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变更管理的重要性

变更管理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变更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变更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变更审计;工程造价;投资;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need to inve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oject management, how to control each project engineering cost, reasonable use of construction funds, improve the benefit of investment, has been at all levels of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nd all kinds of projects subject concerned hot problems,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stag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main job is engineering change and claim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and engineering cost of settlement. Make changes to construction project audit is to control the project cost effective means, in th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change and the reasons were explained, then lists the engineering change audit the main cont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change audit proces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change audit, improve the level of cost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 engineering; Change audit; The project cost; Invest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为了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很多内审单位将审计关口前移,开展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全过程的跟踪审计的重点在于招标文件的编制、合同的签订以及工程变更的审计,而工程变更的审计贯穿施工全过程,是跟踪审计最费时费力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审计,监督控制好工程造价,保障工程质量,有效地控制基本建设投资,避免在工程建设环节中出现工程造价高,质量低,超标准,超预算等现象,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是工程变更审计人员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工程变更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一)工程变更的概念

工程变更是指在工程项目合同实施过程中,由于合同状态的改变,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而采取的对原合同文件的修改与补充,同时相应调整合同价格和工期的一种措施。工程变更的内容为:更改工程任何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和尺寸;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量;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工程内容;改变工程质量、性质或工程类型;改变有关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时间安排;为使工程竣工而必需实施的任何种类的附加工作。

(二)引起工程变更的原因

工程项目发生变更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现场条件发生变化

建设单位未能预见的施工现场条件变化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变化,例如土方工程作业时发现文物、发生泥石流等地质性灾害等,施工企业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都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和造价,产生工程变更。

2、设计变更

有的工程项目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足,导致建设阶段发生设计变更;有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执行计划不严,存在边计划、边设计、边施工;同时边改计划、边改设计的现象,使计划流于形式。

3、工程范围发生变化

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新增工程,新增工程包括各种不同的范围和规模,其工程量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如增建变电室、水泵房等。

4、招标过程不规范

招标过于注重形式,招标文件中未涵盖或细化工程内容,或者在施工设计图尚未完成甚至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匆忙招标,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

二、工程变更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应审查工程变更的真实性

根据所提供的资料,推断工程变更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客观存在。虚假设计变更往往存在于隐蔽工程中,如房屋的基础部分、道路的路基部分、装潢工程幕墙及吊顶的骨架部分等等,这给审计工作尤其是事后审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审计人员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检查验证,取得审计证据。

(二)要审查工程变更的必要性

在真实性审计之后,就要对变更的必要性进行审计。必要性审计主要审查变更是否因原设计不能保证质量和满足功能需求、设计存在遗漏和错误以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而发生的,是否是非变更不可的。必要性审计有利于发现建设单位是否通过变更故意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存在铺张浪费现象,有利于发现施工单位是否通过变更施工方式和高价材料而获得高额利润。

(三)对工程变更的合规性进行审计

审查工程变更是否按程序进行,工程变更签证是否齐全、准确,是否按权限分级审批和签发工程变更令,是否建立工程变更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并有效实施。审计人员要在详细审视施工图的情况下,对工程现场进行测量查验,防止发生施工单位提交工程变更只计增不计减而增加工程造价的情况。

(四)工程变更价款的合理性

审查工程变更定价是否合理时,主要把握如下原则:属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变更在确定价款时应予以确认;属于施工单位因施工技术或管理原因带来的工程变更,一般不计入工程变更价款;其他原因造成的工程变更,且在施工合同中没有约定时,由双方协商解决。

三、工程变更审计的流程

第一,略看工程变更所涉及的文件。对工程变更的缘由,变更内容、处理方式等有总体掌握,这一步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它可以使后面的审计工作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第二,仔细分析合同文件及招标文件。重点分析发包人的责任、承包人的义务和责任、变更的范围规定、价格调整方式方法、技术条款中的工程量计量与方法、承包单位原投标书中所使用定额、合同规定的承发包方式等。这一步是工程审计的关键和前提,它是审计人员审计的依据,只有审计人员熟悉审计的依据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做出正确判断。

第三,分析工程变更是否真实存在或成立。审计人员根据施工单位所提交的变更申请充分分析变更的理由,对比原合同文件中对发包范围的规定以及相关内容,判定变更的合理性;审计人员要着重审查工程变更价款中是否存在施工合同的承包内容已包括的应由承包方自己承担的工程费用。这一步看似简单,但他是整个工程变更审计的关键一步,如果承包单位提交的变更申请根据原合同文件规定不成立,则此项变更的审计即告结束。

第四,审查变更清单项目单价是否套错

变更清单项目单价取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施工单位申报人员工作疏忽,其二、施工单位为了获得额外利润故意高套单价。

第五,审查新增单价分析是否正确

这一步可从一下五个方面来审查:其一、是否高套定额。例如某一工程的变更内容里一部分属于挖基坑另一部分属于挖沟槽,然而施工单位所报工程量全部套用挖基坑定额致使单价偏高。其二、是否有多套定额项目。其三、定额基数是否正确。其四、取费基数是否正确。其五、费率选取是否和原投标报价水平一致。

第六,工程量计量是否正确。对于完结变更,审核现场签证单与单项工程量合计是否一致;现场签证单中的工程量计量是否正确;他是否和竣工图纸的工程量一致;审查是否有重复签证现象。

第七,变更审批表中工程量和清单价计算是否正确。

变更审计流程图

四、加强工程变更审计,提高造价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推行限额设计

1、基本建设现行法规要求,因设计原因产生的费用不应超过设计概算的5%。由设计图纸缺陷或建设单位要求改变设计图纸而产生的工程变更,其变更原因都在建设单位,因此,限额设计不仅要求设计人员更细致,对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

也要求更规范、更严谨。建设单位在委托施工图设计时,应确定建设规模,明确使用功能和装修标准;与设计单位共同明确主要设备选型及装饰材料的限额单价,减少施工过程中重要变更和重大变更的发生。

2、对设计缺陷引起的设计变更,制定奖惩措施。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在设计合同中约定,因设计缺陷导致的设计变更的限额额度及奖惩额度,从合同和制度上促进设计单位控制设计缺陷。建设单位可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各专业工程量及设计概算比例,确定各专业限额设计的额度,按专业统计变更费用,对控制在限额之内和超过限额的现象给予相应奖惩。

(二)重视合同管理,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和计价模式

从合同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导致合同内容发生变更的事项,均属工程变更。因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对合同范围的约定要细致,对合同边缘或合同以外的事项,要在合同内约定处理办法。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和计价,不仅可以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相关人员明白每项工作的内容和费用,促使工程管理人员树立技术经济意识,规范管理,也可保证工程变更签证人员,在签证的同时就知道变更产生的费用,有利于工程变更费用控制。

(三)规范工程变更工作程序

工程变更资料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和整理,以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各专业变更文件真实、完整、连续。工程变更签证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现场,防止施工单位提交工程变更计增不计减,竣工图反映不全。隐蔽工程的变更必须有图示。工程变更发生的工程量,特别是没有设计变更图纸的零星项目,签证人员要会同预算人员共同到现场核对并做详细记录,防止施工单位将已完成的工程项目以工程变更方式再次申请费用。

(四)对工程变更进行整理和分析

对工程变更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出具建设项目中标价与结算价对比的分析报告,有利于使建设单位更清楚工程变更费用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建设单位工程管理水平,有利于更合理地控制在建工程的造价。对工程变更进行整理、对比、分析时要注意:通过对比和分析,总结控制工程变更数量和费用的关键点;将重大变更、重要变更和一般变更的数量和费用进行整理、对比,根据产生变更的原因及责任,兑现工程变更管理的奖惩措施。

(五)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都应有相应的责任约束,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另外,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结语

工程变更是造价变化的主要根源,变更对造价的影响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但是可以通过加强变更审计来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项目的造价动态信息,达到主动控制造价目的,把超投资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工程造价就得到根本性的控制,整个工程管理也将从粗放式管理进入一个科学管理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程晓黎.建设工程变更造价管理实践与研究[J].山西建筑,2010.1.

[2]张秀荣.工程变更确认与控制[J].建筑经济,,2007.3.

变更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软件工程需求 管理软件项目

论文摘要:需求管理是整个软件工程的管理的基拙,也是项目成功的关健所在。本文论述了软件项目中需求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1背景

1. 1需求管理的概念

理解需求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对什么是需求管理达成共识。Rational把需求定义为“(正在构建的)系统必须符合的条件或具备的功能”。

由于需求是正在构建的系统必须符合的事务,而且符合某些需求决定了项目的成功或失败,因此找出需求是什么,将它们记下来,进行组织,并在发生变化时对它们进行追踪,这些活动都是有意义的。换句话说,需求管理就是:一种获取,组织并记录系统需求的系统化方案,以及一个使客户与项目团队对不断变更的系统需求达成并保持一致的过程。

1.2需求管理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地位

简单地说,系统开发团队之所以管理需求,是因为他们想让项目获得成功。满足项目需求即为成功打下了基础。若无法管理需求,达到目标的几率就会降低。以下最近收集的证据很有说服力:Standish Group从1994年到2001年的CHAOS Reports证实,导致项目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与需求有关。2001年,Standish Group的CHAOS Reports报导了该公司的一项研究,该公司对多个项目作调查后发现,百分之七十四的项目是失败的,即这些项目不能按时按预算完成。其中提到最多的导致项目失败的原因就是“变更用户需求”。

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需求变更贯穿了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软件项目管理中需求工程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是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步。需求管理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软件的质量,甚至软件项目的成败。从软件的项目立项、研发、维护,用户的经验在增加,对使用软件的感受有变化,以及整个行业的新动态,都为软件带来不断完善功能、优化性能、提高用户友好性的要求。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经常面对用户的需求变更,如果不能有效处理这些需求变更,项目计划会一再调整,软件交付日期一再拖延,项目研发人员的士气将越来越低落,将直接导致项目成本增加、质量下降及项目交付日期推后。这决定了项目组必须拥有需求管理策略。

2需求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需求愈来愈复杂,规模愈来愈大,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工作过程重组,需求变更已愈来愈成为必然。软件危机持续了30年之久,至今仍无法得以很好地解决。究其原因,软件本身具有的特点固然有关,但长期以来,缺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正确方法以及忽视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乃是最为关键的原因。其中软件开发和维护方法的不正确性主要体现在:忽视软件开发前期的需求分析;开发过程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的方法论的指导;文档资料不齐全或不准确;忽视与用户之间、开发组员之间的交流;忽视测试的重要性;不重视维护或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维护工作的困难。

这样,就经常出现用户对“已完成”系统不满意,软件产品的质量经常出现漏洞,补丁一大堆。因此人们意识到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组织软件开发工作是解决软件危机的一个主要出路。

需求分析作为软件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并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软件工程的子领域—需求工程。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需求工程成为软件界研究的重点之一。从199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需求工程国际研讨会(ISRE) ,1994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需求工程国际会议(ICRE)。一些关于需求工程的工作小组相继成立。

3存在的问题

3. 1需求描述的细致性问题

在文章的开头就说明了软件需求在整个软件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它的重要性,一般来说,需求描述越详细越好。项目的开发方与用户在各种问题上的要求都是基本轮廓达到一致即可,具体的细节可以以后再填充,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思想。不管需求分析做的多么细致,以后对需求的变更都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人员希望再多投人一些时间,但是用户却不这么认为,因为需求阶段是软件系统开发首先要进人的阶段,离最终开发出可用的系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导致了双方的不一致。但如果在需求阶段投人很多时间,时间越长,可能的变化就越多,对设计的限制越严格,因此在需求描述的问题上,没有统一的界定,需要开发人员学会适当的把握。

3.2需求描述的正确性

软件开发是一种专业行为,一般的业主难以理解软件开发人员的开发理念。所以在和业主交流时,他们讲述的需求在实际中利用现有的技术是实现不了的,用户以为自己很清楚自己的需求了,但实际上他们只是依据当时的工作需求提出的。随着开发工作的不断进展,用户可能想到更多的功能和特色,进而对以前的需求进行改动,导致需求的不一致。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开发人员和业主交流时,由于业主本身对需求的描述不清晰,导致开发人员误解或曲解了业主最初的要求,最后开发出来的系统不是不能满足用户,就是一个发生需求错误的系统。事实上这种错误在需求阶段也会经常发生。更可怕的是,对于需求阶段出现的错误,如果在软件项目进行到后期的时候才发现,修复费用是非常可怕的,甚至会超出项目本身的费用。因此做好需求管理、减少需求错误的出现对于降低软件项目的成本是必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3. 3需求描述的完备性

系统的需求是层出不穷的,我们不可能做到把所有的需求都一一列举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用户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要穷举需求是不可能做到的。另外,并不是用户提出的所有需求都要满足,在项目的最后,改变一个需求对整个项目的影响或损失很可能会超过需求本身给用户带来的益处。

3. 4需求的变更

需求的变化问题是每个开发人员、每个项目经理都遇到的问题,也是最头痛的问题,一旦发生了需求变化,你不得不来修改你的设计、重写你的代码、修改你的测试用例、调整你的项目计划等等,需求的变化好比是万恶之源,为项目的正常的进展带来不尽的麻烦,怎么办?管理它!使需求在受控的状态下发生变化,而不是随意变化,需求管理就是要按照标准的流程来控制需求的变化。难题随之而来,需求中的变化一般不是突发的革命性的变化,最常见的是项目需求的渐变(Project Scope Creep)问题,这种渐变很可能是客户与开发方都没有意识到的,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双方才蓦然回首,发现已经物是人非,换了一番天地。

4解决问题的策略

4. 1对需求文档版本控制

客户签收的所有过程文档都要作为基线确定下来,做好相关文档的管理工作。需求的基线是指是否容许需求变更的分界线,需求分析人员在充分与客户用户进行沟通的基础上形成第一个版本的需求文档,这个需求文档在通过需求评审后即可以建立第一个需求基线。此后每次需求变更并经过需求评审后,都要重新确定新的需求基线,以免将来用户需求发生变更时,原来的需求无法查找。为有效进行需求变更控制,必然要做的工作就是保存好各个版本的需求基线,维护需求基线文档,以备不时之需。

4. 2正确认识需求变更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这样一条真理:需求的变化是永恒的,需求不可能是完备的。软件开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需求的变更不一定是坏事,也有可能是好事。

变更的需求之所以变得难以管理,不仅是因为一个变更了的需求意味着要花费或多或少的时间来实现某一个新特性,而且也因为对某个需求的变更很可能影响到其他需求。应确保赋予需求一个有弹性的结构,使它能适应变更,并且确保使用可追踪性链接可以表达需求与开发生命周期的其他工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管理变更包括建立基线,确定需要追踪的重要依赖关系,建立相关项之间的可追踪性,以及变更控制等活动。

需求变更贯穿了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建立规范的变更控制流程,改进软件分析与设计,把变化纳人计划之中,在应对需求变更时可以更加的从容和有信心。

4. 3管理需求变更

变更控制不应该只是软件开发过程应该考虑的事情,随着软件产品的开发和时间的推进,用户会提出越来越多的新需求,甚至在交付软件产品的最后阶段用户还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需求变更的管理应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为了使变更对项目的影响降到最小,就应当采取合适有效的变更控制策略,确定一个选择、分析和决策需求变更的过程,所有的需求变更都需遵循此流程。对需求的变更的处理应该分以下几个步骤:提出变更、变更评估、实施变更、监督变更过程。

4. 4建立需求管理模型

需求建模是表达需求的一种形式,是对需求的一种描述与阐释,它使用标准的语言,利用类似积木的概念来建模,最大的好处是大家可以直接根据需求,轻易地反复修改需求模型。并且不会产生歧义,从而可以使大多数人快速地理解。

需求建模的目的是要消除人际沟通随意性很强的弱点,所以需要致力于将沟通标准化、自动化、准确化,而且责任到人负责的具体阶段。具有可测试、可验证性的特点。建模的过程就是通过需求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以建模标准为基础进行准确、完备和有效的阐述,以确保客户和开发方都能够明确无误地、通用的理解。

4. 5与用户充分沟通

在需求管理过程中与用户的沟通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着最终软件产品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在沟通时,双方对需求的认识要一致,不能模棱两可。讨论需求及变更需求时,需求人员与客户及用户应该尽量采取协作的态度,良好的工作氛围也会提高工作效率,很难想象双方在“刁难”与“对付”的态度下是多糟糕的工作场景。确定需求基线的过程也是与客户用户交流的过程,而频繁大量的需求变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交流不充分的后果。所以,有效的充分的交流尤为重要,需求人员认真听取客户用户的要求,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最终取得用户的确认。

4. 6利用需求管理工具

需求变更控制委员会可以采取商业化的需求管理工具,以此来在数据库中存储不同类型的需求。这些工具提供了对每项需求的属性描述、状态跟踪等,并可以在需求与其它的相关工作产品间建立跟踪能力联系链。

变更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档;文档管理;规范性;使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的今天,企业文档管理决不可忽视,并且要不断强化管理过程,使企业文档真正成为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基础。在文档管理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以下原则和方法,这样才能使企业文档真正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一、文档模板的管理

面对各类纷繁复杂的文档,如果各式各样,每个人一个风格,不论从美观性和可读性上都会有影响,所以在文档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文档的模板。在建立文档模板时,需要对一些格式进行要求,需要将一些基本的要素固化到文档模板中,确保文档需要的内容能够在文档中体现,例如文档的页眉页脚、文档变更历史、文档的目录方式、文档的字体等。在建立文档时,要注意做好文档的分类,各种分类有一个清晰的定义,使用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实际使用时要采用哪种模板。如果是使用共享目录方式管理文档,需要在一个相对容易找到的文件夹目录中存放模板,如果是使用信息系统方式进行模板管理,最好能够在首页进行一个连接,或者是让使用者可以快速的搜索到。在建立分类时,需要含有一个共同类,或者叫做公用类,因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新的类别出现,也会有一些无法进行分类的文档,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共同类进行管理。对于文档模板的变更需要能够做到及时告知使用者,并做好版本管理。

二、 文档目录的管理

为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文档中找到需要的文档,需要在进行文档管理时建立一套完整的文档目录体系,主要包括文档的索引管理和文档的分类管理。在进行文档管理前,需要对不同的文档建立一个分类,建议不同的分类可以便于文档的查找,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分类制定不同的管理要求。如果是文件夹方式管理,还需要分别不同的文件夹内容的安排以及权限的控制,因为文件夹管理的特殊性,需要注意其权限管理的简洁化;如果是采用信息系统管理,需要注意类型的编码体系的建立。一个好的文档分类体系可以让使用者方便地进行文档的归类和查找,文档的分类在一些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归档管理的需求。对于文档,需要建立一套索引机制,这里之所以特别提出索引机制,是因为在日常的文档使用中,会发现一些很多类似的文档,或者类似的内容说明,由于不同的撰写者会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或者原则的说明会存在一些差异,这个时候就需要能够有一个索引来明确什么是最准确的,这一点在企业文档管理过程别重要,因为一个企业往往会不时的发生一些变动,后来人面对多个说法时很难知道什么是对的,同时一些实际情况也会发生变动,一些说法也需要进行修正,而之前的一些文档也无法进行更正,所以这个时候也需要有一个索引来明确正确的说法,这一点问题也可以通过文档版本的管理加以改善。另外对于那些纷繁复杂的文档,有些只是事务性的,通过一个索引的方式,可以将一些重点的内容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便于进行检索和阅览。不论是文件夹方式还是信息系统方式,都需要注意对文档的权限管理,特别是对一些归档的文档,避免归档的文档被不正确的修改或者删除。

三、 文档的命名规范

各种文档,如果名称多样,或者名称含义模糊将会造成使用和交流上的不便,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命名规范体系。对于文档的名称,首先需要名称能够容易识别,有些使用者不是很注意文档的名称,经常直接用文件的默认名称,或者就是一个自己的姓名、企业的名称等,其他的使用者很难识别是什么类型的文档。在文档的使用过程中,可以规定在文档的某些部位必须放置文档的类型或者某些其他关键字,例如将要求将文档的类别放在文件名的头部,对于月度性的文档,规定头部必须放某年某月等等。对于一些分不同版本的文档,可以要求分不同的版本进行管理,文件名称中注明版本号,对于终稿等一些标志性的内容可以加一些特殊的标识,这样可以明确其重要性和权威性。这些方式将有助于文档的文件名的整洁和清晰,使用者在查找时也较为方便。在进行文档的交互调整过程中,也可以增加一些日期或者修改者的标识来进行传递,主要的目的在于能够唯一识别一个文档,减少互相沟通的障碍。

四、 文档的变更管理

文档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更是很常见的现象,对于发生变更的文档,需要通过手段加以约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版本的管理,对于形成的文档及时进行归档保存。文档发生变更时,需要能够做到两点:第一,文档有清晰的变更记录,主要是针对变化的部分,不能让每个使用者在文档发生变化后都需要把文件通篇读一遍;第二,文档的最终版本要能方便的阅览,如果出现只能看变更历史才知道最终版本的话将大大提高使用成本。在文档发生变更时,需要能够通过必要的途径通知相关人,例如通过邮件通知或者公告通知的方式,避免新的文档产生后还有大量的使用者使用旧的文档,在实际操作环境中,ISO9000管理使用的签字回收重要文档的方式很值得借鉴,当然对一些电子文档需要采用一些其他变通的方式来处理。

五、 文档的审核制度

很多文档作为一种指导性文件,需要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而对文档进行必要的审核是必须的。文档的审核时机一般为文档建立时和文档发生变更时,对于文档的适用范围的变更也应该进行必要的审核。通过文档的审核,可以检查是否存在错误的事项或者一些不合理的事项,撰写者和审核者所处的岗位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对于一个文档如何撰写的角度和看法也会不同,在后续的审核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进行文档的校正。同时,文档的审核机制也可以明确各自岗位的责任。

变更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 合同管理

一、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1.加强合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使用合同来引导和管理建筑市场,顺应了政府转变职能,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的大趋势。而各建筑市场主体也必须依据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合同管理。

2.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

加强合同管理是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需要。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是以签订系列承发包合同为前提的,忽视了合同管理就意味着无法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更勿论谈及对人力资源、工作沟通、工程风险等进行综合管理。只有抓住合同管理这个核心,才可能统筹调控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行状态,实现建设目标。

3、加强合同管理是我国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

至今,我国建筑市场已全面开放,面对接来自国外建筑企业的冲击与挑战,就必须适应国际市场规则、遵循国际

惯例。只有加强合同管理,建筑企业才有可能与国外建筑企业一争高下,才能赢得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1、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文本的拟定与分析

在合同文本的形式上,应该尽量采用合同示范文本。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使用不同格式的合同而产生经济纠纷的例子并不鲜见。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合同样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非特殊情况,勿使用发包承包双方自行拟设的合同文本格式。此举可以有效防止所拟定的合同出现缺项、漏项及不平等条款。同时,也有利于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实施进行监督,有助于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及时裁判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

2、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并善加利用

合同管理环节繁多,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行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建设单位要规范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就应该首先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其合同管理有章可循。我认为合同交底制度、责任分解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及进度款审查批准制度是每一个建筑单位都应该建立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签订后,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对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和各工作组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形成合同交底制度。即合同管理人员将各种合同时间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工作小组,明确其工作范围和责任,通过合同任务的层层分解将任务落实到人。而每日工作报送制度要求各职能部门将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及未来一周的工作计划报送到合同管理处,确保合同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工程信息,对各种问题做出正确决策。鉴于当前成本核算人员因对现场合同情况不熟悉而不能将费用索赔的项目及时纳入当月付款要求中的现状,建立进度款审查批准制度有利于合同管理部门从合同角度对进度款进行审核。作为一名合同管理人员,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建筑单位所设立的各项合同管理制度,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合同变更在建筑工程项目实践中是比较频繁的,而合同变更往往会导致索赔纠纷,因此在合同签订以后,合同管理人员还要对建设工程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管理,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重视现场签证。在按照合同条款支付时应该防止过早、过量签证,特别是合同变更补充协议的签认须格外谨慎,签证必须依据相关合同条款衡量,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尤其要重视设计变更与施工图错误,此类签证只需签变更或修正的项目,原图纸不变的勿重复签证,已经下料和购料的,务必签写清楚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变更日期、运输情况、到场情况、成品情况、有无回收或代用等详细情况。

(2)及时记录、收集和整理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文件(如图纸、计划、技术说明、规范、变更指令等),对合同变更部分进行审核与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合同变更应该与提出索赔同步进行,须业主与承包商双方达成一致后再进行合同变更。

(3)及时处理停工损失(包括由非承包商责任造成的停工损失),双方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以书面形式,按合法程序签认停工的相关具体内容。

(4)严格执行定额规定,对于未对定额进行规定的情况,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或者参考相同类定额及有关的规定做出补偿。

4.认真开展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履行情况评价工作

变更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煤矿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及对策

企业合同是煤矿企业在法制社会条件下经济利益法律化的重要形式,加强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大部分是通过合同的形式来予以确认的,企业合同对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防范经营风险、调整各个平等经济主体的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合同的签订是企业本身权利和经济利益的法律保障,必须要严肃对待。如果在重大投资、技术引进等方面签约不慎,不但会导致企业资产流失,而且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而部分国有大中型煤矿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仍然奉行“生产为主、管理为辅”,导致合同管理滞后,带来不必要的经营损失。

1 煤矿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虽然大部分的煤矿企业都比较重视合同管理工作,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了合同签订、履行、监督的管理,但在企业具体的合同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1)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例如部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理解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专设的合同管理人员,合同管理工作由企业管理部门或者部门财会人员兼职,本身业务繁杂,精力有限,对合同管理的态度不积极,而且由于属于兼职工作,合同管理的绩效考核、监督也就无从谈起。(2)合同管理专业性不强。合同签订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合同签订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细致、专业的调查工作,例如合同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履约能力等都需要严格审查;在合同条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凭借合同管理专业知识对合同条款进行细致审核,例如合同条款中文字的不同理解、违约条款叙述是否清晰、牵涉到技术、标准之类的必须要企业专业人员进行详尽解释等。合同管理专业性不强还体现在对合同后期管理的不重视。合同后期管理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合同履行的跟踪管理、合同履行的分析评价、与合同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等。(3)合同法律意识淡薄,对合同的严肃性认识不足。(4)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合同管理的专业性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障,而部分企业缺乏一整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进行前期审核、签订、合同履行、变更、解除以及监督往往不连贯、不科学、不系统。(5)合同管理工作未能与时俱进,效率低下。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网络化社会,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合同管理的专业性、系统性、严谨性对合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了客观要求。而部分企业的合同管理部门设备陈旧、软件低级,甚至还采取人工管理的落后方法,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却没有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2 对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应对策略

煤矿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三方面,一是企业管理层不重视;二是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三是合同管理不专业。针对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切实改善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提升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

(1)严格企业合同管理制度,避免人情合同、人情担保等违规现象的出现,对于企业管理层的合同签订需要归口管理,不能仅凭企业领导一句话就决定合同是否签订,合同管理人员要加强法律意识,要用严格的程序来规范合同签订的过程。企业管理层也要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重视合同管理工作,理解并支持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在企业经营情况需要并且有可能的条件下,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参与对重大合同的调查、谈判、起草以及签约环节,对条约签订提供法律咨询和强化对合同管理工作的考核、监督,从合同管理工作中要效益。(2)健全煤矿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合同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合同管理制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制定时除了充分考虑煤矿企业的生产实际,还需要根据我国的《合同法》条款建立起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一是合同签订的前期审核工作。例如对经济活动是否需要签订合同的判定、签订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质审验、谈洽人员的法人授权查验、合同条款的专业性审核等等;二是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合同变更制度、履行监督制度以及合同履行期间的分析评价、监督制度等。合同履行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例如双方协商的合同变更,就需要对变更内容进行重新审核。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基础,因应不同管理事务,依据不同管理制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是合同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保障。三是合同后期管理工作制度。合同管理是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合同的签订才仅仅是合同管理的一部分。合同后期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对于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强化企业合同管理的专业性。一是煤矿企业要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二是要建立健全合同文本管理、客户资信评级管理、合同风险预警管理、合同审核核查管理、合同履行监督管理、合同履行评价分析管理等专业合同管理制度,对煤矿企业合同进行全面全过程控制。三是实行合同的责任到人、全过程跟踪管理。合同管理需要加强事前的调查管理,强化合同签订前的风险管理;加强事中的监控管理,及时发现履约问题,及时采取变更、终止合同、协商、等措施,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对合同履约结束后进行事后分析评价,对合作方进行分级管理,为以后合作打好基础。四是要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合同管理的专业水平,煤矿企业需要为合同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专业水平培训机会,并对培训效率进行考核,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工作技能。

3 结语

煤矿企业的合同管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采取措施,严格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合同管理的专业水平,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卢炜.浅析工程合同管理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年9期.

[2]刘东.探讨煤炭企业如何建立适应内控要求的绩效合同管理模式.山东煤炭科技,2012年3期.

企业合同是煤矿企业在法制社会条件下经济利益法律化的重要形式,加强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大部分是通过合同的形式来予以确认的,企业合同对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防范经营风险、调整各个平等经济主体的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合同的签订是企业本身权利和经济利益的法律保障,必须要严肃对待。如果在重大投资、技术引进等方面签约不慎,不但会导致企业资产流失,而且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而部分国有大中型煤矿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仍然奉行“生产为主、管理为辅”,导致合同管理滞后,带来不必要的经营损失。

1 煤矿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