升,不完整家庭日益增多,这对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三)学校的原因
当前学校教育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致使当前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忽视了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个别教师素质差、品行不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了错误的引导作用;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很多学生学习跟不上,受到老师的斥责、辱骂甚至体罚,学生不堪重负,厌学情绪严重,辍学人数增加,这些过早辍学的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容易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四)社会的原因
信息通路的开阔使未成年学生获得了知识的广阔资源,但同时也对未成年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措施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教育专职工作者,因此学校教师绝不能轻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从我做起,把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作为学校思想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做到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持之以恒,面对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作为教师应品行端正,从我做起,用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烙印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长期起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关系到学生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做榜样教育学生”,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的示范作用,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形成良好的人格,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来教育学生。
(二)把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教育作为法制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学校是“校园暴力”的发生地,学校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在学生中深入广泛地开展道德、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学校教师应当将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中小学生犯罪行为,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树立遵纪守法的思想。中小学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整体安排,分层次实施,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做到法制教育不断线。
(三)结合课堂教学对中小学生进行其他形式的预防犯罪教育
毫无疑问,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课的实施,是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渠道。心理学家表明:中小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和易接受感性知识等特点,预防犯罪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教育。应结合课堂教育在必要时走出教育,走向广阔的社会。利用展览会、报告会、讲座、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道德宣传、法律宣传。通过同优秀人物接触、交流,让其获得真情实感,产生共鸣,产生亲切感和感召力。在接触一些优秀人物的同时,通过对一些反面人物的介绍,揭示他们身上的劣迹和丑恶的灵魂,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从情感上同坏人坏事保持距离,自觉的与不良行为作斗争,效仿一切好的行为,健康成长。
(四)预防校园暴力工作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