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考核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技管理;绩效考核;措施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在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使科技管理型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问题渐渐显露出来。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部工作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企业选拔出更加优秀有才能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而绩效考核在科技管理型的事业单位中不仅是为了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它也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方法,通过绩效考核为员工们树立榜样,让员工们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动力。
1科技管理型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1服务任务难以量化
像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这样的科技管理型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各类科技计划过程的管理工作,简单来说就是搜集大众的意见,将大众的意见进行整合,概括出人们意见的大体方向,并将其以项目的形式上交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考核,对于事情可行性做出一定的判定,如果可行性较高,管理层就会将其正式立为一个项目,并且开展工作,但因为时展,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且拓展的范围较广泛,导致服务任务出现了一定的难度。
1.2服务对象和数量难以确定
国家在相关的人才发展规划计划中明确表示当前的中国应该加大力度培养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人才。而发展科技的主人公就是各类高校以及企业中的科技型人才,他们能够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随着学科种类发展的越来越多,很多边缘学科都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导致参与到科技项目中的群体范围以及数量都在逐年增长,对于科技管理工作的事业单位来讲,进行相关人员的统计与科技项目分类工作也越来越难。
1.3服务标准难以制定
对科技项目的资源进行分配,以及合理调整参与科技项目的人员是科技管理型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使科技工作整体达到最大化的效果,但随着重大专项的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使科技管理工作充满了易变性和不确定性,给科技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科技项目工作的开展会伴随许多的问题,科技管理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科技项目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给予帮助,但因为不同的项目其寻求的帮助也是不同的,因此,服务工作就没有了标准,只是尽可能的满足科研人员。
1.4缺少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改革开放前,由于长时间受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以及没有科学性的考核实施方法,使得绩效考核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在考核过程中,有些员工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或者平时表现十分突出,可能会因为某些其他原因,没能得到合理的绩效结果,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致使员工渐渐的就会失去工作的热情,相对应的员工的创造性也会降低。
2科技管理型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改革措施
2.1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
在当前社会中,事业单位逐渐形成了市场经济体质,为迎合这一改革,就需要绩效管理由人力资源管理转换成一个有效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在各个事业单位与组织中都拥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是能够有效的连接部门、个人的努力以及事业单位职能与发展的重要程序,各级的管理人员以及员工都应该积极地投入用到绩效考核的各个环节中,从思想与观念上都能准确的认识到绩效管理的实际价值。
2.2设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
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是员工工作的行动指南,使员工在工作中可以明确自己的行为。全面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应该符合以下条件:首先设立个人绩效目标,对于个人绩效,评选标准应该多元化,不仅考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综合考虑个人在团队中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其次团队绩效考核,这个方面的考核应该建立在个人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做到全面的考核整个单位的工作完成状态。
2.3构建科学的绩效管理体制
绩效管理不仅是对思想层面的加强管理,也是从战略掌控到流程建立等全方位的控制,对人员的吸收、构建绩效规划、组织联动、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等都采取科学的管理。企业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应该是有不同层次的,比如不同科室有不同的绩效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因为贴近部门内部的工作,又不失公平性。科技管理事业单位中涉及部门众多,并且人员相对复杂,制定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才有利于带动每一个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考核相结合
现在的绩效考核大都指某一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却缺失对团队绩效的考核,虽然带动了个人的工作热情,但不排除个人在工作中为个人利益而不顾团队利益。这样的因小失大事件时有发生。但是,今天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个人的工作动力应该来源于团队,更加强调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将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的考核进行结合,团队考核通过才能算个人考核通过,这样不仅带动了团队的合作积极性,而且团队通过了考核证明每个人都在努力,那么个人的绩效考核肯定也没有问题。
3结语
针对现今我国的科技管理型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还处于初期探索时期,各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员应该把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尽快解决,使模棱两可的制度与指标都能够清晰起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发掘人才的潜能,重视内部的团队服务,明确日后的工作方向,不断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谢丹丹 单位:江西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考核
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节约型政府的进程不断加快,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符合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进程。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方面都是实行较为宽泛的管理,缺乏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意识,甚至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相关制度,从而无法对资源实行合理的分配,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而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性作用,进而忽视了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第二,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没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仅仅流于形式,甚至存在着岗位虚设或人员冗杂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严重阻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发展。
1.2 缺乏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有效性
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缺乏具体的、科学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是体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但是现阶段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指标缺乏针对性,从而无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予以严谨、认真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第二,仅对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后期进行监督,缺乏对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前期的指导和过程中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应该具有全局性,仅重视后期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不仅会导致工作的重复和混乱,而且无法对其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进而导致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无法真正的实施,缺乏有效性。
1.3 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施存在难度
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存在执行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约束,将预算资金任意的调用和增减,从而导致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施存在难度。其次,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缺乏及时性,很多项目在完成后不能很快地进行评价,从而无法发挥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最后,缺乏具体的、合理的、可实施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标准。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改进意见
2.1 提高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是解决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基础。首先,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意识,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头作用。其次,提高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确保其掌握最先进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理念,进而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助力。最后,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我国对于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机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要不断地吸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将风险和损失控制到最小,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进步。
2.2 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
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缺乏有效性的问题最为直接的方法。首先要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并对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其次,要设立详细、合理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是对预算和绩效工作的量化,能够在s束行政事业单位的同时,通过与各个部门资金调配的挂钩,激发其工作的热情。最后,要确保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公平性、透明性和及时性。只有公平、透明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才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可持续性。而及时地对每一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也是调动行政事业单位积极性,促进其工作效率提高的必要前提。
2.3 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执行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加强其执行力度。而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执行力度,必须在制定严谨、详细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和流程的前提下,予以严格的执行,如果需要对资金的流向和资源的配置进行调动必须向上级进行申请,不能随意进行调配。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做到权责分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对不符合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惩戒,绝不能因为可能会增加费用而放宽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标准。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设立多样、通畅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反馈机制也是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执行力度,促进其不断改进的有效方法。
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不仅能够促进资源和资金的合理配置,而且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只有不断地提高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行政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它的实施与运作标志着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形式,从机制上和体制上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务收支活动的全过程,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改善经济环境和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贺兰县自2002年8月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十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将从会计集中核算运行以来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完善的对策这三个方面作分析探讨。
1 贺兰县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成效
1.1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集中核算
几年以来,中心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核算中心业务考核办法》、《票据档案管理制度》、考勤、培训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完善了首问负责、AB岗位、限时办结、失职追究制及廉洁自律规定等,充实了《报账员工作规范》,完善了业务流程及各岗位工作规程,并采取工作任务量化的形式进行业务考核,形成了核算中心工作环环相扣、严密高效的“互动链”,这些规章制度确保了会计集中核算和核算单位行为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也为核算中心业务工作规范运作,照章办事,实现廉洁、高效、文明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2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服务质量
中心严格按照财政和会计法律法规要求,全力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一是抓内控机制。坚持强化内部职责分工,落实内部机构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审核、记账、资金拨付相分离,并交叉复核;坚持每季度业务考核,认真落实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定期开展业务探讨,业务交流,对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完善。二是抓源头规范。举办报账员培训班4期,由中心总会计师讲解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规范报账业务,并要求各核算单位建立银行存款日记账、往来款项辅助账、工程款备查账、固定资产明细账;每月定期与中心核对银行存款;积极督促核算单位开展往来款项清理工作,防止呆死账发生。三是抓档案管理。会计档案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严把会计档案归档关。按时将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全部整理成册,列出清单,移交给预算单位自行保管,确保会计档案管理安全无损;档案利用率不断提高,一年为财政、审计、纪检、地税等部门提供档案服务数十余次。四是当好理财参谋。高质量地完成每年决算报表的编报工作;每月为各单位提供详实的财务报表,定期为核算单位做好财务分析服务,使部门领导和报账员及时掌握了单位一般性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来龙去脉及结余情况,当好理财参谋;召开报账员座谈会,尤其是对新纳入中心集中核算的乡镇、学校,耐心解释政策,答疑解惑,加强沟通了解,配合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1.3 加强财务审核监督,严格财政支出管理
中心始终坚持“为政府当好家,为单位理好财”的工作宗旨,并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规范的会计监督审核程序,对核算单位的会计业务实施全过程监督,按照有关制度和规定,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严把报账“受理关”。对单位报来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依法进行全面监督审核,从原始凭证把关入手做好源头监管,对不合规、不完整、应补充和更正的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纠正和补充后再报账,并向报账员做好业务辅导工作。二是严把报账“政策关”。对单位未办理政府采购手续的支出事项坚持不予受理;对不允许发放的津补贴一律不予核算;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单位坐收坐支现象发生;严格按有关法规审核涉税的支出凭证,要求单位的各种支出必须取得相应的合法有效发票报账;按照有关厉行节约的文件规定,中心将核算单位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交通费等重点支出执行数据整理出来,在报账时随时比照,以杜绝超支现象的发生;支付1万元以上的工程款,必须附相关的工程决算审查结果;对符合国有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必须计入“固定资产”科目,对报毁、报损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必须履行合理手续,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三是严把会计“监督关”。中心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跟踪监督,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对不合理、不合法、超标准、超范围的支出坚决拒付,并对单位做好解释工作。
1.4 深化财政改革,搞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
全县69个一级预算单位全部进入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正轨,并且运行良好,实现了核算单位申请计划和支付资金网络化,不仅大大提高预算单位的支出支付效率,而且大大提高财政的资金调度能力和使用效益。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财政统发工资的平台、公务卡信息也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核算中心的综合业务能力不断增强。
1.5 注重业务培训实效,提高业务能力
一是中心按照年初培训计划,利用早晨集中学习时间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二是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探讨与财经法规的学习,鼓励职工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学历层次,增加知识储备。三是邀请宁夏金碟财务软件公司工程师讲解财务软件应用方面的知识。四是邀请宁夏会计培训学校资深讲师以《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业务培训。五是组织乡镇及教育口的报账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开展一系列业务培训,提升了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及财务管理能力,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和依法理财水平。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政府和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联系的关键部门就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是和群众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直接参与到群众的生活中去,因此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就应该有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如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平时的生活以及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广大群众的利益。所以说,我们应该加强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尤其是预算管理。虽然说,目前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已经有了一些创新以及改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不高
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不高,对于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形式也过于简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一个管理作用。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方面的认识不够高,缺乏一定的预算管理意识。前文我们说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是和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如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预算管理意识的话,那在进行财政收支时,就可能因为约束力不够,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如果出现一些严重问题的话,那群众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损害到群众的利益。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力不够
对预算编制进行执行在预算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往往在实际工作中遭到忽视。有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感觉,把预算编制完成之后,预算工作也就结束了,并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预算应该始终贯彻于所有的经济活动中去。因为这种错误观念的出现,往往会使得对预算执行的随意性比较大。财政资金就不能进行有效的使用,发挥不了预算的约束能力。除此之外,在对预算执行时,还缺乏专业的分析以及科学的评价,预算管理意识较为淡薄,管理队伍人员过低,和其他部门不能进行及时的沟通,都会造成实际业务的进度和预算执行不一致、财政资金的使用率过低、对预算执行效率过低的现象出现。
(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体制不完善
一个完善的监督制度,是保证预算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要求。监督工作不仅可以保证财务费用支出按照预算执行,一定程度上还保证了群众的利益。但是,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监督体制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就会出现某些工作人员谋取私利的现象。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如果出现这些人,就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利益。然而,目前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和绩效考核还处在初步阶段,预算考核往往会流于形式。所以,我们就更应该进行监督,还要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一些工作人员从中谋取私利。
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来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各级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除了对《预算法》加大宣传以外,还应该加大对相关培训以及学习的组织力度。把预算管理的意识灌输给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让他们学习到新预算法的原则、各项具体的规定以及精神。意识到预算管理是和单位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必须把预算管理积极的运用到整个经济活动中去。各级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思想以及行动上都应该重视并支持预算管理。例如,为各级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配备一个专业的队伍,与其相关的人员均应该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学习以及培训,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来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和预算执行的效率。
(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质量和执行力度
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能否进行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对预算执行能否正确有效的执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反过来,预算执行的好坏又关系着预算编制能否得到正确的落实。第一、明确规定在预算编制中,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部门的职责。做好对财务基础数据的统计工作,各级财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加强沟通,对于前期的考察工作也要做到认真负责。保证预算和实际情况的符合度,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预算编制。第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的约束力。按照预算批复进行严格的预算执行,控制不合理的费用开支,杜绝发生超预算以及随意改变财政资金的情况。还要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及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再加以改进。保证预算编制的有效执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体制进行完善
我们不仅要完善预算的监督体制,还要完善预算绩效体制。
在我国新推行的《预算法》中有规定,应向社会公开有关于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入的审计工作报告。所以说,对于预算监督体制,我们应该加快完善。除了要求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其内部的预算监督,审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还应该及时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及时的进行问题反馈。加强内部监督,就是加强内部各部门间的充分沟通、预算编制跟实际工作的相符程度、预算的执行要更加合理。保证整个过程做到及时、真实、完整。
新《预算法》中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预算绩效。把绩效思维融入到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通过各项相关的法律制度提高预算绩效的管理,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单位发展的管理制度,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对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和学习,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目前,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人才供不应求。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是由其他财务人员来完成预算管理工作的,由于他们对预算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那由他们编制出来的预算就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他们的学习力度,充分掌握预算管理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借此来改变预算管理随意性的现象。
三、总结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对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进行节约,从而达到对财政资金有效使用的目的。本文先阐述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预算管理可以运用到整个经济活动中去,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谈利军.探究如何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财会学习,2016(6):25-26.
[2]仉轶群.基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加强问题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6(10).
[3]廖晨.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时代金融旬刊,2015(7):221-22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思考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派,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经近几年的实践,会计集中核算在规范会计工作,合理调控财政资金,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1.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其目的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虽然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财产管理、理财机制、年度预算收支计划的编报等并没有改变,只是会计核算职能和资金的管理权移至了核算中心,从而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约束了单位的支出行为。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心运作过程中,这就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的地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核算中心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致使会计集中核算的法律基础明显脆弱
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成立时间较短,其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等一系列问题的要求,因此,不仅没有树立起会计核算中心应有的地位、作用,也没有确立会计核算中心应有的权威和独立性,更没有健全确定会计核算中心应具有的各项职能职责。根据我国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又改变了单位会计这一主体地位,从而造成了究竟谁是第一位谁是第二位的问题出现,在实践过程中,使得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时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1.2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及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各单位分散管理财政性资金的现状,实现财政性资金的集中收付和统一管理,但因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预算管理基础尚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收支并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强化了单位收支管理,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因预算监督机制也不健全,人大、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还相当薄弱,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资金支付权转移到了会计核算中心,按道理中心就应该对资金支出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但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往往落后于实际,各单位也会寻找各种借口不遵循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经常会出现对某一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与核算中心拒绝支付的矛盾,不利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贯彻执行。
1.3会计核算模式不合理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独立于各单位,采用的是大厅式的工作模式,一人管多个单位的账目,由会计核算中心来行使原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这就使得会计核算中心很难详细了解情况;会计人员对单位资金的使用,只有单位来核算站报账时才进行监督,这种监督只能称做事后监督。目前核算站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要做到账证、账账和账表三个一致很容易。而要做到账实相符,则相当困难。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只能根据单位报来的单据是否合法来判断。所以,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信息的质量得不到制度上的充分保证。如果单位以合法凭证变通处理有关费用或虚列支出套取现金,会计核算中心往往也无法进行控制,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1.4核算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分离,使实物资产管理弱化
由于会计核算中心与财务管理的分离,导致单位理财积极性受到严重挫折,财务管理大多出现弱化的倾向。由此造成的后果,既不利于单位及时全面了解本部门财务状况,又使得对实物资产管理更为薄弱。会计核算中心只具备对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进行会计核算的职能,管账不管物,财产清查由单位实施,单位只管物不管账,账物管理相分离,很容易引发账实不符现象的出现。如果不加以解决,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问题势必更加突出,将会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2.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如何不断改进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强化预算管理,建立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事业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只要一经审核批准,那么财政部门和单位都要严格执行,严格控制预算资金,不能随意挪用,严格执行预算,做到预算有依据、执行有监督,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财政部门和各行政部门也应在进行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出统一可行的开支标准。开支标准的确定既要符合当地消费标准,又要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
2.2加快转变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强化会计核算中心管理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预防基层单位财务违规违法行为发生的重要保证。会计中心要扭转自认为自身只是一个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应主动从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的转变。核算中心不仅要建立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而且还要对各单位的资金支付行为、支出成本及产生的效益进行全面评估,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真正使会计核算中心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
2.3对各核算单位的资产加强管理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一是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实物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的登记、保管、使用和处置等管理制度,对资产实行定期清查,以便确保账实相符。 对于单位资产的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事项应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规定的报批和备案手续,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核算中心还要对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必须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规范其操作,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同时,要加强对各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进行核算管理, 各单位应定期按规定对往来款项进行确认、结转或核销,并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减少坏账呆账的形成,避免国有资产不必要的流失。
2.4建立安全规范的信息化网络系统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处理日常工作,也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财政局、核算中心等单位之间建立信息化联网系统,把预算控制、财务报账、财务报表、统计分析、异地查询监督管理等工作全部在网上实现。 建立远程报账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对单位而言,也可以减少报账等候时间,使整个管理流程完全自动化,数据资源完全共享,从而实现系统优化。 建立远程查账系统,有利于业务单位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财务收支情况,增进核算中心与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交流,对会计核算监督检查也有重要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张士燕,刘春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
[2]郭平.会计集中核算:利与弊及对策建议[J].新疆农垦经济,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