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员工考核评价办法

员工考核评价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员工考核评价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员工考核评价办法

员工考核评价办法范文第1篇

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及原因

1.绩效考核的量化难度较大实践中的探索

多年来,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员考核工作实践中,对开展以工作绩效为主的考核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探索设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鉴标准。在部门和个人年度述职、回顾总结等定性考核的基础上,市政协办公厅、市发改委等机关积极探索对部门和个人的定量考核,围绕“德、能、勤、绩、廉”,对全年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工作,进行细化、量化,设定分值和相应权重,形成较为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二是探索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贯通的考核方式。如市政协办公厅将年中考核结果折算成分值计入年度考核。市绿化市容局等机关还积极组织季度考核并作为年度考核的参考依据。三是探索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相联系的用人导向。如市水务局在科级干部提任副调研员时,将近三年内至少获得一次优秀等次作为基本条件。市发改委在提任副调研员时,将获得优秀等次作为加分类别。

3.开展公务员工作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

各机关开展的公务员工作绩效考核对加强机关建设,提高行政效能,调动公务员自身建设的自觉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促进本单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和完善公务员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党政机关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现实意义。

一、本市党政机关公务员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运行现状

1.各级机关开展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基本情况

自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特别是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后,本市出台了《上海市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引进了以绩效考核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本市各级党政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和考核制度的要求,在市组织人事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公务员考核工作,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已初步形成一些具有共性做法。一是加强考核组织领导。各机关成立由党组(党委)领导负责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机关考核工作。二是认真制定考核办法。各机关都能按照制度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考核范围和考核内容。三是严格依照考核程序。各机关基本都是按年度述职评议、考核评鉴、“先进”公示、结果反馈等程序开展相关工作。在测评方式上,各级机关根据自身特点则略有不同。如部门少、人数少的,在全机关进行测评;部门较多、人数较多的,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测评。

2.各级机关在开展公务员考核

被调查单位认为,机关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量差异较大,制定一个适合对各岗位人员考核的细化评分标准难度较大。在具体考核工作中,虽然有的机关对定量考核做了一些探索,但大多数机关基本参照德、能、勤、绩、廉这五项定性评价的内容进行打分考核;即使已按量化指标进行考核的,最后优秀等次也是以投票确定的。

2.绩效考核缺乏有效手段

在考核方法上,有的机关主要是采用年终一次性的集中考核,平时考核大多流于形式;有的机关采用简单的一次性公开投票的方法评出考核等次。在考核等次确定上,由于优秀名额少,通常是优秀等次按比例分配,由于部门之间人数不均衡,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再由于各人工作无可比性,除特别突出的,一般采取轮流坐庄;对那些工作表现差,应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次的,只要不是违法乱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部门负责人碍于情面或为求太平,最终也只能定为称职,造成了考核中“称职随便定、不称职不能定、优秀不好定”的状况。

3.考核的激励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虽然有的机关在干部提拔任用时已经将考核结果作为依据和条件,但多数机关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培养和提拔任用没有必然关系;按照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连续3年被确定为优秀或连续5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优秀与称职在晋升工资级别上差距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的激励作用。

三、完善公务员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1.增强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

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公务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在总结已有的量化考核实践基础上,结合公务员岗位体系和部门年度主要工作、重点任务,设定量化指标,并尽可能具体化、数量化,力求做到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考核评价指标应是公务员完成主要工作的关键性指标,要避免面面俱到。一是编制岗位说明书。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部门职能设置相应的公务员岗位,编制相关岗位说明书,作为公务员岗位工作考核指标制定和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二是细化考核内容。在明确各部门年度主要工作和重点任务基础上,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分解至各个岗位,作为考核评价指标的重要内容。三是量化考核指标。各项考核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并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设置考核评价权重。四是考核评价指标要有针对性。在确定考核评价指标时,考核者有义务和责任与被考核者就工作任务、绩效评价目标等进行提前沟通,力求做到被考核者与考核者双方共同认可,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加强绩效考核机制建设

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使绩效考核成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避免以“考”代“管”和为“考”而“考”,逐步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绩效指导、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考核评价反馈、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等五个环节构成的绩效管理体系。一是加强平时绩效考核并融入年度考核。加强绩效执行过程指导,避免“一考定终身”现象。要在现有探索基础上,尽可能量化平时考核评价结果,并明确占年度考核评价中的比重。二是绩效考核过程应体现公平、公正原则。通过增加平时考核和量化平时考核评价的结果,真正反映公务员年度工作绩效,使年度考核结果随意性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避免“轮流坐庄”现象。增加平时的绩效沟通,还可以使公务员及时改进并提高工作绩效,对另一部分不能及时改进或提高绩效的公务员,也可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减少了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的难度,从而避免了公务员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二头难”的问题。三是绩效考核方式应尽可能简便易行。建立信息化的绩效考核平台,尽可能地提高绩效考核工作信息化水平。公务员绩效考核一般应以直接领导和本部门同事考核评价为主,兼顾协作岗位和服务对象的评价意见,体现分级分类考核。

员工考核评价办法范文第2篇

摘要:绩效工资是工资的组成部份,是激励教职工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绩效的分配问题也是一门学问,处理得当,能有效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处理不当则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针对绩效工资分配存在的困境提出了顺利推行绩效工资的条件和计算,为中职校教师分配绩效工资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校;绩效工资;工资分配;考核评价机制

引言

2006 年7 月人事部、财政部推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规定“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此次收入分配制度是解放以来改革跨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2009 年9 月2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明确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基本原则,决定从2010 年1 月1 日起对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2012 年4 月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省直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通知》(苏人社发[2012]142 号)文件,至此中职校作为事业单位的组成部份正式实施绩效工资拉开了序幕。我国在事业单位推行绩效工资旨在完善事业单位的分配激励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绩效工资的实施对于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实施的结果来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拉开了教职工的收入差距,同时也加大了各教工之间、教工与领导之间的感情距离,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扰。如何将国家绩效工资精神实质落到实处,如何消除绩效工资分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合理分配绩效工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绩效工资的组成

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后,工资总额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补贴、绩效工资四部份。前三部分根据国家或所在地区统一标准确定,成为相对固定的工资,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占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直接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工作实绩和贡献,根据考核结果计算发放。本文分析的绩效工资是指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问题。

二、绩效工资实施面临的困境

1.缺乏明确的绩效工资指导性意见作为参考依据

至2012 年4 月,江苏省出台的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也未具体明确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导致绩效工资的推行困难重重。在向管理要效益,最大可能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总需求下,各级单位只能结合单位的实际问题,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在实践中进行管理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力求最大程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2.绩效考核标准难以精确量化

首先,考核标准对教师的隐性投入难以量化。绩效考核中可以明确量化每位教师所获得的业绩成果,如课题研究成果、、项目获奖等定性的衡量指标,对于在实施过程的付出难以考核,如课题结题前的课题申请、课题研究;获奖之前的辛勤付出等潜在的投入难以考核,只有把这些潜在的付出转化为显性的成果,才能被认可。这是因为,任何课题结题前的课题申请、课题研究的认可和评判都有个评判和认可的过程,有的也许要跨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尽管对应的考核可以在获得认可后进行,但是在此之前的辛勤付出等潜在的投入不被认可不被激励对教师的积极性是有某种程度打击的。

其次,考核标准对教师的非智力投入难以量化。绩效考核中可以明确界定教师的工作量,但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如工作热情、工作能力、心理素质、工作经验、工作态度等,这些因素渗透在教师的劳动过程中,对教师的劳动成果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这些考核指标难以量化,只能通过考核者通过完全主观的认识、印象对被考核者进行片面甚至于是带有偏见的评判,随之带来的就是不公平、不透明,这也是许多非量化考核面临的最大问题。

3.增加管理中的各种矛盾,降低团队凝聚力

其一,增加不同岗位个人之间的矛盾。教师的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如何合理度量不同岗位的贡献,如何在绩效工资中既能体现向教学一线倾斜,又兼顾各岗位之间的相对公平;如何才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这是一个难题。

其二,增加领导与教师之间的矛盾。中层及以上干部由于处于管理地位,在绩效工资的分配上存在着工作量的折算、管理津贴等问题。如何合理度量处于管理层的工作量,如何在管理层、一线教师、后勤服务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一个难题。

三、绩效工资顺利实施的条件

1.根据管理需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

学校作为传播知识,培育人才的小社会,除了有自己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外,还必须有可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因此管理者要根据学校管理的需要设置合理的岗位,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保证诸如门卫、保洁、教学、食堂等等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展开,这些部门都是密切合作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岗位分工之别,岗位职责各有侧重各有不同,这也在情理之中。从事教学工作的主要岗位职责是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做好学校教学的管理;保洁员主要做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等等。同时对所有人员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也是做好考核评价的前提。完成了相应岗位的工作,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前提条件,至于完成的质量和成效,那是考核评价的内容。

2.制定相应岗位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是绩效工资评价和实施的基础。“海底捞”的实践证明,员工只会努力做好上级考核的工作,所以,管理者要想让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完整的体现,就需要管理者建立尽可能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但是这在实际中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太多太细的考核指标有让人望而生畏,毫无重点的感觉。岗位设置完成后,要结合各岗位特点和工作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适合自身特点,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办法。在制定绩效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力争用全面合理的价值评判体系来评价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绩效。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社会公平理论认为:“组织中的员工都有估计自己的工作投入与获得报酬的倾向,他们不仅关心自己报酬的绝对值,也关心自己报酬的相对值。”因此,绩效工资的设置既要全面考虑每个个体的工作绩效,还要顾及不同个体之间的绩效差异。一个阶段一个时期内各有不同的管理重点,管理者在意识到某一阶段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时,就可以在下阶段将这些亟待改进的工作列入考核体系,这样循序渐进的改变考核指标体系就能使管理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制定合理的绩效分配方案

合理的分配方案是绩效工资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促进员工努力完成或者超额完成考核指标的最大动力。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法和分配形式,正确处理内部各部门之间、各类人员之间的绩效分配关系,既要适当拉开差距体现“多劳多得”,又要防止差距过大造成矛盾;既要确保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人员之间的绩效工资横向相对一致,又要确保同部门同岗位人员之间的绩效工资纵向相对一致。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横向比较,主要是平衡各类人员的利益关系,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之间的关系,不但要体现向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倾斜,而且要保证各类人员的协调发展;同部门同岗位的纵向比较,主要是处理好高一级职务与低一级职务之间的关系,要适当拉开差距。

4.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监督绩效考核机制

霍斯曼理论认为,如果员工感觉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必然会有情绪,消极怠工,影响工作。为保证绩效工资的顺利推行,绩效工资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对绩效评价进行监督,随时调整有异议的绩效评价方案和考核机制。

四、绩效工资的计算

绩效工资是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以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其基本特征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具体的绩效工资计算见实例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五、实例分析

江苏某中职校设置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财经艺术系、综合部、高教部五个系部实行二级管理,另设政教处、教务处、实训处、总务处、招生就业处、办公室、培训处、财务处、教科室等9 个职能处室,所有教职员工分别归属于不同的系部处室。

1.教辅、管理、后勤部门及校领导的绩效工资教辅、管理、后勤等部门完成的是管理和服务工作,其绩效以本职工作完成情况、年度工作考核评价结果为依据,这些部门以核定岗位数、职级为基础确定绩效工资,参照年度考核进行调节,只需进行一次分配。

2.二级系部的绩效分配

二级系部需进行二次分配,先将计算的绩效总额分配到二级系部,再由二级系部按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分配方案自主分配。由于存在交叉代课,所以二级系部首先要按交互分配法计算工作量。如表1:

各系部工作总量= 直接分配工作量+ 对外提供工作量-接受外系部提供工作量

各系部按师德师风、教科研、教学工作、奖励等方面按量化得分分别计算绩效工资。如表2:

系部各教师的绩效工资= 本系部绩效工资总额/本系部教师总得分*各教师得分

3.全校绩效工资分配:如表3:

通过以上考核评价办法的实施,教师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辅、后勤、管理等方面,充分考虑了各自的工作内容,实行一个单位两种政策推行绩效工资,充分照顾到各自的利益,所以每个教职员工能勤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传递正能量。

结束语

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是推行“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管理创新,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绩效工资的实行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动态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对公平、公正的计算办法对被考核者做出公正、公平的评判,一方面需要许多政策与制度、机制与体制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管理者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进行更加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晓东.高校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0卷第13期.

[2]张国军.高校顺利实施绩效工资的条件研究[J].会计之友,2013年第12期(中).

员工考核评价办法范文第3篇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前15年主要以“破”为主,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开始起步,打破八级工资制度,试行了浮动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等基本工资制度,内部分配形式逐步实现灵活多样。

后15年主要以“立”为主,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资分配制度。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深化,从最初建立岗位技能工资,到目前逐步形成的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特别是党的十明确要求:“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薪酬领域的全面改革正在继续向前推进。

国有企业职工的基本工资制度的演变,与国家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一致,各国有企业的基本工资制度也从原来的整齐划一,到现在的形式多样。近年来,笔者所在企业不断深入开展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了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基础、多种分配形式为补充,重实绩、重贡献的薪酬分配体系,坚持员工绩效考核和劳动力市场价位调节机制,鼓励单位搞活内部分配,加强薪酬支付规范化建设,这些对企业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深入运行,薪酬分配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之处逐步显现,急需进一步完善。

1.工资动态增长机制有待建立与完善

员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增加,主要以管理层级的提升为前提,在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岗位成才,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方面还需要完善。

2.市场价位调节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各类人员收入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部分关键岗位和骨干人员收入明显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部分简单劳动岗位人员收入却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关键专业技术岗位与简单操作岗位收入差距还没拉开。

3.员工绩效考核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国有企业基于岗位绩效工资制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对技能操作人员实行了较多的考核办法,效果较好,但对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还没有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特别是在考核指标选取的合理性方面有待改进。

4.福利制度还有待完善

福利措施仍带有明显的普惠性,个性化福利激励手段缺乏。

三、高效率的薪酬分配体系

以促进人才持续成长和企业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完善薪酬分配体系为重点,着力构建以统一的基本工资制度为基础,科学合理的动态运行机制、灵活多样的内部分配机制、公平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作用明显的劳动力市场价位调节机制、措施有效的福利激励机制、约束到位的薪酬分配监督机制相配套,激励与保障功能完善、各项措施结合紧密、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的薪酬管理体系。

1.科学合理的薪酬动态运行机制

薪酬动态运行办法完善,岗位和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技能等级)变动薪酬调整公平、合理;薪酬实施考核晋档,覆盖全面、制度健全,切实体现组织方式、岗位关系和能力阶梯,适应人才成长和能岗匹配的要求,薪酬日常管理准确、高效[1]。

2.公平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单位考核组织机构健全,考核组织有效,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健全、考核指标修订及时、考核公平公正、考核结果客观真实,定期和年度考核结合紧密,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办法健全,考核信息记录完善,基础工作扎实。员工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健全,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有力地促进员工绩效的持续改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2]。

3.丰富多样的薪酬内部分配机制

在坚持统一基本薪酬制度的基础上,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完善适应生产实际,符合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人员三支队伍特点的内部分配方式,多措并举,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在促进员工立足岗位成才的同时,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4.作用明显的劳动力市场价位调节机制

在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的基础上,强化油田内部标杆岗位指导价位的指导作用,单位结合经营管理实际和行业特点,针对不同人群合理选择目标价位,使企业薪酬分配对外更具竞争力。

5.措施有效的福利激励机制

健全的企业年金和激励性年金制度,建立满足职工个性需要的福利制度,发挥福利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当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措施并重,物资激励与精神激励并举,福利激励制度成为薪酬分配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

6.约束到位的薪酬分配监督机制

健全的薪酬分配约束制度,规范的薪酬分配业务流程,覆盖全面的,规范的工资分配秩序。健全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规范支付行为。完善企业工资支付制度,加强规范、指导和监督工作;注重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调节各类人员收入关系。

四、国有企业薪酬分配体系的构建

1.建立“宽带”基本工资制度

以岗位工资制度为基础,引入宽带薪酬理念,在纵向上依据现行的主体岗位的差别设置不同的岗位层级,在横向上依据员工的资历、任职资格和技能等级以及累计绩效情况设置不同的档次区间,形成纵向岗级明确体现员工成长,横向档次宽阔体现员工发展的工资标准体系。

2.建立员工基本工资制度的动态运行机制

在综合考虑员工个人资历、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员工绩效考核工作,通过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定期晋档,实现员工基本工资的动态运行,建立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操作时,依据员工的岗位变化调整岗级,依据个人能力提升和考核差别调整档次,实现员工工资的动态管理、正常增长[3]。

3.建立绩效管理评价机制

以绩效考核为手段,推进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深入开展,调动员工积极性,加大沟通和培训力度,帮助员工改善工作行为,提高绩效水平,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强化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督促单位结合生产工作特点,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线和工作目标线;根据岗位性质、岗位职责,修订完善三支队伍绩效考核办法,加大绩效考核结果与个人工资挂钩力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突出内部分配的公平性。建立对基层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的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与改进基层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相挂钩,促进绩效考核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夯实绩效考核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和劳动定额,规范绩效考核基础资料。建立员工绩效管理系统和绩效考评数据库,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探索完善绩效考核与薪酬、晋升、培训、评先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4.建立适应三支队伍特点的多种分配形式

认真总结归纳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办法方面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结合基本薪酬制度,进一步研究改进单位内部多种分配形式。管理人员:对经营者实行年度绩效考核兑现制度,强化责、权、利相一致的分配原则,规范管理人员薪酬分配。对其他管理人员实行以岗位工资为基础、强化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分配制度。

专业技术人员:推行项目工资制、协商工资制、特殊津贴、项目奖励等形式,以基本薪酬加业绩奖金加提成收入为主,重点根据成果、贡献大小和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情况,严格考核分配。技能操作和服务人员:推行岗位系数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定额工时工资制等分配形式,立足岗位,重点考核劳动定额、安全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等指标完成情况;对高技能人才倾斜,对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和技能大赛优胜者给予重奖。

5.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价位调节机制

选择企业部分有代表性的岗位,明确界定与企业有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定地”、“定位”、“定度”的要求,做好劳动力市场价位分析工作,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编制有竞争力的内部市场价位指导区间;充分发挥内部劳动力市场价位指导作用,合理选取目标价位,进一步调整、理顺各类人员收入关系,尽快提高关键管理、技术岗位工资水平,适当控制技术含量低、替代性较强的岗位员工的收入增长[4]。

6.建立福利管理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促进福利制度与薪酬制度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探索福利激励模式,改变单一的福利模式,推行福利个性化管理。根据企业效益,改变传统的整齐划一的福利管理模式,鼓励单位探索个性化、人性化的福利制度,试行菜单式福利和福利包制度,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个性需要。

员工考核评价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考核培训 特点 问题 对策

考核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考核培训为单位注入新的生命力,提高事业单位办事效率,促进单位顺利、健康发展。下面则对事业单位考核培训工作给予详细分析。

一、事业单位考核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机制欠缺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职工培训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奖惩机制,甚至部分单位也没有制定培训机制等。单位职工的晋升、任用等并未与培训结果相互联系,脱离了实际情况,与培训结果的好坏相脱节,甚至还有部分职工并未进行任何培训,照样能够晋升、任用,这样一来,使得职工对培训并不够重视,并且使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二)培训内容缺乏实效性

当前,事业单位职工培训主要分为入职培训、专业培训及晋升培训等,通过培训为单位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政治及能力素质等。而培训内容并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培训部门并未经过较为严格的论证,且规范也未缺乏整体性,在培训内容中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等,培训的内容较老套,并未体现当前新问题的解决途径,缺乏创新性,导致职工在培训的过程中失去了兴趣。

(三)考核方法不科学

从当前来看,当考核文件下达后,常见程序基本是开会、填表、述职、投票及结果。从整个过程来看,较为激烈,但是并未达到较好的考核效果。如:在填表的过程中多数人马马虎虎填,尽快完成这个考核任务,甚至还有部分人员拿着去年的表格在里面修改相关数据,导致历年来考核总结、鉴定内容雷同,也看不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又如:有的职工人缘好,得到的票就多,但实际上所做的工作并不突出。这样一来,使得考核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及公平性。

(四)考核模式不平衡

一般情况,事业单位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特点,从而对技术成果及课题等设定量化考核指标,而在该指标中并未较好的体现职业道德、工作质量等,使得量化考核无法达到应有效果。而其他工作人员的考核往往是定性考核,包括工作态度、遵纪守法等评价,尽管有着较高的精确度,较强的可比性,但是操作方法较简单,缺乏客观性及全面性,容易引发分歧。

二、事业单位考核培训解决对策

(一)改革培训机制

只有制定完善的培训机制,才能够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使培训机制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因此,这就要求根据单位发展及工作需求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各个阶段的培训目标,将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有效结合起来,提高职工培训实战性。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应有效整合各项资源,创新培训机制,明确培训任务,从而培养职工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单位改革发展中,应着力体现出能力本位的观点,使职工培训能够向实战型、应用型而发展,体现出单位职工时代特征。

(二)完善培训内容

根据职工工作目标,来实现培训。对于新职工培训而言,重点是重视培训的操作性、程序性、技能性;晋升培训、业务培训属于中级培训,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通过有效教学让学员取长补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研讨培训属于高级培训,注重对职工进行最新工作科研动态、先进工作理念与方法进行培训,目的是提升职工实践工作能力。

(三)考核方法多元化

鉴于当前考核评价方法较单一,应在改进现有考核评价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创新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的考核评价方法。首先,辩证地考核职工。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看到工作人员及领导所取得的显绩,还要看到其潜在的能力、个人努力及其基础。并理性地评价所收集到的多项信息,联合纪检监察部门的相关意见,及时补充考核评价信息。其次,加强日常考核的力度。将集中考核与日常考核有效结合在一起,使考核评价工作日常化;通过定期抽查、督导调研、专项调查等多种方法来了解单位职工及领导的真实情况,提高考核评价信息的真实性。最后,联合定量与定性分析。充分利用统计学、管理学及数学等各项知识,建立数理模型等,全方位、全角度进行考核,准确反映其能力及素质,进而提高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在定性分析中,应防止偏听偏信,对于了解不全面、分析不透彻的信息,应加强沟通、交流、探讨,听取各方的建议,寻找分歧存在的原因,不能听一面之辞,最终确定客观的考核评价结果。

(四)正确运用考核结果

完善结果反馈机制。除了口头反馈形式之外,还可采用书面通知的反馈形式,所反馈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主测评的结果、考核等次的结果,进而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建议。同时,还应加强反馈后的跟踪调查,随时对所考核评价的内容加以改进,将所整改的内容可作为下一年考核的重点内容,最终确保考核评价结果的连贯性,充分发挥其价值;加大奖惩力度。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加大奖惩力度。坚持“绩有所酬”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办法。若为优秀的单位人员,则应给与奖励,并通报表扬,授予相应荣誉称号;若在工作中有所失误的工作人员,应进行诫勉谈话,并进行书面检查,规定在三个月内整改;若连续两年表现较差的人员,则可给予降职或免职处理,确保考核评价结果的正确运用;加强组织调整机制。根据所考核评价得到的结果,对其加以综合分析,总结所存在的问题,寻找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充实考核管理队伍新鲜血液,让守纪律、懂政策、重管理的人员加入到考核干部队伍中,进而提高考核组织的凝聚力及执行力。

三、结束语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使得人员培训考核上不合理,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本文鉴于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改革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内容、考核方法多元化、正确运用考核结果等,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考核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娓娓.我国公务员培训评估研究[D].西北大学,2011

员工考核评价办法范文第5篇

根据目前的生产运行和各项工作实际,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公司的具体安排部署,沙运司按照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目标任务,依据“讲责任让企业有名气,讲素质让员工有尊严”的发展理念和以“学习读书年”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干部责任,并健全一套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一支以教育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员工队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就沙运司建设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员工队伍情况报告如下:

一、沙运司干部员工队伍的基本结构

沙运司现有干部员工名,其中……

二、目前干部员工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关于公司学习实践活动的整体要求,我们在开展调查研究中,着重就目前沙运司干部员工队伍中还存在着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员工存在不重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淡化,理论水平不高。特别对上级所作出的一些重大部署和决策反应迟缓、落实不够到位;

二是干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尚存在着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落实执行能力较差的问题;

四是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随着产业的不断扩大,随之带来了专业技能人才的缺乏,并部分员工业务技能不精;

三是干部员工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于甲方的服务不够主动,并机关职能部门为基层单位服务还不到位,等。

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而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不断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和矛盾凸显期,同时,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特别对于沙运司而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紧密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对干部员工队伍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要着力抓好干部队伍责任的进一步强化。

在生产运行和各项工作中,各级干部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往往起着“先行官”、“领头羊”的作用。干部责任和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因此,根据沙运司目前干部队伍的现状,切实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才能够有效的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要建立一套体现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建立各级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的首要环节,有利于科学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因此,我们要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全面、客观、公正的实绩考核目标体系。

二是要建立一整套检验科学发展成果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在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过程中,重点要突出“三个注重”。

1、注重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统一。要把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有机结合,在注重年终目标考核的同时,采取目标责任单位自查分析总结、考核领导小组半年抽查等形式加强对干部履责过程的考核,及时掌握各级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素质表现和工作绩效,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同时要坚持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统一,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年终综合评价干部实绩提供记实依据,而且可以全面掌握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观努力情况,增强考核工作的深度,克服考核工作的肤浅性和片面性。

2、注重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统一。对能够量化的指标要准确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如党建工作成效、党风廉政建设等考核内容的要辅之以科学的定性考核,使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同时,也要突出考核重点,抓纲带目,以更好地体现目标优化,增强考核的实用性和导向性。

3、注重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统一。在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时,要加大员工群众对各级干部“评绩”的力度,增强其考核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三是要建立一个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考核结果运用机制。要把领导干部是否具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标准和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真正把那些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1、要在干部的使用上发挥导向作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各级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说到底是把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作为干部升降去留的依据。只有把干部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的使用挂起钩来,考评体系的积极导向作用才能显示出来。要根据实绩考评情况,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对实绩考评突出的各级干部,在适当时候给予优先提拔重用。对考评中群众反映较差,工作实绩排名居后的各级干部,视不同情况,严格按相关制度规定给予组织处理。

2、要在干部的教育管理上发挥导向作用。要建立各级干部政绩档案,对干部的考核材料、群众测评、年度工作目标完成等情况及时记录归档,对干部的素质结构和能力水平进行年度比较分析,找准存在问题。同时,应及时把考评情况向干部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干部本人进行反馈,使每个干部对自己的政绩、群众公认度、存在问题有正确认识。对于有反映和存在问题的干部,视其情况分别进行诫勉谈话、批评谈话、警示谈话,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因人施教,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使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3、要在干部的奖惩激励上发挥导向作用。要将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将考核综合评价结果和等次向被考核单位和对象进行反馈,增强干部考核工作透明度,激励各级干部爱岗敬业,营造学赶先进、争创佳绩的良好氛围。要把实绩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真正解决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形成激励机制。对实绩突出的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要予以表彰奖励,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同时,对被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成员评优比例可适当提高,从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考核排名靠后的领导班子成员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奖资格。

其次,要着力抓好员工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沙运司生产经营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员工队伍数量急剧增加,其思想和技术素质参差不齐,从某种程度上说,对生产运行工作相应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着力抓好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刻不容缓。

沙运司把2009年确定为“学习读书年”,深入开展了“日阅千字、周写一文、月读一书、年考一技”系列实践活动,为打造学习型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条件。

就此,还要求结合各项生产运行工作实际,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严格按照公司“培训月”的要求和沙运司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安排,全面参加公司组织的专业对口培训,并要将学习培训成果切实予以消化吸收,并带回本单位、本行业、本岗位,搞好延续培训;

二是要切实落实全员岗位竞聘培训工作计划,并依据学习培训的相关内容,认真组织实施理论和实际考核,真正做到天天有培训、日日有课题、人人都参与、个个都提高;

三是要针对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工作机会,切实做好硫化氢防护等安全知识培训和持证上岗培训,以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

四是要根据防恐防爆的需要,聘请集团公司指定的专业培训机构,对派遣到国外工作的员工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使大家增长见识,提高了能力。同时,安排项目管理人员集团公司有关海外防恐培训;

五是要持续抓好周末员工职业化培训,真正做到岗位培训与日常培训有机结合,公司、沙运司培训与各单位、科室的自主培训有机结合,不断促使员工的素质得以提高;

六是要做好各类急需人才的选聘工作。根据国外项目、油田服务、泥浆回收利用、放空天然气回收和路桥施工等业务的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各种手段,选聘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进一步优化员工队伍,为沙运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要着力抓好各类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养。

目前,随着沙运司产业的不断扩大,各类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塔中放空天然气回收、油田环保产业和尼日尔、土库曼项目的成功运行,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擅*漠运输服务建设项目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我们说,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在技术攻关、各项工程建设与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骨干作用,以人才带动沙运司的稳定发展,并以国内外沙漠运输服务和各项工程建设培养人才。同时,要鼓励各类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针对沙漠运输、各项工程建设和运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就此,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管理使用办法,以使其在沙运司充分施展才华,有用武之地。

2、抓好高层次、能创新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就目前情况看,沙运司具有较高层次,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难度较大。对此,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加强新进大中专学生的培养,让他们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经营岗位上去锻炼。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师徒指导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建立起“技能-技术-管理”多元化的员工职业生涯教育培训规划,以加快员工成才的步伐。要想方设法,努力挖掘和潜心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和青年拔尖人才,以此来推动沙运司人才素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要因地制宜,切实抓好具有高技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的培养。

面对目前沙运司市场拓展的新形势,抓好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应立足岗位成才,并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为重心。要采取的力措施,积极鼓励广大一线技能人才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悉心钻研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把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与技术比武、岗位能手的推荐评比相结合,与使用、晋级、待遇相联系。要继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力度,进一步壮大技师队伍,深化岗位基础作业层的建设,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

4、切实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岗位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