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 建议

中图分类号:R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45-0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关系国民医疗水平提高和国家城乡医疗保障的长远发展。同时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打造“全民健康工程”的重要内容。合肥市在推进这一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做了许多有益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社区卫生服务面临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和目前社区卫生工作及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完善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 基本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是面向社区居民,提供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体系建设总目标是:到2011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270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到100%;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

我市社区卫生专项资金分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和社区卫生补助经费两块。其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是对列入规范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和房屋修缮进行的补助,被纳入省、市民生工程项目,社区卫生补助经费则是对社区卫生机构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给予的补助,由区卫生管理部门依据每年两次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发放。经费主要源于中央、省、市、区财政分别安排的专项经费。

2 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及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及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1 专项资金核算不规范,未能确保专款专用

根据《合肥市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合肥市城市社区卫生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对于政府补助的社区卫生经费,应专账核算,在社区公共卫生确定的项目和范围内专款专用。而从调研反映情况看,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会计核算不科学,不完整,均未对社区卫生经费实行专项核算,政府补助专项经费与单位正常经费混在一起,特别是民营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无专职会计,经费收支不能及时、准确记录统计,有的甚至未设立账薄。不利于对政府补助资金的监管,不能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2.2 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不利于及时有效发挥作用

一是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尚无一套包括资金分配标准、专项经费的使用、资产设备的管理、机构资格的审查等方面行之有效的监管控制制度。二是对资金的后续使用监管不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点多面广,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在监管措施不完备,跟踪控制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三是专项资金的到位率较低,资金滞留主管单位。由于中央、省级资金到位较晚,且考核滞后,时间间隔较长,造成资金难以及时下拨到位,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3 机构基础薄弱,经费保障不足

近年来,尽管我市城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较薄弱,在硬件上表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欠合理,不少中心、站点场地选址较偏僻,没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医疗设备简陋;软件方面则表现为医疗人才匮乏,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患者所需的服务质量和要求相去甚远。

3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3.1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迟、发展快、经验少、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从2006年才起步,几年之内初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城区全覆盖,发展较快。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础薄弱,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累经验少,近几年,我市社区卫生虽已完成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药品采购配送、中心与站一体化建设等,发展很快,但各项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一套完整制度加以约束和管理。

3.2 宣传不到位,群众认可度不高

目前由于少数地区或部门领导对社区卫生认识不够,基于政府层面的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不足。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了解不够全面,仍停留看病层面,社区卫生服务在基层中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信任度不高。

4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建议

4.1 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按照《合肥市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合民生办[2008]4号)和《合肥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切实加强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应加快卫生专项经费拨补速度,及时、足额拨付专项资金,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4.2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后期监管

一是制定包括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以及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奖惩机制等具体的管理办法;二是近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管理办法,结合各区卫生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制度,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后续使用用业务的监管。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徐州市 社区服务体系 建设发展

Abstract: xuzhou city community service relative to the southern most developed economy for the province, not on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 are slow, but also in development level is low. Therefore, to xuzhou city community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xuzhou community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研究徐州市社区服务发展状况以及社区服务功能发挥现状, 有助于制定有关政策, 促进社区建设的发展, 寻求适合的社区服务发展模式等等。进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改善社区环境, 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基于此目的, 笔者于2011年7月-2011年11月对徐州市社区服务现状以及社区服务功能发挥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范围主要是徐州市钟鼓楼社区。本研究采取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67份对调查结果的完整性有了数据上的保证。 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1. 0对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对个案访谈资料、实地考察资料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一、徐州市社区服务发展现状

1. 社区服务现状与需求

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来了解社区在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妇女服务、就业服务、治安服务、残疾人服务等10个服务项目的发展现状以及居民对这些服务项目的需求情况。通过调查明确知道在社区中开展的有某个社区服务项目的比例最低为残疾人服务19. 2%, 而最高的治安服务达到95. 6%。而与大多社区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老年人、治安服务、医疗服务、环境绿化服务、文化活动等都在82%以上。社区居民认为所列十个服务项目除残疾人服务相关度是13. 2% 外, 其余均在50% 以上, 其中医疗服务和治安服务的比例达到80%, 可见社区居民对所列举的十个服务项目都有很大的需求。

2. 社区服务组织现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在大多数社区中非营利性组织很少, 社区服务的提供还主要依赖政府组织。基层的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居委会的作用最为明显。徐州市民间组织发展较好, 社区中主要存在志愿者协会、残疾人协会、老年协会、社区工会和妇女协会等组织, 一些商业类的组织发展较快,遍布整个社区,便民利民的服务在不断发展。钟鼓楼社区有治安巡逻、环境保护和文化演出等几支社区服务志愿队。

3. 社区居民满意度

本研究把徐州市钟鼓楼社区涉及社区居民满意度的指标归纳为就业服务、法律服务、家政服务、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医疗和保健服务、治安服务、社区环境、休闲娱乐设施、群众性文体活动、人际关系、社区居委会工作、社区商业设施等13个方面, 此外还对徐州市社区居民对总体的满意度进行了测量。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针对上述13个指标中, 社区居民在就业服务、老年人服务、文化活动、人际关系、社区商业服务、居委会服务等6个项目的满意程度最高, 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达到73. 7%、64. 4%、61. 9%、58. 2%、53. 4%、51. 8%, 但在这6个项目中居民对其中的青少年服务、治安服务、社区环境满意度不是很高, 其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37.2%、16. 3%、11. 9%。说明徐州市在社区中这些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开展到位, 工作力度尚需加大。总体说来社区居民对徐州市社区的各个方面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二、徐州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

1、资金缺乏,服务配套设施落后

钟鼓楼社区云龙区下辖社区中发展较为落后的社区之一。资金短缺、社区公共服务运行困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极其不完善。社区居委会在破旧的平房里办公,办公环境相当简陋,更不用说用于社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了。

2、社区服务创新意识不强

一是提供社区服务的主体较为单一。社区服务提供仍然以政府力量为主,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促进社区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二是社区服务开展相对封闭。现阶段社区服务的发展总体上属于外推型模式而非内源型模式,社区面向辖区内单位的服务不足,辖区内单位与社区的互动不够。三是社区服务项目有待进一步拓展。

3、社区服务发展尚不能满足居民服务需求的增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服务和居民需求之间呈现出社区服务单一性和居民需求多样性之间、社区服务的大众化和居民需求个性化之间的矛盾。加上政府部门职能向下延伸过程中,社区过多地承担政府的职能。致使社区缺乏配套的硬件条件,政府职能部门未有效配备人员、资金,造成社区责任与义务不匹配,使得社区服务的开展与居民需求存在差距。

4、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水平低

职业化发展的基础是职业地位的建立。一些社区工作者反映他们的职业地位还没有确立,社会认可度低、待遇低。这影响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三、徐州市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策略

1、强化社区服务基础建设

社区服务的基础建设内容包括软硬件建设两个方面。软件建设主要指的是人员配备、管理机制等;硬件建设包括设备、资金、场地、设施等。对于提升钟鼓楼社区服务基础设施而言,主要问题在于资金的匮乏。因此,加快相关资金的筹集力度,优化社区服务基础建设也就变得重要起来。作为社区服务基础建设的基础资金,当前从政府的支持力度来看,完全依赖政府的支持不太现实,政府至多在减免税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无偿提供部分用地和基本的硬件建设资金。

2、营造浓厚的社区服务参与意识

居民对其在社区中主体地位的认可会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而这种主体地位的建立是在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它对于居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居民参与意愿的增强非常有益。通过对社区服务设施的改善,使得大多数社区居民走出家门,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选择具有差异化的社区活动。

3、社区服务体系应是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主要体现在社区服务内容的专业化、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应将社区养老医疗康复服务、社区矫治服务、居民心理咨询与辅导、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等内容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并重点进行,以增强社区服务的专业性。同时,社区服务需要专业化的队伍。不仅需要高学历的从业人员,而且更需要拥有社会工作、医疗保健、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需要充分利用义工和志愿服务人员的低偿劳动。加强社区服务职业化,要采取措施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制度、福利待遇、职业职称晋升制度等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夏学銮.中国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运行机制和其他[J].社会工作,1998,(1).

[2] 林泉.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N].光明日报,l998一O9―11.

[3] 李秀琴,王金华.当代中国基层政权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281-292.

[4] 郭超.关于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2)

[5] 张惠敏、欢佩军、张素罗巧浅论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

[6] 陈洪涛、王名.社会组织在建设城市社区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基于居民参与性社区社会组织的视角[J].行政论坛,2009(1)

[7] 于燕.关于如何建设社区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J].理论界,2003(1)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服务;问题;对策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区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区服务有了长足发展。但我国社区服务的推广仍存在不少问题,,并且已经妨碍了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我国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所以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深入的实践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区服务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服务行政化倾向是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一个共有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倡导、组织和参与下开展起来的,在创始的阶段,曾出现一定程度的政府包办,加之计划经济时期实施的单位办社会等因素影响,必然对开展现代社区服务产生副作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我国城市社区内部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基础和参与意识,民间组织发展迟缓有很大关系,居民自治互助体系建立不起来,在社区服务的开展过程中政府组织特别是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充当了服务提供的主体。同时社区服务行政化与社区居民自治也相互矛盾,在社区中政府干预太多必将导致社区居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减缓。[1]

第二,社区服务项目不能满足服务需求。总体说来,当前我国的社区服务还处于低层次,满足不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与当前我国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程度不高,社区服务主体、对象和内容单一,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关。关于社区单位社会化服务方面开展的项目较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高,社区与驻区单位没有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缺乏共建和谐社区的共同目标,单位资源未能向社区居民开放,不能实现资源共享,间接阻碍社区服务的发展。

第三,社区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社区服务队伍包括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调查显示84.8%的工作人员是女性,近三成的工作人员年龄在45-60岁之间,而年龄在31-45岁之间的占近一半,就文化程度看六成的工作人员是高中或中专学历,57.6%的人员在担任该工作之前是失业待业人员,六成以上从事社区工作的收入在501-1000元之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基本情况,多数是女性,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收入也不高,多数人没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背景,对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不熟悉,不能很好的根据居民实际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和方式,这种情况与日益发展的社区服务是不相适应的,会导致社区服务的整体质量不高。

第四,社区服务制度建设不健全。首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街道工作所依据的法律规范还是1954年制定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居委会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是1990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关于社区只了一个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各地依据《意见》来开展社区建设与发展工作。而有关社区服务、社区救济等方面的专门法律还没有出台,有关社区居民自治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此外就是社区服务的工作制度不健全,现行的工作制度多数是从政府行政单位的工作制度演变过来的,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有些有力地规范了社区服务活动,而部分制度与当代的社区服务工作不相适应,甚至会阻碍社区服务的发展。[2]

二、解决我国社区服务问题的对策

第一,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要实现城市社区服务的充分发展,就要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这必然要求社区服务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要不断拓展。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社区服务,是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目标。需求决定供给,我们在社区服务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的需求表达,根据居民的需求开展社区服务项目,将居民的服务需求进行分类登记,建立服务对象档案,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服务需求开展个性化的社区服务。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公共服务项目,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

第二,组建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实现城市社区服务的功能定位,就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建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居委会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随着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开展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和管理社区的能力。社区人才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即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这两支队伍的建设与社区服务项目的有着直接的联系,影响着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般来说社区服务者队伍的基本状况如专业化程度、规模等直接决定社区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要提升社区服务的整体质量就要加强对社区服务者队伍的建设,针对专职工作者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

第三,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是实现城市社区服务功能定位的保障。社区服务是政府、社会组织、驻区企业与单位、社区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建设一个社区服务工作网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服务新格局。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主导和协调作用,在法律规范、政策制定方面狠下功夫,为其他各方参与社区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创造条件积极培育非营利组织。其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驻区企业与单位的社会支持作用,,实现双赢的局面。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用市场的观点、途径和方法来整合社区资源,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第三,引导和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热情。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发展社区服务,必须要有广大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引导和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通过社区教育弘扬互助和奉献精神,培育社区居民的公益意识,积极投入到社区活动中。[3]

第四,加强社区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就要改变与社区服务社会化发展不适应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将社区服务社会化发展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建立与社区自治相适应,能促进社区良性发展的管理体制;改革当前社区服务资金主要有政府投入的资金供给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社区服务资金供给方式,形成有政府、企业与社会捐助以及营利性社区服务收入三部分构成的社区服务资金供给模式;提高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弱化社区服务的行政化色彩,实现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促进社区服务社会化目标的实现;鼓励和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放宽其市场进入条件,加大对非营利性组织的财税金融支持,扩大社区非营利性组织的规模,提高其专业化程度,使之能够承担政府转移出来的社区服务,发展成为多元社区服务主体。

参考文献:

[1]郑杭生,杨编.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探索――以郑州市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2008年1月).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蒙古;城市社区;社区服务

基金项目: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NJSN12175)“内蒙古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与基层管理互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完善内蒙古社区服务的现实意义

社区服务,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产生的。社区服务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民间慈善到由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的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的日益加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从过去以老年人、残疾人、优抚人员为服务对象转变为以社区全体构成为服务对象,由此拉开了中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改革的大幕。

“十一五”以来,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解决社区服务供给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覆盖城市的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广大城市居民从中受益,然而已取得的成效和群众对社区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民族地区,当前推进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进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特殊问题,因此,发展完善内蒙古社区服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社区服务建设符合当前内蒙古城镇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要求

“十一五”以来,内蒙古每年新增城镇人口30万左右,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约1.3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新增了一座中等城市。2000年内蒙古的城镇化率为42.7%,2011年已经达到56.6%,标志着在人口结构上,内蒙古已经实现从农牧业人口为主向城市人口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内蒙古正在加速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随着我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继续向城镇集中,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居住结构都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城镇化进程将给城市带来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更加重要而紧迫。

(二)社区是城市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社区服务在城市社会服务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国之首,城市化速度很快。这种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要求,社会建设和管理应与城市发展的步伐一致,而社区治理的完善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是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成长的必然要求。我区的社区治理水平与发达省市相比还很有限,政府的社区治理改革思路在基层的贯彻并不到位,做好社区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点工作,社区服务工作做好了,居民从中感受到切身利益,才会认识社区的重要性,理解社区工作、参与社区治理,从而产生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服务缺乏政府以外的民间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在内容、主体、机制和模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以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与内容的基层管理体制完善存在密切关系,社区发展是推动基层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三)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要求通过社区服务来化解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与市民诉求,因此,社区在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作用凸显,成为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基本而现实的依托。新形势下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新时期的社区服务是广义社区服务,既包括无偿、抵偿提供的社区福利性、公益,又包括低偿和有偿提供的社区便民利民物质、文化、生活服务。并且针对不同的城市社会收入阶层和不同的居民个体的服务需求,应加以区别和细分。因此,加强社区服务将营造社区和谐氛围,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居民广泛参与程度,促进民主自治;畅通居民诉求途径,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服务向专业化发展,加快改善民生,这对于提升地区社区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蒙古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基本现状

(一)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目前,全区221 个城市街道,2101 个城市社区。全区已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116个,建立社区文化服务站1127个,建立卫生服务站1072个,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从09年起自治区财政每年列2000万元,并随着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增加,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同时也决定每年用一定比例的福彩公益金支持社区建设,同时,各地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部分盟市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调整了社区居委会规模,合理划分社区,优化社区布局。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101个社区居委会,有1681个城镇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面积达300平方米以上,占总数的82%,300平方米以下的社区、租赁办公和活动场所或没有办公和活动场所的。2012以来,各地继续加大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城市社区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

(二)社区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拓展

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区覆盖,近年来,全区各地按照自治区的相关要求,以“一个中心、两个站”为基本模式,着力强化和健全社区服务功能。目前,以街道服务中心为龙头,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多种服务组织和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基础的服务网络开始建立。多数地区开展了“六进社区”“八进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多种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各地普遍建立起一站式服务大厅,开展政策咨询、司法援助、就业指导、城镇低保、技能培训、家政服务、爱心超市等多项便民利民服务项目服务,部分社区还开展了居家养老、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探索。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三)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各地把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作为推动社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选派、公开招考、居民选举产生和聘用等方式,充实和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16858人,其中,行政、事业编制人员3682人,其他聘用人员733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414人。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社区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目前,我区共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大专以上学习12812人,占76%,比2010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活跃在社区服务各领域,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

(四)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改善

不少地方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近年来,全区各地按照自治区的相关要求,以“一个中心、两个站”为基本模式,着力强化和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同时,将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地都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购置了设备,开发了软件,采集、更新了信息,建立综合性的社区信息化网络,有计划的实现市区(旗、县)、街道办事处(镇)、居委会三级联网。目前,全区实现市区(旗、县)、街道办事处(镇)、居委会三级联网的社区有924个,已建成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的社区有823个。到2012年底,还有486个社区可以基本建成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

(五)社区服务制度环境初步形成

近年来国家围绕社区卫生、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区服务设施等内容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内蒙古党委、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强城镇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为有效解决困扰社区建设的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制订了《自治区社区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社区建设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重点。

三、我区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区服务设施总量供给不足,社区服务项目较少,水平不高,供给方式单一

城市社区福利服务的范围和水平都比较有限,都主要局限于为弱势群体提供无偿、低偿服务,或者围绕社区成员的最基本需要提供公益;而另一方面,社区承担了过多的政府职能,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社区的服务项目包括党员管理、劳动保障、综合治理、计生服务、民政救助、文化卫生、医疗卫生服务、法律服务、人民调解、中介服务、社区警务等,在这些众多的项目内容中,很多部门把工作布置给街道,再由街道交办给社区,或是由社区辅助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因此社区承担了很多原本应该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致使社区工作能力超载,很多自治的服务却未做,主要职能缺失。

(二)社区与社区之间发育不平衡,服务水平存在差距

社区资源种类多样,分散在社区居民、社区组织、驻社区单位和社区环境之中,相对于居民日益多样化的社区服务需求来说,资源供给总量有限而且相对不足,一些老旧社区和规模小的社区,其资源短缺更加严重,特色性,指任何社区的资源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或人力资源丰富或资金充足或设施先进)社区服务以社区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对社区内的成员提供服务,这种服务安排往往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在每个社区加以推行。例如呼市的税苑社区就是一个单位社区,其社区办公场所和活动场地都是由小区承建者来提供,有与相关单位合办的老年大学,有科协赠送的科普器材,有赛罕区医院在社区内设置的卫生服务站,因此其功能设施相对完善,服务水平较高;而有一些村转居的社区服务水平却不高,因此,发展背景和水平不同的社区,居民所享受的服务待遇有着显著差异。

(三)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

居委会干部在为社区成员提供服务资源的过程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大多数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干部素质偏低,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扮演好其应有的角色,与社区居民对其角色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对其信任,然而,由于他们缺乏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上受管理体制的影响,作为社区成员提供服务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行政任务,而忽略了社区成员的实际需求,缺乏社区工作的专业培训,没能掌握社区工作理念和方法,未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不能够以社区成员的实际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种服务。

(四)社区服务模式机制不顺畅,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

政府主导下的社区服务并没有体现多元参与以及为全体社区成员提供福利的意涵,社区工作主要靠政府推动,无法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和广大居民在社区资源整合中的作用。

城市社区主要的社区组织是社区居委会。城市社区居委会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被视为准行政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准行政化管理”的运作方式。社区居民委员会角色定位难以理顺,行政化严重,政府部门过多介入,社区居委会严重依赖于政府,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仍很传统,长期处于自上而下制度安排中,掌握资源有限,社区所需各项资源如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等,过多依赖于政府,社区无法获得自主性,大量的工作是落实上级行政组织的指令和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对民间的认识和信任不够,目前民间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程度十分有限,在街道和居委会的全面管束下,近年社区民间组织在数量上有明显增长,但自治程度不高,面临政府过度干预的挑战,各个方面受到限制,使之活动主要局限于本小区内,未能在资源整合中发挥应有作用,束缚了其参与社区服务的步伐。

社区居民的参与只是在政府行政命令下的以社区共建形式开展,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意识不强,社区成员的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浓,而缺乏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未能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社区居委会所提供的服务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未能满足城市社区居民的需求,服务水平较低,使得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认可度较低,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也较低。

四、当前提升我区城市社区服务水平的对策

明确界定居民委员会的职责;加快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重视公民意识的培育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

(一)夯实社区服务发展的基础条件

1.完善社区基础设施

把建设现代化社区纳入城市整体规划, 大力改善社区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统筹解决好土地划拨、产权归属、使用管理等问题,将社区建设成为有形的、能够满足居民一般生活、休闲、娱乐、工作、学习的社区, 为社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上,不仅需要政府财政支持和投入,更要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鼓励社会捐赠,积极吸引外资,建立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资机制。

2.培育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

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针对当前社区工作者普遍存在的学历层次较低,年龄偏大,工作方法传统等问题,应加快社区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其素质和能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待遇等。同时,改革社区居民委员会干部选拔聘任制度,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形式选择优秀人才,逐步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保证有一支相对充实稳定的力量做社区工作。另一方面,我国社区服务应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 要拓宽社区工作者来源渠道,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

(二)发展创新社区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社区要切实做好公益性的、福利性的服务群众的工作,将重点放在帮助群众就业创业、丰富文化生活、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明素质方面,尤其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广泛开展社区老年人服务,利用好为老服务设施。深入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拓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加强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引导居民理性表达诉求,自觉依法办事,妥善处理利益纠纷,促进城市基层和谐稳定。

同时, 可以借鉴国内其他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开办社区服务项目,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充分利用热线电话、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社区内逐渐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

(三)重新定位政府与居委会间关系,创新社区管理机制

1.政府扮演好社区服务的主导角色

就政府而言,政府应理性地介入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社会服务。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社区规划,制定必要的扶持鼓励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有关矛盾,保证社区治理工作顺利向前推进。另一方面,政府要真正做到政社分开,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社区,建立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合作管理机制,而不是将社区作为政府的“腿”。

2.强化社区居委会的组织建设与社会服务功能

发挥社区居委会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各项工作应当建立在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社区成员的信任,并能有效的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明确社区居委会在城市社区中的作用,居委会的积极倡导和参与,有利于提高社区成员对于社区服务的信赖程度并保证其心理预期的实现。

提高居委会自治功能,做好社区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结合实际情况,规范工作程序,将社区事务逐步交由社区居民自主决定、自我管理,特别是对社区的重大问题,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并保证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见。最后积极培育发展社区中介组织。社区中介组织是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对加强社区内的专项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参与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3.积极培育和建立多样化的社区民间组织

基于不同利益需求,不同爱好所形成的各种民间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他的建立有利于公民横向参与网络的参与网络的形成。因此当前应积极培育和鼓励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同时加强管理、指导和帮助,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使之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吸纳社会多元力量,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多元供给模式

城市社区服务需要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服务主体及资金来源的单一使得服务匮乏难以满足当前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限制了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应当通过国家、集体、个人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投入,努力形成政府牵头、有关职能部门配合、街道和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资源整合网络, 建立多元部门间的良性互动新格局,以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资源合力。充分调动驻街单位等一切力量, 发挥基金会、慈善组织、公共服务社等社区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将其转化为可用于社区建设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十年回眸:内蒙古城镇化率2011年已达56.6%[EB/OL].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2012-10-23.

http://.cn/system/2012/10/23/010852785.shtml

作者简介: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范文第5篇

建设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服务体系是一个由大量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围绕创新链不同环节提供支撑服务的系统,包括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普及、综合科技服务等九个方面。高科技园区经过多年建设,产业基础十分深厚,科技服务资源较为丰富,管理者通过引导、鼓励、评价等各种措施,积极推动着科技服务与产业之间频繁互动,以实现提升创新效率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2011年8月,科技部组织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分批次遴选了中关村科技园区、苏州高新区、深圳高新区等20多个试点园区和试点城市进行先行先试、摸索经验,带动全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园区正着手推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将其作为整合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开发区可以借鉴高新区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成功做法,本着“为我所用”的思路大力引入科技服务资源,来加速构建适合于本地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科技服务体系。

除了建设科技服务体系之外,高科技园区纷纷将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基本任务。随着科技服务业在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重大作用日益明显,园区纷纷围绕园区产业的提升发展方向,以研发服务业、新兴科技服务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为重点,通过建设科技服务市场,鼓励科技服务业态创新,培育科技服务企业和品牌,不断地提升科技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发展科技服务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需要。

科技服务集成平台应运而生

现阶段的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科技服务集成平台应运而生。科技服务集成平台是以最新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O2O模式为特色,提供专业化和集成化科技服务的信息平台。科技服务集成平台通过增强服务信息的透明化和规范化,促进服务供需双方对接,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是园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园区发展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渠道。

科技服务集成平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信息平台,而是一个以社交化思路来构建的互动平台,是承载需求方和服务商之间信息流动和服务对接的桥梁。科技服务集成平台的用户分为三类:园区企业、科技服务提供商、园区管委会。园区企业通过平台可以在一大批服务产品中进行比选,并与服务机构沟通服务细节;也可以主动服务需求,让感兴趣的服务机构主动上门对接。科技服务提供商可以在平台上科技服务产品,进行广泛的服务推介;还可以主动对接需求,实现线上对接线下服务。园区管委会通过平台可以了解园区企业的科技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入优质科技服务资源;宣传本园区特色科技服务产品,推广本园区服务机构。

2012年,科技部组织了科技服务集成平台的试点建设工作,高新区科技服务集成平台(科集网)作为第一个专门面向高新园区的科技服务集成平台,经过两年的建设,已经上线投入试运行。

以社交化思维打造智慧园区

传统智慧园区建设大多以政府监管为出发点,建设思路是封闭式的,无群众参与,技术体系延续中心式架构,系统兼容性与灵活性差。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智慧园区建设已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需要用社交化思维创新智慧园区建设路径,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应用互联网服务提升公共服务。互联网改变了公共服务模式,在社区服务当中,充分利用O2O模式,引入互联网服务资源,可以有效发挥本地服务商线上线下的服务能力,提升政府服务效果。

通过众包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众包模式重新定义了市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市民参与城市数据的采集、各种城市事件的决策和处理提供了条件,为提升社区管理效能开辟了新路径。

创造社交化的区域创新创业网络。服务资源网和创新社交圈构成了社交化区域创新创业网络的关键要素:服务资源网集聚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各类创新服务资源;创新社交圈建立创新主体之间的网上互动关系,通过创新主体的在线互动促进区域创新。

应用社交化软件加速企业成长。社交化软件比传统的企业管理软件更小、更轻、应用难度小。园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应改变过去建设单一大系统的思路,可以贴合实际需求选择社交化软件,将极大地降低应用成本。

建设内部社交网络提升管委会的效率。用开放的思维建设管委会社交网络平台,对内打破部门墙、促进沟通和联系,对外链接园区内外创新服务资源和人脉、发现专家。

实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球链接

伴随经济全球化迈入创新全球化阶段,“新产业、新思想、新商业模式、新创业”成为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强化与全球尖峰地区在人才、技术、资本、产业链上的高端链接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开发区开放优势显著,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国际化环境。但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形式发生深刻变化,开发区“外资、工业、出口”的传统优势下降,经济增长乏力;制造业和服务业失衡、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环节、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和矛盾进一步显现;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新经济区域加快发展,开发区的战略地位下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开发区亟需发挥“长板”,转化优势,加快推动开放优势转化为融入创新全球化的支撑能力,链接国际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