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政策的局限性

产业政策的局限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政策的局限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业政策的局限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优化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国策,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企业、国家以及公众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为循环经济提供的是制度上的支撑,是循环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支持。本文从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当前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废弃物的最少排放,是各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国家利用财政、税收、法律等手段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建立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重要意义。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消耗为支撑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这种自杀式的发展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严峻的资源形势,我们面临的生态建设任务因环境压力在不断地加大,这些问题是关系到我们生存的大问题。

我国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特点有:有限性、强化性、弥补性、调节性与控制性。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设计原则有:针对性、可执行性、可持续性、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以及政策目标的层次性等。

二、我国当前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

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等,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说明一下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

财政政策方面的局限性。在当前的财政政策中的确有不少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定,主要涉及是三类,按执行部门的不同进行划分,由综合管理部门执行的政策、由产业部门执行的政策以及由环保部门执行的政策。政策看起来是很多,但是真正的财政支出并没有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也没有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是当前财政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融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这一方面,虽然国家为了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已经将循环经济列入国债投资重点,以支持资源能源项目和循环经济技术支撑项目。但是,目前循环经济的发展依然面临严重的筹资问题。国家并没有具体的支持循环经济的信贷优惠政策,另外,银行迫于绩效为高能耗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重了资源和环境形势。

产业政策方面的局限性。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们面临的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在产业政策上也正在给予资源和环境更多的关注。虽然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想合理化的方向转变,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产业结构依然是不合理的,依然是以高能耗的重工业、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的比重久久得不到提高,这就导致了环境和资源问题,产业政策对循环经济的倡导的力度明显不够,另外,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是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区域经济政策方面的局限性。区域经济政策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目前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区域政策制定方面几乎是空白。应该根据区域能源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符合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如何完善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从整个社会层面上看,要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给予循环经济支持,同时倡导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生产、消费、流通等理念;制定专门的指导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明确重点和目标,重点整合高能耗的行业;建立宏观调控政策咨询、社会服务、技术服务、信息系统,转变政府职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建立循环经济的行业标准,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进行各项指标的考核,进行合理评价,确保循环经济各个环节的良好发展。

从区域层面上看,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并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完善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园区企业的合作,合理划分上下游,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产业集群,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根据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等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改造,促进循环经济和产业链条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循环型城市社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整体规划,对小区废弃物进行处理,提高循环利用率,倡导绿色的生产、消费理念,培养循环经济意识。

从企业层面上就上看,建立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政策、责任延伸政策、产品回收利用政策以及创建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等等,总之,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体系是指政府机构为推进资源的优化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法制定的激励和约束政府、企业、居民行为的一系列准则。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分为不同的层次,各个层次之间彼此关联、彼此协调、彼此促进,共同推动着我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能够有效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其次,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在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地区、一些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使得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因此,需要国家以政策的形式对企业行为加以引导,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肖明辉,彭亮.完善我国循环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01(04):39-40.

产业政策的局限性范文第2篇

《通知》下发一年多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大部分群众对《通知》要求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也有部分网民和专家学者对“禁播令”表达了谨慎的忧虑:一方面,他们认为禁播时段的扩大实际剥夺了少年儿童观赏境外动画片的权利;另一方面,他们也对政府在文化产业竞争中的作用与本土企业发展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作为国家广电总局指导性工作文件的《通知》,其目的不仅在于对境外动画片的限制播放,更在于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秩序、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调控和管理,进而为我国动画产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广电总局“禁播令”虽然引发了一定程度的争议,但争议各方对国产动画片的竞争力差以及本土动画企业的弱势地位却基本形成共识。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诞生,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产动画片一度辉煌,但是自1981年我国引入第一部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日本为主,韩国和欧美为辅的境外动画片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概括起来,国产动画片发展缓慢的原由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创新能力较差、作品内容低幼化。一方面,先天不足的国产动画片起步艰难,只能寻求对境外同行的技术模仿,中华传统文化因子严重匮乏;另一方面,国产动画片深受传统意识形态观念制约,题材多以教育性为主,缺乏与流行文化接轨的娱乐题材,由此导致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枯燥无味,进而形成了国产动画“少年不屑看、儿童不爱看”的尴尬局面。二是产业化运营水平低下、相关产品链条不成熟。从文化经营的角度来看,由于电视播出渠道的行业垄断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电视台对国产动画片的收购价格长期低于正常水平,进而导致投资商成本难以回收,并形成恶性循环;从产业分工的角度来看,国产动画产业链条仍处于幼稚阶段,只有部分企业从事专职业务,且分工尚不明确;从衍生产品的角度来看,最大的问题在于漫画与动画的关系并未理顺,相关领域市场运作能力较差,既没有科学的投资方向规划、又欠缺专业的营销宣传队伍。例如风靡一时的“蓝猫”,衍生产品多达6600多种,但销售收入仅有20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产品以文具和儿童服饰作为主打方向,导致衍生产品局限性盲目性发展。三是资金与人才的双重缺失。资金不足主要源于政策与环境,但历史因素和自身融资能力偏弱也是重要原因,大多数动画企业仍然处于艰难维持的状态。伴随日美动漫的连年冲击,中国动画已经失去了中坚力量和原创力,新一代青年创作人员和制作人员既缺乏经验,又深受日美影响,创新能力严重局限。根据业界的实际反映,目前最缺乏的是既懂得动画创作技术、又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队伍的匮乏之处,更是传统学院式培养所难以企及之处。

“禁播令”作为保护国产动画产业发展的一项措施,实施一年多以来,对国产动画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赫然显现。国产动画片现身黄金档,不但有利于国产动画的传播,也惠及于衍生品的开发,同时,各电视台对国产动画片的收购价也在不断上调。此外,由于各电视台对片子的选择更加严格,这也直接促使了国产动画制作水平的上扬。同时,虽然外国动画片在黄金档暂时消失了,但外国动画的先进技术正在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禁播令”一方面为国产动画杜绝了外部竞争,但另一方面也为国产动画送来了国际伙伴。“禁播令”明确提出中外合拍的动画片要在黄金档播出,须报广电总局批准。因此,国外的动画企业为打入中国市场,纷纷采取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方式。例如,上海今日动画公司的新片《斯皮鲁历险记》就得到了法国杜皮依出版影视集团公司价值6000多万的动画片合拍订单。而《马丁的早晨》也成为了中法第一次联合导演的动画系列片。通过这种合拍的方式,中国的动画企业在合作中学到了大量的国外优秀经验,逐渐成长了起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政府扶持国产动画片、进而促进本土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根本途径在于对文化创意的产业化运作。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境外动画限播管理,更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加强政策引导、增加产业投入、构建播映体系、更新创作观念、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综合开发。当前,尤为重要地是要稳妥处理好以下三对基本关系。

一是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在文化领域进而在动画产业中,政府不仅具有宏观经济调控职责、也具有宏观社会调控职责。目前,广电总局的“禁播令”直接体现了国家对民族动画企业的政策保护,有利于企业抓住时机、推陈出新、拓展市场。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合理竞争、优胜劣汰的功能,这一功能也有利于民族企业的迎难而上、发展壮大,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市场调节的作用将更深刻地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有关人士呼吁,对待境外动画的“禁播令”应该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解禁”时间表,以时间限制来分梯度、有层次地推进国产动画抛开庇护、破茧成蝶。

二是限播管理与政策引导的关系。限播管理作为国家广电总局近年来保护、扶持国产动画片的重要举措,具有临时性和有限性的特征,只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举措。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产业政策的多元性,也即文化产业政策应该多管齐下,充分利用产业规划、金融信贷、财政税收、窗口指导和法律保护等手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在认真贯彻落实“禁播令”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借鉴国外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促进本土动画企业壮大的新途径。

产业政策的局限性范文第3篇

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向及其调控,我们发现:在1993年开始的以抑制经济过热和反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在缺乏财政政策有效配合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起到了主导作用且政策效果非常显著。1997年以后,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长期的社会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相对旺盛转向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的相对过剩。这种转变在货币层面上表现为周期性通货膨胀转向持续性通货紧缩趋势。由此也带来了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根本性转变,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增发国债、增加离退休及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等的配合下,实施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自1996年起先后七次调低存贷款利率;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长期实行的贷款规模限额控制;1998年3月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999年将消费信贷业务放宽到所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种类放宽到所有大件消费品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农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的信贷指导意见……。然而,近几年的经济运行状况表明,货币政策在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实际效果不太理想。为什么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抑制社会需求时政策效应非常显著,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紧缩时却效果欠佳呢?笔者认为其内在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在刺激需求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国当前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相当程度上正是这些局限性的必然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货币政策是狭义的,即指中央银行为达到一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给、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一、从货币结构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笔者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建立在扩张货币供给总量和提高货币流动性的基础之上的。而一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所实现的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是仅就广义货币而言的,在消费及投资需求不振,市场低迷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和居民会减少现金及活期存款持有量而更多地以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外币存款等广义货币的形式持有其资产,由此在货币总量增长的同时却引起货币流动性的减弱,如1994年底M1占M2的比率为43.8%,1999年则降为35%,致使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大打折扣。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1997年以来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有效需求的拉动作用效微力乏的原因了。

政策建议:(1)在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础上,要缓解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货币政策方面必须改变一味增加货币供应总量的做法,在维持广义货币M2增长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将工作重点转向调控货币供给结构即提高货币流动性方面,鼓励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等准货币转化为现金及活期存款,使M1的增长率相对高于M2的增长率。(2)通过鼓励消费和投资,对高达6亿多的储蓄存款进行分流,而鼓励消费的基础性工作在于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化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而鼓励投资,一方面要加强我国的金融工具创新以增加金融投资的渠道,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降低投资限制以鼓励实业投资。

二、从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当中央银行为刺激社会需求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主要是通过基础货币的投放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来实现的。但是,在微观经济主体消费和投资意愿低下的经济背景中:(1)由于物价水平持续下跌情况下“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及名义利率水平尤其是名义储蓄存款利率水平相对低下,居民的经济行为往往表现为持币待购,由此导致社会现金流通量的增加和现金漏损率的提高,客观上起到了降低货币乘数和抵消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作用。(2)因为销售不畅和生产经营的萎缩,企业对于活期存款的交易性需求减少,加上其投资行为受到遏制,企业活期存款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化为定期存款,如上所述,定期存款比率的上升同样起到降低货币乘数、抵消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作用。(3)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和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增加的情况下,可用资金大量增加,与此同时其贷放规模并未随之相应增长,原因有二:第一,企业和居民贷款意愿低下使得全社会贷款需求不振;第

三,贷放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增加,商业银行

出于风险控制和资产安全性的需要严格控制资金贷放,出现银行“惜贷”现象。最终体现出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即超额存款准备金的超常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降低货币乘数,抵消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央银行为刺激社会需求而试图扩张货币供给的过程中,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在客观上却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背道而驰,进而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实现。

政策建议:(1)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中的制定和实施中注重中央银行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将调控重点放在引导商业银行、工商企业及居民的经济行为上,使之“顺对货币政策的风向”,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2)在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注重诸多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投资政策及产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的综合协调运用,过度依赖于少数经济政策如货币及财政政策的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行的。(3)加快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是走出通货紧缩,推动经济增长所必不可少的。

四、从货币政策的传导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影响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从而对全社会的投资水平和消费支出规模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使之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由此,从中央银行具体制定和实施货币调控到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必然有一个相关的传导过程。以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传导为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

1、中央银行根据刺激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既定货币政策目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提高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创造能力,并降低利率水平。这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基础。但是,在现阶段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有相当一部分并未进入多倍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其原因在于银行资金的内部短路现象,它是指银行体系增加的准备金没有最终用于向工商企业和居民的放款,而是滞留在了银行体系内部,或是用于银行之间的资金拆借和证券买卖,或是以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形式存在。这种现象在客观上起到了减少基础货币的作用,基础货币的减少又通过多倍存款货币的紧缩进一步缩减了货币的实际供给,导致社会资金相对减少。

2、商业银行在接受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大量增加的基础上,对中央银行的具体调控做出反应,即根据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意向相应调整其业务,动用超额准备金扩大向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放款的规模并调低放款的利率水平,同时通过派生存款创造机制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增加。作为在中央银行和工商企业及居民之间充当传导媒介的商业银行,在利益驱动的基础上,能否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意图做出“顺对政策风向”的迅速反应,是货币政策顺利传导的基本保证。但是,由于现阶段商业银行资产的单一化以及现存的银行信贷配给机制自身抑制需求和减少流通中货币的作用,加上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放松银根时,出现了日益普遍的“惜贷”和前文提及的银行资金内部短路现象,大量资金滞留于银行体系内部而未形成对投资和消费的拉动效应。

3、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根据中央银行发出的放松银根的政策意向,在商业银行扩大放款规模,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充裕、利率水平下降的情况下,相应扩大其投资和消费支出,最终实现货币政策刺激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这一层次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近年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实际效应业已证明,现阶段,即使在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下,无论是社会消费支出,还是投资支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均无法有效拉动。应该说,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其实质是体制性的,是我国现行经济包括金融体制中诸多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

产业政策的局限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地理经济学;规模报酬递增;路径依赖

一、新地理经济学的提出

建立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理论之上的传统经济学理论,预测经济活动在相似或基本不存在差异的地区之间最终形成空间上的均匀分布。而现实生活中,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却是常态。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促使经济学家们去探索新的研究方法,“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被引入新的经济学研究理论中。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虽然为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但它们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新贸易理论描述的工业发展是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同时且渐进的进行的,而现实社会却表现为工业化波浪式的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扩散;新增长理论在投资促进长期增长的只给出了时间上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不涉及要素的流动,缺乏空间上的考虑。直到1977年狄克斯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张伯伦的垄断竞争概念用数学模型形式化,解决资源有限性导致的规模经济和消费多样化之间的两难冲突,自此,关于报酬递增的研究才真正在经济学界掀起一场实质性的革命。应运而生的是,在规模报酬不变和不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之下,吸收了传统的空间经济思想和产业组织理论,以解释经济活动和和经济增长的高度的空间集聚现象的新经济地理理论。

二、新地理经济学概述

新经济地理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领域中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出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新地理经济学认为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相互接近会带来成本的节约以及生产规模扩大导致的规模经济,所以报酬递增是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根本原因,经济活动空间上的集聚只是报酬递增的外在表现形式。新地理经济学以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把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现象解释为集聚吸引力和离心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当集聚的向心力大于集聚的离心力时,经济活动将表现出在某一地区高度集聚的现象;当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相等是经济活动在各地区均匀分布。集聚的向心力主要表现为:市场规模效应、充裕的劳动力市场、纯粹的外部经济。把集聚的离心力归结为:不可移动要素、地租、纯粹的外部不经济(如城市的拥挤)。

新地理经济学把经济活动初始集聚的原因归结为一种历史的偶然,技术创新也属于历史的偶然。历史的偶然造就某一地区的在某种初始优势,这种初始的优势通过“循环积累因果关系”不断被放大,最终产生经济活动的高度集聚现象。在存在足够强的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任何厂商都会选择一个单个的区位来为一国的市场提供服务。为使运输成本最小,厂商无疑会选择一个有较大的当地需求的区位。大多数厂商都选择在这儿组织经营生产,反过来进一步扩大了当地需求。外部经济诱使更多的企业携带资本、技术等资源加入这个集群中。随着集聚程度的加深,集聚的离心力(某些生产要素的不可移动、集聚的外部不经济、地租的提升)加大,最终超过向心力,形成集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扩散。此外,新地理经济学认为,城市增长动力机制在于,城市里较高工资和多样化的产品吸引人们向城市集中,城市较大的产品市场需求吸引工厂在城市集中。新经济地理学者认为,空间聚集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以及区域发展的基本因素。

三、新地理经济学的发展

1.1991年,克罗格曼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把运输成本、要素流动和路径依赖等因素引入D-S分析框架中,分析原本不存在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的两个基本相似地区内,均匀分布的某种产业如何集聚于某个地区的现象,即“核心-边缘”模型(C-P),这篇文章也被认为是新地理经济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该模型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为其前提假设;并假设只有一个含有两个区域的经济体;两个部门――生产同质产品且规模报酬不变的农业部门和生产非同质产品且具有规模经济的制造业部门;劳动力(农民和工人)是各部门的唯一投入要素;农民在区域间不可以流动,工人可以自由流动;农产品在区域间的流动没有运输成本或者说不考虑运输成本,制造业产品运输成本遵循萨缪尔森(1952)的“冰山”形式。农民的非流行形成集聚的离心力,足够低的运输成本、繁多的制造产品的种类以及足够大的制造产品市场需求所带来的前后相联系形成集聚的向心力,当向心力大于离心力时,产业集聚现象产生,形成“中心-边缘模式”。该模式的意思不仅在于解释了产业集聚的原因,更为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思路。

2.劳动力由于语言文化的障碍在国家间难以流动,为研究国家层面上的产业集聚现象,1996年,沃纳斯伯尔把行业内垂直上下游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引入到地理集聚现象的分析中,假设各国初始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都相同,都拥有完全竞争的农业部门和不完全竞争的制造业部门,劳动是唯一投入,制造业的投入为劳动和中间产品。得出了国际间的集聚现象是由制造业中间产品的前后向联系促成的。其作用机理和要素流动促成空间集聚的原理是一样的,拥有较多下游企业的国家,能够为中间产品制造商提供较大的市场需求,诱使中间产品制造商在该地区的集聚,从而实现规模经济、造就外部经济,降低下游厂商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降低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下游企业在该地区的集聚,最终在该国实现了产业的集聚。前后向联系在劳动力不可流动的条件下,促成的是特定产业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的集聚,即导致了国际专业化。该模型揭示的是贸易成本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在贸易成本较高时,厂商将均匀的分布于要素禀赋相同的地区;在贸易成本居中时,厂商在区域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异产生;在贸易成本较低时,集聚随着低工资区域的产业份额上升而溃散。

3.2001年,马丁和奥特维埃诺内生增长理论引入新地理经济学,研究了技术外溢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溢出效应的扩散范围不同时,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只有技术外溢的效应在局部地区扩散,才能引发产业集聚的产生,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4.2001年,拉那斯帕等人将政府部门引入新地理经济学,考查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投资活动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该模型还说明了,在税收负担相同时,政府的工作效率也是影响产业空间集聚的因素。

5.2003年Murat的研究表明,劳动力偏好的异质性属于集聚的一种离心力;2006年,鲍德温和大久保把企业的异质性引入新地理经济学,强调某种特殊劳动投入的协同因素对于促进集聚的影响,协同作用越强,产业越容易集聚。

四、新地理经济学的简单评价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地理经济学以规模经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将比较优势和外部经济内生化,揭示了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的根本原因在于报酬递增和运输成本的非线性变化。是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产业空间集聚的进程,以便各地区、各经济体更好的应对和制定产业政策,最终实现经济的增长。然而,一个理论不可能尽善尽美,它总是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的,在新地理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中缺乏对相关产业政策对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具体影响效果的深入研究,过多的强调历史的偶然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同时,由于实证分析中,由于地区的文化、制度难以量化,新地理经济学的研究是把这些因素排除在模型在外的。而它们同样是影响经济活动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不可忽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和技术的跨区域流动已是常态,如何制定配套的产业政策以促进地区更好的发展以及防范要素流动可能带来的相关风险是新地理经济学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Dixit,A.K.and Stiglitz,J.E.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7(67).

[2]Krugman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

[3]刘友金.基于新地理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综述[D].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产业政策的局限性范文第5篇

如果我们是一个纯粹的交易者,那么大体上有三种可以选择的操作策略:

一是基于技术面的低吸策略,主要选择超跌的、低位成交放大的、前期活跃的个股低吸,定好止损后越跌越买,到达事先设定的赢利目标就出来,这属于一种“技术性”交易方法。

二是基于技术面的追涨策略,这需要盘中的敏感,是一种“艺术性的交易行为”。对绝大部分交易者来说,难度比较大。

三是基于公开信息面的即时交易策略,主要是根据当天的公开信息,交易者判断市场对该等信息的可能反应,判断相应个股行情(或板块行情)的持续性,并以“持续性预期”作为交易依据。这需要市场经验丰富、市场感觉良好,也属于一种“艺术易方法”。一般而言,市场反弹中,往往遵循“先超跌股、再强势股”的炒作顺序。

市场的大幅度下跌,也为中期性质甚至长期性质的资金开始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投资标的,这主要应该根据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和相应时期的市场状况来做判断。对于目前的市场态势来说,由于基本经济面的原因,可供选择的机会相对有限,大致可以有如下思路:

一是“新传媒股”。前期的文化产业政策,刺激市场传媒板块产生了一波比较大的行情,该等行情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即文化产业政策是中央全会制定的战略性发展思路,政策起点高,这样就必然地为文化产业后续带来如税收、信贷、资本市场、土地、财政、发展计划等方面实实在在的诸多优惠。但该等行情也有概念性的成分,主要原因是传统传媒企业的盈利空间相对固定、成长空间有限。但是新媒体就不同了,诸如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发展空间巨大,这些新媒体必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创造出巨大的崭新的消费需求。配合文化产业的实质性利好,相应的企业也将必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预期,市场必然会产生一轮“”!当然,我们在选择具体公司时,一定要选择门槛高、相对垄断、客户群庞大、潜在发展空间大的公司。

二是建筑业产业链中的部分有一定垄断性的公司。这里说建筑业而不说房地产业,是基于我国政府的房地产发展思路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即原先的单一发展商品性住房的政策已经被实践证明有其严重的局限性。但是我国的城镇化率还相对偏低,因此建筑业的发展空间其实还非常大。由于前期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与房地产行业或者说与建筑业相关公司的股价已经大幅度下跌,这就相当程度地释放了风险,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机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建筑业本身的竞争门槛不高,因此我们不推荐纯建筑企业,而是推荐建筑业产业链中上下游的部分有一定垄断性公司,当然,这个行业的暴利机会已经结束。

三是农业板块中的个别资源性企业。当前的世界经济整体格局是衰退与通胀并存,由于衰退的缘故,所以工业品资源需求减少,价格可能下跌,但农产品的需求却是刚性的。刚性的需求配合各国政府的滥发钞票,就为农产品提供了价格上升的较大可能机会,而农业板块中的个别资源性企业将是整个产业链中受益最多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