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ProE;课程仿真;软件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社会需求对于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职业素养、学生个人能力要求的提高,为了响应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必须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具体操作相呼应的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改革,坚持高教学应结合专业实际、岗位需求的理念,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广大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

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动手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能熟练的运用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工艺原理、材料科学以及CAD/CAM/CAE软件,熟练掌握模设计软件,具有较强的模具制造工艺编制的能力以及对磨具生产制造设备的熟练操作,具备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的能力。

2 基于ProE虚拟过程的专业课程仿真与教学实践

2.1 Pro/Engineer简介

Pro/Engineer操作软件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TC)旗下的CAD/CAM/CAE一体化的三维软件。Pro/Engineer软件以参数化著称,是参数化技术的最早应用者,在目前的三维造型软件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Pro/Engineer作为当今世界机械CAD/CAE/CAM领域的新标准而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推广。是现今主流的CAD/CAM/CAE软件之一,特别是在国内产品设计领域占据重要位置,Pro/MOLDESIGN是Pro/ENGINEER的一个选用模块提供给使用者仿真模具设计过程所需的工具。这个模块接受实体模型来创建模具组件且这些模具组件必然是实体零件可以应用在许多其它的Pro/ENGINEER模块例如零件装配出图及制造等模块。由于系统的参数化特性当设计模型修改时系统将迅速更新,将修改反映到相关的模具组件上。

2.2 典型的Pro/MOLDESIGN过程

在Pro/ENGINEER中创建模具组件,将包含某些或所有以下的步骤。

(1)创建或叫回设计模型。在 Pro/ Engineer 中,毛坯设计可以利用装配的方式,将预先设计好的工件装入模具模型中;也可以利模具模型创建自动创建的方式,在模具模型中自动创建毛坯;当工件的形状比较复杂时,用户还可以利用手动建模方式来创建毛坯,根据建模的复杂程度选择适合的建模方法。

(2)进行拔模斜度检查或厚度检查以确定零件有恰当拔模斜度可以从模具中完全退出或确认没有过厚的区域以造成下陷。

(3)叫回或创建工件(workpiece)这个工件是用来定义所有模具组件的体积而这些组件将决定零件的最后形状.如果需要选取适当的模座。

(4)在模具模型上创建收缩率。收缩率根据选择的形态可以等向(isotropically)或非等向(anisotropically)地增加在整个模型指定的特征尺寸。

(5)加入模具装配特征形成流入口流道及浇口。这此特征创建后将被加到模具设计中且将从模具组件几何中被挖除。

(6)定义分模面及模块体积用来分割工件形成个别的模具组件。

(7)抽取(Extract)所有完成的模块的体积将所有的曲面几何转换为实体几何形成实体零件在Pro/ENGINEER其它的模块中使用。

(8)填满模具槽穴来创建模型。借着利用工件的体积减去抽取的模具组件的体积系统就能以剩下人体积自动创建模型。

(9)定义模具开启的步骤及检查干涉如必要就进行修改。

(10)依需要装配模座组件.这些模座是标准的模座零件可由诸如HASCOA及DME等供应处取得系统将它们与模具模型一起显示。

2.3 教学实践

运用典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案例教学、分组讨论、上机实习等方法实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仿真与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

(1)软件教学

软件教学是教学实践的基础部分,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特点,熟练掌握ProE参数化造型、参数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如何使用Pro/E捕捉设计意图,了解在协作工程环境里成为一个集成部分,了解Pro/E的应用模块。依照Pro/MOLDESIGN的具体步骤,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使得学生对于Pro/E软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循序渐进一次增加案例难度,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要领。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依托学校图书馆、机房等优势资源提升能力,通过典型的具有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从设计流程、设计检查、加工工艺到设计评价的全过程中稳固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任务的合理配置,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主动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可以很好的达到软件教学的目的,及时的进行教学评价与探讨,从中分析问题,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软件学习的积极性。

(2)分组讨论

Pro/ENGINEER强大的功能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定期展开疑难问题的分组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分组讨论集思广益,激发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学生可以围绕设计步骤中的某一步展开讨论,也可以是针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快捷操作技能的交流,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互查课外作业的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储备知识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模具设计的评价工作,可培养并提高思考能力、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使专业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上机实习

课程仿真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最大限度的直观化和可视化,课程仿真与教育实践的结合部分即是上机实习,模具设计及制造教学实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是也不可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上机实习的课堂,教师从讲台走向一对一的辅导,同时学生也转变了角色,从理论课堂的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探索、不断实践。为最大限度的发挥上机实习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终端作用,要减少专业教师干扰,将讲授材料、演示过程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现出来,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时间,通过典型模具设计任务、典型模具设计学习目标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基于ProE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能力。

3 结束语

为了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打破常规,依托现有优势资源,综合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将先进的设计理论、设计软件代入课堂,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虚拟工作过程的仿真课程提前认识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应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有关数学、力学以及材料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国内外先进的 CAD/ CAE/ CAM集成技术软件来进行模具结构设计教学和模具制造仿真教学,实现仿真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紧密融合。

【参考文献】

[1]时杉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设想[J].教育创新,2011,1(8):32-3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子技术基础》 实验教学 Multisim仿真软件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与实践联系紧密,既有抽象的理论分析,又有具体的实际应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不仅要掌握其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实际应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实验教学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的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电路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搭接实物电路,用仪器、设备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但由于该门课程涵盖的内容多,全部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得实验室工作量非常大,存在耗材成本大、实验效率低下的问题。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把计算机仿真实验和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将大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验效率。作为一款专门用于电子线路仿真与设计的EDA工具软件,Multisim具有先进的电路仿真和设计功能,有着传统实验不可比拟的优势,使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更加方便和灵活。

一、Multisim仿真软件简介

Multisim仿真软件是IIT公司近年来推出的一款基于PC平台的EDA工具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电子元器件库和种类齐全的电子仪器,相当于一个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大型电子实验室。软件采用直观的图形界面,在计算机屏幕上模拟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使用时,根据电路设计将所需的元器件和测试仪器连接成电路,接通电源开关,就可以得到测试数据,观察到测试波形。借助该软件可以进行各种电路的仿真实验,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而且不必担心损坏元器件和仪器。

二、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电路实验通常分为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三个环节。实验前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其目的是通过预习,让学生熟悉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步骤,以便在实验时能集中精力做好实验,避免实验操作的盲目性。但是往往学生对“纸上谈兵”式的实验预习不感兴趣,即使按照讲义预习,也大多流于形式、应付了事,效果自然可想而知,这是多年来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一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可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在真实实验前,教师把要仿真的实验内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述给学生,学生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仿真模拟实验过程,能够充分地掌握实验内容、步骤等。仿真实验过程和现象可以多次重复,比传统实验教学前教师反复讲解实验内容、注意事项和学生预习讲义的效果要好得多。在真实实验时,学生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指导监督上,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在计算机上仿真加以解决。

2.变无形为有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随着中职生源素质的不断下降,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的问题,给《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带来不小的挑战。而中职教育具有的直接的岗位指向性,要求《电子技术课程》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电子元器件或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及其实际应用上,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Multisim仿真软件让《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有了全新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避免了繁琐的推导和计算,从而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滤波器工作特性分析为例,滤波器是电子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电子器件,但是通过实验验证滤波器的工作特性却很困难,因为很难产生一个含有符合能很快实验要求的噪声信号让滤波器去处理。以往在实验中一般采用测量滤波器带宽的方法来验证,学生难以直观地观测。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搭接一个50Hz的带阻滤波器电路,观察虚拟的双踪示波器获得的电路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模拟仿真波形图,其中上部波形是含有50Hz噪声的正弦波信号,下波波形为滤除50Hz噪声后的正弦波信号,这样,学生看起来非常直观,能很快建立起滤波器的概念。

3.从验证到设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仪器设备,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连接固定电路,然后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数据,基本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由于没有从设计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电路设计,因此学生无法进行实际的应用开发。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电子技术基础》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被解构,取而代之的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精心设计的项目。学生通过完成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小型电子产品的制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提供的实验工作平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在计算机上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实验,从而可以快速地发现错误、修正错误。这样,一方面可以缩短电路设计的周期,减少元器件的损耗,节约实验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范文第3篇

关键词:Multisim10;教学;仿真;电路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064-03

一、电路基础课程的教与学现状分析

电路基础课程是我系电子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学生自己动手画电路原理图并搭接电路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困难,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需要反复调整参数、重新测量,直到电路参数达到预期效果为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仿真引入电路的学习和设计,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学习和设计中加入仿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电路的动作,对电路的Y构和参数进行优化,对假设的实验方便地进行验证,对难以测量的电路参数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从而减少了电路课程的学习时间,也避免了设计中出现的错误。

二、Multisim10简介

Multisim10是美国NI公司最新推出的仿真软件,它的界面直观、操作方便,为用户提供了创建电路所需要的元器件库及电路仿真需要的虚拟测试仪器仪表,可对各种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和设计,并且在操作中不消耗任何元器件,不受元器件种类和数量的限制。在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不仅改进了电路的学习方法,降低了成本,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因此,许多国内大学都将其作为电子类课程的辅助教学使用。

三、Multisim10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Multisim10是一款很强的实物模型仿真软件,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理论分析不断穿插对应的Multisim10仿真电路模型,实验教学前布置仿真任务,实验中加入电路的仿真环节,能建立起一种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空间实物电路的理解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详细介绍Multisim10仿真技术在叠加定理、网孔电流分析法、直流工作点分析和交流分析、功率因数及其提高方法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Multisim10验证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是电路基础中一个很重要的定理,其定义为:在任何含有多个独立的线性电路中,每一个支路中的电流值或电压值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值或电压值的代数和。以1.1所示电路图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和利用Multisim10仿真来验证此定理求解电压源、电流源共同作用时通过电阻R3中的电流、电压及功率。

1.理论计算验证叠加定理。电流源Is开路,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求得:I″■=■I■=0.5(A);

U″■=I″■R■=20(V);P″■=I″■R■=10(W)

电压源Us短路,电流源Is单独作用时,计算得:I■=I′■+I″■=0.8(A);U■=U′■+U″■=32(V);P■=I■■R■=25.6(W);P■≠P′■+P″■

应用叠加定理,计算求出:I′■=■=0.3(A);U′■=I′■R■=12(V);P′■=I′■R■=3.6(W)

2.仿真软件验证叠加定理。①打开Multisim10,从Source库中选取电压源、电流源、接地端,从Basic元器件库中分别选取三个电阻R1、R2和R3,再从Indicators Components库中选取电压表、电流表、瓦特表并设置适当的参数,按图1.2所示连线电路。电压源US、电流源IS共同作用时,激活仿真软件后,电流表、电压表、瓦特表的读数分别是0.8A,32.000V,25.6W。②将电流源IS,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运行仿真开关后,电流表、电压表、瓦特表的读数分别为1.3(a,b)图所示。

即叠加定理不能用于功率的计算,只能用来求解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讲授该定理时,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它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地应用该定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和利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来验证此定理。因此,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创建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叠加定理,进而熟练应用该定理。

(二)网孔电流分析法仿真实验

仿真电路如图2.1所示。

理论计算

有网孔电流分析法,可列KVL方程:

80I1-20I2=40

-20I1+60I2-40I3=10

-40I2+80I3=40

联立上述方程,解得:

I1=0.786A,I2=1.143A,I3=1.071A

比较仿真分析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同。

(三)直流工作点分析和交流分析

直流工作点分析(DC)用于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确定,是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础,在仿真分析中,交流电压源和电感被视为短路;交流电流源和电容被视为开路;交流(AC)电源输出为零,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利用Multisim10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的步骤:A.在电路工作窗口建立待分析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1所示电路。B.执行OptionSheet Properties命令,在Circuit选项卡下,选定Net Names中的Show All,把电路中的节点标志显示到电路图上。C.执行Simulate\Analysis\DC Operating Point命令,即打开直流工作点分析对话框,该对话框包括Output、Analysis Option及Summary共三个选项卡。在Output选项卡上,从左侧备选栏已罗列的电路结点和变量中,选择需要分析的结点或变量,通过“Add”按钮添加到右侧的分析栏中即可,当系统自动选中的电路变量不能满足用户要求时,可通过“Output”选项卡中的其他选项添加或删除需要的变量。完成相关分析设置后,点击Simulate按钮即可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由图形窗口输出。如图3.2所示。

交流分析(AC)是一种频域分析,是对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进行分析。进行交流分析时程序自动将所有直流电源置零,交流信号源、电容及电感等元件用交流模型代替,非线性元器件使用交流小信号模型。无论用户在电路的输入端输入哪一种信号,交流分析时都将自动以正弦波替换,并且以设定的频率范围扫描。

建立如图3.3所示的RLC串联电路,执行Simulate/Analyses/AC Analysis命令,设置交流分析的初始频率、终止频率、扫描方式、采样数量、选择输出波形的纵坐标刻度,点击Reset to default 按钮,可把所有设置恢复为程序默认值,用户也可以自己重新设置。在Output输出窗口中,选择I(l1)为输出量,点击Simulate仿真按钮,可得到如图3.4所示的交流分析结果。

(四)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应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对日光灯电路进行测试。在电路窗口中放置万用表、瓦特表,并设置相应参数,执行仿真开关后测得该电路的电流为415.623mA,功率为34.563W,功率因数为0.378。如果想得到功率因数为0.82左右的日光灯电路,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可以得到并联电容值的大小。

C=■(tgφ-tgφ′)

=■■-■

=■×■-■

=4.04μF

为得到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为0.82,在Multisim10窗口中搭建图4.1所示的仿真实验连线图,执行仿真开关后,不断调节可变电容的容量,将功率表指示的功率因数值达到0.82左右,测得并联电容后,通过观察万用表、瓦特表的读数得到为190.806mA,功率为34.54W,功率因数为0.823,如图4.2所示,观察可变电阻的容量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一致。

四、结论

1.借助于Multisim10仿真软件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步进行,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理解力,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2.Multisim10仿真软中拥有一个元器件齐全、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搭接各种电路,接上虚拟实验仪器和仪表,运行仿真就可以测试到精确的数据和直观的波形,使实验做得既快又准,从而提高实验效率。

3.利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对电路课程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直接显示出来,具有形象又直观的特点,使学生直观感受、理解课程知识,并且操作中不消耗实际的元器件,所需元器件的种类和数量不受限制。

4.学生可以利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课前先在计算机上做仿真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电路原理课程。

5.采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虚拟仿真技术与真实实验结合,在动手操作实践过程中,全面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仿真软件借助计算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特别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使学习过程从被动变为主动。

虽然电路仿真软件有它的种种优势,但从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角度出发,仿真件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验方法,应将仿真教学和传统的实验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教学的优势,让学生从中更多地受益。

参考文献:

[1]张腾予.基于Multisim仿真教学模式分析及应用[J].计算机仿真,2014,(6).

[2]王廷才.电工电子技术Multisim10仿真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李若琼.Multisim在“电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2011,(2):124-126.

[4]吴青萍.Multisim2001在电子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崔建明.电路与电子技术的Multisim10仿真[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6]牛百齐.电工技术基础与仿真Multisim1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Multisim10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Circuit Basis" Teaching and Practice

WU Ling-min,WANG Wei-na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Hetao College,Bayannur,Inner Mongolia 015000)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范文第4篇

(一)教育目标及有关概念辨析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力求要达到的效果。具体来讲,教育目标即对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统称,可指代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也可指代某一学科的培养目标,还可指代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献时,应注意理解教育目标背后指代的含义。倘若是指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可理解为教育目的倘若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可理解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考虑到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任务而制定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分解。①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反映了社会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教育方式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②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教育方针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结构素质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特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当前,我国教育方针正从专注于现实性,逐渐向现实性与理想性融合转变,育人为本、服务人民的理念越来越成为新时期国家的教育追求,成为我们拟定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核心原则。③

综上所述,教育目标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是根据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的基本需求,对教育活动所规定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结果所应达到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确定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目标通常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持续性、阶段性、递进性和时间性等特征。④

一般而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都应当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课程目标位于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同时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除了对教学目标制定有较大的影响之外,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整个编制也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是课程从内容设计到实施直至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目标

很多文献会把目标同目的混淆。其实,在英文文献中,这两种用法往往有所区分:目的通常是指某一国家或社会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或者教育理想,在其教学领域内向教师提出的一种总体性、概括性要求,其涵义往往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等同,是一种方向性的宏观指示。目标则是指在具体情景中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一般而言,目标通常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是策略性的,加之时间、情景等条件所限,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⑤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教学目

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对学生在学完一个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更精确、更详细的表述。教学目标表明了特定教学任务期望学生达到的行为标准和表现,是学生在学习任务结束后要达到的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它涉及的范围,大到对于一门课的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段的要求,小到对于一个课时,甚至一个知识点的要求。

二、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学校体育;高考制度改革;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5-0085-04

Rational thinking about includ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ZHOU M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nan University,Jinan 250022,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NCEE) in China is to select morally, intellectually and physically developed socialist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Includ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reform of NCEE is conducive to implementing related state policies, maintaining the continuity of student health education at the basic education stage, enhancing makings education, and boosting the promo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but also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by factors such as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technology etc.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reform of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physical health

高考作为一项人才选拔制度,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考生的根本利益,同时,高考所具有的导向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1]。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评价体系和选拔标准应该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因此,我国高考的目的也应该是选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随着我国国民体质检测数据的不断公布,青少年体质总体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引起了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将体育纳入高考科目的改革方案,其目的是通过高考的导向性作用,促进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提议本身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高考改革发展方向,但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本文分析我国后高考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将体育纳入高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 后高考制度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