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厂改善方案

工厂改善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厂改善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厂改善方案

工厂改善方案范文第1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system of the heater workshop,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layout are adjusted, so that the production process can be optimiz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workshop status, analysis of the product capacity, using SLP system facility layout theory, we design the layout of workshop, get several optimization schemes, then using the weighted factor method to evaluate and select the layout scheme, finally obtain the optimal scheme of improvement.

【关键词】加热器;车间布局研究;SLP;加权因素评价

【Keywords】heater; workshop layout study; SLP; weighting factor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L35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12-02

1 加热器生产车间布局现状

对加热器车间进行工艺布局设计,是指在一定的能够确定的空间范围里,通过一系列合理安排工作单元,从而达到生产运作活动服务的高效性[1]。如何更好地使此次研究能得到车间工艺布局的合理设计,必须结合好本工厂和加热器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尽可能符合实际的信息采集,SLP方法研究才更具备现实性[2]。

通过对工厂车间生产的调研,与管理人员的多次沟通,列举了一些能够为本次研究所需的一些数据,包括设施设备的资源约束条件、产品生产计划和产量、产品的工艺流程、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数量、空间占用、工序间的物流关系等。

系统化设施布局法(Systemtic Layout Planing,SLP),是理查德・缪瑟教授于20世纪中期提出的布置研究的经典方法,对各种布置形式都适用[3]。这套理论的前后逻辑性很强,其过程中对物流和作业单元的综合分析,用数据来计算出合理的布局,是一种很好的定量分析手段,在工业领域运用极其广泛。某工厂加热器产品生产车间布局如图1所示。

2 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2.1 作业单位划分

根据加热器工艺过程表,以及SLP理的P、Q、R、S、T的具体分析,确定加热器生产的区域有10个工区,并加入1个辅助办公区,共划分为11个作业单元模块,具体如表1所示。

2.2 物流分析

根据表1的作业单位划分,根据物流强度分析表,结合加热器生产车间作业单元等级比例划分表,可绘制出加热器生产车间作业单元模块物流相关图,如图1所示。

3 作业单位综合分析

根据作业单元综合相关图,进一步安排作业单元的相对位置,根据等级比例级别高低来确定具体布置位置,综合分值高的越接近中心区域[4]。因此,以综合接近程度来编制具体排序(按SLP理论,等级A为4分,E为3分,I为2分,O为1分,U为0分,X为-1分),形成作业单元综合接近程度及排序表。根据综合排序以及单元相互关系等级,绘制出作业位置相关图,结合其面积,最终形成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如图2所示。

4 加热器车间布局方案设计和评价

4.1 加热器车间布局方案设计

加热器车间布局方案以作业单元位置相关图和作业单元面积相关图作为关键点入手,并加入作业单元间的物流运用、器材摆放、车间门的位置、作业环境和安全等影响因素,以及作业单元内部的人员组织、操作便捷性等。比如,热处理炉的高温对周围环境的热污染较大,考虑到安全,需要将其尽量靠近边缘位置;原材料区一般作为毛坯材料进入和复检区域,尽可能需要离厂门和车间大门近;产品零件加工的结束点都在无损或喷砂区,这两个区域周围需要一定的面积作为完工零件成品的堆放区域;以及焊接烟尘等因素。根据上述方法,最后得到加热器生产车间优化的布局方案。

4.2 方案评价

针对优化后的加热器生产车间布局方案,采用加权因素的方法进行评价。通过与工厂技术、基建、质量保证、制造部门的专家与操作人员沟通与访谈,根据SLP规划原理,设定评判的依据,分为以下5个主要维度:物料流动方便性,生产安全性,生产管理便捷性,设施建设成本及可行性和空间利用率。

根据设定的方案评判维度,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比较法,对5个主要评判维度赋予权重,让工厂技术、基建、质量保证、制造部门的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打分评价,分值和权重比的综合分数最高的即位最优方案。

具体操作步骤为,制定包含5个维度的加热器生产车间影响因素评价表,以准确的参数对每个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对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采用5即评估方法,即A,分值5,极其重要;B,分值4,重要;C,分值3,比较重要;D,分值2,一般;E,分值1,不重要。确定后,将评价表发放给技术、基建、质保以及制造部门的专家代表,对表内的信息进行研究和讨论,并做出评价。对各位专家的评价结果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对比后,确定权重比例。由于篇幅关系,评价过程论文略,最后汇总得出的五个维度――物料流动方便性、生产安全性、生产管理便捷性、设施建设成本及可行性和空间利用率的权重比例分别为30%、25%、10%、15%和20%。并汇总得到加热器生产车间布局方案的评判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布局方案评价汇总对两套方案进行比较,在加热器生产车间的布局优化中,方案A的得分高于方案B,故确定方案A为加热器生产车间布局的最优方案。

5 结语

通过SLP系统布置方法对某工厂的加热器车间布局进行了优化和改进,降低了物料搬运和物流的距离,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并且其安全性和空间利用率的提高也为员工提供了比较好的工作环境,为生产的持续改善和产品质量的保证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全喜.生产运作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孙敏.联合厂房的工艺布局设计[J].新技术新工艺,2012(11):36-38.

工厂改善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厂 供配电设计无功补偿防雷接地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能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能源之一,不仅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电厂负责人们生活中的一切用电需求,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工厂供配电作为电力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就是对工厂所需电能进行及时的供应与分配。在工厂供配电系统中,主要由总降变电所、高压配电所、配电线路、车间变电所和用电设备所组成。工厂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成本开支,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而供配电系统方案的设计,不仅关系着工厂的生产成本,同时还关系着工厂今后的发展。

一、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在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工厂日常生产活动外,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节省用电成本。在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工厂对电能的需求,同时还要保障电能的质量,确保工厂用电正常。其次,在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接线方式应以简单、灵活为主,以便在今后使用的过程中方便操作及维护。再次,工厂供配电系统的构建必须将成本考虑进去,除了降低必要的运行费用外,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最后,制定供配电系统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因生产发展而引起的负荷发展,并考虑分期建设的过渡计划。对电源的供电能力、变配电所建筑匝积、进出线开关数量等,都要预留必要的发展余地。

二、供电设计的内容

全厂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是根据各车间的负荷数量和性质,生产工艺对负荷的要求,以及负荷布局等多方面情况,解决对各部门的安全可靠、经济地分配电能问题。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负荷计算

全厂总降压变电所的负荷计算,是在车间负荷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虑车间变电所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从而求出全厂总降压变电所高压侧计算负荷及总功率因数。列出负荷计算表、表达计算成果。

2、主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选择

参考电源进线方向,综合考虑设置总降压变电所的有关因素,结合全厂计算负荷以及扩建和备用的需要,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

3、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主结线设计

根据变电所配电回路数,负荷要求的可靠性级别和计算负荷数综合主变压器台数,确定变电所高、低接线方式。对它的基本要求,即要安全可靠又要灵活经济,安装容易、维修方便。

4、厂区高压配电系统设计

根据厂内负荷情况,从技术和经济合理性确定厂区配电电压。参考负荷布局及总降压变电所位置,比较几种可行的高压配电网布置方案,计算出导线截面及电压损失,由不同方案的可靠性、电压损失、基建投资、年运行费用、有色金属消耗量等综合技术经济条件列表比值,择优选用。

5、改善功率因数装置设计

按负荷计算求出总降压变电所的功率因数,通过查表或计算求出达到供电部门要求数值所需补偿的无功率。由手册或产品样本选用所需移向电容器的规格和数量,并选用合适的电容器柜或放电装置。如工厂有大型同步电动机还可以采用控制电机励磁电流方式提供无功功率,改善功率因数。

6、变电所高、低压侧设备选择

参照短路电流计算数据和各回路计算负荷以及对应的额定值,选择变电所高、低压侧电器设备,如隔离开关、断路器、母线、电缆、绝缘子、开关柜等设备。

7、变电所防雷装置设计

参考本地区气象地质材料,设计防雷装置。进行防直击的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避免发生反击现象的空间距离计算,按避雷器的基本参数选择防雷电冲击波的避雷器的规格型号,并确定其接线部位。进行避雷灭弧电压,频放电电压和最大允许安装距离检验以及冲击接地电阻计算。

8、总降压变电所变、配电装置总体布置设计

综合前述设计计算结果,参照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行内外变、配电装置的总体布置和施工设计。

三、工厂供配电的无功补偿

1、集中补偿

集中补偿分为高压集中补偿和低压集中补偿。

(1)高压集中补偿:是将补偿装置安装在工厂变配电所的高压母线上。这种补偿方式只能补偿高压母线以前所有线路上的无功功率,无法降低选择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及电能损耗。其优点是初投资较少,便于集中维护,能对工厂高压侧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提高工厂总的功率因数。这种补偿方式在一些大中型工厂中比较常见。

(2)低压集中补偿:是将低压无功补偿设备集中安装在工厂变电所的低压母线上。这种补偿方式能补偿变电所低压母线之前所有设备及线路的无功功率,便于维护,能降低选择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及电能损耗。此方式在工厂中相当普遍。

2、分散就地补偿

分散补偿装置是将补偿装置安装在需要进行无功补偿的个别容量较大且负荷较平稳的用电设备旁边。补偿装置一般与用电设备同事投入运行和断开。该补偿方式能够补偿安装部位以前所有的高低压线路及变压器的无功功率,能最恰当地降低系统的损耗和维持系统的电压水平,因此补偿效果最好。但是这种补偿方式投资较大,补偿设备利用率较低。

3、补偿装置的选择

目前工厂企业中常用的无功补偿装置是由电容器组、电容器支路保护、投切开关和自动补偿控制器等组成的电容器分组自动投切无功补偿装置。为了使各组电容器和开关的运行平衡化,应避免个别电容器组频繁开合而造成该电容器组过早损坏,各电容器组之间宜采用轮换循环投切使用的原则,即先投入先切除。

由于现在工厂中多有波动性、冲击性负荷,这些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大量谐波,引起电网电压波动、闪变及三相不平衡,影响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虽然电容器本身具备一定的抗谐波能力,但同时也有放大谐波的副作用。谐波含量过大时,会对电容器的寿命产生影响,甚至造成电容器的过早损坏,由于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作用,将使系统的谐波干扰更严重;因而在有较大谐波干扰时,需要补偿无功功率的地点考虑增加滤波装置。

四、防雷与接地

1、防雷措施

防雷措施主要有:架设避雷线,这是防雷的有效措施,但造价高,因此在35kW的架空线路上,一般只在进出变配电所的一段线路上装设,而10kW及以下的线路上一般不装设避雷线;装设避雷针,室外配电装置应装设避雷针来防护直接雷击,如果变配电所处在附近高建(构)筑物上防雷设施保护范围之内或变配电所本身为室内型时,不必再考虑直击雷的保护;高压侧装设避雷器,这主要用来保护主变压器,以免雷电冲击波沿高压线路侵入变电所,损坏变电所的这一最关键的设备,为此要求避雷器尽量靠近主变压器安装。

2、接地与接地装置

电气设备的某部分与大地之间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或称接地极,专门为接地而人为装设的接地体,称为人工接地体。兼作接地体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及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称为自然接地体。连接接地体与设备、装置接地部分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线在设备、装置正常运行情况下是不载流的,但在故障情况下要通过接地故障电流。

结束语

本文所阐述的是工厂配电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而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中通常有多个可行方案,需要通过方案比选来选择或确定一个最佳方案,而方案比选必须建立在工厂供配电系统满足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之上,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书奇. 论工厂供配电系统的方案比选[J]. 山西建筑. 2010(02)

工厂改善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时移设;属地管理;闭环

1 项目简介

仁和发动机部工程技术科临时移设项目于2013年11月4日正式确立,历时两个月,于2014年1月3日正式完成。工程技术科临时移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得到了业务关联部门的大力支持,设施工程部、综合采购部、安全科、生产、保全、生管等部门都对项目的实施给予了很多帮助,本项目在严格落实公司属地管理直线责任制的前提下,采用闭环式项目管理手段,多方协作,全员管理,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课题。

2 项目背景

2.1 发动机1工厂GAMMA改造

发动机1工厂GAMMA改造计划于2014年进行,现工程技术科作业区域为未来1工厂改造后的集中冷却系统区域,集中冷却区域为1工厂改造紧急项目,计划于2014年2月份动土施工,为对应发动机1工厂改造设施日程,提前启动工程技术科临时移设项目。

2.2 发动机2工厂T-GDI改造及日常生产运行

发动机2工厂T-GDI改造项目于2014年1月18日正式实施,为了保障在2工厂T-GDI改造项目中的工程技术科刀具调整配送和改造过程中的改善业务职能,顺便保证发动机工厂的正常生产运行,经过慎重考虑和精密安排,工程技术科临时移设项目必须在2014年1月10号正式完工。

3 项目决策与实施

工程技术科临时移设的主要内容有:工具班设备、改善班设备、焊接钣金作业区、钢材库、工具库、辅料库、砂轮库、更衣室、班长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关联的部门也比较多,为保证项目的实施进度,合理分工,专人负责,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制定项目管理方案,让一切进程都处于管理状态。

3.1 贯彻落实公司的属地管理直线责任制

2013年,是公司的安全自律经营元年,公司领导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工程技术科临时移设项目是发动机1工厂改造的前奏曲,其项目实施的过程对1工厂的改造实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此次移设项目涉及的内容很广,临时库房的建设、临时班长席的装修、设备的拆除和安装、水、电、气管路的拆除和安装、库房资材移动等,特种作业内容也涉猎较广,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明火作业、特种车辆入厂作业等,涉及的施工厂家也比较多,南通华荣、江苏江安、江苏汉皇、富有世纪、中轻建设、天津震宇。如何保证项目安全有序的进行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对内,坚决执行属地管理和直线责任,对外,安全施工明确执行RACIS管理,即Responsible(谁执行), Accountable(谁批准),Consulted(咨询谁),Informed(告知谁), Supervision(谁监管),有效推进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

3.2 认真执行闭环式项目管理

工程技术科临时移设项目采用闭环式项目管理手段,主要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来推进项目的实施。

3.2.1 施工前

临时移设项目一确定,工程技术科就成立了以张甫冬科长为组长的临时移设项目组,组织班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召开项目启动会议,选定临时移设新址,反复研讨临时移设方案,召开工具改善设备移动采购式样说明会,协同采购部确定设备安装公司,与设施工程部相关负责人多次洽谈项目内容及设施协助作业事项,确定临时库房建设和班长席装修及设备水电气拆除连接等内容,组织业务关联部门召开施工说明会,邀请专业安全人士对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施工前的验证,属地部门告知,安全组织机构设立,临时进厂施工作业申请办理,特种作业审批,施工人员进厂安全教育,监管人员培训,制定安全施工预案和事故预案等等,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只要是能够想到的、可能出现的异常及突况,都做了相应的预案及准备,把安全隐患降低在最低。

3.2.2 施工中

施工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监管。由于此次移设项目涉及到的厂家比较多,施工人员比较多,施工区域比较分散,作业内容也较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处处都需要人,时时都离不开人,稍不留神就会造成监管不到位,出现安全隐患,影响项目进度,甚至造成人员伤害。临时移设项目经过前期临时库房的建设完工和班长席的装修完成,工具改善班的设备于2013年的12月15日正式开始水电气的拆除,12月16日开始拆除移动,12月24日全部新址就位,水电气连接完毕,恢复正常使用。库房资材移动是个大工程,是由工程技术科的人员来独立完成,尤其是刀具库,资材货架60余组,每组由40个刀具盒组成,每个刀具盒中又有一定数量的刀具,每组货架的重量都在1.5吨以上,若是单纯的依靠人力来完成的话,工作量相当之大,员工恐怕会很疲惫,耗时也会很长,项目进度也很难得到保证。如何在保障项目进度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人力来完成库房的资材移动是摆在项目组全体成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是问题,就总会有解决的办法,项目组成员针对这个难题开了不下三次会议专门研讨,经过反复论证和实验,最终做出了一套专用的货架整体搬运工具,实现了用5吨叉车每次移动两组货架的记录,仅用了3天时间就圆满完成了刀具库的资材移动。2014年1月2日开始更衣室和班长席的资材移动,在总务部的大力协助下,两天时间全部完成,整个移设项目在2014年1月3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3.2.3 施工后

工程技术科临时移设项目在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七天的情况下完美收官。回过头来看整个项目,发现有很多收获,也许一些不足,项目组的成员们又重新聚在了一起,对整个项目从头至尾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整理出一份项目总结报告,为相关的项目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4 项目成果及意义

(1)工程技术科临时移设项目的成功,对应了发动机1工厂改造的设施日程,保证了1工厂改造集中冷却区域可以按时施工。

工厂改善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业绩考核 信息化系统 标准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围绕企业战略规划,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与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资源进行配置和控制,以便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经营目标的管理过程,同时也为企业绩效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

一、集团背景介绍

荣威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有着二十年休闲娱乐产品生产销售的历史,现已发展为拥有4个制造基地,15家子公司,近五千名员工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由于集团产品种类多,生产、销售周期长,近年来产品成本受原油价格、人民币汇率影响明显,以往又没有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思路和办法,所以集团在快速成长阶段遭遇了发展瓶颈:一是,订单量大幅度增加,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生产、销售、物流管理处于无序状态;二是,产品种类繁多,没有一套成本管理系统,无法对产品准确定价提供决策依据,导致销售额虽有增长,但盈利水平却持续下降,集团财务状况持续恶化。

为扭转局面,集团于2008年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经过几年的持续改善,目前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集团开始脱离困境,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经验表明,设立分工有序的组织机构,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并严格执行,加强预算业绩考核,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是确保成功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实施

集团确立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集团管理委员会(包括总裁、运营副总裁、销售副总裁、技术副总裁、财务处长等),集团财务处和各公司财务部为组织实施机构,各责任中心为执行单位。通过集团文件《全面预算管理规定》明确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职责、实施办法,为预算管理按章有序地开展建立了制度基础。事实证明,这样的有序分工在贯彻预算管理理念、分级授权、利益协调、预算基础整合(如改造会计系统、业务培训、预算系统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集团财务处为预算管理的发起者,在经营年度开始前4个月下发全面预算启动通知,明确各相关单位需完成的预算工作内容及时间节点。

1.销售预算方面,销售部结合全球各大洲销售公司反馈的市场信息进行销售预算,集团管理委员会讨论确定当年的预算销售额,同时给销售部门设定了销售额和利润率预算考核指标。

2.生产预算方面,生产管理部根据销售预算,结合目前各工厂的产能情况进行规划,制定每月的生产预算,同时编制人员配置预算。集团管理委员会给各工厂设定了产量、人员流失率、料工费节约额等考核指标。

3.资本预算方面,为达到预算产能及满足销售规模对物流、仓储等的需要,由生产管理部组织各工厂制订设备新增(技改/大修)预算以及基建预算。

4.采购预算方面,采购处对未来一年的原油价格走势作出预测并制定出所有原材料的采购价格、采购数量预算。集团管理委员会将实际采购价格与预算采购价格的差异作为考核部门业绩的指标。

5.费用预算方面,各责任中心根据年度预算销售额、生产规划、集团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费用控制目标做好本单位的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预算。集团管理委员会根据最终执行结果的偏差程度等进行预算考核。

6.工艺技改预算方面,根据集团不断提高产品性价比的要求,对技术部门给予一定额度的成本降低考核指标并纳入预算考核体系。

以上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准备阶段,预算经过了逐级审核、调整、再审核、再调整的过程,最后由集团管理委员会核准后与各单位签订“预算管理责任书”,用以落实预算管理职责与业绩考核目标。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控制

1.建立集团层面的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控制结果的月度反馈机制,包括:(1)集团建立了月度预算执行情况总结例会制度,每月10日对上月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指导日后的预算执行工作;(2)会议审议各责任中心提交的“某某单位月度预算执行情况汇总表”,该报表反映了各责任中心月度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另外,各责任中心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某某单位月度预算执行状况总结报告”,针对预算执行差异、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同时就上月预算执行改进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3)会议出席人员为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各责任中心负责人等,这个会议的作用可以集中就预算执行中的问题进行沟通,并当场落实方案,立刻决定,马上执行,使得预算控制可以快速、有效落到实处,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4)在召开预算执行情况总结会议前,财务部门已经就上月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责任单位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就改善方案等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保证了会议作出的决定高效可行。

2.建立各执行单位的日常预算执行控制的反馈机制。上述预算执行情况总结例会制度只是每月一次的汇报总结,实际的日常预算执行控制会反映在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周报表和日报表中,对这些报表反映的预算执行问题的反馈解决都是在各自单位的内部总结制度中予以明确,这样就可以将预算执行控制制度化为日常工作,保证了预算执行的效果。

(1)工厂每天对完成的任务单统计出实际材料用量,与标准材料用量进行对比,对差异进行原因分析,如是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补料超领还是通过改进操作流程节约了用料等等。

(2)工厂每天对完成的任务单统计出实际支付的员工工资,与标准应支付的人工工资进行对比,对差异进行原因分析,如是因为效率提升节约人工还是效率下降增加人工,效率下降的原因是人员流失率高,导致新员工熟练程度不高还是设备保养不当所导致的等等。

(3)工厂每月对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数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对差异进行原因分析,如是设备保养不当导致维修费用超支还是效率低下导致电费超支等等。

(4)工厂每月分析实际产量与标准产量的差异,如是否因设备原因导致产量未达成预算还是人员不足所导致的等等;工厂根据以上分析,查找原因,采取应对措施,并落实在每天的预算执行控制工作中。

(5)各行政职能单位每月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如销售部主要分析当月产品出运额与预算的差异,分析是因为客户验货没有处理好影响发出,还是生产进度无法满足及时发出的要求等等;其他行政职能部门主要分析当月本部门费用预算完成差异,说明原因,提出控制措施;集团财务处汇总每个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对重点的差异与责任单位进行沟通找出问题,商定改善措施。在每月集团的预算执行总结会议上对各单位的预算执行分情况进行总括评价,并提出下月预算执行改进方向。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考核

集团针对不同责任中心的特点,设置有相应的业绩考核方案。

1.对工厂采取定量指标考核,如原材料损耗率、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产值比指标完成情况折合成节约额,根据不同的节约额(或超支额)区间给予不同的定额现金奖励。其他指标如产值完成率、人员流失率按照与预算指标的偏差程度设置不同的定额现金奖励。

2.对销售部采取定量指标考核,如完成预算销售额及接单利润率的,则按不同完成区间给予销售人员定额现金奖励。

3.对技术部门采取定量指标考核,根据预算成本降低额度区间给予不同的定额现金奖励。

4.对其他行政职能部门,通过编制的费用预算,将预算执行差异分析、改善效果以及年度预算执行结果实施考核,每个指标按完成情况分为ABCD四档进行打分,累计分数排名情况给予一定的定额现金奖励。

除了采取物质激励方式外,主要管理人员的预算执行完成情况还纳入了未来的职位晋升通道。

预算管理的业绩考核可以将部门及个人利益与预算执行结果挂钩,充分调动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使得预算管理理念深入基层,确保预算执行控制的效果。

五、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要实施好全面预算管理,涉及的部门多、指标多,要求预算执行结果能迅速、准确反映出来,同时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原材料标准价格模块,是用于每年制定一次标准价格的数据库,在核算产品标准成本表时会调用到该数据库。

2.产品工艺资料模块,即产品的标准用料数据库,反映每个产品的用料标准,该数据与原材料标准价格相乘就得出产品的原材料标准成本。

3.产品工效工时模块,用于核算产品每个工序的标准直接人工。

4.标准成本表模块,连同上面3个模块用于核算每个产品的标准成本,同时根据产值,核算出产品的标准制造费用及标准期间费用,最终构成产品的标准成本。

5.产品料工费差异分析模块,包括:(1)直接材料差异分析模块。该模块针对每个制造单在关单后能自动计算出材料的用量差异,工厂根据此数据进行分析改进。(2)直接人工差异分析模块。该模块能够对每个制造单在关单后自动计算出工时差异,工厂据此进行分析改进。(3)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模块。该模块能够在每月末统计出制造费用(具体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费用类别)实际与标准差异,工厂据此进行分析改进。(4)期间费用差异分析模块。该模块能够在每月末统计出每个行政部门费用(具体到不同费用类别)实际与预算差异,各部门据此进行分析改进。

综上所述,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已经系统化、制度化并嵌入到公司的日常运营中,除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外,还促进了工厂精细化管理,推动了技术部门的创新,提升了行政职能部门的费用控制意识,让“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实现了资源匹配整合、流程优化完善、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与效益的既定经营方针。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工厂改善方案范文第5篇

1.1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基于现代建筑功能的多样性,人们在不断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绿色建筑则是满足人们高品质要求的产物,绿色建筑工程以系统的、完善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了各种舒适的生活环境,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物的环保性质,为人们的生态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绿色建筑以环保、安全的优势区别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实现了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绿色环保的标准,避免了建筑施工产生的各种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二是绿色建筑的外部环境得以大大改善,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设计强度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有效的设计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建筑物周期的植被、采光、通风等都以绿色设计的理念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构成建筑物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环境。

1.2拓展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范围绿色建筑设计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加快对建筑材料的研究力度,促使建筑材料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加速落后建筑材料的淘汰周期。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建筑材料具有环保性质,因此传统的以高能耗为特点的建筑材料必然要遭到淘汰,这就为新建筑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发展机遇,比如保温材料在刚推出之前,几乎没有市场,但是随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从而带动整合建筑行业的发展。

1.3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实施对于资源使用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绿色建筑设计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无论是建筑施工材料还是建筑物的相关设备等都应用了具有可回收的建筑材料,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其次绿色建筑设计实现了建筑功能的重复使用,以太阳能取暖设备为例,通过太阳能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避免了因为传统的高能耗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我国的环境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2推动工业建筑绿色设计的路径分析

工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需要建筑设计工作者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工业厂房建设过程中,通过绿色设计可以促使工厂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厂职工工作环境,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1工厂的整体环境设计工厂的整体设计是将工厂的发展规划与工厂建筑的功能进行整合,并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变化、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风情等因素,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①要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到工厂建筑设计中,在工厂厂房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突破传统的以重视生产等因素的落后设计理念,而是应该将绿色设计理念引入其中,实现工厂资源与当地资源、环境、人文等多方面的融合,比如在钢厂厂房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钢厂企业生产的污染性,因此钢厂厂房的设计要选择偏离城市、处于下风口的地带,并且要远离具有丰富植被和林区的自然环境;②工厂厂房构建要具有集中性和开放性。工厂厂房的构建设计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如何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厂的使用率,二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工厂设备资源的共享。为满足上述两个要求,需要设计者要改变传统的以线性空间布局的特点,采取动态的、空间式的设计理念,实现在有效的区域内实现工厂使用面积的最大化,并且通过空间的布局,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③注重厂房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在现在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要求企业要不断优化职工工作的环境,因此工厂设计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工厂与周期环境的融合,采取借景、组景、填景的方式实现工厂厂房环境的优化,给职工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

2.2单体设计单体设计主要是针对厂房的层数而言的,一般来说单体厂房的数量比较多,也是企业中所普遍采取的建筑形式。对于单体厂房需要设计者重视对内部结构布局的设计,以此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①对室内空间进行弹性设计。厂房不同于其它建筑物,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保证厂房空间具有弹性变化,也就是说厂房的空间大小可以根据工厂生产的要求而随时变化,比如在办公区域内,要根据办公人员的多少而对办公区域内的空间进行“大小”调整,对生产车间,则要考虑楼板的承重问题,同时也要在生产车间内预留出足够的通道以便货物的流通。②工厂外墙的节能设计。对于工厂单体建筑而言,其外墙的能源消耗要占到整个工厂厂房消耗的一半以上,因此在工厂厂房设计中要对外墙进行绿色环保设计:首先要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性能的空心砖砌筑工厂厂房外墙,同时在空心砖的外侧使用保温材料增强墙体的导热性,以此提高厂房的保温能力;二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比如工厂厂房建设要使用自然资源实现对工厂厂房的温度、湿度等控制,降低使用高能耗的资源;三是积极采用先进的复合型墙体,这种墙体可以起到保温与防暑的作用。③对工厂厂房建筑智能设计。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厂房设备的自动化是工厂厂房绿色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互联网与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实现工厂厂房的智能设计是降低人工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措施。

2.3多层厂房设计为节约用地、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多层厂房是现代企业发展中所普遍采取的一种建筑模式,根据多层厂房面积广、结构多、高度大等特点,在绿色设计时应合理调配空间面积,充分利用厂房内的各个生产区域,以减少厂房面积的浪费。同时,必须设计相对应的空调系统,且准确地布置在厂房内部,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排气效果。比如可设置适量的低窗,使之与高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突出进出口位置的高度差。此时热空气会上升,经高窗有效地排出室内,而凉爽、新鲜的空气则由低洞口进入,即烟囱效应。

2.4建筑构造无论是哪一种建筑结构,其核心构造均是混凝土结构,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多数以混凝土结构为主,这也是绿色防腐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随着混凝土配制技术的改进,绿色工业建筑可采用的防腐结构形式越来越多。钢筋混凝土是比较常用的厂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根据生产的要求合理选择。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