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运营管理方案

幼儿园运营管理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运营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运营管理方案

幼儿园运营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前期集中排查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切实保障乘车学生、幼儿(以下简称学生)的人身安全,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年11月以来,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我市开展了接送学生车辆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整治中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主要是:个别乡镇(街道)、村(居)及相关部门对辖区接送学生车辆和驾驶人员缺乏有效监管,存在随意租赁车辆和聘用驾驶人现象;个别驾驶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安全意识淡漠;个别接送学生车辆未达到安全技术标准,甚至继续使用拼装车、改装车接送学生;个别县(市)区部门联动机制不落实,清理、整治和规范力度不够等。上述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着我市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甚至群死群伤安全事故。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有清醒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对照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加强整改落实,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二、突出重点,深化校车安全集中整治

(一)强化拉网式排查整治。各县(市)区政府要立即组织公安、教育、安监、交通运输等部门进一步对接送学生车辆开展拉网式排查,认真检查已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并重点检查以下方面:接送学生车辆摸底排查建档情况、车辆集中检查情况、驾驶人教育情况、交通违法行为整治情况、学校(幼儿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情况、非法车辆举报情况和符合条件车辆备案、驾驶人管理情况等。对排查出来的新问题,要切实落实好督办责任人,明确整改措施,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二)加强道路巡查整治。公安交警等部门要加大道路巡查力度,对无证驾驶校车人员一律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对驾驶非法改装接送学生车辆,一律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依法处罚;对驾驶超员接送学生车辆,一律安排转运,严禁罚款放行;对没有办理校车登记(即无专用校车外观标识或非专用校车标牌)、存在安全隐患的接送学生车辆和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从严查处;对已办理相关手续的校车驾驶人员的交通违法行为,要及时通报教育、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规定,追究校车经营单位和学校的管理责任。

(三)加强恶劣天气条件下校车安全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针对当前冬季气候特点,制定应对极端天气交通安全措施,完善应急处置预案,防范大雾、降雪及路面结冰引发的校车安全事故。要教育驾驶人员明确雪、雾、冰冻恶劣天气安全驾驶要求,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技术,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确保乘车学生人身安全。

三、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制

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责任,全面构建校车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并根据本地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积极探索校车运营管理新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监督学校、幼儿园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依照有关规定,配合有关部门审核校车使用申请和校车驾驶人资格申请,建立校车管理台账。公安交警部门要完善校园、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强化接送学生车辆和驾驶人员管理,依法严肃查处校车交通违法行为。安监、财政、交通运输、物价、工商、税务、金融、法制等有关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各自职责,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要健全完善校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年度考核,纳入民办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年审内容,对不履行校车安全管理和交通安全教育责任的,以及校车有超载、改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民办学校(幼儿园)实行“一票否决”。

四、强化宣传,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幼儿园运营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19-05

一、学前教育的“镇江模式”简介

2010年10月,江苏省镇江市成为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区,承担“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任务。镇江市以试点区为契机,项目带动,以点带面,滚动推进,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和多元投入等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模式,坚持整体设计、分层推进和分步实施的发展路径,先后经历了被动推进、稳步推进和主动深入三阶段,逐步形成从1.0版至4.0版的独具镇江特色和品牌的学前教育改革模式(详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镇江市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路径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起初的1.0版(2011―2012年)是任务驱动式,目的是扩资源、调结构。2.0版(2012―2014年)是问题驱动式,目的是保运转、建队伍。3.0版(2015年)是创新驱动式,目的是“五为主”、建机制。4.0版(2016年后)是改革驱动式,目的是建基地、提质量。至2015年截止,镇江市适龄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以上,超过OECD组织中的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公办幼儿园占比达76%,在公办园就读的幼儿达80%以上,每万人配建一所三轨规模的幼儿园。

2016年,镇江市成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承担“扩大普惠性资源、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机制、贯彻落实《指南》”(《指南》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笔者注,以下简称《指南》)的改革任务。在原有的四个版式基础上,继续深化学前教育“提质量”的教育改革,继续构建“五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确保了镇江市学前教育质量的大提升,镇江市??质园达到了90%以上,落实了学前教育城乡同步规划、幼儿入园同等待遇和幼儿园同样发展的“三同”政策,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入好园”。这也开辟了镇江市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方天地,为镇江市人民群众提供了充足、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满足了群众的需求。

二、“镇江模式”取得的成功经验

(一)明确政府职责,坚持顶层设计,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自从2010年初镇江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地区后,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关键时刻、关键场合亮出态度、彰显立场,表明对学前教育改革的信心和决心。重视顶层设计、落实规划。专门成立市学前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改革试点工作纳入“十大民生工程”,同步发展,优先发展,要求咬定目标,强力推进,走出一条符合改革方向,具有镇江特点和推广价值的学前教育发展路子。

2010年,江苏省政府率先在全国颁布《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通过协调各部门力量,明确市、县、镇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管理职责。同时,构建了“五为主”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办园体制以政府举办为主;二是幼儿入园以公益普惠为主;三是经费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四是教师队伍以公办教师为主;五是学前资源以省优质园为主,并要求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确定中注重论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性。

从镇江市政府不断采取的措施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地方政府行政能力不断提高和政策工具不断丰富的过程,如高标准建设幼儿园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保障学前教育中最昂贵的教师要素支出、科学合理管理专项经费支出、财政投入逐步均衡和努力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等。

(二)连续出台惠民政策,确保发展战略实施

镇江市通过完备系统的法规、文件来确保发展战略得到切实实施。为推进试点地区工作深入,先后颁布《镇江市学前教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和《镇江市市区学前教育设施布局(2011―2020)》等10多个学前教育发展的“惠民政策”文件,保证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推动跨部门的合作与协调,相关辖区也因地制宜进行制度创新出台了系列落实文件。从学前教育制度上,镇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规划、经费保障体制和教师管理体制等体制机制。其中,镇江学前教育专项规划中最核心的创新就是正视城乡差距,对农村进行补偿性供给,降低了在乡镇和农村的幼儿园设置标准,体现学前教育服务的分配效率,这是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结果。

(三)完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前提,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改革的难点。2012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颁布《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明确投入主体、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完善经费收支管理体系,科学安排预算等,从根本上解决了学前教育经费不通畅的问题。

根据《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的规定,镇江市加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全市财政完成将近2.6亿元的经费投入,保证1万到1.5万人口左右至少配置1所幼儿园、每个镇(街道)按照省级优质园的标准配置1所以上的中心幼儿园,保证幼儿在500米的居住范围内,能够找到合格的幼儿园,基本满足当地适龄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破解了“入园难”问题。此外,市、镇两级政府还为当地幼儿园拨发500元生均公用经费。2013年起,城乡低保家庭、特困职工幼儿、残疾人员幼儿以及残疾幼儿等入园享受保育费全免等优惠政策,90%以上流动人口幼儿就读于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要求新增加的经费投入向学前教育倾斜,生均公用经费不能少于二分之一,2012年起每年预算安排600万元学前教育专项经费。

(四)重视师资专业团队建设,多种举措促发展

镇江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举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借助外力,内聚合力,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建立实验研究共同体

镇江市教育局能借助外力,充分发挥全国、省级学前教育专家团队的专业引领作用。例如,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何锋、叶小红、张辉等博士专家力量,借助省课程游戏化研究共同体的力量,传授课程游戏化前沿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进行审议。同时,还注重内聚合力,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幼教专干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团队作用,通过搭建开放式幼儿园教科研网络平台、成立“幼儿园《指南》实验园基地联盟”、组建“幼儿园游戏化项目共同体”等团体。经常邀请专家们深入幼儿园一线诊断把脉,凝练学前教育改革主题,指导制定改革方案、带领教师专业成长。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王兰在园本教研经验介绍中分享做法:教研室制定三年教研规划,坚持三年只专心研究一个主题,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区域性教研模式,扎实到各园蹲点指导,支持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开展预约教研,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各园较好解决存在问题,凸显研究成效。

又如,2014年9月,镇江市教育局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签订了《指南》实验基地项目协议合作协议,建立以省教科研专家领衔《指南》实验园基地研究共同体:省厅南京师范大学专家领衔“课程游戏化研究共同体”、各地市教育局教研员领衔“区专题研究共同体”、乡镇级领衔“结对幼儿园研究共同体”和“名特优教师与新教师结对研究共同体”。具体承担的任务详见表2。

实验研究共同体的建立,让有共同研究愿望的幼儿园走在一起,搭建合作探究、平等交流、成果共享的平台,通过定期开展交流展示活动,将研究成果展示和推广,推动幼儿园间、教师间相互学习、合作研究与共同成长。

2.提高待遇,稳定队伍,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前教育改革的关键前提是要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镇江市政府通过增加编制、提高福利、强化培训和促进流动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增加?制。不断增加在编幼儿教师的数量,按照在编幼儿教师每年增长10%的幅度,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的占比,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以及幼儿师范男生等方式,让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迅速充实起来。当地政府确保到2015年每个公办园中每班配备一名在编教师,保证每所幼儿园每班“两教一保”及其他各类岗位人员配备到位。二是提高待遇。实行人事制度,提高民办教师福利待遇,保证非在编幼儿教师正常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和培训等方面享受与在编人员的同等待遇。如扬中市县级公办园中70%的公办教师的工资全部纳入政府财政保障,与中小学教师享受一样的奖金和补贴。三是强化培训。完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实行全体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每五年全员培训一周期的做法,实施“十百千”培训工程、每五年内培养10名学前教育“名、特、优”专家、举办100场学前教育专家讲座培训、培养1000名学前教育教学管理能手,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习,通过园本教研和专题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四是促进流动。选拔优秀的幼儿园园长或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指导,开展与姐妹园结对交流与帮扶活动,公办民办幼儿园共享优质资源,实现学前教育优质师资均衡发展。如扬中市探索多样化的幼儿教师交流模式:一是实行城区新招聘的幼儿园教师工作满三年后须无条件调配到农村幼儿园工作的制度。二是实行城乡结对合作交流和培训等制度。三是实行农村幼儿园教师回城参加电脑派位与竞聘制度,按1∶3的的比例随机产生竞聘人员。公开透明阳光的操作,让每位幼儿教师都有均等的进城机会,更可以防止优秀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有利于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重视幼儿园课程改革,重视内涵建设,对《指南》理解非常到位

政府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思路、策略决定着一个地区课程发展的方向与质量。镇江市教育主管部门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责任和义务,通过有质量的课程管理推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通过制订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游戏化建设规划,课题带动,区域推进,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践,形成百花齐放的课程游戏化特色,也实行了很好的管理举措,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幼教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了幼儿园的课程质量。以课程游戏化示范幼儿园――句容市袁巷幼儿园为例。该园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独特的教育资源,精心开辟“香樟园”“百花园”“百果园”“小竹园”等6个园,让幼儿园的一草一木都变成鲜活的课程,凸显“竹文化游戏课程建设”特色。在园时间内,孩子们可以开展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与竹子有关的花样跳竹竿、搭竹筒等游戏活动。又如扬中市新坝幼儿园。该园秉承“一沙一世界――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的办园理念,从延展户外“生活场”、丰富室内“实习场”、优化班级“游戏场”三个方面开展游戏融合课程。

同时,镇江市幼儿园从园长到教师,理解《指南》精神非常到位,并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镇江市中山路中心幼儿园耿焱园长在《融指南于生活,促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中提出,园长有责任带领自己的团队,深入研究《指南》,充分挖掘园本课程的价值和课程资源,珍视游戏与生活环节的课程价值,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对广西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

(一)广西学前教育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和困难

近几年,广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学前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目前广西学前教育发展还面临很多核心问题和困难。

1.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职能不明确,政策制度不健全,普及水平偏低

自治区、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学前教育的相关法规政策制度不够健全,学前教育地位及性质不够明确,管理体制、办园机制不够完善,普及水平偏低。至2015年截止,全区幼儿园共有10397所,其中公?k幼儿园1256所,仅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12.08%,低于全国公办幼儿园占比近7个百分点。全区公办幼儿园与多元普惠幼儿园覆盖率为42%。2015年广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74.7%,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要达到2020年普及学前教育目标(毛入园率达到90%,在园幼儿约210万人),需提高15.3个百分点,新增在园幼儿约55万人。

2.财政投入不足,城乡发展不均衡

广西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严重匮乏,缺乏基本经费保障,特别在体制转型期间,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少,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只是针对部分园舍建设的应急性投入,财政基本无预算无单列、无标准无比例,学前教育经费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比偏低。据统计,2013―2015年,全区学前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虽逐年有所提升但占比仍然较低,分别为2.70%、2.60%、3.30%,无法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幼儿园仅靠收标准偏低的保教费难以维持日常运转,远不能满足学前儿童大量增长和学前教育质量发展的需要。

城乡之间、公办民办幼儿园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办园条件、师资配备、管理及教育质量方面不平衡。经测算,到2020年,全区要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0%的目标,尚缺少1288所幼儿园、改扩建1730所、扶持600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约需投入190亿元,建设资金缺口大。幼儿园办园条件不精良,已严重影响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导致入园难问题普遍存在,也严重阻碍幼儿园自身的发展。

3.师资缺口大,保教水平参差不齐

幼儿园教师保教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广西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经测算,到2020年,按照师资配备要求,全区需要学前教育专任教师12万人。目前共有学前教育专任教师6.8万人,尚缺5.2万人。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在编教师少,全区在编幼儿教师8481人,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4%,绝大多数幼教工作者福利待遇低,非在编教职工的管理缺位,流动性大,导致师资缺口大、专业素养不高。同时,还存在教育观念落后、职业吸引力不足、职业倦怠普遍、师资队伍稳定性极差、职后培训机会少和缺乏专业发展提升机会等,导致学前教育总体素质偏低、“小学化”倾向突出、保教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

4.学前教育专职管理人员设置缺位严重,监管不到位

据了解,现有政策文件缺乏对学前教育专职管理人员配置标准,导致人员设置随意性大,缺位严重,许多市县没有学前教育专职人员,或者“专职不专”,致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领导以及评估督导等工作失去基本保障。运营管理不规范和监管不到位。由于民办幼儿园占90%左右,许多实力弱小的幼儿园在管理运营上面临诸多不规范之处,但又是承担着学前教育的主力军,为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只能一边办学一边整改,特别是乡镇以下的农村幼儿园,有关部门更是监管力度不到位。

5.缺乏专业引领,《指南》学习深入不够

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专家介入区域性学前教育改革的指导严重不足,幼儿园缺乏专业引领,广西幼儿教师普遍对《指南》学习深入不够,存在理念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大多幼儿园的管理者,对本园课程的解读、现状分析、资源开发、规划建构缺乏全面考量,缺乏科学严谨态度,随意性过大;跟风的现象还较严重,容易走进为特色而特色的误区,没有基于幼儿、教师、幼儿园的“本”设计课程。此外,一些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尚存在分科教学的片面错误观念;缺乏对幼儿的了解和关注,没有进行科学的观察与分析等。

(二)借鉴“镇江模式”的成功经验,促进广西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

镇江市作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城市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为广西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和榜样。2016年,广西也成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验区,这是加快我区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契机,任重而道远。结合现状,广西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和《指南》实验园工作推进以及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可考虑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明确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改革中的主导责任,创新体制机制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是史无前例的,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分管领导亲自靠前指挥,2014年还将学前教育列为全区五项教育突破工作首位予以部署,先后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试点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等一系列学前教育改革配套文件,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广西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并不十分乐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学前教育体制受到冲击,学前教育在城乡间发展很不平衡,教育公平远未实现。因此,当务之急,政府应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战略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主导责任,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作用,通过教育立法来强化职责,不断加强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意识,以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和定位,在实践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起规划、立法、体制、机制、指导、管理和督导等不同职能合理搭配的政府主导学前教育发展模式。

将学前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民生实事工程,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发展工程,重点建设城区(县城)、城乡接合部和精准扶贫县贫困村级公办幼儿园,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体制机制,在经费投入、用人待遇、规范管理、部门协作等方面予以突破。大力扶持城乡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促进学前教育的稳步发展和质量提升。

2.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投入,完善经费机制

要想实现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持续有效投入。2010年以来,中央与广西财政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用于学前教育发展方面的政府拨款逐渐增加,2014―2015年,已下达学前教育建设资金22亿,支持全区新建迁建幼儿园共680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4万人。先后出台《广西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基本标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价目录》等文件,2015年,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广西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基本标准》,建立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定价制度。未来五年,自治区本级继续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统筹中央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支持和督促全区各市、县政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要求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为园所建设、条件改善、师资培训、多元普惠幼儿园奖补、幼儿资助等多个方面提供资金保障。

尽管如此,目前的财政经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学龄儿童日益增长的入园需求,希望政府能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投入,明确分配比例,在拨款使用上做到??钭ㄓ谩>】斐鎏?具体惠民政策,提高公办幼儿园的比例,为幼儿园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办教师。加大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薄弱的农村地区免费实施学前教育,明确规定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优先享受免费学前教育权利。

3.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引领和传承作用,提升保教质量

为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发展方向,需充分发挥专家引领、示范和传承作用,建立由高校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示范园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专家团队,参与到本区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质量评估等工作中。建立积极主动的“园际辐射”,以点带面的互动模式,为办学落后的幼儿园提供学习与模仿的榜样;建立“师徒制”,发挥言传身教的显性及隐性影响;构建示范幼儿园辐射网等。充分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资源优势,约请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带动农村幼儿园,形成全区农村学前教育帮扶网络,真正发挥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效用。

通过专家参与决策和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南》文件精神,加强幼儿园保教改革,建立本土化、有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动全区各地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第一,增加事业编制,实行人事制度。长期以来,广西区内的幼儿园在编教师数量处于较为短缺的状态,一直辛苦工作在学前教育一线的是大量的非在编教师,但他们的薪酬又是比较低的水平。建议有关部门在考虑到编制无法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参照镇江市的做法,启动非在编幼儿教师人事制度,形成按岗聘用公平竞争、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增加职业吸引力。

第二,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众所周知,占全区80%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的诸多因素与困难主要体现在福利待遇低、身份不落实和社会保障无着落等问题上。而福利待遇则是直接影响职业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应尽快根据国情制定相关法律,明确幼儿教师身份与地位,建立健全幼儿教师福利待遇保障机制,出台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评聘及考核要求等,明确教师权利及待遇医疗保险、职称和培训等规定,维护幼儿教师合法权益,保障幼儿教师安心从教,以促进学前教育稳定发展。

幼儿园运营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2011年,在我国接连发生的若干起校车交通事故,使校车安全问题成为社会最大的伤痛。

随之而来的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如何为我国中小学生提供安全优质的合格校车。

在国家制订《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四项国家标准后,各校车制造企业都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制造出高于国家标准的新型安全校车,并纷纷投放市场。本刊始终密切注视着这一关系国计民生和孩子安全事件的良性发展,特集中披露国内主要客车企业在制造优质达标校车中采取的举措。

宇通宇通作为客车制造企业的代表者,在校车安全制造上也同样走在最前端。继为德清送去79辆、送去53辆专用校车之后,2011年12月29日下午,50台宇通大鼻子专用校车的车队又驶入了山东龙口市。这50辆宇通大鼻子校车均符合校车新国标的各项要求。

宇通这50辆大鼻子校车,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它配备宇通自主研发的智能行车系统――“安节通”管理系统。这个智能信息化系统在专用长头校车上应用尚属首次,它能够提供车辆管理、信息搜集及3G视频传输功能,为校车运行管理提供系统化的高科技解决方案,从而更便捷、迅速、有效地保护孩子们的道路交通安全。孩子们上下车都需要打卡,IC卡内的信息会传回到安全控制中心,家长就会收到通知,实现从家到学校的安全对接。

另外,由于农村和山区的道路条件较差,为提高校车安全性,新标准要求校车向左侧和右侧倾斜最大侧倾稳定角应不小于32度,且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侧翻试验验证。宇通校车完全符合这方面的要求,早在标准之前,宇通就进行了国内首次校车侧翻试验,试验结果是车体结构完好无损,证明其可有效保障车内人员的生存空间。

宇通校车体现了“科技、智能、人性”的特点,切实维护中小学生及幼儿安全。宇通校车还可根据各地不同路况,定制生产不同的校车车型,能满足各地的差异化需求,让各地的孩子都拥有一个安全的上下学旅程。

厦门金龙厦门金龙作为国内领先的客车制造企业,大金龙积极开发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校车,运用“金龙智慧校车运营管理系统”打造智能校车,为国产校车树立安全标准新标杆,为学生出行安全提供移动堡垒。

校车安全由诸多环节组成,最基本的是产品安全这一个环节,对此大金龙的基础打得扎实稳固,大金龙全新研发的专用校车贯彻一贯的“安全至上”设计理念,将采用美式长头和半长头造型,全车采用高强度钢骨架,车身结构安全性能增强,座椅布局和设计更符合中小学学生的身材特点,每个座位都配有安全带,内饰则采用燃烧性能低的高品质材料,产品安全性十分可靠。

另外,大金龙还十分注重运营管理这个重要环节,因为运营散乱、管理不善是我国校车运营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为此,大金龙推出“智慧校车运营管理系统”,它是一个能够帮助监管部门和校车运营主体解决管理问题的平台。大金龙的智慧校车运营系统可以对校车载客人数、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定位监测,有效防止车辆超载、超速;可以通过短信提醒等方式及时向监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位置,让各方及时、便捷地了解学生的安全状况;车辆独有的天气预报播报和灾害预警提醒功能,可以对暴雨、大雾等自然灾害及时报警,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根据预测,使用该系统可以避免70%以上的校车事故。大金龙用自身的智慧带全社会的孩子走上美好的未来。

苏州金龙日前,苏州金龙正式6606X、6706X、6756X长头校车系列产品,展现出这个专业客车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我国“智慧”客车的首创者,苏州金龙这次又率先以智慧运营系统武装校车,以此加强校车安全性。

海格这个系列的校车采用了典型的长头设计和驾驶员视野360度无盲区设计,其最大的特色在行车系统上,海格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类似飞机黑匣子的尖端产品――G―BOS智慧运营系统。G―BOS通过对车辆运行数据的采集汇总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并纠正行车中的安全隐患,用高科技来保障孩子的安全。另外海格智慧安全校车还有它独特的细节性安全设计,全面保障了孩子们的安全。海格校车以美式标准为基础,采用鸟笼式骨架车身结构和金属前、后、侧围,使得校车的抗撞击能力更强,为学童提供了一道钢铁防护屏障,可以有效降低意外事故的危害。

同时,海格校车还全面为我国各地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着想,其专业校车不仅有“长鼻头”的6606X、6706X、6756X系列,也有平头的6759X系列,共涵盖了6至12米的七款车型,座位数也从30到69个不等,满足各种乘坐需求。

厦门金旅厦门金旅本着“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校车品质诉求,考虑到中国大部分市场的国情所在,金旅在校车产品的市场推广上,更多提倡的是社会价值。这一定位也直接影响了金旅在产品上的决定――以保护学童乘车安全为主要出发点,着重提高产品性价比,力求以更合理、适中的价格携手校车运营单位加速校车的推广。

目前,校车在金旅整个车型生产及研发投入中已占据了不小的比重。截至目前,金旅已形成了4个校车系列平台,主要包括XHL6971、XHL6901、XHL6821和XHL6603/6723系列,最大座位数覆盖30座至62座,所有车辆均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标配小学生专用座椅(配有安全带)、翻转停车信号臂应急开关和应急照明装置等设备,并可根据各地不同需求进行专业性加装。同时,金旅的“长鼻子”校车也正在研发调试中,并将于近期推向市场。金旅人本着人性化关怀的理念,给整个社会孩童的成长送去无限关爱。

中通中通为校车事故的重灾区甘肃庆阳当地的幼儿园配备40辆“大鼻子”安全校车。中通专用安全校车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大鼻子”是依据国际公认的最安全的美国校车标准设计的,极大地增加了车前部碰撞时的缓>中区和变形吸能区。同时,中通专用校车的车身骨架经特殊强化设计,车身周圈设置防侧翻钢梁,车身前后端设置防撞梁,最大限度地保证车身的刚度和强度,提高了校车的安全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车采用中通自主开发的专用校车底盘。该底盘是中通专门针对校车特点首次研发,性价比高,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与通过性。中通将安全校车与运营单位紧密配合,为校车运营保驾护航。中通将在庆阳设立专门的校车服务站,并根据校车特点投放配件,安排技术和服务人员驻点服务一个月,24小时随时待命,同时,在车辆运行初期,中通将对驾驶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车辆处于最安全和最可靠状态。

恒通1月9日,恒通加强型安全校车“金刚校车”驶入举世闻名的“酒都”――宜宾五粮液工业园区。“金刚校车”以“呵护未来,安全至上”为设计理念。加强型安全校车车身结构、底盘、内饰设计、座椅布置、材料选择、动力系统等各个方面无不以安全为准则,

在校车侧翻试验后,车辆任何部分的位移均未侵入生产空间,且客车的各部件几乎完好无损,发动机运转正常,车门及逃生出口开关自如,车辆仍可照常行驶。高于国家校车安全标准的恒通“金刚校车”,是整个四川地区投入使用的首批专用安全校车,将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

安凯安凯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客车生产商之一,在安全技术上是业内公认的佼佼者。截止到目前,国内销售900多台,出口3000台校车。国内销售包括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辽宁、重庆、黑龙江等省市。安凯校车产品已经在国内各大城市批量化运营,并得到用户及市场的高度认可。在国内校车市场进一步扩展的同时,安凯校车2011年海外出口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目前安凯是唯一一家运用全承载技术生产制造安全校车的企业。安凯客车独有的全承载车身能够将某一点的受力转化为车身的整体受力,车身变形小,内部乘客的安全生存空间大,无论是在主动安全性还是被动安全性上,都具有独到的技术优势。运用全承载车身技术生产制造的校车在世界上也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校车。此外,安凯还是国内第一家做客车整车侧翻试验的企业,客车“第一翻”也证实安凯客车卓越的安全性能。

江淮近日江淮HK6770HX专业校车在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进行了侧倾稳定及侧翻试验,试验严格按照GB/T17578-1998《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试验方法》、GB13094-200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以及刚出台的《校车坐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和《幼儿校车坐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为标准。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客车HK6770专用校车在试验后车厢生存空间无任何挤压变形,无零部件发生位移侵入生存空间,同时无任何部分突出变形至车身结构外。客车侧倾稳定角度大大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35度的要求。

侧翻试验最终以“结构完好无损”的惊艳表现取得了巨大成功,连权威专家都对江淮专用校车在骨架强度方面取得的成绩惊叹不已,表示江淮校车的侧翻试验是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堪称典范。江淮再次证明了其校车的卓越品质,为我国中小学生送去了一份最安全的保障。

黄海黄海客车在3年问内销售了200多辆普通平头造型的校车,辽宁宽甸、普兰店、彰武、太子河、江苏常熟……运营期间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事故,黄海专用校车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和赞誉。

据了解,黄海提出要制造中国式校车是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一向以“实用、适用”为研发理念的黄海人,要造一款让“政府买得起、学校用得起、学生坐得起”的“中国式”校车。早在校车研发初期,黄海的技术人员大量参考了国内外尤其是美国校车的结构设计,通过广泛地调研最终发现,专用校车的市场在广大的农村,“仿美式”校车造价高、油耗大、不灵活是其避不开的“硬伤”,即使是在美国,也并非是清一色的使用长头校车。黄海本着“实用、适用”的原则,其新款专用平头校车在尽可能不增大成本的基础上,满足《国标》和用户的需求。成熟可靠的底盘、符合潮流的造型、适度超前又不极致的产品,才是黄海人不断追求的目标。

上汽上汽MAXUS大通汽车以一种国内校车先驱者的姿态对校车的安全进行全新定义,其新推出的V80校车树立了新的行业安全标杆。近日,上汽商用车品牌MAXUS大通V80校车基型车在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进行翻滚试验。据了解,这是国内轻客校车的第一次翻滚测试。目前,国家强制性法规要求长度超过7米的客车必须进行翻滚试验,而一般轻客车身长度都要低于这个数值。实验结果显示,经过翻滚实验后V80校车车身略有变形,车身骨架基本完好,前窗玻璃破碎。缓冲区变形,载客区部分未变形,同时没有异物侵入乘客生存空间,缓冲区有效保护了乘客安全,载客区没有突出缓冲区。车顶未变形,后方和测玻璃没有发生破碎,后方车门可以打开,逃生通道畅通。虽然上汽MAXUS大通汽车的校车属于轻型客车校车,但其安全性完全符合校车标准,这为轻客校车的安全性问题做了最好的解答。

南京依维柯南京依维柯作为《专用小学生校车标准》参与制定的单位之一,始终从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层面来致力于校车的研发与生产,同时结合国外校车的资源和成功经验,在校车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多个方面入手,专业打造“装甲车”般的校车,为祖国的未来、今日的花朵保驾护航。

幼儿园运营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校车安全工程”,校车管理,校车运输,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1-0115-04

校车的投入运行为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发挥了较大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校车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11年11月和12月发生的甘肃省正宁县、江苏省丰县等校车事故暴露出违规超载、“无人治理”等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对校车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议在全国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到目前,辽宁、福建等地已陆续启动“校车安全工程”。大力度推进“校车安全工程”,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校车经营与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最终让孩子们能坐上安全的校车。

一、完善与校车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每当社会对校车安全问题高度关注时,各地就纷纷掀起集中整治的浪潮,采取了一些亮眼的新举措,逢车必查。然而,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不是暂时的运动和“风暴”,而是一旦发生问题,法律可以自动运转,从容而有序解决问题。因此,应加紧完善与校车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一)构建校车安全管理法律体系,立法保障校车安全。“有法可依”是夯实“校车安全工程”的基础和前提,政府首先应重视法制建设,为确保校车的安全运营构建校车管理法律体系,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轨道。

当前我国校车安全法规不健全,虽然部分省市和地区针对校车安全问题作出了一些规定,但国家还没有对校车立法,孩子们在车内的安全很难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从国际范围来看,无论在立法还是在设立安全标准方面,美国都是世界领先国家之一,已经形成了自己非常完善的体系。从联邦政府到各州政府,对于校车的标准和管理都有非常明确及严格的规定。法国政府早在1973年就专门对校车的管理办法、行驶规则和驾驶员雇用标准等进行了立法。交通法明确规定挂有校车标志的车辆享有交通优先权。为了确保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条例、规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06年对《道路交通法》的全面修订。修订后的《道路交通法》进一步补充、完善了有关学龄前儿童、学生通勤车辆的安全管理规定,对校车申请、更换、性能、标记、保险、行驶规则、司机的义务与责任,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国外对校车立法的经验说明,校车管理工作涉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教育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各自承担哪些监管责任,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应在完善现行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的同时,制定有关校车安全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并对侵害校车安全的行为作出严格的惩罚性规定。可喜的是,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1年11月27日,总理在出席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上指出:“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对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校车服务规划作了原则规定,明确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财政、教育行政等部门,按照保障安全、方便学生,明确范围、突出重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总体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2 〕这说明,一个关于校车设计、生产、改造、配备、安全、运营的法律规范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制定并落实校车安全相关标准。当前,乘坐不符合标准校车的形势比较严峻,非法运营车辆隐患重大,当务之急是制定校车安全和优先通行的交通规则,赋予校车特权,出台各种校车安全标准、技术细则及相应的管理政策,并有效地推行。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对校车安全标准都有一套成熟的制度。如美国高度重视校车交通安全,不断修订和制定安全标准,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在联邦政府颁布的60项有关汽车的标准中,有37项与校车安全标准有关,包括校车车体结构、防倾覆保护、制动装置等。对校车如何接送、载运学生的详细操作规程也有规定,由政府保证校车的特殊路权。韩国对校车结构要求具体,如校车颜色统一为黄色、校车必须加入综合保险、座椅安全带要符合儿童体形、车辆门窗必须是开放型、车内不得放折叠椅等。在加拿大,校车被誉为“世界第一安全校车”,全国统一的规范标准从硬件上保障了孩子的安全。日本规定校车上除司机外,还得有两名幼儿园老师帮着照顾孩子。我国虽然没有专门的校车安全法律法规,但校车标准也并非空白,2007年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2010年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校车标识》等文件,都明确规定了校车的安全标准,其中不仅对车辆内外的安全设施配置标准及车内布置标准作了详尽的规定,包括校车标志的组成、式样、车身外观涂装、标牌及停靠站点标志等,更明确指出双层客车、铰接客车等不能作为校车使用。但是目前我国仍未立法强制执行专用校车的使用标准。因此,应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将校车交通纳入整个城市的公交系统,保证校车的特殊路权。新的标准应准许校车使用公交专用车道和公交优先车道,并对校车交通标志作出统一规范,如文字标识、涂装、紧急避难装备、应急逃离出口、停车标志臂等。

2011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周洪宇曾递交过《关于实施校车安全工程的议案》,提议在全国推行“校车安全工程”。他表示,应成立专门协调机构负责“全国校车安全工程”,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为牵头单位,公安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司法部等为配合单位。这个专门委员会可以《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为基础,制定适合中小学生乘坐需要的校车各项技术标准和校车生产准入制,制造符合标准要求的校车。〔3 〕在校车事故频发的今天,政府理应对此建议高度关注。

二、加强校车运输安全管理

校车的运输安全管理是校车安全的重要方面。过去,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和社会力量的发展,政府有意识地把一些责任转移给企业和社会组织,把政府应该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校车管理中的车辆、运营主体、运营过程和学生组织等工作,存在事实上的管理缺失,其最大的弊端是共同管理却无人负责。因此,应明晰政府部门的校车运输安全管理责任。

从其他国家经验来看,美国政府要求各州分别制定一套完整的学生运输安全方案,这种安全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校车的营运管理方案。联邦校车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联邦车辆安全管理局和联邦运输管理局等,它们各司其职,分别负责管理校车的不同方面,而日常具体的校车管理则由各州政府负责实施。〔4 〕例如纽约市解决学生上下学问题的基本做法是将学生交通问题纳入整个城市的公交系统,校车的具体服务事宜由纽约市教育部下属的学生交通部负责。在法国,中小学生的校车交通是按照行政区划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这种管理办法与法国行政区划分及财政预算的体制相关,掌管校车预算和日常管理的是总顾问委员会,其成员由众议院选举产生,主要负责校车运营经费的审批和行驶路线的确定等。日本现有校车既有学校或地方政府自有的,也有向运输企业租用的。前一种校车由学校或政府所有并管理,驾驶员也由学校或政府雇用;后一种车辆由运输公司所有。但无论哪种校车的驾驶员都要持有专门驾照,并经过严格选拔。〔4 〕

借鉴他国经验,笔者认为,校车安全管理涉及到诸如财政、交通、质量监督、标委和公安部门,它们应形成合力,共同管理,但要各负其责。也就是说,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的恶性事故要依法严肃处理。具体来说,校车的规范与发展应当由政府主导,在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框架下,严格按照校车安全技术标准,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指导和扶持有关专门的运输企业经营校车服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责任监督校车营运企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校车驾驶员和校车运行的安全管理。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校车监管权交给公安部门,从公共安全和服务民生的高度强化监督的权威性,增强监管力度。校车可由国家统一购买,运行路线则由当地公安、教育部门和运输公司协定。诚然,对校车的具体指导和服务工作应有专门的政府部门负责管理,但具体经营管理可以依托于专业的行业管理部门。政府建立校车及其驾驶员准入和专门管理制度,将校车质量和校车安全纳入教育督导范围。校车的运营主体必须是专业运输行业从业者,其应通过一套完善的筛选、训练和监督程序,以确保其所具备的能力、专业知识与责任感能够胜任校车司机这一重要工作。

三、合理配置校车资源

我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校车分布地域不均衡。人口居住分散的偏远农村与人口稠密、公共交通发达和治安良好的大都市,校车需求存在较大差别。城市学校的校车保有量多,农村学校的校车供不应求。农村学生对校车需求较大的原因,是因为撤乡并镇带来学区及学校布局调整,学区服务覆盖面加大,导致部分学生路途偏远必须乘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同时,为争夺生源,部分城乡民办幼儿园主动出车接送学生。在此情况下,农村大量存在着把报废车、拼装车、微型面包车、两轮摩托车、三轮农用车、拖拉机等作为校车的情况,学生们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上下学,给交通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一般情况下“黑校车”、“超载校车”多集中于中西部、农村地区、城市外来人口聚集区、城乡结合部。〔5 〕这种情况给校车资源配置提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如何确保其合理性。

当然,其他国家同样也面临着显著的城乡差异及地区差别问题。那么,它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日本根据城乡差别因地制宜,接送中小学生的校车,只在人口稀少的乡下或山区才有。在北海道等冬天气候寒冷及骑车和行走困难的地区,公立学校每到冬季会为学生提供校车。私立学校的学生由于位于大都市,公共交通发达,治安也比较好,因此一般是学生自己搭乘电车或公交车上下学。在法国人口密集和公共交通发达的大都市,并不存在校车需求,只有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农村和远郊区才有校车需求。从管理和经费来源,公立学校的校车是公共交通体系和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接受政府管理和补贴;私立学校的校车则是纯粹的市场经营行为,由学校自行负责。但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只要挂有校车标志的车辆,在行驶中都享受优先权。〔4 〕在俄罗斯,农村地广人稀,作为建立资源共享型学校和基地学校的配套措施,政府实施了“农村校车计划”,以保证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学生有条件到具有现代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学校接受教育。

因此,我国地方政府资源配置应根据地区差别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当前,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特征非常明显,地区之间不仅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学校布局,包括财力方面的差距也非常大。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在有限的条件下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出不同的校车管理和运营模式。《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居住的学生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缩短上学距离,减少交通风险。根据这一要求,在城市中,应采取措施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在学生居住地分散、难以保障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的农村地区,国家可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方式。

四、探索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推进“校车安全工程”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没有充足的资金就难以保障校车的质量和运行的安全。因此,校车资金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机制的作用,探索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一)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推进“校车安全工程”。“校车安全工程”所需资金首先应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各级政府可利用税收杠杆、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支持专用校车的推广和普及。例如,在广东省,2011年3月顺德市乐从镇开通52辆TC公交,其中有6辆“长鼻子”的美式校车,完全按照美式校车标准来制造。这六辆校车总共花了240万元,每台40万元,全部由乐从镇政府买单。〔6 〕 又如,浙江省德清县专门成立了校车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德清县政府斥资2000万元,向中标企业定制了79辆校车,并专门成立了负责学生接送管理的公司。〔7 〕 山东省高密市政府把更新接送学生车辆列为“市长工程”,采取鼓励个人、村居、社区购买专用新车,企业捐助等方式更新车辆,每购买一辆30座以上的新型专用接送学生车辆,财政补贴30%。长春市对学生接送车运行和管理给予必要扶持,如给车辆保险一定的优惠政策,减免车辆购置附加税、车船使用税等相关税费以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等。〔8 〕 这些成功实践为推进“校车安全工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应在全国予以推广。

(二)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多元互动机制建设,增强全社会参与的活力,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校车发展的路径。当前,国内校车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主要有学校自营、政府购车学校经营、无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有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四种,其中学校自营和无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是各地情况很不均衡。由于校车盈利水平低,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对该市场的发展促进作用非常有限,如何让学校买得起、学生坐得起专用校车,就成为我国校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各地可依据财力状况探索不同的补贴模式,也可以借鉴美国的商业经营模式。以纽约为例,由教育委员会规定路线,招标拍卖经营权,与私人校车公司签订合同,学校和学区只负责监督安全和制定校车运行规则;联邦政府支付57%(私立学校小于这个数值)的营运经费,其他由各地纳税人支付。〔4 〕近日,武汉市黄陂区开始了政企联手探索放心校车新模式。2011年12月19日,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与区教育局、两家客运公司签署校车运营合作协议,三方共同出资132万元购买6台“大鼻子”校车接送辖区小学生,由客运公司负责校车日常运行。街道、区教育局各出资40%,街道的两家客车运营公司出资20%,校车的所有权归政府。校车的运营由两家客运公司负责。街道在调研学生乘车需求后,制定了6条校车线路、停车点和站牌。客运公司为每辆校车配备1名拥有从业资格的司机、1名随车照顾孩子的人员。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校车运营,校车不得挪作他用,并在统一地点停放。校车的运营将采取市场化+政府补贴方式,学生每次乘车的车费为一元,街道办事处每年补贴企业32.5万元。〔9 〕这种政企联手模式解决了制约“校车安全工程”推进的资金、运营难题,是农村地区推行安全校车的可行办法。

他国的经验及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说明,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校车运营模式可成为推进“校车安全工程”的破题之策。具体来说,政府以指导和提供补贴等优惠政策等方式扶持有关专门的运输企业经营校车服务,形成专业、安全、完善的校车运营管理制度;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民营资本进入,以弥补政府财力的不足,在共同遵守法规的情况下,形成专业化的运营主体队伍,并形成良性竞争机制;通过招标或者承包的方式,将校车经营社会化,利用社会资本为教育服务,这种社会化不是纯粹的商业化,经营者必须保证校车的安全性、公益性。

参考文献:

〔1〕李亚杰,李 菲.出席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并讲话〔EB/OL〕. 新华网,2011-11-28.

〔2〕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2011-12-12.

〔3〕人大代表建议安监总局牵头 成立机构管校车安全〔N〕.新京报,2011-11-18.

〔4〕耿益群,张 洁,秦学智,王保华.国外校车的运营和管理管窥〔J〕.教育科学研究,2010,(9).

〔5〕周伟涛.后国标时代的中国校车如何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11-05.

〔6〕南 都.广东顺德开出最牛校车 完全按照美式校车标准制造〔N〕. 绵阳晚报,2011-03-31.

〔7〕董碧水.浙江德清斥资2千万购校车 每年投400万保运行〔N〕.中国青年报,2011-11-20.

幼儿园运营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建筑产品的流通形式包括出售和租赁两种。研究建筑产品的流通,必须掌握建筑产品流通的特点,如流通的区域性、分解性、反复性等。对建筑产品消费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建筑产品消费特点的研究上,如消费的长期性、普遍性和公共性。在研究建筑产品消费的问题上,更要关心建筑产品的消费效益。消费效益是指在使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建筑产品期间,使用者实际接受到的功能与建筑产品所具有的或者应该发挥的功能之间的比率。人们消费一定的建筑产品能否取得最大的消费效益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提高建筑产品的消费效益,成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这里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是建筑产品使用率的高低;(2)是同类建筑产品之间使用的均衡性;(3)现有建筑产品是否与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相适应,例如一些地方存在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偏低的现象;(4)对建筑产品的使用是否正确合理,比如随意改变房屋建筑的内部结构就可能危及整体安全性等。

2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

建筑企业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只有在建筑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挖掘提高成本控制方式,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于是很多建筑企业都提出要生产“绿色建筑”,其基本思路和原则是:(1)使用天然的材料;(2)精心融入“高科技”因素;(3)实用且节能;(4)建筑在寿命周期内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5)减少建筑寿命周期内污染排放;(6)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与环保相统一。“绿色建筑”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效益,主要从决策、设计、招标及合同、实施、运营及维护、拆除和翻新等六个方面来控制。

(1)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绿色建筑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项目规模、建设水平、项目选址、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科学地确定建设标准、严密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环境上是否允许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做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要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方面采取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投资偏差。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和评价,并提出优化办法,确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在不突破投资限额的前提下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3)招标及合同阶段的成本控制。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取标价合理、能保证质量和工期、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好的承包商,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合同条款的缺陷。建议合同的承包方式采用“设计、采购、建造”EPC合同工程总承包方式,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全程参与工程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服务工作,实现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与紧密配合。(4)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通过控制承发包商的行为来实现相应的控制目标。在绿色建筑施工阶段,要在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5)运营及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建立运营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对节能、节水的管理和环境质量的监测,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采用绿色建材;加强材料性能和环境指标的检测,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加速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6)拆除与翻新阶段的成本控制。拆除与翻新阶段发生的废弃成本主要指工程项目拆除后所发生的废物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成本;环境损害成本主要指由于工程项目废弃后对环境和资源的损耗、保护恢复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对弃置成本的重视,有助于对环境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社会效益。

3建筑工程的经济评价

建筑工程的经济评价在建筑工程经济评价的研究中,一般将其评价方法分为三种:(1)在部分价格调整的基础上按照传统的经济价格进行评价;(2)以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为重点进行全面的价格调整,按照得出的计算价格或效率价格进行评价;(3)把积累和收入的分配问题加以考虑,按照动态的社会价格进行评价。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筑工程项目,不管是按何种标准确定都应该进行经济评价。因为将要实施的工程项目规模较大,其本身作为单独的一个项目,必须定量地加以评价。建筑工程项目的评价方法或理论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纲,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实施工程项目的基础。无论是需求预测,还是利益估算,归根到底都是按照经济评价方法来完成的。

3.1几种建筑工程经济评价方法

(1)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经济评价方法是利益费用比较法。对于可计算利益的建筑工程项目,需将利益和费用的现值加以比较。①内部经济收益率(简称IRR):用经济分析方法将利益和费用调整后贴现的利益现值总和与费用现值总和相等时的贴现率即内部经济收益率;②净现值(简称NPV)或利益费用差的方式:用一定的贴现率将建筑工程项目寿命期间发生的利益和费用分别贴现为现值,利益现值总和与费用现值总和之差如果大于零,则该项目较为可行;③利益费用比率(简称B/C):利益现值总和与费用现值总和之比,叫做利益费用比率。全部建筑工程项目都进行利益费用比较是不必要的。对于不能计算的工程项目,可用其他的定性评价方法。(2)贴现法。在建筑工程项目寿命期间所发生的利益和费用,要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贴现,变成现值之后再进行比较。这是因为,虽然项目的利益和费用是发生在5年、10年的长时间里,但必须是现在比较利益和费用,决定是否投资。这样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是,把将来具有不确定性的,有时间价值差的利益和费用拉回到现在时刻来计算。可见,投资不同于消费,其特点是在将来一定时间内继续发生投资效率的情况下,不是只评价投资费用的高低,而是要进行经济分析。(3)费用比较方法。有些建筑工程项目不能计算利益。例如: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就是这样。对这类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是把各种方案的费用贴现为现值后,比较现值的大小,选择费用小的方案,通称为“最小费用法”或“费用效益分析”。这种评价方法也可用来选择利益一定的建筑工程项目、来选择那些投资高而运行费用低的高技术密集型的项目,决定选择使用机器还是劳力更为有利。

3.2内部经济收益率和资本的机会费用的标准

在经济评价方法上,各国对内部经济收益率有着不同的要求,世界银行规定为12%。从发展水平和部门选择考虑,在经济发展初期,比较重视农业和基础工业部门,工程项目的贴现率比一般工业要低。

3.3各种经济评价方法的比较

上面谈到三种利益费用分析方法:内部收益率(IRR),利益费用差(NPV),利益费用比率(B/C)这三种方法的差异和优缺点如下:(1)内部收益率(IRR),随着项目的寿命不同而异,如15年、20年……若是几年,就要解几次多项式,因而在理论上可以得出几个IRR值。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采用其中哪一个值更好,所以只好规定工程项目寿命,并以此对几个IRR进行敏感分析,除此,没有更好的方法。(2)关于利益费用差(NPV),利益费用比率(B/C)这两种方法,它们都是由外部规定贴现率,所以难以规定准确的数值。但作为一种方法,由外部规定贴现率是正确的,(均衡)利益是在资本市场上通过竞争决定的。(3)有些工程项目,利益和费用在各年度的分布状况是不同的,这时如果用IRR,结果则大相径庭。一般地说,IRR法的前提条件是适于那些初期投资较大,尔后只需少量维持经营费用的项目。否则,都宜选用利益费用差法和利益费用比率法。(4)在ABC……等项目的IRR都大于资本的机会费用。而投资额都有限的情况下,就必须对这些工程项目加以排队,选择以确定实施的工程项目。如果要进行优先度排列,这时由于IRR,B/C都不能合计,只得用NPV法。另外,对于有两个方案且IRR相同的工程项目,应选取资本的机会费用贴现后NPV较大者。

3.4各种经济评价方法的应用

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最经常用的是内部收益法。其理由是事先不必规定贴现率,而是在运算中经反复求出来。内部收益率代表着资本的收益性和周转能力,从经济意义上说,它使资本的生产效率试验成为可能。但是,当生产经营费用相对于投资比较大时,则不能用IRR法。利益费用比较法体现在用数字来表示项目的利益和费用,特别是用数字表示特定的收益,并进行有关的经济计算。可行性研究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科学,它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研究,从技术、财务、经济等方面加以评价,最终给投资决策者提供是否选择该工程项目进行投资的依据。目前我国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十分重视,凡未做可行性研究的工程项目国家一律不予批准,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