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我国科研任务研究和科技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m。根据科研事业单位性质不同,可划分为公益类、准公益类和应用开发类三种不同的类型121,按其资金收入来源可分为国家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类。不难看出,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大都作为公益类科研性质的机构存在,其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一是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在科研事业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的今天,完善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已经成为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问题;二是随着部分科研事业单位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确保科研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完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作用
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是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水平,建立财务管理新机制以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工作发展的关键途径。
一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贯彻落实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举措。特别是科研事业单位掌握着巨大的国家资源,其财会工作不同于行政财会,也不同的企业财会,具有其特殊性。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既是加强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保障单位财会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举措。
二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明确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有利于规范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及会计工作的秩序。只有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方法等开展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资产使用效率和科研事业单位经济社会效益的提s。
三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利于从制度上保障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客观性,从而有助于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分析及控制职能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和贯穿于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参与单位的内部经济管理活动,并以财务管理为切入点切实从整体上改善和提升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使科研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市场经济所提出的新要求和高要求。
二、完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对策
随着社会、科研单位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要求,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越来越暴露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31,如通过财务会计制度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的理念淡薄,财务管理工作随意化现象严重;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滞后、不完善,无法有效涵盖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同时有些制度安排缺乏量化的衡量指标,不够具体,操作性差;另外,缺乏实质性的监督控制机制,既难以保障财会制度的严格执行,也谈不上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职能,导致科研经费的浪费及流失等等。为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形势对科研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需加大力度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及健全。
1. 转变财务管理观念。一是提高财务部门在科研事业单位组织架构中的地位,确立财务管理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核心地位,认识到以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带动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二是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财会制度作为依据和支持,树立起制度化管理的财务管理思想,积极推进财会制度的建立及健全。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事业单位,特别是自收自付类科研事业单位,要树立风险和成本观念,研究市场,关注市场、政策等的变化,掌握信息,在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损失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各部门、各项目的成本费用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2. 制度的设计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在严格把握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的方针、政策等的规定,将法律、政策精神真正贯穿于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中,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法制意识,从源头上遏制当前较为混乱的财务管理现状。二是适应性原则,即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要充分体现出本单位的科研项目特点和实际需求,有效针对单位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与其他管理制度的相互衔接和配合|41。三是全面性原则,树立整体意识和系统理念,既要实现财务会计制度内容的全面化,涵盖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切实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又要正确处理好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注意各制度间的协调和配合,实现各方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四是人本化财务管理原则,将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于财会制度的制度过程中,以财务管理活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为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和顺利地开展财务活动提供人员的支持。
3. 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一是科研事业单位最大的优势在于人才和技术,在把握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从科研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出发,加快构建关于科研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核算方面的管理规定。二是本着经济合理性、目标相关性等原则151,建立和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职责的层层落实,切实发挥效益。同时完善人员的分配制度,以推动单位预算管理的切实有效执行,从源头上避免浪费。三是完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针对如何管好用好科研事业单位中的资产做好相应的制度安排,补充和完善好资产管理办法,既实现资产存量,如闲置资产的有效盘活又能实现资产增值和保值;对日常使用办公用品、车辆等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设置严格的管理制度,杜绝资源的浪费,严格成本费用管理。四是完善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对科研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和评价,尤其是项目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等,同时对于违规使用经费的行为作详细的责任规定。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制定;必要性
财务会计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规章,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是依据一定的行政程序制定,对财务活动具有强制性规范行为的总称。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事业单位需建立一套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文分析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探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1.政治、经济的改革使事业单位必须引入竞争机制
传统观念错误的认为事业单位是政府的附属物,理应由政府财政出资办事业,结果事业单位出现了忽略成本、不计效益、低效运行的不良局面,由于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也发生了转变,相应的调整了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并对财政资金供应范围进行了合理的界定,事业单位只有不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转变理财观念,建立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才能合理的配置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比较滞后
目前事业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是1998年颁布实施的,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发展,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相比明显存在着滞后性,从当前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来看,事业单位在财务活动管理的诸多方面都会发生相关的系列变化,就会出现一些以前没有的特殊的会计事项,而事业单位现行的财务制度缺乏处理这些会计业务的相关规定,使财务制度对整体财务活动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
3.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与年终报表相矛盾的现象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由于分设科目、独立核算表现出了严重的弊端,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行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综合核算科目,按照统收统支的方式进行管理,然而在事业单位的预算报表中,与现行会计制度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在现实财务工作执行中,一些事业单位单纯为了满足报表的收支平衡,不得不从事业支出中单独设立科目来填报预算外资金,还有一些单位不按制度规定,独自设置“预算外支出”项目,因此设置明细科目独立核算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措施
1.完善财务会计制度,逐步修正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要充分吸收和借鉴预算会计改革的先进经验,逐步地修正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保证其科学、合理、实用的重要价值,能有效合理的对事业单位整体财务工作进行统一的指导,并且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财务管理机制,对于相关的分类科目、账目独立核算等进行重新定义和解释,为会计报表的确定、记录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
2.保证事业单位成为会计主体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主体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是财政供给型的预算会计形式,要确定事业单位真正的会计主体地位,就要明确财务制度不仅是加强内部惯例的需要,还要满足财政报账的需要,使财务会计由报账型会计向经营管理型转变,把财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更多的参与经济管理上来。
3.有效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在事业单位会计体制改革的发展中,必须选择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积极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集中收付制度是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和监督所有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为事业单位制定完善的预算体系提供规范的制度保障,能有效控制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高效的进行,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健康发展。
4.完善会计科目体系,会计核算采用权责核算制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日常的收支事项而设立的核算科目,同时从全社会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收支事项设置收支核算项目,在事业单位基金总账科目下增设“实收投资”的二级科目,用来核算社会单位投入的货币资金和无形资产;要对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核算基础进行改革,全面采用权责核算基础,将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真实、准确的汇总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处理,能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分类资金使用情况,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有序的进行。
5.合理有效的合并制定财务会计制度
在事业单位制定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有效的合并制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基本上是靠财政部拨款,在会计制度的改革中,事业单位经过很多形式的收支管理科目核算后,发现会计科目和账目数据管理制度比较相容,所以,必须合并制定会计制度,科学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顺利运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使会计制度更好的适应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莉棻 申炳旭: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讨[J].会计师,2010, (9):108-109.
[2]陶良民:浅析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20): 59.
[3]白 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J].天津财会,2011,(4): 28-30.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部分会计存在失真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并导致财政收入减少。第一,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部分事业单位核算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存在着少填、漏填、不填的现象,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第二,原始凭证存在虚假现象,虽然表面上看符合规定要求,时有发生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的情况,实际上存在很大人为因素,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第三,账簿设置书写不规范,有的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没有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影响了各明细账的核对。
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全
很多部门和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财务监督机制,存在着不健全的现象,不能真正按规定制度办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忽视了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给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3.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对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单位领导的随意性,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职业道德不高,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财务知识贫乏,也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陷入困境,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效率。
二、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
1.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关键部分是会计基础工作。《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九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杜绝原始凭证弄虚作假,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是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关键,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应规范化记账凭证和账簿的书写,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便于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
2.建立严格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当前的形式及本单位的具体实际,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绩效评价制度等几个方面。为了让事业单位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要求进行核算,事业单位也要转变治理观念,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现有的财务制度,明确规定财政资金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相关业务,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核算的经济业务和注意事项,明确规定财产的审批、现金的管理、审批权限的分配、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在财务制度中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进行相关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核算,进一步完善尤其是绩效评价制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大会计监督检查
对事业单位而言,应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加强内部控制、外部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传统的会计监督手段主要以查错防弊为主,现在主要体现在事前控制,这样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完整,以保证会计监督的针对性更强。事业单位要想搞好财会工作,就应该加强和社会、国家监督部门的合作,严格执行编制的预算,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检查形成合力,有效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才能达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开展定期的监督检查。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包括基础工作是否规范、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得到发挥。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一项综合工程,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事业单位的预算,不断地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强化会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不断改进和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及时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完善事业单位的收支核算体系,完善预算管理与编制制度,真正将建设业务纳入企事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提出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作者:汪艺君 单位:江西省水文局
参考文献:
[1]李津庆.浅谈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J].学周刊,2011,(35).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为了能够使企业单位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的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新会计准则由此应运而生,由于它的实施涉及到大量的理论和事务问题,内容错综复杂,自开始实施后,社会有关各方面人士都必将迎来更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新会计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影响作出了相关探讨研究。
一、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颁发实施后,现已开始在各大企业执行,随后相继有其他企业竞相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增强企业财务的透明度都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影响。它的颁布和实施给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现代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改革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财务管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和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为了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在会计的分类、核算方式、会计报表上都有新的突破,不断结合了旧的会计制度,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1.缺乏对财务管理概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它的运营管理目的主要是为服务社会而非盈利,所以其内部所需资金大多数是来自相关国家补贴或者政府渠道捐款而来,这些资金是无偿的,所以这就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政管理的松懈与忽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很多行政单位为了能获取更多的收入,也开始进行经营国有资产以获取利润,但是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风险指导,往往造成其财务资金陷入风险当中,比如因对内部财务资金没有透彻了解而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超出了预支能力导致资金难以周转;对商业信息缺乏导致投资失败等问题。
2.缺乏财务预算及控制管理
由上述所知,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政府无偿补助,这就导致行政单位内部缺乏对财务管控的意识,往往对财务预算的编制准备不充分,难以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去考虑预支,导致预算不合理,不准确。而在实际的使用资金当中,又缺乏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约束力,导致在实际使用中造成大量浪费甚至是专项资金被挪用现象,导致财务管理混乱想象。
3.资金管理不严谨
由于对资金的使用支出控制不严格造成严重的超支浪费现象,很多内部人员利用公款购买公车,公款吃喝,旅游,高额消费等,对政府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有着极大的恶劣影响。另外,对会计账目随意设计,财务处理松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也是较为普遍现象,这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和行政内部单位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及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其评价监督都有着不利影响。很多行政单位在资产管理上较随意,资产闲置现象严重,甚至没有明确的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对资产的保管维护及验收工作流于形式,导致资产账目不符。
三、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1.建立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理念
首先,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就得担负起在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第一责任主体地位,然后根据新颁布的《会计法》规定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管控的重要性认识,尽可能的在财务管理上减少人为因素,分清类型进行分配资金支出,把财务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对财政资金使用实行透明化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等一切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树立合理的财务管理观念。
2.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严谨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资金上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弊病,关键在于内部对财务制度管理的不严谨,为了确保其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实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完善收支审批,监督管理,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对岗位会计师的专业化要求提高,执行岗位责任制,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各种审批及核算要有一定标准,透明公开平时日常收支核算,时常接受监督检查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可靠性。
3.规范资金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对资金管控的不严格,只有在确保证明专项资金预算数目准确及用途明确,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专款专用的前提基础上,才能进行拨款使用,要保证专项资金部能超过预支金额,不与基本支出混淆,不被随意挪用,把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完成情况,达成效果进行全程跟踪评价,发现有对资金使用不合理规范人员实行严厉处罚力度,作为警醒作用,使得其他相关人员提高自觉性。
四、结语
通过对行政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研究了解,我们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了相对的了解,要使得这些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就必须加紧对财务管理的改革实施,实行新会计准则,完善改革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使得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真正发挥作用,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禚能斌.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3(10).
[2]郑姗.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3(12).
[3]姜娅.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
一、新会计制度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目标,应当是将以原有的货币计量单位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并从事业单位的运行方式出发来进行有效的经济活动状况分析,从根本的相关性系统统计来实现对整体经济活动的最优化管理。对于这样的制度管理环境,遵循法律规范是其运行的标准指标。新制度下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建立符合我国经济管理活动,并保证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通过法律程序进行有效的约束以及合理的管理形态来实现对整体的工作的监督。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时,需要建立在有效的依法秩序之上,并依据相应的法律政策监理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通过对行政单位财务信息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整体策略上的正确指导。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缺乏财务管理理念
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运营管理目的,在现有的社会发展目的上来看,建设有效的补充机制,从原有政府补贴形式上跳脱出来,并以自身的运行模式来实现整体的影响力。在市场的经济体系改革中,通过有效的事业单位对现有国有资产上的全面建设,并通过内部的建设,从根本的行政模式上完成对整体风险上的分析,然而对于企业内部的风险,则还难以完成有效的承担。
( 二) 缺乏相应的财务预测管理能力
我国的财政管理工作,过去主要有相关部门进行直接管理,而在现代经济化的发展中,其独立的进行管理后,就缺乏了对合理性财务预测管理的有效建设,对于财政资金的支配形式,也不能够有效的应用到有关部门,这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实际的使用中,往往资金的使用,都会超出预算的评估等级。现阶段,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部门虽然全面实施预算编制零基预算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零基预算法短期内难以推广,再加上各地区单位各部门领导观念意识过于落后,其执行力度也大打折扣。同时,在财政预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对于项目资金的安排极其不合理,许多不应当安排的项目经常性的人为安排,而对于那些急需资金的项目,其预算也不足,严重影响着单位财政预算编报的准确性。
( 三) 资金管理工作不够严谨
在进行资金的预算过程中,控制力度不够严谨,从而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浪费现象。最明显的使用问题出现就是在公款吃喝、高消费、旅游等多个方面,都会出现较大的超额制服,这样就大大的加重了在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运算上的预算标准。当这些单位进行单独的管理过程中,就会直接的产生较大的事业影响。从一方面来看,单位内部的信息是从使用者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内部的行政事业管理形式来看,对资产内部的管理形态,还需要站在资金的管理效率上进行国有资金的现象展示,从有效的管理行政形式来进行全面的资金管理,从而实现对资金闲置问题的有效处理,以及实现实际的操作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难以达到相应的实际标准。在进行年终盘点时,常出现资产账务不够完整,出账纳入不符合标准。
( 四) 专项资金的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的未到位
虽然在进行整体管理方面已经逐步的实现范围内的有效性,但是其在专项的资金管理上,还不够完整, 这都严重影响了自身管理的有效性现象,对于资金的使用管理,也产生了考核问题上的监督缺陷。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监督管理上,针对于所从事的检查形态上,还未真正做到位,这是导致管理缺陷的根本所在。
( 五) 单位内部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与会计制度不配套
事业单位内部所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制度不配套,进而影响并造成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漏洞。许多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重缺失纪律性,对于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不重视,完全凭借着自身经验、习惯来工作。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一些大额开支的项目则使用现金支付的方式,但是在一些基层单位,白条抵库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这就加剧了单位内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程度,进而造成出现了设备不齐全、资产闲置等不良现象。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善对策
( 一) 树立全面的科学性规划管理
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操作,并依据单位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今后的主要管理任务。在管理中,应当做到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这样对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二) 建立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具备科学化的、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全面的推进财务管理体系的革新,其革新的方法可以有:(1) 集中化管理。全国事业单位制定统一的采取管理办法,全国统一标准,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从而有效的实现集中化财务管理,降低损耗。(2)加强信息化财务管理认知。严格的区分开信息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在思想观念里,提升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地位,创设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并且以信息化财务管理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认知度。总之,建立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打好管理基础,在软件、硬件上实现双重强化。
( 三) 加强对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中,应当加强对基本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做到有效的提高其运行的秩序,从而完善对整体运营成本上的缩减。这样不仅完善了对审计审批工作的有效管理,同时对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管理,都有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在依照原有的计划制度进行相应管理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执行标准来进行岗位内部的分离管理,对于提升会计的核算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落实效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不断加大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约束力,包括各部门、各科室工作人员职权的规范。在预算管理工作方面,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三个阶段的并重原则,有层次、有目的的彻底根除传统陋习中的掐头去尾的预算管理方式。通过不断强化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单位内部逐步形成一套完备化的相互约束与监督机制。包括对项目资金的管理、项目财产的审批、以及各部门职权与项目审批权限的合理分配等,进而构建健康、科学、规范化的资金筹集、使用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评价机制。
( 四) 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
在进行财务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审计管理的有效监督。只有对采购、出纳等部门的财务进出项目进行了有效监督,才能够真正的确保管理的合理有效性进展,通过有效的采购形态加强对会计制度的强硬管理,这对于其今后的合理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有较好的资产总结管理。而加强了在监督管理工作上的有效完善,也能够从工作的有效性上,真正的做到依法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内所出现的不科学、不合理监督管理任务,应当进行及时的取缔,纠正不良形态,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的全面管理。通过监督管理,落实依法执行的力度,对于整体的行政事业管理,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五)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多注重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以及知识技能的更新教育。包括职业素质、道德素质、自身修养的建设,通过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逐步提升财务会计人员专业化素质水平。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水平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需求。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现出党员新形象、新面貌,带领着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财政、财务以及会计核算方面的业务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等,以此全面提升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以及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以及依法理财的业务能力水平。只有全员做到认识并重视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功用,才能有效的确保整个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下去。
( 六) 加强基础设置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功能,要求财务各项基础性工作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因此事业单位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中需要充分把握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完善财务分配制度,尤其是事业单位内部之间的管理和控制,优化现有资金管理平台,实现资金统一归集。目前事业单位所采用的财务软件呈现多样性,信息资料可比性很差,因此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中,需要遵循统一原则,注意原有采取软件的升级或者更换,实时处理单位工作,及时了解资金动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实时共享是重要的步骤,因此在更新软件基础上,需要建议一体化的共享平台,实现管理网络化,形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在开展信息化财务管理中,需要合理配置资源。近些年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因此事业单位有必要中心设定发展策略,采取管理部门有必要合理配置有效资源。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以往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往往涉及事业单位机会,在开展电子商务推广营销中,需要注意保护自身价值机会,避免单位机会泄露,影响单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