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医学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区医学干预;老年性痴呆症;效果观察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就是老年痴呆症,这种疾病不但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同时还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种疾病的表现特征是记忆力衰退、语言障碍,还有社会功能受损。随着我国人口逐步步入老龄化,老年性痴呆患者将越来越多。但是这种疾病的特征之一就是起因隐匿不明,所以早期症状不易被发现,等到患上老年性痴呆症,生活就不能自理了。行动不便、语言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等,需要家人长期照料,这种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今公认的看法是这种疾病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其他三项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因此,如何利用社区医学干预减缓老年性痴呆的发展,维持他们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意义非常重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的提取,是从社区居民档案中提取的82列老年痴呆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岁;实验组40例,男23例,女17例,他们的平均年龄是64岁。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并我太大差异,对两组的治疗方法也相同,健康宣教和常规治疗。稍有差异的就是每月一次对实验组进行家庭评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积极的给予社区医学干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饮食、行为、功能锻炼和家庭护理等。
1.2 治疗方法 (1)饮食干预。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原因一般是饮食中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只要对老年痴呆患者加强这方面的饮食管理,就能够改善痴呆症状,延缓病情发展。老年人自有其自己的生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调节饮食十分必要,那么对老年人来说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和富含营养的饮食,这就要求是食品要清淡可口,多吃新鲜蔬菜和鱼、水果、牛奶等,同时,研究一定要戒掉。研究证明,铝锅铝勺等铝制品对此病具有不良作用,所以在为老年人烹制食物的时候要尽量远离这些制品。另外,经过实践我们发现维生素B12有延缓此病的作用。(2)行为干预。千人千面,各不相同,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一样,那么我们在行为干预的时候也就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干预,主要是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活动,既要让他们感兴趣,又能够控制好一定的度,这样既保证了老年人的参与又不至于疲劳,天长日久,病情就会逐渐好转。(3)功能训练。功能训练必不可少,活动机体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血液循环了,脑供氧才会提高,只有这样脑组织的营养与代谢才会改善,运动起来大脑就会受到刺激,这可起到防止精神衰退的作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起坐、行走、站立等训练。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幅度不宜过大,以和缓轻柔为主,而且必须循序渐进。(4)心理干预。这种疾病不安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特点是没有规律和随机性,那就要跟据这些特点对症干预施护。一定要尊重和关心患者,老人的意愿要顺从,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跟他们相争,因为他们的思维已不很正常,要让他们尽量把情绪控制住,家属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要与患者勤交流,勤沟通,要鼓励和教育患者把心理防卫机制运用到位,只有这样,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5)家庭护理干预。这方面不是要家属大包大揽,相反,要让患者尽可能的生活自理,要尽可能的让患者减少对别人的依赖,这样锻炼下来,慢慢的患者就回归到社会了。
1.3 评价指标
这样的医学干预我们持续了一年时间,一年之后我们从合理膳食、问题行为、配合训练、愿意沟通、生活基本自理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并对临床效果进行了充分的比较。比较的方面有以下几项:显效、有效、无效。下面是效果,显效:生活可自理、反应灵敏、主要症状基本恢复、回答问题准确。有效: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但是反应比较迟钝、智力及人格仍有部分障碍、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或病情有发展、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生活不能自理。
2 讨论
2.1 社区医学干预减缓了老年性痴呆发展的速度,老年性痴呆症在发作之后如能在生活上采取相应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其发展的,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同时加强脑功能训练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只要我们措施得当,这些措施包括:读书、游戏、聊天、锻炼、下棋、书法等,循循善诱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对于控制减缓老年性痴呆症的进一步发展大有益处。
2.2 社区医学干预提高了患者的智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提高了老年性痴呆患者的遵医行为,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的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就叫患者的遵医行为。这种行为是治愈疾病的关键,老年性痴呆症难于治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不遵从医嘱,因为他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但是经过社区医学干预这种局面就会有所改观。医生治病救人,那么需要患者很好地配合,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那么疾病才能得到长期控制,经常保持情绪稳定,不但并发症的发生得以延缓,而且生活质量才能提高。由于老年性痴呆的并发症并不是很快就到来的,人们很容忽视其严重性,加之病痛的长期折磨,使患者懈怠情绪极易产生,几个方面远导致患者不能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在这方面社区医学干预对患者起到一种支持作用,它能够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达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
2.3 社区医学干预的好处之一就是提高了家属对患者的支持,这方面具体老说这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就医学角度来说任何疾病的康复的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老年性痴呆症尤其如此,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方面,让家庭成员充分认识这种疾病,帮助他们有规律健康地生活,尽量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如睡眠的时间与质量,烟酒等刺激性强的行为尽量避免,这会严重损伤脑细胞。此外,有些方法必不可少,如:阅读、听音乐、陪老人多交流。陪老人活动等等。
2.4 社区医学干预对做好老年性痴呆症的心理调护至关重要,能够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对疾病的稳定与缓解有促进作用。
3 结论
老年性痴呆症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怎样延缓这种疾病的进展速度,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实验。实验证明,社区医学干在预减缓老年性痴呆发展方面效果不错。
参考文献
[1]吕路线主编.精神科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4-85.
[2]赵汝芬.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的前瞻性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519.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12-02
现代社会人口逐步走向老龄化,据统计,全球老年人口约有6亿人,中国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以上,并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做好老龄工作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延年益寿,减少家庭、社会负担,让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党的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逐步改善,科学文化卫生保障事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人口中超过60岁的老人已逾1亿4千万人,预计到2030~2040年将达到25%,占人口总数的11.2%,即每4个人中有1位老人,从而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社会的老龄化及老龄人口迅速的发展趋势,卫生事业必须要考虑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对策。
1 重视老年人的价值,将老年医学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老龄化社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先应从老年人的价值出发,发展老年医学事业,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做有为老人。
随着我国老年事业的发展,老年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凭借其特有优势,创办老年经济实体,特别是众多的老人在从事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教育训练、医疗保健和技工(农)贸结合的经济实体中,施展才华,释放新热,为经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还有许多老年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榜样,树立风范,“老有所为”,体现了老年人的人生价值。由于老年人慢性疾病增多,除非人类寿命的延长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同步,否则,社会的、经济的和道德伦理的医疗保健支持体系将远不相适应。因此,卫生事业的发展亟需将老年医学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既要考虑老年人医疗保健的策略,又要考虑卫生事业迎接老龄化挑战的战略。从根本上说,应根据老龄化进展的特征及趋势,制定出一个发展老年医学的纲领,从卫生事业的总体上和全局上来对待老龄问题。对于老年医疗保健工作应该做但一时难以见效的措施,应及早考虑加以安排和解决,如老年人医疗保健措施、老年人养老保健经费、老年医学教育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
2 建立多层次的老年人医疗保健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疗、福利问题引人注目,慢性疾病的终末保健随之引起人们的关心。作为这些保健的目标,人们越来越关心生命质量,也就是说,对老年人的疾病治疗以及保健,不仅是延长生命水平,还要看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满意程度,虽然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但几亿老人的医疗保健及其管理与费用等,其棘手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依据我国国情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老年医疗保健应以社区为基础,建立老人设施、老人家庭与从事老人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相互协作的网络。国家要加强老人设施的投建,如发展养老所,建更多的老人医院,逐步改变老年人医疗保健场所少、求医看病难的矛盾,努力适应老龄化社会、老年养老保健的需求。
老年医疗保健应重视中医、中西医结合对老年医疗的研究,尤其重视挖掘和发挥中医中药在老年医疗保健工作中的作用。
在农村,坚持和巩固合格医疗制度,采取政策引导农村合格医疗提高水平。重视农村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家庭和老人健康养老。
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还要与社会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及大众传播等设施结合,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老人“心理养老”,努力从社会、心理和娱乐等方面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他们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此外,要设法创立老年医疗保健基金。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医迫使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刻不容缓地加以适应和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发展资金。对老年医疗保健事业,要像创建“希望工程”一样,多方募集资金,办好意义在于21世纪的老年医疗保健事业。
3 加强老年医学教育,培养适应老年医疗保健需要的医学人才
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医学成了紧急的社会需求。在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老年医学教育得以重视,医学院校设有老人医学讲座,课程上形成了系统的老年医学教育,老年医学教育几乎横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日本也积极探讨老年保健医学教育的方针、策略,发展老年医学教育。我国已区域性地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医学教育及其老年医疗保健人才的培养,若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加强,则带来的老年保健工作的实际状态将是不容乐观的。
我国老年医学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侧重于医学教育的改革。在医学教育的内容上,一是增设老人卫生保健课程;二是细致研究跨学科系统性老年医学内容,在教学中作必要的增加,同时,就人类老化和老人保健问题推动细胞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老年临床医学等领域跨学科的协作研究;三是使老年医学教育的内容在医学教育计划中形成一定的模块,系统充实老年医学教育的内容,并保证有一定的教育时间。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使新培养的医学人才,具有基本的老年医疗保健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或开辟老年医学专业,培养老年医学专门人才。在老龄化社会中,老人的医疗保健工作量大且独具特色,必须需要大量的老年医疗保健专家和专门人才。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要以老年医疗保健的客观需求为指导,探讨有关老年医学人才的教育目标、教育核心、教育计划及严格的评价方法等,确保造就出一批批有志于献身老年医疗保健事业的合格的新型医学人才。
面临老龄化的挑战,卫生事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相当重大,应将老龄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敬老工程”。
[参考文献]
[1]唐敏. 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63.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推进医疗机构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先政策,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和环境,提供老年友善服务,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维护和保障信息化时代下的老年人合法权益,提升老年人看病就医满意度。
到2021年,5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到2022年,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二、创建范围
2021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圣和老年病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必须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鼓励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到2022年,县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三、具体措施和创建内容
(一)老年友善文化
1.各医疗机构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老年友善文化氛围。
2.机构愿景或文化中有关心、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权益,维护老年人尊严等内容。
3.职工手册、行为守则等规范中有对老年人态度、行为和用语等要求。
(二)老年友善管理
1.建立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
2.建立具有老年医学服务特点的技术规范和持续改进机制。
3.建立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知识、技能等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4.建立老年患者的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医联体的协作管理模式。
(三)老年友善服务
1.完善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多种挂号方式。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畅通老年人预约挂号渠道,为老年患者就医提供方便。根据老年人患病特点和就医实际情况,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医联体的核心医院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预约号源,方便老年人通过村(社区)预约转诊就医。
2.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确保智能设备配有人工值守。有专/兼职社会工作者承担老年人服务相关职责,挂号、收费等设有人工服务窗口及现金收费窗口。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机构入口可通过增设老年患者“无健康码”通道、配备人员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码查询等方式,协助没有手机或无法提供健康码的老年人通过手工填写流调表等方式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
3.县内各二级综合性医院要在老年医学科或内科门诊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有条件的二级综合性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到2022年,县内二级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要积极开展老年专科门诊、用药咨询、营养评估、护理门诊等特色服务。开展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对老年患者高风险因素给予早期识别与干预,保障医疗安全。
4.拓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领域。县中医院要以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或老年病科为依托,综合性医院要以中医科为依托,加强中医特色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村(社区)、向家庭、向养老服务机构延伸。
5.大力发展老年照护服务。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可通过签约、巡诊、健康扶贫、老年健康管理等多种方式为确有需要的老年人开展上门诊疗、康复、照护、失能评估、医养结合等个。鼓励县内各二级综合性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富余编制床位开设康复、护理床位。
6.注重对老年综合征、衰弱、失能、失智的评估与干预,开展多学科合作诊疗,鼓励患者及其照护者参与照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7.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高风险筛查,重点开展跌倒、肺栓塞、误吸和坠床等项目,建立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高风险筛查后知情告知制度。
(四)老年友善环境
1.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性、便利性、适老性,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
2.机构内标识醒目、简明、易懂,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3.机构内地面防滑、无反光。设置有无障碍卫生间,门宽应当适宜轮椅进出。
4.适老性病房温馨整洁。病房中应当配有时钟和提示板,温、湿度适中,家具稳固。
5.门急诊、住院病区配备有辅助移乘设备(如轮椅、平车等),并方便取用;主出入口处有方便老年人上下车的临时停车区和安全标识;所有出入口、门、台阶、坡道、转弯处、轮椅坡道及信息标识系统等的设置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四、创建标准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价标准由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印发后另行印发。
五、创建程序
(一)医疗机构自评。各医疗机构对照本方案进行自评,自评合格的医疗机构,填写《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申报表》,2021年3月底前向县卫生健康局申报。
(二)县级初审。县卫生健康局组织专家进行初审,对初审合格的医疗机构,在《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并上报。
(三)市级复审。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对初审合格的医疗机构进行复审。2021年7月10日前,对复审合格者上报省卫生健康委。复审合格者作为“敬老文明号”等评先评优重要参考的基本条件。对达不到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标准的单位,将适情况取消“敬老文明号”等相关荣誉称号。
(四)省级审核。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对复审合格的医疗机构进行审核,审核确定为“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向社会公布。
六、工作要求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我国老龄事业,国务院日前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吉林省在“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为努力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议省政府在充分认识我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基础上,以更高的站位审视社会老龄化问题,以更广阔的视野谋划老龄事业,以更有力的措施推进老龄工作。结合本省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构筑老龄战略对策体系,发展老龄服务体系,完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建设老年健康支持体系,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六大体系建设,尽快制定出台《吉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我省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就进一步加快我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针对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改委和民政部等10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2006〕6号)中指出,“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技术水平。”我省拥有的高校数量和师资力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一些高校中开办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既可解决部分学生所学非所用的问题,又为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培养了专门人才。据调查了解,随着养老机构的增多和养老服务业的规范化,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
当前,急需解决的是提高现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基本专业技术水平和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建议切实落实培训和用工政策,逐步解决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和不持证上岗的问题。省里应统筹安排培训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招募的人员,提供一次免(半)费的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经职业技能考试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所有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服务人员都应该持证上岗。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安排一些公益性岗位,使部分优秀从业人员可申请享受当地社会公益性岗位政策。
【关键词】 老年化;新形势;预防保健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加重了我国人口老年化, 使得我国已经跨入到了世界老年化国家的行列。工业化与现代化时代的到来, 为人口老年化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由于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政治经济、法律法规、产业结构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 而社会老年化问题的出现, 增加了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负担。因而加强老年化社会形势下预防保健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老年化对人口健康产生的影响
1. 1 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和医疗水平逐步提高, 使得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尽管如此, 作为自然人, 人体的衰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约只有20%呈现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 超过半数的老年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1]。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整体水平不高, 而且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1. 2 老年人疾病顺位发生改变 普遍来看我国老年人身患的疾病, 疾病顺位主要是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各种肿瘤疾病。通过对某省老年人疾病调查情况可以发现, 在9种较为常见的流行疾病当中, 患病率处于前三位的分别为高血压、白内障和冠心病。
1. 3 老年人患病种类增多 目前, 老年人出现了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趋势, 而且患病时间较长。相关资料显示, 在住院的老年人群中, 有将近半数的老年患者同时患有3~4种疾病。这类患者, 病后自身的恢复能力较弱, 往往会有较长的病程, 不容易康复, 并且在治疗恢复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新病症[2]。
2 老年化社会形势下的预防保健措施
2. 1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社会卫生防病保健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需要坚持防病优先的政策导向。尤其是在老年化社会新形势下, 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保健政策, 正确理解“防”与“治”之间的辨证关系。“防”指的是要用较少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社会效益的主动性保健措施;而“治”则是与“防”措施相对应, 采用较大投入且具有较大风险的被动性保健措施[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一定要重视防治结合的保健措施。尤其是当地政府在构建预防保健体系的过程中, 需要把“预防”放在突出位置, 发挥预防的重要作用。
2. 2 合理规划, 完善老年保健机制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的老年预防保健工作实际情况, 需要把该项工作纳入到社会卫生事业长远发展规划当中, 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认真分析老年化人口特点, 建立健全预防保健基础设施, 根据当地医疗水平和发展实际建立基层医疗机构, 发挥出社区的服务功能, 从而方便当地老年人就医。同时要制定出老年医疗的中长期保障方案与措施, 当地领导要对老年保健工作足够重视, 加大卫生防疫和预防保健工作的资金投入, 保证预防保健工作的社会关注性和福利性, 防止医疗机构“自筹经费”现象的出现, 逐步完善老年保障机制。
2. 3 开展教育, 培养老年人疾病防治的专业化人才 要想更好的开展老年预防保健工作, 离不开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 开设老年医学的专业课程, 加强预防保健知识的传授;针对当前在职的医务人员及保健工作人员, 要有计划、有安排的向他们继续普及最新的老年医学知识, 强化其医疗技能和工作能力;无论是各大医学高校还是医疗服务机构, 都需要制定出多层次的教育计划, 并要采取多元化的措施, 培养出现代化医疗行业专业化的卫生预防保健人才[4]。同时也应该适时的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针对当前我国老年人出现的疾病, 向他们传授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 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其健康状况, 在此基础上,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到多种保健活动中来, 使其心情愉悦, 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2. 4 加强管理, 推进医疗保健工作的改革 根据当前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实际, 需要对现进行的医疗保健工作进行严格管理, 对医疗机构的整顿与治理需要常抓不懈, 确保卫生人员的工作利益。要将预防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 提高医疗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及管理能力, 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另外, 在新形势下, 要重视医疗保健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医疗卫生体制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 以适应新时期医疗工作的发展需要, 这既是提高预防保健工作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 也是推动预防保健工作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只有大力对预防保健工作进行创新, 才能克服由医疗体制弊端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这样才能发挥出预防保健工作的最大优势, 提高预防保健工作的质量, 逐步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3 小结
老年化社会形势下, 需要所有人对预防保健工作有足够重视。政府要在加强医疗卫生保健的同时, 注重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构建科学合理的预防保健体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 大力推进医疗保健教育工作, 培养专业化的医疗保健人员, 提高预防保健水平。加强管理, 实现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规范化, 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使我国人口老年化向着健康老年化的方向发展, 减轻社会发展负担, 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 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德全, 陈少贤, 李燕芬.广州老年人社会现状及自我保健意识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99(3):159-161.
[2] 康萍萍.浅谈新形势下农村预防保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中国保健营养, 2012(16):59.
[3] 方德全, 仲怀春, 姜树国.新形势下军区医疗保健工作形势及对策.沈阳部队医药, 2010(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