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营战略的重点

运营战略的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营战略的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运营战略的重点

运营战略的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战略落地;运营管理;融合机制;资源配置;激励保障

随着企业对战略的逐步重视,诞生了许多战略分析和管理的工具,再加上专业咨询公司的帮助,战略的制定并不是很难,但如何让高高在上的战略落地,则是企业面临的真正难题。如果说战略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理想,那么战略落地就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在搭建桥梁时,不仅需要建造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更需要建造过程的实施和管理。如何使企业战略落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关键是战略的有效“执行”。战略执行以行动为导向,是战略管理中最复杂、最耗时、最艰巨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职能领域,因而它是企业竞争的又一个起跑线,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关于战略管理,业界已经有很多研究,不少专家及企业高层管理者往往更多地关注于战略的制定、战略领导力的培育,战略执行则容易被忽视、消融在日常运营工作中。据统计约有70%的企业不是因为糟糕的战略而失败,而是因为糟糕的战略执行而失败。

优秀的战略固然主要,但不折不扣的战略执行力则是战略落地、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下面着重谈谈战略执行的核心内容。

一、战略执行首先应深入到员工

员工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者,如果不从思想上清楚地认识、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甚至对其产生抵触,战略就不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战略落地也就很难成功。因此,如何让员工理解战略、让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都能跟着战略“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公司CEO还是中层管理者,或是基层员工,他们都对战略制定及战略执行有着重要作用。从经历了多次成功转型的百年“老字号”企业诺基亚及IBM等公司的发展历程分析可知,其管理者不仅积极参与战略的制定,还积极将战略宣贯和战略执行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将战略分解到每一层员工的工作中,使战略和每位员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大家都关注战略,更重视战略执行的结果。在这些企业中,员工已将战略执行视为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正是这样全面、系统的渗透,才为战略的高效执行和成功实施夯实了基础,成就了举世闻名的伟大企业。

二、战略执行强调战略与运营管理高度融合机制的建立

战略落地与运营管理过程密不可分,在战略与运营的闭环管理机制中,从市场洞察、战略制定与更新、战略分解,到年度预算、资源配置、过程监督,客户成果交付、价值评估、绩效考评与激励等,必须做到环环相扣,才能实现战略从宏观到具体,步步深化,才能实现从战略到运营的一脉相承,可见机制建设至关重要,重点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1.建立基于市场洞察的战略规划管理机制。市场洞察是战略规划的有效输入,通过敏锐的市场洞察有助于理解市场发展趋势、把握客户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在市场变化中了解客户需求,快速发现市场机会,为战略规划、业务设计和战略执行提供支撑,从而保障战略与市场的高度契合,极大地增强战略的可执行性。

2.建立基于市场—战略绩效主线运行的资源配置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是战略目标落地的关键,实现与战略和市场相适应的资源配置,要求对资源进行高效的规划、匹配及使用。现在不少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多以依靠行政指令为主,缺乏以战略和市场为依据的资源配置管理机制,往往疲于“应急”,因而很难围绕一个主线形成资源合力,非常不利于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资源配置管理,需要根据业务需求确定组织机构和组织定位、职能分工及职责划分,梳理、明晰授权体系,并制定组织运作规则,固化从业务计划到资源配置的流程和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进而实现市场—战略绩效主线牵引下的组织、人力、资金等资源高效配置。

3.资源配置实施的管理原则及方法。为保障资源科学配置,需坚持责权对等、效率优先的基本原则,资源规划要做到统筹规划、分层负责、权责匹配;资源获取要做到整体运筹、分层实施、奖罚分明;资源配置要做到聚焦重点、动态优化、盘活资源,以调动不同层级组织高效获取及利用资源的积极性。

资源配置应首先在战略规划阶段明确资源需求及资源配置策略;其次,资源配置的关键在于根据市场洞察进行业务规划,确定组织能力要求,分析资源需求,制定资源获取策略和计划,进而与战略目标进行匹配;第三,资源配置过程中非常看重沟通在其中的作用,沟通不仅仅是发出一些邮件或者召开几次会议,而应积极参与到与董事会和各级组织上下的交流和沟通中,并向他们介绍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需要如何去实施,并指出在实施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预期取得的成效。如果能得到董事会和各层组织的理解和支持,无疑对企业战略落地来说将是非常重要的。

4.建立信息跟踪与战略执行回顾会议监督、改进机制。资源配置后,为检验资源使用效率和战略执行状况,尚需对资源配置及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过程跟踪、评审与考核。因为没有正确的信息就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因而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信息收集、管理机制,打通公司信息收集渠道,定期收集好运营信息。运营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往往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同时对信息去伪存真的筛选、分析也非常重要,借助先进的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一定会带来超出预期的效果。

建立年度、季度等定期的战略执行回顾会议机制,通过BSC等管理工具,将运营结果与设定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进行对照分析,并做出及时、客观的战略执行评价,是公司战略执行过程中有效的督管方式,更利于公司及时纠偏、持续改进,保障战略顺利落地。

5.战略执行的重要驱动和保障——基于绩效的价值分配、激励机制。在市场——战略绩效主线牵引下,建立以业务单位为前台以职能专业服务为后台的组织运作体系,形成前台对后台的考核机制,将有效驱动组织运营效率提升,确保对市场的快速响应,因而建立基于绩效的价值分配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需求,形成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和能力提升方案;制定基于能力提升的员工成长机制;根据不同业务特性及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年度绩效激励方案,针对不同层级的员工建立完善长短期的激励体系,形成价值共建、价值共享的良性激励机制,确保核心团队的稳定和执行力,为企业稳健、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运营战略的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运营 战略 管理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市场变化迅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较快、市场需求复杂多变、竞争日益加剧的特点,企业为了适应目前的经济环境,就必须重视研究和创建一个运营高效、适应能力强的管理系统,创造一个具有产品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运营管理系统,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了此课题,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企业运营战略的地位及作用

企业运营战略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企业运营战略并进行运营管理,就是确定企业的基本长远目标,选择实施的途径,从而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展开内外部资源的分配的具体过程。企业运营战略的内容主要有生产总战略、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生产系统的设计和维护等。在运营战略指导下,企业根据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和锁定的市场进行生产系统的运营,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一系列的决策制定、内容及程序的制定,是有力支持和保证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不断发展的战略性计划。

二、运营战略管理的层次及协调

运营领域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切合实际,不可追求过高且不能实现的目标,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和市场情况量力而行。并且要和企业可以使用的资源以及市场销售能力相配合。根据其性质和内容,可将运营战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和企业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着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的定位及决策,具体包括企业打算向市场提供何种产品或者服务,并采取何种生产方式、生产规模、投入与产出的计划、对企业竞争力的定位等。第二,是对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决策,它主要对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较高效率的生产运作管理系统、对已有资源进行配置和有效利用管理、生产工艺、技术运用、生产经营能力、生产组织管理等做出相应决策。第三,是日常生产运营决策,是在运营系统构造完成并具有相对完善系统功能情况下,对于系统的日常运行进行决策。如安排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进行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

在企业管理中,主要有三个功能领域,即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它们的地位具有相同性,都处于一个层次。从具体的管理职能来说,市场营销主要进行产品的市场开拓,负责产品销售,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商品价值,转变成货币形式;而运营管理主要负责内部的管理,担负将企业购买来的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通过一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转变成产品或服务,表现为资金到储备资金到生产资金到产品资金的链条模式;财务管理,负责企业的资金管理,进行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核算。以上三个方面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构成企业的完整的管理链条。

三、企业运营战略的定位及其效果

公司战略定位对于企业发展起着决定企业盈利能力是否低于、等于或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当谨慎、慎重。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定位恰当且正确,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在产业内的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地位,实现企业的最大化经营效果。

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主要由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三个要素决定。运营管理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保证产品的质量,为消费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进行产品的成本控制,进行柔性生产,研究如何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但是尽管如此,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竞争力的重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的质量、生产速度及成本,还有对企业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售后服务及其他相关标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运营策略的定位就应该随着竞争力重点的转变而恰当及时地改变其内容和策略,以提高企业运营战略的效果和水平。

四、企业运营战略的评估及流程管理

对企业运营战略进行评估,看企业运营系统的生产率的高低,首先主要决定于运营管理的有效性。一般认为企业所形成的竞争力的优势是企业各种决策共同决定的结果。但是战略和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迁而必然发生改变。因此流程管理是实现企业运营战略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运营历史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流程管理在产业化发展中是密切联系技术变化及规则,并不断推进各种新的管理哲学和实践的出现,比如从规模生产到柔性生产、全面质量管理,从科学管理到重视员工创新、准时生产和再造工程、基于时间竞争等新的管理理念的不断交替出现。

总之,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市场多变的环境中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必须进行相应的企业经营战略设计及管理,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应该迎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分配制度以及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军.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知识经济,2010年6期

运营战略的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预算管理;企业战略;企业发展

1.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意义

企业战略管理是主导企业运营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方法、企业资源配置的决策及管理等具有指导作用,是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最高领导阶层。在企业战略管理中,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对企业内的财务、人力等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利用预算调控协调企业各部门的经营运作,以达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之间的结合对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竞争能力、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关系

2.1企业战略内涵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限制,通过设定战略目标,制定运营策略,依靠内部人员保证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首先应具有长远性和全面性,企业发展的好坏,是战略管理是否实施到位的直观体现。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企业战略的分析,明确企业当前的内外环境和发展方向,据此提出企业的重点发展目标;企业战略的选择,结合企业的长短期目标和战略意图,为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做出最优选择;企业战略的实施,增强企业的整体局部协作能力,根据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进行针对性攻克,保证战略的完美执行;企业战略的调整,提高企业灵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不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现状的战略进行有效调整,保持战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全面预算管理内涵

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活动进行分阶段分步骤进行预算规划,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资源利用率,控制企业运行经营成本,对企业进行全程分析和调整,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目的是控制企业的良性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预算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则是在于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组织之间的资源利用状况和协调配合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和实时考核,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清晰企业自身地位。

2.3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关系

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自身的目标去如何实现的一个方案实施过程,随着当前企业正向着大型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企业战略管理中关系到企业实际生存发展的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因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涉及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宏观指导方针,而企业预算管理是对企业近期财务收支和企业资源分配的实际管理,所以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战略方针,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有宏观全面的指导意义,而企业要想立足当下,同样离不开对企业内部财务、人力等实际资源的有效合理分配,为企业战略的具体执行和方案实施提供有效措施。正因如此,企业战略的实施必须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保证企业长期预算与短期间的合理配置其与传统预算管理进行明显区分。一般来说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下的企业战略发展有以下特点:

(1)全面预算管理的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不仅仅是对企业运营进行预算制定、执行,而是对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判断分析,并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拟定长短期预算的制定原则,通过对预算制定与企业战略间的匹配进行论证,评价差异分析,使预算制定符合企业战略发展,再对企业资源进行短期预算安排。预算工作的实施具有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从上到下的方式,即企业预算方案的制订是通过高层管理部门实现的,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式,也就是高层制定总原则,各部门对预算制订均有投票权。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企业各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将不利于预算执行的因素及时汇报给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预算实施的管理具有良好反馈效果。

(2)全面预算与企业战略的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过程,一般是企业在市场站稳之后的产物,它是企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通常由企业领导阶层对其进行拟定,统筹全局,兼顾企业各个方面,以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企业战略目标的定位受到诸多方面影响,如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企业内部的文化特点、企业组织的盈利方向等,这使得企业战略目标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企业战略目标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侧重点和企业战略的实施方式。全面预算与企业战略的结合虽然在短期内对企业目标实现没有帮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走势,使企业不会偏离战略目标。正是由于全面预算是在具体执行方面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进行管理,对企业战略管理以财务预算的方式表现出来,弥补了企业战略的宏观性,增强了企业全体人员的参与度与执行度。

(3)预算管理中的指标分配,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财务预算分配,通过制定财务预算表、预计损益表等一系列财务报表,对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管理。预算管理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财务指标的变化,比如企业财务收支、利润、成本等都是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企业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但企业不仅是由财务指标构成的,还有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主要有企业产品的开发周期、产品的质量水平、人员的能力大小等,一般非财务指标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情况,并从一定角度上对企业综合能力进行提高。

(4)预算管理信息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企业管理渐渐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并明显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目前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所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复杂,单单依靠传统方式难以兼顾所有因素,因而为使企业预算管理更接近市场需求,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必须对预算管理进行信息化处理,依靠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和庞大的互联网信息,通过ERP信息管理软件等平台,实现对预算管理的信息化。预算管理软件主要由编制预算系统、差异分析系统等部分组成,能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报表等进行分析整理,并实现对企业财务系统的全程监控,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对企业的市场变化和业务事项做出敏锐观察,帮助管理人员及时调整市场策略,有效保障预算管理的精确性。

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起点模式

(1)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企业预算起点模式的不同会对企业预算管理方式产生一定差异,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主要是按照销售业绩的估算为前提进行的,然后依据存货周期变动状况控制产品生产,有效提高企业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根据销售量的多少来决定生产量,不会造成产品堆积,能够有效减少资金沉积度,能够运用更多资金进行其他方面发展,明显提高资金利用率,适应市场供求状况;而其劣势在于会导致产品开发度较高,增加企业坏账风险,影响企业发展。

(2)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会让企业通过各种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收入以增加企业利润,这种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并激励员工参与度和积极度,更好的实现工作目标,从而提升企业盈利水平;但这种模式同样也会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利润,而不注重企业长远发展,并会促使部分企业采用不法手段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从而增加企业财务运行风险。

(3)以现金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以现金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一般是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兼顾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对企业现金进行预算安排,这种预算管理模式的主要优点包括:能够有效控制现金流量,增加现金的流入,减少现金的流出,从而对企业收支情况保持稳定平衡;而主要缺点在于现金投入量较少,有重大项目或业务时因缺乏现金而产生损失,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影响企业业绩增长速度。

(4)以成本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以成本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控制企业经营成本为要点,以成本作为预算考核指标。根据企业当前现状,调查市场商品生产销售情况,制定出功能完善的成本运算方案,将其摊派到各部门后,将其进行汇总,设计出相应的成本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权利责任,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种模式具有明显降低企业成本,并能够实施低成本扩张方案,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优点,缺点主要是由于降低成本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或新产品的延迟推广。

(5)以经济增长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以经济增长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是指以企业总利润减去企业总成本后的剩余收入为指标的管理模式,经济增长能够有效衡量企业经济价值,从经济意义上判断出企业是否产生收益,而不是从会计意义上判断其收益情况。这种预算管理模式的预算方案编制要点就是经济增长值的估算,比其他管理模式更直观反应企业收益情况,从而能够有效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利用投资资金,对企业债权人的资金利用情况加以负责。

4.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尚未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历程中对现代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在全球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能否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中寻找出行业的发展动态,抓住企业的发展机遇,避免企业面临的危险因素,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调配,还能对企业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另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企业经营全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防止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使企业运行能够朝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目前很少有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解,更难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而尽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用显著,却依然难以发挥出其对企业应有的作用。

(2)未能有效贯彻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编制往往是依照以往的市场规律和现有的业绩数据进行数学推算而来的,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影响市场因素不仅多且难以预料,甚至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都能引起市场剧烈变化,从而使得企业预算方案不能按照既定规划进行,如不加以调整势必造成企业财务出现不可估计的状况。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一般会针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短期预算,受资金影响难以顾及到企业长远发展,而使得长短期目标不能有效衔接,出现企业预算与战略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这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发展方式虽能暂时适应市场,但长此以往必将无法保证企业未来的产品能满足市场要求。

(3)缺乏科学管理措施,企业预算管理是建立在成本管理基础上的,如果为了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而不考虑成本组成和来由,必将影响预算准确性,从而导致预算管理没有实际意义。但预算方案制定若只根据往年销售数据和增长规律,而不重视市场不确定因素的了解评估,同样会对预算可执行性产生影响,使得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不够迅速,不能科学制定业务提升措施,对企业发展设定人为障碍,不利于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甚至会错失良好机遇,限制企业继续发展。另外全面预算管理若不注重非财务指标控制,不对企业的营销措施和研发进度予以足够的资源分配,势必会导致企业在资源利用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失。

5.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建议

(1)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首先需要根据企业战略目标为前提,从能有效反映企业业务水平的内部考评指标出发,对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和短期目标都应加以考虑,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资产负债水平、经营收入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兼顾企业运营发展要求,对企业预算的编排、执行等进行周期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反馈,以此为依据进行下一周期的预算管理,形成全面预算管理的循环系统。

(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其次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为保证,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增强企业内部竞争性,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负责,并设立预算管理相关方面的机构及人员,设立合适的竞争激励机制,以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奖励,加大薪酬管理中个人可变薪酬的所占比重,实行弹性薪酬制,满足员工利益需求,以加强员工对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做到全程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做出相应贡献。

(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然后要对各阶段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对企业所处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进行差异化管理,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通过预算目标的设置来构建预算管理模型,企业战略目标太过长远,必须将其分解为具体可执行的中短期预算目标,以方便全面预算管理。除此之外,预算目标的设立还应遵照市场准则,详细调研市场实际情况和动态,依据公司状况进行合理的预算目标设立。然后企业对当前竞争对手以及自身能力进行评估,判断企业处境,将预算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

(4)全面预算管理最后要结合绩效考核为判断标准,通过绩效考核手段,对预算管理进行全过程评估、判断,从中找出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指导,加强其工作参与度,还能切实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扎实基础。

结语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能够从全面整体上把握预算管理质量,解决局部与整体间的有限资源分配问题,使之能有效优化整合,从而积极推动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更科学、更有效地推进企业发展,实现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

运营战略的重点范文第4篇

现代企业经营过程就好比行军打仗攻城略地一样,员工就是企业的军队,产品就是企业的武器,市场就是企业的城池。而企业管理就是所谓的战术,在商场上的成败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战术的成功与否。因此企业管理的创新似乎势在必行了。

1 企业管理中的服务营销策略

在企业管理中市场营销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传统的产品营销、推销、促销等策略,在市场营销中算是比较陈旧的策略了。因此如果想在企业竞争中脱引而出那么就需要创新营销策略管理,现目前比较流行的便是服务营销,下重点阐述了服务营销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企业的服务意识

一个企业想要提升服务质量首先就要提高企业的服务意识,只有拥有了服务意识,职员在服务过程中才会自觉自愿地去落实服务项目,才会把服务工作当做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才不会消极怠工。许多是世界名企都有自己的服务理念,譬如:迪士尼将为人们带去快乐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实际上他们的员工也的确为这个目标不懈的努力着。华为公司将服务顾客作为企业存在价值的体现。锦江集团的服务理念是:为顾客服务没有份内与份外的说法,只要能办到,我们都该尽力而为。这些大的企业都给我们树立了以服务促发展的好榜样,我们应该汲取经验努力开拓进取。

(二)重视服务质量,提高员工的素质

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质量的决定着顾客的消费体验,顾客的消费体验有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口碑,而口碑又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如此说来企业的服务一定要保证质量,不能敷衍了事形同虚设。好的服务质量当然也离不开优秀员工的参与,因此培养好的员工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实现个性化服务

服务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顾客的服务需求的措施。因为顾客个性各不相同,所以需要的服务项目,和追求的服务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服务需求企业必须要实现个性化服务。力争为每一个顾客都提供满意的服务。

(四)建立完善的惩戒制度

在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避免极少员工抱有消极态度,在工作中出现严重的纰漏,企业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惩戒制度。这样的制度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服务质量的积极措施。通过严厉的惩戒和大力的奖励,可以警醒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又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从而为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2 人力资源系统化在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是人事管理的一种形式,从本质上讲也在企业管理的范畴之内,那么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的实施实际上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创新。笔者即总结了以下几点人力资源系统化的实际应用:

(一)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人才管理中,对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对人才的持续培养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可以在精神层面使员工感到被重视的满足。因此在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中,最为主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制定培养计划之前,需要管理者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员工的综合素质,然后为员工制定定向的培养计划,这样才可以高效的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员工。

(二)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

在员工的管理过程,激励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激励不当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还可以促进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由此可见,在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中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读者直观了解科学的激励手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合理分配员工的薪资,员工的薪资要与员工的贡献价值成正比,也要与企业的效益成正比,不能使员工的薪资永远原地踏步却不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增长;同时也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使踏实肯干的员工得不应用的报酬。

(2)建立良好的榜样带头机制,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同样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榜样效应,每个员工都得过且过这是不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因此在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中也应该建立合理的榜样带头机制。

3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领导者通过对社会环境、经济状况、市场前景、行业趋势等问题的具体分析而高屋建瓴地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义的发展要求,并严格按照既定思路完成企业运营目标,并对执行结果做出不偏不倚的客观评价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由此可见企业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1)首次确定企业的发展宗旨、战略目标

这一步是基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初步判断,这样的判断是企业管理者的职业素养、专业眼光所决定的。其正确性还有待商榷,但这破冰式的举措事实上也为企业发展方向的从新思考提供了思路。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做更多积极的思考。

(二)经济环境的分析

这里所说的经济环境就是常说的企业外部环境即宏观宏观环境其主要分为三个大的部份:整个行业的经济情况即行业的整体行情、国内的经济环境、世界经济环境。只有通过这三个方面问题的具体分析,企业才可以准确的把握行业的整体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下就是对国内经济环境的具体分析项目:

(1)对政治环境的具体分析

由于我国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决定,我国的经济活动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即政治环境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主导性作用,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首先就应该对我国政治环境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保证战略的可操作性。

(2)对法律环境的准确把握

法律是约束社会公民与社会企业最有效的武器。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必然也是基于遵纪守法的前提之下,违背法律而"逆水行舟"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比如制造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企业三鹿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产品与质量监管协会的要求相悖,不仅触犯了法律并且在道德层面也是不容姑息的。所以一家企业的发展必须要知法懂法、遵纪守法,只有对法律环境的深刻认识,才可以避免企业走上歧途。

(3)对技术环境的透析

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没有技术支持的企业,就好比没有发动机的游轮,没有前进的动力于是随波逐流最终湮没在企业竞争的深海之中。因此对社会技术环境即国家的科技机制、科技政策;以及行业的技术水平、发展趋势等因素的思考,有利于企业对行业核心技术的掌握,从而在战略上掌握主动权。

(三)对发展机会和发展威胁的具体分析

在通过对经济环境、行业前景的深入分析后。企业通常可以发现一定的发展机会,但是往往机会和威胁相互依存的。在此时就要求企业决策群要有足够的智慧去衡量其中的利弊,然后做出适当的取舍,从而确保战略的利益最大化。

(四)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

所谓机会只给做好准备的人,企业在发现新机遇的同时,一定不能盲目去实施计划。首先一定要对企业内部环境即企业运营的微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评估之后,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融资能力、抵御风险的诸多因素进行客观评估之后。分析企业是否可以适应并把握这次机会,如果不能的话一定不要执意而为。企业微观环境需要重点分析的几个项目:

(1)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在运营过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流动周转,在运营中如果出现资金断链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该立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地地分析,即对企业的储备流动资金、融资能力、收益能力诸多因素的分析。从而得出符合企业经济状况的发展战略,才可以使得战略开展过程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保证战略的有效落实。

(2)企业管理状况

企业的运作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先进的管理水平是企业运营顺畅的关键,它就好比人体中的各种控制系统,是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保障。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就要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对不足之处做出适当调整以符合战略发展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

(3)市场销售能力分析

市场销售是企业运营的最后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着企业的战略的落实情况,也是企业收益情况的具体外显。市场销售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因此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要对企业市场销售能力进行深入的透析,不能盲目的战略但是由于销售能力的缺乏而导致战略执行效率差,致使企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却收不到好的效果,严重的挫败企业的发展活性,甚至于使企业崩盘。

(五)重新评估企业发展前景制定新的目标

通过对以上各个影响企业发展前景因素的分析,接下来就应该回到战略最初的一部,目标的制定环节,从新审视局势对之前所做的暂定目标进行合理纠正。从而提出符合行业发展前景,并且适应企业经营状况的企业战略。

(六)企业战略的执行

企业的战略的优劣必须要通过具体的执行情况来评估,因此战略执行环节是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调动各个部门的协调活性,各个员工的工作动力,全面支持企业战略的落实。

(七)评价战略执行结果

企业战略的执行结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与既定战略预想情况有出入的。但是无论战略的执行结果是好是坏,企业管理人都应该做出积极的评价工作,要肯定执行过程中做得好的方面,鼓励弘扬;同时也要勇于批判做得失误的地方,然后加以改正,并且通过具体情况从新思考新的战略目标。

4 企业战略管理的积极意义

美国著名的综合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的有关专家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世界上破产的1000家世界名企中至少有85%的公司是由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失误。由此可见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重点总结了一下几点:

(1)实行企业战略管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要求。

(2)实行战略管理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迫切需要,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必要措施。

(3)企业战略是企业的发展方向,而实行战略管理是为发展方向清除路障的有力措施。

(4)实行战略管理是企业职工动力的无限源泉。

运营战略的重点范文第5篇

国有产权这种特殊的公司治理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所有者、董事会和企业高管的相互制衡,是国企公司治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需要制衡的三个要素中,董事会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董事会扮演了国有资产的代管人和企业经营的监管人的双重角色,向上对国家负责,向下要对企业高级经理人的监管负责。

所有权属于国家,这给国企董事会的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将这些挑战总结成为国企董事会治理所面临的四大障碍:职能定位障碍;战略协同障碍;高管团队监管和激励障碍;董事会自身管理障碍。下文将结合咨询实践,提供一些如何应用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帮助国企董事会突破公司治理障碍的可行思路和方法。

实现国企董事会职能定位的突破

作为国家和企业高管间的权利分配中心,董事会的职能是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但国企董事会往往会忽略或弱化了一些管理职能,而这些都将影响公司治理目标的有效实现。

审批和监督公司战略、公司高管监督与管理、重大决策支持、确保诚信与合规等战略等主题常常是在国企的董事会管理职能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领域,在平衡计分卡的开发过程中,可以针对这些领域,将董事会职能中的关键因素明确化。

确保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对外信息披露如实反映公司当前业绩状况,有效指导公司战略并监督执行;

批准年度经营和资本预算,授权大额支出、新的财务计划或支付计划,收购、兼并和拆分等在内的重大决策支持;

高层管理团队人员的任用、业绩评估、薪酬和奖励、继任计划;

公司主要面临的风险因素,财务报告的真实和完整,充分符合法律、财务和法规的要求。

经过这种系统的梳理,能够帮助董事会发现核心职能上的缺失和管理弱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管理和落实,帮助国企董事会实现在职能定位上的突破。

协同国企董事会与企业发展战略

国企董事会常常都会认为自己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指导和监督,而事实则是董事会最多是根据以往的运营状况为企业设计几个财务和市场表现指标,并根据目标值的达成状况评价公司的总体经营业绩。

这里面存在两个误区。其一,董事会的战略指导不仅仅局限于定几个指标,而是需要为公司战略目标的设定提供指引,并帮助公司清晰战略目标的达成路径,然后才能找到管理这些路径的关键指标;其二,战略的监督应该是全方位的,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和市场几个领域,还应该包括企业运营中更为广泛的领域,如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社会责任、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等方面。平衡计分卡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董事会实施战略管理的方法。

首先,梳理企业在未来3-5年的战略重点,并用一张战略图表达出来,充分体现董事会在战略方面的思考,并将这种思考以长期(如人力资源)与短期(如收入增长),财务(如成本控制)和非财务(如生产运营),过程(如客户服务)与结果(如客户满意、市场占有),内部(如内部运营)和外部(如市场表现)等协调与统一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传递给企业的高管团队,帮助他们更为系统全面地拟定企业的战略规划。

其次,董事会还需要指导企业根据所拟定的战略目标及其达成路径,挖掘管理这些路径的关键控制环节,即衡量指标和行动方案,并为他们设定关键的目标值提供指导。

最后,董事会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衡量指标和行动方案的评价结果实施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有效监控。做到了这些,董事会才能真正实现对企业战略的指导和监督。

有效管理和激励国企高层管理团队

国企的管理高层通常是由国家任命,企业经营和市场表现常常不是他们特别关心的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购、破产、业绩下滑都不能构成对他们的威胁,因为有国家在后面撑腰。他们所关心的是“国家的那一票”是否能够投给自己。

不少国企董事会无法有效实现对高层管理团队的有效管理和激励。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董事会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方法实现对公司高层的监督和管理,即便是采用了一些监管方法,其作用也是有限的,没能真正地切中要害。

董事会成员可以通过与专业机构协作,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开发原则,为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设计出管理高层计分卡。管理高层计分卡既要体现出企业未来的战略重点和工作目标,也要包括董事会对高层的具体要求。这种计分卡可以被董事会用作对公司管理高层的监督与管理,也可以被董事会下属的薪酬委员会用于高层的业绩和薪酬管理。董事会还可以在每一个管理年度末,根据新的战略重点,对这一管理高层计分卡的内容进行更新,并实施新一轮的公司高层团队管理。

公司管理高层计分卡的开发,在国家、董事会、企业、管理高层间搭建了一个战略的沟通平台,它向下承载了国家、董事会和企业的战略重点,向上它向企业、董事会和国家传递这战略重点执行状况的信息,既保证了战略的由上至下的高效沟通,也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由下至上的传递,帮助董事会实施对高层管理团队的有效监管与激励。

加强国企董事会自身的战略管理

国企董事会除了代替国家实施对管理高层的监管外,还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实施董事会自身的战略管理和评价,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国家或监事会等相关单位,以保证董事会自身的运作合规、有序和高效。

有许多国企董事会的监管职能很弱,完全没有起到国有资产管理人的作用,而有的虽然职能发挥得很强,监管力度也很大,但治理效果仍然不好。后一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这些国企董事会忽视了对自身的战略管理,没有在董事会应该给予特别关注的领域加强管理,而国资委和监事会等相关单位也不能获得有效的董事会重大管理运作信息,最终导致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上的失败。为这些董事会设计开发平衡计分卡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负责开发的咨询公司要与董事会成员一起研讨,董事会在未来3-5年的重点战略目标,并按照不同的职能板块划分到不同的战略主题中,如战略管理、高层团队管理、确保企业合规、董事会运作等,并帮助他们梳理董事会为客户所带来的价值,这里的“客户”可以是企业、企业高管团队等,并将这些价值用战略目标的形式体现在它的战略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