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在企业实习时,很多实习生只能帮助企业整理、装订凭证,达不到实习效果。校内模拟实训有名无实。除校企合作外,校内模拟实训是成本会计实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很多校内模拟实训的案例不足,涉足的领域不宽,模拟实训的难度不大,理论与实践脱节,有些仅仅是成本会计理论课本上品种法练习的翻版,成本会计实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成本会计实训教学手段方法落后。一般担任成本会计实训课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做好实训答案,教师边讲,学生边抄答案,学生抄完答案并整理后上交实训报告,实训课程就完结了,整个过程机械照搬,枯燥无味。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能采用PPT、案例法进行的较少,采用挂图、模型教学的很少,采用分组讨论、分享成果的教学方法更少。综观教师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学观念,客观地说仍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二、成本会计实训教学改革趋势

    (一)结合实际自编教材

    当前,成本会计教学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学生只学习成本会计理论是解决不了成本会计实际问题的,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只有接触不同体制的工业企业的实际知识,融入成本会计实践中去,才能真正领会成本会计知识。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自编教材,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领会知识。如笔者动员会计教研室的教师到不同的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成本会计的运作,并选定一家水泥厂(校企合作企业)作为成本会计实训的对象,制作水泥厂模型,并自编《成本会计实训教程》、《成本会计教学指导书》。选定水泥企业作为实训对象,是因为水泥厂较为普遍,水泥产品较为单一,原材料不复杂,而且,学生对水泥产品不陌生,易于接受。教师自编实训教材,一是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编着能力,二是学生使用教材后,能完整地体会到成本会计的严谨性,会计技能明显提高。

    (二)采用模型教学法

    采用模型教学法讲授成本会计实训教程,与传统板书教学法相比效率有所提高;与案例法教学相比更真切、直观;与任务驱动法相比,目标任务更明确;与项目教学法相比,更全面。模型教学法与PPT结合使用,实训效果更佳。

    三、模型教学法在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可采用的模型很多,本文所采用的模型为“水泥厂模型”。

    (一)模型教学法的优势

    成本会计知识点较多,而且计算多、表格多,授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该课程难度较大。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没有实践的依托,学生很难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久而久之,很多学生难以跟上课程的进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在成本会计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引入水泥厂模型教学法,可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模型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模型教学法在相关专业如医学、机械工程的教学中经常用到,其本质是通过在课堂讲授中引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模型,来增强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的感性认知。有研究者还利用统计学工具,分析了模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并证实了其有效性。

    (二)水泥厂模型展示

    从图1可见,水泥厂教学模型展示了水泥厂整个生产流程。作为成本会计教学,着重展示原材料名称及物料流向、车间名称、辅助生产车间名称,学生在模型前如同置身于工厂。

    (三)水泥厂模型教学的要求

    采用水泥厂模型教学法有以下几个要求:一是每个小组在教师讲完具体要求后,独立开展实训,小组内成员可自由交流。各组员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二是先完成的成员可以帮助未完成的同学整理资料,未完成的同学应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三是各小组在模拟实训完成后,将实训成果交由教师初审,教师给出整改意见,并交小组讨论修改,定稿后再上交。四是以小组为单位将其学习过程和成本计算结果进行公开展示,在教师的带领下与其他小组实训结果进行对比并综合点评。五是学期末,要求每位学生根据小组综合实训结果,自己整理一份实训结果并上交指导教师,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水泥厂综合实训内容,消除因成员间岗位差异而出现的技能差异。

    (四)根据水泥厂模型确认企业会计岗位与会计任务

    综合模拟实训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大约分4组,每小组设计为12~13人,会计岗位及会计任务为:材料会计1人对应材料汇总分配表,往来会计1人对应应付账款登记,薪酬会计1人对应工资薪酬核算,成本会计5人分别对应固定资产及折旧核算、其他支出核算、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含直接分配法或交互分配法)、制造费用汇总分配(含产量法或车间原值法)、生料及煤成本核算、熟料成本核算、水泥成本核算,出纳1人对应现金、银行日记账,会计2人对应明细账、多栏账、总账。每组财务经理负责稽核原材料、工资、其他支出、制造费用、明细账、总账、报表的审核。财务总监负责车间成本核算、报表分析及成本报表说明。另外,因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方法不同,作如下规定:第一、第二组承担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制造费用按产量分配法。第三、第四组承担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制造费用按车间原值分配法。

    (五)水泥厂成本会计实训模型教学法的应用

    1.原材料汇总分配表。以生料磨车间原材料分配为例。首先,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生料制作的工艺流程。根据图1可知,生料制作必须经过石灰石的开采和运输(石灰石价格按采石车间品种法计算后的价格内部转账)、外购铁矿石、外购粘土和页岩。其次,将四种原材料经过立式磨机磨成粉后,形成水泥生料粉。2.辅助生产费用对外分配。水泥厂辅助生产车间的核算是比较复杂的,因各厂而异。可将辅助生产车间划分为机修车间、运输车间、动力车间。其中机修车间含供电、供水、供气,如图2所示。教师指导学生开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多栏账,其中辅助生产成本多栏账包括原材料、人工费、辅助车间制造费用等二级科目。具体业务指导如下:其一,指导学生(会计)登记辅助生产多栏账。首先,根据原料汇总表、工资汇总表、折旧汇总表、其他费用汇总表,逐项登记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确认各辅助车间费用总额。其次,根据生产统计表,确认各辅助车间消耗的劳务量,确认对外分配的劳务量。其二,准备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的相关数据资料。其三,按组分别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其中第一、第二组采用交互分配法,第三、第四组采用顺序分配法。现以交互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为例说明。3.原料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开设制造费用多栏账,并按车间核算。根据原料汇总表、工资汇总表、折旧汇总表、其他费用汇总表、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表,逐项登记各车间制造费用。因生料、煤粉、烧成车间生产的均为半成品,与水泥成品有显着区别,故三大车间制造费用放在一起分配,图1所示为车间名称及车间固定资产原值。制造费用的总额按三个原料车间的固定资产原值比例进行分配(也可按生料、煤粉、熟料的产量来分配),根据会计登记的制造费用多栏账总额是2607735.12元,计算出分配率为103.2766,如表3所示。其他如制成车间制造费用分配,水泥成本计算表、水泥成本综合结转法还原等项目皆可运用图1所示的模型对应的车间进行账务处理。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转型发展高校要将办学思路定位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应用能力的培养。会计学是经济管理专业中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高级会计是会计专业中衔接紧密的主干课程。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因此成本会计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会计在实务中将成本计算和会计记账融为一体,为管理提供成本数据资料,同时发挥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职能。但是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会成本计算和记账过程,在企业中能够正确运用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一、成本会计教学难点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学生掌握会计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的难点:(一)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繁杂,而学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成本会计主要是研究制造业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分析和考核,涉及到了企业供、产、销环节。制造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消耗的费用千差万别,同时企业之间的生产类型和生产工艺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费用核算的方法和分配标准很多,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选择恰当的核算方法。但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不熟悉,因此觉得成本会计很难学,结果为了考试死记硬背了很多理论和方法,却不知道该如何具体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二)成本会计工作岗位不多,学生实训条件有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后一学期会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但是,成本会计对于制造业企业是重要的且专业性极强的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要求很高,而且成本数据往往是一个企业的保密资料,因此企业可能不愿意接纳实习生到成本会计岗位上进行实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还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往往接触不到企业会计的核心业务,更多地是承担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这样学生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企业实践有效的进行衔接,实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大多数学校还是在校内组织开展成本会计实训。(三)成本会计实训注重成本计算,会计记账过程相对弱化为了让学生熟悉成本核算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都增加了实训环节。但是在实训过程中往往过多的关注成本核算的职能,而忽视成本会计记账职能。制造业企业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是计算产品成本,在计算过程中会涉及到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这些过程是以会计记账为基础的。而且,会计记账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账户的设置、账页的选择、账页结构的设置和各类凭证的填制等,这些基础做账过程往往被忽略,因此导致学生往往会核算成本,但是涉及到了做账过程却无从下手。只有将成本核算和会计记账相结合,让记账流程辅助成本计算过程,学生才能更为全面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探讨

为了化解上述难点,笔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一)介绍制造业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为了让学生了解制造业企业的实际生产工作流程,课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典型的或者学生熟悉的制造业企业资料,建立制造业企业模型向学生介绍制造业企业供、产、销各环节的任务以及资金和实物的运动过程,并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熟悉各环节的会计账务程序,增强学生对成本会计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成本会计着重对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核算。另外,成本核算程序一环扣一环,将前期建立的制造业企业模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各环节的核算要求。(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授课过程明确“四个一”1.明确“一个目标”,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是正确核算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环节提供依据。2.掌握“一张地图”,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操作性和逻辑性很强,成本核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环节较多,只有正确地按照成本核算程序一步步进行,最后才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成本。同时,成本核算程序也是教材各章节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在授课前应先让学生建立课程的整体学习脉络,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否则学生在后续繁杂的费用分配中会“迷路”,对这门课失去学习的兴趣。成本核算程序可以归纳为两个阶段:准备工作和核算程序。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需要确定三个问题: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在成本核算程序可归纳为五个步骤:按地点和用途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根据受益部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根据产品受益多少分配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将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确定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三项准备工作让学生了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起点,五个步骤的核算程序帮助学生理清核算的具体思路,从而系统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3.把握“一个指南针”,教材的内容侧重于理论介绍和计算过程,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了解成本会计的实务过程,在授课时可以打破教材内容的顺序,按照“原始凭证———费用分配表———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的顺序展开教学。学生在学习了《基础会计实训》课程后,已经对这个账务处理流程非常熟悉,按照这个思路上课更贴近成本会计实际工作流程,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会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学会账务处理。4.学会“一个工具”,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费用种类繁多,费用经常需要进行分配,所以要学会运用“费用分配三部曲”这个工具。分配前先确定“分配谁,分给谁”的问题,接下来首先确定分配标准,其次计算费用分配率,最后计算各分配对象各自应承担的费用。教学过程的“四个一”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成本核算的整体框架,既能让学生明白怎么做,同时也清楚为什么这么做,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快速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三)将实训过程嵌入理论教学环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掌握理论,同时让学生学会应用理论,因此,实训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环节。考虑到实训条件的限制,可以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每讲完一个模块后及时配合进行针对性实训。但是要求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质量好的实训资料。选择成本会计实训教材,需要提供成本核算涉及到的各项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类账簿等,尽可能全真地模拟企业的生产环节和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这样可以让学生练习每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通过实训资料中的凭证、账簿等素材增加实践体验,缩短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另外,实训过程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单项实训主要练习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练习各个分配方法的应用、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凭证的填制、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等基本技能,使学生对整个成本核算流程和账证表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综合实训侧重于在不同的企业背景下,各项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练习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将成本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成本会计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改革还在继续,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多样化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公式和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内容繁杂而且比较枯燥。目前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实训辅助的教学手段。长时间的讲授和实训,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需要向多样化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课”、“空间课堂”、“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新型教学模式蓬勃发展,在这些模式下课堂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过程更生动形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成本会计未来的教学可以结合学校资源和学生情况,适当融入新型教学模式。(二)转换思路,强化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的会计岗位需求有限,一般无法安排全部学生对口实习,但是可以转换实习思路。一方面,学校聘请专业学者或有经验的企业成本会计人员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成本会计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和企业实际工作中积累的成本计算的技巧,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成本会计专任老师可以走入企业,向不同类型的企业学习了解其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特点和企业管理要求,积累一手的资料,将行业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成本计算工具,融入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共赢。(三)借助职业技能大赛平台,强化教学效果目前,各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通常会在校内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成本会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未来可以考虑在会计专业职能技能大赛中增加成本会计竞赛项目,将教学内容和企业成本会计实务操作有机结合,在竞赛中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高校转型发展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改革,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改革路径,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罗丽萍,蒋红芸.成本会计课程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效果探讨[J].教育观察,2017(1)

[2]范晓娥.高校转型改革背景下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为例[J].财会学习,2017(3)

[3]田慧文.基于翻转课堂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才智,2017(2)

[4]施颖.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成本会计实务》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方法;工作任务

随着针对大三学生和已经毕业5年左右学生的调查问卷整理汇总,越来越感觉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校大三学生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在上课时为了应付考试,靠大量的死记硬背,学过就忘。而毕业生调查结果反映,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分析的工作来建设成本会计的教学方式。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现状如何,通过走访一些高职院校及听课可以看出,其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成本会计教学中,理论和实际严重脱离。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中理论和实践要求比较高的一门课程,没有成本核算的理论知识,企业无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报告及成本分析工作,同样没有企业的实践工作的应用,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就没有用武之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重工轻商,对于工商类专业的投入少,造成软硬件条件的不足,教师基本上纯理论教学或者通过教师想象设计出的完全脱离企业实际工作的实训资料进行学生实训工作,所以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不能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二是教师自身条件的制约。会计专业是一个传统的老专业,基本上高职院校的前身中专中就存在。会计专业的教师资格老、年龄偏大,其经历基本上也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会计的实践工作经历,所以对于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核算、成本报告及成本分析工作也是一知半解,尽管高职院校近年来也针对这种情况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但由于各种原因,效果甚微。三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问题。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相互配合的工作,其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应该以积极地态度来参与其中。但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普高生的后半部分或三校生,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学习的坚持性、钻研性不高,对于稍有难度的知识就会有畏难情绪,甚至在听不懂的情况下自暴自弃。

针对以上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强调的课程改革及教学方式的改进工作。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该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根本,课程开发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内容应该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企业实际成本工作任务和成本会计教材的理论知识,把教学内容按实际工作任务分解,从任务的说明、应结合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任务、具体的操作、评价的标准及完成后的总结分析等方面进行教学的设置与改进。基于工作任务的成本会计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教师提前对工作任务的说明,学生提前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预习,上课过程中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个基于工作任务的成本核算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完成任务、主动解决任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则通过提示引导学生的作用。真正体现了高职院校提倡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下面以成本会计中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为例说明基于工作任务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基于工作任务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真正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对任务的完成,小组共同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成本核算方式以及小组共同完成的总结分析报告,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使会计专业学生走出会计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各种小事情上也没有过去那种斤斤计较的问题。当然成本会计的教学,不是一个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就能解决各种问题,还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采用多种形式的尝试。

教学内容上:成本会计除成本核算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协调仓库、生产车间、成品库之间的数据登记与核对。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加入如何处理仓库管理员与车间核算员之间数据传递、与技术部门沟通制定消耗定额、为生产管理人员提供成本信息和成本分析、向销售部门提供相应成本信息等。教学方法上:采用“组合法”即各种方法的组合使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等组合使用。例如在原材料费用核算时,先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分组分角色进行,然后采用讨论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汇总原材料费用核算时的问题、原理及容易发生的错误,进而老师点评汇总,最后以BB平台上网络课程为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教学手段上: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并辅之于各种小视频。例如对于复杂生产企业产品核算的讲解中,引入小视频把企业复杂的生产流程完整的、形象的展示出来。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关于探究性学习,众多的学者已有较多相关的论述。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而是如何更实际、更有效地实施它。本人根据探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和成本会计教育教学的特点,对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

 

一、探究性学习与成本会计新课程的天然联系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是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会计专业的又一门主要专业课。它不仅费用分配方法多,成本计算公式多,而且表与表之间的勾结关系也较复杂。因此,科学探究在成本会计新课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科学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成本会计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师生互教互学,相互对话,使获得成本会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成本会计、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其次,科学探究性学习处于“内容标准”的首位,并渗透在会计课程内容之中。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行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和“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等5个一级主题,其中科学探究位于这5个一级主题的首位。

 

倡导探究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能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成本会计学习的兴趣,增进对成本会计的情感,理解其本质,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正因为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显然成本会计的能力素质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通过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实现,正是通过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成本会计课程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当然,也对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讲,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了解探究性学习课程

 

适当地使学生了解探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背景、目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选题之前,应该介绍当今我国教育改革动向及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重大意义,介绍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可以向学生介绍成本会计的研究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计划设计实训结构设计生产步骤实训并记录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二)研究课题的选择

 

可结合成本会计教学的实际,也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或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课题选择的价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择适宜的课题。例如学到品种法,可以结合品种法的特点,介绍涉及品种法的相关企业,让学生了解其相关的步骤和特点,以及如何应用成本会计原理来解释;还可以从现有的实施品种法的企业入手引导他们学习,以兴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掌握研究的程序和要求。由于选题的重要性,后文将做进一步说明。

 

(三)组织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每个课题小组一般5-8人。建组之后,每一个课题组要明确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对调查问卷、提纲、实训方案的编制等,使探究性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实施方案、信息处理、得出结论和课题评价

 

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企业搞调查、实地考察记录、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信息。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定期检查课题研究的情况,及时总结,使课题逐步深人,落到实处。然后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概括,以小论文、图表、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个人的建议。同时学生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

 

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实施策略的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详细的流程图:

 

三、探究性课题选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着重于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根据课程特点与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因此,在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题的启动模式

 

学生启动模式:动员阶段后,学生完全没有限制地提出自己想探究的课题。其最大的优点是:学生的选题空间特别大。但是此模式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选择的题目过大;研究的内容过于抽象;没有充分考虑研究课题的可行性等等。

 

教师启动模式:动员阶段后,教师自报研究专题(供学生选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专题进行选题,确定研究课题;按课题分组,选出组长。此模式较好地克服了学生启动模式的缺点,但常常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热情和学生在以后几个阶段的主体地位发生冲突。

 

根据实施经验,一个更好的启动模式为:师生共同启动模式。学生大胆设想教师总体规划课题小组分解任务。学生根据探究性学习的原则方法,结合现有的研究条件,大胆提出侯选课题(学生用统一的文挡格式提交材料,教师建立学生课题库)。教师对侯选课题进行初审,合并相近题目,制定出总体规划并公布初选题目。同学自由组成课题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研究方案,把整个课题研究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若干个阶段,分期、分批、分层次、有计划地完成任务。

 

这种课题启动模式克服了前两种模式的缺点,同时学生课题库的建立为下一轮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使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具有连续性和开放性。该模式可表示如下:

 

(二)选题的内容

 

选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探究性学习的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学科知识型选题。收集教学中可以深化、拓展、探讨的知识点,可改进的成本方法等。例如,学了“分配标准”这个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去探讨某一要素费用的分配标准,如:企业购买的原材料,原材料投入企业后应该用哪一个标准作为分配的依据,这个标准应更经济和合理的反映材料的实际分配成本,可以结合企业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对分配标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

 

2.热点型课题。如企业环境成本会计问题,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研究讨论设计方案,而后展示各组的方案并最后确立正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在探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问题出现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给予肯定,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去解决问题的所在。

 

3.对成本会计重点难点知识的专项探究。通过对成本会计重难点的专项探究,可以促进和拓展对现有课本知识的学习,达到对重点知识深层理解,对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例如,分步法下综合结转分步法的原理和应用分析,由于该方法不能反映成本结构的真实构成,在进行成本分析时要进行成本还原,那么如何还原怎样还原,让学生亲自去研究这一过程。

 

4.对前沿知识的拓展性探究。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拓展性探究。例如可让学生了解什么叫资源消耗会计,为什么要进行资源耗费会计的研究,它作为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方法有什么好处。

 

5.联系实际进行专题探究,特别是注意校企合作教育资源的开发。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有许多课题值得探究。要充分利用合作企业或是学校的模拟实验进行专题研究。进企业后,首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解企业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仓库的材料物资的收、发、存的核算与管理,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类型的特点,从中体验到流水线上工序的操作。其次,请生产财务主管介绍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方法,成本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相关的职业道德在成本会计岗位的应用。通过参观学习为学生开拓专业视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最后确定其小组研究的方向。

 

四、结论

 

当然,在成本会计教育过程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价与推广等问题。它对高职成本会计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施行为两个层面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做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者,更要做积极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时利导,进一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将给成本会计教育改革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自会计专业设立以来,成本会计课程就被确定为该专业的骨干课。经济越发达,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激烈,成本的作用也就越突出。成本领先战略被广泛应用就是最好的证据。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成本会析、成本控制的方法,熟悉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等内容,都是成本会计学科的基本功。

正因为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骨干课,其教育教学所起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现实的成本会计日常教学却不容乐观。

一、成本会计教学现状

1.理论基础差,知识点的掌握分散

成本会计课程相对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有其独特的特点,表现在费用归集、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同一事项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试用。例如,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就有直接分配分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多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对单个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对每一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则了解得不透,对每种方法在最终形成的成本信息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没有系统的认识。

2.账证意识模糊,成本核算流程无法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计算量大,并且是大量的计算表格,是成本会计课程区别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的特点。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只重视各种费用成本的计算,忽视了会计凭证的制订,导致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无法像其他会计课程那样衔接紧密、条理清晰。

3.只重于算,轻于管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如何核算成本,却忽视了成本分析。在很多情况下,数字只能说明表面现象,远不能说明实质问题。会计实践证明,成本会计只算不管,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成本会计算成本只是基本的职能,通过算成本,利用成本资料进行分析,并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这才是成本会计的根本。只有通过分析现有的成本数字,才能比较,才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才能更有利于降低成本。

二、成本会计传统教学出现弊端的原因分析

1.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

现有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其实质就是理论教学。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成本会计教学的最终目的。

2.教学目的与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不匹配,制约了成本会计教学的质量

成本会计教学不应仅仅立足于如何解决会计主体核算成本,还应解决会计主体如何利用成本进行分析,解决会计主体在实际经营中如何去降低成本,更好地发挥成本领先战略。在传统的财会教学中,相关的部门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考试达到教学目的,而学生根本不了解成本核算的实质,只是为了完成学分或应付考试而学习,是为了学而学,效果很不明显。

3.现实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时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其中,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而且仅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所以,教师只能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却无法实现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如何改善成本会计教学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存在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从教学观念上进行改变

从思想观念打破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方式,使教学模式发生实质性变化。

(1)教学形式由演绎法向归纳法教学转变。所谓演绎法,是从理论出发,到实践结束,就是先讲理论,然后再把理论引入到实践中去;所谓归纳法,是先讲实践,然后再由实践引出理论。这种方法变化就是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其实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授课内容上由强调章节讲解到强调综合讲解的转变。分章讲解容易造成知识的脱节,学生很难将知识理顺,不能达到前后贯通。综合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变传统的讲课逻辑。传统讲课,遵循逻辑性,因此侧重了理论讲解。笔者认为,应打破这一传统观念,提倡任务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白上这一节课的任务是什么。这样,目的明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4)从教学目标上看,由模仿型向创造型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模仿老师去做。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尝试如何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也可以叫做由传授型向探索型转变。

2.加强实践教学,做到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改善实践教学措施

在改善实践教学措施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目的,对实践教学形式进行选择和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组合,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达到高度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1)建立职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完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在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广泛有效的应用。

(2)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具体做法是:为了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尽快地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一种能力,学校应定期从有关厂矿企业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财会人员,来学校给学生讲授会计实验课。同时,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深入厂矿企业的财会部门调研实习,实习结束,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收获以调查报告形式在同学之间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