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航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1 航空企业战略重要性分析

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核心分支的航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不像一般企业模式一样。航空企业不仅担负着为我国国防军队及附属部门提供完整航空作战装备的重大责任,还具有推动社会建设、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使命。以航空技术作为经营主体的航空企业将航空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不断研发新型航空技术以满足我国高科技领域的需求。航空企业生产的产品通常具有投资大、回收慢、高质量、高难度、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需要国家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大力扶持,才能够继续经营发展。

航空企业不但要发挥保证军用武器支撑的作用,还要发挥为航空领域研发高科技航空产业的作用,在维护国防队伍进行国家保护工作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市场,不断吸引更多机构前来投资支持,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便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如此看来,我国的航空企业日前正面临严峻的形势,采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及手段,已经无法使航空企业具备压倒性市场竞争优势,而且无法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及时调整,无法具备面对国内外各实力企业的冲击的能力。基于此,加强航空企业经营战略研究,是社会进步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航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关乎航空企业的发展前途。

2 航空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2.1 企业战略经营概念及特征

企业战略经营就是在市场大环境下,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在市场冲突下更好生存,结合市场环境及自身内部结构,在长远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针对性企业发展方针,并将上述发展理念和战略方针贯彻落实在发展过程中。正确无误的企业经营战略能够明确企业的市场地位,指导企业向着最准确的目标发展,同时避免企业发展中走入误区,在战略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经营战略及未来发展规划,是企业进入市场后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

总体来说,企业战略经营具有强竞争、稳定、可行、含有风险、长远等特征,基于上述特征的战略经营可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长久发展。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工作,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属于面向市场进行的战略管理。

2.2 经营战略分类

关于企业战略经营研究,本世界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就已经研究此战略理论,并将该理论成功应用实践当中。国内方面,目前我国社会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并不长久,因此,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企业经营战略理论及实践应用历程也不多。近一二十年来,企业经营战略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果。

从不同角度来看,企业经营战略也有不同分类,不同的层次、战略导向需要制定的企业经营战略各不相同,但是出发点都是为了保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企业持续带来经济效益。企业经营战略内容要从下面部分着手:首先,要认真分析企业所在的外部、内部环境,为了解航空企业的发展潜力。其次,根据内外市场环境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企业每一个阶段制定合理的目标。再次,从企业生产的产品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方向。最后,依据制定的大目标和各阶段战略目标展开工作,推动企业经营目标的快速实现。

3 航空企业经营战略合理制定的注意事项

企业经营战略从酝酿、指出、决策到实施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规划,还要涉及到战略评价。因此,航空企业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时,同样需要重点关注下面几点。

3.1 按照正确思想,制定战略

航空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不是为了短期利益,而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打算。在当前社会,众多利益冲突让许多企业防不胜防,因此,必须要选择长久发展,从大局出发维持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为了应付上级而选择短期利益,既影响了企业的长远战略制定,又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不利于航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风险规避。

3.2 借助信息系统,制定规划

信息化发展推动了社会各企业的快速发展,借助于信息技术,航空企业能够发掘自身最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可以将信息系统用于企业发展的各部门管理当中,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应用能够为企业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指导和依据。因此,企业要与时俱进,将企业战略制定的重点放在信息系统管理上,为推动航空企业经营战略制定,要挑选精通电子技术的人,成立专门的企业信息管理部门,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决策数据支撑。

3.3 合理评价战略规划

航空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及规划不能盲目进行,航空企业的经营计划部门也应用心进行,与企业各部门联合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和规划。制定经营战略并非只是按照上级指示完成的一项工作,而是对企业发展及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战略实施效果作出的正确反映,制定航空企业经营战略需要谨慎对待发展中的任何环节,方方面面都会影响战略决策和实施。只有对经营计划部门制定的众多战略方案合理抉择、客观评价才能发挥经营战略的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航空企业的顺利发展直接保证了国防武器防备生产及市场航空用品的制造,航空企业不仅要完成一般企业的业务,还要额外担负其他责任。因此,航空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切实制定战略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一定要从长计议,加强经营战略管理,推动企业在市场中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峰.上海XX航空货运公司经营战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

[2]余莹.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多元化战略风险[J].现代商业,2013(12)

[3]杨宝珍.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研究[J].企业经济,2012(12)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范文第2篇

1.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

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具体地讲,经营战略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层为了使企业在未来剧烈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而绘制的一张蓝图。它是在对未来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企业自身实力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科学决策的程序绘制出来的,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2.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根据经营战略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特征。

(1)全局性。这是经营战略最根本的特征,它是指经营战略以企业的全局为研究对象来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规定企业的总行动,追求企业的总效益,它们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

(2)系统性。它是把企业各个方面作为一个彼此密切契合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有层次大小和母子系统等区分。

(3)长远性。是指经营战略的着眼点是企业的未来,战略决策和计划要决定和影响将来较长的时期,是为了谋求企业未来的发展和长远利益,而不是为了眼前利益。

(4)风险性。任何经营战略决策都不可能是在信息绝对充分的条件下做出的,都是对未来的预计性决策。很多机会往往是转瞬即逝,失不再来,同时,机会与威胁经常处于相互转化之中。所以,经营战略必须承担必要的风险。

(5)抗争性。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壮大自己的实力,使本企业在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和资源的斗争中,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中占有相对优势。

另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现代企业经营战略又产生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建筑业企业战略

管理的要素

企业战略管理是由一系列要素组成的。一般地,根据各个要素在战略管理制订过程中的关系和先后次序,包含8个方面的内容:企业任务;外部环境;内部分析;战略制定;战略选择;阶段目标、行动计划、职能战略和政策;组织结构、组织领导和组织文化;战略实施的评价和控制。

这8方面的要素提供战略管理的整体信息与概念,作为进行战略管理的总纲,共同组成设计战略管理的要素构成模式。

(1)企业任务

企业的任务是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企业自身的特殊使命。建筑业企业的任务是生产建筑产品。企业的任务是战略管理的起点。

(2)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而企业又无法控制的条件和力量,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3)内部分析

内部分析是通过回溯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评估在行业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定性和定量分析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资金、营销等,为企业制订战略准备条件。

(4)战略制订

战略制订,即制订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这项工作是对环境和自身能力进行分析、对任务做出修正或者肯定后进行的。

(5)战略选择

即在既定的战略方案中选择最佳的方案。选择战略必须注意5个问题:第一,战略是否与企业的基本追求相一致;第二,战略是否与环境一致;第三,战略是否与企业拥有的资源匹配;第四,战略遇到风险是否适当;第五,战略是否能被有效地执行。

(6)阶段目标、行动计划、职能战略和政策

企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谋求实现的结果称阶段目标。企业为执行其战略所进行的一系列耗费资源的工作或项目的集合,称行动计划。职能战略是用于构建职能部门的短期对策,它与一般的战略相比,更具体、详细、可计量。决策是指导管理者思想、决定、行动的方针。政策提供标准的经营程序,使日常决策制度化,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7)组织结构、组织领导和组织文化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各部门之间稳定的相互关系。不同的战略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

(8)战略实施的评价与控制

在战略执行过程中,效果与计划会有差距,故需要进行评价及控制,以纠正偏差。

战略管理模式表明,战略管理同一切管理一样,是一个循环过程。在执行时,它是非程序化的。模式中的各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某一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信息的流动和要素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

三、建筑业企业

经营发展战略

建筑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包括建筑业企业成长战略、建筑业企业创新战略、建筑业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建筑业企业人才开发战略、建筑业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建筑业企业工程质量战略、企业形象战略、企业文化战略。下面主要讨论建筑业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1.建筑业企业竞争发展战略

竞争发展战略是指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所采取的直接抗衡竞争者挑战,并在竞争中获胜,求得长期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常见的竞争发展战略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3种。

(1)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以廉取胜”战略,其核心是以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或费用获胜;宗旨在于通过为企业建立低成本优势,从而谋求成本领先地位,应付企业面对的各种竞争力量。

(2)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也称“特色取胜”战略,其核心是以施工经营特色获胜。即企业通过特色化经营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为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从而保证需求者乐意接受的特色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在行业内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市场地位,有效地保护企业不受或少受以上威胁的冲击,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主动地位。

(3)集中战略

集中战略也称焦点战略或“以细分市场获胜”战略,即企业通过集中其全部力量满足一个特定的需求群体的方式,为自己建立防御威胁的体系。对于相对实力较弱的企业更适合采用此战略。

2.建筑业企业稳定型战略

企业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或维持型战略,其特点是企业满足于已有的经济成果,只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近的目标,今后每年取得的期望值只有稍微的增长或者基本相同,这种战略的风险较小。

企业实施稳定型战略的主要优点是:该战略的着眼点不在于发展上,而把功夫下在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上,这样可以优化企业经营要素组合结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施工质量与技术赢得需求者的信誉,从而大大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也可以提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及抗干扰能力。

应该注意,企业采用稳定型战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有被击败的可能。因此,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稳定一段时期后,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和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或修订原来的战略方向,确定企业发展战略。

3.建筑业企业紧缩型战略

企业紧缩型战略也称为退却战略,其核心是想办法主动撤退,争取平隐渡过危机,伺机采取其他战略。企业紧缩型战略分为3种类型,即转变战略、撤退战略和清理战略。

(1)转变战略。是指企业虽然陷入危机境地,但还有挽救和值得挽救的经营事业所实施的—种战略。

(2)撤退战略。这种战略能保存企业实力,等到一有机会就可发动进攻。选择撤退战略的主要方法有:出卖部分资产,削减支出,削减广告和促销费用;加强库存控制,削减一部分管理人员,撤退出一些市场目标,将企业经营资源集中到企业的主导项目和核心市场上。撤退战略包括放弃战略和分离战略。当企业遇到很大困难,预计难以通过转变战略扭转局面或当采用转变战略失败后,企业就应采用放弃战略。

(3)清理战略。又称清算战略,即企业由于无力清偿债务,通过出售或转让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偿还债务或停止全部经营业务,而宣告业务生命结束的战略。清理战略分自动清理和强制清理战略两种,前者一般由股东决定,后者需要法庭决定。清理战略是所有战略选择中最为痛苦的决策,所以通常情况下是所有战略失败时采用的一种战略,在毫无希望再恢复正常经营时,早期清理比被迫破产好。

四、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同的企业拥有各自的竞争力,去占领不同的市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提供了进入多元化市场的潜能;二是对它所服务的顾客体现出的价值;三是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构成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可归纳为3部分:市场营销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

1.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组成的具体要素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业主意图的能力,即理解标书的能力;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服务的能力。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如何把无形的服务转换成有形的商品去和业主沟通,能够把为业主增加的价值信息传递给业主。

业主在签订一项新的建设工程合同时,无法预先选择有形的建筑产品,也无法预先检测工程的质量。因此,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往往成为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业主通过比较企业以往的业绩和在行业中的信誉来做出决策。对提供工程咨询服务的企业来说,信誉意味着技术能力和依靠技术控制风险的能力。如负责造价达40亿美元的南海石油项目的PMC联合体,其超过约定预算的最大赔付责任只有2000万美元。因此,业主选择PMC的目的正是依靠它的技术能力和已取得的经验为业主控制风险。对施工企业来说,信誉就意味着对建筑师或设计意图的理解能力、工程质量保证能力和履约能力。

对标书的深刻理解来自于比竞争对手更理解业主,了解业主的追求,业主的理念,甚至主动发现业主,与业主结成伙伴,引导业主的需求,培育业主的个性化需要,提供竞争对手不可替代的服务,形成自己的优势。

2.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包含了组合社会资源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创新能力就是组合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通过对已有资源的集成来实现。技术创新并不是一般所指的技术进步,而是指通过对已有产品或者技术的组合来产生新的产品和新的功能,不必要求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专利产品、专有技术,更主要的是要求企业要有集成各种知识、信息、技术、产品、人才的能力。

施工企业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不一定都表现为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施工技术。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前提主要表现在方案设计的新颖性方面,如果对结构没有特殊要求,它所需要的施工技术基本没有特殊性,或者说施工技术基本上都是通用技术,创新更应注重对施工工艺的改进,以力求降低成本、提高建筑质量,从而提高竞争力。因此,从事房屋工程施工的企业掌握发展核心技术,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一些大型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建筑师的设计方案创新会对结构产生特殊要求,因而要求提供总承包或施工服务的企业具备相应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新的结构,总是先有设计,才有施工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因此,只有把设计与施工方法相结合,才有施工的核心技术。结构体系的设计创新是施工技术创新的动力。对许多为建筑工程配套的专业公司,如玻璃幕墙、智能化等,首先从产品体系的研发需要体现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再到工程设计、生产工艺的改进直至施工安装工艺,都需要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对工程咨询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力则是主要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包括制定标准规范的能力。如中国建筑研究院的结构所开发的PKPM结构设计软件巳成为同类市场的主打产品,这与其是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编制单位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拥有了技术制高点,企业才能有占领市场的主动权、控制权。

在国际市场中,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非常重要,往往影响着企业的存亡。包括合同管理能力、项目索赔能力、企业资信能力等多方面。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均要求企业提供履约保函和风险抵押,以化解市场风险。目前一些大型项目中普遍采用的联合总承包方式,一是联合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二是为了分散企业的风险。

3.服务创新能力

服务创新能力包含了制度安排、企业的文化和灵活并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的工作流程。硬件环境容易被模仿,而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等“软件”是难以简单复制的,因此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制度安排体现在企业的内部运行规则必须符合企业的市场需要和战略发展,其核心是产权制度,最突出的作用是人力资本化。人才作为一种可以组合配置的资源,直接构成到企业的竞争力中去。

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要为用户带来价值并能够被用户所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文化营销”。企业内部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手段等,都可以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文化是一种能力,在工程咨询企业表现为创新的气氛。在把低成本作为竞争优势的纯粹施工企业,则应有严密控制的精细生产文化。内在表现为能够激发企业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外在表现出来则为企业的团队精神、企业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充分体现为追求业主利益最大化的服务创新能力。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范文第3篇

摘 要 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形成共有的精神、观念,形成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并把这种“文化灵魂”融入到员工的价值观念中,让它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展现出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与指导性的特征。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发展 战略

凡是有企业的地方就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通常代表着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的实践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为广大员工所拥有。江西省陶瓷销售总公司是景德镇陶瓷对外销售的门户,近年来正处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要思想稳定、转变观念,提升管理,企业更要在国内外残酷的竞争中走出一条自己的新路来。因此,如何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无疑是当前公司的中心工作和重中之重,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企业文化战略

企业的经营战略就是如何实现竞争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制定经营战略的唯一目的是使公司尽可能有效地比竞争对手占有持久优势。因此,公司战略就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努力提高公司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实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公司自身(corporation);二是顾客(Customer);三是竞争对手(Competitor),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战略三C”。中国加入WT0以后,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而且还要迎接国外同行的挑战,因此,应接照“战略三C”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战略。企业之间的竞争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生产性竞争阶段,产生了短缺经济时期,以生产竞争为主;

2、质量性竞争阶段,生产满足供应需要,人们注重质量,这一阶段以质量竞争为主;

3、品牌性竞争阶段,在满足供应且质量好的情况下,用户开始考虑品牌因素,目前的市场状况就是以品牌竞争为主;

4、文化性竞争阶段,这一阶段与知识经济相对应,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强调文化的和谐与统一,把握住这种文化的底蕴,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总之,我们应认真分析国内、国外竞争对手的优劣势,着重于在“品牌”和“文化”上发挥优势,谋求相对的竞争优势。

二、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企业文化的建设

1、企业文化有利于战略实施,是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

企业在制定战略后,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虽然有多种有效措施,但企业文化尤其是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行为导向、行为规范以及激励等的作用,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

另一方面,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有利于保证战略措施的有效运用,从而提高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时间效率与成本效率。

2、企业文化有利于经营战略实施的控制

因为有效的企业文化,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与组织行为,从而有利于使企业职工的行为与组织行为按规定的方向运行,这样势必减少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以及这种偏差对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影响程度。即使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有偏差,职工在共同的价值观等因素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纠正偏差,从而必然便于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

3、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必须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首先,企业文化必须要适应经营战略及其变化。因为经营战略本身已经规定了企业文化的部分内容,如企业的宗旨与长远目标,各项策略措施等。因而从上述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必须要依据企业经营战略来建设与完善。当企业经营战略发生变化时,就要采取措施变革企业文化,使之与经营战略相适应。总的来说,企业文化要为经营战略服务,又是制约经营战略实施的矛盾体。二者要相互适应并不断协调。

三、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造

1、确定企业的宗旨与长远目标

在确定宗旨与日标后,要分析影响或实现宗旨与目标的关键因素,依据关键因素,适当确定实现宗旨与目标的经营哲学、信念与准则,并采取适当的策略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在实践中通过检验,逐步修正与完善,并得到职工的认同。

2、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在这一程序中,也应确定一定的行为准则、组织作风、习惯性解决问题的措施等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并在具体实践中完善、修正。同时,有意识地灌输有关思想等,逐渐使职工认同。

3、制定有关策略措施

制定与实施策略措施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形成一定的、不完善的价值观。因而,在这程序中,一定要注意确定相关的价值观,并诱导职工认同。

4、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修正企业义化,使之成为一个体系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投资战略 经营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2011年江苏苏州地区全年实现GDP11507.39亿元,位居全国第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次于上海;进出口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位居全国第三;全部工业产值达到3.3万亿元,仅次于上海;实际吸引外资规模则超过上海、深圳,居全国各地级城市之首。对于一个常驻人口700多万的地级市而言,苏州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确是一个奇迹,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外开放”的政策,尤其是外国资本的进入。本文将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江苏苏州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战略和经营行为进行一个客观的实证分析。

本文的分析基于苏州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战略与经营行为的抽样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外商在苏州地区的投资战略与目标模式,影响投资者区位决策和经营方式的因素以及外商对苏州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认清投资环境的竞争力对于区域经济吸引和利用外资成效的重要意义。

实证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江苏苏州地区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方面,外商投资企业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在“优”、“良”、“尚可”、“较差”四个选项中,选择优的比例为42.6%;选择良的比例为47.1%(两项相加优良率为89.7%);选择尚可的占比仅为10.3%。在外资企业选择区位的目标因素和经营战略重点的排序中,廉价的生产成本与土地虽然仍是影响外商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但其重要性已大大下降。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大约25%的外资企业将这一因素列为首要因素,而且这些企业基本上是规模较小的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企业,过去“成本、市场、竞争”这样一种几乎一成不变的位序排列,在许多外商投资企业中已被“竞争、市场、成本”的新排序所取代(见表1)。在比较大规模的独资企业中,对于市场竞争和投资环境的敏感度均已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对于廉价成本的追求,或者说,作为战略性投资者的跨国公司基本都已放弃了低成本进入的选择。

(一)投资动机的因子分析

表1显示了江苏苏州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战略的10种投资动机平均得分排序情况,有8种投资动机的均值大于0.5,说明问卷中列举的多数投资动机“比较重要”。排序靠前的投资动机,基本上都与生产投入和市场因素相关,这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是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迅速发展,政府提供了各种减税和投资激励政策,外商在中国投资可能很快得到收益,大大降低了外商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此外还存在“受同行业公司海外投资的影响、受本企业客户的邀请”等与商业战略相关的动机。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将得分相似的投资动机形成一个因子,从而寻求影响外商投资政策最重要的因素。在因子分析中,根据特征值大于0.5的标准,提取了4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60.204%,分别称之为投入供给动机、战略动机、政策动机和市场动机(见表2)。

(二)经营战略的因子分析

表1所列举的苏州地区外商投资企业10种经营战略平均得分排序情况中,有6种经营战略的均值大于0.5,说明问卷中列举的多数经营战略“比较重要”。排序靠前的经营战略,基本上都与投入产出和市场因素相关,这也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相一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商在中国的经营战略更多的关注于中国本土市场。采用因子分析将得分相似的经营战略形成一个因子,从而寻求影响外商经营行为最重要的因素。在因子分析中,根据特征值大于0.5的标准,提取了5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77.501%,分别称之为投入产出动机、战略布局动机、购销服务动机、市场动机和信息技术动机(见表3)。

结论

本文根据抽样问卷调查,分析了外商在江苏苏州地区直接投资的投资战略与经营行为,发现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苏州地区仍将是跨国公司集中投资的热点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苏州的方式出现了以独资为主和单项合同金额逐渐提高,大型跨国公司不断增资并开始设立产品研发基地等系统化、战略性集中投资的新动向;目标模式经历了从小规模试探性投资到占领性投资再到大规模战略性投资的转变,不仅体现了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在中国的实现,而且也导致外商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把对外投资与企业经营纳入自身全球战略之中这一战略的主导下,外商投资企业普遍放弃了合资或合作的经营方式,在企业经营战略上出现了重视市场与竞争地位而轻视优惠政策及廉价劳动力、原材料的倾向,普遍实施以市场占领和战略竞争为导向的投资经营策略。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不同国别与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投资战略与经营管理的模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是进入方式方面,日韩等亚洲国家与地区的企业大多先进行中小项目的试探性投资,选择合资经营来了解和熟悉投资环境,然后再过渡到大规模战略投资;而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通常是等待条件成熟后,就直接进入到大规模战略投资阶段,并且多采用独资经营的方式。

二是市场战略方面,亚洲地区的外资企业多以加工出口为主要目标,以适用技术和成熟产品为核心,较少涉及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而欧美国家的企业则更注重于中国市场的开拓与全球战略的实施,往往生产与技术转移并重,而且较为重视产品的研发。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本土化方面,来自亚洲地区的外资企业在管理文化上理应与中国更为接近,但实际进展却落后于欧美企业,它们通常是从文化理念到管理人员都全盘搬来,由于未能融进当地社会,企业的发展与稳定性常常会由此而受到影响;欧美企业的管理文化和经营理念与东方传统文化差异较大,而作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欧美国家外资企业的制度与管理机构一般都是引入的,本土化战略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本土化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本土化领域。

四是市场竞争与营销策略方面,日韩企业多以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为先导,然后再在当地建厂进行生产和扩大销售,调查显示,日本的大部分品牌产品都已在中国建厂生产,但其产品较少返销国内,进入国际市场的比例也远比其他欧美企业小;欧美国家企业生产与销售的国际倾向更为强烈,内部化的生产销售体系更为完善,也更加明显地体现出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同时,它们的产品研发与技术转让更容易引发国内市场的竞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投资规模和外资来源的差异会导致跨国公司在江苏苏州地区的投资战略与经营行为的不同。投资产业、经济类型以及企业是否出口等方面的差异则更可能导致外商不同的投资动机和经营行为。其中,城市经济文化环境因素对不同来源的投资、投资产业和出口企业的重要性存在差异,生产投入供应因素的重要性因企业是否出口而异,市场因素则对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因此,这些外商投资战略和经营行为的差异性对于江苏苏州地区制定吸引外商投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魏后凯,贺灿飞,王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动机与区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

2.魏后凯.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决策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2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汇率机制 经营状况 经营战略调整

服装出口加工业是金坛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传统制造产业,为当地创造贸易顺差、解决就业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价格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新汇率机制下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所以对具有不稳定性特征的汇率风险防范已成为进出口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就我们调研的金坛地区而言,近年来贸易依存度已达到70%, 再加上这次汇率机制的变化, 进出口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加。主要表现在:

1.汇率波动增加了企业的交易风险

对于金坛大多数涉外企业来说,其经营国际化程度不高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进口付汇、出口收汇和利用外资等场合的交易风险范畴,以前是国家承担了这些的汇率风险。

2.外汇敞口额不断扩大, 增加了企业的汇率风险

据外管局金坛支局统计, 2006年全年金坛对外贸易高达5.69亿美元:其中出口5.08亿美元,增长30%;进口0.61亿美元,增长77%;全年实现贸易顺差4.57亿美元,增长29%。

3.外汇市场不完善,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的效果

从金坛地区来看,不仅外汇市场的组织体系不健全,利率市场化程度也有限,而且市场所提供的避险产品匮乏。

二、汇改后样本企业经营行为的变化

本次调研我们随机抽取服装进出口企业9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1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家;纯出口企业1家,进出口兼营企业8家。抽查的9家服装生产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占金坛地区自营服装进出口企业销售收入的30%以上。从调研情况来看,样本企业总体出口状况较好,但企业间存在差异,企业员工数量和工资稳中有升,只是虽然保持较高的盈利面,但盈利空间有所缩减。

1.汇改以来样本企业经营行为的主要变化

(1)经营管理行为:调研显示, 80%以上的样本企业为保证利润,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并重。

(2)市场销售行为:如表所示,出口意愿依然较强,产品价格小幅提升,汇改后75%的企业通过谈判与改变国际贸易交货方式等措施维护产品价格。

(3)投融资行为:调研显示,37.16%的企业在汇改后调整融资结构,被重点调研的5户企业外汇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增加83万美元,增幅达32%,此外还积极进口设备和原料并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

2.汇改以来样本企业经营行为变化趋势分析

访谈中100%的企业对人民币汇率抱有持续升值的预期,那么按照传统的厂商论和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模型,在国际市场需求保持不变或者上涨幅度小于汇率升值幅度的情况下,以人民币表示的市场需求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企业将减少生产要素投入和均衡产量,而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高于市场需求曲线的企业将退出市场。但是,这一结论的得出是以诸多假设为前提的,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尚需要实证的检验。调研结果可归为两类:一是对传统模型内生变量的调整,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投资和销售行为;二是改变模型的外生变量,它包括调整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等。而被调研企业目前在外销利润率降低的情况下仍然积极出口是出于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长远考虑。

三、人民币升值趋势下进出口企业经营战略的适时调整

对于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面临的经营风险是不同的,由外汇风险带来的经营风险也有不同的衡量与防范方法。我们以金坛服装企业来以小见大, 当前进出口企业应该适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战略调整:

1.强化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

当前人民币升值作为一个积极的价格因素,将促使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等来分散经营风险。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拥有专门的人才,还应该建立外汇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紧密联系相关咨询和信息服务机构。

2.积极开辟国内市场,勇于拓展海外投资

在像金坛这种城乡结合型的城市,依托政府加强新农村建设,企业必须以内需的扩张来减少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同时要培育出口品牌打开国际市场,拓展海外投资在国际范围内实施风险的分散,结合现金管理来规避汇率风险。

3.选择正确的财务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工具

进出口企业可以借助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结合货币选择和组合法、提前收付或拖延收付法和在合同中订立货币保值条款等方式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战略,还可以在国内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借入美元(或其他货币)来套期保值。随着外汇市场加速扩容、培育避险衍生品交易市场、逐步放宽对人民币兑外币交易的实需原则等等,企业必须灵活运用汇率期货、汇率掉期、汇率期权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防范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唐福勇:人民币汇率将更富弹性[N].中国经济时报.200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