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概念

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概念

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教学计划是我国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制定的一系列总体规划,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在电子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电子信息教学计划可以顺利实践,才能提高电子信息的教学水平,实现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重要作用,实现对学生的培养。

一、电子信息的教学计划的制定

(一)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背景

某学校在进行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实现。例如,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重视对电子信息教学内容的学习,认为和平常的生活不相关。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集中精神听讲,课堂效率比较低,不能完全掌握电子信息教学中的内容,教学效果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针对这种情况,电子信息教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开始根据我国的电子信息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电子信息学习情况,制定电子信息教学计划。

(二)电子信息教学计划制定的作用

教学计划是学校为了实现对人才进行培养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制定的总体规划的实施方案,是学校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等的一项基本依据。并且,教学计划的制定,总体的反映出了学校的教学改革情况。在电子信息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可以实现对传统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改革,打破电子信息教学中自成体系的教学惯例,提出了实电子信息教学和其它学科之间进行有机衔接的方法,突出了电子信息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教学理论,反映出了电子信息学科中的最新成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电子信息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制定

某学校根据电子信息教学的要求,为了改善目前的电子信息教学情况,提高电子信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教学计划。首先,该学校制定了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然后,实现了对教学计划的建立。例如,学校制定了培养学生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的设置,实现了相关电子信息课程的整合优化,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制定了一系列的电子信息教学计划。

二、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实践

根据学校制定的电子信息教学计划,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顺利实践。例如,教师在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教学体系进行实践、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开展电子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一)创新教学体系

电子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电子信息教学计划,可以对教学体系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在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因为实践教学主要是强调以实践为主,可以实现电子信息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保证电子信息教学的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完成了电子信息的教学计划,发挥了电子信息教学的作用。学校的电子信息教学应该不断的进行创新,改善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及时的进行开会研讨,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加强实践能力培训

电子信息的理论教学一般都是在教室中进行的,实践主要是在实验室或者车间进行。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能真正实现电子信息教学的作用。学校在电子信息教学计划中,制定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学校在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某学校在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把课堂搬到了车间。学生在车间中学习,接受了理论知识之后,可以直接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电子信息学习水平,实现了电子信息教学计划。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在制定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进教学计划。因为,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具有了学习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趣,才能自主的进行电子信息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电子信息学习水平。例如,某学校在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开展电子科技活动,举行电子信息技术大赛,鼓励学生应用自己掌握的电子信息技术,自己动手创作参赛作品。这种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电子信息教学计划对人才的培养。

三、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是一项涉及到很多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是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制定有效的电子信息教学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电子信息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实现电子信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电子信息教学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摘 要】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文章主要针对电子信息专业相关课程如何引入EDA仿真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人才培养;电子信息专业;EDA仿真技术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通过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2010年6月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计划实施期限从2010年到2020年,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以来,全球“代工巨头”富士康,格力集团纷纷前来落户,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激增,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电子信息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主要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等,相关EDA技术的引入无疑会对这些课程的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下就针对不同EDA软件的引用做初步的分析和总结。

一、Multisim软件的应用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信类学科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后续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的重要保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电路分析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合理的思维方式,达到理解和掌握电路理论规律的目的。而Multisim软件的引入即可使得该课程中繁杂的理论得到最直观的验证,从而使得“教”与“学”都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如电路基本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运用Multisim软件构建模型如图1-1所示,通过仿真图1-2即可轻松得出结论I1=I2+I3,即任意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图1-1 电路模型

《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工科类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外部特性,放大器基础,放大电路的负反馈技术,低频功放,集成运放及其运用,稳压电源,波形产生电路,使学生具备模拟电路基础调试的技术、技能和方法;《数字电子技术》则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可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专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图1-2 电路仿真图

而Multisim软件的引入可对电路进行仿真和演示,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直观,使得传统教学中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专业问题变得形象易懂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二、Proteus软件的引入

《单片机原理及技术》是电信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在学生修完电子技术类基础课程之后,为加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体现电子技术综合应用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单片机的组成、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中断、输入输出接口、A/D、D/A的使用方法及其应用、单片机的键盘、并/串行口等。并通过实例深入讲述了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方法,接口应用和典型应用系统设计及开发过程。传统的单片机开发只能借助实验箱进行测试和功能验证,而由于实验设备和实践学时的局限性,无法使得每一名学生,每一个实例都完成硬件调试,所以Proteus仿真软件的引入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例2-1为彩灯源程序,可实现彩灯闪烁、间隔亮及左右流水的不同控制,图2-1为彩灯间隔点亮Proteus仿真图,既直观又能达到验证程序功能的目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1:彩灯源程序

ORG 0030HMAIN: MOV R0,#0

LP0: MOV A,R0 MOV DPTR,#0100H MOVC A, @A+DPTR

MOV P2,A ACALL DELAY05S INC R0

CJNE A,#11H,LP0 SJMP MAIN

DELAY05S: MOV R7,#250 D0: MOV R6,#250

D1: NOP NOPDJNZ R6,D1 DJNZ R7,D0

RET ORG 0100H

DB 0FFH,00H,0FFH,00H,0FFH,00H,0FFH,00H,0FFH,00H

DB 55H,0AAH,55H,0AAH,55H,0AAH,55H,0AAH,55H,0AAH

DB 01H,02H,04H,08H,10H,20H,40H,80H

DB 80H,40H,20H,10H,08H,04H,02H,01H

DB 11H

END

图2-1 彩灯间隔点亮Proteus仿真图

三、Quartus软件的应用

《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大规模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FPGA和CPLD的结构,掌握一种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语言),掌握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及应用方法等。当用VerilogHDL语言设计一个电子系统后,需要验证其正确性,仿真软件Quartus不仅可是实现对电路功能的验证,还可自上到下完成电路的转换和纠错,使的设计效率大大提高,设计周期大大缩短。如例3-1为四位二进制乘法器的VerilogHDL描述,图3-1为乘法器的仿真图。

例3-1:四位二进制乘法器的VerilogHDL描述

module MULT4B (R,A,B);

parameter S=4;input [S:1]A,B; //A,B分别为乘数和被乘数 output [2*S:1]R; reg[2*S:1]R; integer i;

always@(A or B) begin R=0;

for(i=1; i

endendmodule

图3-1 乘法器的仿真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将EDA软件引入到电信专业的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运用软件辅助设计功能提高设计效率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EDA软件不断更新,直观性和实用性必将大大提高,将它们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也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廷才.电工电子技术EDA仿真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王超,孙万麟.EDA技术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0(9).

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信息类学科发展迅猛,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缩短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时间,培养使用外文资料的能力,高校信息类专业在本科高年级展开双语教学。我校针对信息类学科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建设双语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编排与教学设计的改革。历年来的实践验证了课程建设的有效性。

1 当前信息技术类双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课程内容信息量大,专业词汇多,内容复杂,即使用母语来理解也不简单,造成了学习上的双重困难;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授课时不得不考虑接收能力的差距;讲授知识要占用大量时间,互动时间少,学生主动性难以调动。

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取与合理组织、编排,在教学方式实施以围绕问题、强化讨论的自主学习,才能解决上述矛盾。本专业不同课程具有很大的共性。在此以《多媒体技术》双语课为例介绍我们在教学内容、方案和方式上进行的尝试,供大家参考。《多媒体技术》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将文本、图像、语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处理和集成,在本地或网络环境下提供更友好人机交互的技术的总和。课程相关的知识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象处理、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等各个方面,概念和词汇量较多。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案,提高了授课的效率和质量。

2 内容选取与编排

2.1 知识点分层组织

以往内容的组织一般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每个知识点只在相邻一两次课中出现,学生难以建立起对术语接触、熟悉、重现、使用的完整过程,也严重缺乏参与的机会。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知识点一般是分层次的:首先是对相关背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定义的基本介绍,可称为基础层;然后详细介绍技术细节,包括对比性讨论、公式等内容,可称为展开层;最后介绍对技术的应用,可称为应用层。

不同层次内容的学习方法有其各自特点。基础层较易理解,但往往是新思想、新概念的引入,需教师引导式的讲述,并对相关后续内容加以说明。展开层按难易程度可分为两类,简易类完全由学生自学完成,复杂类则需要教师具体讲解。应用层更适合进行讨论,其中蕴含着工程思想、技术特性与工程实际的匹配等,往往正是学生所欠缺的。通过讨论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自然养成使用英语来思考的习惯。

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一、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政务,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进而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透明、规范、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这就是电子政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以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一定期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表现及成效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判。我国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已经做出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信息化。一方面,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部分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设施已经完成,便民服务的应用系统已经开始出现;另一方面,虽然电子政务建设对社会、经济、政治活动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电子政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才刚刚起步,实际应用经验不足,由于各级政府、机构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模式、处理事物的方法以及操作准则的不同,当前的电子政务系统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距离成熟完善的高电子政务服务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综上所述,在当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为使政务工作更高效、更透明、更廉洁、更精简,对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国内并没有一套统一的电子政务评估体系来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估,针对现状,本调研组将在对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深入研究中,试图提出一套完整、合理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解决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分析

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第一,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基础上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进行了透彻的研究,结合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第二,以综合评价的方法和理论为依据,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现实存在的案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第三,以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衡量的模式为理论依据,从系统效益、系统成本和系统质量三个方面来构建评价指标,并且依照电子政务的非线性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来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了这种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的分析

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被分成了很多不同的种类。有研究在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信息化领域评估所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探究了电子政务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建立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有的研究则以目前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为依据,建立了相应的综合模式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并运用具体的案例对该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有些学者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从而总结出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存在的弱点和瓶颈问题,具有创新性的地提出了一个多维立体结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双棱柱模型,并且还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三重指标体系。

五、如何做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

第一,要把绩效评价变成绩效评估的管理,要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绩效评估管理机制、管理体系,这个体系核心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有一个战略体系,应当首先知道该部门、该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发展的路径是什么,然后电子政务整套的管理体系配合之下是什么样,包括绩效评价的体系,有整个项目体系,有各个方面的监管体系等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道绩效评价整个的战略管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和其他各个管理环节是什么样的关系。其次要有一个支撑体系,这个支撑体系包括斩假、资金、规章制度,还要有绩效管理的网络平台来做。同时要有一个执行体系,从绩效评价的规划、规则、目标的制定、事前的沟通、组织评价、结果、答辩与申诉、调整结果、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挂钩等等,要形成一个链条。

第二,从评估的对象来看,要更加注重对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的评估。

第三,评估的导向,不能仅仅是评估产出,也不能仅仅是排名,而应该是引导大家发展,给各地各个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留出很大的空间,而不是制约他们发展。为此在原有的IT功能产出的评价基础上,还需要关注其他三个维度,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对组织提升如何来实现的,是如何支撑优化和创新的,这种公共部门组织的效率的提升以后,所产生的公共价值是什么,这种公共价值最后反映在用户的角度,是否满意,是否方便,要回答这些问题,把它组合起来引导电子政务的发展。在评估模式上,应该把外评估和内评估有机结合起来,比较理想的模式就是由政府主管的部门来组织,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参与,社会其他各个方面也要参与,这样的一种模式是目前实践当中被证明较为有效并且科学合理的一种模式。

六、结束语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对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指标评估体系,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普及和发展,使其逐步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朱卫未.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79-81.

[2]杨洋.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5.

[3]邓崧.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研究[D].同济大学.2007:35-39.

[4]谢吉晨.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资格”探微[J].理论导刊.2007(3):119-121.

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思维导引

中图分类号:TM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2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气和电子信息专业的一个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电气专业知识时,《电路分析基础》是其第一个课程。这个课程主要是基于电路,以器件和电路拓扑为约束为关键的,旨在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电路理论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计算方法,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1]。在对《电路分析基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课程中各种相关的概念容易混淆,对于一些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学生无法解答。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理解,对分析方法的由来还不够了解,对于课程上学习的理论还比较孤立,在综合性题目面前也就无法综合各种理论进行解答。从教师方面来看,如何把知识间的联系好思维的过程以最佳的效果展现给学生,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的思考,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教师在设计教学中研究的重点。

一、《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特点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电气电路各种分析方法、基本概念等及进行介绍。分析方法介绍:如果总假设的条件可以得到满足以及简化电路的模型,那么对线性变电路可以通过使用线性方程等分析工具,在电路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由此可以推出多种分析的方法。概念:《电路分析基础》对课程概念介绍上主要针对数学分析和推理,对于工程的概念介绍并不深入,和模拟电路课程相对比而言,《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展开课程设计项目的深度还不够。因此,很多学校在这门课程中没有安排设计教学内容。因为在该课程中会出现工程性的问题,而且电子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很强的工程应用,如果在课程中涉及到这些问题,对刚刚学习这个课程的学生来说就会产生困惑。例如,在这个教材中把一些的输入电压称之为输入信号,但是很多学生对于信号和电压之间的联系还不理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的不理解。《电路分析基础》作为学生学习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其中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型知识是较多的,由于在接触这门课程时几乎无法涉及到工程问题,因此在教学时就要转换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让学生能适应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不断的实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基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这些特点,采用思维导引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是一个新的方式,这里将通过案例进行探讨。

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中思维导引的案例分析

在本章中对课程设计中思维导引应用主要从案例的基础上加以分析的。

(一)课程内容

教师在进行第一课的讲授中可以通过使用思维大导图展现一个完成的体系,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的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就可以根据这个体系不断的细化内容,而且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回归到这个体系中。例如,使用MindManager8设计的思维导图。图中对课程的整体进行了映射,学生通过思维的导图可以获得这些概念,电路模型的构成、基本定理、分析方法等等,在不同阶段中的课程,通过导图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导图,独立思考,更好的理解知识。

(二)网孔电流法与节点电压法

网孔电流法的变量是网孔电流,这是一种列写电压方程的方式[3]。如果只是具有电压源和电阻的电路内容,学生是比较容易总结出通用的方程的,但是如果电路中有电流源或者是受控的电流源,那么在列方程式时就要加以调整。关于节点电压法也有同样的问题,因为电路构件不同,列写的方程也就有所不同,如果学生无法掌握好这些方法,就容易混淆。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总结各种方法,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例如,设计网孔电流法与节点电压法导图时,教师在设计中还留可一部分节点电压法的导图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学生在自己绘制中不但可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自己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总结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设计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点联系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水平的提高。通过思维导引设计思维导图不仅能更好的组织教学内容而且还有利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把一个问题的关联元素以清晰的层析,进行展现,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思维导图够帮助学生构建问题情境,使得知识形成更加的生动,学生探索的热情也得到了提高。诸如文章中提高学生自己完善节点电压的思维导图,使得课程上学生被动的学习转换为主动的思考,学生思维能力才得以发展。因此,通过使用思维导引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值得教师在教学中使用。

参考文献:

[1]钟洪声.电子信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建设[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355-357.

[2]钟洪声.电子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C].2009 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会议论文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