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改善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Infosys是一家总部位于印度班加罗尔的IT企业,它通过提供业务咨询、技术、工程和外包服务来帮助客户“建设未来型企业”。针对中国制造业亟需运营效能的需求,推出了一套名为demand-deliver(从需求到交付)的解决方案,它无缝集成了需求和订单管理以及生产调度、物流和配送。目前在中国这种制造业大国,很多供应链的架构都需要重新设计和整合,将旧的业务流程转换成为demand-deliver方式,即打造一个闭环的解决方案。这个需求将非常巨大,同时对提升中国的制造业将非常有帮助。
demand-deliver包括如下八个部分:销售营运的规划、需求形成、战略性的寻源、生产运营的规划、制造部分、仓库管理、物流以及分销服务。方案基于ORACLE SOA的平台,涉及了Oracle公司的多个产品和适用于多个领域的解决方案,比如ORACLEEBS,Demantra,Agil,ORACLE的运输解决方案(OTM),项目管理、高级供应链等等。客户既可以实施整套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只实施其中的一部分。该产品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对生产仓库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的集成,提高了库存的可预见性,充分提高了库存周转率,从而最大程度地为企业降低成本;而且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模拟估算和预测,该产品可以提前对生产环节的能力进行评估,了解生产能力的限制和剩余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生产环节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某世界领先的发动机厂商实施了这套解决方案,显著改善了运营效率,特别是将库存周期缩短了58%。考虑到来自该公司的后勤和制造等部门的最终系统用户超过600名,Infosys顾问建议的方案是通过优化与后勤供应和制造相关的业务流程,降低成本,改善生产效率,进而改善投资回报率。在实施过程中Infosys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到售后服务,全程参与,帮助该客户在相关业务环节的人工利用率、仓储空间和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库存的准确性等方面都实现大幅改善,最终我们在客户预期的时间内成功交付这个复杂的项目。某家世界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厂商也实施了这套解决方案,使该公司运营方面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令客户管理层尤为满意的是,通过实施这套方案,公司大大提高了对于销售预测的准确性,企业可以预先了解后端交付环节的产能限制,从而可以尽早通过改造扩建的方式,提高后端产能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交付能力。
此外,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开始兼并和收购一些国外企业。并购后企业往往会遇到人力资源系统整合的问题,
特别是很多海外公司本身也有人力资源系统,而且每个地区可能各不相同,维护成本很高,管理数据不统一,对此Infosys提供了一个基于PEOPLESOFT平台的、整体的HR的解决方案。集成了核心HR、薪酬和福利等业务流程到一个平台,减少了公司的运营成本。这套解决方案也是由Infosys和Oralce联袂推出的基于分销行业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它最大的特点是集成性和统一性,确保了所有业务单元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统一性。
这套HR解决方案在国外也有成功的应用,某美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在国内和海外进行了很多企业并购,因此公司内部具有大量的不同的HR系统,不仅增大了维护成本,而且在数据统计口径、业务流程方面给管理者提出了大量挑战。管理层聘请了Infosys的顾问来整合HR的流程,并提供一个统一的HR平台。在项目过程中,Infosys协助客户整合了公司内部所有的核心人力资源、薪酬、福利,并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了所有的功能。整合后HR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而且减少了IT维护费用,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并且薪酬的精确度达到了99.5%。统一的HR系统平台可以更好的支持该企业的未来业务发展。
工作重心:展开摸底行动,了解掌握整个公司的基本状况:包括人事人员情况,技术力量、能力与水平;营运状态;经营方向与思路;发展策略,企业文化。
新的工作场所、新的上司、新的员工和新的这些新环境对任何人来说不可不是一个挑战。快速适应是一种能力也是作为经理人的一种要求,了解自己直接领导的员工,清楚他们的能力、优点和缺点,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才能快速地适应新环境,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充满自信地面对挑战,才能有效展开沟通,制定工作方案,改进策略。
识人,用人是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识人是为了用人,用人重在赏人,懂得欣赏人才的优点,运用人的长处,发挥认得长处,挖掘人的潜能。只有对人才充分了解,才能有效有法地使用人才。只有详细了解公司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策略;才能实施卓有成效的管理监控措施,如此,才能确保公司日常运作有序高效,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熟悉环境,人事人员摸底行动
1.1查看人事档案,了解公司中高层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基本情况。
1.2走访各部门,观察各部门工作现状;从人员的工作情况、生产现场、办公场所来体味各部门的管理水平;现场状况、人员的工作纪律、工作效率,最能折射出该部门领导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1.3召开座谈会:一对一的单独会谈。会谈内容主要是会谈对象的工作经历与经验,个人的能力擅长,对公司现状,对公司文化和运作的意见,是否有建设性的想法;对其部门的现状是否能看到不足,是否有好的改善措施与设想,对自己部门工作是否有长远规划。 1.4非正式接触: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非正式接触交流,考察各部门领导的沟通能力,和其他潜在能力,增进个人情感交流,有利于取得工作上的支持与配合。
通过上面四种方式了解各部门领导的个人能力,个性特征,从而掌握公司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的总体构成,考究是否与现在经营运作需求相适应,能否满足公司现在及未来的经营发展需要,以便以后向总经理提出人力资源策略性意见,便于以后工作开展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处理日常事物务中有区别地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
2.了解公司营运和生产运作流程与程序、流程与程序。
2.1查看公司运作程序文件和ISO体系文件:了解公司的体系建立的情况,运作程序规范程度;文件的规范与完善与否,透露出公司的管理水平,反映公司运作是否有序,一个杂乱无章的公司是肯等没有完备的有条理的程序文件的。程序文件是公司日常运作,事物处理的法律依据。拥有比较规范完整的程序文件并如是执行,是企业走向规范发展的第一步,是公司可持续经营的基石。
2.2实地调查程序文件,ISO体系文件执行情况,实际运作与文件是否相符,是否存在说的和做得风马牛不相及。不相符的程度,或切实执行的程度。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策略依据。
3.了解公司的发展历史,技术积累与技术力量情况:
3.1主要了解现在的研发团队的人力资源情况,工作经验情况,产品研发发展历史。 3.2查看工程工艺文件的编制情况。工艺指导性文件的规范程度,可操作性,实用性。过程控制文件的规范齐备程度、实施的有效性、可执行性。
4.了解公司产品的客户和销售市场分布,把握公司经营走向。主要通过与总经理和销售人员的交流,查看接受的订单情况来获悉。为以后公司制定市场策略,经营方向,战略布局提供策略意见。
第二周计划
工作重心:进入生产现场细心观察,调查了解生产过程控制与产品质量控制状况。把握需要改善提高的薄弱环节。寻找与外企、同行一流企业的差距,与规范化管理,精益(生产)管理的差距。
1.身临问题发生的现场,考究生产运作中发生的问题。 2.车间生产状况摸底:
2.1查看以往的生产报表记录,了解日产量、生产力、人均产出率、合格率、生产能力,年度月度产出等生产情况;
2.2生产车间观察:现场劳动纪律,员工工作效率,半制品,物料临时性存放搬运的措施与方式,车间布局的合理性和便捷性与否,了解现场6S管理与看板管理,文化墙的建设情况。
2.3细心观察员工的操作,调查员工的质量意思。甚至可以“放苍蝇(”不良品放流水线),观察员工的反映便知一二。
2.4过程控制的了解:员工作业是如何进行指导的,有无标准化作业,过程工艺有无标准,过程控制有无标准,过程有无可靠性控制方法和手段。关键岗位管理如何,关键工序控制怎样。
2.5生产异常现场处理的了解。时候有异常快速处理机制,有快速处理团队。 2.6生产设备配备情况,配备的数量与精度,设备维护保养执行得如何,有无有效的点检制度并执行,有无TPM的培训,操作的安全性,有无规范的操作规程并执行到为。工装夹具配备如何,工装是否有质量保证能力,离精益生产的防错功能工装有多大差距。
3.产品质量管理摸底
3.1查看以往和现在的质量报表,了解质量问题集中出现的情况和车间生产的质量表现,查看报废率,不良率,一次合格率水平。
3.2实验室装备情况了解:安规测试、常规测试、工况测试、特性测试、环保检测等需要的设备配备如何
3.3产品与零部件的质量控制情况:零件检测控制方法和手段,产品出厂前主要经过了那些检测,实施了那些检测和控制手段。
3.4计量器具与检测设备的管理情况:检测工具与设备管理制度,有无定期校验与鉴定管理,能否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3.5有无致力改善和提高生产过程质量输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有无有效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稽核制度并执行落实。产品的首检,巡检、终检有无实质性起到作用。
4.物流供应系统管理摸底
4.1了解订单执行整个过程,寻找定单执行的过程障碍。
4.2了解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了解生产计划与进度的吻合程度。计划和进度变更的频度及根由。
4.3了解采购管理:目前采购的前置期,现有采购政策与方式;采购的应急能力;供应商的分布,供应商供应能力与水平;供应商配合合作程度;采购作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4了解仓储管理:目前库存政策,仓储数据的可靠性,物料查找的便利性;仓储与车间生产的供货方式,配合力度;呆滞物料处理措施;
生产过程的稳定性,质量产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主要依靠行之有效的工程工艺技术,执行到位的环环相扣的监控程序作保证。同时涉及到源头的输入控制,源头控制主要分两块:其一是公司内部产品生产源头,就是产品的研发,产品是否有可靠的质量设计,产品结构与功能除了能满足客户要求外,能否适用现有的生产设备工艺能力,能否满足生产上质和量稳定输出要求。这需要通过有效的试制验证。许多民营企业常出现的毛病就是试产验证只是走过程,没有实质性起到生产质量稳定性的预防保证作用,甚至有的产品刚研制出来,便要匆匆投产,应急订单。这其中可能有诸多因素,我想不可排除之一的因素是开发的速度,没有展开开发的同步工程技术管理。其二,是原材料供应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管控。常见一些采购与IQC老抱怨供应商这也不是那也不如意,仿佛天底下就没好的供应商。我们应当反思的是:当初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是否做到位,还是公司的供应商政策与策略有问题,这才解决这个源头控制的根本。
因此,我认为建立“靠制度管人,靠程序办事”的运行机制,是公司规范运作的基础。
第三周计划:
工作重心:制定改进方案书,争取公司主要领导层的达成共识;未能达成共识的制定培训方案。
1.通过对公司情况的了解,编制改进方案书:
2.改进方案书呈报总经理:与总经理沟通,在改进方案与措施上取得一致意见的制定实施计划。实施改进需要的支持与保证需求。考虑可能面临的障碍。
3.与个部门领导探讨改进措施:通过单独的一对一的方式,征询直接下属对其部门及公司改进意见。没有建设性意见,鼓励其思考,并确定再次会谈的时间。对有个人观点的,并与改善方案书相同或异曲同工的,进步探讨可能遭遇的障碍与阻力。
4.制定培训大纲与教材,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大纲主要是针对现状培训大纲主要是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的教材和涉及改善方案中的内容一些教材。
第四周计划:
工作重心:确定改善方案与管理目标。
1.组织召开首次正式工作会议:通过单独沟通工作的铺垫,组织召开与直辖各部门的领导会议,邀请总经理参与,会议主要宣导本人的管理风格,管理思想,工作思路。进行工作方法上的工作沟通。会议要求各部门会后提交自己的工作思路,管理思想,改善建意与措施。
2.收集各部部门(中高管理层)改善意见书:让管理层的认识到这是公司的要求,非我这新来者个人要求,避免改善方案形成孤立的局面,有利于消除一定程度上障碍与阻力。 3.公布改进方案:在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见书收集完后,召开管理扩大会议(含一线管理人员,文员等),以公司的
第五周计划:
工作重心:实施培训,达成管理共识,思想共识。
1.培训前思想动员会议:培训的目的与完成培训基本要求。 2.选定培训方式:根据公司生产任务情况,选择培训方式
2.1分部门轮换式培训:不利于各部们的培训交流与沟通,但有利于处理各部门日常事物,保持生产正常运作。适用于生产忙季。
2.2集中封闭式:有利于部门管理者之间交流与沟通,便于形成管理共识,统一管理思想。适用于生产淡季。
3.跟踪和收集培训心得:要求参与培训人员必须提交学习心得,与实践方案。
第六周计划:
工作重心:组织变革小组,制定变革方案并展开管理变革,
1. 融入日常管理,坦诚胸怀,与直接下属建立信任,管理平稳过渡。
2. 观察调研,选定合适人才,组织成立变革小组:变革小组成员要求选用,富有工作激情,改善意思强烈的人员,并有方案涉及的部门之负责人。
3. 制定变革小组行动方案与进度甘特图,并落实实施。 第七周计划:
工作重心:推动变革小组的工作,展开具体措施,并跟进结果,检讨并修正推进行动。 1. 跟进变革的措施,解决生产运作中的障碍,确保生产运作顺畅有序。 2. 每天进行变革小组工作小结。
3. 建立生产质量问题日清制度:对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和每日主要问题进行当日处理,制定改善措施并落实跟进。
第八周计划:
工作重心:制定并实施基础人员精益思想培训,推动全员改善行动,建立全员提议案制度。
1. 组织制定一线员工精益生产培训计划:
2. 建立和推动全员提议案制度:根据议案执行后的成效设立奖励等级。刺激和激发全员改善的动力。
关键词:塑料;充型;模拟
中图分类号:03+3 文献标识码:A
1 产品模型简介
产品长宽高约为303×189×58mm,大部分壁厚较为均匀,基本壁厚为2.6mm。但局部区域较厚,达6.0mm以上,可能会发生严重缩水问题;局部大面积区域较薄,仅0.9mm左右,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滞流问题。
2 模型分析
对此薄壳类产品,可使用Moldflow有限元分析网格中的Fusion(双层面网格)或Midplane(中性层网格)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一致。本分析采用Midplane网格
2.1 方案一
2.1.1 浇注系统设计
方案一模具为三板模,一模一腔,采用外热式热流道系统,两点进浇(浇口直径为3.0mm)(如图1)。
2.1.2 冷却系统设计
方案一共设计十条水路,其中定模侧六条,动模侧四条,蓝色管道为?10mm的直通水路,黄色管道为?16mm的挡板水路(如图2)。
2.1.3 方案一分析结果
(1)冷却水温变化。由图中可知,水温升高较小(进出口水温差在两度以内),冷却水路的长度设计是可以达到冷却要求的。成型时不要为了省事而将水路串联起来,否则会导致水路过长水温持续升高而降低冷却效果。
(2)充填时间变化
充填时间约为2.2秒,充填流动不太平衡。红色区域为最后充填区域。红色的薄肋发生严重的滞流现象,导致产品的短射。原因是此处肋太薄(仅0.9mm左右),而浇口又距离此肋太近,塑胶流动到该处时受到极大阻力而停滞不前并迅速凝固了。
(3)熔接痕位置及气穴分布
图5的红线表示熔接痕位置,其中圈示的熔接痕较为明显,但对此产品来说可能并不重要。图6的粉红色小圈表示可能的气穴位置,注意设置相关机构排除,特别是标示的位置。
2.2 方案2
2.2.1 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设计
以一点热流道进浇,浇口位于模具中心线上,距离模具中心30mm(如图7所示)。冷系统设计如图8所示。
共有十一条水路。局部冷却水路基于模具结构及热流道相应作了调整。其中在发生严重缩水的较厚区域附近(定模侧)增加了?10mm的挡板水路(相接的直通管为?8mm) ,如左上图。 而将发生严重滞流的薄肋下的动模水路移开。
2.2.2 充填时间变化
充填时间约为2.1秒,充填流动有较明显的改善。圈示处的薄肋仍发生轻微滞流现象,但因为浇口远离该区域,使该区域可以成为接近最后充填的区域,塑胶停滞时间较短,所以在最后充填阶段加大压力便可以充满了。
2.2.3 熔接痕位置及气穴分布
圈示的熔接痕较为明显,相对于原始方案来说已减少了中间一条最明显的熔接痕。标示处的气穴仍需注意设置相关机构排除。
3结论
从分析结果中得知:
①方案一中型腔表面度分布不太均匀,冷却效果不太理想。方案二中局部较厚区域附近虽增加了挡板水路,但基于模具结构的限制,对该区域冷却效果的改善十分有限,仍得不到有效保压而发生严重缩水凹陷。对该产品来说,缩水凹陷可能并不是很重要,但这些厚区域需要较长的冷却时间而使整个成型周期难以缩短。
②使用350t的成型机可以满足该产品的成型要求。
③方案一有一条薄肋发生严重滞流现象,导致产品短射。原因是此肋太薄(仅0.9mm左右),而浇口又距离此肋太近,塑胶流动到该处时受到极大阻力而停滞不前,滞流时间太长,温度急剧下降而迅速凝固,可能会发生短射。方案二中充填流动有较明显的改善,薄肋虽仍发生轻微滞流现象,但因为浇口远离该区域,使该区域可以成为接近最后充填的区域,塑胶停滞的时间较短,在最后充填阶段加大一点压力便可以充满。但成型窗口仍较窄,控制不好仍可能会短射,故解决此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尽可能加厚此薄肋。
④方案一的局部区域太厚,周围区域先行凝固而切断了保压回路,致使其得不到有效保压而发生严重缩水凹陷。方案二中翘曲变形量不大,收缩不均因素仍为主要因素。
⑤相对方案一,方案二可少用一个热流道,可减少生产成本,而产品品质也可达到客要求。因此,采用方案2较合理。
根据IMS Re search的研究报告,全球能源分立式元件与模块市场由2006年的12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36亿美元,增长了9.3%。功率半导体元件和模块市场在未来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预期为8%~9%。随着油价上涨与环境保护需求增长相结合的影响,能源效率已成为所有半导体公司最关心的主要问题。为了在各种不同应用中实现更高效率或更优越的能源管理产品与技术,如马达控制、电源、运算设备、消费类电子、照明设备及汽车,功率半导体成为改善燃料效率与降低排放的关键,也构成了半导体产业的新挑战。
便携式设备与壁电源应用的产品中有基本的能源限制。便携式的能源损耗在要求更高的效率与功能时已造成两倍的损失,然而由数据存储器、伺服器等所消耗的能源也大约占美国能源消耗的1.5%,ADI公司研发副总裁兼技术总监Samuel Fuller表示:“更高的能效只有通过更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来实现。”
人们只专注于能效,而不是功率,在过去这会导致大量的能源浪费。但现在人们开始注意架构上的改变(如多核处理)及材料的改善(如高k材料),从而可以节省更多的能源。Fuller表示:“很多能源的损失要追溯到来源,如果我们可以降低这些损失,便可以节省更多的能源。”
Intersil运算电源管理应用工程资深经理Bogdan Duduman也持相同的看法。他相信未来的产品将不断地对更低的成本及增加效率提出挑战。他指出,对更多的电源或更高效率的电源总是有可实现的技术,但都还没有达到满足成本要求的地步。
除了在电源管理方面宏观的观察,微观到元件部分,对制造者也提出了挑战。例如,新世代的移动电话使能源有效率的应用成为必要,为电源管理硬件设计师制造了新的难题。移动装置集合了多重功能,其多种电话配备多重模式以及多模操作促进了对多模功率放大器的需求。Skyworks公司线性产品生产总经理Beth Logan表示,利用单一装置实现多种模式的方案到现在仍不存在。目前的方案是借用多重功率放大器,但其效率极低。
RFMD公司策略行销经理Kevin walsh提出,电池技术也需要改变。他主张电池转换到更高的容量是不理想的,因为这会降低工作电压,制造商必须调整功率放大器使之工作在较低的电压,这对实现高效率的电源管理不是一件好事。
电源管理集成
对所有这些挑战,半导体公司正努力开发解决方案,而集成电源管理功能到芯片中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Allegro Microsystems公司IC事业部策略行销总监Steven Lutz说:“我们看到集成电源管理功能到IC中是一种趋势。在过去,低成本的电源管理IC已被大量使用,但随着提高能效的考虑,更高效能的电源管理IC现在已有更多应用,例如马达控制。”
RFMD公司的walsh说:“人们也了解到在系统中有功率放大器的好处,而不只是单纯增加了成本。一些公司也正在研究集成在IC上的其他架构,例如降压转换器、降压升压状态。”
skyworks公司也热衷于集成,以降低在转换时的能源损失。Logan表示:“现在许多测量的应用将不同供应商的零部件组合起来,这样效率低且成本高。Skyworks在整个设计上有完整的概念,且可以集成分立元件的功能,以获得系统级的设计。与其他产品相比较,还能实现电路板面积上的大幅缩小。”例如,skyworks在它的测试测量方案中将电源管理功能集成到前端模块中。该方案将省电功能插入前端模块,可以协助在睡眠模式下进一步节省能源。睡眠模式电路的作用是协助前端在待机时使电流尽可能低于1μA。“这些分立元件的实际寿命大大延长,它们之间的协作只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系统级集成
系统级集成是另外一种可以改善电源效率的方法。RFMD公司与半导体方案供应商、参考设计工程师等的合作非常密切,而不是给他们一些固定的选择,该公司要持续不断的提供策划,提供一个更动态的方案来设计产品。
RFMD公司的Walsh解释说:“当我们开始一个新计划时,不仅仅是考虑特定功率放大器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级电源管理的问题。我们评估问题,诸如前端的损失、频率带宽的要求等,尝试找出前端或应用将会怎样,从而对系统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
RFMD企业公关总监Ben Thomas说:“我们乐于看到更高级系统集成的趋势,而不是从不同的厂商购买分立元件再将它们组合在一个平台上,我们集成所有的零件、模块、前端,这时关于功率放大器与前端的知识对完整的系统级方案将会有帮助。”
CREE电源部门的Paul Kirestead指出,为了实现系统级的电源管理,传统硅半导体工艺将受到先进且集成的模拟与数字设备的挑战。分立式电源必须采用更多的外来设备、制造工艺与材料来改善内部的电源密度与热特性。
能实现取代吗?
除了考虑电源如何能更有效的使用之外,包括半导体公司、研究机构与大学等在内的组织也在持续地寻找电源管理更优越的取代品或下一步要实现的目标。然而一个概念从实验室/研发(原型)阶段到商业实现通常要花约10年~15年的时间。ADI公司的Fuller说:“考虑到我们目前的状况,如果要去改革开关、转换和调控,现有的CMOS晶体的替代品必须已经实现才行,但事实上它还不存在,因此还存在一个潜在的差异。”
这是很严峻的挑战,且在电源管理和芯片设计中需要更多的创新。“必须了解什么是高效电源管理的关键因素?如何得到改善?我相信参与这一设计的每个人都有所贡献。”
Fuller还表示,一些制造商正在考虑3D结构的CMOS工艺。堆叠CMOS器件是一种选择,在高浓度端或许可以实现额外的电容。同时有些制造商也在考虑如更慢的处理器这类措施,实际上却是徒劳无功的。
减少损耗:应用
最直接地开发更好的电源管理芯片的方法是降低芯片的消耗。半导体公司已开始尝试满足持续低电流、低功率操作的需求。
LED背光
照明造成大部分能源的消耗,各家公司也在寻找传统低效率电灯的替代品,而LED的兴起使之成为候选者之一。同时,由于尺寸与能效的优势,在显示器产业中由CCFL转向LED背光也是一个趋势。
CREE公司的目标是提供更便宜、亮度更高且更高效率的方案。背光,特别是笔记本电脑和TV的LCD是其最主要的应用,其次是工 业及车用。由于LED节省能源的好处,也将为其带来更多家庭消费类产品的应用。
CREE业务开发总监Mark McClear:“目前的应用大部分已经商业化,但我们期望更多的在家庭中应用。”像许多其他技术一样,LED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还要花一段时间,不只是技术本身,也包括价格。“顾客购买产品不只会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经济意义即性价比的考虑。”
McClear预测从传统照明方案转换到新的照明方案将会花上几年时间,而系统级的改变则是必须的。“人们使用灯泡已经有很多年了,这些新产品将LED、驱动器、光学、热管理集成到一个产品中。即使LED提供了一种更高能效的选择,仍需要时间让人们熟悉和接受它。”
笔记本电脑的节能
从CCFL转换到LED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怎样使LED工作在最佳状态。Allegro公司的方案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其产品可供笔记本电脑背光使用(A8500、A8503),为系统提供多重点流感应的功能,允许在电流通道中有更佳的显示效果与高精度,它也是一种升压转换器,能将电池的输入转换到更高电压以驱动LED。同时不断监测电流状况以使所需的电流与匹配相符而不至于让很多电能漏流到电流感应IC中。
这类产品采用一个线性电流感应单元来有效地控制LED。Allegro事业部总监(行政管理)Vijay Mangtani的疑问是:“根据定义,每个线性电流感应单元都有些电力损耗,所以问题是,如何将电力损耗降至最小,并且不能以牺牲准确度为代价?”要通过提高输出电压到刚好能够维持LED在可完全控制的状态,一个稳定的电流监控可有效满足这一功能。
Intersil公司提供给笔记本电脑的解决方案要能满足核心调节器的效率要求。根据Intersil笔记本电脑电源产品资深应用经理Matt Harris介绍,在笔记本电脑的应用中,对核心调节器的要求是根据一个快速(即刻)的反映来快速转换。其RQ调节器是一个频率调节器,特性位置由负载单独控制,当负载改变时导致非常快的类似线性的回应,与传统的调节器比较,其脉冲调节位置是由时钟信号来控制的。
伺服器
在伺服器市场中,电源管理的发展蓝图是不同的。Intersil公司的Duduman相信,伺服器部分主要由不断改变的电脑规格来驱动。“这是典型的,没有太多的空间让我们去改变。实际上我们可以为改善提出一些建议,但大部分仍取决于那些有较大功耗的部分来采取措施。我们要打破这些限制并不容易。对于我们所在的产业,只能通过大集团例如结合OEM来发动一项大行动。”他相信,到最后,制造商必须提出解决方案,不仅是可行(更高效率)的,还要更具成本效益。“对此,我们的方案将是利用一些原有技术提供给台式电脑和伺服器。”
Allegro公司专项技术的特定目标是在伺服器上实现更优越的电源管理,A11egro实施的一项独特技术能感应磁场,而不是通过霍尔效应感应器的使用来直接测量电流。“这种作法让我们在这个架构上有效地降低了电力损耗,如果每一个伺服器有6W的热损耗,而在一个资讯中心有10个伺服器,基本上可以节省60W来冷却能源。”Allegro的Mangtani做出上述阐述。该公司预期,测量一个系统里有多少电流是由个别部分流出的也是一种趋势。以这些特别的霍尔效应电流感应IC,例如ACS7112和ACS7154,该公司在这个潜在市场中已处于有利位置。
更先进的制造工艺
除改善产品本身之外,制造工艺及材料也是可以提高效率的领域。ADI公司的作法是不断采用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该公司的eXtra快速互补双极型晶体管(XFCB)工艺允许轨对轨的电路模式,在功率放大器上实现最低的能源损耗。该公司相信其XFCB与CMOs工艺技术将在电源管理类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向模拟设备应用扩展。
Skyworks公司拥有的技术如GaAs、HBT、SiGe、BiCMOS、PHEMT等,都是为了制造更高效率的产品。skyworks资深产品行销经理Wes Boyd说:“这些技术让我们开发出低插入损耗、高效率的产品。我们专有的HBT技术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结合双极型晶体管与双极型场效应管(BiFET)制造工艺用于基于GaAs工艺的产品。当我们能够将两者结合在一种工艺上,就可以在同一颗芯片上实现低睡眠电流和电源关断模式,从而实现低成本、节省空间且高效的设备。”
另一方面,RFMD公司正在改进生产材料。RFMD公关总监BenThomas相信,GaN材料的开发能够显著增加芯片的效率,从冷却和能源损耗的角度出发对产品提出进一步的改善。该公司还表示,市场对GaN材料的需求是很大的,因为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无论怎样,在RF的领域,不管是高功率、高线性等,都会有GaN的应用。虽然它还在初期阶段,但我们也在推进大规模商业化的进程。通过GaN的应用,有线电视混合放大器能实现更高的线性、更低的扭曲以及非常好的电流损耗。”
CREE公司的Paul Kire stead说,其电源产品小组应用碳化硅(SiC)材料来生产分立的电源元件和芯片供电源模块应用。这些元件比硅材料有更低的损耗系数,而且有助于在相关的元件中将损耗降至最小,同时减少冷却系统所需的能源。
CREE公司生产sic接面屏障肖特基二极管来取代在电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中传统的硅二极管,在反向器电路里的飞轮二极管用作太阳能的反向器与各种其他马达控制和功率转换电路。这些二极管具有零逆转恢复损耗,可以改善电路整体效率在1%~2%之间,等同于在电源应用中10%~30%的损耗改善。由于崩溃电场强度、热传导性以及SiC内部能阶改善的优点,该公司预测它是一种潜在的可取代硅在高效能开关中应用的材料。随着Sic成本的不断下降及产品应用的不断扩大,Sic将有望渗透到传统硅分立元件市场。
也有公司在研究将MEMS用于电源产品。“MEMS能实现极低损耗、高功率的放大器,在开关时可协助降低损耗。在第一阶段我们可看到MEMS作为开关的替代品,而进一步的应用如取代其他的分立元件还要在数年之后才能实现。我们目前把重点放在IP的开发上,且在这一主题上做进一步的研发。预期第一个MEMS产品大概在2010年问世。”RFMD的销售经理GarethEdwards解释说。
降低能源损耗
除此之外,有些公司也在为更好地利用内部能源而努力。例如飞兆半导体在公司内实施一系列绿色演练,目的在于为员工树立一个“典范”。这些演练包括各种加速马达的安装、设备关机指南、再生能源的使用等。飞兆公司全球销售部门总监Claudia Innes表示,在2004年~2007年,这些措施帮助公司减少能源损耗比例约为43%。
CREE公司也采用类似的作法。该公司在美国Durham办公室的主要区域以LED照明方案取代传统照明,其目的是为降低能源损耗。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layout of woven bag production workshop, SLP (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method and eM-plant simulation platform are adopted to improve logistics circuit and equipment utilization. For all operation units in worksho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and non-logistics is analyzed. Afte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mprehensive relationship, a position correlation diagram is drawn to depict the close degree of operation units. Then, two sets of facilities planning a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working area and actual constrains. The two sets of facilities planning are analyzed by importing them into eM-plant simulation platform. Considering the balance of all process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lanning is evaluated 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Associat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productivity and equipment utilization are improved.
关键词:塑编厂;物流;车间布置设计;SLP;仿真
Key words: plastic weaving factory;logistics;workshop layout design;SLP;simulation
关键词:塑编厂;物流;车间布置设计;SLP;仿真;
中图分类号:TS19;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245-05
0 引言
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新态势下,塑编行业稳定发展,国内对各种塑编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很多塑编企业都在进行扩建或规划新的生产基地,针对塑编产品需求的激增,合理的车间设施规划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和效益[1]。据测算,车间布局不合理会浪费约20%~50%的生产成本,而有效的物流运输至少可以降低30%左右的生产成本 [2-3]。因此,合理的车间设施规划对生产系统极为重要。
目前某塑编车间布局主要参考人工经验或借鉴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布置,由于受个人的经验和偏好影响因素较大,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分析,导致生产出现严重的物流运输问题。因此,本课题针对该编织袋制造车间进行设施规划,对同类型企业改善车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对塑编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 系统布置(SLP)方法概述
系统布置方法(SLP)由美国理查德提出,是一套条理性强、系统化的车间布局方法。它不仅适用于各种机械制造车间的设计,而且还被应用于医院、银行等服务业。SLP方法是将P-产品、Q-数量、R-路线、S-辅助部门、T-时间作为切入点,分析各作业单位间物流关系,并结合各作业区占地面积及实际约束条件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改善目标及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其设计流程[4]如图1所示。
2 SLP方法的应用
2.1 产品工艺过程图
某塑编厂主要生产农用塑编袋、食品塑编袋和物流编织袋等。其编织袋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拉丝、圆织、彩印膜印刷以及编织袋后续加工,如复膜、柔版、套膜和平车。企业根据产品的制造工以及销售厂家的要求,设计具体产品的相关工艺路线。该公司产品品种较多,下面以两种产品为例说明其基本加工流程,其中:A表示某猪饲料编织袋;B表示某鱼饲料编织袋。两种塑编产品的加工物流路线,如图2所示。图2工艺流程图中数字对应的作业区分别为:1-原材料库、2-吹膜区、3-彩印车间、4-干法复合区、5-柔版印刷区、6-复膜区、7-普印区、8-折边区、9-彩裁区、10-切缝一体区、11-电车区、12-热熔加工区、13-自动套膜区、14-人工套膜区、15-平车区、16-质检区、17-打包区、18-储存区和19-办公区。图中倒三角表示储存工序;圆圈表示加工工序;正方形表示检验工序[5]。
2.2 车间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塑编企业而言,由于产品品种繁多,频繁更换物流线路,导致生产现场杂乱,既不利于生产制造,也易造成安全隐患。故改善车间布局既能提高生产效率,也对企业未来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多次现场勘察并记录车间生产状况,发现该塑编厂物流管理存在如下问题:①车间生产柔性较低,不同类型的编织袋在同一设备上加工;②车间生产缺乏合理计划,导致相关设备未得到充分利用,如干法复合机与自动套膜机,有效工作时间较短;③前后工序生产能力不均衡,导致车间现场堆放大量半成品;④现有厂房内的物料摆放缺乏统一规划;⑤厂区作业环境不良,不仅影响生产效率,也对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改善生产工艺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车间设施规划方案设计时,要重点关注物流线路通畅与前后工序平衡等问题,同时也要考虑物流搬运系统等影响因素。
2.3 作业单元间物流与非物流分析
根据产品的工艺路线和统计的生产数据,确定作业单元间的物流强度。各等级的物流强度承担的物流比例分别为:A(超高物流强度)-40%;E(特高物流强度)-30%;I(较大物流强度)-20%;O(一般物流强度)-10%;U(可忽略物流强度)-0%。按上述物流量统计比例,对各作业单元的物流强度进行划分,如表1所示。根据表1中各作业单位的物流强度,将其物流相关性在物流相关图中一一对应,如图3所示。其中A、E级别的作业区,应在布置方案时重点考虑其在车间的位置。
在分析各作业单元间的非物流关系时,根据塑编袋的工艺特点,评定其密切程度的理由如生产服务、人员联系和安全等[7]。通过上述影响因素,结合塑编厂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得到非物流因素相互图,如图4所示。
2.4 作业单位综合关系分析
根据塑编袋的生产工艺特点,其物流因素较非物流影响较大,拟定该车间物流因素与非物流因素对最终方案的影响权重m:n为2:1[6]。取A=4,E=3,I=2,O=1,U=0[6],综合量化作业单元间的关系,并汇总各作业单位的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
2.5 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按照各作业单元的综合得分,并结合作业单元承担的物流量的比例,A-40%,E-30%,I-20%,O-10%;U-0%[6],绘制相互关系图,如图5所示。其中作业单元间的线段数越多,表示其相互位置应该越接近,反之亦然[12]。
2.6 方案设计与评价
通过与相关设计人员的沟通,根据设备面积、人员活动范围和宽放率等因素,确定其主要作业区的占地面积,如表3所示。根据上述分析与求解,结合车间实际限制因素,综合考虑各作业区的相对位置。鉴于该厂区的入口与各车间的出口的相对位置及塑编厂的设计原则,设计该厂区的物流流动,以U型为主,直线型为辅,如图6和图7所示。
评价车间设施规划存在多种标准,一般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11]。本文先以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作为物流定量评价目标,分析车间物流搬成本的变化;然后将设计方案导入eM-plant仿真软件中,分析方案中前后工序的平衡性。其中评价新方案的物流强度,以产品物流量与各作业区间的距离,用EXCEL实现矩阵乘法,得到新旧方案的物流强度对比表,如表4所示。其物流强度核算公式为[7]:
由表4计算结果可知,原方案的搬运距离矩阵和为1684m,方案1、2分别比原来的搬运距离矩阵和缩短了21.3%和35.0%。物流强度也大大减小,既提高了车间内物流搬运效率,又节约了物流成本。但是,根据原车间布局的搬迁难易程度,方案2比方案1的搬迁成本高,实施的可行性较差。另外,方案1、2与原方案相比,都将原厂区内10m宽的闲置车间过道搭上防雨板,即为人工套膜区所在位置,可以最大化利用空间资源。
3 eM-Plant验证分析
eM-plant由Tecnomatix公司开发的一款应用于生产、物流和工程的仿真软件,内嵌SimTalk语言,能够快速,简便地创建仿真模型,广泛用于汽车装配线,供应链管理和化工领域等[9]。该仿真平台可以有效地反应模块间的物流信息,对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设计方案1、2分别导入eM-plant仿真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其仿真模型图如图8所示。由于产品工艺路线繁杂,故采用程序控制产品的流向,下面以A产品为例说明,如何控制多产品在某设备的调度情况。设计方案的覆膜机组的仿真模拟图如图9所示,其中E61、E62表示两台覆膜机,E61表示一台虚拟机,E6既能保证两台覆膜机统一调度,也可以从后台观察实时加工的情况。其SimTalk 程序如下:
is
do
if @.name ="A"and E61.empty and E62.empty then
E6.cont.move (E61);
elseif E61.occupied and E62.empty then
E6.cont. move (E62);
end;
end;
布置方案的修正与评价:
由于单个编织袋加工时间较短,仿真模拟以千条为单位进行仿真分析。分析仿真结果发现,设备的使用率达到66.61%左右,不存在堵塞状况,如图10所示。故规划方案合理可行。但是,车间布局仍有不足,如作业区4、5的设备使用率相差较大,极不平衡,自动套膜机的最高等待率达到50%。仿真结果表明,评价方案的好坏不能仅仅依赖物流成本。针对平衡性较差的作业区4、5,解决方法为:将两个作业区合并为一个。而自动套膜机的等待率较高,主要原因为生产计划安排不当,设备频繁切换,调机时间较长。拟解决措施为,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降低设备故障率。修正方案后,再进行一次模拟分析,整个车间的生产率提高,如图11所示。如图中绿色曲线表示主要设备工作率,达到80%左右,相关设备间的平衡性较好。
上述方法均为定量评价方案的可行性,而定性评价方法则以方案的适用性,物料搬运效率,安全管理等因素,制成调查问卷的形式,让该企业员工打分。综合评定,方案1更利于实际生产。
4 结论
本文通过SLP方法和eM-Plant仿真平台为某塑编车间布局进行规划研究。分析了作业单位间的物流与非物流关系以及作业单位间的综合相互关系,设计了两套车间布局方案,采用物流成本与加权因素法评价方案,综合考量设计方案,优化了车间的设施布局。将其原车间月产能450万条提升700万条,实现车间物流更通畅,缩短了企业制造产品的生产周期。
参考文献:
[1]黄苏凤.基于 SLP 磷化工企业设施布局规划研究[D].南京大学,2016.
[2]卓雪艳,诸葛琰,陶顺育.制造业物流包装与设施布局优化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1):265-268.
[3]Braglia M, Zanoni S, Zavanella L. Layout design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Strategies and quantitative indic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3, 41(5): 995-1016.
[4]石鑫.基于 SLP 的生产设施规划[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4 (01):68-71.
[5]周尔民,王贵用,朱进.基于SLP法和Em-plant仿真的台钻厂设施布置规划[J].现代制造工程,2016(04):89-97.
[6]史毅飞.基于改进SLP法的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4):189-191.
[7]杨育,曾强,金淑芳.设施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98.
[8]戴岩.MD公司芜湖工厂内部设施布局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66.
[9]潘春荣,伍乃骐,黄学佳.基于eM-Plant的参数化虚拟组合设备[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8):1831-1840.
[10]朱华炳,王龙,涂学明,等.基于ECRS原则与工序重组的电机装配线产线平衡改善[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1):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